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銀花賽”:20世紀50年代農村婦女的性別分工
內容提要:本文選擇50年代陜西關中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一場以婦女為主體的勞動競賽——“銀花賽”,通過大量的口述訪談和文獻檔案分析這場社會動員背后的多種因素,呈現(xiàn)國家的經濟政策如何與婦女解放的策略交織在一起,如何在推動婦女走向社會的同時制造并維持了社會性別差異和社會性別不平等。
關鍵詞:勞動分工婦女社會性別性別差異
20世紀50年代是中國婦女運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伴隨著強大的意識形態(tài)宣傳和一系列的政治運動,“婦女解放”、“男女平等”成為社會主流話語人人皆知;婦女被最廣泛地動員起來——無論是農村還是城鎮(zhèn),完成了從家庭領域走向社會化生產的過程;一場偉大而短暫的社會試驗——人民公社的“食堂化”、“縫紉化”、“托兒化”等家務勞動的社會化企圖“徹底解放婦女”。整個50年代看起來都是在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的指導下進行著婦女解放的偉大實踐。而這一切至今仍在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中國的社會和婦女運動以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偨Y和研究這段歷史,對今天的婦女研究和婦女運動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以往關于20世紀50年代的研究通常離不開一些重大的“革命敘事”。本文選擇了一個小的側面——“銀花賽”,陜西關中地區(qū)農婦女被動員參與到棉田管理勞動這一過程,來分析這場社會動員背后的多種因素,呈現(xiàn)國家的經濟政策如何與婦女解放的策略交織在一起,如何在推動婦女走向社會的同時制造并維持了社會性別差異和社會性別不平等。
本文所用的資料有三部分:檔案資料,包括省、縣檔案館里所存的50年代婦聯(lián)的檔案;圖書資料,50年代國家及省級各大報紙、婦聯(lián)系統(tǒng)出版的刊物、書籍;口述資料,作者自1993年起先后在關中地區(qū)的西安市、渭南市、咸陽市等地做田野調查,訪談了40多位60歲以上的老年婦女,其中包括普通農村婦女、當時著名的植棉勞動模范和省、縣級婦聯(lián)干部及農業(yè)、衛(wèi)生系統(tǒng)干部[①]。此外,作者本人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關中農村當知青時,也目睹和參與了這場運動。所在的生產大隊有一位很有影響的植棉模范,聽到了很多關于她及銀花賽的故事。作者也曾親身參與、組織過一個務棉專業(yè)小組并被當?shù)卣啻卧u為先進。
一、“銀花賽”的起因:棉花產量的壓力和經濟利益的趨力
“銀花賽”是陜西省婦聯(lián)在關中一帶產棉區(qū)發(fā)動農村婦女參與棉田管理、奪取棉花豐產為目標的勞動競賽。它始于1956年,50年代末—60年代中期形成高峰,文革后的70年代再度興起,一直持續(xù)到80年代初。1956年4月,陜西省婦聯(lián)在渭南縣主持召開了“陜西婦女棉田管理經驗交流大會”,正式掀開了這場勞動競賽的序幕。
這次會議是根據陜西省委的指示召開的。盡管從1943年延安時期起婦聯(lián)的工作方針已經被確定為“以生產為中心”,但在這次會議之前,陜西省婦聯(lián)還從來沒有這樣近距離、實質性地介入到農業(yè)生產之中。省婦聯(lián)主任在大會的講話中檢討道:“過去我們在這方面確實做得很差,從現(xiàn)在起必須改變以往那種工作作風,從思想上把這項工作重視領導起來”。不僅是這次大會,以后在銀花賽的各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都有陜西省委的批示或支持,正是因為有來自陜西省委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銀花賽才搞得轟轟烈烈,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的影響。1958年作者還是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時,就知道張秋香并為一個偶然的機會見到張秋香而興奮不已。
為什么在這個時期,省委和政府要指示婦聯(lián)發(fā)動一場空前規(guī)模的以棉花豐產為目標的勞動競賽呢?這里,需要對當時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有所認識。
經濟的驅力:國家、農民都對棉花發(fā)生了興趣
建國初期,特殊的世界政治大環(huán)境使得中國政府工業(yè)化發(fā)展計劃不能走吸引外資的道路,只能靠自己的積累、特別是靠農業(yè)的積累來發(fā)展;再加上隨著戰(zhàn)后經濟的復蘇,人民群眾的需求和購買力也在增長,這兩個方面都刺激了對棉花的需求量的增加。盡管解放后棉花連續(xù)豐收,1951年產量超過戰(zhàn)前最高水平,如以戰(zhàn)前產量最高的1936年為100,則1951年為123,1952年為152,1953年為139。棉花的大量增產使棉紗和棉布生產也有很大的發(fā)展,全國平均每人每年對機織棉布的消費量也在逐年增加,1950年為市尺,1953年已經增加到市尺。同上年比較,各年的市場棉布供應量增長比例是:1951年%,1952年%,1953年%。棉花產量的增長遠不能適應社會對棉花棉布需求的增長,為此國家采取了兩個方面的措施:一是限制棉布的供應,1954年7月13日,中央批準中財委關于改變棉花購銷制度的建議,9月9日,政務院第224次政務會議通過了《關于實行棉布計劃收購和計劃供應的命令》、《關于棉花計劃收購的命令》,即統(tǒng)購統(tǒng)銷;二是增大棉花產量,1955年國家制定的“全國農業(yè)發(fā)展綱要”中規(guī)定:“在十二年內,棉花每畝平均年產量,由一九五五年的三十五斤,按照各地情況,分別增加到四十斤、六十斤、八十斤和一百斤?!?/p>
關中地區(qū)歷史上就是全國主要的產棉區(qū)之一,棉花品質較好,但建國前產量一直很低,1949年平均畝產只有26斤。1956年是實施“全國農業(yè)發(fā)展綱要”的第一年,國家給陜西省的棉花生產任務是:棉花種植面積擴大50萬畝,達到471萬畝,總產皮棉283萬擔,畝產皮棉平均要達到60斤,比1955年提高50%以上,同時,要在涇陽、渭南等11個縣培植萬畝棉花大面積豐產田,畝產籽棉要達到350—400斤[②]。這是一個很大的壓力,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陜西省政府提出開展棉花增產運動,在全省范圍進行自上而下的社會動員。
擴大棉花生產的計劃正好也和合作化以后農民增加收入的愿望相吻合。19世紀中葉隨著帝國主義進入中國形成的買辦工業(yè),洋務運動以后官僚資本的形成,以及城市以輕紡、食品為主的民族工業(yè)的興起,促使中國農村種植結構不斷調整,農產品商品率增加。比如國際需求刺激了茶、絲、棉、糖、花生和大豆幾種經濟作物的種植,到20世紀20-30年代全國逐漸形成了專業(yè)化程度較高的農業(yè)種植區(qū)域,如蘇、鄂、魯、冀、豫、陜、浙為主要棉產區(qū)。棉花成為關中棉區(qū)農民重要的經濟收入來源,因為棉花的價格高于糧食作物,當?shù)剞r民中流傳著“要發(fā)家、種棉花”的民謠。
新中國成立之后,棉花因其在國計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受到政府的重視?!懊藁ú粌H是紡織工業(yè)的重要原料,而且也是國防工業(yè)和化學工業(yè)必需的物資之一。比如制造飛機、汽車的輪胎、絕緣材料以及人造絲等,都需要棉花?!虼?,大力增產棉花,是關系國計民生的一件重大事情,也是我們農業(yè)生產戰(zhàn)線上的一項重大任務?!?。建國初期,政府為刺激棉花生產制定了糧、棉比價。1950-1955年的糧棉比價在之間波動,即公斤棉花折合小麥公斤,均高于當時勞動力水平下的糧棉比價的應有值1:,促進了棉花生產。1956年統(tǒng)購統(tǒng)銷以后政府不再公布糧棉比價,但糧棉比價一直對棉花生產起著重要影響。以1956年陜西為例,每50公斤小麥的平均價格為元,而50公斤的標準級棉花的收購價格為元,糧棉比價為1:,棉花的價格優(yōu)勢顯而易見。因為種棉花比種糧食價格合算,這是當時政府號召種棉花、農民也愿意種棉花背后的經濟趨力。
棉花有多種用途,正如農業(yè)干部常說的“渾身都是寶”:棉籽可以榨油,油渣是上等的肥料,棉桿可以當柴燒等。關中地區(qū)菜籽產量不高,群眾的食用油主要是棉籽油,燒的柴火也主要靠棉稈,這也是農民愿意種棉花的原因。
棉花豐產需要推廣新技術,而新技術推廣是需要投放大量的勞動力
關中一帶解放前棉花種植管理上相對粗放,每畝留苗僅2000-3000株,很多地方實行帶鈴殼摘花,即棉桃沒有暢開之前帶鈴殼摘回,待曬開后再慢慢收花。要想在短時間里提高棉花單位面積的產量翻一番的任務,就必須改變這些粗放式經營方式,學習、推廣新技術。因此,1956年的棉花增產運動,省委提出的口號是:“擴大棉田面積,改進植棉技術,提高棉花產量”。
棉花是一項技術要求較強、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的經濟作物,一方面要為棉花生長培育良好的環(huán)境,通過中耕、施肥、灌溉等,供給棉花生長必需的水分和養(yǎng)料,通常需要除草6-7次,灌溉6-7次,追肥3次;另一方面是要控制棉花的生長,如整枝、打卡等,使棉花植株按照人的要求生長結桃,避免棉花瘋長,耗費養(yǎng)料,僅棉花整枝就有4項:捋褲腿、打贅芽、打群尖、打頂枝。棉花出苗后地里就離不開人,生長中的每一個過程中都要有人照料,是相當耗費勞動力的。新的棉田管理技術推廣更是要求有大量的勞動力投入,例如,僅從密植一項來看,水地每畝要求留苗6000-7000株,比以前翻了一番,這意味著田間管理的勞動量也需要增加一倍,如果再加上棉田面積的擴大,田間管理要求增高等其他的新技術的推廣,完成1956年棉花增產任務的一個首要條件是“必須大量的投放勞動力”。
婦女作為潛在的勞動力受到政府的重視
從哪里動員這樣多的勞動力呢?政府將目光移到了婦女。關中一帶農村婦女解放前多數(shù)不參加田間勞動,她們主要是在家里從事紡線、織布等家庭副業(yè)——這在當時也是家庭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解放后,在婦女解放、勞動光榮等意識形態(tài)的宣傳動員下,特別是互助合作、農業(yè)社建立以后,勞動工分逐漸成為內部分配的一個重要因素,婦女參加田間勞動的人數(shù)多起來,但至1955年時也未普及,從一些農業(yè)社的統(tǒng)計來看,當時婦女全年參加田間勞動的時間只有30-50個勞動日,而1956年目標要求提高到140個[③],由此政府認為“婦女勞動力的潛力是非常巨大的”。
1956年春季雨水較好,棉田播種面積擴大的任務基本完成,棉花出苗狀況良好,播種之后,棉花能否豐產就要看棉田管理了。為動員婦女大規(guī)模的參加棉田管理,包攬新技術推廣后棉田管理的大部分活路,棉田管理被當作是一項“適合婦女特點的”勞動得到各級政府和婦聯(lián)的強調和宣傳。這也是陜西省委指示省婦聯(lián)召開“婦女棉田管理經驗交流大會”的初衷和背景。
會議歷時5天、盛況空前,來自關中11個縣的農業(yè)社主任、生產隊長、植棉小組長和組織領導棉田管理的婦女干部近700人參加。大會有三個層面內容:一是社會動員:省委、省婦聯(lián)的領導高度強調了棉花生產對國家建設的重要性,對增加農民收入的意義,以及棉田管理是如何“適應婦女特點的”;二是學習棉田管理技術,農業(yè)廳廳長謝懷德的近7000字的講話稿通篇都是關于棉花種植技術的,從選種講到拾花,包括棉花生長的全過程,一個完整的棉花種植技術培訓;三是以張秋香為代表的植棉模范的經驗介紹,這些經驗主要是棉花作物具體技術,也包括一部分為推廣新技術與保守勢力作斗爭的內容。到會的674名婦女代表向省委遞了保證書:“爭取把間苗、定苗、澆水、除草、整枝、打卡、防蟲和拾花等工作大部分由婦女包下來,……讓植棉區(qū)的每個婦女全年至少做到140個工作日,我們還要開展社與隊、隊與隊、組與組、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勞動競賽,看誰把棉花務的好,看誰把棉花收得多?!薄蛾兾魅請蟆凡⒕痛税l(fā)表了《積極支持和幫助婦女學習植棉技術》的社論。
之后,組織婦女學習棉田管理技術,發(fā)動婦女參加棉田管理競賽便成為各級婦聯(lián)的一項重要工作。1958年4月,中共陜西省委發(fā)出了“推廣張秋香植棉經驗”的指示,省婦聯(lián)提出“學秋香、趕秋香”的競賽口號。1959年4月,關中地區(qū)“秋香田”進軍大會在渭南召開,來自關中19個縣的485名秋香田的婦女組長參加了會議,7月15-18日,農林廳、省婦聯(lián)召開關中地區(qū)的棉花保蕾保桃現(xiàn)場會,參加會議的有縣長、農村工作部、農林水牧局和婦聯(lián)的負責人。
向張秋香學習的勞動競賽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1958年有17665個植棉組參加了競賽活動,全省棉花平均畝產56斤,創(chuàng)歷史最高紀錄。1959年在“鼓足干勁、再趕秋香”的口號下,百萬婦女搞起萬多畝棉花豐產田。這一年全省發(fā)生幾十年未有的大旱,但全省棉花的單位面積產量仍接近58年的水平,平均畝產50斤,其中畝產皮棉百斤以上就有103萬畝,占棉田總面積的23%,這都是婦女務棉專業(yè)組的功勞。
在勞動競賽中,涌現(xiàn)出不少的婦女勞動模范,其中以渭南地區(qū)的張秋香、山秀珍、曹竹香、薛俊秀、高貞賢五位影響最大,受當時一部很有影響的電影《五朵金花》的啟示,被婦聯(lián)譽為“五朵銀花”。1962年3月7日《陜西日報》刊登《五朵銀花喜迎三八》文章,介紹這五位婦女植棉能手的事跡,“銀花賽”也因此得名,一直持續(xù)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
二、張秋香的經驗是什么?
這場歷時20年的勞動競賽自始至終是與幾位婦女植棉能手的名字相聯(lián)系的,其中影響最大、時間最長的要數(shù)張秋香了。張秋香作為一面學習的旗幟飄揚了20余年,那么,什么是張秋香的經驗呢?換句話說,在這場轟轟烈烈的勞動競賽中,要讓廣大農村婦女向張秋香學習什么?
不同時期張秋香的事跡和經驗材料中有不同的重點,婦聯(lián)干部和農業(yè)干部也有不同的說法,主要集中在兩點上:
新技術的示范和推廣
張秋香是渭南縣八里店農業(yè)社的副主任,1955年響應政府號召帶領6名婦女搞起棉花豐產田,第一次開始學習種棉花,當年就獲得畝產籽棉1225斤的歷史最高紀錄。張秋香解放前不曾種過棉花,她的種棉花的技術和經驗又是從何而來?
幾乎所有的勞動模范在訪談中都提到農技干部在植棉技術上給她們的指導和幫助。從婦聯(lián)干部的訪談中也了解到,當時這些勞模所在的農業(yè)社都有政府派去的干部——包括農業(yè)技術干部長期駐守。這些技術干部除來自地方農技部門外,還有省上的、農業(yè)大學的、甚至中央部門的,山秀珍特別提到她借去北京開會之機還專門去感謝在她們村住過隊的農技干部呢。
趙秋香出了名后,她的經驗材料特別是1958年推廣的材料中,幾乎都是關于棉田管理知識的介紹,寫得非常專業(yè),很難使人相信是出自這個識字不多的農村婦女。既然這些關于棉花管理的技術,都屬農業(yè)技術干部傳授的,為什么不直接由他們來做新技術的宣傳和推廣呢?
這里需要對政府的勞動模范運動有所介紹。勞模運動產生于延安大生產時期,勞模的作用毛澤東曾概括為“橋梁、骨干與帶頭作用”,陳云在1950年全國工農兵勞模代表會上說:“英雄所以可貴,就在于他能聯(lián)系群眾,把領導機關的意見和指示,通過群眾的經驗,變成廣大群眾的意見,使廣大群眾行動起來”。對于勞動模范的作用,山秀珍在訪談中也說道:“大田的棉花組也多,婦女都組織起來了,幾個人一組。我這個組就是總結出經驗,叫其他的組長都來學,在大田推廣。”
張秋香等勞動模范在農業(yè)技術干部的指導下,掌握了新的棉田管理技術,并且在實踐中根據當?shù)氐膶嶋H條件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并融入了自己的經驗,被譽為“是一個比較完整的、科學的、先進技術與農民經驗相結合的植棉經驗”。這些經驗對廣大農民來講,是看得見、摸得著、學得來的經驗,因而推廣起來阻力小、見效快。1958年有4000多名“秋香田”的組長、12萬男女社員先后參觀秋香豐產田。1959年召開的張秋香務棉經驗現(xiàn)場會,參加群眾約17萬人次。如此規(guī)模的學習參觀活動,無疑對新技術的推廣、棉花產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銀花賽就是這樣一個通過勞動模范的經驗和示范作用不斷推廣、學習新技術的過程。這些勞模和勞模的經驗是建構起來的,各級政府和婦聯(lián)干部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從55年開始,陸續(xù)有人在那里下鄉(xiāng)。我是59年在張秋香那里蹲點,和另兩個同志在張秋香那里住,還有兩人住在薛俊秀那里?!莻€時候的張秋香連話也說不了,把她的經驗總結不到一塊,是咱婦聯(lián)的同志一起到她那兒,幫她總結、整理的?!覀兒退齻円粔K參加勞動,參加棉花生產的整個過程,另一方面幫她回復各地給她的來信,那時全國各地給張秋香的來信特別多,每天都幾十封,有的是要棉花種子的,有的是要務棉花經驗的,我們就幫助她回信答復?!瓘埱锵慵炔蛔R字,又不會說話,不會總結自己經驗,問她務棉花的經驗,她說就是喔種好,按時鋤好,打卡好就對了,硬是咱們婦聯(lián)同志從她的那些話中掏出來,提煉出來。
還有,棉田管理的新技術推廣選擇婦女為帶頭人,可能還因為婦女以前較少參與棉田管理,沒有一些舊有的框框和經驗的限制。在勞模初期的事跡介紹中很多都談到如何與村上的保守勢力作斗爭,說明當時新技術推廣在農村還是遇到阻力的,阻力主要來自村上一些年齡大的、以前有種棉花經驗的男性農民。婦女從來沒有種過棉花,初參加生產充滿“被解放”的熱情,是合適的新技術推廣的帶頭人。
五朵銀花之一的高貞賢回憶道:
那時我把眼角都熬煎爛了,人家棉花的疙瘩咋不落呢?咱的棉花長的這么大,可疙瘩一個勁落呢。人家說要給棉花點白糖,我就買了幾十斤白糖,可憐的熱的,給棉花一個一個的上,人家說是給棉花授粉呢,可點上糖還是落呢。那時在這兒住的是縣棉花站一個姓魏的。那年棉花出的好,長的美的很,下一夜霜,第二天都給蔫了,把我急的,這可咋辦呢?到家給娃把奶一吃,騎上車就往縣里跑,把魏主任尋著,把他叫到我那地里,他一看說是棉花讓霜給殺了,要打藥呢,為這我還跑到張秋香老師那兒,說是要打波兒多液呢。后來結的棉花疙瘩這么大,1畝地產了301斤。從那以后產量就上去了,群眾也放心了,張貞芳他大跟她四十天沒說話,這回才說了:“還是高貞賢口外棉花能行”。
婦女務棉專業(yè)組:一種聯(lián)產承包制的勞動組織形式
與每個勞動模范名字相聯(lián)系的,還有她們背后的一個集體——植棉小組,如張秋香植棉小組、張桂芳9女務棉小組等等。20年中,勞動模范的名字在更換,可務棉組的形式卻始終沒有變化,一直存在著。在棉田管理中如此高的組織化程度,除1958年的大煉鋼鐵外,在其他類型的作物管理和勞動競賽中,特別是男性在其中占多數(shù)的行業(yè),包括興修水利和農田基本建設中都不曾見到。
為什么要通過小組的形式將婦女組織起來管理棉田呢?
1.便于學習新技術
1996年我和美國學者賀蕭在渭南市做田野調查時,召開了20世紀50年代渭南地區(qū)老婦聯(lián)干部座談會,她們回憶道:
為了完成當時的生產任務所采取的措施,一個是以生產隊為單位,將分散的婦女勞力組織起來,編成棉花作務小組,選出組長,組長的任務就是安排活路,帶領婦女參加農田管理,組織婦女學習科學技術,那時農技部門發(fā)的務棉材料多的很,婦聯(lián)的一個任務就是配合農技部門組織婦女學習技術,再就是推廣先進經驗。
2.推行承包制,加強勞動的責任心
當年一位農林局的負責干部解釋道:
張秋香經驗有它的特殊條件,產量高的原因,一是接受新技術,采取合理密植等一系列的新技術;二是發(fā)揮了婦女作務組的作用。鋤草、間苗、打枝等都采取小組承包,責任心強。這一套組織作用很大,如果大兵團作戰(zhàn),新技術不容易推廣,也發(fā)揮不了作用。務棉小組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加強了責任感。務棉小組在當時,除過沒有包產外,其他都承包了,專業(yè)組又將棉花分成行,責任到人,在作務上是責任到人了。張秋香的經驗主要是專業(yè)組,將政治教育和加強責任心結合起來,調動了積極性,有了這個前提,才能有技術推廣。
張秋香務棉小組推行承包責任制的做法,在1958年省農業(yè)廳編輯出版的《九員女將務棉立奇功》一書中也得到印證:“為了保證作務質量,采取了‘分戶包塊、以人保行’的辦法,進行徹底包干負責到底。”,陜西省農業(yè)合作史編委會編的《陜西省農業(yè)合作典型材料選編》一書中關于張秋香先進事跡的介紹中有這樣一段話:
早在50年代末期,張秋香就創(chuàng)造性地在作務組里暗暗推行了聯(lián)產計酬責任制。具體的辦法是:按人分行,插牌標記,責任到人,一包到底,按產記工,多勞多得。后來這種辦法還不斷完善,一直沿用了幾年時間,而且成為奪取棉花高產的法寶之一。
那么,這種勞動組織形式是張秋香個人的創(chuàng)造呢?還是按照政府或某個干部的授意去實踐或推行的呢?張秋香已經不在,很難考證。但從下面陜西省婦聯(lián)副主任海濤在1956年召開的“棉田管理經驗交流大會”的一段講話中可以看出,當時政府在棉田管理中是大力推廣承包形式的:
第三,做好廣大婦女參加棉田管理的承包工作,這是發(fā)動婦女力量的主要關鍵如何進行承包呢?一方面要積極主動地建議農業(yè)社領導上,把男女勞力精確統(tǒng)一計算,統(tǒng)一規(guī)劃,就是所有的活路,按男女勞力的技術高低、體力強弱和耕作難易等情況進行站隊,男女分工。……全部棉田管理工作以組為單位,固定包給婦女,以加強社員的生產積極性和責任心,保證質量,便于檢查,還要做好驗收工作和獎懲工作。
3.加強對婦女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管理
當時有的婦女怕下苦,不愿下地勞動,有的就拿娃娃有病作借口,有人就編了順口溜,娃娃是把傘,又擋日頭又遮攔。我們主要靠婦女組長去做思想工作,那時培養(yǎng)的婦女組長多的很,我們下去工作也好抓。
在棉花的采拾階段,防止棉花流入自由市場,教育婦女向國家多交花,交好花,不準偷偷摸摸。我們在大荔縣抓了一個村,一天交了1000多斤,效果很好??h委在全縣推廣,那一天交了幾十萬斤吧,具體數(shù)字我記不清了。這說明在棉花開花時節(jié),棉花的流失量很大,必須加強對農民的思想教育。
由此看來,務棉小組既是學習推廣新技術的載體,又是加強勞動管理和思想管理的一種組織形式。
我一直在尋找它作為“婦女組織”的痕跡和意義,但始終沒有找到。盡管它是由清一色的婦女組成,但卻很少涉及與婦女權益、婦女發(fā)展有關的話題,初期還有一些同工同酬的討論,以后除了棉花豐產這個目標和話題外,幾乎不涉及其他。
三、種棉花如何由男人的活路變成了婦女的活路?
促使婦女參與棉田勞動的因素
關中地區(qū)種棉花的歷史悠久,解放前主要是男人的活路,婦女參與的很少:
舊社會關起門來婦女誰家都不能去。回娘家時這個門出,那個門進,一滿子不出門。只要出門就得穿上裙子,不穿裙子村上人就笑話認為是“精溝子”。那時家里有雇工的,婦女都不去地里做活,家里沒有雇工的,到收花時婦女也要去地里,把桃子挦回來,放在院子曬開一點剝一點。去時要穿上裙子,到了地里把裙子脫掉,回來時再穿上。那時棉花種得不多,也不打尖,不脫褲腿,光打頂,產量不高。
婦女參加棉田管理開始于1953年,到1956年時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現(xiàn)象。有兩個因素促使著這一變化的開始:
一是意識形態(tài)的宣傳和動員。20世紀50年代的一個特點是政府在一系列的政治運動中加強了對意識形態(tài)的控制,“勞動光榮”、“走出家庭”、“婦女解放”等成為50年代的社會主流話語,并且通過各種方式成功地使之滲入大眾生活的各個方面。中國共產黨在戰(zhàn)爭年代積累了許多豐富的發(fā)動群眾的工作經驗,解放初期在發(fā)動和動員婦女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如培養(yǎng)積極分子、表彰勞動模范等,發(fā)揮她們的組織帶頭作用,逐漸團結、吸引婦女參加農田勞動。
為了調動婦女的積極性,這一時期無論是婦聯(lián)還是政府都比較關注同工同酬問題,棉田管理中基本實行的是定額制,與男人做同樣的活可以掙到同樣的工分,做得好的工分還可以掙得比男人高。張秋香、曹竹香當時的經驗材料中也都提到如何為婦女爭取同工同酬的,省婦聯(lián)干部回憶曹竹香當時的情況說:
她領導的男女一起下地,結果給男的記的工分多,給婦女記的少,她不同意,說要同工同酬,那些男委員就說,給你一個同工同酬了,還把你喔些婆娘們都同工同酬,哪一個能比上你?而哪些婦女呢又說:你這陣子當了領導了,可把我們給忘了。把曹竹香夾在中間,說不清的難處,回家就哭,這些我們和地委農工部作了研究,地委辦公室和農工部還專門發(fā)表了文章,把咱們(指省婦聯(lián))對這的總結發(fā)了通報,支持了咱們。
但即使這樣,婦女參加田間勞動作為一個新事物還是遇到了不少的阻力:傳統(tǒng)習慣勢力的抵觸、棉田管理的辛苦、與家務勞動的沖突等,到1956年時,婦女參加田間勞動無論從人數(shù)上還是時間上都是有限的。
二是分配制度的變革,這個影響因素是剛性的?;ブM、初級社時,勞動工分在分配中作用逐漸增大,到高級社后土地歸集體所有完全實行按勞動工分分配,不僅是錢、包括糧食也是按勞動工分分配。這樣的分配制度使得一個家庭收入的多少和生活的好壞,就完全取決于家庭勞動力的多少和工分掙得多少。這時,不管婦女是否情愿去農田勞動,也不管家庭是否能夠很好地解決做飯、帶孩子等一系列的家務勞動問題,為了有糧吃、有錢花,缺乏勞動力的家庭的婦女無選擇地參加到農田勞動中去“掙工分”。在產棉區(qū),婦女由選種、間苗、定苗開始,逐步擴大到棉花的田間管理中,承擔了越來越多的活路。參加棉田管理勞動對婦女的影響農業(yè)干部如此說:
當時關中有些地方是人多地少,農業(yè)社有些人沒有活干。組織婦女務棉花,使得婦女參加勞動合法化。當時憑工分吃飯,靠的是農業(yè)社。婦女有活干,多勞多得,就如現(xiàn)在的勞動就業(yè)一樣,有活干就有了工分。
男性是如何退出的?
在1956年以前,婦女盡管進入了棉田管理,但男性并沒有完全退出,當時政府的提法還是“發(fā)動男女棉農,學習與推廣當?shù)氐耐獾氐倪m合自己農業(yè)社具體情況的可行的棉花增產先進經驗”。但也就是從1956年開始,男性急速地推出了棉田管理,到1958年時就基本完成了這個轉變。
在這個過程中也遇到男性的阻抗,1956年《陜西日報》的社論《積極支持和幫助婦女學習植棉技術》中指出:
農業(yè)社的男社員、特別是高級社的男社員,擔心女社員擔負起棉花作務中的大部分活路,掙得了勞動日,會影響他們的收入,對婦女參加棉花作務表示冷淡,甚至責難和拒絕。這種情況,各地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著,必須認真解決。
如何說服男性退出呢?《西北婦女畫報》——一份面向西北農村、發(fā)行量很大的刊物——登載的標題為《拾棉花》的連環(huán)畫生動地表現(xiàn)了這個過程。故事講的是一個丈夫不服氣妻子因摘棉花掙的工分比自己高,也跑到地里去拾棉花。結果呢,因為拾棉花整晌的彎著腰,他吃不下這份苦,也拾不過婦女,就半途走了,從此對婦女掙高工分服氣了。
這個故事真實地反映出男性當時不情愿退出棉花作務的心態(tài)。關中是一個糧棉產區(qū),人多地少,棉花作務比小麥要費工的多,退出棉花作務,等于退出農田活路的一大變,男性擔心他們失去掙工分的機會,特別是不愿意婦女比他們掙的工分多。
同時,這個故事也建構了“婦女更適合棉花作務”的一套話語:棉花地里的活費時費工,腿蹲腰彎很辛苦的,男人用不著和婦女爭;婦女心細、手快,更適合棉田勞動。這套話語遍及當時的報刊文章及領導人講話中。
僅有這套話語是不夠的。為了安撫男性,政府當時的策略是鼓勵男性勞動力向副業(yè)生產轉移:
女社員參加棉花作務,不光不會減少男社員的收入,相反地由于她們投入勞動,使農業(yè)社有力量開展多種經營,增加收入?!l(fā)動婦女參加棉花作務,就可以騰出男勞力投入其他的活路,發(fā)揮男女勞力的特長。
多種經營、副業(yè)生產相對農田里的活要顯得“技術一些”,因而在工分上就可以高一些。男性“體面地”從棉田管理中逐步退了出來。到了1958年公社化時期,男勞力大量地被抽去大煉鋼鐵和興修水利了,棉花的作務就完全地交由婦女承擔,男人只剩下種棉花和拔棉稈這兩樣活了。
四、銀花賽:婦女解放的神話?
20世紀50年代的這場勞動競賽,在調動婦女參與棉田管理、奪取棉花產量豐收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從婦女發(fā)動的廣泛和社會影響上來看也是空前的:競賽中一批婦女獲得了國家勞動模范、三八紅旗手等極高的社會聲譽,一些人還被選拔為國家正式干部進了縣、地級領導班子。這些成就成為50年代婦女解放的標志被頌揚。
如何評價這場轟轟烈烈的勞動競賽和婦女解放的關系呢?用社會性別分析的方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勞動分工和報酬
種棉花原先是男人的活路,沒有人說過男人不適合種棉花。20世紀50年代初期的植棉勞動模范幾乎都是男性,如當時最著名的植棉能手是韓城縣的柴明選,1950年他的9畝棉花畝產斤,1951年畝產斤,先后出席陜西省、西北局首屆勞動模范代表大會,1952年中央農業(yè)部授予他西北植棉能手稱號。
銀花賽期間為了動員婦女參加棉田管理,過程中建構了一套“婦女適合種棉花”的話語。所謂的適合,其實不是男人干不了,而是隨著新技術的推廣使用,棉田管理的活路越來越繁瑣、細致:
棉花是無限花絮作物,在下霜之前一直生長,容易長荒,要打芽整枝抑制生長,工序很多,打芽子、打頂、除草、防蟲……稍微務不好就荒了,芽一出來就要掰,不掰不結果。工序主要靠手工,男的不合適,因為要彎腰,蹲在地里,婦女適合。
這些活路大多數(shù)情況下需要整天的“彎腰蹲地”,做起來不需要大的力氣但卻“把做人”,不是這些活路婦女適合干,而是男人不喜歡干。20世紀80年代家庭聯(lián)產責任制后,渭南棉區(qū)的男人又開始在棉田干活了。其實男人一直沒有完全退出棉田管理,作者60年代末——70年代初插隊的地方,男人也參加棉田管理,拔苗、定苗、鋤地等活路。不過那個時候,記工分已經不是“同工同酬”,而是按承包的棉花行行計算了,成了同工不同酬,盡管男人和女人一晌干同樣多的活,但工分卻變成了男10分、女7分。
最初在動員婦女時強調的“男女同工同酬”,隨著整個棉田管理的活路都交給婦女之后消失了。因為不存在男女“同工”的問題,因此也就沒有了“同酬”的斗爭,婦女的工分也隨之降了下來。男性從事的副業(yè)生產、興修水利、大煉鋼鐵等活路繼續(xù)維持著高工分。整個50年代在“男女平等”、“婦女解放”的旗號下,婦女被動員走出家門,大規(guī)模地參加了棉田生管理,在棉花豐產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男女兩性在勞動分工和分配中的不平等關系仍然沒有改變,婦女在“走出家庭”、“參加社會化大生產”之后并沒有得到原先許諾的“解放”和“平等”。
家務勞動
20世紀50年代婦女從家庭走出,承擔起了農業(yè)勞動的大部分活路,可是社會和男人卻沒有承擔起家務勞動的責任。當時的婦女解放理論,只看重婦女參加生產勞動的意義,忽視了婦女在家務勞動中的貢獻。農村婦女一肩挑起了兩副重擔:生產勞動和家務勞動,日子過得更辛苦了:
婦女白天干地里活,黑了回來才干家里的活,推磨、喂面、做鞋、管娃。黑了還要紡花搭布,一家人穿得、用的都靠織呢,經常一熬就是個透透夜。地里不去不行,分不下糧時,你要生活嘛。婦女可憐得太。
一位著名勞動模范回憶道:
你看我那時吃苦大不大,晚上回去坐在坑頭上紡線車上紡線。白天忙了一整天,黑里回來還要做家務活,我還是以往正常的表現(xiàn),不能說共產黨把我解放了,我高高在上。
這些勞動模范在意識上也認為家務勞動是她們的責任,因此連上北京開會都還帶著針線活呢。
婦女健康
健康——無論從婦女權利、婦女地位還是婦女生活質量來看—,都是一個重要的衡量的指標,健康的含義也不僅僅是指身體沒有疾病,而包括身體、心理以及和社會適應的良好狀態(tài)。
從今天所看到的銀花賽的文本中,只見“棉花適合婦女特點”之類的說教,沒有看到有關婦女健康和勞動保護的提醒及規(guī)定,也沒有見到任何關于婦女使用農藥的注意事項等有關健康教育的材料。結果呢,轟轟烈烈的“銀花賽”中出現(xiàn)了很多損害婦女健康的事例,如農藥中毒、閉經病、子宮脫垂等。例如,一個全省著名的務棉小組防蟲時,把六六六粉倒到襪子筒里,用繩子一扎,用棍子打,就這樣毫無防范地給棉花撒藥。一位著名的全國勞動模范回憶道:
59年那年種棉花,6畝8分棉花地。六月二十七正熱,我生了娃3天就跑到地里看棉花去了,我娃就叫“花花”。過了十幾天就給棉花拔草去了,蹲在哪,結果弄的脫肛。我說這咋辦呀?把那可推上去。那就是月子里落得病,掙的,在地里硬捂、硬掙。
省衛(wèi)生廳負責婦幼衛(wèi)生的干部回憶當時婦女患子宮脫垂情況時說:
五八年大躍進,人人要到地里勞動,婦女剛生了孩子也要去。所以子宮脫垂比較多。很多婦女子宮脫垂非常痛苦,走路吧,一個大肉疙瘩。子宮就脫出來她還得下地勞動。有這個病還不能對別人說,拉個帶子吊起來,掛在背上、脖子上,或腰帶上。最嚴重的,我們發(fā)現(xiàn),因為子宮脫出來,經常是臭乎乎的,有的被貓咬了,在被子里,被老鼠咬了?!敃r省衛(wèi)生廳也組織醫(yī)療隊到農村去治子宮脫垂,主要是用子宮托,那時我記得我在上海訂了一萬多個子宮托,發(fā)下去?!訉m脫垂是營養(yǎng)跟不上,營養(yǎng)不良,產后又不能很好地休息,比如務棉花,是蹲到那里,這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恢復。我們查到全省有子宮脫垂的婦女5萬多。
這樣的健康狀況,使廣大農村婦女自然無法和“解放”相聯(lián)系。
勞動模范——婦女解放的典范?
銀花賽中最耀眼的要數(shù)五朵銀花了。這5位婦女解放前都屬于貧苦人家:張秋香是從外鄉(xiāng)逃荒討飯到渭南的;曹竹香年輕守寡,獨自帶著孩子擔起了家庭的重擔;薛俊秀是人家的小老婆;山秀珍也是逃荒到潼關的。這些人因家庭生活所迫,解放前就是靠自己的勞動謀生。解放后,政府、婦聯(lián)發(fā)現(xiàn)了她們,把她們培養(yǎng)成勞動模范。
曹竹香年輕輕就守寡,受封建殘余的約束,她不能改嫁,因為她有個兒子,她就得守這個家,從二十幾歲就把青春貢獻給這個家了,曹竹香很能干,家里活,地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勞務派遣工作雙方協(xié)議書七篇
- 2023勞務派遣工作協(xié)議書七篇
- 魚鱗病病因介紹
- 中小學結核病防治知識
- 【中職專用】中職對口高考-機電與機制類專業(yè)-核心課-模擬試卷2(河南適用)(答案版)
- 重慶2020-2024年中考英語5年真題回-學生版-專題03 短文填空
- 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qū)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英語試題(原卷版)-A4
- 黃金卷04(新課標卷)(新疆、西藏專用)(解析版)-A4
- 2023年新型高效飼料及添加劑項目融資計劃書
- 2023年硝酸鉀項目籌資方案
- 2025年重慶貨運從業(yè)資格證考試題及答案詳解
- 屋面板的拆除與更換施工方案
- 生命不是游戲拒絕死亡挑戰(zhàn)主題班會
- 本地化部署合同
- 2024年云南省中考歷史試卷
- 油氣管線安全保護方案
- 國家職業(yè)技術技能標準 4-07-05-04 消防設施操作員 人社廳發(fā)201963號
- 新教科版小學1-6年級科學需做實驗目錄
- 2024-2030年中國辣椒堿市場占有率調查及經營戰(zhàn)略可行性分析研究報告
- 全過程工程咨詢項目部管理制度
- 拒絕躺平 停止擺爛-學生心理健康主題班會(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