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服飾變遷_第1頁
古代服飾變遷_第2頁
古代服飾變遷_第3頁
古代服飾變遷_第4頁
古代服飾變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古代服飾變遷第一頁,共二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原始服飾《韓非子?五蠹》:“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婦人不織,禽獸之皮足衣也。”因此,上古時期人類的服飾在原始經(jīng)濟基礎(chǔ)的條件下,人們以毛皮圍系于下腹部,或許為了御寒、或許為了遮羞和裝飾。不論處于何種原因,原始服裝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由此,揭開了中國服裝史的序幕。第二頁,共二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1·對天地崇拜的文化特點;2·形成了較為典型的交領(lǐng)、右衽、系帶、上衣下裳的服飾造型;3·初步形成了以五色作服,以等級為核心的冕服制度;4·服飾制作原料出現(xiàn)了多元化的趨向。原始服飾文化及其特點第三頁,共二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夏商周時期的服飾,一般是上衣下裳的配套,或襦褲深衣下裳配套;后者裳穿于襦褲深衣之外。褲為不加連襠的套褲,兩只褲腳管套在脛上,也稱脛衣,穿這種服裝款式行動不便,尤其不能適應(yīng)戰(zhàn)爭騎射。夏商周服飾及其文化特點第四頁,共二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夏朝夏朝的服飾以黑為主

夏朝是占木德而成天下,尚青色,故服飾用青色夏代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其服飾帶有鮮明的宗教信仰色彩,其確立的上衣下裳的形制和玄衣黃裳的服色。其中上衣代表天,因為天在未明時為玄色,故上衣用玄色,下裳象征地,因為土地為黃色,故下裳用黃色。夏朝建立了一套以帝王的祭服——冕服為中心的服飾制度,它的形式、色彩、紋樣均源于對天地的尊崇和對乾坤秩序的追求第五頁,共二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領(lǐng)型,至少有交領(lǐng)、圓領(lǐng)、大翻領(lǐng)等多種形式。袖子一般為窄袖型。衣長一般齊膝上下,下身有褲子或脛衣,腳履多圓頭式。商代奴隸主貴族戴的帽子,有帽箍和加卷筒形裝飾的帽箍,此外還有一種羽狀高冠。在戰(zhàn)爭場面則戴青銅胄,胄頂有銅管可以插飾羽毛。商朝男子服飾第六頁,共二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間不全遵周之制度。當時興起的百家爭鳴之風(fēng),在服飾上也各顯風(fēng)采。春申君的三千食客中的上客皆著珠履;平原君后宮百數(shù),婢妾被綺觳;衛(wèi)王宮的衛(wèi)士穿黑色戎衣;儒者的孺服長裙褒袖、方履等等服裝以及各種服用飾品更加豐富多彩。服裝款式:(1)袍,交領(lǐng)、右衽、直裾式,上衣與下裳連為一(2)禪衣,交領(lǐng)右衽、直裾,上衣與下裳相連,雙

袖呈胡狀。(3)夾衣衣長及膝,交領(lǐng)、右衽、直裾,上衣與下

裳相連。第七頁,共二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深衣春秋戰(zhàn)國特別是戰(zhàn)國時期盛行的一種最有代表性的服式。深衣是春秋戰(zhàn)國時貴族穿的便衣,平民穿的禮服,因上衣和下裳相連,袍身又深又長,所以叫做深衣。

第八頁,共二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曲裾深衣與其他服裝相比,除了上衣下裳相連,還有一明顯的不同——“續(xù)衽鉤邊”?!榜拧本褪且陆蟆!袄m(xù)衽”就是將衣襟接長。“鉤邊”就是形容衣襟的樣式。它改變了過去服裝多在下擺開衩的裁制方法,將左邊衣襟的前后片縫合,并將后片衣襟加長,加長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時繞至背后,再用腰帶系扎。戰(zhàn)國婦女服飾之(曲裾深衣)第九頁,共二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胡服所謂胡服,實際上是西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服裝,它與中原地區(qū)寬衣博帶式漢族服裝有較大差異,一般為短衣、長褲和革靴,衣身瘦窄,便于活動。短衣齊膝是胡服的一大特征,這種服裝最初用于軍中,后來傳入民間,成為一種普遍的裝束。第十頁,共二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周朝周朝服飾比商朝的略為寬松。衣袖有大小兩種樣式,領(lǐng)子通用交領(lǐng),不用紐扣,一般腰間系帶第十一頁,共二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秦漢時期

秦漢時期的服飾(中國傳統(tǒng)服飾的定型階段)秦:冕服和深衣

漢:出現(xiàn)最完整的冠服制,講究戴冠。民間深衣流行,女子服飾以曲裾袍和直裾袍為主。第十二頁,共二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漢代男子直裾深衣第十三頁,共二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魏晉:魏晉是政治和經(jīng)濟動蕩的時期,士大夫階層形成了消極的社會風(fēng)氣,追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享樂主義,沉淪于頹廢的生活方式,以老莊、佛道思想為時尚,這種風(fēng)氣也直接反映在人們的衣冠服飾上。最有代表性的是當時的“竹林七賢”。寬衣博帶是這時期的流行服飾。男子穿衣敞胸露臂,衣服披肩,追求輕松、自然、隨意;女子服飾則長裙拖地,大袖翩翩,飾帶層層疊疊,優(yōu)雅而飄逸。第十四頁,共二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南北朝:十六國南北朝時期,中原出現(xiàn)了多民族雜居的生活狀態(tài)。他們互相學(xué)習(xí)交流,另一方面也改變了單一的文化和生活習(xí)俗;漢族穿著胡服(特點是緊身、圓領(lǐng)、開叉)成為時尚。少數(shù)民族服飾受漢朝典章禮儀影響,穿起了漢族服裝。鮮卑族北魏遷都洛陽后推行華化政策,使秦漢以來冠服舊制得以賡續(xù)。第十五頁,共二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唐朝服飾唐朝對服飾色彩規(guī)定:黃色只有皇帝和皇室親臣、貴臣才可穿用,他人穿用則為犯罪,因此黃色為皇權(quán)的特殊象征。另外,還以服裝的顏色區(qū)分官職品級:三品以上服紫色,五品以上服朱色,六品為綠色,七品為青色。唐都長安不僅是當時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同時也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與朝鮮、日本、波斯等國貿(mào)易、文化交流頻繁。唐朝服飾形成了獨特的開放浪漫風(fēng)格。袒胸、裸臂、披紗、大袖、長裙是唐代婦女最典型著裝形象。第十六頁,共二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唐代的婦女服飾,是歷代中的佼佼者。衣料質(zhì)地考究,造型雍容華貴,裝扮配飾富麗堂皇。第十七頁,共二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唐代文官,主要服飾為幞頭圓領(lǐng)窄袖袍衫,幞頭的兩腳也有許多變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來的軟腳改變成左右各一的硬腳。第十八頁,共二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宋朝統(tǒng)治者注重文治,竭力推崇程朱理學(xué),把朱熹“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想,作為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理論根據(jù)加以倡導(dǎo),其目的在于去掉人們的任何反抗意識。這種理學(xué)觀點影響到人們的著裝,使宋朝的服裝一改唐朝服飾曠達華貴,恢弘大氣的特點,服裝造型封閉,顏色嚴肅淡雅,色調(diào)趨于單一。宋朝服飾第十九頁,共二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元朝是蒙古族入關(guān)統(tǒng)治中原的時代,所以元朝的服飾也比較特別。蒙古人多把額上的頭發(fā)弄成一小綹,像個桃子,其他的就編成兩條辮子,再繞成兩個大環(huán)垂在耳朵后面,頭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質(zhì)孫服」是較短的長袍,比較緊、比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這種衣服很方便騎射。元代的服飾既推行其本族制度又承襲漢制,如皇帝及高官的服飾仿照先秦時代的古制而成。第二十頁,共二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元代的貴族婦女,常戴著一頂高高長長,看起來很奇怪的帽子。她們穿的袍子,寬大而且長,走起路來很不方便,常常要兩個婢女在后面幫她們拉著袍角,一般的平民婦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第二十一頁,共二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明朝服飾明朝的儒生文士男子服飾,大多穿圓領(lǐng)或斜領(lǐng)的青布直身的寬袖長衣,頭戴四方平定巾。第二十二頁,共二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明代的貴婦多是穿紅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婦女只能穿一

些淺淡的顏色。裙子寬大,樣式很多。

第二十三頁,共二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清朝服飾

滿族入關(guān)后,強迫漢人穿滿人服裝,漸漸形成了一套有別于明代的服飾體系。清朝是我國服裝史上改變最大的一個朝代,清代是個滿漢文化交融的時代,尤其是服裝文化,也是在進入中原后,保留原有服裝傳統(tǒng)最多的非漢族王朝。滿服改變了幾千年來形成的中國古代服飾的基本形式,清服是中國古服與近代服的交接點,它的存在是以后發(fā)展到近代男士的馬褂長袍、女士的旗袍的前提。第二十四頁,共二十六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清朝男子以剃發(fā)梳辮、長袍馬褂的滿族服飾為基本裝束,馬褂是穿在長袍外面的短褂子,長度只到腰際,袖僅掩肘,短衣短袖便于騎馬,所以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