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六校2019-2020學年高一生物下學期期初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ec73a848a003900c35d27b1d9770515/6ec73a848a003900c35d27b1d97705151.gif)
![遼寧省六校2019-2020學年高一生物下學期期初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ec73a848a003900c35d27b1d9770515/6ec73a848a003900c35d27b1d97705152.gif)
![遼寧省六校2019-2020學年高一生物下學期期初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ec73a848a003900c35d27b1d9770515/6ec73a848a003900c35d27b1d97705153.gif)
![遼寧省六校2019-2020學年高一生物下學期期初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ec73a848a003900c35d27b1d9770515/6ec73a848a003900c35d27b1d97705154.gif)
![遼寧省六校2019-2020學年高一生物下學期期初考試試題含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ec73a848a003900c35d27b1d9770515/6ec73a848a003900c35d27b1d9770515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遼寧省六校2019-2020學年高一生物下學期期初考試試題(含解析)
一、選擇題
1.如圖表示孟德爾雜交實驗過程操作及理論解釋,下列選項描
述錯誤的是()
M交
K子
I交
M
代
子
A.圖甲①和②的操作不能同時進行,②操作后要對A植株花進
行套袋處理
Bo圖乙揭示減數分裂過程中,隨同源染色體1、2的分離,等位
基因D、d分別進入雌雄配子中
Co圖丙可以解釋為何測交后代兩種性狀比為1:1
Do孟德爾采用山柳菊做實驗失敗的原因之一是花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圖甲:①表示去雄,②表示人工異花傳粉。分析圖乙:等位基
因D和d隨著同源染色體(1和2)的分開而分離。分析圖丙:
測交實驗的遺傳圖解。
【詳解】圖甲①過程要在花粉成熟前,②過程要在花粉成熟后,
因此這兩個操作不能同時進行,②操作后要對母本套袋處理,
防止外來花粉干擾,A正確;圖乙揭示的是D、d這對等位基因
隨同源染色體(1和2)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不同配子遺傳
給后代,這里產生的含D和d的配子是同一性別的配子,B錯
誤;圖丙為測交實驗遺傳圖譜,可以解釋為何測交后代兩種性
狀比為1:1,C正確;孟德爾采用山柳菊做實驗失敗的原因是自
然狀態(tài)下很難是純種、花小等,D正確。
【點睛】由于等位基因D和d是位于同一個體的原始生殖細胞
內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所以同時產生的含D和d的配子性別相
同。
2.下列關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結論的敘述,錯誤的是()
A.孟德爾以豌豆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雜交的方法,發(fā)現了基因
分離與自由組合定律
Bo摩爾根等人以果蠅為研究材料,通過統(tǒng)計后代雌雄個體眼
色性狀分離比,認同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理論
Co赫爾希與蔡斯以噬菌體和細菌為研究材料,通過同位素示蹤
技術區(qū)分蛋白質與DNA,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D.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為研究材料,采用X射線衍
射的方法,破譯了全部密碼子
【答案】D
【解析】
【詳解】A、孟德爾以豌豆作為實驗材料,采用人工雜交的方法,
利用假說演繹法,發(fā)現了基因分離和自由組合定律,A正確;
B、摩爾根等人以果蠅作為材料,通過研究其眼色的遺傳,認同
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理論,B正確;
C、赫爾希和蔡斯以噬菌體和細菌為實驗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蹤
技術,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C正確;
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尼倫伯格破譯
了第一個密碼子,后來科學家陸續(xù)破譯了全部密碼子,D錯誤。
故選D.
【點睛】遺傳經典實驗包括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摩爾根的
果蠅雜交實驗、赫爾希與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沃森和
克里克的DNA分子模型構建。
30甲、乙兩位同學分別用小球做遺傳規(guī)律模擬實驗。甲同學
每次分別從I、II小桶中隨機抓取一個小球并記錄字母組合;乙
同學每次分別從ni、IV小桶中隨機抓取一個小球并記錄字母組
合。將抓取的小球分別放回原來小桶后,再多次重復。分析下列
敘述,正確的是()
Inmiv
Ao乙同學的實驗只模擬了遺傳因子的分離的過程
Bo實驗中每只小桶內兩種小球的數量和小球總數都必須相等
C.甲同學的實驗可模擬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的過程
Do甲、乙重復100次實驗后,Dd和AB組合的概率約為1/2和
1/4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I、II小桶中,都存在D和d一對
等位基因,從兩個小桶中各隨機抓取一個小球并組合,獲得的
是合子;而HI、W小桶中都各有A、a和B、b一對等位基因,
從ni小桶中抓取一個基因,再從w小桶中抓取一個非等位基因,
組合后獲得的是不存在等位基因的配子。
【詳解】A、由于HI、IV小桶中含兩對等位基因,所以乙同學模
擬的是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過程,A錯
誤;
B、實驗中只需保證每只桶中不同配子的數目相等即可,每只小
桶內小球總數可以不相等,B錯誤;
C、甲同學從I、II小桶中各抓取小球模擬的是遺傳因子的分離,
然后記錄字母組合模擬的是配子隨機結合的過程,C錯誤;
D、由于甲、乙重復100次實驗,統(tǒng)計的次數較多,與真實值接
近.根據基因分離定律,甲同學的結果為Dd占50%;根據自由
組合定律,乙同學的結果中AB占25%,D正確。
故選Do
【點睛】本題考查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首先要求考生掌握
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明確實驗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
隨機結合所代表的含義;其次要求考生明確甲、乙兩同學操作
的區(qū)別及得出的結果,再對選項作出準確的判斷,屬于考綱理解
層次的考查。
4.某種昆蟲控制翅色的等位基因種類共有五種,分別為VA、
VB>VD>VE、Vo其中VA、VB>VD>VE均對V為顯性。VA、
VB、VD、VE互為顯性,都可以表現出各自控制的性狀.該昆蟲
體細胞中的基因成對存在,則基因型種類和翅色性狀種類依次
分別為()
A.15和10Bo10和7Co15和11D.25和7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依題意可知:VA、VB、VD、VE、v中的任意兩種基因
可組合在一起,形成的基因型為C--共10種,同時同種基因也
可以組合在一起形成5種純合的基因型,所以共有15種基因型;
由于VA、VB>VD、VE均對V為顯性,VA、VB>VD、VE互為
顯性,所以在這15種基因型中,VAVA與VAv、VBVB與VBv、
VDVD與VDv.VRE與VEv的表現型相同,因此共有11種表現
型。綜上分析,C項正確,A、B、D三項均錯誤。
考點:基因分離定律
【名師點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抓住題意中的“VA、V\VD、
VE均對V為顯性、VA、VB、VD、VE互為顯性,都可以表現出各
自控制的性狀”這一信息和解題的切入點展開聯(lián)想,再結合所學
的相關知識、應用數學方法進行作答。
5.遺傳因子組成為Ee的玉米所產生的花粉粒中,含e的花粉粒
有1/2會死亡.現有一批玉米種子,遺傳因子組成為EE和Ee,數
量比為1:1,自由交配繁殖一代,則ee的個體所占比例是()
A.1B.1/28C.4/121D.1/2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據題意“基因型為Ee的玉米所產生的花粉粒中,含e的花粉
粒有1/2會死亡”,說明Ee產生的花粉E:e=2:1,Ee產生的
雌配子為E:e=l:lo
【詳解】根據“基因型為EE和Ee,數量比為1:1”,可知該群
體產生的雌配子種類和比例為E:e=3:1,由于基因型為Ee
的玉米所產生的花粉粒中,含e的花粉粒有1/2會失去受精能力,
故該群體產生的花粉中E:e=(1/2+1/2X1/2):(l/2xl/2xl/2)
=6:1,所以自由交配繁殖一代,則ee的個體所占比例為1/4X1/7
=1/28.
故選Bo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基因的分離定律的應用,解答本題的關
鍵在對致死個體產生配子比例的轉換,難等中等.
6.控制棉花纖維長度的三對等位基因A/a、B/b、C/c對長度的
作用相等,分別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已知基因型為aabbcc
的棉花纖維長度為6厘米,每個顯性基因增加纖維長度2厘米。
棉花植株甲(AABbcc)與乙(aaBbCc)雜交,則Fi的棉花纖維
長度范圍是()
A.6?14厘米B.6?16厘米C.8?14厘米D。8?16厘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據題意分析可知:控制棉花纖維長度的三對等位基因A/a、B/b、
C/c對長度的作用相等,分別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所以三對
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基因型為aabbcc的棉花纖
維長度為6厘米,每個顯性基因增加纖維長度2厘米,甲
(AABbcc)與乙(aaBbCc)雜交,問Fi的棉花纖維長度范圍,
求出子一代顯性基因的個數范圍即可.
【詳解】
棉花植株甲(AABBcc)與乙(aaBbCc)雜交,Fi中至少含有一
個顯性基因A,長度最短為6+2=8厘米,含有顯性基因最多的
基因型是AaBBCc,長度為6+4x2=14厘米,故選C。
7O紫羅蘭單瓣花(A)對單瓣花(a)為顯性,如圖所示為一變異
品系,A基因所在的染色體缺失了一片段,該變異不影響A基
因的功能。發(fā)生變異的個體中,含缺失染色體的雄配子不育,但
含缺失染色體的雌配子可育?,F將該個體自交,子代單瓣花與
單瓣花分離比為()
A.2:1Bo1:0
C.1:1Do3:1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題干的信息:如果A基因不缺失,圖形中Aa個體產生的配
子是A:根據信息“A基因所在的染色體缺失了一片段,
該變異不影響A基因功能.發(fā)生變異的個體中,含缺失染色體的
雄配子不育,但含缺失染色體的雌配子可育”,該植物產生的雄
配子為:1A(致死):la,雌配子為:1A:la.
【詳解】分析題干的信息:如果A基因不缺失,圖形中Aa個體
產生的配子是A:a=l:1;根據信息”A基因所在的染色體缺失了
一片段,該變異不影響A基因功能.發(fā)生變異的個體中,含缺失
染色體的雄配子不育,但含缺失染色體的雌配子可育”,該植物
產生的雄配子為:1A(致死):la,雌配子為:1A:la.根據分
析可知,后代的雌雄配子以及后代的基因型:l/2Aa(單瓣花)
l/2aa(重單瓣花),比例為1:1.綜上,C正確,ABD錯誤.故選C.
【點睛】本題考查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及應用,要求考生掌握
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能根據題干信息準確判斷親本產生的配
子的類型,再結合題干信息準確判斷各選項,屬于考綱理解層
次的考查。
8.原本無色的物質在酶I、酶n和酶ni的催化作用下,轉變?yōu)?/p>
黑色素,其過程如下圖所示,控制三種酶的基因在三對同源染
色體上,基因型為AaBbCc的兩個個體交配,非黑色子代的概率
基因A基因B基因C
為1K就
無色物順?X物燉Y物所黑色素
A.37/64B.1/64Co27/64Do9/64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圖可知,黑色的基因型為A_B_C_,其余基因型為非黑色.
【詳解】基因型為AaBbCc的兩個個體交配,后代中出現黑色
A_B_C_的概率為3/4x3/4x3/4=27/64,非黑色個體的概率為
1—27/64=37/64。
綜上所述,BCD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
故選Ao
9.某動物細胞中位于常染色體上的基因A、B、C分別對a、b、
c為顯性?,F用基因型為AABBCC的個體與aabbcc的個體雜交
得到Fi,對Fi進行測交,結果為
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則Fi體細胞
中三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是()
【答案】A
【解析】
【分析】
現用基因型為AABBCC的個體與aabbcc的個體雜交得到Fi,
Fi的基因型為AaBbCc,對Fi進行測交,即AaBbCc與aabbcc
雜交,那么測交結果應該有八種情形,但現在只有4種,說明
有兩個基因位于同一染色體上。本題可以四幅圖中基因逐項分
析,考慮產生配子的種類,或根據四種后代的基因型確定B產
生的配子種類,進而判斷連鎖的基因。
【詳解】由于aabbcc只能產生一種abc類型的配子,而測交子代
基因型的種類及比例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l:
1:1:1,說明AaBbCc產生了abc、ABC、aBC、Abc的4種配
子,說明B和C基因、b和c基因連鎖,即對應圖中A.
故選Ao
10.關于下列圖解的理解正確的是
秦代*AaxAa*代:AaBbxAaBb
O>1<z>j?J⑧|
閩于XAaAa:ABAbaBabABAbaBab
子代tAAAaA?aa子代:A_t>baabb
Ao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表現在圖中的⑥
Bo③⑥過程表示減數分裂過程
C.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表現在圖中的①②④⑤
D.右圖子代中aaBB的個體在aaB_中占的比例為1/16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左圖為Aa的自交,后代基因型分離
比是AA:Aa:aa=l:2:1;右圖為AaBb的自交,后代基因型分
離比是A_B_:A_bb:aaB_:aabb=9:3:3:1。圖中①②④⑤表
示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③⑥表示受精作用。
【詳解】根據題意分析已知,圖中①②④⑤為減數分裂形成配
子的過程,右圖中有兩對基因,在進行減數分裂時發(fā)生基因重
組,所以基因自由組合規(guī)律的實質表現在圖中的④⑤過程,而
⑥過程表示受精作用,不能體現基因自由組合規(guī)律的實質,A錯
誤;③⑥過程表示受精作用,B錯誤;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實質
是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發(fā)生
在圖中的①②④⑤過程中,C正確;右圖子代中aaBB的個體在
aaB_中占的比例為1/3,D錯誤。
【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了解基因的分離規(guī)律和基因的自由
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的相關知識,易錯點是對于基因自由組
合和分離定律發(fā)生的時期理解不到位,特別是和受精作用的過
程混淆,所以要明確自由組合和基因的分離定律發(fā)生的時期.
IEM、m和N、n分別表示某動物的兩對同源染色體,A、a
和B、b分別表示等位基因,基因與染色體的位置如圖所示,下
面對該動物精巢中部分細胞的分裂情況分析合理的是
()
Ao正常情況下,若某細胞的基因型為AABB,此時刻細胞的名
稱為初級精母細胞
Bo正常情況下,若某細胞含有MMmmNNnn這8條染色體,
則此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
C.在形成次級精母細胞過程中,圖中的染色體發(fā)生復制、聯(lián)會、
著絲點分裂等變化
DoM和N染色體上的基因可能會發(fā)生交叉互換
【答案】B
【解析】
【分析】
【詳解】A、初級精母細胞內DNA已經進行了復制,該細胞產
生的次級精母細胞后期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A錯誤;
B、在有絲分裂后期,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一分為二,染色體數
暫時加倍,為MMmmNNnn8條染色體,B正確;
C、形成次級精母細胞過程即為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該過程中
染色體發(fā)生復制、聯(lián)會等變化,但著絲點分裂發(fā)生在減數第二
次分裂后期,C錯誤;
D、只有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才會發(fā)生交叉互換,
D錯誤。
故選Bo
12.下列有關雌果蠅(2N=8)經減數分裂生成卵細胞的敘述,錯
誤的是
A.一條染色體的DNA數先加倍一次,后減半一次
B.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均可以發(fā)生基因重組
C.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細胞中有4個染色體組
D.若卵原細胞的基因型為Aa,則初級卵母細胞的基因型為
AAaa
【答案】C
【解析】
【分析】
減數分裂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生殖細胞時進行
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細胞分裂.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只復
制一次,而細胞分裂兩次.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
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生殖細胞的減少一半。
【詳解】A、一條染色體的DNA數經過DNA復制先加倍一次,
后隨著著絲點分裂減半一,A正確;
B、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的交叉互換和后期非同源染色體的
自由組合均屬于基因重組,B正確;
C、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細胞中有2個染色體組,C錯誤;
D、若卵原細胞的基因型為Aa,則初級卵母細胞中基因數目加
倍,為AAaa,D正確.
故選C。
13.如圖中甲?丁為小鼠睪丸中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染色體數、
染色單體數和DNA分子數的比例圖,關于此圖敘述中錯誤的是
圖例
腸染色體效
目染色單體數
■DNA分子效
T
A.甲圖可表示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B。乙圖可表示減數第二次
分裂前期
C.丙圖可表示有絲分裂間期的某一階段D。丁圖可表示有絲
分裂后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甲圖可能處于有絲分裂前期、中期,或減數第一次分裂;乙圖
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丙圖沒有姐妹染色體單體,
可表示有絲分裂間期DNA未復制時或有絲分裂末期;丁圖可能
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末期(形成配子).
【詳解】A、甲圖中染色體:DNA:染色單體=1:2:2,可表示減
數第一次分裂前期,A正確;
B、乙圖中染色體:DNA:染色單體=1:2:2,且染色體數目
是體細胞的一半,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B正確;
C、丙圖中無染色單體,且染色體:DNA=1:1,且染色體數目與
體細胞相等,可表示有絲分裂間期的Gi期,C正確;
D、丁圖中無染色單體,且染色體:DNA=1:1,且染色體數目
是體細胞的一半,不能表示有絲分裂后期,D錯誤.
故選D.
【定位】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
【點睛】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比較:
結構時期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DNA分子數
間期2n0-4n2n—4n
有
絲前、中期2n4n4n
分
裂分裂期后期211T4n4n一04n
末期4n一2n04n一2n
間期2n0一4n2n—4n
前、中期2n4n4n
減
后期2n4n4n
減I
數
末期2n—>n4n—>2n4n一2n
分
裂
前、中期n2n2n
減II后期n—>2n2n一■()2n
末期2n—>n02n一n
14o以下是進行有性生殖生物的個體發(fā)育過程示意圖,有關說
法錯誤的是(
Ao過程HI是在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的基礎上進行的
B.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均可發(fā)生在I過程
C.受精卵中的遺傳物質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
D.受精作用和減數分裂對于維持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
數目的恒定具有重要意義
【答案】C
【解析】
【分析】
閱讀題干和題圖可知,本題的知識點是有性生殖生物的個體發(fā)育
過程,過程I是減數分裂,過程n是受精作用,過程ni為個體發(fā)
育,據此答題.
【詳解】A、由受精卵發(fā)育為新個體的過程中,既有細胞數目的
增加又有細胞種類的增加,這一過程建立在細胞分裂和分化的
基礎上,A正確;
B、減數分裂過程可發(fā)生的可遺傳變異有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
染色體變異,B正確;
C、受精卵細胞核中遺傳物質一半來自精子,一半來自卵細胞,
細胞質中的遺傳物質幾乎全部來自卵細胞,c錯誤;
D、受精作用和減數分裂對于維持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
目恒定具有重要意義,D正確。
故選C。
15.雙親正常但生出了一個染色體組成為44+XXY的孩子,下列
關于此現象的分析,正確的是()
Ao若孩子患色盲,出現的異常配子不一定為母親產生的卵細
胞
Bo若孩子不患色盲,出現的異常配子一定為父親產生的精子
C.正常雙親的性原細胞有絲分裂增殖時,細胞中含有23個四分
體
Do若該孩子長大后能產生配子,則其產生含X染色體配子的
概率是5/6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據題意可知:雙親正常,生出了一個染色體組成為44+XXY
的孩子,則雙親提供的精子和卵細胞組合可能是:(1)22+Y和
22+XX。即卵細胞異常.由于不能確定兩條X是否是同源染色體,
因此可能是減一同源染色體未分離或減二后期時著絲點未分裂;
(2)22+XY和22+X。即精子異常.說明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
時,同源染色體未分離。
【詳解】A、如果孩子患色盲,則孩子的基因型為XbXbY,根據色
盲的遺傳方式,該致病基因只能來自母親,則出現異常配子一定
為母親產生的卵細胞,A錯誤;
B、根據題意分析可知:雙親正常,生出一個不患色盲且染色體
組成為44+XXY的孩子,則該孩子的性染色體組成是XBXbY或
XBXBY.因此出現異常的配子可能為母親產生的卵細胞(XBxb或
XBXB),也可能為父親產生的精子(XBY),B錯誤;
C、四分體出現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而正常雙親性原細胞進
行有絲分裂增殖時不會出現四分體,C錯誤;
D、性染色體組成為XXY的個體,為方便研究,將其記為XIX2Y,
產生的配子組合為:X1+X2Y、X2+X1Y、X1X2+Y。因此,出現含
X染色體配子的概率是5/6,D正確。
故選D。
【點睛】本題考查了減數分裂、染色體變異以及伴性遺傳的相
關知識。需要根據后代染色體的組成,判斷異常的配子產生的原
因(來自父方還是母方,是減數第一次分裂還是減數第二次分裂
等);還要能根據后代的表現型,再結合伴性遺傳的特點最終判
斷異常配子的來源。
16.人的X染色體和Y染色體的大小、形態(tài)均不完全相同,二
者存在同源區(qū)段(H)和非同源區(qū)段(I、ni),如圖所示.下列
敘述錯誤的是()
■等同■區(qū)段
fl1I
II
XY
A.X、Y染色體同源區(qū)段上基因的遺傳符合分離定律
BoI區(qū)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隱性遺傳病,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
性的
C.II區(qū)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顯性遺傳病,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
的
DoHI區(qū)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遺傳病,患病者全為男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題圖可知,人的X、Y染色體是異型同源染色體,存在同源區(qū)
段和非同源區(qū)段,其中I是X染色體的非同源區(qū)段,II是X、
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in是Y染色體的非同源區(qū)段。
【詳解】A、II是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含有等位基因,在
減數分裂過程中,會隨同源染色體分開而分離,符合基因分離
定律,A正確;
B、I是X染色體的非同源區(qū)段,位于I區(qū)段上隱性基因控制
的遺傳病是伴X隱性遺傳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B正確;
C、II是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含有等位基因,X、Y染色體
上均可能帶有該顯性致病基因,不一定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
C錯誤;
D、in是Y染色體的非同源區(qū)段,女性沒有Y染色體,因此區(qū)段
上基因控制的遺傳病,人群中患病者全為男性,D正確。
故選C。
17.家蠶的性別決定為ZW型(雄性的性染色體為ZZ,雌性的性
染色體為ZW).正常家蠶幼蟲的皮膚不透明,由顯性基因A控制,
“油蠶”幼蟲的皮膚透明,由隱性基因a控制,A對a是顯性,位
于Z染色體上.以下雜交組合方案中,能在幼蟲時期根據皮膚特
征,區(qū)分其后代幼蟲雌雄的是()
AAAAAaAaA
AoZZxZWB.ZZxZWC.ZZxZWDo
ZaZaxZAW
【答案】D
【解析】
ZAZAX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無論是雌性還是雄性
幼蟲的皮膚都是不透明的,A錯誤;ZAZAxZaW,后代基因型是
ZAZ\ZAW,無論是雌性還是雄性幼蟲的皮膚都是不透明的,B
錯誤;ZAZax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Z\ZAW>zaw,
則后代雌性幼蟲的皮膚都是一半是透明的,一半是不透明的,
雄性幼蟲的皮膚都是不透明的,C錯誤;ZaZaxZAW,后代基因型是
zAz\zaw,則后代雌性幼蟲的皮膚全部是透明的,雄性幼蟲
的皮膚全部是不透明的,D正確。
18o自然狀況下,雞有時會發(fā)生性反轉,如母雞逐漸變?yōu)楣u。
已知雞的性別由性染色體決定。如果性反轉公雞與正常母雞交
配,并產生后代,后代中母雞與公雞的比例是()
A.1:0B.1:1C.2:1D.3:1
【答案】C
【解析】
【分析】
雞的性別決定方式是zw型,同型的ZZ表示公雞,異型的ZW
表小母雞。
【詳解】已知雞的性別由性染色體決定,其性別決定方式是ZW
型,公雞為ZZ,母雞為ZW,性反轉公雞的性染色體組成為ZW。
如果性反轉公雞與正常母雞交配,即ZWXZW,后代情況為ZZ
(公雞):ZW(母雞):WW=1:2:1,所以后代中母雞與公雞的
比例是2:1。
故選C。
19o下列關于“肺炎雙球菌的體外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
的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o用含35s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未被標記的T2噬菌體,一段時間后
可得到被35s標記的T2噬菌體
B.在用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實驗中,細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
體大多數有放射性
C.在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實驗中,保溫時間太長或太短均
可導致沉淀物放射性升高
Do在艾弗里的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中,利用了自變量控制中
的“減法原理”
【答案】D
【解析】
【分析】
肺炎雙球菌的體外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都是將各
種物質分開,分別研究它們在生物遺傳中的作用,肺炎雙球菌
的體外轉化實驗是人為提純和鑒定,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是
利用同位素標記法標記兩種物質后,利用噬菌體侵染細菌時的
35
特性進行分離DNA和蛋白質,用S標記蛋白質『2p標記DNA0
【詳解】A、含35s的培養(yǎng)基不能直接培養(yǎng)T2噬菌體,T2噬菌體
是病毒,需要借助活細胞才能進行繁殖,需要用含35S的培養(yǎng)基縣
培養(yǎng)大腸桿菌,再去培養(yǎng)T2噬菌體,一段時間后才能得到被35s
標記的T2噬菌體,A錯誤;
B、35s標記的是親代的蛋白質,蛋白質并未傳遞給子代,細菌
裂解后得到的噬菌體沒有放射性,B錯誤;
C、32P標記的是DNA,理論上放射性都會在沉淀物中,但是,當
保溫時間太長時,有些子代噬菌體已經釋放出來,當保溫時間
太短時,有些噬菌體還沒有將DNA注入到大腸桿菌細胞內,可
導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C錯誤;
D、在艾弗里的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中,利用了自變量控制中的
“減法原理”,在實驗組中分別加入蛋白酶、DNA酶等,讓對應
的實驗組中沒有相應的物質,再去研究它們的作用,這就是自
變量控制中的“減法原理”,D正確。
故選Do
20.下列關于真核生物核DNA分子結構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每個堿基均連著一個磷酸和一個脫氧核糖
B.雙鏈DNA分子的特異性表現在(A+C)/(G+T)的比例上
Co某雙鏈DNA分子中一條鏈上A:T=1:2,則該DNA分子中
A:T=2:1
D.檢測某生物樣品中堿基比例,喋吟含量不等于喀咤含量,該
生物樣品不可能是噬菌體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的基本單位是脫氧核甘酸,雙鏈DNA中磷酸與脫氧核糖
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DNA的基本骨架;堿基對排列在
內側.兩條鏈反向平行盤旋成雙螺旋結構。兩條鏈之間的堿基遵
循堿基的互補配對原則(A—T、C-G).
【詳解】A、堿基與脫氧核糖相連,沒有連接磷酸,A錯誤;
B、不同雙鏈DNA分子(A+C)/(G+T)均為1,不能體現其
特異性,B錯誤;
C、某雙鏈DNA分子中A、T配對,故該DNA分子中A:T=l:
1,C錯誤;
D、檢測某生物樣品中堿基比例,口票吟含量不等于喀咤含量,該
生物樣品不可能只含有雙鏈DNA,噬菌體只含有雙鏈DNA,
不含有RNA,D正確。
故選Do
21.某個被15N標記的DNA分子中,含有堿基5000對,A+T占
堿基總數的34%,若該DNA分子在含14N的培養(yǎng)基中連續(xù)復制2
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堿基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5。。。種
Bo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3/4
Co復制2次需要游離的胞喀咤脫氧核甘酸9900個
D.復制過程中首先需要解旋酶斷開磷酸二酯鍵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個DNA經過2次復制,共產生22=4個DNA分子;由于DNA
分子的復制是半保留復制,故4個DNA分子都含UN,比例為
100%;含15N的DNA有2個;根據堿基互補配對原
貝iJ,C+G=l-34%=66%,C=G=(66%:2)x5000x2=3300,該DNA
分子中含3300個C,復制2次需胞喀咤脫氧核甘酸的數量二
(22-1)x3300=9900個.梳理相關知識點,根據選項描述結合基
礎知識做出判斷。
【詳解】A、該DNA分子有5000個堿基對,但由于A+T占堿基
總數的34%,則堿基可能的排列方式要小于45。。。種,A錯誤;
B、由于DNA分子的復制是半保留復制,故4個DNA分子兩
個DNA分子含15N,比例為50%,B錯誤;
C、根據堿基互補酉己對原貝",C+G=l-34%=66%,C=G=(66%:2)
x5000x2=3300,該DNA分子中含3300個C,復制2次需胞喀
咤脫氧核甘酸的數量=Q2—1)x3300=9900個,C正確;
D、復制過程中首先需要解旋酶斷開氫鍵,D錯誤.
故選C.
22。如圖所示是研究DNA復制方式的實驗,根據這些實驗結
果進行的推論,正確的是()
菌種:大腸桿菌
培養(yǎng)條件與方法:
(1,在含15N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若干代,使DNA均被AN標記(甲
圖,
(2,轉至MN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每30分鐘繁殖一代
(3,取出每代DNA樣本,并離心分層結果模擬圖:
\ykJ
甲乙內T戊
①丙是轉入培養(yǎng)基中復制一代的結果
②乙是轉入I4N培養(yǎng)基中復制二代的結果
③出現丁的結果至少需要60分鐘
④戊圖表示復制三代后不再具有"N標記的DNA
Ao①④B.①③
C.②③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1、DNA分子的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
2、已知DNA的復制次數,求子代DNA分子中含有親代DNA
單鏈的DNA分子數或所占的比例:一個雙鏈DNA分子,復制n
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數為2n個.根據DNA分子半保留復
制特點,不管親代DNA分子復制幾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親
代DNA單鏈的DNA分子數都只有兩個,占子代DNA總數的
2/2%
【詳解】①由于DNA分子復制是半保留復制,而丙中DNA是全
中,所以丙是轉入UN培養(yǎng)基中復制一代的結果,正確;②乙
中是1/2重、1/2中,而DNA分子復制是半保留復制,所以復制后
不可能有全重的DNA存在,錯誤;③丁中是1/2中、1/2輕,說
明DNA已復制2次,而復制一次需要30分鐘,所以出現丁的
結果至少需要60分鐘,正確;④戊中為全輕,表示不具有"N標
記DNA,而DNA分子復制是半保留復制J5N標記的DNA一直
存在,錯誤.綜上所述,B正確,A、C、D錯誤。
23.下圖表示某細胞內發(fā)生的一系列生理過程,X表示某種酶。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核糖體
A.圖示生理過程中堿基配對方式有T—A、A—U、U-A、C-G、
G—C
B.酶X的移動方向是從右往左
C.圖示生理過程能在短時間內合成大量不同種類的肽鏈
Do圖中雙鏈DNA一般不是真核細胞中的核D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表達是指將來自基因的遺傳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產物的過
程,基因表達產物通常是蛋白質?;虮磉_包括轉錄和翻譯.轉
錄過程由RNA聚合酶進行,以DNA為模板,產物為RNAoRNA
聚合酶沿著一段DNA移動,留下新合成的RNA鏈.翻譯過程是
以信使RNA(mRNA)為模板,指導合成蛋白質的過程。每個
mRNA攜帶由遺傳密碼編碼的蛋白質合成信息即三聯(lián)體。翻譯
的場所位于核糖體,原核生物可以邊轉錄邊翻譯,如圖所示.
【詳解】A、圖示生理過程中有轉錄和翻譯,堿基配對方式有
T—A、A—U、U-A、C—G、G—C,A正確;
B、酶X為RNA聚合酶,右邊的RNA鏈已合成好,左邊還在合成,
因此酶X的移動方向是從右往左,B正確;
C、圖中多個核糖體連接在mRNA上,模板鏈(mRNA)相同,
能在短時間內合成大量相同種類的肽鏈,C錯誤;
D、真核細胞中的核DNA在細胞核內進行轉錄,加工完成后出
細胞核,在細胞質的核糖體上進行翻譯,不能同時進行,D正
確。
故選C。
24o某同學總結了遺傳信息、密碼子、反密碼子的相關知識,
正確的是
AoDNA上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構成了遺傳信息
B.遺傳信息和密碼子堿基組成不完全相同
C.翻譯過程中的遺傳信息位于tRNA上,tRNA上三個堿基決定
了氨基酸的排列順序
DomRNA上三個相鄰的堿基構成一個密碼子,所有密碼子都
可以翻譯成氨基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題易錯之處是不能正確區(qū)分遺傳信息、密碼子和反密碼子的
本質。
【詳解】A、遺傳信息是指核甘酸(脫氧核甘酸和核糖核甘酸)
的排列順序,A錯誤;
B、遺傳信息在DNA分子上,密碼子在mRNA上,因此,遺傳
信息和密碼子堿基組成不完全相同,B正確;
C、tRNA上的三個堿基是反密碼子,并不儲存遺傳信息,C錯
誤;
D、密碼子是指mRNA上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相鄰堿基,終
止密碼子不對應氨基酸,D錯誤.
故選Bo
25。如圖表示真核細胞中核基因遺傳信息的傳遞和表達過程,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甲乙內
Ao催化甲、乙兩圖所示生理過程反應的酶相同
B.甲、乙兩圖所示生理過程中,所需模板完全相同
C.乙、丙兩圖可以表示核基因遺傳信息的表達過程
Do丙圖所示生理過程中,僅需mRNA、tRNA兩種形式的RNA
進行參與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甲圖表25DNA的復制;乙圖表不轉錄;丙圖表不翻譯。
【詳解】A、催化DNA復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催化
轉錄需要RNA聚合酶,A錯誤;
B、DNA復制兩條鏈分別為模板,轉錄以DNA一條鏈為模板,
B錯誤;
C、遺傳信息的表達過程包括乙(轉錄)和丙(翻譯)兩個過程,
C正確;
D、翻譯過程需要mRNA、tRNA及rRNA三種形式的RNA參
與,D錯誤。
故選C。
【點睛】本題結合真核細胞中核基因遺傳信息的傳遞和表達過
程圖解,考查DNA分子的復制、轉錄和翻譯,要求識記DNA分子
復制、轉錄和翻譯的過程、場所、條件及產物,能對三者進行比
較,再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
26.基因H能編碼含63個氨基酸的肽鏈。該基因發(fā)生插入突變,
使mRNA增加了一個三堿基序列UUC,表達的肽鏈含64個氨基
酸。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o基因H在突變前后所含有的喋吟核昔酸比例增加
B.基因H轉錄時由RNA聚合酶將游離的核甘酸通過氫鍵連接
成鏈
C.突變前后基因H編碼的兩條肽鏈中,最多有2個氨基酸不同
D.在突變基因的表達過程中,最多需要64種tRNA參與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在雙鏈DNA分子中,互補堿基兩兩相等,A=T,C=G,
A+G=C+T,即喋吟堿基總數等于嗓咤堿基總數。
2、DNA和RNA中,核甘酸之間通過磷酸二酯鍵連接形成核首
酸鏈。
3、關于tRNA,考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把握:(1)結構:單鏈,
存在局部雙鏈結構,含有氫鍵;(2)種類:61種(3種終止密碼
子沒有對應的tRNA);(3)特點:專一性,即一種tRNA只能攜帶
一種氨基酸,但一種氨基酸可由一種或幾種特定的tRNA來轉
運;(4)作用:識別密碼子并轉運相應的氨基酸。
【詳解】A、基因中密咤數與喋吟數始終相同,因此基因H突
變后,所含有的喋吟核甘酸比例不變,A錯誤;
B、基因H轉錄時,核糖核甘酸之間通過磷酸二酯鍵連接成鏈,B
錯誤;
C、該基因發(fā)生插入突變,使mRNA增加了一個三堿基序列
UUC,這最多會導致2個密碼子發(fā)生改變,因此突變前后編碼
的兩條肽鏈,最多有2個氨基酸不同,C正確;
D、由于轉運氨基酸的tRNA只有61種,因此在突變基因的表
達過程中,最多需要61個tRNA參與,D錯誤.
故選C。
27o下圖為基因的復制和表達等過程。下列相關分析中不正確
的是()
Ao正常的人體細胞既不能完成③過程,也不能完成④過程
B.②、③過程需要的原料有些相同,有些不同
C.①、②主要發(fā)生在細胞核內,⑤過程發(fā)生在細胞質中
Do人的鐮刀型貧血癥、白化病性狀分別是通過⑥、⑦途徑體
現出來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據圖分析,①表示DNA復制,②表示轉錄,③表示逆轉錄,④
表示RNA復制,⑤表示翻譯;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方式有:①直
接途徑: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結構來控制生物性狀;②間接途徑:
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細胞代謝,進而控制生物性狀。
【詳解】A.正常的人體細胞能完成轉錄和翻譯,不能完成③逆
轉錄和④RNA復制過程,③④只在少數病毒中存在,A正確;
Bo②是轉錄,所需的原料是4種核糖核甘酸,③是逆轉錄過
程,需要的原料是4種脫氧核甘酸,二者所需的原料不同,B
錯誤;
Co①②表示DNA復制和轉錄,主要發(fā)生在細胞核內,⑤是翻
譯過程,發(fā)生在細胞質中,C正確;
D.白化病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異常引起的,說明基因可
通過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細胞代謝,進而控制生物性狀;鐮刀型細
胞貧血癥是由于控制血紅蛋白合成的基因異常引起的,體現了基
因可通過控制蛋白質結構來控制生物性狀,D正確。
28o下面關于細胞中DNA復制、基因轉錄和翻譯的敘述,錯
誤的是
Ao基因的轉錄和翻譯發(fā)生在個體整個生命活動過程中
Bo間期DNA復制時所需的酶主要有解旋酶、DNA聚合酶
C.轉錄時游離的核糖核甘酸在RNA酶的作用下連接成RNA
Do無論DNA復制還是轉錄和翻譯都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復制、轉錄、翻譯的比較:
復制翻譯
時細胞分裂間期個體生長發(fā)育的整個過程
間(有絲分裂和減
數第一次分裂)
場
主要在細胞核主要在細胞核細胞質的核糖體
所
模
DNA的兩條鏈DNA的一條鏈mRNA
板
原4種游離的脫氧20種游離的氨基
4種游離的核糖核甘酸
料核甘酸酸
條酶(解旋酶,DNA酶(RNA聚合酶等)、
酶、ATP、tRNA
件聚合酶等)、ATPATP
產
2個雙鏈DNA一個單鏈RNA多肽鏈
物
一個mRNA上結
特半保留,邊解旋
邊解旋邊轉錄合多個核糖體,順
)占、、、邊復制
次合成多條肽鏈
堿
基A—TT-AC—GA—UU—A
A—UT—AC-GG—C
配G-CC—GG-C
對
遺mRNA-------------
DNA--------DNADNA--------------mRNA
傳蛋白質
信
息
傳
遞
忌使遺傳信息從親
表達遺傳信息,使生物表現出各種性狀
義代傳遞給子代
【詳解】基因的表達包括轉錄和翻譯,可以發(fā)生在個體的整個生
命活動過程中,A正確;細胞分裂間期主要進行DNA的復制和有
關蛋白質的合成,其中DNA的復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
催化,B正確;轉錄所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以核糖核甘酸為
原料,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RNA的過程,C錯
誤;DNA的復制、轉錄和翻譯過程都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D
正確。
29o下列關于基因與性狀關系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基因控制生物體的性狀是通過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來實現的
Bo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即可實現對生物體性狀的全部控
制
C.基因與基因、基因與基因產物、基因與環(huán)境共同調控著生物
體的性狀
Do有些性狀是由多個基因共同決定的,有的基因可決定或影響
多種性狀
【答案】B
【解析】
【詳解】基因控制生物體的性狀是通過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來實
現的,A正確。
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
狀;基因還能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B錯
誤。
基因與基因、基因與基因產物、基因與環(huán)境共同調控著生物體
的性狀,C正確。
有些性狀是由多個基因共同決定的,有的基因可決定或影響多
種性狀,D正確。
【考點定位】基因與性狀關系
【名師點睛】學生對于基因與性狀關系理解不清
基因與性狀并不都是一對一的關系
(1)一般而言,一個基因決定一種性狀。
⑵生物體的一種性狀有時受多個基因的影響,如玉米葉綠素的
形成至少與50多個不同基因有關。
(3)有些基因可影響多種性狀,
基因1基因2
如A—B—C,基因1可影響B(tài)和C性狀。
酷1酶2
(4)生物性狀是基因和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果?;蛐拖嗤?,
表現型可能不同,基因型不同,表現型也可能相同。
30o下圖所示為結腸癌發(fā)病過程中細胞形態(tài)與基因的變化。下
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PC抑癌K-ms原第I)CC抑癌p53抑赧其他基
基因突變基因突變基因突變基因突變因突變
49J^^4毒4襄標
正常結腸過度增殖的*電疝
上皮細胞一上皮細胞一中期腺痛.晚期腺瘠一?Q癌C一癌轉移>>
A.原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能抑制細胞的生長和增殖
Bo與細胞增殖有關的某一基因發(fā)生突變,就會導致細胞癌變
Co癌細胞易于轉移與其細胞膜上糖蛋白增多有關
D.通過鏡檢觀察細胞形態(tài)可作為判斷細胞癌變的依據
【答案】D
【解析】
【分析】
細胞癌變的原因分為外因和內因,外因是各種致癌因子,內因是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基因突變。癌細胞的特征:具有無限
增殖的能力;細胞形態(tài)發(fā)生顯著變化;細胞表面發(fā)生改變,細
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質減少.
【詳解】A、原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能促進細胞生長和分裂的過
程,抑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能抑制細胞不正常的增殖,A錯誤;
B、細胞癌變是多個基因突變累加作用的結果,B錯誤;
C、癌細胞容易在體內轉移與其細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質的減少有
關,C錯誤;
D、由于細胞癌變后形態(tài)發(fā)生明顯改變,故可在光學顯微鏡下觀
察細胞的形態(tài),判斷細胞是否發(fā)生癌變,D正確。
故選D.
31o下列有關基因突變的敘述,正確的是()
AoDNA分子中堿基數目的改變一定會導致基因突變
Bo若沒有外界誘發(fā)因素的作用,則基因突變不會發(fā)生
C.自然狀態(tài)下的突變和人工誘變都是不定向的
Do與染色體變異相同,基因突變也會改變基因的數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關基因突變,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基因突變是指基因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
2、基因突變的特點:基因突變具有普遍性、低頻性(個體的基
因突變率低,但種群中個體數,其突變率較高)、隨機性、不定
向性、多害少利性。
3、基因突變的原因:內因:生物內部因素;外因:物理因素、化學
因素和生物因素。
4、基因突變的意義:基因突變是新基因產生的途徑;基因突變
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
【詳解】A、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故DNA分子是
由基因部分和非基因部分組成的,如果基因中堿基對的增添、
缺失或替換則會引起基因突變,A錯誤;
B、在沒有外界誘發(fā)因素時,生物也可能會發(fā)生基因突變,B錯
誤;
C、自然狀態(tài)下的突變和人工誘變都是不定向的,C正確;
D、基因突變不會改變基因的數目,D錯誤.
故選C.
32O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來源之一,對生物進化有重要意義。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減數分裂過程中,非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也可以發(fā)生重
組
B.哺乳動物不同基因型的精子和卵細胞的隨機結合也是基因
重組
Co減數分裂四分體時期,由于同源染色體的姐妹染色單體之
間的局部交換,可導致基因重組
Do基因重組能夠使子代基因型多樣化,有利于適應變化的外
界環(huán)境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重組
(1)概念:是指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
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
(2)類型:
①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減I后期)。
②四分體時期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減I前期)。
③轉基因(DNA重組技術).
(3)意義:通過有性生殖過程實現的,基因重組的結果導致生
物性狀的多樣性,為動植物育種和生物進化提供豐富的物質基
礎。
【詳解】A、減數分裂過程中,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發(fā)
生重組,A錯誤;
B、哺乳動物不同基因型的精子和卵細胞的隨機結合不屬于基因
重組,B錯誤;
C、減數分裂四分體時期,由于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
間的局部交換,可導致基因重組,C錯誤;
D、基因重組能夠使子代基因型多樣化,有利于適應變化的外界
環(huán)境,D正確.
故選D.
33.除草劑敏感型的大豆經輻射獲得除草劑不敏感型的突變體,
且敏感基因與不敏感基因是一對等位基因.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
是()
Ao突變體若為基因突變所致,則再經誘變不可能恢復為敏感型
B.突變體若為一條染色體片段缺失所致,則該不敏感基因一定
為隱性基因
C.突變體若為一對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則再
經誘變可恢復為敏感型
D.不敏感基因若為敏感基因中的單個堿基對替換所致,則該不
敏感基因編碼的肽鏈長度一定不變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關基因突變,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基因突變是指基因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
2、基因突變的類型:自發(fā)突變和人工誘變。
3、基因突變的特點:基因突變具有普遍性、低頻性(個體的基
因突變率低,但種群中個體數多,其突變率較高)、隨機性、不
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4、基因突變的意義:基因突變是新基因產生的途徑;基因突變
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
【詳解】A、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敏感基因可以突變成為抗
性基因,抗性基因也可以突變?yōu)槊舾谢?,A錯誤;
B、突變體若為一條染色體片段缺失所致,則該不敏感基因一定
為隱性基因,B正確;
C、突變體若為一對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即該
部位的基因已經缺失,則再經誘變也不可恢復為敏感型,C錯誤;
D、不敏感基因若為敏感基因中的單個堿基對替換所致,若替換
部位轉錄形成的密碼子變?yōu)榻K止密碼子,則該不敏感基因編碼
的肽鏈長度變短,D錯誤.
故選B.
【點睛】本題考查基因突變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基因突
變的概念、特點、發(fā)生時期、類型及意義等;識記遺傳信息轉
錄和翻譯的過程,能結合兩者準確判斷各選項,屬于考綱理解
和應用層次的考查,有一定難度。
34o一粒小麥(2N=14)與一種山羊草(2N=14)雜交得到幼苗
甲,用秋水仙素處理甲的頂芽形成幼苗乙,待乙開花后自交獲
得后代丙若干。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幼苗甲是二倍體并且是可育的
Bo植株乙減數分裂過程可形成14個四分體
Co植株丙的細胞分裂后期,可觀察到28或56條染色體
D.乙的形成過程還可以低溫處理甲的頂芽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題意可知,一粒小麥(2N=14)與一種山羊梅(2N=14)進
行有性雜交,得到的幼胚的染色體組成為7+7=14條染色體,含
有2個染色體組。幼胚經培養(yǎng)形成幼苗甲,再將幼苗甲的頂芽
用秋水仙素(染色體數目加倍)處理形成幼苗乙(28條染色體),
含有4個染色體組,乙生長發(fā)育成熟讓其自交獲得后代丙若干。
【詳解】A、幼苗甲是二倍體,其細胞中分別含有小麥與山羊梅
中的一個染色體組,不含同源染色體,因此高度不育,A錯誤;
B、植株乙的部分細胞中含有14對28條染色體,所以減數分裂
過程可形成14個四分體,B正確;
C、植株丙的細胞有的進行減數分裂,有的進行有絲分裂,所以
在分裂后期,可觀察到28或56條染色體,C正確;
D、低溫處理和秋水仙素處理都能抑制紡錘體的形成,是染色體
數目加倍,因此乙的形成過程還可以低溫處理甲的頂芽,D正
確。
故選A.
35.下列關于單倍體、二倍體、三倍體和多倍體的敘述,錯誤的
是()
A.單倍體生物體細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個染色體組
Bo三倍體減數分裂時出現聯(lián)會紊亂,一般不能形成可育的配
子
C.在自然條件下,玉米和番茄等高等植物不會出現單倍體植株
D.與二倍體相比,多倍體的植株常常是莖稈粗壯、果實較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區(qū)分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主要看發(fā)育起點:由受精卵發(fā)育
而來的個體,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叫做二倍體,含
有三個的叫做三倍體,三個以上的叫做多倍體,由配子發(fā)育而
來的個體,因為其體細胞中只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叫
做單倍體.
【詳解】A、單倍體是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的個體,不一
定只有一個染色體組,比如,四倍體的配子有兩個染色體組,
由這種配子發(fā)育而來的個體叫做單倍體,但它有兩個染色體組,
A正確;
B、三倍體細胞中,每種同源染色體有3條,減數分裂時出現聯(lián)
會紊亂,一般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B正確;
C、在自然條件下,玉米、高粱、水稻、番茄等高等植物,偶爾
也會出現單倍體植株,C錯誤;
D、與二倍體相比,多倍體的植株常常是莖稈粗壯,葉片、果實
和種子都比較大,糖類和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D正確。
故選C。
36.某二倍體植物出現1株三體,基因型為AaBbb,某次細胞分
裂部分圖像如下,假設該三體形成的配子可育性相同。敘述錯誤
的是()
A.該變異屬于染色體變異,可用光學顯微鏡觀察
B.圖中細胞處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
Co該三體能產生6種基因型的配子
D.若該三體自交,后代出現AABB的概率是1/144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題圖:該變異屬于染色體數目變異,從圖中可以看出,同源
染色體正在聯(lián)會,屬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減數分裂過程中,
三體的三條染色體中,任意兩條配對,另一條隨機移向一極,再
由其基因型,可以判斷其可產生8種類型的配子。
【詳解】A、三體比正常植株多了一條染色體,屬于染色體數目
變異,可用光學顯微鏡觀察,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湘師大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下冊3.1《多民族的大家庭》聽課評課記錄
- 教科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6.2《公民的責任》聽課評課記錄
- 魯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2.1《0科學計數法》聽評課記錄
- 岳麓版歷史七年級上冊第18課《漢代的科技與文化》聽課評課記錄
- 蘇科版數學九年級下冊5.1《二次函數》講聽評課記錄
- 五年級數學聽評課記錄表
- 人教版九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數《22.2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第1課時聽評課記錄
- 【2022年新課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六課 交友的智慧 2課時聽課評課記錄
- 韓式餐廳承包經營合同范本
- 個人入股分紅協(xié)議書范本
- 2025年電力鐵塔市場分析現狀
- 中國服裝零售行業(yè)發(fā)展環(huán)境、市場運行格局及前景研究報告-智研咨詢(2025版)
- 臨床提高膿毒性休克患者1h集束化措施落實率PDCA品管圈
- GB/T 3478.1-1995圓柱直齒漸開線花鍵模數基本齒廓公差
- GB/T 1346-2001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驗方法
- FZ/T 25001-2012工業(yè)用毛氈
- 瑞幸咖啡SWOT分析
- DL∕T 1867-2018 電力需求響應信息交換規(guī)范
- 小學生品德發(fā)展水平指標評價體系(小學)
- 水利工程地震應急預案
- 日歷表空白每月打印計劃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