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勘察航空攝影測量工作細則_第1頁
鐵路勘察航空攝影測量工作細則_第2頁
鐵路勘察航空攝影測量工作細則_第3頁
鐵路勘察航空攝影測量工作細則_第4頁
鐵路勘察航空攝影測量工作細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鐵路勘察航空攝影測量工作細則3.1一般規(guī)定3.1.1主題內容和適用范圍(1)本節(jié)詳細規(guī)定了集團公司在既有鐵路改建勘測中進行航空攝影測量作業(yè)的原則和方法。適用于設計行車速度200km/h及以下標準軌距有砟軌道既有鐵路改建采用航空攝影測量方法測繪1:500、1:1000、1:2000、1:5000、1:10000比例尺數字地形圖。(2)當采用航空攝影測量方法測繪改建鐵路1:500工點地形圖時,既有鐵路用地界范圍內應由勘測單位按數字測圖的規(guī)定野外施測,其余部分根據現場情況進行修測。(3)既有鐵路改建新建段參照執(zhí)行《新建鐵路勘察細則》。(4)航空攝影測量數字化制圖層代碼執(zhí)行“數字化制圖層代碼表”,詳見附錄33.1.2引用標準(1)《改建鐵路工程測量規(guī)范》TBJ10105-2009/J963-2009(2)《鐵路工程衛(wèi)星定位測量規(guī)范》TB10054-2010(3)《鐵路工程攝影測量規(guī)范》TB10050-2010(4)《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圖示》GB/T20257.1-2007GB/T20257.2-2006(5)《鐵路工程制圖圖形符號標準》TB/T10059-98(6)《鐵路線路圖例符號》TB1419-813.1.3基本要求(1)(2)高程系統(tǒng)宜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當個別地段無1985國家高程基準點時,可引用其他水準高程或以假定高程起算。在全線水準測量接通后,應消除斷高,換算成1985國家高程基準,困難時應換算成全線統(tǒng)一的高程系統(tǒng)。(3)地形等級應按表3.1.3-1規(guī)定劃分。地形等級劃分表3.1.3-1地形等級ⅠⅡⅢⅣ地面坡度(°)<33~1010~2525以上地面高差(m)<2525~150150~350350以上注:表內數據系指在一個測段內測圖范圍中的大部分地面坡度或高差而言,地面坡度與高差有矛盾時,一般以地面坡度為主。(4)基本等高距應根據用圖需要和地形等級按表3.1.3-2的規(guī)定選用。基本等高距表3.1.3-2地形圖比例尺1:5001:10001:20001:50001:10000基本等高距(m)0.5或11或21或22或5或105或10(5)(6)地形圖的精度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地物點在圖上的點位中誤差不應大于表3.1.3-3的規(guī)定。點位中誤差表3.1.3-3地形圖比例尺點位中誤差(mm)1:500、1:10001.61:2000Ⅰ、Ⅱ級地形:1.0;Ⅲ、Ⅳ級地形:1.2;困難時:1.61:5000、1:10000Ⅰ、Ⅱ級地形:0.5;Ⅲ、Ⅳ級地形:0.8;困難時:1.22)高程注記點、等高線對最近水準點的高程中誤差不得大于表3.1.3-4的規(guī)定。高程注記點和等高線的高程中誤差表3.1.3-4地形等級ⅠⅡⅢⅣ誤差類別比例尺高程注記點(m)等高線(m)高程注記點(m)等高線(m)高程注記點(m)等高線(m)高程注記點(m)等高線(m)1:5000.200.250.400.500.600.750.801.001:10000.400.500.600.750.801.001.201.501:20000.600.750.961.201.602.002.002.501:50000.901.001.201.502.002.503.003.501:100001.201.502.002.503.24.004.806.00注:隱蔽和困難地區(qū),可按上表規(guī)定放寬到1.5倍?!惰F路工程制圖圖形符號標準》(TB/T10059-98)(8)在確保地形圖精度下,應充分利用既有航攝資料測圖。3.2航空攝影3.2.1航帶設計(1)航帶設計技術原則航帶設計的技術原則主要包括航攝儀類型、焦距、航攝比例尺、測圖寬度及攝影范圍要求等。1)航攝儀性能要求:像幅23cm×23cm,焦距88~213mm。2)測圖所需的航攝像片比例尺應在表3.2.1-1規(guī)定范圍內根據地形圖比例尺、測圖精度布點方案、測區(qū)地形、儀器裝備等情況合理選擇。航攝像片比例尺與地形圖比例尺的關系表3.2.1-1成圖比例尺航攝比例尺1:5001:4000~1:60001:10001:4000~1:100001:20001:8000~1:180001:50001:10000~1:300001:100001:25000~1:50000注:表內航攝像片比例尺是對測段內線路設計高程平均面而言。3)攝影范圍應根據線路位置及方案的穩(wěn)定情況,與總體組商定,一般情況下為線路兩側不少于2000m。(2)資料準備1)1/5萬軍用圖1份及掃描件。2)線路平面及縱斷面圖電子文檔各1份。用于航帶設計時套合到1/5萬軍用圖上確定攝影范圍和查詢測段內路線設計標高。3)可行性研究報告書1份。用于了解線路方案,作為確定測段范圍時參考。(3)航帶設計應遵循的原則航帶設計是一項綜合性強,牽涉面廣的工作,在工作中應遵循以下原則:1)線路方案研究要認真負責、充分細致。2)站場或擴建樞紐的航帶設計應使站坪位置布置于測段中部,同一站場應位于同一航帶內,并盡量使線路中線平行于飛行方向且位于航帶中央。3)為了減少內外業(yè)測量工作,布置的航帶應盡量與線路方向平行,并盡可能使線路位于航帶位置的中部。4)航帶布置應有利于外業(yè)控制測量。測段接頭位置不宜位于分水嶺處,因接頭處外控點布置較多,一般分水嶺處地形陡峻,地物稀少,給外業(yè)選點或聯(lián)測增加困難。5)測段接頭處一般應重疊兩條攝影基線,至少應保證重疊一條攝影基線,以滿足外控點選刺和內業(yè)測圖的作業(yè)要求。6)沿大的水系布設航帶時,應避免像主點連續(xù)落水。7)測段長度一般以30公里左右為宜,根據線路走向和曲折程度,最長不宜超過40公里,最短不宜短于15公里。(4)航帶設計作業(yè)方法要求(AUTOCAD輔助設計)1)在AUTOCAD中將線路位置與1/5萬軍用圖拼圖套合,把最高山頂及高程都標注在圖上。2)計算確定像片重疊度qx=qx′+(1-qx′)×Δh/HqY=qY′+(1-qY′)×Δh/H式中:qx、qY——線路平均高程面上所采用的航向、旁向重疊度。qx′、qY′——像片航向、旁向標準重疊度。《1:500、1:1000、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規(guī)范》規(guī)定:qx′一般為60~65%、qx′min≥53%qY′一般為30~35%、qy′min≥15%Δh——測段內最高點與線路平均面的高差H——相對航高在實際工作中,通常采用以下經驗公式確定qx、qY:①當測段內Δh≤H/6時,則qx定為65%、qY定為35%。②當測段內H/6≤Δh≤H/4時,則qx定為70%、qY定為40%。3)根據線路位置及所選定的攝影比例尺和像片重疊度,初步框定測段位置,反復比較,使線路位置處于測段內的最佳位置并確定航線數。4)按框定的測段位置,找出該測段飛行安全范圍內的最高控制點,并根據飛機的安全航高計算飛機安全飛行高度。飛行安全范圍和安全航高是根據飛機的機型、航速所決定的。對一般常用的運-5、里-2、安-30等機型,前后方安全距離為15公里,側方安全距離為5公里,安全航高為600m。5)根據所選定的攝影比例尺和焦距,計算相對航高H相。H相=M×fM:攝影比例尺分母;f:航攝儀焦距。6)根據線路設計平均高程,計算絕對航高H絕。H絕=線路設計平均高程面+H相檢查絕對航高是否滿足飛機飛行安全高度的要求,若不滿足,則應調整航攝儀焦距或改變航攝比例尺。7)計算測段平均高程面高程和測段平均攝影比例尺。①在一個測段內選擇一定數量有代表性的最高點和數量等同的最低點,它們的算術平均值便是測段平均高程面H均。②測段平均攝影比例尺1/m均=f/(H絕-H均)當線路攝影比例尺1/m與測段平均攝影比例尺1/m均相差不大時,對航攝范圍影響不大。若相差太大時就應采用測段平均攝影比例尺的航帶設計模片套在框定的測段位置上,檢查攝影范圍是否滿足要求。(5)航帶設計應交付的資料1)航帶設計計算表、航帶設計數據表各三份(二份隨軍用圖給攝影執(zhí)行單位,一份留底);航帶設計計算表、數據表的內容及式樣詳見附錄。2)畫好測段的1/5萬軍用圖三份。3)測段布置圖:測段布置圖的比例尺一般采用1/50萬,布置圖上應標注以下內容:①全攝區(qū)的經緯度及攝區(qū)內每幅軍用圖的編號。②每個測段范圍及其編號。③沿線各大城市、城鎮(zhèn)、省界。3.2.2航空攝影(1)航空攝影工作應委托專業(yè)性的航攝公司執(zhí)行,在簽訂合同時,應解決以下問題:1)對航帶設計的內容、要求,雙方應取得一致的意見。2)執(zhí)行任務的期限,進場日期,對長大干線根據任務的急緩,提出先后飛行次序。3)航攝申請手續(xù)的辦理由誰負責的問題及航攝像片交付的份數等。(2)攝影時間的選擇既要保證具有充分的光照度,又要避免過大的陰影,一般以攝區(qū)的太陽高度角和陰影倍數來確定。1)平原地區(qū):太陽高度角應≥20°、陰影≤3倍。2)丘陵地區(qū):太陽高度角應≥30°、陰影≤2倍。3)山區(qū):太陽高度角應≥45°、陰影≤1倍。4)高層建筑密集的大中城市:太陽高度角應≥45°、陰影≤1倍。進行城市大比例尺攝影時,可采用云下攝影,以克服陰影對制圖的影響,但必須有足夠的光照度。(3)航攝申請手續(xù)的辦理,一般大軍區(qū)批文由甲方辦理,攝影單位拿到大軍區(qū)批文后,具體負責辦理攝區(qū)空域內的空軍、民航部門的相關手續(xù)。(4)航攝申請手續(xù)的辦理過程如下:1)向管轄攝影地區(qū)的大軍區(qū)報送《航攝申請報告》,報告應寫明工程項目,攝影范圍,擬委托的航攝單位,執(zhí)行時間,擬使用的機場、機型及飛行架次,飛行高度等,并隨報告附《航攝范圍示意圖》。2)待報告批復回函后,將軍區(qū)批文號電告攝影執(zhí)行單位,以便其盡快辦理攝區(qū)空域內的空軍、民航部門的相關手續(xù),手續(xù)完成后立即調機執(zhí)行航攝。(5)機組進入攝影基地后,應派出驗收代表配合航攝工作,負責解決在攝影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技術問題。1)原航帶設計時,對飛行的安全范圍考慮不周,或個別制高點遺漏致使不能按安全航高進行攝影時,應修改原航帶設計。2)原航帶設計測段劃分比較復雜破碎時,為了提高飛行效率,機組提出要更改原航帶設計時,應根據機組意見,并考慮線路方案及今后控測、制圖是否有利等情況,作出是否修改的決定。3)多航線測段,畫航跡線時與設計的航線數有所增加。4)攝影過程中,總體組提出新方案時,修改航帶設計。3.2.3攝影處理(1)曬印像片應符合下列要求:1)根據航攝底片反差情況,正確選擇感光材料的型號和選配藥液,供加密和測圖用的透明正片,應采用滌綸軟片。2)顯影液的溫度應在18~22°之間。定影必須充分。3)水洗器皿要洗刷干凈,水洗時間一般為25min。4)曬印像片、滌綸片時注意壓平質量,像片、滌綸片的四個框標影像應清晰、完整。5)滌綸片晾干時,宜夾住滌綸片一邊的兩角平掛;烘干像片時,應使像片的背面與烘干機加熱面接觸進行烘干,不能對乳劑面上光。(2)放大像片應符合下列要求:1)外業(yè)調繪片無論整張放大或局部放大,鄰片之間影像應有適當重疊。2)放大像片的顯影、定影、水洗、烘干與2.4.1條相同。(3)曬印像片、滌綸片和放大像片必須反差正常,色調一致,影像清晰,明亮和暗影部分均能辨別出細貌,無斑點、沙粒、污跡、傷痕和氣泡。3.2.4航攝資料驗收(1)對攝影質量的要求1)航攝底片上地物、地貌影象清晰,易于判讀,反差及黑度正常。2)底片上光學框標應清晰完整。3)底片上如遇有云、陰影、劃痕、靜電痕跡、條痕、折傷及藥膜損傷等缺陷、且影響模型連接和測繪時應予補攝。4)航攝膠片在曝光瞬間由于未能嚴格壓平而在像平面上引起的像點位移誤差應不大于0.02mm。個別點最大不大于0.03mm。(2)對飛行質量要求1)航向重迭不應小于53%、旁向重迭不應小于15%。2)攝影范圍應滿足《航帶設計》的要求,且測段連接處重疊部分不少于2條基線。3)航傾角一般應不大于2°,最大不超過3°。4)航偏角一般不大于6°,個別不大于10°。5)航線彎曲度一般不應大于6°,個別不大于10°。6)實際航高與設計航高之差一般不應大于5%,同航線上的最大航高差不應超過50m。上述3~6條要求是針對一般情況下的飛行質量而言,在個別情況下超限時,只要不影響航測制圖,也不必強求。(3)航攝任務完成后,應按2.3.2條對航攝成果進行驗收,航攝成果包括:1)航攝底片、像片(按合同規(guī)定的份數)2)像片復照圖底片、像片(按合同規(guī)定的要求提供)3)航攝儀數據表4)航攝成果質量鑒定表5)航攝底片登記表及交接清單(4)航攝驗收工作完成后,由驗收代表編寫《航空攝影資料驗收報告》。驗收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1)概況:包括線路方案研究,航帶設計,簽訂攝影合同,執(zhí)行攝影經過,以及進行上述各項工作的日期及執(zhí)行單位等。2)線路方案情況及對航攝范圍的要求包括:線路的里程;各方案對航攝比例尺,攝影范圍及測圖寬度要求。3)驗收后的質量評定情況:曾發(fā)生過什么重大問題,采取什么措施解決的,還有什么問題尚未解決。4)今后外控及內業(yè)工作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建議采取什么辦法補救。5)對今后“航帶設計”及“航攝驗收”工作的建議及意見。(5)航攝任務執(zhí)行結束后,航攝資料在使用之前,要經審批攝影的單位(大軍區(qū)作戰(zhàn)部)審查后,才能使用。送審時應帶下列資料:1)畫有飛行范圍的軍用圖及航帶布置圖;2)攝影資料移交清單;3)經軍區(qū)審批的攝影文件(復印件);4)航攝合同書;5)按移交清單的全部航攝底片(膠卷)及像片索引圖。注:上述第5條,因航攝底片在運送過程中易于損壞,可改用像片代替底片,但應先請示取得審查方同意后,方可改變。(6)送審結束后,應取得審查方的證明文件,并將證明文件復印件寄給攝影執(zhí)行單位一份。3.3航測外業(yè)3.3.1控測前準備工作(1)資料準備1)資料收集①既有線路位置的1∶50000(或1∶10000)軍用圖。②測區(qū)內已有的國家三角點、GPS點、軍控點、水準點成果和點之記(鐵路局的三角點、水準點成果和點之記)。③測區(qū)內的既有地形圖、交通圖和行政區(qū)劃圖。④刺點片、調繪片等。⑤既有線復測及有關調查資料,如表3.3.1所列。既有復測及調查資料表3.3.1序號資料名稱序號資料名稱1新舊里程對照表8橋梁表、隧道表2斷鏈表9涵洞、明渠、水溝表3曲線表10立體交叉表4百米標丈量簿11站場平面示意圖5水準基點表12股道表6坡度表13道岔表7車站表14道口表其中:立體交叉表包括跨線橋、天橋、渡槽等。站場平面示意圖包括:a各股道及道岔的編號,并注明線間距;b繪有水鶴、油鶴、砂塔、灰坑、轉車盤(注明直徑)、進出站信號機、站臺等;c注明站中心、岔尖(或岔心)、灰坑頭尾、產權分界點、站臺坡頂和坡腳等的里程;d地道中心里程和寬度。股道表應加注有效長的起止地物。道岔表應加注岔心至警沖標的距離。2)資料分析①三角點、水準點資料分析:明確收集的三角點、水準點資料的施測年代、施測單位、坐標系統(tǒng)和高程系統(tǒng)、精度及在測區(qū)的分布情況,進行控制點的坐標換帶計算。通過對資料的分析來確定其可靠程度和利用價值,并提出處理意見。②地形圖資料分析:明確收集的地圖資料的施測年代、施測單位、作業(yè)依據、成圖比例尺、坐標系統(tǒng)和高程系統(tǒng)、成圖質量等,以確定其可靠程度和利用價值。③航攝資料分析檢查a用線路圖對攝影像片檢查攝影范圍是否滿足線路勘測設計的要求。b檢查測段內像片的航向和旁向重疊是否滿足《既有鐵路攝影測量規(guī)范》要求,有無航攝漏洞。c檢查像片的偏角及航帶的航線彎曲度是否超限。d檢查像片的清晰度,有無像主點落水,云影、雪影、陰影等情況。(2)技術準備1)根據航測控測任務,出工前應組織學習有關《規(guī)范》、《細則》及《控測技術設計書》的要求,進行技術交底。2)將線路方案轉標在1∶5萬地形圖(或者1∶1萬地形圖)和刺點片、調繪片上,確定控測范圍和調繪范圍。3)將收集的三角點、水準點在繪有方案的1∶5萬地形圖(或1∶1萬地形圖)上標出,根據測區(qū)內三角點、水準點分布情況及地形情況,制定外業(yè)作業(yè)方案、計劃和安全措施。(3)儀器機具準備根據確定的作業(yè)方案,領取外業(yè)作業(yè)所需用的儀器工具并按規(guī)定對測量儀器、工具進行檢查校正。3.3.2外控點布設及選刺(1)外控點布設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外控點布設方案有:(1)航線網布點,(2)區(qū)域網布點,(3)全野外布點,(4)特殊情況布點。而航線網布點又分為:六點法、五點法、雙五點法。采用何種方案主要根據航攝資料、地形、地形圖比例尺等因素確定。2)外控點在像片上的位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①外控點應布設在航向三片重疊范圍內和旁向重疊中線附近,測段起、末或困難時可布設在航向兩片重疊范圍內。②外控點距像片邊緣不得小于15mm,困難時不得小于10mm,距像片各類標志不得小于1mm。③外控點可不受距方位線遠近的限制,上、下兩外控點的距離不得小于100mm。④當旁向重疊過小,外控點在相鄰航線不能共用時,應分別布點,此時控制范圍在像片上所裂開的垂直距離不得大于10mm,困難時不得大于20mm。⑤測段接頭處的外控點應盡量共用,不能共用時應分別布點。3)航線網布點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①基線數應執(zhí)行《改建鐵路工程測量規(guī)范》、《鐵路工程攝影測量規(guī)范》以及項目航測技術設計書的規(guī)定。②網段兩端的上下兩個平高控制點宜布設在標準點位上,互相偏離一般不大于1/2條基線,個別不得大于1條基線。③航線中間的平高控制點應布設在網段的中間,困難時可左右偏離,但不得大于1條基線,且應避免向網段中央的同一側偏離。④測圖范圍應在平高控制點所構成的控制范圍內。4)區(qū)域網布點應符合下列要求①區(qū)域網的航線數不宜大于6條,其航線段端點間的基線數應與航線網雙五點法布點相同。②布點圖形見《改建鐵路工程測量規(guī)范》中11.2.4。5)不規(guī)則區(qū)域網布點應符合下列要求①在線路的首末處,位于線路兩側各布設一對平高控制點。②位于區(qū)域中間的航線像對數少于4時,在線路兩側各布設一對平高控制點;航線像對數大于或等于4時,按航線網六點法或雙五點法布設。③沿線路每隔500~1000m宜布設1個高程控制點。④測圖范圍應在平高控制點所構成的控制范圍內。6)全野外布點全野外布點是當成圖比例尺與航攝比例尺比較,放大倍數超過規(guī)定的倍數,采用內業(yè)電算加密不能滿足成圖精度要求時航測內業(yè)成圖所需的控制點,全部在野外施測。這種方法精度高,但外業(yè)工作量較大。全野外布點為每個立體像對布設四個外控點。當航攝比例尺過小時,應在立體像對中間增布1個平高控制點或在像主點上增布2個平高控制點,成為全野外五(六)點法布點。7)特殊情況的布點應符合下列要求①補攝航線出現下列情況時,應分別布點:采用的航攝儀焦距不一致;航向重疊小于60%;旁向重疊小于10%;航線彎曲度大于5%;航高差在H/50以上。②航偏角大于12°時,應分段布點。③像主點落水(像主點位于水域,云或云影、積雪、陰影及其他原因致使像主點影像不清)且像主點附近20mm以內選不出航向三片重疊的連接點供內業(yè)加密使用時,應采用平高全野外布點。④標準點位落水且在航向三片重疊范圍內選不出連接點時,應采用全野外布點。⑤控制線路方案的重點工程,如越嶺隧道、高橋、大橋、接軌車站等地段均應按各專業(yè)的需要增測外控點。⑵外控點選刺1)刺點前準備①確定刺點工具是否齊備,主要包括像片夾、刺點針、塑料墊板、袖珍立體鏡、鉛筆、小鋼尺等。②結合軍用圖,了解測區(qū)地形及交通情況,確定出工及收工路線,在室內先擬選出刺點目標。2)刺點①像控點應選在地物的交點或地物拐角上(如道路交叉,固定田角等),交角應良好(30°~150°)。在地物稀少地區(qū)可選在線狀地物的端點或點狀地物的中心,弧形及不固定的地物不應作為刺點目標。②點位應選在高程變化不大的地方,不應選在狹溝、尖山頭或高程變化急劇的斜坡上。③使用GPS聯(lián)測像控點時,刺點目標的四周環(huán)境應滿足GPS聯(lián)測的要求。④刺點位置在相鄰像片上的影像都必須清晰。特別要注意上下航線及測段接頭處的共用點,是否同時滿足兩條航線及相鄰測段布點的要求。⑤刺孔直徑不應大于0.1mm并刺透,不應出現雙孔。實地刺點后在像片背面繪點位略圖,注明點位,有比高的應加繪斷面略圖,刺點與實地樁位應一致。⑥刺點必須有二人在現場用不同像片獨立對刺,并相互檢查以確定點位正確。3)刺點成果的整飾①用點圓規(guī)在像片上刺點處劃圈,圈直徑1cm,并用紅筆標注點號。②刺點完成后,要及時在像片背面繪制點位略圖并進行整飾工作。把相鄰航線間和測段接頭處的共用點進行相互轉刺和轉標,并注明原刺點的測段和像片號。3.3.3外控點聯(lián)測(GPS測量)(1)外控點聯(lián)測采用GPS測量執(zhí)行鐵道部《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鐵路測量規(guī)程》中規(guī)定的五等GPS精度的技術規(guī)定,采用快速靜態(tài)或GPS-RTK作業(yè)模式施測。(2)參與作業(yè)的GPS接收機臺數≥3,其中1臺作為基準站,其余的作為流動站;基準站之間基線長度為10~15公里,流動站至基準站間的距離不得大于10公里。(3)采用靜態(tài)或快速靜態(tài)方式聯(lián)測外控點時可用點聯(lián)結、邊聯(lián)結附合網與星形網相結合的形式進行;采用RTK方式進行外控點聯(lián)測時,基準站必須架設在較高的房頂或山包頂,基準站傳遞必須采用靜態(tài)方式觀測,流動站至基準站間的距離不得大于10公里,保證流動站與基準站之間數據鏈的暢通,同時必須在點位上觀測1分鐘以上,記錄2~3組數據才可結束。(4)聯(lián)測前應準確量取GPS天線高并正確輸入像控點點名、觀測時段號、觀測日期及天線高,同時做好記錄。(5)在觀測過程中,當發(fā)現PDOP或GDOP值≥6時表明觀測數據質量很差,需相應延長觀測時間。(6)像控點GPS網必須與附近的國家大地點(GPS點)或既有平面、高程控制網聯(lián)測。聯(lián)測點數不得少于3個,特殊情況下可為2個。聯(lián)測點位應盡量位于GPS網的兩端,當線路過長時,每隔50公里應增加聯(lián)測點。(7)像控點正常高可以采用GPS高程擬合法或大地水準面精化轉換求得。當采用GPS高程擬合時每隔15公里左右應聯(lián)測國家水準點。(8)觀測當天必須將外業(yè)數據傳輸至計算機中,并進行基線解算。每日的數據均放在當天建立的日期子目錄下,如:文件名為:\工程名\Dxxx(GPS日期)\數據。(9)所有的共用點、測段端點、以及基準站傳遞邊的基線解算必須獲得雙差固定解,其他控制點的基線解算可不必達到雙差固定解的要求,但其精度必須滿足《改建鐵路工程測量規(guī)范》中11.1.7條的規(guī)定。(10)高程擬合可根據線路大致走向、水準點的分布劃分擬合區(qū)域,分段求取。每個擬合區(qū)的線路長度宜控制在20公里以內。當測區(qū)地形變化和似大地水準面變化都較平緩時,可適當放寬擬合區(qū)域的長度。(11)高程擬合應選擇多方案擬合,并用未參與建摸的水準點的擬合高程檢驗擬合的效果。選擇最佳擬合結果作為最終成果。擬合精度應盡量達到五等水準的精度要求(即30的高程閉合精度要求)。3.3.4像片調繪(1)準備工作1)工具:調繪像片、規(guī)范、圖式、講義夾、放大鏡、立體鏡、鉛筆、橡皮、脫脂棉花、刺點針、小鋼尺、三角板,紅、黑、蘭、綠廣告色(或彩色水筆)等。2)像片:像片應采用無光像紙曬印,調繪前在調繪片上附一張透明紙,以便注記有關資料符號。3)繪制調繪面積線:鐵路航測外業(yè)的調繪工作是在隔號像片上進行(一般為雙號),其范圍須略大于測圖范圍,右下邊為直線或折線,左上邊為曲線。①調繪面積線應盡量劃在航向或旁向重疊的中線附近。②避免與線狀地物重合或分割居民點和重要的獨立地物。相鄰兩調繪面積之間不得產生漏洞。③在調繪面積線以外,應注明鄰接像片號、航線號和測段號,無接邊處應注明“自由邊”。應繪制調繪片接合圖,以測段為單位繪制。(2)像片調繪工作的基本原則和要求1)地形圖上表示的地物、地貌要素應由調繪確定類別、性質及在像片上的位置。2)地物、地貌的綜合取舍,應滿足勘測設計的需要為前提,在保持實地現狀特征的情況下盡量減少圖面負荷。3)像片調繪中既有鐵路、變壓器及其它附屬設施采用鐵路圖示符號,其余采用國家標準符號表示。地物較多像片表示困難時,可采用簡化符號,并在圖歷簿中加以說明。4)凡測圖范圍內未能準確、清楚反映的地物,如被陰影或樹木遮蓋、影像模糊或航攝后新增加的地物,應在調繪片上圈出范圍,并加注“陰影”、“新增”等字樣,以便安排補測。5)航攝比例尺較小或地物復雜時,應采用放大像片調繪。6)像片上同一部位無法按真實位置描繪兩個及兩個以上符號時,應分清主次,用移位、注解、示意圖等方式表示。(3)調繪的主要內容1)獨立方位物:在地面上容易識別,并能準確地判定方向和位置的地物。如:煙囪、塔、紀念碑、水井、磚窯等。2)居民地:應表示出房屋的外部輪廓、建筑結構及樓層,對建筑中或已拆除的房屋,按其基礎用虛線繪出輪廓線,并注明“建”或“拆”。3)道路:在調繪時,公路要量出路面寬度、注明鋪裝材料及通向,大車路一般均應調繪,在人煙稀少地區(qū),小路應盡量多表示一些。鐵路應分出單、雙線。上述各種道路的附屬建筑物,如:車站、橋、涵、隧道、渡口、路堤、路塹等均應調繪。4)管線:管道、電力線(高壓和低壓)、通訊線應準確表示,其轉折處及分岔點需刺點,若刺點困難時應實測。對穿越設計線路的管線必須全部調繪表示,其余的可取舍部分低壓線或通訊線。5)水系:河流、湖泊、水庫、池塘、溝渠等的水涯線,應以攝影時為準。在像片上寬度大于1mm時應用雙線表示,不能用雙線表示時,應在寬度變化處注記尺寸。河流、溝渠應注明流向及潮向。水工建筑物應調繪。6)行政區(qū)劃分界線:調繪至鄉(xiāng)級,兩級以上境界重合時,只表示高一級境界符號,自由邊處注記應注至鄉(xiāng)級。7)植被:農田植被等各種地類界應調出,森林應確定樹種,加注樹徑、樹高,各種植被應用相應的圖式符號表示出來。8)文字注記:居民地、市鎮(zhèn)街巷、廠礦企業(yè)、機關學校、醫(yī)院、農(林)場、大型文化體育建筑、名勝古跡、道路、山嶺、河流、湖泊、水庫、長大溝渠等均應注記名稱。9)既有線鐵路的調繪內容:①橋梁、涵洞的位置,注記孔數、孔徑、類型及中心里程;隧道進出口里程;平交道口及跨線建筑物的位置及中心里程。②車站名稱及中心里程;候車室、運轉室、信號樓、貨運室、行李房均應繪出并注記名稱。③股道和道岔編號;出發(fā)和進站信號機的位置;地道的位置和寬度。④繼電箱、水鶴、站臺、天橋、駝峰、轉車盤、龍門吊、煤臺、卸煤機、固定吊車等。⑤天溝、側溝。⑥鐵路生產單位的范圍,并注記名稱。(4)調繪的方法1)在室內根據航攝像片的影像特征及分析測區(qū)內的有關資料,借助于立體鏡來確定出地物、地貌在像片上的性質。對不能判釋或需要重點核實的地物、地貌則進行野外判釋。2)選定調繪路線:合理選定調繪路線,可節(jié)省時間,不走重復路,不發(fā)生漏調現象。①在平坦地區(qū)可沿主要道路分片調繪。②在山區(qū),一般以道路為路線,盡量走山腰,可山上、山下兼顧。③對居民地,要先外后內,先弄清通向居民地的道路情況,再進入居民點內部調繪。④對平行于線路方向的管線,應逐根追蹤調繪,弄清轉折角及分岔點。3)調繪過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①走到看到:走到是調繪的基本要求,是做好調繪的先決條件。②真實準確:對繪在像片上的每一個符號,都必須在實地認真判讀,做到位置準確,符號運用正確。③問清查明;各種地理名稱及注記,都要問清問準,各種數字注記都要實地量測、量準。④堅持做到筆筆清,日日清,片片清,及時清繪著墨。⑤相鄰像片的接邊必須認真仔細的進行,保證各種地物的銜接,避免發(fā)生矛盾。4)調繪整飾完后,要進行接邊檢查及自我檢查,注明調繪日期及調繪者簽名。交外業(yè)隊技術負責人或項目負責人檢查,未經外業(yè)技術負責人或項目負責人檢查的成果,不能上交。3.3.5航測外業(yè)成果、資料歸檔當航測外業(yè)工作告一段落或結束后,在成果上交前應對所有資料進行全面的整理、檢查,發(fā)現問題應在現場解決。整理后的資料以測段為單位歸檔至測繪分院資料室。航測外控階段資料上交的內容如下:(1)刺點片(2)像控點網段示意圖(3)像控點成果及其電子文件(4)調繪片及調繪片接邊示意圖(5)GPS測量手簿及外業(yè)觀測記錄數據文件磁盤(若有特別要求時,應打印一份)(6)技術總結(7)圖歷簿(8)上交資料清單3.4航測內業(yè)3.4.1內業(yè)制圖資料準備(1)航攝負片(2)航測外控刺點片、調繪片各一套(3)像控點成果(4)航攝鑒定表(5)制圖線位(6)圖歷簿(7)數字測圖技術設計書3.4.2航片掃描(1)掃描精度的確定1)對于攝影比例尺大于1:12000的航片,宜采用20μ進行掃描。2)對于攝影比例尺小于1:12000的航片,宜采用15μ進行掃描。(2)影像掃描的要求:框標清楚,影像整體對比度較好、清晰,能夠滿足加密和測圖的需要。3.4.3解析空中三角測量解析空中三角測量是利用少量野外控制點,采用較嚴密的數學公式,按最小二乘法原理,解算出每一個立體定向需要的控制點的平面坐標和高程。在攝影比例尺較小的情況下全野外布點的網段最好也進行解析空中三角測量,一是剔除外業(yè)錯誤點,二是提高網段的內符合精度,避免接邊差大的情況,利用提高制圖效率。(1)加密點的選擇1)加密點應選擇在航向三片重疊與旁向重疊中線的交點的10mm范圍內。2)加密點距離像片邊緣不得小于10mm,離各類標志不得小于1mm,點位距離方位線的距離一般應大致相等,且大于50mm。3)加密點應選在外控點連線以內,個別不應超出10mm,大于10mm時,應在外控點連線附近增加定向補充點。4)當旁向重疊過小,在重疊范圍中線附近選不出公共點時,可分別選擇,但該兩點至旁向重疊中線垂距之和不得大于20mm。5)區(qū)域網平差的航線連接點宜采用雙排點或星形布設。6)遇到大型的水庫、湖泊時,在每個像對上選擇兩個水位點。林區(qū)應盡量選在林間空地的明顯點上,如選不出時,可選在相鄰航線、左右立體像對都清晰的樹頂上,短焦攝影情況下宜拆成兩個區(qū)域網進行加密工作。7)加密點在同一測段或同一區(qū)域網中應統(tǒng)一編號,避免出現同號。像主點按像片號編號并能夠反映出測段號。8)飛行方向與河谷一致時,定向點點位應避開危險圓。(2)加密參數以及各項限差規(guī)定1)建立相機文件,其中包括焦距、框標距、攝影機主點坐標偏移及畸變差改正值等。2)文件的命名①模型文件名命名應能夠反映出像對左右航片編號。②加密觀測數據和成果數據文件命名應能夠反映出構網的測段名。3)內定向、相對定向的精度要求內定向限差為0.01mm,個別不得大于0.02mm。相對定向點的殘余上下視差限差為0.008mm。4)加密點量測①對于影像質量好的測段,可選用自動選點模式進行連接點選取,連接點布局根據需要自行制定,要求標準點位上有點,相對定向點數量宜不少于20個,分布基本均勻。為保證質量,自動點需要逐個人工檢查匹配情況,視差殘差大的需要人工消除。②個別影像質量較差的測段,自動選點不能滿足精度要求時,可采用人工選點的模式作業(yè),標準點位上必須有點且視差消除干凈。5)平差計算要求①外控點數據文件X坐標取七位整數、Y坐標取六位整數,小數點后都取三位。②相對定向模型連接較差要求平面連接差≤0.06*m(mm)高程連接差(m)式中:m—像片比例尺分母;f—航攝儀焦距,mm;b—像片基線長度,mm。③絕對定向后,基本定向點殘差不得大于加密點中誤差的0.75倍;多余控制點的不符值不得大于加密點中誤差的1.25倍;公共點較差不得大于加密點中誤差的2.0倍;區(qū)域網內相鄰航線間公共點較差不得大于模型連接限差的倍。④內業(yè)加密點對最近野外控制點的平面和高程中誤差不得大于表3.4.3-1的規(guī)定。

內業(yè)加密點平面位置與高程中誤差表3.4.3-1成圖比例尺地形等級平面位置中誤差(米)高程中誤差(米)1:1000Ⅰ0.910.33Ⅱ0.910.50Ⅲ1.100.70Ⅳ1.101.001:2000Ⅰ1.400.50Ⅱ1.400.80Ⅲ1.701.20Ⅳ1.701.70(3)加密成果整理與質量評定1)根據測圖方法和下工序的要求,按下工序所需格式輸出加密點數據文件并對空三成果進行整理,圖歷表填寫的內容包括:作業(yè)方法、精度統(tǒng)計、作業(yè)過程中重大技術問題處理情況等??杖晒麘约用芊謪^(qū)為單位進行整理,內容包括刺點像片、空三計算成果和空三數據文件。2)加密質量評定①多余像控點的殘差計算中誤差,按式(3.4.3-1)估算?!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ぃ?.4.3-1)②相鄰航線公共點較差計算中誤差,按式(3.4.3-2)估算。··········(3.4.3-2)兩式中:m控—多余像控點中誤差,單位:米m公—區(qū)域網公共點中誤差,單位:米△—多余控制點的不符值,單位:米d—相鄰區(qū)域網間公共點的較差,單位:米n—評定精度的點數。(4)成果質量檢查及上交資料1)檢查內容:航攝儀參數文件、控制點坐標文件、殘差報告和空三成果。2)上交資料:加密點像點坐標文件及加密點平面及高程平差結果文件、像片外方位元素文件、加密精度及質量評定表、加密分區(qū)略圖等空三成果文件。3)所有加密過程的數據文件(除金字塔影像文件)和結果文件都應在分院服務器上專門的區(qū)域按照項目進行備份,以備補圖使用。3.4.4數字測圖(1)資料準備1)掃描影像(或數字影像)2)空中三角測量成果(加密坐標成果文件)3)調繪片、刺點片各一份4)航攝鑒定表5)制圖范圍或制圖線路中線圖6)圖歷簿7)數字測圖技術設計書(2)圖幅布置1)圖幅布置可以按線路走向帶狀分幅,也可以按照國家標準分幅,帶狀分幅單幅圖長度不宜超過2m。2)圖幅編號帶狀圖按“投影分帶”+“線名”+“序號”,矩形圖按“線名”+“序號”(3)測圖定向精度要求1)內定向限差為0.01mm,個別不得大于0.02mm。2)相對定向點的殘余上下視差不得大于0.008mm。3)絕對定向平面坐標誤差:Ⅰ、Ⅱ級地形一般為0.0002M米(M為地形圖比例尺分母),最大不得大于0.0003M米;Ⅲ、Ⅳ級地形一般為0.0003M米,最大不得大于0.0004M米。高程定向各點殘差不得大于加密點高程中誤差的0.6倍(4)定向檢查定向完成后,由室一級檢查人員檢查認可,作業(yè)人員打印定向文件交檢查人員簽字后開始測圖。(5)數據采集1)數據采集應一律按《航測數字化作業(yè)細則》規(guī)定的層代碼對照表進行分類分層采集。2)數據采集范圍以像對為單位,控制在像控點連線范圍內,最大不超過像片上連線外1cm。3)地物與地貌元素應參照調繪片,根據立體模型仔細辨認的測繪,避免錯漏、移位和變形。4)等高線要以測標立體切準模型進行描繪,應達到描繪準確,能夠真實反映各種地貌形態(tài)及其特征。在地形均勻一面坡地段,兩相鄰計曲線在圖上間隔小于10mm時,首曲線可不實繪,但是在地形平緩、變化較大,用編輯內插方法生成的等高線不能準確、真實反映地貌特征的地方必須實測首曲線。5)植被茂密地區(qū)測繪地貌時、宜加樹高改正數,切準樹頂測繪等高線,并圈出范圍加注“密林”字樣。攝影漏調區(qū)域加“漏洞”,陰影區(qū)域加“陰影”字樣。6)高程注記點要根據測圖比例尺確定小數點后小數的位數,點位選擇特征點(如小路交叉、田埂交叉、城市道路中心、街道、建筑物基腳、橋面、鐵路路基、坡腳、鞍部、山頂、埡口等)。注記密度合理,均勻分布,平地圖上每格(10cm×10cm)不少于15個;山地圖上每格不少于10個;地物密集區(qū),應以每格不少于6個注記點為宜;平坦地區(qū)應多加點,保證實地30米左右范圍內有一個點。7)房屋要測繪房頂外輪廓,高程要切準。使用直角閉合方式,避免使房屋數據采集發(fā)生扭曲變形。合理進行綜合取舍,對成片的居民區(qū)要表示出主要街道及道路走向;等高線過居民區(qū)時可不繪制,但應在居民區(qū)內的道路上或空曠地上注記高程點。8)對路燈、電桿等地物均應立體切準桿底或桿頂部中心。比例尺較小時,電桿位置應根據調繪片標定的位置仔細判定。對每條電力線、通訊線在測量中應一次連續(xù)繪完。9)對各種道路、管線、溝堤的描繪應走向明確,銜接合理。地物測繪時,若發(fā)現外業(yè)調繪確有錯誤,應在室主任或檢查員認可情況下,根據立體影像進行改正,并在調繪片上適當加以說明。10)道路分為街道、公路、簡易公路、大車路、小路進行調繪。簡易公路只測繪路肩線,寬度應內業(yè)實測。大車路以調繪寬度,劃平行線。簡易公路上等級道路通過居民地時不宜中斷,進入城區(qū)時,公路符號以街道線代替,城區(qū)各項獨立地物,均應正確測繪。對于較復雜的道路,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合適的線形組合構成。11)池塘、湖泊、水庫、溝渠、河流等水系測繪均用常年河符號測繪。12)境界的表示以外業(yè)調繪為準。13)用首曲線不能表示出地貌特征的山頂、鞍部、變坡處和山麓等地區(qū)應加測半距等高線;平坦地區(qū)首曲線在圖上間隔大于50mm時也應加測半距等高線。14)洼地、山頂(包括平地的小山包)、鞍部的高程變換處若無高程注記點,應繪出示坡線。(6)接邊與檢查1)相鄰像對之間的采集數據必須在測圖過程中進行連接和接邊,像對間地物和等高線接邊誤差分別不得大于地物點平面位置中誤差和等高線高程中誤差的1.5倍,個別不得大于2.0倍。2)接邊差應合理配賦,配賦時注意避免地物、地貌變形。3)數據采集工作完成后,作業(yè)員首先應進行全面的自檢工作,然后經有關技術負責人或檢查員檢核,對房屋、水系、道路、電力通訊線等表示是否準確,地貌表示是否到位,注記點分布是否均勻,注記點與等高線精度是否達到精度要求等進行檢查,并作詳細記錄。3.4.5數字地形圖編輯圖形編輯應做到不失真、不遺漏,主次有別、層次分明,消除要素間相互矛盾、線條不平滑等不合理現象。對圖形中不完善的要素進行增補。(1)圖形編輯原則1)房屋應適當進行修飾,盡量保證直角形式,暈線要表示完整,方向合理。2)河流、溝渠等應參照調繪片注明流向。3)道路、電力線、通訊線走向及類型要參照調繪片編輯,層次要準確。4)堤塹方向要準確,線上加符號時應注意堤塹方向,堤塹應加坡腳線。5)橋、涵等獨立地物要修飾完整。6)等高線要理順,連接平滑,接頭處要求用連接功能進行編輯,加繪的部分等高線的高程和層設置要準確無誤。對不合理或相交的等高線只能在精度允許的局部范圍內調整。等高線調整最大不得超過1/3等高距。計曲線不能任意改動,應盡量保持原狀。對儀器測量的首曲線不允許大量刪除后再內插生成。7)內插的等高線線形,層應選擇正確。內插的等高線與高程注記點出現點線矛盾時,應修改等高線,不能修改高程注記點。8)在圖形編輯中,相鄰像對采集數據之間均應接邊處理,地物和等高線接邊誤差分別不得大于地物點平面位置中誤差和等高線中誤差的1.5倍,若接邊差過大,應即時分析原因,正確處理。9)地類界、行政區(qū)劃等封閉圖形必須作閉合檢查,沒有封閉的要延伸到圖邊。(2)編輯圖審查1)圖形編輯完成后,室級檢查人員應在編輯工作站上對作業(yè)員已經編輯完成的數據地圖進行檢查。對編輯有誤或遺漏之處采取插紅旗加文字記錄兩方式進行審查,審查結束后返回作業(yè)員修改。2)作業(yè)員修改后,經檢查確認方可認為地圖采集及圖形編輯完成,可進行圖形合并分幅。(3)分幅后DWG文件整飾和輸出1)在AutoCAD環(huán)境下對DWG文件進行必要的修飾,并根據調繪片正確標注漢字地名及必要的漢字注記、等高線注記、接邊注記,加注控制點。2)漢字注記和高程注記、格網坐標注記的字體、字間距、尺寸均應按《圖例》執(zhí)行,確定尺寸時應注意《圖例》中規(guī)定尺寸與圖中尺寸的比例關系。3)在AutoCAD圖形整飾過程中不得對數字圖形作總體的平移或旋轉。在為審圖噴繪紙圖時可進行平移和旋轉,但不得進行存盤操作。4)對于帶狀地形圖,每幅圖應在內外圖框的下邊內加“中鐵二院航測數字地形圖∣××××年×月××制圖|1954年北京坐標系(或×××獨立坐標系)|1985國家高程基準|等高距為2米|比例尺1:2000|測圖:|檢查:|”圖標內容。5)分幅地形圖文件整飾完成后,應輸出紙質文件進行室一級的全面審圖(一審),并填寫審圖單。作業(yè)員根據審圖單進行修改完成并經室審圖員確認后本工序完成。3.4.6數字地形圖分院審查(1)在一審完成后,作業(yè)員重新輸出紙質文件連同一審審圖單一起送技術部進行二審。(2)技術部審圖員審圖并填寫(二審)審圖單,二審完成后連同二審審圖單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