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陜西省部分名校高考仿真模擬檢測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1頁
2023屆陜西省部分名校高考仿真模擬檢測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2頁
2023屆陜西省部分名校高考仿真模擬檢測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3頁
2023屆陜西省部分名校高考仿真模擬檢測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4頁
2023屆陜西省部分名校高考仿真模擬檢測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語文模擬測試

考生注意:

1.本試卷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2.請將各題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

3.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高考全部內容。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歷史上,文學與理論的關系從來不是自明的。按理說,文學理論發(fā)生的根據(jù)在于對文學

的解釋,理論是對文學的守護。然而,考察文學與理論關系的歷史不難發(fā)現(xiàn),理論在發(fā)展中

不僅沒有與文學達成一致性的默契,反而不斷挑起事端,造成了文學與理論關系緊張。

在馬可?愛德蒙森的心目中,理論應該能被反駁,應該具備“使文學充滿活力的潛能”。

而一旦將文學視為“難以駕馭的能量”,理論就會滑向“焦灼的單線思維方式”之中,就會

威風凜凜地對文學實施“驅逐、壓制、帶傾向性的頌揚、代價慘重的辯護”。

蘇珊?桑塔格對理論的抵制表現(xiàn)在她對闡釋的獨特分析和評價中。她堅決反對對藝術進

行闡釋,認為闡釋是一種概念化的活動,即從作品整體中抽繹出思想,使藝術同化于思想,

或者同化于文化。闡釋背離了藝術的特征,是對藝術作品整體的破壞。

在所有關于理論的討論中,美國解構主義文論家喬納森?卡勒的一句名言最耐人尋味:

“理論是對常識的批評,是對被認定為自然的觀念的批評?!卑凑粘@恚WR是從日常生活

經驗中總結出的基本道理,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但是,卡勒卻提出“理論是對常識的批

評”“理論常常是常識性觀點的好斗的批評家”的觀點。

現(xiàn)代意義上的理論更加確證了自身的這種特質:理論與其說是一種體系,不如說是一種

反思懷疑的氣質,一種推測探究的動能。

在當前反思性語境下,我們試圖提出“理論的文學性”命題,以化解理論與文學的緊張

關系,恢復理論的信譽。“理論的文學性”這個命題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理解。

理論的文學性在場。文學與理論具有內在精神的一致性,理論是關乎文學的,但是理論

一旦形成,就可以超越文學,成為一種獨立的言說方式。理論既可以以文學為言說對象,也

可以以自身為言說對象。文學性是理論的基本在場,這是衡量理論屬于文學理論的一個基本

標準。在理論文本的生成中,文學性不單是文學的特點或品質,更是理論的一種發(fā)現(xiàn)問題的

?

視南和進入文本的工具。借助這種視角和工具,理論實現(xiàn)了對理論之不可言說之域的抵達。

文學性作為理論的在場,要求理論對形式有一種特殊的尊重意識。唯有形式,超越了邏輯的、

理性的言說,有能力抵達本源的世界。從形式進入,能發(fā)現(xiàn)文學藝術不同尋常的洞見真相、

揭示生存的功能。

理論的文學性言說。既然文學性是理論的基本在場,文學性有助于理論抵達理論無法呈

現(xiàn)之域,那么,文學性就不應該只是理論的手段,更應該是理論自身,是真理呈現(xiàn)的方式。

相應地,理論,無論是知識生產還是理論言說,無論是講述還是陳述,都不應該將觀點、論

據(jù)、論證的邏輯自洽視為唯一有效的方式。事實上,文學理論的書寫更應該是多維的、豐富

的、指向內心經驗的、更具反思精神氣質的,因而是更具文學性的。信念、價值、經驗、情

感、事件、隱喻、圖像和敘事等,正是理論文學性言說處理的問題。理論同樣可以使用隱喻、

象征、暗示、形象、體悟、反思等概念工具,甚至可以通過文學的方式表達自身。文學性言

說之于文學理論,不是一個技巧、策略的問題,實際是走進文學、最大限度秉持對文學善意

的努力。理論如何穿梭于文學的世界,講述文學的故事,文學性言說是一個基本的制衡機制。

(摘編自邢建昌《文學需要理論嗎》)

I.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理論之所以造成與文學的緊張關系,是因為文學與理論的關系從來不是自明的。

B.蘇珊?桑塔格從闡釋的角度抵制理論,因為闡釋會對藝術作品整體造成破壞。

C.喬納森?卡勒所說的理論是對自然觀念的批評這個觀點違反了常識,有失偏頗。

D.現(xiàn)代意義上的理論自身的特質是,理論不是--種體系,而是一種反思懷疑的氣質。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先提出文學與理論關系緊張的問題;然后分析問題;最后解決問題,指出應該怎樣

化解兩者的緊張關系。

B.文章引用馬可?愛德蒙森觀點,闡述理論如果壓制文學的活力,試圖“駕馭”文學,

文學與理論的關系就會變得緊張。

C.文章第七段和第八段把“理論的文學性在場”和“理論的文學性言說”并舉,用對比的

方法論述了“理論的文學性”。

D.文章以理論是對文學守護為創(chuàng)作動機,深入淺出,探討了文學與理論的深層關系,回

答了文學是否需要理論的問題。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學性的基本在場,是衡量理論屬于文學理論的一個基本標準,更是理論的一種發(fā)現(xiàn)問

2

題的視角和進入文本的工具。

B.理論應當借助形式,超越邏輯的、理性的言說,抵達本源的世界,去發(fā)現(xiàn)文學藝術不同

尋常的洞見真相、揭示生存的功能。

C.文學理論以多維、豐富的形式,使用隱喻、象征等概念工具,通過文學的方式表達自身,

使理論的感染力超越了文學本身。

D.文學性是制衡理論穿梭于文學的世界、講述文學故事的機制,也是理論走進文學、最大

限度秉持對文學善意的努力。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記者:中國有不少用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自然保護區(qū),為什么還要建立種質資源庫?

李德銖:只有保護的手段更多樣,保護才更具可靠性。以自然保護區(qū)為主的就地保護是

一個重要方面,但不少珍稀、特有物種不在保護區(qū)內。此外,如果自然保護區(qū)出現(xiàn)火災、凍

災、蟲害等自然以及人為災害的話,那么種質資源庫就可以成為一個備份,有效保護其中的

特有物種和遺傳多樣性。

生物種質資源的加速喪失促使世界各國建立各種類型的種質資源庫。中國西南野生生物

種質資源庫建成后,相當比例的珍稀、瀕危、特有物種的種子已經入庫,種質資源庫成為這

些種子名副其實的避難所。當一個物種有滅頂之災時,我們就可以啟用這些種質資源。

(摘編自《為野生生物種質資源打造“生命之舟”)

材料二:

一份種子想要進入種質資源庫,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每一個品種都要先經歷2到3年的田間種植“考驗”,在確認其特點與庫內種子存在顯

著差異后,才可能會被“收編”。入庫后的種子,又要經過仔細"體檢",通過處理、清選、

活力檢測、干燥等十多道“關卡”,最終被裝瓶密封。

這些種子將被保存在不同條件的庫里:在78℃、濕度低于50%的低溫庫,含水量5%?

8%的農作物種子將就此“沉睡”,壽命可從1?2年延長到數(shù)十年,喚醒后發(fā)芽率仍在九成

以上;在試管苗庫,草莓、香蕉、馬鈴薯等幾乎不用種子種植的作物以莖尖作為保存材料,

在試管中可一待數(shù)月;在超低溫庫,T96°C的液氮則能讓作物組織迅速進入冷凍休眠狀態(tài),

就像給生長按下了暫停鍵,幾十年后取出,依然可以活力不減。此外,這里還以DNA的方

式保存著一些特有、珍稀、瀕危、野生的作物遺傳資源。

3

不僅如此,帶有視覺識別功能的機器人滾筒輸送線實現(xiàn)了種子的快速存取,感知氣味的

電子傳感器可以隔空分辨種子的代謝變化,監(jiān)測在庫種子的活力……智能化、信息化的助力,

讓科研人員“穿著棉大衣、登梯爬高存種子”的歷史一去不復返。

(摘編自《種子方舟: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

材料三:

“在這里,有很多品質優(yōu)異、色彩斑斕、全國罕見的稀有而珍貴的種質?!鼻鼗郾蛘f,

“比如食用豆,我們保存了13種資源,包括菜豆、小豆、綠豆、豌豆、山戴豆等;再比如,

常見的大豆是黃皮黃瓢,我們保存的大豆資源有黑皮黃氯、黑皮青瓢、青皮青瓢等多種罕見

形態(tài)。”

那么,這些種質資源來自哪里呢?

“一方面是農民的自留種子代代相傳,另一方面是山西有組織地收集和保護?!鼻鼗郾?/p>

介紹,山西省組織過三次大型種質資源收集工作,包括“第一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

查”“第二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補充征集”“西北干旱區(qū)農作物種質資源調查”,這為農

作物種質資源的收集提供了很大幫助。

此外,山西種質資源庫還設計、制作了一批對外開放的鎖控種子柜,專門為科研單位及

育種專家保存種質資源,并開展庫存種質安全保存預警監(jiān)測關鍵技術的研究等,確保種質資

源的安全貯存。

一份份種質資源,特別是全國罕見的、古老的地方品種和重要的野生品種,在這里搭上

了“諾亞方舟”,為下一步的生物育種和發(fā)展提供了基因資源。

(摘編自《稀有作物種質登上“諾亞方舟”:探訪山西種質資源庫》)

材料四:

種子入庫以后,固然可以作為戰(zhàn)略資源進行長期保存,但該項功能一般由“長期庫”來

承擔,而對山東省農科院的這種以“中期庫”為主的種子資源庫來說,如何盤活資源,使其

在品種選育中發(fā)揮作用,顯得十分重要。

以常見的荷蘭豆品種選育為例,現(xiàn)在市場上多數(shù)是綠色的、比較肥厚的豆子,紫色的豆

子品種非常稀少且豆莢較小,口感不好。所以,隨著紫色食品在當下越來越受歡迎,就有育

種專家提出,能不能培育出既是紫色同時口感又好的荷蘭豆。

在這個過程中,種質資源庫中儲存的大量的不同品類的荷蘭豆種子就派上了用場。李潤

芳告訴記者:“按照目標性狀提取種子,然后雜交培育,目前育種專家已經種出了品種比較

穩(wěn)定的紫色荷蘭豆。”此外,當前比較火的節(jié)水抗旱稻、耐鹽堿稻等很多品種的選育,最開

4

始也從種質資源庫篩選了種子。

李潤芳介紹,依托種質資源庫,建成了由實物層、數(shù)據(jù)層、網絡層構成的種質資源中心。

該中心建立了一個種質資源安全保存和高效利用共享平臺,后又承擔了"國家農作物種質資

源平臺山東子平臺"運行與服務的任務,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和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的重要組

成部分。

(摘編自《探訪山東最大的種質資源庫,這里有一艘“生命方舟”》)

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然保護區(qū)并不能涵蓋所有珍稀、特有物種,建立種質資源庫讓保護的手段更多樣,以

應對可能發(fā)生的各種災害。

B.種子特點與庫內種子存在顯著差異,這是在田間經歷種植“考驗”的種子被國家農作物

種質資源庫收入的前提條件。

C.農民自留的代代相傳的種子是罕見的稀有珍貴種質的一個重要來源,收集和保護種質資

源時要將其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D.品種比較穩(wěn)定的紫色荷蘭豆以及當前比較火的節(jié)水抗旱稻、耐鹽堿稻等品種的選育,都

從種質資源庫篩選了種子。

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很多珍稀、瀕危、特有物種的種子已進入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我們在需要時

可以啟用這些種質資源。

B.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有低溫庫、試管苗庫和超低溫庫等不同的庫,可以滿足各種種質

資源的不同保存需求。

C.山西種質資源庫保存著一些全國罕見的、古老的地方品種和重要的野生品種,將為生物

育種和發(fā)展提供資源。

D.山東種質資源庫承擔了“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平臺山東子平臺”運行與服務的任務,所

以建成了種質資源中心。

6.材料二、三、四都談論了種質資源,但三則材料的內容側重點不同,請簡要分析。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沒有故事的老兵

李秋善

廣場上遛彎的老人有很多。有一位個子不高的老人,他叫張龍光,94歲了,1947年參

5

加革命,屬于28軍,打過濟南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上海戰(zhàn)役,最后跟隨部隊到了

福建。

老人騎著個三輪車,每天上午、下午都到廣場上坐坐,夏天在樹蔭里,冬天在太陽地里。

我問起老人戰(zhàn)爭年代的事,他不愿意說。我問他,你戰(zhàn)爭年代最難忘的一件事是什么?

他說,最難忘的一件事,你乍一說我還真想不起來。

我問,你和戰(zhàn)友們之間有什么故事嗎?

他說,一時也想不起來。

我問,打濟南的時候有什么故事嗎?

他說,濟南戰(zhàn)役是許世友指揮的,本來粟裕司令員是想把徐州的援軍吸引出來,結果許

世友打得太猛,再加上吳化文投降,結果援軍還沒等來戰(zhàn)役就結束了。我個人沒有什么故事

發(fā)生。

我問,打濟南時你們部隊是在哪個方位攻城的?

他說,那個時候打仗都是在晚上,分不清東南西北,只能看天上的北斗星確定方向。

我問,那時候打一次仗發(fā)多少顆子彈?

答,十五顆。就是這十五顆子彈都不舍得用完。像電影、電視里那樣子彈隨便用,那是

打阻擊的時候。

我問,打淮海的時候和渡江戰(zhàn)役、上海戰(zhàn)役有什么故事嗎?

打淮海的時候是冬天,在雪地里,關鍵是獨子不行。山東老區(qū)里給做的鞋好,都是千層

底的布鞋,可河南解放區(qū)給做的鞋是玉米皮蒸了再用布料夾上,那樣做的鞋底,你說能扛穿

嗎,也不能怪河南老區(qū),當?shù)厝司瓦@么穿。一年就三雙鞋。我軍善打運動戰(zhàn),有時候一次行

軍鞋子就不行了,沒辦法只好打草鞋穿。腳上起了泡,用根針挑破,腳使勁跺到地面上,鉆

心地疼,疼過以后就沒事了。你越小心越不行?;春?zhàn)役的時候,我就從死人身上扒過鞋子

穿。

打淮海的時候是巷戰(zhàn),你在這個房間很可能隔壁房間就有敵人,那叫一個慘烈。

渡江戰(zhàn)役時我就是班長了。部隊征集船只是按每只船戰(zhàn)后給八擔糧食的補助。我乘坐的

是一艘可乘坐十來個人的小船,正好一個班乘坐。敵人的炮火很密集,炮火打在相鄰小船上,

船就翻了,戰(zhàn)士們都落進了水里。好在我們乘坐的小船沒被打中。船靠不了岸,得下船踵水

上岸。我個小,戰(zhàn)友們架著我下船,到了岸上,岸上已經泥濘不堪,戰(zhàn)士們身上的水滴的。

敵人跑,我們便追。所謂兵敗如山倒。我問,你們部隊從哪兒過的江?

他答,根本不知道,就是跟著部隊往前沖。

6

打上海的時候,部隊遇上暗堡,有一千多人倒在暗堡前。最后犧牲了五個戰(zhàn)士才炸掉暗

堡。打上海不敢用重炮,為了保護文物。陳毅說,打上海就如瓷器店里打老鼠。進了上海所

有戰(zhàn)士都睡在馬路上,不打擾老百姓的生活。

我在部隊最后一戰(zhàn)是打金門,葉飛指揮的。第一批登陸的九千人一個也沒回來。第一批

上去了,船擱淺了,回不來。再加上敵人的炮火轟炸,船都毀了。

我們全副武裝,坐在岸邊等著渡船回來。眼睜睜她看著金門島上炮火連天卻無能為力。

我問,你怕死嗎?

他說,打當兵的那一天起,我就時刻準備著去死,我的戰(zhàn)友死了老多了。我鄰村的兄弟

倆,在一場戰(zhàn)斗中死于同一發(fā)炮彈,就在我眼前死的。剛當兵時,我娘就讓我把名字寫在衣

服上,又看了我胸前的那顆痣一眼,說你要是有個好歹,憑這顆痣就能找到你?,F(xiàn)在想起來,

母親多么的幼稚啊,兵荒馬亂的,即使我戰(zhàn)死了你到哪兒找去啊。

他說,五。年部隊大轉業(yè),多虧了我在部隊自學了這點文化才沒被裁撤下來。

我問,您覺得您是英雄嗎?

他說,不是。那些犧牲了的都是。我只是普通一兵,部隊讓我干啥我就干啥,僅此而已。

老人坐久了,也起身溜達一圈。這是一個一米五多一點的老人。不說的話,你絕對想不

到他是一個身經百戰(zhàn)的戰(zhàn)士。

我試圖挖掘更有意思的故事,老人說,只能跟你說這么多了,我身上沒有故事。

(有刪改)

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寫老人的個子不高,結尾時說老人“一米五多一點”,兩處敘寫遙相呼應,展現(xiàn)了

老人既平凡又高大的形象。

B.在介紹老兵的戰(zhàn)斗經歷時,作者采用直接敘述和間接敘述相結合的方式,介紹了老兵先

后經歷的幾次戰(zhàn)役,思路清晰。

C.渡江戰(zhàn)役中,老人重點講述了軍鞋的故事,戰(zhàn)爭之激烈可見一斑,贊美了戰(zhàn)士們在艱苦

的條件下英勇戰(zhàn)斗的精神品質。

D.聽完老人的講述,“我”試圖讓老人更深入地講一些精彩的戰(zhàn)斗經歷,但被老人拒絕了,

歐?亨利式的結尾使小說韻味無窮。

8.文章以“沒有故事的老兵”為題,有什么藝術效果?

9.文學批評理論認為:優(yōu)秀文學作品都是通過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刻畫出為世人所熟知、銘

記的典型人物的。請結合小說中老兵這一人物的塑造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認識。

7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水之無聲,風蕩之鳴。其躍也,或激之;

其趨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

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樂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擇

其善鳴者而供之鳴。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鳴者也。維天之于時也

亦然,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是故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鳴冬。四時之相推

敝,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人聲之精者為言,文辭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擇

其善鳴者而假之鳴。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鳴者也,而假以鳴。夔弗能以文辭鳴,又

自假于《韶》以鳴。夏之時,五子以其歌鳴。伊尹鳴殷,周公鳴周。凡載于《詩》《書》中

若,皆鳴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鳴之,其聲大而遠。骨曰:“天將以夫子為木鐸?!?/p>

其弗信矣乎!楚,大國也,其亡也,以屈原鳴。漢之時,司馬遷、相如、揚雄,最其善鳴者

也。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嘗絕也。就其善者,其聲清以浮,其節(jié)數(shù)以急,其

辭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將天丑其德莫之顧邪?何為乎不鳴其善鳴

者也!唐之有天下,陳子昂、蘇源明、元結、李白、杜甫、李觀,皆以其所能鳴。其存而在

下者,孟郊東野始以其詩鳴。其高出魏晉,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漢氏矣。從吾游者,

李翱、張藉其尤也。三子者之鳴信善矣。抑不知天將和其聲,而使鳴國家之盛邪?抑將窮餓

其身,思愁其心腸,而使自鳴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則懸乎天矣。其在上也美以喜,其在

下也奚以悲!東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釋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選自韓愈《送孟東野序》,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

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B.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

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C.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

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D.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

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8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假之鳴”與“善假于物也”(《荀子?勸學》)兩句中的“假”均為“借助”之意。

B.六藝,指包含《詩》在內的“六經”,也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種科目。

C.傳,書傳,文字記載;注釋或闡述經義的文字。這里指注釋經義的文字。

D.“奚以喜”與“奚惆悵而獨悲”(《歸去來兮辭并序》)兩句中的“奚”字含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闡述了“物不平則鳴”的道理,即事物得不到平衡會發(fā)出聲音:草木受風吹而發(fā)出

聲音,水和金石受外力的影響而發(fā)出聲音。

B.文章也闡述了“人不平則鳴”的道理,指出出于人之口的聲音大概都是因為有所不平,

還指出人的聲音的精華是語言。

C.要選擇那些善鳴的來發(fā)聲,在堯、舜時,咎陶、禹是當時善鳴的;當周朝衰微的時候,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影響大。

D.韓愈為孟東野鳴不平,韓愈認為:處在下位的孟東野努力創(chuàng)作并用自己的詩鳴于當世,

他的詩趕得上甚至超過杜甫等人。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從吾游者,李翱、張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鳴信善矣。

②東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釋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請告東歸發(fā)浦橋卻寄諸僚友

劉禹錫

征徒出浦浚,回首傷如何。

故人云雨散,滿目山川多。

行車無停軌,流景同迅波。

前歡漸成昔,感嘆益勞歌。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題中的“浦橋”是唐詩中著名的離別意象,素有“濡橋折柳送別”之時俗。

B.頷聯(lián)寫朋友在云雨山川中分別,從而將愁緒萬端的感情融入山川氣象之中。

C.頸聯(lián)實寫遠行之車沒有??奎c,流景如同疾速流水,從而反襯出詩人的傷感。

9

D.最后兩句寫詩人在離別時回顧往昔聚會時的歡樂,感嘆之余,更加深了痛苦。

15.詩中“回首傷如何”一句在表達上有何效果?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里,用對偶句“,"描繪出兩幅山間對比鮮明的

朝幕畫面。

(2)《琵琶行》中“,”兩句是全詩的主旨,更是詩人與琵琶女感情的

共鳴。

(3)屈原的《離騷》中深感于人民的痛苦處境,體現(xiàn)其對人民深切同情的句子是“,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一秀美景果然①。藍天下,綿延無盡的廣袤綠野甚是養(yǎng)眼,更有一顆顆黑珍珠

點綴其間——(1)那是黑艷牛在悠然享受著“日光浴”。寬敞的柏油路穿村而過,獨具風

情的藏家民居鱗次櫛比,房前屋后的格?;ㄓL盛開。舊貌換新顏,②的豕秀村獲

評國家4A級景區(qū),旅游業(yè)發(fā)展③o帳篷城建起來了,藏家樂開起來了,牧民們在

家門口當上了民宿老板。

貢保甲很快意識到,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機會來了——但不是火熱的民宿,而是“尋?!钡幕?/p>

牛?!巴ㄟ^奶制品的加工和銷售,延長耗牛產業(yè)鏈,增加兄弟姐妹們的收入!”貢保甲_

@____o經過半年籌備,2022年9月,合作社正式投入運營,收購周邊23戶牧民的牝牛奶,

經過巴氏殺菌后配送給客戶。貢保甲自己設計了“藏家汆秀”品牌,提出了“不加一滴水、

只送當日奶”,在短視頻App等平臺推廣、宣傳,微信小程序被推出方便消費者下單。經過

合作社的標準化加工、品牌化銷售,牛奶的售價從一斤5元左右提高到一斤9元左右,酥油

的售價從一斤32元左右提高到一斤45元左右,牧民收獲了實實在在的利潤——(2)小小

合作社,讓貢保甲心心念念的價值增值終于成了現(xiàn)實。

17.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18.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

改變原意。

19.請指出文中兩處破折號的作用。

10

(二)語言文字運用n(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從建筑功能角度而言,北京中軸線的南北兩側建筑,按照重要性由弱到強的順序,依次

向核心匯聚,而故宮就是中軸線的核心,南起端門,北至神武門,東西兩側分別為東華門和

西華門。明清時期,一①―,其重要性極其突出。故宮以南,主要建筑有天安門、正陽門、

永定門,由近及遠,在功能上,―②—。其中,天安門為皇城的正門,正陽門為北京內城的

正南門,永定門則為北京外城正南門;前門大街及天橋南大街則作為紐帶,將正陽門與永定

門連接起來。故宮以北,主要建筑有景山建筑群、鼓樓、鐘樓。其中,景山為明清時期的皇

家御苑;鐘樓和鼓樓曾經為古都的報時中心,百官上朝、百姓生息勞作均以此為度;地安門

內大街、地安門外大街是展開的雙手,分別牽著景山和鼓樓。

北京中軸線建筑的布局還―③―。比如,位于中軸線核心位置的太和殿,采用了“千層

餅”地基、浮放柱底、樺卯連接、分層斗拱、抬梁式大木構架、厚重瓦頂、磨磚對縫墻體等

建筑技術,其虎殿式屋頂、九踩鎏金斗拱、三交六椀菱花紋門窗裝飾、數(shù)百年光亮如新的金

磚地面、奢華的寶座和蟠龍藻井、輝煌的金龍和璽彩畫等,都代表了我國古代建筑技藝的最

高水平。

20.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

處不超過15個字。

21.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與文中“雙手”所用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A.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替攀援。

B.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簟弓法

C.人生如玲一尊還酹江月。

D.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展荏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世說新語》記載,7歲的王戎并沒有因為小朋友們競相采摘路邊的李子而跟從,他解

釋自己安然不動的原因是“從眾”,信從前人的經驗——樹長在路邊,還有這么多李子,肯

定是苦李。而元代的集賢殿大學士許衡盛夏時經過河陽,雖然口渴難忍,但卻沒有像眾人那

樣去摘食路邊無主梨樹上的果子,他解釋自己不為所動、“逆眾”的原因是——梨無主,吾

心獨無主乎?

11

“從眾”與“逆眾”是社會生活中常見的兩種相反的心理趨向和行為取向,但應該做出

何種選擇,卻能引起我們的深思。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12

答案解析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

(-)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歷史上,文學與理論的關系從來不是自明的。按理說,文學理論發(fā)生的根據(jù)在于對文學

的解釋,理論是對文學的守護。然而,考察文學與理論關系的歷史不難發(fā)現(xiàn),理論在發(fā)展中

不僅沒有與文學達成一致性的默契,反而不斷挑起事端,造成了文學與理論關系緊張。

在馬可?愛德蒙森的心目中,理論應該能被反駁,應該具備“使文學充滿活力的潛能”。

而一旦將文學視為“難以駕馭的能量”,理論就會滑向“焦灼的單線思維方式”之中,就會

威風凜凜地對文學實施“驅逐、壓制、帶傾向性的頌揚、代價慘重的辯護”。

蘇珊?桑塔格對理論的抵制表現(xiàn)在她對闡釋的獨特分析和評價中。她堅決反對對藝術進

行闡釋,認為闡釋是一種概念化的活動,即從作品整體中抽繹出思想,使藝術同化于思想,

或者同化于文化。闡釋背離了藝術的特征,是對藝術作品整體的破壞。

在所有關于理論的討論中,美國解構主義文論家喬納森?卡勒的一句名言最耐人尋味:

“理論是對常識的批評,是對被認定為自然的觀念的批評。”按照常理,常識是從日常生活

經驗中總結出的基本道理,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但是,卡勒卻提出“理論是對常識的批

評”“理論常常是常識性觀點的好斗的批評家”的觀點。

現(xiàn)代意義上的理論更加確證了自身的這種特質:理論與其說是一種體系,不如說是一種

反思懷疑的氣質,一種推測探究的動能。

在當前反思性語境下,我們試圖提出“理論的文學性”命題,以化解理論與文學的緊張

關系,恢復理論的信譽?!袄碚摰奈膶W性”這個命題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理解。

理論的文學性在場。文學與理論具有內在精神的一致性,理論是關乎文學的,但是理論

一旦形成,就可以超越文學,成為一種獨立的言說方式。理論既可以以文學為言說對象,也

可以以自身為言說對象。文學性是理論的基本在場,這是衡量理論屬于文學理論的一個基本

標準。在理論文本的生成中,文學性不單是文學的特點或品質,更是理論的一種發(fā)現(xiàn)問題的

視角和進入文本的工具。借助這種視角和工具,理論實現(xiàn)了對理論之不可言說之域的抵達。

文學性作為理論的在場,要求理論對形式有一種特殊的尊重意識。唯有形式,超越了邏輯的、

理性的言說,有能力抵達本源的世界。從形式進入,能發(fā)現(xiàn)文學藝術不同尋常的洞見真相、

揭示生存的功能。

13

理論的文學性言說。既然文學性是理論的基本在場,文學性有助于理論抵達理論無法呈

現(xiàn)之域,那么,文學性就不應該只是理論的手段,更應該是理論自身,是真理呈現(xiàn)的方式。

相應地,理論,無論是知識生產還是理論言說,無論是講述還是陳述,都不應該將觀點、論

據(jù)、論證的邏輯自洽視為唯一有效的方式。事實上,文學理論的書寫更應該是多維的、豐富

的、指向內心經驗的、更具反思精神氣質的,因而是更具文學性的。信念、價值、經驗、情

感、事件、隱喻、圖像和敘事等,正是理論文學性言說處理的問題。理論同樣可以使用隱喻、

象征、暗示、形象、體悟、反思等概念工具,甚至可以通過文學的方式表達自身。文學性言

說之于文學理論,不是一個技巧、策略的問題,實際是走進文學、最大限度秉持對文學善意

的努力。理論如何穿梭于文學的世界,講述文學的故事,文學性言說是一個基本的制衡機制。

(摘編自邢建昌《文學需要理論嗎》)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理論之所以造成與文學的緊張關系,是因為文學與理論的關系從來不是自明的。

B.蘇珊?桑塔格從闡釋的角度抵制理論,因為闡釋會對藝術作品整體造成破壞。

C.喬納森?卡勒所說的理論是對自然觀念的批評這個觀點違反了常識,有失偏頗。

D.現(xiàn)代意義上理論自身的特質是,理論不是一種體系,而是一種反思懷疑的氣質。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先提出文學與理論關系緊張的問題;然后分析問題:最后解決問題,指出應該怎樣

化解兩者的緊張關系。

B.文章引用馬可?愛德蒙森的觀點,闡述理論如果壓制文學的活力,試圖“駕馭”文學,

文學與理論的關系就會變得緊張。

C.文章第七段和第八段把“理論的文學性在場”和“理論的文學性言說”并舉,用對比的

方法論述了“理論的文學性”。

D.文章以理論是對文學的守護為創(chuàng)作動機,深入淺出,探討了文學與理論的深層關系,回

答了文學是否需要理論的問題。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學性的基本在場,是衡量理論屬于文學理論的一個基本標準,更是理論的一種發(fā)現(xiàn)問

題的視角和進入文本的工具。

B.理論應當借助形式,超越邏輯的、理性的言說,抵達本源的世界,去發(fā)現(xiàn)文學藝術不同

尋常的洞見真相、揭示生存的功能。

C.文學理論以多維、豐富的形式,使用隱喻、象征等概念工具,通過文學的方式表達自身,

14

使理論的感染力超越了文學本身。

D.文學性是制衡理論穿梭于文學的世界、講述文學故事的機制,也是理論走進文學、最大

限度秉持對文學善意的努力。

【答案】l.B2.C3.C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和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A.”之所以造成與文學的緊張關系,是因為文學與理論的關系從來不是自明的”錯誤,強加

因果。由“理論在發(fā)展中不僅沒有與文學達成一致性的默契,反而不斷挑起事端,造成了文

學與理論關系緊張”可知,之所以關系緊張,是因為“理論在發(fā)展中不僅沒有與文學達成一

致性的默契,反而不斷挑起事端”。

C.“違反了常識,有失偏頗”錯誤,曲解文意,由“美國解構主義文論家喬納森?卡勒的

一句名言最耐人尋味”可知,文章沒有否定喬納森?卡勒的觀點。

D.“理論不是一種體系”錯誤,曲解文意,原文為“理論與其說是一種體系,不如說是一種

反思懷疑的氣質”,可見理論是體系,也是反思懷疑的氣質。

故選B。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的能力。

C.“用對比的方法”錯誤,文章第七段和第八段運用了道理論證,沒有運用對比論證。

故選C。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本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C.“使理論的感染力超越了文學本身”錯誤,于文無據(jù)。由“理論同樣可以使用隱喻、象征、

暗示、形象、體悟、反思等概念工具,甚至可以通過文學的方式表達自身”可知,文中并沒

有“使理論的感染力超越了文學本身”的相關表述。

故選C。

(-)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記者:中國有不少用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自然保護區(qū),為什么還要建立種質資源庫?

15

李德銖:只有保護的手段更多樣,保護才更具可靠性。以自然保護區(qū)為主的就地保護是

一個重要方面,但不少珍稀、特有物種不在保護區(qū)內。此外,如果自然保護區(qū)出現(xiàn)火災、凍

災、蟲害等自然以及人為災害的話,那么種質資源庫就可以成為一個備份,有效保護其中的

特有物種和遺傳多樣性。

生物種質資源的加速喪失促使世界各國建立各種類型的種質資源庫。中國西南野生生物

種質資源庫建成后,相當比例的珍稀、瀕危、特有物種的種子已經入庫,種質資源庫成為這

些種子名副其實的避難所。當一個物種有滅頂之災時,我們就可以啟用這些種質資源。

(摘編自《為野生生物種質資源打造“生命之舟”)

材料二:

一份種子想要進入種質資源庫,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每一個品種都要先經歷2到3年的田間種植“考臉”,在確認其特點與庫內種子存在顯

著差異后,才可能會被''收編”。入庫后的種子,又要經過仔細"體檢",通過處理、清選、

活力檢測、干燥等十多道“關卡”,最終被裝瓶密封。

這些種子將被保存在不同條件的庫里:在-18℃、濕度低于50%的低溫庫,含水量5%?

8%的農作物種子將就此“沉睡”,壽命可從1?2年延長到數(shù)十年,喚醒后發(fā)芽率仍在九成

以上;在試管苗庫,草莓、香蕉、馬鈴薯等幾乎不用種子種植的作物以莖尖作為保存材料,

在試管中可一待數(shù)月;在超低溫庫,-196℃的液氮則能讓作物組織迅速進入冷凍休眠狀態(tài),

就像給生長按下了暫停鍵,幾十年后取出,依然可以活力不減。此外,這里還以DNA的方

式保存著一些特有、珍稀、瀕危、野生的作物遺傳資源。

不僅如此,帶有視覺識別功能的機器人滾筒輸送線實現(xiàn)了種子的快速存取,感知氣味的

電子傳感器可以隔空分辨種子的代謝變化,監(jiān)測在庫種子的活力……智能化、信息化的助力,

讓科研人員“穿著棉大衣、登梯爬高存種子”的歷史一去不復返。

(摘編自《種子方舟: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

材料三:

“在這里,有很多品質優(yōu)異、色彩斑斕、全國罕見的稀有而珍貴的種質?!鼻鼗郾蛘f,

“比如食用豆,我們保存了13種資源,包括菜豆、小豆、綠豆、豌豆、山薰豆等;再比如,

常見的大豆是黃皮黃瓢,我們保存的大豆資源有黑皮黃氯、黑皮青瓢、青皮青瓢等多種罕見

形態(tài)?!?/p>

那么,這些種質資源來自哪里呢?

“一方面是農民的自留種子代代相傳,另一方面是山西有組織地收集和保護?!鼻鼗郾?/p>

16

介紹,山西省組織過三次大型種質資源收集工作,包括“第一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

查”“第二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補充征集”“西北干旱區(qū)農作物種質資源調查”,這為農

作物種質資源的收集提供了很大幫助。

此外,山西種質資源庫還設計、制作了一批對外開放的鎖控種子柜,專門為科研單位及

育種專家保存種質資源,并開展庫存種質安全保存預警監(jiān)測關鍵技術的研究等,確保種質資

源的安全貯存。

一份份種質資源,特別是全國罕見的、古老的地方品種和重要的野生品種,在這里搭上

了“諾亞方舟”,為下一步的生物育種和發(fā)展提供了基因資源。

(摘編自《稀有作物種質登上“諾亞方舟”:探訪山西種質資源庫》)

材料四:

種子入庫以后,固然可以作為戰(zhàn)略資源進行長期保存,但該項功能一般由“長期庫”來

承擔,而對山東省農科院的這種以“中期庫”為主的種子資源庫來說,如何盤活資源,使其

在品種選育中發(fā)揮作用,顯得十分重要。

以常見的荷蘭豆品種選育為例,現(xiàn)在市場上多數(shù)是綠色的、比較肥厚的豆子,紫色的豆

子品種非常稀少且豆莢較小,口感不好。所以,隨著紫色食品在當下越來越受歡迎,就有育

種專家提出,能不能培育出既是紫色同時口感又好的荷蘭豆。

在這個過程中,種質資源庫中儲存的大量的不同品類的荷蘭豆種子就派上了用場。李潤

芳告訴記者:“按照目標性狀提取種子,然后雜交培育,目前育種專家已經種出了品種比較

穩(wěn)定的紫色荷蘭豆。”此外,當前比較火的節(jié)水抗旱稻、耐鹽堿稻等很多品種的選育,最開

始也從種質資源庫篩選了種子。

李潤芳介紹,依托種質資源庫,建成了由實物層、數(shù)據(jù)層、網絡層構成的種質資源中心。

該中心建立了一個種質資源安全保存和高效利用共享平臺,后又承擔了“國家農作物種質資

源平臺山東子平臺"運行與服務的任務,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和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的重要組

成部分。

(摘編自《探訪山東最大的種質資源庫,這里有一艘‘‘生命方舟”》)

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然保護區(qū)并不能涵蓋所有珍稀、特有物種,建立種質資源庫讓保護的手段更多樣,以

應對可能發(fā)生的各種災害。

B.種子特點與庫內種子存在顯著差異,這是在田間經歷種植“考驗”的種子被國家農作物

種質資源庫收入的前提條件。

17

C.農民自留的代代相傳的種子是罕見的稀有珍貴種質的一個重要來源,收集和保護種質資

源時要將其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D.品種比較穩(wěn)定的紫色荷蘭豆以及當前比較火的節(jié)水抗旱稻、耐鹽堿稻等品種的選育,都

從種質資源庫篩選了種子。

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很多珍稀、瀕危、特有物種的種子已進入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我們在需要時

可以啟用這些種質資源。

B.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有低溫庫、試管苗庫和超低溫庫等不同的庫,可以滿足各種種質

資源的不同保存需求。

C.山西種質資源庫保存著一些全國罕見的、古老的地方品種和重要的野生品種,將為生物

育種和發(fā)展提供資源。

D.山東種質資源庫承擔了“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平臺山東子平臺”運行與服務的任務,所

以建成了種質資源中心。

6.材料二、三、四都談論了種質資源,但三則材料的內容側重點不同,請簡要分析。

【答案】4.C5.D

6.①材料二側重介紹種質資源庫對種子的篩選入庫流程和存取方式。②材料三側重介紹山西

種質資源庫中種子的來源和其對種質資源的利用。③材料四側重介紹山東省農科院種質資源

庫盤活種質資源并使其在品種選育中發(fā)揮作用的做法。

【解析】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內容的能力。

C.“收集和保護種質資源時要將其放在最重要位置”分析不當,材料三列舉了種質資源

的來源,說“這為農作物種質資源的收集提供了很大幫助”,原文沒有進行比較而得出應將

誰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故選C。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文中信息并進行分析判斷的能力。

D.“所以建成了種質資源中心”強加因果,前后不構成因果關系,依據(jù)原文“依托種質資

源庫,建成了由實物層、數(shù)據(jù)層、網絡層構成的種質資源中心。該中心建立了一個種質資源

安全保存和高效利用共享平臺,后又承擔了‘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平臺山東子平臺’運行與

18

服務的任務”可知。

故選D。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

材料二“每一個品種都要先經歷2到3年的田間種植‘考驗’,在確認其特點與庫內種子存

在顯著差異后,才可能會被‘收編“這些種子將被保存在不同條件的庫里”“帶有視覺

識別功能的機器人滾筒輸送線實現(xiàn)了種子的快速存取……”側重介紹種質資源庫對種子的

篩選入庫流程和存取方式。

材料三“這些種質資源來自哪里呢?”“山西種質資源庫還設計、制作了一批對外開放的鎖

控種子柜,專門為科研單位及育種專家保存種質資源……”側重介紹山西種質資源庫中種子

的來源和其對種質資源的利用。

材料四“對山東省農科院的這種以‘中期庫’為主的種子資源庫來說,如何盤活資源,使其

在品種選育中發(fā)揮作用,顯得十分重要”“以常見的荷蘭豆品種選育為例”“在這個過程

中,種質資源庫中儲存的大量的不同品類的荷蘭豆種子就派上了用場”側重介紹山東省農科

院種質資源庫盤活種質資源并使其在品種選育中發(fā)揮作用的做法。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沒有故事的老兵

李秋善

廣場上遛彎的老人有很多。有一位個子不高的老人,他叫張龍光,94歲了,1947年參

加革命,屬于28軍,打過濟南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上海戰(zhàn)役,最后跟隨部隊到了

福建。

老人駒■著個三輪車,每天上午、下午都到廣場上坐坐,夏天在樹蔭里,冬天在太陽地里。

我問起老人戰(zhàn)爭年代的事,他不愿意說。我問他,你戰(zhàn)爭年代最難忘的一件事是什么?

他說,最難忘的一件事,你乍一說我還真想不起來。

我問,你和戰(zhàn)友們之間有什么故事嗎?

他說,一時也想不起來。

我問,打濟南的時候有什么故事嗎?

他說,濟南戰(zhàn)役是許世友指揮的,本來粟裕司令員是想把徐州的援軍吸引出來,結果許

世友打得太猛,再加上吳化文投降,結果援軍還沒等來戰(zhàn)役就結束了。我個人沒有什么故事

19

發(fā)生。

我問,打濟南時你們部隊是在哪個方位攻城的?

他說,那個時候打仗都是在晚上,分不清東南西北,只能看天上的北斗星確定方向。

我問,那時候打一次仗發(fā)多少顆子彈?

答,十五顆。就是這十五顆子彈都不舍得用完。像電影、電視里那樣子彈隨便用,那是

打阻擊的時候。

我問,打淮海的時候和渡江戰(zhàn)役、上海戰(zhàn)役有什么故事嗎?

打淮海的時候是冬天,在雪地里,關鍵是鞋子不行。山東老區(qū)里給做的鞋好,都是千層

底的布鞋,可河南解放區(qū)給做的鞋是玉米皮蒸了再用布料夾上,那樣做的鞋底,你說能扛穿

嗎,也不能怪河南老區(qū),當?shù)厝司瓦@么穿。一年就三雙鞋。我軍善打運動戰(zhàn),有時候一次行

軍鞋子就不行了,沒辦法只好打草鞋穿。腳上起了泡,用根針挑破,腳使勁跺到地面上,鉆

心地疼,疼過以后就沒事了。你越小心越不行?;春?zhàn)役的時候,我就從死人身上扒過鞋子

穿。

打淮海的時候是巷戰(zhàn),你在這個房間很可能隔壁房間就有敵人,那叫一個慘烈。

渡江戰(zhàn)役時我就是班長了。部隊征集船只是按每只船戰(zhàn)后給八擔糧食的補助。我乘坐的

是一艘可乘坐十來個人的小船,正好一個班乘坐。敵人的炮火很密集,炮火打在相鄰小船上,

船就翻了,戰(zhàn)士們都落進了水里。好在我們乘坐的小船沒被打中。船靠不了岸,得下船踵水

上岸。我個小,戰(zhàn)友們架著我下船,到了岸上,岸上已經泥濘不堪,戰(zhàn)士們身上的水滴的。

敵人跑,我們便追。所謂兵敗如山倒。我問,你們部隊從哪兒過的江?

他答,根本不知道,就是跟著部隊往前沖。

打上海的時候,部隊遇上暗堡,有一千多人倒在暗堡前。最后犧牲了五個戰(zhàn)士才炸掉暗

堡。打上海不敢用重炮,為了保護文物。陳毅說,打上海就如瓷器店里打老鼠。進了上海所

有戰(zhàn)士都睡在馬路上,不打擾老百姓的生活。

我在部隊最后一戰(zhàn)是打金門,葉飛指揮的。第一批登陸的九千人一個也沒回來。第一批

上去了,船擱淺了,回不來。再加上敵人的炮火轟炸,船都毀了。

我們全副武裝,坐在岸邊等著渡船回來。眼睜睜地看著金門島上炮火連天卻無能為力。

我問,你怕死嗎?

他說,打當兵的那一天起,我就時刻準備著去死,我的戰(zhàn)友死了老多了。我鄰村的兄弟

倆,在一場戰(zhàn)斗中死于同一發(fā)炮彈,就在我眼前死的。剛當兵時,我娘就讓我把名字寫在衣

服上,又看了我胸前的那顆痣一眼,說你要是有個好歹,憑這顆痣就能找到你?,F(xiàn)在想起來,

20

母親多么的幼稚啊,兵荒馬亂的,即便我戰(zhàn)死了你到哪兒找去啊。

他說,五。年部隊大轉業(yè),多虧了我在部隊自學了這點文化才沒被裁撤下來。

我問,您覺得您是英雄嗎?

他說,不是。那些犧牲了的都是。我只是普通一兵,部隊讓我干啥我就干啥,僅此而已。

老人坐久了,也起身溜達一圈。這是一個一米五多一點的老人。不說的話,你絕對想不

到他是一個身經百戰(zhàn)的戰(zhàn)士。

我試圖挖掘更有意思的故事,老人說,只能跟你說這么多了,我身上沒有故事。

(有刪改)

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寫老人的個子不高,結尾時說老人“一米五多一點”,兩處敘寫遙相呼應,展現(xiàn)了

老人既平凡又高大的形象。

B.在介紹老兵的戰(zhàn)斗經歷時.,作者采用直接敘述和間接敘述相結合的方式,介紹了老兵先

后經歷的幾次戰(zhàn)役,思路清晰。

C.渡江戰(zhàn)役中,老人重點講述了軍鞋的故事,戰(zhàn)爭之激烈可見一斑,贊美了戰(zhàn)士們在艱苦

的條件下英勇戰(zhàn)斗的精神品質。

D.聽完老人的講述,“我”試圖讓老人更深入地講一些精彩的戰(zhàn)斗經歷,但被老人拒絕了,

歐?亨利式的結尾使小說韻味無窮。

8.文章以“沒有故事的老兵”為題,有什么藝術效果?

9.文學批評理論認為:優(yōu)秀文學作品都是通過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刻畫出為世人所熟知、銘

記的典型人物的。請結合小說中老兵這一人物的塑造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認識。

【答案】7.A8.①交代出本文的主人公是一名老兵:而“沒有故事”則設置了懸念:作

者為什么會選擇一個沒有故事的老兵作為寫作對象?他真的沒有故事嗎?從而激發(fā)讀者的

閱讀興趣。②標題是小說的線索,作者以老人想不起來自己的故事開篇,以老人再次強調沒

有故事收束,中間始終圍繞老人講述的故事行文,文脈清晰,渾然一體。③反復說老兵沒有

故事,卻有很多令人感動的故事,主體內容與標題的反差,有助于塑造老人這一人物形象。

9.①小說主要寫“我”和老兵的對話,老兵語言的個性化正是成功刻畫這一人物形象的關鍵

所在。②不同的場景之下,老兵說話的態(tài)度和內容也有所不同,當問及自己是否有故事時,

他持否定態(tài)度,答話極少;當談及不同戰(zhàn)役中戰(zhàn)友們的英勇表現(xiàn)時,他又非常健談。③正是

這樣的個性化語言描寫,成功塑造出一個愛國、忠誠、英勇、富有集體主義觀念和犧牲精神

卻又甘于淡泊生活的老兵形象,平凡卻讓人永遠銘記。

21

【解析】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

B.“采用直接敘述和間接敘述相結合的方式”分析錯誤,應是“采用了直接敘述的方式”,

沒有間接敘述。

C."渡江戰(zhàn)役中”錯誤,原文為“打淮海的時候是冬天……有時候一次行軍鞋子就不行了”

應為“淮海戰(zhàn)役”。

D.“歐?亨利式的結尾”分析有誤,歐?亨利式的結尾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本文應是“戛

然而止的結尾”.

故選Ao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小說題目藝術效果的能力。

“沒有故事的老兵”中心詞是“老兵”,交代出本文的主人公是一名老兵;而“沒有故事”

則設置了懸念,會讓讀者琢磨,作者為什么會選擇一個沒有故事的老兵作為寫作對象?他真

的沒有故事嗎?從而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標題是小說的線索“我問,你和戰(zhàn)友們之間有什么故事嗎?他說,一時也想不起來”“我個

人沒有什么故事發(fā)生”,作者以老人想不起來自己的故事開篇;中間“那個時候打仗都是在

晚上”“打淮海的時候是冬天,在雪地里”“打淮海的時候是巷戰(zhàn),你在這個房間很可能隔

壁房間就有敵人,那叫一個慘烈”“渡江戰(zhàn)役時我就是班長了"“打上海的時候,部隊遇上

暗堡”“我在部隊最后一戰(zhàn)是打金門……”,始終圍繞老人講述的故事行文;

結尾“老人說,只能跟你說這么多了,我身上沒有故事”,以老人再次強調沒有故事收束,

文脈清晰,渾然一體。

一直反復說老兵沒有故事,其間卻有很多令人感動的故事,主體內容與標題的反差,使老人

的形象更突出,有助于塑造老人這一人物形象。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章藝術特點的能力。

文章主要以“我問……他說(他答)……”的形式展開,主要寫“我”和老兵的對話,老兵

的語言“那叫一個慘烈”“母親多么的幼稚啊,兵荒馬亂的,即便我戰(zhàn)死了你到哪兒找去

啊”“他說,不是。那些犧牲了的都是。我只是普通一兵,部隊讓我干啥我就干啥,僅此而

己”等極具個性化,這正是成功刻畫這一人物形象的關鍵所在。

22

“我問起老人戰(zhàn)爭年代的事,他不愿意說。我問他,你戰(zhàn)爭年代最難忘的一件事是什么?他

說,最難忘的一件事,你乍一說我還真想不起來。我問,你和戰(zhàn)友們之間有什么故事嗎?他

說,一時也想不起來”,當問及自己是否有故事時,他持否定態(tài)度,答話極少;“打上海的

時候,部隊遇上暗堡,有一千多人倒在暗堡前。最后犧牲了五個戰(zhàn)士才炸掉暗堡。打上海不

敢用重炮,為了保護文物。陳毅說,打上海就如瓷器店里打老鼠。進了上海所有戰(zhàn)士都睡在

馬路上,不打擾老百姓的生活”“他說,打當兵的那一天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