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5培養(yǎng)基的使用特點和微生物接種方法_第1頁
實驗5培養(yǎng)基的使用特點和微生物接種方法_第2頁
實驗5培養(yǎng)基的使用特點和微生物接種方法_第3頁
實驗5培養(yǎng)基的使用特點和微生物接種方法_第4頁
實驗5培養(yǎng)基的使用特點和微生物接種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實驗目的與要求(p9/32)強調無菌操作概念,掌握無菌操作技術掌握微生物移植、純化的基本方法了解不同微生物在同一培養(yǎng)基上的培養(yǎng)特征,及同一微生物在不同培養(yǎng)基上的培養(yǎng)特征掌握幾種常用的鑒別、選擇培養(yǎng)基的使用了解顯微測微尺的構造;掌握應用顯微測微尺測量微生物細胞大小的方法與技術本文檔共28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二\1點16分微生物培養(yǎng)Culture:在一定的條件下培養(yǎng)、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體混合培養(yǎng)物:含有多種微生物的培養(yǎng)物;純培養(yǎng)物:只有一種微生物的培養(yǎng)物;Pureculture通常情況下只有純培養(yǎng)物才能提供可以重復的結果純培養(yǎng)技術是進行微生物學研究的基礎!本文檔共28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二\1點16分一、用固體培養(yǎng)基分離純培養(yǎng)培養(yǎng)基:液體培養(yǎng)基;固體培養(yǎng)基;1.5%-2.5%半固體培養(yǎng)基;0.2%-0.75%瓊脂本文檔共28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二\1點16分一、用固體培養(yǎng)基分離純培養(yǎng)菌落(colony):

單個(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團)微生物在適宜的固體培養(yǎng)基表面或內部生長、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見的、有一定形態(tài)結構的子細胞生長群體眾多菌落連成一片菌苔(lawn)本文檔共28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二\1點16分無菌操作:火焰附近(酒精燈、煤氣燈)進行本文檔共28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二\1點16分

不同微生物在特定培養(yǎng)基上生長形成的菌落或菌苔一般都具有穩(wěn)定的特征(形狀、顏色等),可以成為對該微生物進行分類、鑒定的重要依據(jù)本文檔共28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二\1點16分菌落的描述:形態(tài)、表面和邊緣特征本文檔共28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二\1點16分本文檔共28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二\1點16分同一細菌在不同的培養(yǎng)平板上形成不同的特征菌落本文檔共28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二\1點16分一、用固體培養(yǎng)基分離純培養(yǎng)使微生物在固體培養(yǎng)基平板上形成單個菌落的基本方法:1、稀釋倒平板法2、涂布平板法3、平板劃線法4、厭氧微生物的分離本文檔共28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二\1點16分本文檔共28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二\1點16分一、用固體培養(yǎng)基分離純培養(yǎng)1、稀釋倒平板法2、涂布平板法操作較麻煩,對好氧菌、熱敏感菌效果不好!使用較多的常規(guī)方法,但有時涂布不均勻!本文檔共28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二\1點16分利用L棒進行涂布本文檔共28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二\1點16分3、平板劃線法本文檔共28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二\1點16分3、平板劃線法本文檔共28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二\1點16分一、用固體培養(yǎng)基分離純培養(yǎng)4、厭氧微生物的分離厭氧罐厭氧手套箱本文檔共28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二\1點16分二、選擇培養(yǎng)分離

抑制大多數(shù)其它微生物的生長;

使待分離的微生物生長更快;對微生物群落中數(shù)量占少數(shù)的微生物的分離純化沒有一種培養(yǎng)基或一種培養(yǎng)條件能夠滿足自然界中一切生物生長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所有的培養(yǎng)基都是選擇性的。本文檔共28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二\1點16分三、選擇培養(yǎng)分離1.利用選擇平板進行直接分離待分離的微生物生長,其它微生物的生長被抑制

高溫下培養(yǎng):分離嗜熱細菌;

培養(yǎng)基中不含N:分離固氮菌;

培養(yǎng)基加抗生素:分離抗性菌;本文檔共28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二\1點16分1.利用選擇平板進行直接分離顏色反應:分離特定的菌株;牛奶平板:分離蛋白酶產生菌;待分離的微生物的生長特征明顯不同于其它微生物本文檔共28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二\1點16分2.富集培養(yǎng)富集培養(yǎng)是微生物學家最強有力的技術手段之一。營養(yǎng)和生理條件的幾乎無窮盡的組合形式可應用于從自然界選擇出特定微生物的需要。本文檔共28頁;當前第20頁;編輯于星期二\1點16分組成成分:乳糖、膽鹽、檸檬酸鐵、檸檬酸納、煌綠、中性紅、硫代硫酸鈉等,強選擇性抑制大腸桿菌,分離沙門菌煌綠、膽鹽、檸檬酸納抑制非腸道菌大腸桿菌分解乳糖而產酸,使膽鹽析出,菌落中心渾濁呈深紅色,檸檬酸鐵可使產生硫化氫的菌落呈黑色硫代硫酸鈉緩和膽鹽對沙門氏菌的有害作用,中和煌綠、中性紅的毒性,使大腸桿菌的紅色菌落更加鮮艷S.S瓊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分離用培養(yǎng)基)常用的選擇培養(yǎng)基本文檔共28頁;當前第21頁;編輯于星期二\1點16分麥康凱培養(yǎng)基乳糖、膽鹽,弱選擇性,中性紅,分離腸道致病菌中性紅指示劑pH感應范圍6.8(紅色)到8.0(黃色)分解乳糖產酸,菌落顏色呈紅色沙門氏菌、志賀氏菌不分解乳糖,菌落顏色與培養(yǎng)基相同膽鹽有助于沙門氏菌的生長,抑制其他細菌常用的選擇培養(yǎng)基本文檔共28頁;當前第22頁;編輯于星期二\1點16分常用的選擇培養(yǎng)基沙門菌常用的培養(yǎng)基:亞硫酸鉍瓊脂平板(BS):含有煌綠、檸檬酸鉍銨、亞硫酸鈉、硫酸亞鐵,具有強選擇性,分離沙門氏菌HE(Heetoen):檸檬酸鐵銨、去氧膽酸鹽、硫代硫酸鈉、麝香草酚藍和復紅,分離腸道致病菌本文檔共28頁;當前第23頁;編輯于星期二\1點16分三糖鐵瓊脂或克氏雙糖鐵三糖鐵瓊脂含有乳糖、蔗糖、和葡萄糖,蔗糖:區(qū)別普通變形桿菌(+)、沙門氏菌(-)克氏雙糖鐵成分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乳糖;葡萄糖;氯化鈉;檸檬酸鐵銨;硫代硫酸鈉;瓊脂;酚紅為指示劑,黃色為產酸,紅色為產堿觀察克氏雙糖接種后斜面、底層產酸、產氣、產H2S的情況,通常大腸桿菌斜面不產酸、底層產酸產氣、不產H2S本文檔共28頁;當前第24頁;編輯于星期二\1點16分微生物大小測量原理(P48)微生物細胞的大小是其形態(tài)特征之一,也是鑒定的依據(jù)之一。在研究工作中有時要測定顯微鏡下微生物細胞的大小,使用工具為顯微測微尺。顯微測微尺有鏡臺測微尺和目鏡測微尺。目鏡測微尺是一塊可放在目鏡內的園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長度,刻成100等分的小格,其目鏡測微尺經過鏡筒光學系統(tǒng)后,其每格尺寸隨鏡筒長度變化而變化,也隨放大倍數(shù)而變化,因此必須選定顯微鏡及放大倍數(shù)。然后用已知長度的鏡臺測微尺來校準,計算出物鏡下接目測微尺每小格的長度。然后才可用接目測微尺直接測量標本的長度和寬度。鏡臺測微尺是一中央部分刻有精確等分線的載玻片,其每格長度為10um,是專用于校正目鏡測微尺每格長度的。本文檔共28頁;當前第25頁;編輯于星期二\1點16分操作步驟1,先將目鏡測微尺裝入目鏡中,方法是:先撥出目鏡,旋下目鏡上的透鏡,然后將目鏡測微尺的刻度朝下,旋好目透鏡,并裝上鏡筒。2,將鏡臺測微尺放在載物臺上,刻度朝上,觀察。3,先低倍再高倍觀察,旋轉目鏡測微尺,使其刻度與鏡臺測微尺刻度線平行。移動載物臺推動器使目鏡測微尺的0點與鏡臺測微尺的一條刻度線重合,然后于另一端找重合線,計算兩端重合線之間目鏡測微尺和鏡臺測微尺各有幾格,重復三次,按公式計算出目鏡測微尺每格實際長度。目鏡測微尺每格長度(微米)=(鏡臺測微尺兩重合線格數(shù)×10)/目鏡測微尺兩重合線格數(shù)4,取出鏡臺測微尺,取酵母菌懸浮液1滴于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放在載物臺上,進行測量菌體的大小(測20個菌體,求平均值)。本文檔共28頁;當前第26頁;編輯于星期二\1點16分今天的實驗菌種:大腸桿菌、沙門菌、青霉采用無菌操作進行移植學會分區(qū)劃線所有平皿和試管必須有標記18-24小時(真菌下周觀察)觀察試驗結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