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分析資產階級主導的新自由主義戰(zhàn)略的經濟危機新自在主義是資本主義發(fā)展到一個新階段的產品,出現于資本主義國家普遍遭受凱恩斯主義政策失靈的20世紀70年代。它代表了資產階級與企業(yè)上層管理者十分是金融領域上層管理者的意志和愿望,這個階級及其代理人力圖借助這個學說及其政策辦法恢復和擴張自己在全球的霸權地位。資產階級施行新自在主義的戰(zhàn)略從其自己想到達的目的來看,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改過自在主義施行以來,少數資產者的收入和財富有了巨幅提升,他們在全球的霸權支配地位也一度有了很大提升。但是,恰是這個戰(zhàn)略導致自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以來出現的國際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以致于人們把此次經濟危機稱為新自在主義危機,它暴露了新自在主義戰(zhàn)略的深層矛盾和不可連續(xù)問題。本文試圖采用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對這些矛盾和問題做出討論。一、新自在主義在20世紀70年代的興起新自在主義是一個復雜現象,它是由一系列歷史經過中的決定性因素會聚到一起產生的結果,很難精確地描繪敘述它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萌芽的。實際上,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以后,在經濟學界就能夠看到新自在主義的明顯表達。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在圍繞美圓危機進行的有關浮動匯率的討論中,以及在拉美國家有關經濟政策的研究中,都有新自在主義的較早顯露。但是,大家比較一致的看法還是,新自在主義的正式興起是發(fā)生在20世紀70年代末的美國和英國,幾年以后又傳到了歐洲大陸以及世界各國。在20世紀70年代的十年中,凱恩斯主義遭受了在西方各國普遍失靈、出現經濟滯漲的窘境,當時美聯儲決定為阻攔通貨膨脹竭力提升利率,則被看作新自在主義興起的典型標記。不管從世界各國國內還是國際上看,新自在主義主導的資本主義經濟總趨向,都是由資產階級及為他們效勞的管理高層為爭取更高層次收入的新目的決定的。收入更多集中于特權階層少數人,是新自在主義所建立的新的社會秩序的關鍵性結果。這種新的社會秩序能夠看作一種新的權利格局,以及隱藏在背后的新的階級力量格局。新的收入分配格局則是各種力量博弈的結果。新自在主義興起以后,廣闊的工薪階層的收入增加遭到打壓,利潤率從20世紀70年代的低水平得到提升,或至少結束了它們的下降趨勢。貿易和資本的放開使得巨額投資在世界上具有有利條件的地區(qū)獲得了高回報,美國大資本家以及能夠得到資本收益的集團大獲其利。由于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工人要與勞動成本低的發(fā)展中國家的工人競爭,自在貿易增長了工人的壓力。巨額的資本收益還來自家庭和不斷增加的負債。極度精巧和膨脹的金融機構在2000年以后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高點,使金融部門和富有家庭財路滾滾而來。最后,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暴露出這些收入都是來源于虛假利潤和對各種有價證券的過高估價。除了社會各階級的相對利益以外,美國在經濟、政治、軍事上的霸權地位也是需要考慮的。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fā)之前的十年中,由于蘇聯解體和歐洲作為政治實體的弱化,美國在世界上的霸權地位是盡人皆知的。新自在主義在20世紀70年代拯救了美國霸權地位的衰弱,至少相對于歐洲和日原來說是如此。在新自在主義的作用下,美國就國內生產總值〔〕來說,還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并在生產和金融部門的研發(fā)領域居于領先地位,美圓還是公認的國際貨幣。在20世紀90年代及21世紀以來,以全球化出名的新自在主義從重要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到許多發(fā)展中國家,傳遍了整個世界,在亞洲和拉丁美洲都引起過嚴重的經濟危機。正像在帝國主義的任何階段一樣,推行新自在主義的強勢國家使用的重要工具,除了直接經濟掠奪以外,還有在弱勢國家制作腐敗、政局動亂和內外戰(zhàn)斗。在政治上,要扶植當地的親帝國主義,而且要謀求現代強勢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妥協合作,以及諸如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B〕、世界貿易組織〔WTO〕等國際組織的配合。在經濟上,資本主義強勢國家推行新自在主義的重要目的,是想通過壓低天然資源的價格和海外投資從別國榨取剩余價值,進行更多的資源購買和更多的直接國外投資。發(fā)展中國家愿意出售它們的天然資源和渴望承受國外投資,并不改變它們被強勢資本主義國家欺壓的性質,正像在一個特定國家內部,當工人們愿意出賣他們的勞動力時,他們的勞動還是利潤的最終來源一樣。新自在主義興起的霸權現象,是指各國內部資產階級加強了在階級之間等級關系上的強勢地位,又是指少數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加強了它們對于其他國家的強勢地位。在新自在主義思潮的作用下,資產階級上層在金融機構的支持下,作為上層利益集團的代表,獲得了對社會的支配權。同樣,在國際上,美國在金融機構的支持下,作為資本主義國家和資產階級的代表,強化了在世界上的支配權。資產階級上層不同利益集團和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在構成這種支配權的時候,既有合作又有爭奪,但規(guī)則老是由霸權利量貫徹的。新自在主義在現代資本主義實體和金融領域興起的經過中,有兩個因素起了決定性作用,資產階級上層在各國內部的支配地位和資本主義強勢國家在國際上的霸權地位,這兩個因素是相互交錯和共同起作用的。2008年爆發(fā)的國際金融危機以及延續(xù)至今的歐債危機和美債危機,則再次預示了由這兩個因素決定的新自在主義興起必將終結的歷史軌跡。二、現代資本主義階級構造的演變新自在主義是資本主義發(fā)展最新階段的產品,這就需要研究現代資本主義階級構造的演變。自20世紀初到如今,資本主義在公司治理、金融構造和管理方式方面都出現了變更,這標記著資本主義階級構造的制度框架出現了變化,新自在主義恰是適應這些變化才產生的。下面,我們將重要參考美國的情況,對產生新自在主義的現代資本主義階級構造演變做出分析。在19世紀的最后幾十年,企業(yè)的規(guī)模隨著技術和組織的復雜化而不斷擴大,交通和通信的發(fā)展也為企業(yè)在國內外擴張?zhí)峁┝烁玫臈l件,同時,貨幣和金融機制隨著銀行、信貸和證券業(yè)的宏大發(fā)展也經歷了整體轉型。19世紀90年代發(fā)生了給美國經濟造成很大打擊的嚴重經濟危機,此次經濟危機在20世紀30年代更大經濟危機之前原來也被稱為大蕭條,它對資本主義階級構造新的制度框架的建立產生了主要影響。在這里之前的幾十年中,為了應對日益加大的競爭壓力,資本主義經濟中出現了許多托拉斯、辛迪加和卡特爾組織。19世紀90年代的經濟危機被人們普遍以為是過度競爭造成的,增長了人們尋求避免致命競爭方法的動力。于是,1890年美國通過了〔謝爾曼法案〕,該法禁止獨立經濟實體之間達成松懈協議來共享市場或利潤,這是美國第一部有關競爭的聯邦立法,這部立法限制了企業(yè)之間的松懈協議,卻促進了企業(yè)之間的合并和大企業(yè)的成長。與此相聯絡,20世紀初許多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關系都出現了重大變更,其中比較突出的是在公司規(guī)模、金融控制和管理崛起等方面的變更,這些變更使得現代的資本主義階級構造有了與19世紀資本主義不同的特點。公司規(guī)模變更是指公司通過合并在規(guī)模上有了宏大增加。在1890年經濟危機的影響下,先在新澤西后來通過〔謝爾曼法案〕的施行又在其他很多州都制訂了新的公司法,推動美國在1900年前后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并購潮。金融控制變更則是由銀行系統急劇擴張引發(fā)的,當大銀行在復雜關系背景下贊助新的并購企業(yè)的時候,實際上包括著對它們的支配和控制。這兩方面的變更又促成了管理崛起方面的變更,鄙人層人員的支持下,高層管理人員在組織1新高度,這是走向所有權與管理權分離的主要一步。雖然管理崛起變更發(fā)生于20世紀初,但它所導致的所有權與管理權的分離和與此相關的管理活動的專業(yè)性,還是影響現代資本主義階級構造的一個基本特征。上述三種生產關系方面的變更,使得資產階級的生成不再十分依靠于一個單獨企業(yè),他們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是由占領股票支撐的,這是所稱的貨幣資本家,如借貸者、股東等大量增長的結果。公司規(guī)模變更和金融控制變更后,出現了金融機構支配的大公司,導致上層資產階級的權利高度依靠金融機構的新型生產關系。資本家階級權利在金融部門的集中和生產資料的證券形式主要性的加強,使得資本家階級在現代資本主義中的主導地位具有濃烈厚重的金融色彩。因而,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金融已不是一個孤立的產業(yè),它包括階級和制度的方面。這樣的金融僅適用于現代資本主義,在發(fā)生三大變更之前,實業(yè)資本家〔企業(yè)家〕之外的純潔貨幣資本家和金融部門是存在的,往往很清閑,對經濟沒有多大的支配作用。但在20世紀初新的制度格局下,各個宏大的家族資本控制的大量股票和債券是潛在存在于多樣化的各個產業(yè)之中的,金融部門在贊助資本積累和所有權本能機能的行使中發(fā)揮側重要作用。認識這種現象對于分析新自在主義至關主要。當然,這種社會秩序下的資產階級權利離不開管理崛起變更,十分是金融機構管理的主要性大為增長了。可見,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階級構造發(fā)生了不同于只要資本家和生產工人的更復雜的變化。除了傳統的中產階級,如小農、小商小販和手工業(yè)者以外,經理和人員的隊伍有了大幅增長。結果,在生產資料所有者和生產工人之間,并沒有構成一個同質的中間階級,各個階級之間的界線變得愈加模糊了。在工薪階層內部出現了新的等級制和兩極分化,領導者和下屬之間的差距拉大了,構成了管理者和人員的二元構造,管理者居于支配地位,人員處于附屬地位。這樣,工薪階層中少數參加到上層資本家階級,相當大部分的人員參加生產工人構成群眾工人階級〔包含效勞業(yè)的各種人員〕,而他們之間重要由中間階層經理構成的中產階級變小了。上述資本家階級、中產階級和群眾工人階級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都不是同質的。在資本家階級內部有少數上層和其余部分之分,有大量股票的擁有者,有中小企業(yè)業(yè)主,也有真正的小資產者。中產階級內部有著職業(yè)等級的不同,群眾工人階級的生產工人和效勞業(yè)人員都是低收入者,但社會地位仍有不少區(qū)別。19世紀末到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前的幾十年中,少數資產階級上層有了越來越大的權利,而管理者階層基本上是依附于少數資產階級上層的,他們與群眾工人階級在權利和收入上的差距是不斷增大的。從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到20世紀70年代的一段時間,發(fā)生了社會在世界范圍內強勢崛起和資本主義相對衰敗的政治經濟形勢,在這種形勢下,影響現代資本主義國家階級構造的一些因素發(fā)生了變化。一個變化是大企業(yè)管理層的自立權得到擴大,同時國家的干涉得到加強,發(fā)生了能夠被理解為包括在廣義管理變更中的凱恩斯變更,在這種變更中,國家加強了對經濟的宏觀政策調節(jié)。另一個變化是群眾工人階級的社會地位和收入有所增長,工人有了更多的集體會談權和參與管理權,普遍施行充足就業(yè)政策、福利國家制度,在健康、教育和養(yǎng)老方面為群眾工人階級提供了一些幫助。第三個方面的變化是資產階級上層十分是金融資本的利益遭到了較大限制。一是金融部門的目的被確定為效勞于實體經濟的發(fā)展,而不是新自在主義理論規(guī)定的效勞于少數資本家的共同利益;二是管理層的行為更多地以積累為導向,而不是以股東的資本收益為導向,股票市場不是很活潑踴躍;三是較高工資導致利潤的減少。這些變化具體表現出在階級構造中的演變就是,管理層和群眾工人階級之間出現了較多妥協,固然這些妥協還遠不足以排除管理層和資本家階級的更大妥協,但已經使新自在主義理論規(guī)定的資本家階級應該享有的權利遭到了削弱。也就是說,資產階級通過管理層,與群眾工人階級之間構成了一定水平的利益妥協。這種妥協的突出表現是,許多國家施行了國有化、國家計劃、充足就業(yè)政策和金融部門效勞于發(fā)展生產的政策。它們增長了管理層的自立權,而使資本家階級的利益遭到了一定限制。在國際上,現代資本主義階級構造的這種變化在資本主義各國都有發(fā)生,但在美國發(fā)生的變化不如在歐洲和日本大。由于國有部門和私人部門并存,這時候的資本主義經濟常被稱為混合經濟。20世紀70年代以后,社會運動在世界范圍逐步陷入低潮,加上西方各國經濟在沒有根本改變資本主義的階級構造的條件下施行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的局限,使西方各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出現了滯脹危機,利潤率下降,通貨膨脹加重,這就為新自在主義的抬頭和階級構造從新走向兩極分化創(chuàng)造了條件?,F代資本主義階級構造演變成從新由新自在主義主導的標記,就是撒切爾〔M.Theagaret〕和里根〔R.Regan〕分別在英國和美國的上臺。新自在主義并沒有阻攔19世紀末發(fā)生的公司規(guī)模、金融控制和管理崛起的變更趨勢,也沒有取消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但使這些變更和政策的內容和目的都有了廣泛和激進的變化。它推動管理崛起走向一個新的方向,要求管理回到市場經濟〔在這里的市場經濟實際上是指不受限制的資本主義經濟,其實是要求管理層不受工會制約和調節(jié),只聽命于資產階級上層〕,在各個經濟領域十分是金融部門去規(guī)則化,施行意在保衛(wèi)資產階級上層利益的宏觀經濟政策,即所謂管住貨幣、放開市場。在新自在主義的主導下,上述變化都是與資產階級上層的利益一致、有利于他們收入最大化的,群眾工人階級的收入和購買力遭到了打壓。資產階級上層借助新自在主義恢復了金融霸權,不斷增加的和家庭債務成為金融部門巨額收入的來源。這些情況假如沒有管理階層十分是上層管理者和資本家階級的結盟,是不可能發(fā)生的。就階級構造來說,上層管理者和資本家階級的結盟,取代或弱化了因社會在世界范圍強勢崛起而出現的上層管理者和群眾工人階級的結盟,是新自在主義興起的主要條件。三、資產階級主導的新自在主義戰(zhàn)略20世紀70年代開始大行其道的新自在主義戰(zhàn)略,始終是由資產階級主導的,它像資本主義經濟自己一樣,不斷遭到其內在基本矛盾的困擾,因而,雖然它在施行初期對于克制凱恩斯學派經濟政策的負面影響發(fā)揮了一定作用,但很快就引起經濟危機的大規(guī)模爆發(fā)。新自在主義戰(zhàn)略的一個首要經濟社會秩序目的,就是大幅增長資產階級上層的收入水平,少向生產領域投資,也盡量減少面向低收入者的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在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為了在收入分配方面向資產階級上層傾斜,國內投資被迫減少。十分是在美國,新自在主義戰(zhàn)略意味著生產領域的收縮,制作業(yè)向發(fā)展中國家轉移,自己只發(fā)展效勞業(yè),集中生產關鍵的知識、教育和研發(fā),并向世界提供金融效勞。這些國家都強調對知識產權的保衛(wèi),并試圖把自己打造成金融中心。它們所遭受的風險,不只使制作業(yè)基礎商品的生產效率下降,而且制作業(yè)的研發(fā)、創(chuàng)新和高技術商品減少,導致世界經濟中心的地位遭到動搖。新自在主義戰(zhàn)略增長資產階級上層收入,又是通過國內和國際經濟去規(guī)則的金融化來施行的。在美國十分表如今出現大量家庭負債的構造性金融,這樣籌來的資金被大量賣給了外國投資者,金融衍生品市場大為擴張,各種危險的金融操作在世界范圍流行。新自在主義戰(zhàn)略在充斥不確定性的基礎上,聽任各種軟弱和難以控制的金融機構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不斷建立起來,2000年以后更是不斷激增。它使得金融部門非凡的收入和贏利能力,在這些年越來越多地建立在不斷累積的可疑資產和不安全資本所得的基礎上,這種現象常被稱為生產虛擬化傾向.只要經濟危機能力把這種高收入和高利潤的幻境復原到現實。為了創(chuàng)造資產階級上層的高收入,新自在主義戰(zhàn)略主張盡力削弱的宏觀經濟管理能力。資本在國際上的自在流動,能夠削弱或阻攔給定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在沒有全球性規(guī)則和政策,或有這樣的規(guī)則和政策但很無效的情況下,不受限制的金融化和全球化使得重要資本主義國家控制金融和宏觀經濟的能力都面臨著宏大的威脅。在2008年爆發(fā)金融危機以前,只是一些參加新自在主義共同體的欠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如像20世紀90年代的阿根廷,遭到這種威脅的困擾。隨著金融全球化的發(fā)展,情況發(fā)生了變化,世界任何地方都能夠積聚巨額資本用于投資,美國經濟比歐洲經濟在新自在主義戰(zhàn)略作用下聚集了更多爆發(fā)經濟危機的內在風險。施行新自在主義戰(zhàn)略的各個資本主義典型大國,在增長資產階級上層收入和減少宏觀經濟管理方面是很普遍的,美國則和它們稍有不同,美國利用其政治經濟霸權地位,能夠在推行新自在主義戰(zhàn)略的經過中擴大自己在全球的金融霸權,在這方面它遠遠超越了其他資本主義國家。這樣,新自在主義戰(zhàn)略的內在矛盾也就在美國比在別處有了更典型的暴露。其突出表現是實體經濟積累率的下降和經濟不平衡的累積增長。美國還在另一個方面不同于其他重要資本主義國家,由于其霸權地位和美圓國際貨幣的獨特地位,美國能夠不要求對外貿易平衡,進而把商品生產的國際化推進到史無前例的水平。一方面,美國的國內經濟的積累率是下降的;另一方面,消費需要卻因進口和貿易赤字的增長而上升。結果,美國對生產能力的使用和與此相應的增加率水平,都要遭到強烈的國內需求的刺激。這種刺激是建立在不斷增加的家庭負債基礎上的,它引發(fā)了住房投資的繁榮。這種繁榮的獲得,又只能依靠于高風險的金融創(chuàng)新?;ハ嗦摻j的金融化和國際化,加上其他國家金融機構和與美國的聯手合作,為大幅增長美國家庭負債提供了前提條件。新自在主義戰(zhàn)略的宏觀經濟效應,有可能逐步侵蝕美國在世界上的霸權地位,但也有可能引發(fā)重大經濟危機:一是有可能在重要資本主義國家,十分是美國爆發(fā)金融危機導致新自在主義戰(zhàn)略的擱淺;二是可能的金融危機引發(fā)的經濟衰退,會使軟弱的金融構造愈加不穩(wěn)定,導致世界范圍的經濟危機;三是欠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會加劇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四是引發(fā)美圓危機。上述可能有的已經變成了現實,例如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了全球性金融危機以及延續(xù)至今的歐債危機和美債危機,有的能否發(fā)生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四、扼要結論2008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以及延續(xù)至今的歐債危機和美債危機,都是在新自在主義戰(zhàn)略推動下爆發(fā)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新自在主義戰(zhàn)略的興起,既有它的階級構造演變基礎方面的原因,又有美國在世界范圍十分是金融領域的霸權地位方面的原因。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起因首先在于資產階級上層對高收入的尋求,這種尋求在金融化和全球化的經過中,為獲得實際收入使虛擬資本剩余價值的創(chuàng)造超越了可連續(xù)的限度。金融化和全球化都是資產階級上層獲取高收入的工具。與戰(zhàn)后初期對金融擴張實行嚴格限制不同,資產階級主導新自在主義戰(zhàn)略具有強烈的金融擴張激動,2000年以后這種激動更為加強。金融化和全球化導致軟弱的和不受控制的金融機構,同時弱化了起穩(wěn)定作用的宏觀經濟政策。在一個自在貿易、資本自在流動的世界里,利率、貸款和匯率都是很難控制的。新自在主義的金融化和全球化增長了資產階級上層的收入,卻引起了重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失衡,這在美國表現得比較突出:一是實體經濟積累率低下和不斷降低;二是貿易赤字宏大;三是對國內外債務的依靠不斷增長。美國實體經濟積累率低下只是引起經濟危機的一個方面的原因,另一個更主要方面的原因則是消費的超常增長,十分是資產階級上層的消費的超常增長。因而,此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不該被解釋為積累過度或消費不足,而是積累不足條件下的消費過度。在美國,進口遠大于出口,不斷加大的貿易赤字支撐起了這種消費過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隧道襯砌施工合同
- 2025合同解除終止勞動合同證明書
- 2025【IT綜合服務合同】綜合信息服務合同
- 2025年單位貨物運輸合同協議范本模板
- 2024年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黑龍江省分公司招聘筆試真題
- 2024年六盤水市市屬事業(yè)單位考試真題
- 2024年樂昌市市屬事業(yè)單位考試真題
- 2024年安慶陽光職業(yè)技術學校專任教師招聘真題
- 洗沙加工合同范本
- 鞋業(yè)貿易加工合同范本
- 2024年四川省瀘州市小升初數學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河南工業(yè)貿易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學生專用
- 環(huán)保設施租約解除協議
- 宜家商業(yè)模式分析
- 《城市治安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優(yōu)化建議:溫州市鹿城區(qū)為例》9400字(論文)
- 2025年高考語文備考之思辨型作文和作文的思辨性
- 陪診培訓課件
- 培訓體系亞偉中文速錄機培訓教程
- 2024-2030年中國燕窩行業(yè)發(fā)展現狀及投資盈利分析報告
- 第1課時 化學方程式的意義及書寫課件2024-2025學年人教版九年級化學
-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28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