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屏環(huán)山河黑臭水體治理-截污部分查缺補漏工程巖土工程勘察報告_第1頁
鐘屏環(huán)山河黑臭水體治理-截污部分查缺補漏工程巖土工程勘察報告_第2頁
鐘屏環(huán)山河黑臭水體治理-截污部分查缺補漏工程巖土工程勘察報告_第3頁
鐘屏環(huán)山河黑臭水體治理-截污部分查缺補漏工程巖土工程勘察報告_第4頁
鐘屏環(huán)山河黑臭水體治理-截污部分查缺補漏工程巖土工程勘察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目錄文字部分1概述…………...…11.1任務依據(jù)…………….……….….11.2工程概況……………11.3勘察要求與目的………….….……..….…..…11.4勘察工作執(zhí)行的技術標準…..…….….…..….…21.5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22場地區(qū)域條件背景…………………32.1氣象條件………………….………….….…….…32.2水文條件………………….………….….…….…32.3區(qū)域地質構造………………….……….…….…42.4區(qū)域地震………………….………….………43場地工程地質條件………….……………….………..…...43.1場地地理位置、地形及地貌…….…………….…………….43.2地層巖性………………….…..….43.3巖土參數(shù)統(tǒng)計…………….…………..……………….53.4水文地質…………….…………..……………….53.5不良地質作用和特殊性巖土……64場地地震效應…………..….………64.1地震設防烈度及場地類別……………..………..64.2地震液化勢分析與評價………….………..…75場地工程地質評價…………..………..…75.1地基土綜合性能評價…………………..…………..…..…75.2工程地質評價……………….………………..……75.3天然地基巖土設計參數(shù)值…….……..…86結論和建議…….…………..8附表及附件部分1、附表1勘探點主要數(shù)據(jù)一覽表2、勘探點平面布置圖(圖號:ZP-01)3、工程地質剖面圖(圖號:ZP-02)4、鉆孔柱狀圖(圖號:ZP-03-01~06)5、附件1室內(nèi)試驗報告6、附件2巖芯照片鐘屏環(huán)山河黑臭水體治理—截污部分查缺補漏工程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第8頁共9頁1概述1.1任務依據(jù)2017年03月20日受業(yè)主委托,我院承擔了廣州市番禺區(qū)鐘屏環(huán)山河黑臭水體治理—截污部分查缺補漏工程勘察設計工作。1.2工程概況本項目為番禺區(qū)鐘屏環(huán)山河黑臭水體治理—截污部分查缺補漏工程。鐘屏環(huán)山河東起鐘村鎮(zhèn)白云路,沿鐘屏岔道、環(huán)山路、屏山路向西匯入屏山涌,河涌長約3.8km,流經(jīng)鐘村鎮(zhèn)、石壁街。經(jīng)對河涌現(xiàn)狀污染源進行摸查、與相關工程進行對接,并征求鐘村鎮(zhèn)、石壁街意見,本項目截污工程的設計內(nèi)容及方案如下:(1)鐘村鎮(zhèn)垃圾轉運站的污水改造工程:現(xiàn)狀垃圾轉運站污水是就近排入G105上的雨水管,無預處理設施,本次設計新建管道將污水排入鐘屏岔道上正在實施的d1350污水管道內(nèi)。(2)石壁街屏山一村截污工程:經(jīng)現(xiàn)場摸查,屏山一村圍仔大街旁的4個排污口未截污,屏山東路以北、G105以西片區(qū)的農(nóng)村污水直排入河涌,未截污。本次設計沿涌邊設截污掛管及邊渠對上述排污口進行截污,排入屏山東路既有d400污水管。對河涌兩岸排污口進行控源截污,納污面積0.63km2。主要采用截污掛管、邊渠及管道相結合的形式對河涌截污。①鐘屏岔道以西、圍仔大街以東依次沿鐘屏環(huán)山河南側設置de100~de200UPVC出戶管接入DN200掛管、700mm×3000mm(典型尺寸)截污邊渠收集直排污水,邊渠末端通過d300管匯入屏山東路上d400既有污水主管,最終進入鐘村污水處理廠。②圍仔大街以西,沿河涌北側鋪設700mm×2300mm截污邊渠收集直排污水,邊渠末端經(jīng)d300管匯入臨河道路上d400既有污水主管,最終進入鐘村污水處理廠。③在鐘屏岔道以東,對鐘村垃圾轉運站既有管網(wǎng)進行改造,新設d300管道接入鐘屏岔道上正實施的d1350污水管道。以上三部分共計新建截污掛管128m,邊渠450m,管道84m,de100~de200UPVC管61m。管道均采用開槽施工,擬采用鋼板樁支護。管道基礎采用管道基礎采用180°混凝土基礎,管道地基處理:(1)開挖管道坐落在雜填土等軟弱土層時,其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不滿足設計要求,需采用φ500水泥攪拌樁進行地基處理,地基處理后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不小于100kPa。(2)開挖管道坐落在淤泥質粉砂層,采用水泥攪拌樁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影響。(3)構筑物(檢查井、沉泥井等)地基處理。開挖施工構筑物(檢查井、沉泥井等)地基處理同管道地基處理。本工程重要性等級為三級;場地復雜程度等級為二級(中等復雜);巖土條件復雜程度等級為二級(中等復雜),按《市政工程勘察規(guī)范》(CJJ56-2012)劃分,綜合確定勘察等級為乙級。1.3勘察要求與目的1.3.1勘察要求本次勘察要求:對地基做出工程地質評價,為地基基礎和穿越工程設計、地基處理與加固、環(huán)境地質和不良地質現(xiàn)象的防治、深基槽開挖和排水設計等提供工程地質依據(jù)和必要的設計參數(shù),并提出相應的建議。1.3.2勘察目的本次勘察針對上述范圍內(nèi)的污水管網(wǎng),其勘察的目的如下:1、詳細查明管網(wǎng)分布線路范圍內(nèi)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包括地基土層的分布范圍及埋藏條件,提供各土層的物理力學指標,分析和評價地基均勻性、穩(wěn)定性和承載力。2、詳細查明沿線存在的不良地質現(xiàn)象的成因、類型、性質、空間分布范圍、發(fā)展趨勢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所需設計參數(shù)及方案建議;3、查明地下水的類型、埋藏條件、補排關系及滲透性,提供地下水位及其變化幅度與規(guī)律。并提供抗浮水位標高,并判定環(huán)境介質水和土對管道建筑材料的腐蝕性;4、提供場地土的抗剪強度指標,評價管線開挖后的邊坡穩(wěn)定性及對周邊的影響;5、詳細查明沿線軟土成因與分布范圍,并提出有效的工程地質處理措施,提供地基處理所需參數(shù)。6、詳細查明沿線埋藏的溝浜、暗塘、墓穴、防空洞、孤石和地下障礙物、埋藏物等對工程不利的不良現(xiàn)象。7、判定場地地基土的地震效應,劃分建筑抗震場地土類型和場地類別,評價場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質條件對擬建構(建)筑物抗震的影響,并提供有關參數(shù)。8、根據(jù)巖土的工程條件,為擬建管道選擇適宜的基礎持力層、提出經(jīng)濟合理的基礎類型、施工工法等建議,并提供樁基或復合地基設計所需之巖土技術參數(shù)和地基方案建議,估算其單樁承載力。1.4勘察工作執(zhí)行的技術標準1、《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3、《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2016年版;4、《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50123-1999);5、《市政工程勘察規(guī)范》(CJJ56-2012);6、《軟土地區(qū)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JGJ83-2011);7、《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JGJ120-2012);8、《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94-2008);9、《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JGJ79-2012);10、《給水排水工程頂管技術規(guī)程》(CECS246-2008)11、《建筑工程地質鉆探技術標準》(JGJ87-2016);1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02);13、《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制標準》(CECS99-1998)。并參考了巖土工程勘察手冊、巖土工程試驗監(jiān)測手冊。1.5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勘察鉆孔的數(shù)量、位置根據(jù)管道埋深、地質情況及施工方法等要求布設,鉆孔間距一般為60m左右,共布置勘探孔11個。實際完成鉆孔11個,其中取樣及原位測試鉆孔超過總孔數(shù)的1/2??碧近c平面位置詳見勘探點平面布置圖。1.5.1勘探手段1、鉆探采用1臺XY-1型鉆機,開孔直徑Ф127mm,終孔直徑Ф91mm,套管或泥漿護壁鉆進。一般粘性土中選用Ф108mm鎢碳合金鉆頭單管鉆具取芯,巖體采用Ф91mm金剛石鉆頭單管鉆具取芯。巖芯采取率分別達到了:粘性土85%~90%;殘積土和全風化90%;強風化破碎巖體65%;中風化破碎巖體≥80%。2、原狀土樣采用Ф89mm的取土器靜壓法取得,軟土采用薄壁取土器采取,經(jīng)擇選后現(xiàn)場密封送至試驗。3、勘探點測量導線點采用了GPS衛(wèi)星定位,控制點由業(yè)主提供。采用TOPCONGPS-336全站儀測放,采用廣州坐標及廣州城建高程。所有鉆孔竣工后進行了實地復測,鉆孔平面位置偏差小于±0.25m,高程偏差小于±5cm。1.5.2原位測試主要為標準貫入試驗和重型動力觸探試驗。標準貫入試驗采用貫入器規(guī)格Ф51mm×700mm、內(nèi)徑Ф35mm、錘體質量63.5kg、落距76cm、自由脫勾落錘。預打入15cm,計30cm重型動力觸探試驗采用探頭規(guī)格Ф74mm、錐角60度、錘體質量63.5kg、落距76cm,自由脫勾落錘。讀取貫入10cm的讀數(shù)N63.5作為巖土評價參數(shù)指標。成果根據(jù)桿長進行修正。1.5.31、采集的土樣均做了土的常規(guī)物理力學性試驗。對土體均做了剪切試驗。測定了飽和土的抗剪強度、壓縮指數(shù)。2、對淤泥質土做了有機質含量、pH值及前期固結壓力試驗。3、土樣做了易溶鹽含量分析、水樣進行了簡分析,評價了環(huán)境水、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上述全部試驗數(shù)據(jù)均詳細描述于土的物理力學性質試驗報告、水質分析報告等圖表中,并根據(jù)巖土的鑒定統(tǒng)一劃分進行了分類定名(詳見附件2)。各項工作均符合相關規(guī)范、規(guī)程及勘察技術方案要求,能基本滿足施工圖設計。綜上,完成的工作內(nèi)容及工作量見表1。本次工作內(nèi)容及工作量表1序號工作內(nèi)容單位工作量1鉆孔(套管或泥漿護壁)m/個107.20/112取土樣原狀件20取水樣地下水及地表水件23原位試驗標準貫入試驗次8重型動力觸探試驗m/孔1.6/34室內(nèi)土工試驗常規(guī)試驗件20特殊試驗有機質含量組8淤泥pH值組6直剪試驗組20固結快剪試驗組65水質分析件26易溶鹽分析件27測放勘探點個112場地區(qū)域條件背景2.1氣象條件番禺區(qū)位于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qū),地處低緯,地表接受太陽輻射量較多,全年日照充足。由于受季風的影響,夏季海洋暖濕氣流形成高溫、高濕、多雨的氣候;冬季北方大陸干冷氣流形成低溫、干燥、少雨的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2度。最熱的7-8月,平均氣溫28.0-28.7度,絕對最高氣溫38.7度;最冷為1月(個別年份為2月),平均氣溫12.4-13.5度,絕對最低氣溫為-2.6度。每年1-7月平均氣溫逐漸上升,11月下旬至2月中旬可能出現(xiàn)霜凍。年降雨量平均為1600mm左右。每年自1月起雨量漸增,4月激增,5-6月雨量最多,雨量主要在4-9月的汛期,10月至翌年3月是少雨季節(jié)。以鋒面雨、熱帶氣旋雨和對流雨(熱雷雨)為主。年平均濕度為80%。年平均太陽輻射值介于4300-4600兆焦耳/平方米之間,年內(nèi)太陽輻射以2月最低,7月最高。年平均日照在2000-2100小時之間,以夏季最多,春季最少。因受季風的影響,年內(nèi)冬季(1月)華南受冷高壓控制,多偏北風和東北風;春季(4月)風向較零亂,而以東南風較多;夏季(7月)受副熱帶高壓和南海低壓的影響,以偏南風為主;秋季(10月)由夏季風轉為冬季風,以偏北風為主。在平均風速方面,冬、春季風速較大,夏季風速較小。但夏季間常有熱帶氣旋侵襲,風速可急劇增大到8級以上的大風。2.2水文條件番禺區(qū)屬珠江三角洲河網(wǎng)地帶,水資源豐富,水塘星羅棋布;境內(nèi)主要有珠江支流三枝香水道。本次勘察范圍內(nèi)的河涌,大多寬10~18米。河水主要接收周邊生活污水及少量地表降水。河涌水位受漲落潮影響。根據(jù)大石站潮位資料統(tǒng)計,其多年平均高潮位為5.81m,多年平均低潮位為4.32m,本區(qū)地處季候風區(qū),春夏秋三季多東南風,冬季多北風。每年5~11月為臺風季節(jié),平均每年受臺風影響達3次之多。在強臺風影響下,有時會導致暴潮。1983年9月9日和1993年9月17日沙灣水道河口三沙口站最高潮位分別達到2.33m和2.43m(珠江基面,下同)。1994年西、北兩江下游同時出現(xiàn)50年一遇洪水和1998年西江下游出現(xiàn)100年一遇洪水,又適逢大潮期,三善沼站1994年6月25日和1998年6月25日最高洪潮水位分別達到3.78m和3.99m,市橋河市橋站1994年6月25日和1998年6月25日最高洪潮水位分別為2.24m和2.40m。2.3區(qū)域地質構造區(qū)內(nèi)地質構造主體為北西向白坭~沙灣斷裂,西部有西江大斷裂,東北部有文沖斷裂、瘦狗嶺斷裂。這些斷裂帶構成區(qū)內(nèi)基本構造格架。區(qū)內(nèi)有震旦紀、燕山期及第四紀等地質年代的地層,尤以第四紀地層分布最廣。2.4地震廣州市番禺區(qū)位于廣東省珠江三角州地區(qū),地處東南沿海地震帶地震相對活躍的中段。近十年來,廣東省有5次地震造成災害:1994年臺灣海峽7.3級地震,全省死亡3人,傷600多人;1994年北部灣6.1級地震以及1995年北部灣6.2級地震,全省死亡1人,傷600多人;1997年三水4.4級地震,造成直接經(jīng)濟損失7500萬元;2004年陽江4.9級地震,造成經(jīng)濟損失2300萬元。根據(jù)強震活動輪回特征判斷,廣東省的地震活動可能已進入一個新的地震活躍時段,粵東部分地區(qū)、粵西部分地區(qū)和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確定為地震重點監(jiān)視防御區(qū),根據(jù)《中國地震烈度區(qū)劃圖(2016)》《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GB18306—2015),本區(qū)地震設防烈度7,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0g。3場地工程地質條件3.1場地地理位置、地形及地貌本項目位于番禺區(qū)鐘村,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網(wǎng)地帶。東與廣州大學城隔珠江相望,西與南浦島隔江相連,南隔三枝香水道與番禺大石鎮(zhèn)相望,北隔瀝滘水道,枕廣州市區(qū)而臥。原始地貌為海陸交互相沖積平原,地勢較平坦,地面高程大部分位于6~8m之間。擬建場地內(nèi)現(xiàn)已大部分改造成人工道路、居民區(qū)及廠房。3.2地層巖性根據(jù)鉆探揭露、野外地質觀察、現(xiàn)場原位測試及區(qū)域地質分析,擬建場地揭露的巖土層按時代、成因和物質組成劃分為:第四紀人工填土層(Q4ml)、海陸交互相沉積層(Q4mc)、殘積層(Qel)及侏羅系中上統(tǒng)百足山群(J2-3bz)砂礫巖。現(xiàn)自上而下描述如下:3.2.1人工填土層(Qml雜填土(地層編號①層):雜色,稍密,主要成分為碎磚塊、砂土及少量粘性土,局部為建筑垃圾,上部干燥,地下水位以下飽和,巖芯松散狀,上部為砼地面。主要分布于場地內(nèi)道路表層,揭露厚度2.10~5.50m左右,該層分布基本連續(xù)。3.2.2第四系海陸交互相沉積層(Qmc)淤泥(地層編號②1層):深灰、灰黑色,飽和,流塑,味臭,污手,富含腐殖質,一般夾少量粉細砂薄層。揭露厚度0.50~5.20m,該層分布連續(xù)。3.2.3第四系殘積層(Qel)砂質黏性土(地層編號③層):褐紅色,可塑~硬塑,含少量砂土及角礫。該層各區(qū)均有揭露,未揭穿,分布連續(xù),揭露厚度0.50~3.50m。3.2.3侏羅系中上統(tǒng)百足山群砂礫巖砂礫巖,紫紅色,主要成份為石英及粘土礦物,局部夾砂巖或頁巖。根據(jù)揭露情況,按其風化程度分為二層:1)強風化砂礫巖(地層編號=4\*GB3④1層):紫紅色,巖體強烈風化解體呈碎塊或半巖半土狀,下部碎塊狀,礦物風化變質顯著,原巖結構清晰可辨,碎塊手易折斷、捏碎,泡水易軟化。該層分布連續(xù),揭露厚度0.50~3.60m。2)中風化砂礫巖(地層編號=4\*GB3④2層):紫紅色,泥質結構,薄層~中厚層狀構造,巖芯呈餅狀、柱狀,巖質較軟,泡水易軟化,失水易開裂。該層分布連續(xù),揭露厚度1.00~5.00m。3.3巖土參數(shù)統(tǒng)計本次勘察進行了重型動力觸探及標準貫入試驗,其成果統(tǒng)計結果見表2及表3。本次勘察土樣進行了土的物理力學性質試驗,分層匯總統(tǒng)計表詳見表4。重型動力觸探(N63.5)成果統(tǒng)計表表2土層名稱統(tǒng)計項目標貫擊數(shù)統(tǒng)計個數(shù)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shù)標準值nΦminΦmaxΦmσfδΦk雜填土實測N′(擊)16967.561.00.137.1修正N(擊)168.85.97.380.90.137.0標貫試驗成果統(tǒng)計表表3土層名稱統(tǒng)計項目標貫擊數(shù)統(tǒng)計個數(shù)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標準差變異系數(shù)標準值nΦminΦmaxΦmσfδΦk淤泥Qmc實測N’(擊)2322.5修正N(擊)22.81.82.3粉質黏土Qel實測N’(擊)6201417.172.10.12415.4修正N(擊)616.912.914.921.50.09913.7土的主要物理性質指標統(tǒng)計表表4指標值巖土名稱含水量W(%)密度ρ(g/m3)孔隙比e0液限wL(%)液性指數(shù)IL壓縮系數(shù)a1-2(MPa-1)壓縮模量Es(MPa)快剪凝聚力C(kPa)內(nèi)摩擦角φ(°)雜填土Qml頻數(shù)666666666最大值31.21.841.0345.00.380.458.9633.416.5最小值13.91.750.7025.90.000.194.2624.313.7平均值23.41.800.8635.90.170.316.7127.715.1標準差7.10.030.138.50.180.112.013.11.1變異系數(shù)0.310.020.150.241.030.370.300.110.07標準值29.31.770.9628.90.320.405.0525.114.2淤泥Qmc頻數(shù)888888888最大值77.51.702.1955.002.301.053.369.83.5最小值36.71.511.1736.501.010.752.314.31.2平均值54.11.601.6044.851.470.942.807.62.5標準差12.80.060.305.630.430.090.351.80.7變異系數(shù)0.240.040.190.130.290.100.130.240.28標準值62.81.561.8141.11.761.002.566.42.0粉質黏土Qel頻數(shù)666666666最大值21.91.920.7738.50.320.419.1335.821.5最小值15.91.840.6427.20.000.184.2127.618.5平均值19.91.870.7231.80.160.257.3031.320.3標準差2.30.030.043.80.130.081.852.71.1變異系數(shù)0.120.020.060.120.840.330.250.090.05標準值21.81.850.7628.60.260.325.7729.019.43.4水文地質3.4.1地表水場地內(nèi)地表水主要為場地范圍內(nèi)的河涌。河涌河道寬約10~18m,水深約0.5~1.5m,水量較大,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及周邊生產(chǎn)及生活污水補給,向下游河道及地下滲透排泄。河水受漲落潮影響明顯。3.4.2地下水場區(qū)地下水在勘察期間各孔均所遇見,測得穩(wěn)定水位埋深1.00~2.50m,相應標高5.98~6.38m。地下水屬孔隙潛水,主要賦存于第四系地層中。①層水量不甚豐富,②1淤泥和③砂質黏性土層為相對隔水層,含水量差,滲透性差。地下水水位主要受附近支干流控制,洪水季節(jié),地表水系補給地下水,枯水季節(jié)地下水向河流排泄;其次受大氣降水滲透補給和蒸發(fā)影響,水位變化,旱雨季節(jié)略有升降。3.4.3地下水、土的腐蝕性從取得的下列2組水樣和2組土樣化驗結果,按《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判定,水、土腐蝕性評價結果見表5。地下水、土腐蝕性評價表5取水孔號腐蝕性等級水對混凝土結構(按環(huán)境類型)水對混凝土結構(按地層滲透性A)水對鋼筋混凝土中的鋼筋水對鋼結構ZK3(地下水)微微微-ZK8(地下水)微微微-取土孔號土對混凝土結構(按環(huán)境類型)土對混凝土結構(按地層滲透性A)土對鋼筋混凝土中的鋼筋土對鋼結構(僅考慮pH值)ZK5微微微微ZK9微微微微綜合判定,地表水和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具有微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中的鋼筋微腐蝕性。土對混凝土結構具有微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中的鋼筋微腐蝕性,對鋼結構具有微腐蝕性。3.5不良地質作用和特殊性巖土3.5.1不良地質作用鉆探揭示,場地地基土未見巖溶、洞穴、墓穴、危巖和崩塌等不良地質現(xiàn)象。但存在暗埋的溝浜、暗塘等不良地質現(xiàn)象。根據(jù)地質調(diào)查結合番禺區(qū)水鄉(xiāng)的特點,以前多處存在人工魚塘、人工河溝,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建設,推測多處魚塘、小河溝已被填埋。由于鉆探手段的局限性,應加強施工驗槽,必要時應進行施工勘察。3.5.2特殊性巖土根據(jù)鉆探揭露,本場地存在特殊性土有雜填土及軟土。雜填土主要為沿線的路基填土,一般上部為路面結構層,其下一般主要由碎石土夾砂土組成,呈稍密狀,局部以粘性土為主,一般經(jīng)壓實,工程性質較穩(wěn)定。局部地段下部為原魚塘塘底或水溝,長期含水量較大,工程性質較差。該層揭露厚度2.10~5.50m,厚度變化較大。由于該地層局部性質較差或含砂土、碎石,開挖施工時,應注意其影響。本區(qū)軟土主要為海陸交互相沉積的淤泥,根據(jù)室內(nèi)試驗成果顯示,含水量36.7%~77.5%,平均值54.1%,有機質含量7.3%~10.8%,平均值9.2%,pH值平均值為6.1,粘聚力(固結快剪)平均值13.0kPa,內(nèi)摩擦角(固結快剪)平均值4.3°,孔隙比1.17~2.19,平均值1.60,壓縮系數(shù)0.75~1.05MPa-1,平均值0.94MPa-1。先期固結壓力41.5~52.6kPa,計算出OCR為0.63~1.07,平均值0.85,屬于欠固結土。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高靈敏度、高壓縮性、低強度和低滲透性等特性,工程性質較差,因此,未經(jīng)處理不宜作為天然地基。4場地地震效應4.1地震設防烈度及場地類別本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本場地地勢開闊,存在軟弱土層,屬建筑抗震不利地段。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結合場地地層確定,本場地土為中軟土,建筑場地類別為Ⅱ類。根據(jù)《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本區(qū)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0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按《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第5.1.4條規(guī)定,設計特征周期為0.35s4.2地震液化勢分析與評價鉆探揭露,地表下20.0m深度范圍內(nèi)不存在飽和砂土,無可液化土層場區(qū)軟土即②1淤泥層,分布較廣,厚度較大,應考慮軟土震陷對工程的影響。5場地工程地質評價5.1地基土綜合性能評價5.1.1地基土的壓縮性與均勻性1、①層雜填土成分較復雜,性質差異大,屬不均勻、壓縮性變化大地基土。2、②1層淤泥壓縮系數(shù)大于0.5MPa-1,屬高壓縮性地基土。分布不均勻,局部呈透鏡體狀,其在水平方向壓縮性比較均勻,在垂直方向上受砂土夾層分布影響,壓縮性不均勻。綜合評價屬不均勻地基。3、③砂質粘性土,壓縮系數(shù)0.1MPa-1≤a1-2<0.5MPa-1,屬中等壓縮性地基土。分布較連續(xù),在水平方向上壓縮性要比垂直方向上均勻,綜合評價屬較不均勻地基。4、強風化及中風化砂礫巖工程性質較好,壓縮性小,屬低壓縮性土層,層頂面起伏較大,水平方向上力學性質差異較大,垂直方向上粵往下性質越好,綜合評價屬不均勻地基。5.3.2地基土的強度1、①層雜填土大部分為路基填土,上部為砼路面,下部以碎石土夾砂土為主,局部以粘性土為主,經(jīng)機械壓實,多呈稍密狀,強度中等,可作為擬建管道的天然地基。但由于該地層局部地段下部為原魚塘或水溝,含水量較大,強度較低,承載力較小,開挖后應進行適當處理。2、②1層淤泥,強度較低,滿足不了設計荷載要求,未經(jīng)處理不宜作為擬建管道及構筑物基礎持力層;3、③層砂質粘性土,強度相對較好,可作為擬建管道的基礎持力層,分布較連續(xù),是良好的基礎持力層及下臥層。4、強風化及中風化砂礫巖,強度較好,可作為擬建管道的基礎持力層,分布較連續(xù),是良好的基礎持力層及下臥層。5.2工程地質評價本項目新建截污掛管128m,邊渠450m,管道84m,de100~de200UPVC管61m。管道均采用開槽施工。管道側壁及底部地層為雜填土、淤泥、粉質黏土和強風化砂礫巖,除淤泥外各地層工程性質較好,可作為擬建管道基礎持力層。當擬建管道地基土為淤泥及淤泥質土時,可根據(jù)厚度采取換填或攪拌樁、砂石樁等方法進行處理,處理深度應根據(jù)計算確定或穿過淤泥層。管道施工時,可采取開挖方式施工,有放坡條件時可采用放坡開挖,無放坡條件時可采用木板加內(nèi)支撐或鋼板樁、松木樁等支護方式。開挖后應盡快進行墊層和管道鋪設,以減少側壁坍塌的危險,同時做好排水及截水措施。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及地區(qū)經(jīng)驗,抗浮設計水位采取地表以下0.5m。管道施工時,應注意對周邊環(huán)境的保護,協(xié)調(diào)好與周邊居民及商戶的關系。對周邊已有建筑、道路應設置變形監(jiān)測,必要時應采取回灌措施。5.3天然地基巖土設計參數(shù)值 各層的天然地基設計參數(shù)、承載力特征值可按表6采用。天然地基設計參數(shù)、承載力特征值建議值表6建議指標值地層編號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