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及答案(精選)_第1頁
高中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及答案(精選)_第2頁
高中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及答案(精選)_第3頁
高中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及答案(精選)_第4頁
高中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及答案(精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及答案(精選)一、高中文言文閱讀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夺沃菰娂沸颍ㄌ疲┒糯_自古文體變易多矣,梁簡文帝及庾肩吾之屬,始為輕浮綺靡之詞,名曰“宮體”。自后沿襲,務為妖艷,謂之摛錦布繡焉。其有敦尚風格,頗存規(guī)正者,不復為當時所重,諷諫比興,由是廢缺。物極則變,理之常也。圣唐受命,斬雕為樸。開元之際,王綱復舉,淺博之風,茲焉漸革。其時作者,凡十數(shù)輩,頗能以雅參麗,以古雜今,彬彬然,粲粲然,近建安之遺范矣。南陽岑公,聲稱尤著,公諱參,代為本州冠族。曾太公文本,大父長倩,伯父羲,皆以學術德望,官至臺輔。早歲孤貧,能自砥礪,遍鑒史籍,尤工綴文,屬辭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回拔孤秀,出于常情。每一篇絕筆,則人人傳寫,雖閭里士庶,戎夷蠻貊,莫不諷誦吟習焉。時議擬公于吳均、何遜,亦可謂精當矣。天寶三載講士高第,解褐右內(nèi)率府兵曹參軍,轉(zhuǎn)右威衛(wèi)錄事參軍,又遷大理評事,兼監(jiān)察御史,充安西節(jié)度判官,入為右補闕。頻上封章,指述權佞,改為起居郎,尋出虢州長史,又改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關西節(jié)度判官。圣上潛龍藩邸,總戎陜服,參佐僚史,皆一時之選。由是委公以書奏之任,入為祠部考功二員外郎,轉(zhuǎn)虞部庫部二正郎,又出為嘉州刺史。副元帥相國杜公鴻漸表公職方郎中兼侍御史,列于幕府,無幾使罷,寓居于蜀。時四川節(jié)度因亂受職,本非朝旨,其部統(tǒng)之內(nèi),文武衣冠,附會阿諛,以求自結,皆曰中原多故,劍外小康,可以庇躬,無假向闕。公乃著《招蜀客歸》一篇,申明逆順之理,折挫佞之計,有識者感嘆,奸謀者慚沮,播德澤于梁益,暢皇風于邛。旋軫①有日,犯軷俟②時,吉往兇歸③,嗚呼不祿,歲月逾邁。殆三十年,嗣子佐公,復纂前緒,亦以文采,登名翰場。有公遺文,貯之筐篋,以確接通家馀烈,忝同聲后輩,受命編次,因令繕錄,區(qū)分類聚,勒成八卷。倘后之詞人有所觀覽亦由聆廣樂者識清商之韻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瑩徹心府發(fā)揮高致焉京兆杜確?!咀⑨尅竣傩F:回車,喻返京。②犯軷俟時:岑參赴嘉州刺史任途中遇蜀中動亂不得前行,留滯在梁州、成都一帶。軷,古代出行時祭祀路神。③吉往兇歸:唐代宗永泰元年岑參出為嘉州刺史,約大歷五年客死于成都。(1)對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梁簡文帝及庾肩吾之屬屬:這些人近建安之遺范矣遺范:遺存風范解褐右內(nèi)率府兵曹參軍。解褐:擔任官職可以庇躬,無假向闕假:假意(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下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其有所得,多入佳境其皆出于此乎物極則變,理之常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由是委公以書奏之任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時議擬公于吳均、何遜激于義而死焉者也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作者認為,自宮體詩以來人們做詩致力于鋪陳華麗,雖有人崇尚風骨格調(diào)也不被看重。唐朝建立以后,去掉雕飾改為樸實,風氣漸漸改變。副元帥相國杜公漸鴻上表讓岑參擔任職方郎中兼侍御史,居于相國幕府。只是沒過多久,岑參就被免去官職,寓居在蜀地。岑參寫了《招蜀客歸》這篇文章,讓有見識的人無不感嘆,奸謀者慚愧沮喪。他雖遇上動亂延誤了時間,但最終以文采,登名翰場。作者作為岑家的世交,接受委托編纂岑參的文集,是想讓后人從他的文章中了解他高尚的人格,激發(fā)高遠的情懷。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倘后之詞人有所觀覽亦由聆廣樂者識清商之韻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瑩徹心府發(fā)揮高致焉京兆杜確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其有敦尚風格,頗存規(guī)正者,不復為當時所重,諷諫比興,由是廢缺。每一篇絕筆,則人人傳寫,雖閭里士庶,戎夷蠻貊,莫不諷誦吟習焉。【答案】(1)D(2)B(3)C倘后之詞人/有所觀覽/亦由聆廣樂者識清商之韻/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瑩徹心府/發(fā)揮高致焉/京兆杜確。①其中雖有人崇尚風骨格調(diào),很想使文風規(guī)正,卻又不被當時的人們看重。諷刺比興的手法,從此廢棄缺乏。②每一篇作品寫成擱筆,人們就紛紛傳抄,即使是平民百姓,邊遠外族,無不吟誦熟讀?!窘馕觥俊痉治觥?1)D項,“假:假意”錯誤,依據(jù)“可以庇躬,無假向闕”,可以托庇自身,不需要仰仗朝廷。故"假"的意思是:借助、依仗。故選DoA項,其:代詞,代指岑參/表反問的語氣詞,難道;B項,貝V:連詞,表承接關系/連詞,表承接關系;C項,之:結構助詞,的/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無實義;D項,于:連詞,與、同/介詞,表示被動,被。B項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故選BoC項,“他雖遇上動亂延誤了時間,但最終以文采,登名翰場”錯誤,依據(jù)第四段“旋軫有日,犯軷俟時,吉往兇歸”和注解可知,岑參遇上動亂延誤了回京時間,然后死在了異鄉(xiāng)。又依據(jù)“嗣子佐公,復纂前緒,亦以文采,登名翰場"可知,"最終以文采,登名翰場”的是岑參的嫡長子岑佐公。故選Co注意抓住動詞,“觀覽”的主語是“后之詞人”,且“后之詞人有所觀覽”都是“倘(假設)領起的,故“觀覽”后斷句,(注意,為了突出人物“后之詞人”,“詞人”后面也可以斷句);接著抓"……者……之”的句式結構反復出現(xiàn),構成整句,故可知"之韻”“之色”后都要斷句;“足以”足夠用來,表目的,“瑩徹心府”“發(fā)揮高致”都是對應的目的,但要注意語氣詞"焉"用在句末,故"瑩徹心府""發(fā)揮高致焉"后面分別都要斷句。考生據(jù)此可以準確斷句。(5)①其:其中;敦尚:崇尚;頗:很;存規(guī)正:使文風規(guī)正;者:……的人;為當時所重:被當時的人們看重;由是:從此。②絕筆:停下筆、擱筆;貝y:就;雖:即使;閭里士庶:平民百姓;莫不:無不;諷誦:吟誦。故答案為:(1)D;QB;⑶C;⑷倘后之詞人/有所觀覽/亦由聆廣樂者識清商之韻/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瑩徹心府/發(fā)揮高致焉/京兆杜確。⑸①其中雖有人崇尚風骨格調(diào),很想使文風規(guī)正,卻又不被當時的人們看重。諷刺比興的手法,從此廢棄缺乏。②每一篇作品寫成擱筆,人們就紛紛傳抄,即使是平民百姓,邊遠外族,無不吟誦熟讀?!军c評】1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的能力。文言實詞題要得分,考生必須平時多積累,多讀多記,考試時再聯(lián)系語境,利用上下文的語意和邏輯關系推測多義實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偏義詞及詞類活用等詞語在文中的釋義,最后綜合使用排除法得出最佳答案。⑵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虛詞的能力。本題既考意義,又考用法。要考生先依據(jù)文本推出選項中一個句子中的虛詞,再將句意套到另一句中來推斷虛詞用法是否相同。具體辨析時,可在了解18個虛詞基本用法的基礎上,運用五點意識法來判定:虛實意識、結構意識、句位意識、呼應意識、語氣意識。⑶本題考查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干的要求,即選出“正確”還是“不正確”的一項,然后依據(jù)人名、地名、官名、時間、事件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選項對應的內(nèi)容,再與選項進行比較分析。⑷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文言斷句題,首先注意一些常見的標志性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其次注意斷句題大多集中在對人稱的轉(zhuǎn)換和在句中充當?shù)某煞值目己?,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⑸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譯時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逐字落實,注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譯,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nèi)容根據(jù)上下文補充,倒裝句式要調(diào)整,典故和比喻處通常意譯。注意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參考譯文】自古以來,文章體式風格變化很多,梁文帝和庚肩吾這些人,最早寫華而不實濃艷細膩的詩歌,叫做宮體詩。從那以后這種詩歌就沿襲下來,人們做詩致力于辭藻艷麗,叫作鋪陳華麗。其中雖有人崇尚風骨格調(diào),很想使文風規(guī)正,卻又不被當時的人們看重。諷刺比興的手法,從此廢棄缺乏。事情到了極致就會發(fā)生變化,是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唐朝建立以后,去掉雕飾改為樸實。開元年間,王綱重新振興,膚淺浮泛的風氣,從此漸漸改變。當時出色的作者,共有幾十人,很能將典雅古樸的風格加入當今華麗之中,文質(zhì)兼?zhèn)洌獠书W爍,接近建安時期風范。南陽岑先生,聲望卓著,先生名參,歷代都是本州望族。曾祖父岑文本,祖父岑長倩,伯父岑義,都憑著學術德望,官做到臺輔級別。岑參小時候喪父家里貧窮,但能夠自我激勵磨練。他讀遍詩書,特別會寫文章。用詞崇尚清簡,命意崇尚真切,感觸成篇,大都到達高妙的境界,每一篇作品寫成擱筆,人們就紛紛傳抄,即使是平民百姓,邊遠外族,無不吟誦熟讀。當時的評論把岑參與梁代詩人吳均、何遜相提并論,也可以說是精確恰當?shù)?。天寶三年登進士高第,任職右內(nèi)率府兵曹參軍,兵轉(zhuǎn)任右威衛(wèi)錄事參軍,又升職為大理評事,兼任監(jiān)察御史,后充任安西節(jié)度判官,進京做右補闕。岑參不斷給立帝上封章,指責評述權臣寵巨,就改為起居郎,不久出仕虢州長史,又改為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任關西節(jié)度判官。圣上還是潘王時,總督陜地軍務,各種屬官,岑參都是當時合適的人選。從這時把書奏的任務交給岑參,后入朝做祠部考功二員外郎,轉(zhuǎn)任虞部庫部二正郎,又出京做嘉州刺史。副元帥相國杜公鴻漸上表讓岑參擔任職方郎中兼侍御史。居于相國幕府,沒多久被免去,寓居在蜀地。當時劍南西川兵馬使崔旰擅殺原節(jié)度使自立,本來不是朝廷旨意,在他管轄之內(nèi),文武官員,都依附迎合,來尋求自我交結,都認為中原多變故,四川安寧,可以托庇自身,不需要仰仗朝廷。岑參就寫了《招蜀客歸》這一篇文章,申明逆順的道理,挫敗權臣的算計。文章讓有見識的人感嘆,奸謀者慚愧沮喪,岑參在梁、益二州傳播皇上的德澤,使皇風在邛崍暢行,岑參雖有從屬地回京的打算,卻遇上動亂廷誤了時間,平安入蜀,卻客死異鄉(xiāng)、靈車返京,真是沒有福分啊。歲月流逝,近30年后,他的嫡長子岑佐公,又繼承家族前輩傳統(tǒng),也憑著出眾的文采,登名文壇。他保存著岑參遺留下來的文章,用箱子貯存它們,因為我作為岑家世交深受文章之惠,忝列文壇后輩,接受委托編纂岑參文章,于是讓人整理抄錄,分類集中,刻寫成八卷。如果將來的詩人文士看到了它,可以像從優(yōu)雅的音樂中識得清商的韻律,從游覽名山勝水中仰慕翠微的山色,足以亮徹心靈,激發(fā)高遠的情致。京兆人杜確作序。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閱讀小題。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華,成化十七年進士第一,授修撰,累官學士。華性孝,母岑年諭百歲卒。華已年七十余,猶寢苫蔬食,士論多之。正德元年冬,劉瑾逮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土謫貴州龍場驛丞龍場萬山叢薄苗僚雜居守仨因俗化導夷人喜相率伐木為屋以棲守仁瑾誅,量移廬陵知具。屢遷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就遷鴻臚卿。十四年六月,寧王宸濠反,知縣顧佖以告。守仁急趨吉安,因集眾議曰:“賊若出長江順流東下,則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計撓之,少遲旬日無患矣?!蹦硕嗲查g諜,檄府縣言:“都督許泰、郤永將邊兵,都督劉暉、桂勇將京兵,各四萬,水陸并進。南贛王守仁、湖廣秦金各率所部合十六萬,直搗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軍法論。"又為蠟書遺偽相李士實、劉養(yǎng)正,敘其歸國之誠,令慫恿早發(fā)兵東下,而縱諜泄之。宸濠果疑。與士實、養(yǎng)正謀,則皆勸之疾趨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疑。十余日诇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紿之。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眾六萬人,襲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慶?;蛘埦劝矐c,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為賊守,我越南昌與相持江上,二郡兵絕我后,是腹背受敵也。不如直搗南昌。賊精銳悉出,守備虛。我軍新集氣銳,攻必破。賊聞南昌破,必解圍自救。逆擊之湖中,蔑不勝矣?!北娫弧吧啤薄e峰┕园矐c還兵。乙卯遇于黃家渡,諸軍殊死戰(zhàn),賊大敗,退保樵舍,聯(lián)舟為方陣,盡出金寶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軍奄至。以小舟載薪,乘風縱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膠淺,倉卒易舟遁,追執(zhí)之。凡三十五日而賊平。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書。守仁不赴,請歸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舉鄖陽巡撫林富自代,不俟命竟歸。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節(jié)選自《明史?王守仁傳》)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謫貴州龍場驛丞/龍場萬山/叢簿苗僚雜居/守仁因俗化導夷人/喜相率伐木/為屋以棲守仁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謫貴州龍場驛丞/龍場萬山叢薄/苗僚雜居/守仁因俗化導/夷人喜/相率伐木為屋/以棲守仁/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謫貴州龍場驛丞/龍場萬山叢薄/苗僚雜居/守仁因俗化導/夷人喜/相率伐木/為屋以棲守仁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謫貴州龍場驛丞/龍場萬山/叢薄苗僚雜居/守仁因俗化導夷人/喜相率伐木為屋/以梄守仁/(2)下對文中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進士,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通過由朝廷舉辦的殿試的考生的稱號,文中“進士第一”指考中狀元。學士,原指讀書的貴族子弟,后來演變成掌管文學撰述的官員名稱,也可泛稱有學問的人及文人學者。歸省,文中指回家省親(探望父母),不同于魯迅《社戲》中“歸省”:那時我的祖母雖然還康健,但母親也已分擔了些家務,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歸省了。乞骸骨,意為使骸骨得以歸葬故鄉(xiāng),指古代官吏自請退職,與“致仕”的意思不太一致。(3)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王守仁遇事足智多謀。使用離間計離間寧王和偽相之間的關系,這一計謀后來雖然被寧王識破,但起到了貽誤叛軍戰(zhàn)機的作用。王守仁為官忠誠職守。寧王叛亂發(fā)生之后,他聽從朝廷調(diào)度,率領軍隊和邊疆守兵、京城駐軍一起水陸并進,直搗叛軍駐地南昌。王守仁能夠總攬大局。在平定寧王的叛亂當中避實就虛,沒有派兵救助安慶,而是抓住戰(zhàn)機,攻破了叛軍實力薄弱的南昌。王守仁善于隨機應變。在黃家渡決戰(zhàn)中,叛軍初戰(zhàn)失利敗退,把戰(zhàn)船連在一起組成方陣,王守仁于是用火攻的方法一舉擊潰了叛軍。(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華性孝,母岑年逾百歲卒。華已年七十余,猶寢苫蔬食,士論多之。又為蠟書遺偽相李士實、劉養(yǎng)正,敘其歸國之誠,令慫恿早發(fā)兵東下,而縱諜泄之。【答案】(1)B(2)C(3)B(4)①王華天性孝順,母親岑氏年紀超過百歲去世。王華已經(jīng)七十多歲,仍睡草席吃粗食,士人評論此事時都贊美他。②(王守仁)又寫了一封用蠟密封的信送給偽相李士實、劉養(yǎng)正,講述他們歸順朝廷的誠意,讓他們慫恿(寧王)早點發(fā)兵向東攻打(南都),然后放縱間諜泄露這件事?!窘馕觥俊痉治觥浚?)正確斷法:第一處“龍場萬山叢薄苗僚雜居”,“苗僚”少數(shù)民族名稱,作主語,“雜居”為謂語,應在“苗僚”前斷開;第二處“守仁因俗化導夷人喜相率伐木為屋以棲守仁”,“夷人喜”,是完整的主謂,應在其前后都斷開;“伐木為屋”,結構對稱,語意連動,應在其后斷開。整句譯為:守仁向皇帝上書相救,劉瑾大怒,把守仁廷杖四十,又貶到貴州的龍場做驛丞。龍場群山萬重,樹木叢生,少數(shù)民族雜居一處。王守仁依循著他們的風俗教化引導,少數(shù)民族的人們十分高興,一個接一個地砍伐樹木建造房屋,來讓王守仁居住。故選B。(2)C項說法錯誤。文中的“歸省”,結合語境“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書。守仁不赴,請歸省”可知,指回家省親(探望父母)。和魯迅《社戲》中的“歸省”意思是相同的。故選C。(3)B項“他聽從朝廷調(diào)度,率領軍隊和邊疆守兵、京城駐軍一起水陸并進,直搗叛軍駐地南昌”說法有誤。原文中說“又為蠟書遺偽相李士實、劉養(yǎng)正,敘其歸國之誠,令慫恿早發(fā)兵東下,而縱諜泄之”,可見朝廷并沒有派遣邊疆守兵、京城駐軍和王守仁等人所率領的軍隊進攻叛軍駐地南昌,這是王守仁派間諜故意散布的迷惑叛軍的虛假消息。故選B。(4)本題關鍵詞有:①逾:超過;卒:去世;寢苫:睡在草席上;蔬食:吃粗食;多:稱贊。②遺:送給;國:朝廷;東下:向東進攻;縱:放縱、任憑;補充省略的主語。故答案為:(DB;QC;⑶B;⑷①王華天性孝順,母親岑氏年紀超過百歲去世。王華已經(jīng)七十多歲,仍睡草席吃粗食,士人評論此事時都贊美他。②(王守仁)又寫了一封用蠟密封的信送給偽相李士實、劉養(yǎng)正,講述他們歸順朝廷的誠意,讓他們慫恿(寧王)早點發(fā)兵向東攻打(南都),然后放縱間諜泄露這件事?!军c評】(1)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斷句、標點也講求一定的技巧,做題時應把握準語意,根據(jù)語法結構、邏輯規(guī)律作出判斷。解答本題應首先明白語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對語句進行斷句。(2)此題考查文化常識的識記能力。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貴在平時的積累,經(jīng)常翻閱經(jīng)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請教和查證。也可以分類整理,便于查詢和記憶。(3)此題考查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和鑒賞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帶著選項回到原文,從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混和關鍵詞語的誤譯等角度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定。(4)此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翻譯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將所要翻譯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貫后連,把握大意;其次確定考查重點,命題者在命題時從文段中選擇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識點,如詞類活用、特殊句式、重點實虛詞等,要通過審題抓住命題意圖,確定考查點;然后連綴詞義成句,直譯求“字字落實”(留、刪、換),意譯求“文從字順”(調(diào)、補、變);最后認真審讀檢查,書寫規(guī)范清楚。在確定文言句子中的語法現(xiàn)象全部落實到位后,做到書寫規(guī)范清晰?!緟⒖甲g文】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親王華,是成化十七年的進士第一名,被授予修撰的官職,多次升任為學士。王華天性孝順,母親岑氏年紀超過百歲去世。王華已經(jīng)七十多歲,仍睡草席吃粗食,士人評論此事時都贊美他。正德元年冬夭,劉瑾逮捕了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二十多人。守仁向皇帝上奏章相救,劉瑾大怒,把守仁廷杖四十,又貶到貴州的龍場做驛丞。龍場群山萬重,樹木叢生,少數(shù)民族雜居一處;王守仁依循著他們的風俗教化引導,少數(shù)民族的人們十分高興,一個接一個地砍伐樹木建造房屋,來讓王守仁居住。劉瑾被誅殺,衡量其才能,調(diào)遷到廬陵做知縣。屢次升遷為考功郎中,擢升為南京太仆少卿,又升遷為鴻臚卿。正德十四年六月,寧王朱宸濠造反,知縣顧佖把這個消息告訴他。守仁緊急趕到吉安,于是召集眾人商量說:“賊人如果從長江出來,順流向東而下,那么南京就不能夠保住。我想要用計策阻撓他,至少十天沒有憂患了?!庇谑嵌嗯汕查g諜,張貼府縣榜文說:“都督許泰、郤永率領邊兵,都督劉暉、桂勇率領京兵,各四萬人,從水陸兩路齊頭并進。南贛王守仁、湖廣秦金各率所統(tǒng)領的軍隊一共十六萬,直搗南昌,所到之處有關官員缺乏供給的,以軍法論罪。”王守仁又寫了一封用蠟密封的信送給偽相李士實、劉養(yǎng)正,講述他們歸順朝廷的誠意,讓他們慫恿寧王早點發(fā)兵向東攻打南都,然后放縱間諜泄露這件事。朱宸濠果然懷疑,與士實、養(yǎng)正商量,兩人都勸朱宸濠快點襲取南京登上帝位,宸濠更加懷疑他們。十幾天才知道中外兵都沒有到,才知道王守仁騙了他。七月壬辰初一,留下宜春王守城,而劫掠他的軍隊六萬人,襲下九江、南康,從長江而出,靠近安慶。有的人請求援救安慶,王守仁說:“不能這樣?,F(xiàn)在九江、南康已經(jīng)被叛賊把守,如果我們越過南昌和他們在江上相持,兩個郡的軍隊斷絕我的后路,那我們就腹背受敵了。不如直接攻打南昌。叛軍的精銳都派出去了,守城力量空虛。我們軍隊剛剛召集,士氣銳利,攻打南京一定能攻破。叛軍聽到南昌被攻破,一定解除安慶的圍困來回救。我們在湖中迎戰(zhàn)襲擊他們,沒有不勝利的?!北娙苏f“好”。朱宸濠果然從安慶回兵,乙卯日在黃家渡兩軍遭遇。所有軍隊殊死作戰(zhàn),叛軍大敗,撤退到樵舍,把船連接起來形成方陣,拿出所有的金玉珠寶犒賞士兵。第二天,朱宸濠正在召見他的群臣,官軍突然殺到。官軍用小船裝滿柴草,趁著風勢點火,燒了叛軍的副舟。朱宸濠的船擱淺了,倉促換了條船逃跑,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守仁一共用了三十五天平定了叛賊。世宗剛即位,任命守仁擔任南京兵部尚書,守仁不赴任,請求回家省親。守仁病重,上書請求辭官回鄉(xiāng),舉薦鄖陽巡撫林富代替自己,不等上命回復竟然就回家了。走到南安病逝,享年五十七歲。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軌則,壹稟于六律,六律為萬事根本焉。其于兵械尤所重,故云“望敵知吉兇,聞聲效勝負”,百王不易之道也。兵者,圣人所以討強暴,平亂世,夷險阻,救危殆。自含齒戴角之獸見犯則校,而況于人懷好惡喜怒之氣?喜則愛心生,怒則毒螫加,情性之理也。昔黃帝有涿鹿之戰(zhàn),以定火災;顓頊有共工之陳,以平水害;成湯有南巢之伐,以殄夏亂。遞興遞廢,勝者用事,所受于天也。自是之后,名士迭興,晉用咎犯,而齊用王子,吳用孫武,申明軍約,賞罰必信,卒伯諸侯,兼列邦土,雖不及三代之誥誓,然身寵君尊,當世顯揚,可不謂榮焉?豈與世儒暗于大較,不權輕重,猥云德化,不當用兵,大至君辱失守,小乃侵犯削弱,遂執(zhí)不移等哉!故教笞不可廢于家,刑罰不可捐于國,誅罰不可偃于天下,用之有巧拙,行之有逆順耳。夏桀、殷紂手搏豺狼,足追四馬,勇非微也;百戰(zhàn)克勝,諸侯懾服,權非輕也。秦二世宿軍無用之地,連兵于邊陲,力非弱也;結怨匈奴,絓禍于越,勢非寡也。及其威盡勢極,閭巷之人為敵國,咎生窮武之不知足,甘得之心不息也。高祖有天下,三邊外畔:大國之王雖稱蕃輔,臣節(jié)未盡。會高祖厭苦軍事,亦有蕭、張之謀,故偃武一休息,羈縻不備。歷至孝文即位,將軍陳武等議曰:“南越、朝鮮自全秦時內(nèi)屬為臣子,后且擁兵阻阨,選蠕觀望。高祖時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復興兵。今陛下仁惠撫百姓,恩澤加海內(nèi),宜及士民樂用,征討逆黨,以一封疆。”孝文曰:“朕能任衣冠,念不到此。會呂氏之亂,功臣宗室共不羞恥,誤居正位,常戰(zhàn)戰(zhàn)栗栗,恐事之不終。且兵兇器,雖克所愿,動亦秏病,謂百姓遠方何?又先帝知勞民不可煩,故不以為意。朕豈自謂能?今匈奴內(nèi)侵,軍吏無功,邊民父子荷兵日久,朕常為動心傷痛,無日忘之。今未能銷距,愿且堅邊設候,結和通使,休寧北陲,為功多矣。且無議軍。"故百姓無內(nèi)外之徭得息肩于田畝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錢鳴雞吠狗煙火萬里可謂和樂者乎!太史公曰:文帝時,會天下新去湯火,人民樂業(yè),因其欲然,能不擾亂,故百姓遂安。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嘗至市井,游敖嬉戲如小兒狀??鬃铀Q有德君子者邪!(節(jié)選自司馬遷《史記?律書》)對下列各句中加下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卒伯諸侯,兼列邦土伯:稱霸B.遂執(zhí)不移等哉等:同樣C.刑罰不可捐於國捐:捐獻D.朕常為動心傷痛動心:不安下列各組詞中,加下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喜則愛心生,怒則毒螯加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大至君辱失守,小乃侵犯削弱乃有所不得已也因其欲然,能不擾亂,故百姓遂安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孔子所稱有德君子者邪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下面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帝王制定事則,建立法度,確定萬物的度數(shù)和準則,一切都遵照六律,六律是萬事萬物的根本。不可挽救的世儒不明大勢,不權輕重,強調(diào)不用武力,結果國家削弱,甚至君親受辱,國土失守。夏桀、殷紂、秦二世滅亡原因是貪婪之心不知停息:漢文帝因固守高祖“知勞民不可煩”的經(jīng)驗,貽誤戰(zhàn)機,未能統(tǒng)一疆土。司馬遷認為文帝能順應民意,使百姓安心生產(chǎn),百姓安不思亂,漢文帝堪稱孔子贊美的那種有德君子。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故百姓無內(nèi)外之徭得息肩于田畝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錢鳴雞吠狗煙火萬里可謂和樂者乎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兵者,圣人所以討強暴,平亂世,夷險阻,救危殆。會高祖厭苦軍事,亦有蕭、張之謀,故偃武一休息,羈縻不備?!敬鸢浮?1)C(2)A(3)C(4)故百姓無內(nèi)外之徭/得息肩于田畝/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錢/鳴雞吠狗/煙火萬里/可謂和樂者乎(5)①軍隊,是圣人用來討伐強暴,平定亂世,夷除險阻,挽救危險局面的。②正趕上高祖(已經(jīng))為軍事行動感到厭倦苦惱,也是(由于)有蕭何、張良的計謀,所以決定停止武力征伐,專心休養(yǎng)生息,(采取籠絡政策)對他們稍加約束,(使他們沒有異心)而不加防備?!窘馕觥俊痉治觥浚?)C項,“捐”解釋為“捐獻”有誤,應解釋為“舍棄、拋棄”,句子翻譯為:國家不可拋棄刑罰。C錯誤。故選C。(2)A項,兩個則,都是表對舉,可譯為就?…就”B項,第一個乃,副詞,表就”;第二個乃”判斷動詞,就是”兩句意義用法不相同;。C項,第一個因”介詞,依照、順著;第二個“因”,介詞,通過、經(jīng)由。兩句意義用法不相同。D項,第一個“所”,助詞,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組成所'字結構,表示所?…的人”;第二個所”助詞,與為'連用,表被動。兩句意義用法不相同。故選A。(3)C項,“漢文帝因固守高祖‘知勞民不可煩'的經(jīng)驗,貽誤戰(zhàn)機,未能統(tǒng)一疆土”分析有誤,由原文“又先帝知勞民不可煩,故不以為意。朕豈自謂能?今匈奴內(nèi)侵,軍吏無功,邊民父子荷兵日久,朕常為動心傷痛,無日忘之。今未能銷距,愿且堅邊設候,結和通使,休寧北陲,為功多矣。且無議軍”可知,漢文帝因固守高祖‘知勞民不可煩'的經(jīng)驗,他希望能堅守邊防,派遣使者,締盟結好,使北部邊陲得到休息安寧而不是派兵去征討南越和朝鮮。他這樣做使得天下和平安樂了很長時間。C錯誤。故選C。(4)“百姓無內(nèi)外之徭”意思是百姓內(nèi)外都無徭役,表意完整,應斷句;“天下殷富”句意完整,單獨成句,在“天下”前與“富”后斷句;“鳴雞吠狗”與“煙火萬里”是在敘述天下太平的景象,說的兩個方面,應在“鳴雞”煙火”之前斷句;“可謂”,一般用在一句話開始,意思是可稱得上,在“可謂”前斷句。綜上這段話斷句為“故百姓無內(nèi)外之徭/得息肩于田畝/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錢/鳴雞吠狗/煙火萬里/可謂和樂者乎”。這段話翻譯為:所以百姓內(nèi)外都無徭役,在田畝中使肩頭得到休息(以致力于農(nóng)事),致使天下殷實富足,一石糧食達到了只值十余文錢的價格,國內(nèi)雞鳴狗吠相聞,飄著炊煙的家戶綿延萬里,可以稱得上是一片和平安樂的景象呀?。?)本題翻譯賦分點:①“兵者,圣人所以討強暴”判斷句;兵”軍隊;所以”用來?…的(工具);夷”使…?平。②噲”恰逢;苦”,苦于,為?…所苦;偃”停止,偃息;“休息”,休養(yǎng)生息;“羈縻”,拘束,約束。故答案為:(1)C;⑵A;⑶C;⑷故百姓無內(nèi)外之徭/得息肩于田畝/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錢/鳴雞吠狗/煙火萬里/可謂和樂者乎⑸①軍隊,是圣人用來討伐強暴,平定亂世,夷除險阻,挽救危險局面的。②正趕上高祖(已經(jīng))為軍事行動感到厭倦苦惱,也是(由于)有蕭何、張良的計謀,所以決定停止武力征伐,專心休養(yǎng)生息,(采取籠絡政策)對他們稍加約束,(使他們沒有異心)而不加防備?!军c評】(1)此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能力。文言實詞的理解,重在平時積累,但也不能死記硬背,記憶時要結合句意,注意歸納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對課文注釋中有明確注明的字詞要加強記憶。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但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看語意是否通順來確定答案的正確與否。(2)此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理解與辨析能力。這類題,要求學生平時注重識記,積累,掌握文言18個虛詞的常規(guī)用法;當然也可以借助語境或利用教材所學作遷移聯(lián)想等來推斷詞義。(3)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篩選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準確翻譯理解文言內(nèi)容,特別是側重于對文章要點的具體把握,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關鍵所在,在解答的時候要突出這一點內(nèi)容。(4)此題考查文言文的斷句能力。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鍵。內(nèi)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動手把句斷。聯(lián)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難細分辨。緊緊抓住“曰”“云”“言”,對話最易被發(fā)現(xiàn)。常用虛詞是標志。(5)此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的能力。翻譯題是區(qū)分度較大的題目,一定要注意直譯,注意重點字,還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綱規(guī)定的“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介賓短語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譯中一定要有所體現(xiàn)?!緟⒖甲g文】帝王掌握事態(tài),建立法紀,對物品進行度量,確定準則,一概要承受六律的控制,六律是萬事萬物的根本呀。六律對于兵家尤其重要,所以說“兩軍相遇望見敵陣上的云氣、日暈就可以知道出師的吉兇,軍中的太師應用律聽到軍聲就能夠占驗交戰(zhàn)的勝負”,這是無論哪一個君王都不能改變的法則。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時,吹動音律探聽聲氣,從孟春一直推算到季冬,和紂王的暴虐酷急相應是兼有很重的殺氣,在五音中武王是崇尚軍中和協(xié)士卒同心的宮音。同聲氣的事物互相依從,這是萬物的自然現(xiàn)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軍隊,是圣人用來討伐強暴勢力、平定混亂的社會局面、鏟除艱難險阻、挽救國家危亡局面的工具。連口含利齒頭戴犄角的野獸受到外物的侵犯,尚且要與它角力抵抗,更何況人還懷抱有好惡喜怒的意氣呢?喜歡就會產(chǎn)生愛心,憤怒就會施加暴力,這是情性中的自然道理。從前黃帝發(fā)動了涿鹿地區(qū)的戰(zhàn)斗,來平定五行中屬火的災難;顓頊擺布下對共工氏的戰(zhàn)陣,來消除五行中屬水的危害;成湯發(fā)動了使桀逃奔到南巢山去的攻伐,來滅絕夏代的暴亂。(動用武力)一個時期興盛一個時期廢棄,勝利的人掌管國家權力,他的權力是從上天那里接受下來的。從此之后,有名的武士更迭興起,晉國任用咎犯(狐偃,亦即胥臣),而齊國任用王子成父,吳國任用孫武,申明軍事行動的規(guī)范,賞罰措施必守信用,終于稱霸諸侯,兼并了列國的封土,雖說比不上三代時期由天子發(fā)布誥令誓命所給予的封賞,然而自身得到寵榮,國君受到尊重,在當世名聲顯揚,能說不榮耀嗎?難道和社會上的儒生不明大法大理,不權衡利害得失,茍且地宣言道德教化,說不應當動用武力,大至君主受辱國家失守,小則受到侵犯國家削弱,仍然是固執(zhí)己見不加變通的情況能夠等同嗎!所以家庭不能夠廢掉教鞭,國家不能夠捐棄刑罰,天下不能夠偃息誅伐,只是武力動用起來計謀上有巧妙笨拙,施行起來有順從還是違反正義原則的不同罷了。夏桀王、殷紂王能赤手空拳與豺狼搏斗,光腳追趕四匹馬拉著的車,勇力并不弱;身經(jīng)百戰(zhàn)都能取得勝利,使得諸侯對他們恐懼服從,權勢是不輕的。秦二世把軍隊駐扎在不能發(fā)揮作用的地方,在邊界上連接著大量兵員,力量是不弱的;和匈奴結有深怨,被於越的禍患所礙,勢力不算寡弱。等到他威權耗盡勢力疲極,閭巷中的平民也成了相當于自己敵對國家一樣的勢力。罪過就是產(chǎn)生于他們窮兵黷武不知止足,嗜好貪婪之心永不停息。高祖統(tǒng)一天下后,三方邊境都有外族叛亂;諸侯大國的封王雖稱為天子的屏藩輔佐,但他們并沒有盡到做臣屬的禮節(jié)。正趕上高祖(已經(jīng))為軍事行動感到厭倦苦惱,也是由于有蕭何、張良的計謀,所以決定停止武力征伐,專心休養(yǎng)生息,(采取籠絡政策)對他們稍加約束,(使他們沒有異心)而不加防備。直到孝文帝即位,將軍陳武等建議說:“南越、朝鮮自從秦朝統(tǒng)一時內(nèi)屬為臣子,后來又擁有軍隊據(jù)守在險要地帶,時時想動身進取而密切觀望。高祖時天下剛剛平定,人民剛剛得到一點安寧,沒有能再次興兵去討伐他們。如今陛下以仁德、惠愛撫治百姓,恩澤及于整個天下,應該趁著士卒民眾樂于為陛下所用的機會,討伐叛逆的黨徒,來統(tǒng)一疆土?!毙⑽牡壅f:“朕能夠承擔天子的重任,從來沒有想到這些。趕上呂氏作亂,功臣和宗室共同認為讓我登位不算是羞恥,陰差陽錯使我得了皇帝的正位,我常戰(zhàn)戰(zhàn)兢兢,特別不安,唯恐國事不能有個好的終結。況且軍事裝備是兇惡的器械,雖然能夠達到所設想的愿望,動用起來也是有耗費的弊病,又怎能避免得了百姓拋家離業(yè)遠方征討?先皇帝知道勞乏的百姓不可去煩擾,所以不能把動用軍隊作為一種意愿。我怎么可以自己逞強稱能?如今匈奴入侵內(nèi)地,軍官士吏御敵沒有功勞,邊境上民眾中的父子們扛著武器守候日子已經(jīng)很長,我常常為此不安和傷痛,沒有一天能夠忘記。如今既不能銷毀兵器,長守安定,但愿暫且堅守邊防,遠設斥候,派遣使者,締盟結好,使北部邊陲得到休息安寧,這樣做的功勞就是很多了。暫且不可再議論動用軍隊的事了”。所以百姓內(nèi)外都無徭役,在田畝中使肩頭得到休息(以致力于農(nóng)事),致使天下殷實富足,一石糧食達到了只值十余文錢的價格,國內(nèi)雞鳴狗吠相聞,飄著炊煙的家戶綿延萬里,可以稱得上是一片和平安樂的景象呀!太史公說:文帝時,趕上天下剛從水火中解脫出來,人民安心生產(chǎn),順著他們的意愿,能不受到戰(zhàn)事擾亂,所以百姓都很安定。即便六七十歲的老翁也未曾到過集市之中,游玩嬉戲起來像個孩子一樣。這就是孔子所稱道的有德君子吧!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大公鼎,渤海人,先世籍遼陽率賓縣。公鼎幼莊愿,長而好學。咸雍十年,登進土第,調(diào)沈州觀察判官。時遼東雨水傷稼,北樞密院大發(fā)瀕河丁壯以完堤防。有司承令峻急,公鼎獨曰:“邊障甫寧,大興役事,非利國便農(nóng)之道。"乃疏奏其事。朝廷從之,罷役,水亦不為災。瀕河千里,人莫不悅。改良鄉(xiāng)令,省徭役,務農(nóng)桑,建孔子廟學,部民服化。累遷興國軍節(jié)度副使。時有隸鷹坊者,以羅畢為名,擾害田里。歲久,民不堪。公鼎言于上,即命禁戢。會公鼎造朝大臣諭上嘉納之意公鼎曰一郡獲安誠為大幸他郡如此者眾愿均其賜于天下從之徙長春州錢帛都提點。車駕如春水,貴主例為假貸,公鼎曰:“豈可輟官用,徇人情?"拒之。頗聞怨詈語,曰:"此吾職,不敢廢也。"俄拜大理卿,多所平反。天祚即位,歷長寧軍節(jié)度使、南京副留守,改東京戶部使。時盜殺留守蕭保先,始利其財,因而倡亂。民亦互生猜忌,家自為斗。公鼎單騎行郡,陳以禍福,眾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聽命?!卑草嬋绻省0葜芯┝羰?,賜貞亮功臣,乘傳赴官。時盜賊充斥,有遇公鼎于路者,即叩馬乞自新。公鼎給以符約,俾還業(yè),聞者接踵而至。不旬日,境內(nèi)清肅。天祚聞之,加賜保節(jié)功臣。時人心反側,公鼎慮牛變,請布恩惠以安之,為之肆赦。公鼎累表乞歸,不許。會奴賊張撒八率無賴嘯聚,公鼎欲擊而勢有不能。嘆曰:“吾欲謝事久矣。為世故所牽,不幸至此,豈命也夫!”因憂憤成疾。保大元年卒,年七十九。(《遼史?大公鼎傳》)下列對文中劃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會公鼎造朝\大臣諭上嘉納之意\公鼎曰\一郡獲安誠\為大幸\他郡如此者眾\愿均其賜于天下\從之會公鼎造朝\大臣諭上嘉納之意\公鼎曰\一郡獲安\誠為大幸\他郡如此者眾\愿均其賜\于天下從之會公鼎造朝\大臣諭上嘉納之意\公鼎曰\一郡獲安\誠為大幸\他郡如此者眾\愿均其賜于天下\從之會公鼎造朝\大臣諭上嘉納之意\公鼎曰\一郡獲安誠\為大幸\他郡如此者眾\愿均其賜\于天下從之(2)下列對文中加下劃線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進士”指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殿試及第者?!斑M士”分等級,一甲三人,分別賜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進士及第。“大理”即大理寺,官署名,專門負責刑獄案件的審理,其長官為大理卿,即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把铡敝甘欤袝r也指時間不長。古代把一個月分為三個部分,每個部分為十天,分別為上旬、中旬、下旬?!捌驓w”指請求辭職回鄉(xiāng),類似的詞語還有“乞骸骨”“致仕”等。(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大公鼎心懷大局,思慮周全。遼東地區(qū)發(fā)牛水澇,官府大規(guī)模調(diào)發(fā)壯丁來修繕堤防,他力陳征役之弊,朝廷最終停止了勞役。大公鼎體恤百姓,務于教化。他任良鄉(xiāng)縣縣令期間,為百姓減省傜役,重視農(nóng)桑,興辦學校,使百姓順服,并得到教化。大公鼎為官耿直,忠于職守。他調(diào)任長春州錢帛都提點時,公主按照慣例向他借錢,他予以拒絕,即使被埋怨責罵也不為所動。大公鼎以誠待人,令人信服。東京盜賊發(fā)動暴亂,百姓也互相猜忌、爭奪,他向百姓陳說禍福,發(fā)給盜賊憑證,勸他們改過,眾人都聽從命令。(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公鼎獨曰:“邊障甫寧,大興役事,非利國便農(nóng)之道。”時人心反側,公鼎慮生變,請布恩惠以安之,為之肆赦。【答案】(1)C(2)A(3)D(4)①只有大公鼎說:“邊境要塞剛剛安寧,大規(guī)模征傜役,不是造福國家便利農(nóng)業(yè)的方法?!雹诋敃r人心不安,大公鼎憂慮發(fā)生變亂,請求布施恩惠來安定人心,(皇上)因此大赦天下?!窘馕觥俊痉治觥浚?)本句找出句中名詞代詞“公鼎”“朝”“大臣”“上”“一郡”“幸(幸運的事)”“他郡”“此”“天下”,虛詞“之”“為”“者”“其”“于”,標志性詞“曰”,A、D項,“一郡”作“獲安”的主語,“獲”為謂語動詞,“安”為賓語,意思是“一個郡得到安寧”,結構完整,意思獨立,前后斷開,排除AD兩項;B項,"從之"的主語為“皇上”,承前省略,不是"天下",意思是“(皇上)聽從(采納)了他的意見”,所以“從之”前必須斷開,排除B項;再結合本句意思:正值大公鼎進朝,大臣告知皇帝嘉獎采納他建議的事,大公鼎說:“一個郡得到安寧,確實是很幸運的事;其他郡這種事還很多,希望把這一恩惠通賜天下?!庇直徊杉{。句子可以斷開為:會公鼎造朝\大臣諭上嘉納之意\公鼎曰\一郡獲安\誠為大幸\他郡如此者眾\愿均其賜于天下\從之。故選C。(2)A項,“一甲三人,分別賜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進士及第”說法錯誤,一甲三人,依次為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干,賜進士出身;三甲較多,賜同進士出身。故選A。(3)D項,“東京盜賊發(fā)動暴亂,百姓也互相猜忌、爭奪,他向百姓陳說禍福,發(fā)給盜賊憑證,勸他們改過,眾人都聽從命令”說法錯誤,選項把大公鼎擔任東京戶部使和中京留守時的事揉在一起。相關信息在文章倒數(shù)第二段,原文為“改東京戶部使。時盜殺留守蕭保先,始利其財,因而倡亂。民亦互生猜忌,家自為斗。公鼎單騎行郡,陳以禍福,眾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聽命?!卑草嬋绻省0葜芯┝羰?,賜貞亮功臣,乘傳赴官。時盜賊充斥,有遇公鼎于路者,即叩馬乞自新。公鼎給以符約,俾還業(yè),聞者接踵而至。不旬日,境內(nèi)清肅”。故選D。(4)①中"獨”,只有;"邊障”,邊境要塞;"甫”,剛剛;"大興”,大規(guī)模做(興辦);“大興役事”,大規(guī)模征傜役;“利國便農(nóng)”,造福國家便利農(nóng)業(yè);“道",方法。②中的“時”,當時;“反側”,指不安;“慮”,憂慮;“生變”,發(fā)生變亂;“布”,布施;“以”,目的連詞,來;“安”,安定;“為之肆赦”省略主語“皇上”,翻譯時補齊;“為”。因為;“肆赦”,指大赦天下。故答案為:⑴C;⑵A;⑶D;⑷①只有大公鼎說:“邊境要塞剛剛安寧,大規(guī)模征傜役,不是造福國家便利農(nóng)業(yè)的方法。"②當時人心不安,大公鼎憂慮發(fā)生變亂,請求布施恩惠來安定人心,(皇上)因此大赦天下?!军c評】(1)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文言文斷句是翻譯的另一種形式,如果不能翻譯則采用文字標志斷句和語法斷句。一般來說名詞代詞常作主語或者賓語,因此出現(xiàn)名詞或代詞就在此前或后斷句,還有就是出現(xiàn)的一些虛詞,表示語氣常句尾,可在此后斷句,如果是發(fā)語詞,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斷句。(2)此題考查文化常識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識是一個高中生必須具有的基本常識。復習中要注意突出重點,不糾纏于細枝末節(jié),注意構建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和體系,建立知識樹,同時加強積累,注重歸納,分類記憶。(3)此題考查綜合分析的能力。綜合分析題,需要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對選項逐一排查,設誤常常有時間與發(fā)生的事與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學生在這些方面要注意;在選項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等文言現(xiàn)象。(4)此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做翻譯題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遵循“信、達、雅”的三字原則,運用“留、刪、替、補、調(diào)”的五字方法進行翻譯?!緟⒖甲g文】大公鼎為渤海族人,祖先世居遼陽率賓縣。大公鼎幼年時莊重有志,長大后好學。遼道宗咸雍十年,考中進士,調(diào)任為沈州觀察判官,當時遼東地區(qū)雨量過大,莊稼深受其害,北樞密院大規(guī)模調(diào)發(fā)遼河兩岸壯丁維護堤防,官府依照命令催促得很緊迫,只有大公鼎說:“邊境地區(qū)剛剛安寧,又大規(guī)模征搖役,不利于國家安定、發(fā)展農(nóng)耕?!庇谑前炎约旱南敕ㄗ鄨蟪ⅲV沽诉@項工程,雨水也未造成災害;沿河兩岸千里之內(nèi)的人無不喜悅。改任為良鄉(xiāng)縣令,減省搖役,重視農(nóng)桑,興辦孔子廟學,縣民悅服并得到教化。經(jīng)多次遷升至興國節(jié)度副使。當時隸屬于鷹坊的人,以捉鳥為名,擾害鄉(xiāng)間田里,時間長了,百姓都不堪忍受。大公鼎向皇帝報告了這種情況,當即命令禁止。正值大公鼎進朝,大臣告知皇帝嘉獎采納他建議的事,大公鼎說:“一個郡得到安寧,確實是很幸運的事;其他郡這種事還很多,希望把這一恩惠通賜天下。”又被采納。調(diào)任為長春州錢帛都提點,當他到達春水,貴族、公主照例向錢帛司借貸,大公鼎說:“豈可停止官家用度,他舞弊徇私拉人情?”予以拒絕。因此多聽到怨恨垢罵之語,他說:“這是我的職責,不敢瀆職。”不久拜為大理卿,平反了許多冤假錯案。天祥皇帝即位之后,他歷任長寧軍節(jié)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任為東京戶部使,當時賊盜殺死東京留守蕭保先,開始是圖謀他的財產(chǎn),進而發(fā)動暴亂,百姓之間也互相猜忌,各家互相爭斗。大公鼎一個人單騎到郡中,向百姓曉以禍福,眾人都扔下兵器叩拜說:“只要不欺壓我們,我們怎敢不聽你的命令?!睆拇税簿尤绻省1话轂橹芯┝羰?,賜為貞亮功臣,乘坐驛車赴任,當時盜賊充斥,有些盜賊在路上遇到大公鼎,都在他的馬前叩拜,請求改過自新。大公鼎發(fā)給他們憑證,讓他們回家恢復舊業(yè),盜賊聽說后,接踵而來,要求改過。不到十天,境內(nèi)的賊盜便被肅清了。天祥皇帝聽說后,加賜他為保節(jié)功臣。當時人心不安,大公鼎憂慮發(fā)生變亂,請求布施恩惠來安定人心,(皇上)因此大赦天下。大公鼎多次上表請求歸家,皇帝不同意。正巧奴賊張撒八率無賴聚集起事,大公鼎想平亂而沒有力量,嘆息說:“我想辭職已很久了,因為被世俗之念所牽思,才不幸到這一步,難道不是天命嗎!”從此憂憤成疾,保大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九歲。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舜禹之事唐)柳宗元魏公子丕,由其父得漢禪。還自南郊,謂共人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庇韶б詠斫孕χ?。柳先生曰:丕之言若是可也。吾見笑者之不知言,未見丕之可笑者也。凡易姓授位,公與私,仁與強,其道不同;而前者忘,后者系①,其事同。使以堯之圣一日得舜而與之天下能乎吾見小爭于朝大爭于野共為亂堯無以已之。何也?堯未忘干人,舜未系于人也。堯知其道不可,退而自忘;舜知堯之忘己而系舜于人也,進而自系。舜舉十六族,去四兇族,使天下咸得其人:命二十二人,興五教,立禮刑,使天下咸得其理;合時月,正歷數(shù),齊律、度、量、權衡,使天下咸得其用。積十余年,人曰:“明我者舜也,齊我者舜也,資我者舜也?!碧煜轮谖徽?,皆舜之人也。而堯隤然,聾其聰,昏其明,愚其圣。人曰:“往之所謂堯者果烏在哉?"或曰“耄矣",曰"匿矣"。又十余年,其思而問者加少矣。至于堯死,天下曰:“久矣,舜之君我也。"夫然后能楫讓受終于文祖。舜之與禹也亦然,禹旁行天下,功系于人者多,而自忘也晚。益之自系亦猶是也,而啟賢聞于人,故不能。夫其始系于人也厚,則其忘之也遲。不然,反是。漢之失德久矣,其不系而忘也甚矣。宦、董、袁、陶之賊生人盈矣,丕之父攘禍以立強,積三十余年,天下之主,曹氏而已,無漢之思也。丕嗣而禪,天下得之以為晚,何以異夫舜、禹之事耶?然則漢非能自忘也,其事自忘也;曾氏非能自系也,其事自系也。公與私,仁與強,其道不同,其忘而系者,無以異也。堯、舜之忘,不使如漢,不能授舜、禹;舜、禹之系,不使如曹氏,不能受之堯、舜。然而世徒探其情而笑之,故曰:笑其言者非也。問者曰:“堯崩,天下若喪考妣,四海遏密八音三載。子之言忘若甚然,是可不可歟?”曰:是舜歸德于堯,史尊堯之德之辭者也。堯之老更一世矣,德乎堯者,蓋已死矣,幼而存者,堯不使之思也。不若是,不能與人天下?!咀⑨尅客哼z忘:系:擁護。(1)對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明我者舜也明:引導B.舜之君我也君:君主C.禹旁行天下旁行:走遍D.丕嗣而禪嗣:繼示(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下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問的一組是()A.吾知之矣俯察品類之盛B.夫其始系于人也厚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C.然而世徒探其情而笑之拔劍撞而破之D.天下若喪考妣若亡鄭以為東道主(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曹丕受禪后,走下禪壇說“舜禹之事,吾知之矣”后世的人譏笑曹丕不懂舜禹之事,可柳宗元不這樣認為,他說曹丕這樣說是可以的。柳宗元認為在改朝換代的情況下禪讓帝位,它所遵循的原則是不一樣的,但面臨前代帝王已被人們遺忘,維承的君王已被人們擁護的情況是相同的。漢朝的帝王不能像堯舜那樣自愿讓人們忘記,曹操父子也不能像堯舜那樣使人們擁護自己,但曹氏父子因建立的功績而獲得了人們的擁護。本文不講眾所皆知的“退位讓國”的緣由,而是別出心裁地陳述讓位者和受禪者之間有計劃的事先準備,夾敘夾議,將“禪讓有理”論述得透徹明白。(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使以堯之圣一日得舜而與之天下能乎吾見小爭于朝大爭于野其為亂堯無以已之(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人曰:"往之所謂堯者果烏在哉?”或曰"耄矣”,曰"匿矣”。不若是,不能與人天下。【答案】(1)B(2)C(3)A(4)使以堯之圣/一日得舜而與之天下/能乎/吾見小爭于朝/大爭于野/其為亂/堯無以已之。(5)①人們說:"從前所說的那個堯究竟在哪里?"有人說:“他老了。"也有人說:“隱居起來了?!雹谌绻贿@樣做,堯就無法把天下禪讓給別人。【解析】【分析】(1)B項,“君”,結合“舜”“我”分析,名詞“君主”錯誤,動詞,當君主、做君主。句意:舜當我們的君主已經(jīng)很久了。故選B。(2)A項,代詞,指舜禹接受禪讓的事;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B項,助詞,舒緩語氣;用于句末,表判斷。C項,連詞,表順承關系。D項,好像;如果。故選Co(3)A項,“后世的人譏笑曹丕不懂舜禹之事”錯誤?!坝韶б詠斫孕χ保菑牟茇б詠淼娜藗兌甲I笑他。故選Ao(4)“能乎”,可以嗎,可以獨立成句,前后應該斷開;“吾”作為后面句子的主語,抓住“小爭"“大爭"分析,兩句應該對稱;"堯"作為"無以已之"的主語,前面應該斷開。結合句意內(nèi)容分析斷句。句意:即使像堯那樣圣明,得到舜以后立即就把天下交給他,可以嗎?我可以預見那樣就會發(fā)生動亂,小則在朝廷上引起激烈的辯論,大則在民間發(fā)生斗爭,那樣造成的混亂局面,堯也沒有辦法使之停止。(5)①“往",以前;“所謂”,所說的;"果",結局,與"因"相對;"烏”,文言疑問詞,哪、何;"或”,代詞,有的人;"?!?,年老,八九十歲的年紀;"匿”,隱藏、躲藏、隱匿。②“若”,像;"是”,代詞,這樣做;"不能”,沒有辦法,前面需要補充主語"堯”;"與",禪讓。故答案為:⑴B;(2)C;⑶A;⑷使以堯之圣/一日得舜而與之天下/能乎/吾見小爭于朝/大爭于野/其為亂/堯無以已之。⑸①人們說:“從前所說的那個堯究竟在哪里?"有人說:“他老了。”也有人說:“隱居起來了。”②如果不這樣做,堯就無法把天下禪讓給別人?!军c評】(1)此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能力。文言實詞的理解,重在平時積累,但也不能死記硬背,記憶時要結合句意,注意歸納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對課文注釋中有明確注明的字詞要加強記憶。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但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看語意是否通順來確定答案的正確與否。(2)此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理解與辨析能力。這類題,要求學生平時注重識記,積累,掌握文言18個虛詞的常規(guī)用法;當然也可以借助語境或利用教材所學作遷移聯(lián)想等來推斷詞義。(3)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篩選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準確翻譯理解文言內(nèi)容,特別是側重于對文章要點的具體把握,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關鍵所在,在解答的時候要突出這一點內(nèi)容。(4)此題考查文言文的斷句能力。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鍵。內(nèi)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動手把句斷。聯(lián)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難細分辨。緊緊抓住“曰”“云”“言”,對話最易被發(fā)現(xiàn)。常用虛詞是標志。(5)此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的能力。翻譯題是區(qū)分度較大的題目,一定要注意直譯,注意重點字,還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綱規(guī)定的“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介賓短語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譯中一定要有所體現(xiàn)。【參考譯文】魏公子曹丕依靠他父親曹操打下的基礎得到漢朝的禪讓。他從南郊祭天回來,對他的群臣說:“現(xiàn)在我完全了解舜禹接受禪讓的事宜了。”從曹丕以來人們都譏笑他。我柳先生說:曹丕這樣說是可以的。我只看到譏笑者不懂得這句話的意思,看不出曹丕有什么可笑的地方。凡是在改朝換代的情況下禪讓帝位,是出于公心還是出于私意,是憑借道德還是依靠強力,它所遵循的原則是不一樣的;但前代的帝王已被人們遺忘了,繼承的君主已為人們所擁護,這種情況是相同的。即使像堯那樣圣明,得到舜以后立即就把天下交給他,可以嗎?我可以預見那樣就會發(fā)生動亂,小則在朝廷上引起激烈的辯論,大則在民間發(fā)生斗爭,那樣造成的混亂局面,堯也沒有辦法使之停止。那是什么原因呢?因為堯還沒有被人們遺忘,舜還沒有被人們擁護。堯知道那樣的辦法行不通,就退居幕后讓人們慢慢忘掉他;舜知道堯這樣做是為了讓人們忘掉他而擁護舜,于是舜就積極主動爭取人民對自己的擁護。舜選拔了十六個氏族首領,除掉了四個兇惡的氏族首領,使天下人都得到有才能的首領;他任命了二十二個大臣,鼓勵五種道德規(guī)范,制定禮制刑法,很好地治理天下;正確劃分四時月份,整理歷法,統(tǒng)一樂律和度、量、權衡,使天下人都能正確地使用。經(jīng)過十多年后,人們都說:“引導我的是舜,治理我的是舜,幫助我的是舜。”天下那些做官的,全都是舜任用的人。然而堯衰老了,他的耳朵聾了,眼花了,頭腦也不清楚了。人們說:“從前所說的那個堯究竟在哪里?”有人說:“他老了。”也有人說:“隱居起來了?!庇诌^了十多年,那些問及思念他的人更加少了。及至堯逝世時,天下的人說:“舜當我們的君主已經(jīng)很久了?!痹谶@樣的情況下,舜才在祖廟里接受堯的禪讓,繼承堯最終放棄了的帝位。舜后來把帝位禪讓給禹,也是這樣的情況,禹治水走遍天下,人們懷念他的許多功績,而他退居幕后很遲。伯益也一直沒有在人們中間樹立威望,取得擁護,而人們又了解啟的才能,所以禹最后沒有能夠把帝位禪讓給伯益。君主當初功績大,對人們的影響深,那么人們不會很快忘記他。不然的話,人們就會很快忘記他。漢朝的政治腐敗已經(jīng)很久了,它不受擁戴而被人們遺忘的情況十分嚴重。宦官、董卓、袁氏兄弟、陶謙等人殘害百姓,罪大惡極。曹丕的父親曹操平息禍亂,建立強大的權威,經(jīng)過了三十多年,天下的統(tǒng)治者實際上是曹姓的人了,天下人已漸漸忘卻漢朝。曹丕繼承曹操而受漢獻帝的禪讓,天下的人感到得到他為君已經(jīng)晚了,這跟舜禹禪讓的情況有什么區(qū)別呢?然而漢朝的帝王并不能像堯舜那樣自愿讓人們忘記,而是他們所做的事不得人心才被人們遺忘的;曹氏父子也不能像舜禹那樣使人們擁護自己,而是他們建立的功績獲得了人們的擁戴。雖然其中或從公心出發(fā),或由私心出發(fā),或者憑借仁德,或者依仗強力,舜禹禪讓和漢魏禪讓所依據(jù)的原則是不同的,但他們中一方被遺忘,一方受擁護,這是相同的。堯和舜如果不像漢末帝王一樣被人們遺忘,就不可能把帝位傳給舜和禹;舜和禹如果不像曹氏父子樣受人們擁護,就不可能從堯和舜那里接受帝位。但是社會上的一般人只是探究曹丕的思想動機就譏笑他。所以我說:譏笑他的言論的人是不對的。有人問:“堯去世時,天下的人好像父母死了一樣,全國三年不奏樂。你說人們忘記了他,似乎說得言過其實了,這可不可以這樣說呢?”我回答說:這是舜有意把功德歸之于堯,以及歷史上尊崇堯的德行的說法。堯衰老退居幕后已經(jīng)有三十年之久了,那些感激懷念堯的人,越來越多地死去了。其中當時年幼而還活著的人,堯設法不讓他們懷念擁戴自己。如果不這樣做,堯就無法把天下禪讓給別人。6.閱讀下面的內(nèi)容,完成下列小題。芙?、倮顫O芙蕖與草本諸花似覺稍異,然有根無樹,一歲一生,其性同也。譜云:“產(chǎn)于水者曰草芙蓉,產(chǎn)于陸者曰旱蓮?!眲t謂非草木不得矣。予夏季倚此為命者,非故效顰于茂叔而襲成說于前人也。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請備述之。群葩當令時,只在花開之數(shù)日,前此后此皆屬過而不問之秋矣。芙蕖則不然。芙蕖自荷錢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風既作飄飖之態(tài),無風亦呈裊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嬌姿欲滴,后先相繼,自夏徂秋,此則在花為分內(nèi)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于主人矣;乃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猶似未開之花,與翠葉并擎,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杀牵瑒t有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則蓮實與藕皆并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只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似成棄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備經(jīng)年裹物之用。是芙蕖也者,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實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種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予四命之中,此命為最。無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畝方塘為安身立命之地。僅鑿斗大一池,植數(shù)莖以塞責,又時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謂不善養(yǎng)生而草菅其命者哉?!咀⑨尅竣佘睫。荷徎ǎ?)對《芙蕖》一文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作者先總說芙蕖之“可人”,然后分別從“可目”“可口”“可用”“可種”五個方面說明芙蕖的特點。文章圍繞芙蕖的“可人"之處落筆,極言芙蕖的種植之利,甚而將其定位在“五谷"“百花"之上。作者為自己不能辟出半畝方塘來種植芙蕖而感到遺憾,抒發(fā)了他酷愛芙蕖、厭棄百花的感情。文章以“可目"為寫作重點,詳細得體,繁簡得宜,不僅中心鮮明,而且重點突出。文章多用偶句,遺詞造句,十分優(yōu)美,不僅體現(xiàn)出事物的不同特點,使之兩兩對照,相得益彰,而且句式整齊和諧。(2)結合《蓮蓬》《芙蕖》兩文的內(nèi)容,談談它們在寫蓮方面的異同?!敬鸢浮浚?)A,C(2)相同之處:都從實用價值的角度出發(fā),寫蓮子清香的味道能滿足人的口腹之欲。不同之處:①《蓮蓬》重點寫蓮蓬的實用性一一味美可食,對蓮花,仍是延續(xù)了傳統(tǒng)的大多數(shù)人的認識,賦予它“超凡脫俗”的人格化品質(zhì);而李漁《芙蕖》則全方位寫蓮,且都從實用方面寫蓮各階段的“可人”之處。【解析】【分析】(1)A項,作者先總說芙蕖之“可人”,然后分別從“可目”“可鼻”“可口”"可用”來說明芙蕖的特點,沒有"可種”;C項,作者"厭棄百花”,無中生有;故選AC。(2)《蓮蓬》這篇散文,汪曾祺先生由采蓮,寫到蓮蓬,因為蓮蓬的可食性,然后寫到荷花顏色不同,蓮蓬以及蓮藕的不同;作者由蓮蓬的形狀又寫到蓮蓬的果實蓮子,重點寫蓮蓬的實用性;《芙蕖》這篇文章,李漁先總說芙蕖之“可人”,然后分別從“可目”“可口”“可用”“可種”五個方面說明芙蕖的特點,表達自己對芙蕖的喜愛之情。所以,兩篇文章都從實用價值的角度出發(fā),寫蓮子清香的味道能滿足人的口腹之欲,不同之處是《蓮蓬》重點寫蓮蓬的實用性——味美可食,對蓮花,仍是延續(xù)了傳統(tǒng)的大多數(shù)人的認識,賦予它“超凡脫俗”的人格化品質(zhì);而李漁《芙蕖》則全方位寫蓮,且都從實用方面寫蓮各階段的“可人”之處。故答案為:(1)AC;⑵相同之處:都從實用價值的角度出發(fā),寫蓮子清香的味道能滿足人的口腹之欲。不同之處:①《蓮蓬》重點寫蓮蓬的實用性——味美可食,對蓮花,仍是延續(xù)了傳統(tǒng)的大多數(shù)人的認識,賦予它“超凡脫俗”的人格化品質(zhì);而李漁《芙蕖》則全方位寫蓮,且都從實用方面寫蓮各階段的“可人”之處?!军c評】1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篩選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準確翻譯理解文言內(nèi)容,特別是側重于對文章要點的具體把握,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關鍵所在,在解答的時候要突出這一點內(nèi)容。⑵此題考查把握文章寫蓮方面的異同的能力。第一步,指明小說運用了哪一種描寫手法。第二步,結合具體情節(jié)分析這種描寫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第三步,明確有何效果或作用。要點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點?!緟⒖甲g文】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沒有木質(zhì)的樹干,是一年生的植物,這些性質(zhì)和草本是相同的?;ㄗV書中說:"在水中生長的叫草芙蓉,在陸地生長的叫旱蓮。"那么這就不能說芙蕖不是草本了。我愛芙蕖,在夏季靠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頤重復前人早已說過的話,而是因為芙蕖適合人的心意,它的長處不是一兩點就可以講盡的,請容我一一說說它的好處。在花的最佳觀賞時節(jié),只在花開的那幾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屬于無人問津的時候。芙蕖就不是這樣:自從荷葉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點綴得一片碧綠;等到它的莖和葉長出,則又一天一天地高起來,一天比一天美麗。有風時就作出飄動搖擺的神態(tài),沒風時也呈現(xiàn)出輕盈柔美的風姿。這樣,我們在花未開的時候,便先享受它那無窮的逸致情趣了。等到花苞開花,姿態(tài)嬌嫩得簡直要滴水,(花兒)先后相繼開放,從夏天直開到秋天,這對于花來說是它的本性,對于人來說就是應該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謝,也可以告訴主人說,沒有對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蓮蓬,蓬中結了果實,一枝枝獨立,還像未開的花一樣,和翠綠的葉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節(jié)下霜的時候,它所擅長的本領不會停止。以上都是說它適于觀賞的方面。適宜鼻子(的地方),那么還有荷葉的清香和荷花特異的香氣;(以它來)避暑,暑氣就因它而減退;(以它來)納涼,涼氣就因它而產(chǎn)生。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蓮籽與藕都可以放入盤中,一齊擺上餐桌,使人滿口香味芬芳。只有霜打的枯萎的葉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遺棄的廢物;但是把它摘下貯藏起來,又可以在明年用來裹東西。這樣看來,芙蕖這種東西,沒有一時一刻不適于人們耳朵和眼睛觀賞的,沒有哪部分哪一點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實質(zhì)而不占有五谷的名義,集中百花的長處而除去它們的短處。種植的利益難道還有比它還大的嗎?我視為生命的四種花草中,以芙蕖最為寶貴。可惜酷愛了它一生,卻不能得到半畝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賴以生存的地方。只是挖了個鑿斗大的小水池,栽幾株來安慰自己,又時常為小池漏水而憂慮,祈求上天降雨來拯救它,這大概是所說的不善于培養(yǎng)生靈而把它的生命當作野草一樣作賤吧。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葉生

蒲松齡淮陽葉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詞賦,冠絕當時;而所如丕偶,困于名場。會關東丁乘鶴,來令是邑。見其文,奇之。召與語,大悅。值科試,公游揚于學使,遂領冠軍。公期望綦切。闈后,索文讀之,擊節(jié)稱嘆。不意時數(shù)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鎩羽。牛嗒喪而歸,愧負知己,形銷骨立,癡若木偶。公憐之,相期考滿入都,攜與俱北。生甚感佩,辭而歸,杜門不出。無何,寢疾。公遺問不絕;而服藥百裹,殊罔所效。公適以忤上官免,將解任去。函致生,其略云:“仆東歸有日;所以遲遲者,待足下耳。足下朝至,則仆夕發(fā)矣。"生持書啜泣,寄語來使:“疾革難遽瘥,請先發(fā)。"公不忍去,徐待之。逾數(shù)日,門者忽通葉生至。公喜,逆而問之。生日:“以犬馬病,勞夫子久待,萬慮不寧。今幸可從杖履。"公乃束裝戒旦。抵里,命子師事生,夙夜與俱。公子名再昌,時年十六,尚不能文。然絕慧,居之期歲,便能落筆成文。益之公力,遂入邑庠,旋中亞魁。公以其久客,恐誤歲試,勸令歸省。慘然不樂。公不忍強,囑公子至都為之納粟。公子又捷南宮,授部中主政。攜生赴監(jiān),與共晨夕。逾歲,生入北闈,竟領鄉(xiāng)薦。會公子差南河典務,因謂生日:“此去離貴鄉(xiāng)不遠。先生奮跡云霄,錦還為快?!鄙嘞?。歸見門戶蕭條,意甚悲惻。逡巡至庭中,妻攜簸具以出,見生,擲具駭走。妻遙謂曰:"君死已久,何復言貴?所以淹君柩者,以家貧子幼耳。今阿大亦已成立,勿作怪異嚇生人。”生聞之,憮然惆悵。逡巡入室,見靈柩儼然,撲地而滅。妻驚視之,大慟,抱衣悲哭。公子聞之,涕墮垂膺。即命駕哭諸其室出橐營喪葬以孝廉禮又厚遺其子為延師教讀言于學使諭年游泮。異史氏曰:"魂從知己,竟忘死耶?聞者疑之,余深信焉。嗟乎!遇合難期,遭逢不偶。古今痛哭之人,卞和惟爾:顛倒逸群之物,伯樂伊誰?天下之昂藏①淪落如葉生其人者,亦復不少,顧安得令威復來,而生死從之也哉?噫!”(節(jié)選自《聊齋志異?葉生》,有改動)【注釋】①昂藏:儀表堂堂,氣度不凡。對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而所如不偶不偶:不對等B.疾革難遽瘥瘥:病愈C.公喜,逆而問之逆:迎接D.所以淹君柩者淹:長久停留下列各組句子中,加下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公游揚于學使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辭而歸,杜門不出貝y知明而行無過矣C.以犬馬病但以劉日薄西山D.余深信焉去今之墓而葬焉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葉生終其一生于科考,甚至死后也沒有斷絕:他知恩圖報,因感念丁公的知遇之恩,不離不棄,死后化作靈魂去報恩,終讓丁公實現(xiàn)科考夢想。作者并非僅僅敘述了一個凄惻動人的故事,比照葉生,結合作者自己科考的辛酸往事,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作者是借科考之事,抒孤憤之情。本文文筆簡練,描寫細膩,故事情節(jié)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力避平鋪直敘、平淡無奇,做到了奇幻多姿,浪漫主義手法高超。通過“異史氏曰”,卒章顯志,既高度概括了故事情節(jié),又談了自己的看法,更抒發(fā)了對科考取士以及難得如丁公那樣的知己的感慨。用“/”給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即命駕哭諸其室出橐營喪葬以孝廉禮又厚遺其子為延師教讀言于學使諭年游泮。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不意時數(shù)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鎩羽。天下之昂藏①淪落如葉生其人者,亦復不少,顧安得令威復來,而生死從之也哉?【答案】(1)A(2)C(3)A即命駕哭諸其室出橐營喪葬以孝廉禮又厚遺其子為延師教讀言于學使逾年游泮。①沒料想時運限人,文章雖好命不佳,發(fā)榜后,葉生仍舊名落孫山。②天下才華不凡卻如葉生那樣淪落的才子,也是不少,回首四顧,天下哪里會再有一個丁乘鶴出現(xiàn),讓人生跟隨他呢?【解析】【分析】(1)A項,而所如不偶。但是命運不濟。不偶:不幸,不好。B項,疾革難遽瘥。我的病很重,很難立即痊愈。瘥:病愈C項,公喜,逆而問之。丁公大喜,迎上前來慰問他。逆:迎接D項,所以淹君柩者。之所以一直停放著您的棺木沒有埋葬。淹:長久停留故選A。A項,介詞,在/介詞,被。B項,表承接/表遞進。C項,連詞,因為。D項,句末語氣助詞,不譯/兼詞,相當于“于之”。故選C。(3)A項,“終讓丁公實現(xiàn)科考夢想”錯,是幫助丁公實現(xiàn)了科考夢想。故選A?!凹疵{哭諸其室”從結構上來看是完整的,并且后面“出橐營喪”承前省略主語,領起另一句子,所以在“室”和“喪”后停頓;通過一個“又”字可知,“葬以孝廉禮”及“厚遺其子”是兩個完整的句子,所以在“禮”和“子”后停頓;“為延師教讀”是針對“其子”的,所以在“讀”后停頓;“言于學使”和“逾年游泮”結構完整,意思清楚,所以在“使”后停頓。(5)“不意”沒料想到。“時數(shù)”時運。“憎命”好命不佳?!耙廊弧比耘f?!版|羽”名落孫山。昂藏:儀表堂堂,氣度不凡?!邦櫋被厥姿念??!皬摹备S?!皽S落如葉生其人”葉生那樣淪落的才子故答案為:(1)A;(2)C;⑶A;⑷即命駕哭諸其室出橐營喪葬以孝廉禮又厚遺其子為延師教讀言于學使逾年游泮。⑸①沒料想時運限人,文章雖好命不佳,發(fā)榜后,葉生仍舊名落孫山。②天下才華不凡卻如葉生那樣淪落的才子,也是不少,回首四顧,天下哪里會再有一個丁乘鶴出現(xiàn),讓人生跟隨他呢?【點評】(1)此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能力。文言實詞的理解,重在平時積累,但也不能死記硬背,記憶時要結合句意,注意歸納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對課文注釋中有明確注明的字詞要加強記憶。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但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看語意是否通順來確定答案的正確與否。此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理解與辨析能力。這類題,要求學生平時注重識記,積累,掌握文言18個虛詞的常規(guī)用法;當然也可以借助語境或利用教材所學作遷移聯(lián)想等來推斷詞義。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篩選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準確翻譯理解文言內(nèi)容,特別是側重于對文章要點的具體把握,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關鍵所在,在解答的時候要突出這一點內(nèi)容。(4)此題考查文言文的斷句能力。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鍵。內(nèi)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動手把句斷。聯(lián)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難細分辨。緊緊抓住“曰”“云”“言”,對話最易被發(fā)現(xiàn)。常用虛詞是標志。此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的能力。翻譯題是區(qū)分度較大的題目,一定要注意直譯,注意重點字,還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綱規(guī)定的“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介賓短語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譯中一定要有所體現(xiàn)?!緟⒖甲g文】(河南)淮陽有個姓葉的秀才,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文章詞賦,在當時首屈一指;但是命運不濟,始終未能考中舉人。恰巧關東的丁乘鶴,來擔任淮陽縣令。(他)見到葉生的文章,認為不同尋常,便召葉生來談話,(結果)非常高興。到了開科考試的時候,丁公在學使面前稱贊葉生,使他得了科試第一名。丁公對葉生的前途寄予極大的希望。鄉(xiāng)試考完,丁公要葉生的文稿來閱讀,拍案叫好。沒料想時運限人,文章雖好命不佳,發(fā)榜后,葉生仍舊名落孫山。他垂頭喪氣地回到家,感到辜負了丁公的期望,很慚愧,身形消瘦,呆如木偶。丁公很同情他,約好等自己三年任滿進京,帶著他一起北上。葉生非常感激,辭別丁公回家,從此閉門不出。沒過多久,葉生病倒在床上。丁公經(jīng)常送東西慰問他;可是葉生服用了一百多副藥,根本不見效。丁公正巧因冒犯上司被免了官職,將要離任回鄉(xiāng)。他給葉生寫了封信,大致意思說:“我東歸的日期已經(jīng)定了,所以遲遲不走的原因,是為了等待您。您若早晨來到,我晚上就可以上路了?!比~生看著信哭得非常傷心,他讓送信人捎話給丁公說:“我的病很重,很難立即痊愈,請(您)先動身吧。”送信人回去如實說了。丁公不忍心就走,仍慢慢等著他。過了幾天,看門的人忽然通報說葉生來了。丁公大喜,迎上前來慰問他。葉生說:“因為小人的病,有勞先生您久等,心里怎么也不安寧。今天有幸可以跟隨在您身邊了?!倍」谑钦硇醒b趕早上路。丁公回到家,讓兒子拜葉生為師,并讓好好伺候,早晚都和他住在一起。丁公子名叫再昌,當時十六歲,還不能寫文章。但是卻特別聰慧,過了一年,公子便能落筆成文。加上丁公的力量,于是他進了縣學成為秀才,不久就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