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yè)場所職業(yè)病危害與防護分析課件_第1頁
作業(yè)場所職業(yè)病危害與防護分析課件_第2頁
作業(yè)場所職業(yè)病危害與防護分析課件_第3頁
作業(yè)場所職業(yè)病危害與防護分析課件_第4頁
作業(yè)場所職業(yè)病危害與防護分析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工作場所職業(yè)病危害與防護工作場所職業(yè)病危害與防護1、主要職業(yè)病危害因素與分布

2、生產性毒物危害與防護

3、粉塵危害與防護

4、物理危害因素與防護

5、個人使用的防護用品

1、主要職業(yè)病危害因素與分布

2、生產性毒物危害與防護

3、1.主要職業(yè)病危害因素與分布1.主要職業(yè)病危害因素與分布職業(yè)病危害因素

工作場所可能造成健康損害或者導致疾病的各種有害因素。按來源可分為三大類:1.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2.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3.工作環(huán)境中的有害因素職業(yè)病危害因素工作場所可能造成健康損害或者導致疾病的各種有生產工藝過程中的有害因素化學因素:包括生產過程中的有毒物質和生產性粉塵。物理因素:包括異常氣象條件、異常氣壓、噪聲、振動、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等。生物因素:如炭疽桿菌、布氏桿菌、森林腦炎病毒等傳染性病源體。生產工藝過程中的有害因素化學因素:包括生產過程中的有毒物質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勞動組織和勞動制度不合理、勞動強度過大、過度精神或心理緊張、勞動時個別器官或系統(tǒng)過度緊張、長時間不良替位、勞動工具不合理等。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勞動組織和勞動制度不合理工作環(huán)境中的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自然環(huán)境因素、廠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來自其他生產過程散發(fā)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生產環(huán)境污染。工作環(huán)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環(huán)境因素、廠房建筑或2.生產性毒物

在一定條件下,較小劑量即可引起機體急性或慢性病理變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學物質稱為毒物。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存在于工作環(huán)境空氣中的毒物稱為生產性毒物。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過量接觸生產性毒物可引起職業(yè)中毒。2.生產性毒物在一定條件下,較小劑量即可引2.生產性毒物一、生產性毒物的來源與存在形態(tài)生產性毒物主要來源于原料、輔助原料、中間產品、成品、副產品、夾雜物或廢棄物;有時也來自熱分解產物及反應產物。毒物可以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或氣溶膠(粉塵、煙或霧)的形式存在生產環(huán)境。2.生產性毒物一、生產性毒物的來源與存在形態(tài)2.生產性毒物二、接觸機會(1)正常生產過程原料的開采與提煉、加料和出料;成品的處理、包裝;材料的加工搬運、儲存;(2)檢修與搶修(3)意外事故2.生產性毒物二、接觸機會2.生產性毒物三、生產性毒物進入人體的途徑生產性毒物主要經呼吸道吸收進入人體;亦可經皮膚和消化道進入。四、毒物在體內的過程(1)分布毒物被吸收后,隨血液循環(huán)分布到全身。毒物在體內分布的情況主要取決于其進入細胞能力與組織的結合力(紅細胞)。(2)生物轉化進入機體的毒物,有的直接作用于靶器官產生毒效應,并可以原形排出。但多數(shù)毒物吸收需在體內代謝酶的作用下,其化學結構發(fā)生一系列改變,形成其衍生物以及分解產物的過程(氧化、還原、水解、合成)(3)排出腎臟呼吸道消化道等(4)蓄積2.生產性毒物三、生產性毒物進入人體的途徑作業(yè)場所職業(yè)病危害與防護分析ppt課件作業(yè)場所職業(yè)病危害與防護分析ppt課件作業(yè)場所職業(yè)病危害與防護分析ppt課件2.生產性毒物五、影響毒物對機體毒作用的因素(1)毒物的化學結構(2)物理特性(3)毒物劑量、濃度和接觸時間(4)毒物聯(lián)合作用(5)個體易感性2.生產性毒物五、影響毒物對機體毒作用的因素2.生產性毒物六、生產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則生產性毒物種類繁多、接觸面廣、人數(shù)龐大;職業(yè)中毒在職業(yè)病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控制生產性毒物,對預防職業(yè)中毒、保護和增進職業(yè)健康、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有重大意義。職業(yè)中毒的病因是職業(yè)環(huán)境中的生產性毒物,故預防職業(yè)中毒必須采取綜合治理措施,從根本上消除、控制或盡可能減少毒物對職工的侵害。應遵循“三級預防”原則,推行“清潔生產”,重點做好“前期預防”,具體控制措施可概括以下幾方面:(1)根除毒物從生產工藝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質、可用無毒或低毒原料代替有毒或高度原料,如使用苯作為溶劑或者稀釋劑的油漆,可改用二甲苯。2.生產性毒物六、生產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則2.生產性毒物(2)降低毒物濃度減少人體接觸毒物水平,以保證不對接觸著產生明顯健康危害是預防職業(yè)中毒的關鍵。

1.改革工藝:對產生有毒物質的作業(yè),原則上應盡可能采取密閉生產,消除毒物逸散的條件。應用先進的技術和工藝,盡可能采取遙控或程序控制,最大限度地減少操作者接觸毒物的機會。

2.通風排毒:在有毒物質生產過程中,如密閉不嚴或條件不許可,仍有毒物逸散入作業(yè)環(huán)境空氣中時,應采用局部通風排毒系統(tǒng),將毒物排出。最常用的為局部抽出式通風。為了充分發(fā)揮其通風排毒效果,應同時做好毒物發(fā)生源的密閉和含毒空氣的凈化處理。2.生產性毒物(2)降低毒物濃度2.生產性毒物3.工藝、建筑布局生產工序的布局不僅要滿足生產上的需求,而且應符合職業(yè)衛(wèi)生要求。有毒物逸散的作業(yè),應根據(jù)毒物的毒性、濃度和接觸人數(shù)等對作業(yè)區(qū)實行區(qū)分隔離,以免產生疊加影響。4.個體防護是預防職業(yè)中毒的重要輔助措施。個體防護用品包括呼吸防護器、防護帽、防護眼鏡、防護面罩、防護服和皮膚防護用品等。5.職業(yè)衛(wèi)生服務對作業(yè)場所空氣中毒物濃度進行監(jiān)測(個體、定點),并對其。實行定性定量評價,對其作業(yè)環(huán)境做出評價,提出治理建議;對接觸有害物質的人群實施健康監(jiān)護,做好上崗前和定期健康檢查,,排除職業(yè)禁忌,發(fā)現(xiàn)早期的健康損害,并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2.生產性毒物3.工藝、建筑布局2.生產性毒物6.加強管理堅持三同時原則:新建、擴建、改建的建設項目,主體工程應與職業(yè)衛(wèi)生防護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竣工投產和使用。建立、健全職業(yè)衛(wèi)生管理制度正確執(zhí)行操作規(guī)程與維修2.生產性毒物6.加強管理2.生產性毒物七、常見職業(yè)中毒原因(1)違反操作規(guī)程(約占70%)(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3)設備事故(4)“三廢”處理(5)防護設施失效、防護用品使用不當(6)缺乏相應的防毒、自救知識案例:急性硫化氫中毒2.生產性毒物七、常見職業(yè)中毒原因急性硫化氫中毒(一)事故經過某年11月5日某廠硫化氫焚燒處理裝置發(fā)生故障,硫化氫與液化石油氣混合后,燃燒排空裝置不著火,工人甲和乙佩戴防毒面具,身系安全帶,爬上8m高的鐵架,調節(jié)硫化氫排放量后,氣體點燃了。當時,兩人未聞到氣味。當日下午排空裝置再次點不著火。甲、乙兩人認為上午沒有聞到氣味,說明“比較安全”。甲就不帶防毒面具,上鐵架調節(jié)硫化氫排放量。當爬至頂端時,立即被硫化氫“熏倒”,幸好被安全帶系住,懸掛在鐵架上。乙見狀未系安全帶爬上鐵架救甲,達到頂端也立即被“熏倒”,從8米高的鐵架上摔下,當即摔死。甲逐漸清醒,大聲呼救,被其他同志救下,送醫(yī)院脫險。(二)分析

1.甲、乙兩人認為聞不到氣味,就比較安全,說明對硫化氫毒性認識的不足。當硫化氫濃度達70mg/m3時,經2~5分鐘,人的嗅覺就疲勞而聞不到臭味了。可見聞不到臭味,并不意味著硫化氫濃度低,相反,可能比較高,因此,必須高度警惕。

2.高處作業(yè)系安全帶

3.脫離接觸(三)防范措施

1.對接毒崗位的職工、要反復進行毒物的毒性,預防中毒的辦法和自救互救知識的教育

2.對操作工進行遵守安全操作規(guī)程重要性的教育

急性硫化氫中毒3.粉塵的危害與防護生產性粉塵: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較長時間懸浮在生產環(huán)境空氣中的固體微粒。它是污染作業(yè)環(huán)境、損害勞動者健康的重要職業(yè)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塵肺在內的多種職業(yè)性肺部疾患。來源:礦山開采、爆破、礦石粉碎,玻璃、水泥陶瓷加工分類:1.無機粉塵:礦物性粉塵如煤、石英、石棉等,金屬性粉塵如鉛、錳、鐵、錫;人工無機粉塵如金剛砂、水泥、玻璃纖維等。

2.有機粉塵:動物性粉塵如皮毛、絲;植物性粉塵如棉、麻;人工有機粉塵如有機原料、農藥、合成樹脂、橡膠等3.粉塵的危害與防護生產性粉塵: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較長時間懸3.粉塵的危害與防護一、影響生產性粉塵危害的因素(1)粉塵的性質

1.化學組成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的含量,含量越高,危害越大

2.濃度和接觸時間

3.粉塵分散度(2)機體的健康因素(3)勞動強度和環(huán)境因素(4)防護措施3.粉塵的危害與防護一、影響生產性粉塵危害的因素3.粉塵的危害與防護二、粉塵危害(1)呼吸系統(tǒng)疾病:塵肺、粉塵沉著癥、呼吸系統(tǒng)腫瘤、粉塵性支氣管炎、肺炎、哮喘性鼻炎、支氣管哮喘。(2)局部作用:皮脂腺孔堵塞,粉刺、毛囊炎(3)中毒作用:吸入鉛、砷、錳等粉塵可在呼吸道粘膜很快溶解吸收,導致中毒。3.粉塵的危害與防護二、粉塵危害作業(yè)場所職業(yè)病危害與防護分析ppt課件3.粉塵的危害與防護3、粉塵的預防措施(1)密閉塵源(2)抽風除塵(3)濕式作業(yè)(4)個人防護(5)測定粉塵濃度和分散度(6)定期健康檢查綜合防塵八字方針:革、水、密、風、護、管、教、查3.粉塵的危害與防護3、粉塵的預防措施4.物理性有害因素與防護一、噪聲危害與防護(1)基本概念聲音物體振動后,振動能在彈性介質中以波的形式向外傳播,傳到人耳引起的音響感覺稱為聲音。人耳能感受的聲音頻率在20~20000Hz。噪聲從物理的觀點說,是指頻率和聲音強度各不相同,雜亂的聲音無規(guī)律的組合;從生理的觀點來說,凡是使人產生煩勞,需要加以控制的聲音統(tǒng)稱為噪聲。生產性噪聲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聲音及頻率和強度沒有規(guī)律,聽起來使人感到厭煩,稱為生產性噪聲或工業(yè)噪聲,按照來源可以分為:機械性噪聲、流體動力性噪聲、電磁性噪聲。4.物理性有害因素與防護一、噪聲危害與防護4.物理性有害因素與防護(2)噪聲特點生產性噪聲在石油化工行業(yè)中是一種最常見的職業(yè)病危害,接觸人數(shù)多,影響比較明顯。

1.石油化工行業(yè)生產性噪聲多為強度較大的連續(xù)性穩(wěn)態(tài)噪聲,如電機、機泵、空氣壓縮機和各類風機。

2.噪聲種類較多。如機械噪聲、氣體噪聲和電磁噪聲。

3.從頻譜特性來分析,高、中、低頻噪聲均有,屬于寬頻噪聲。

4.產生噪聲的設備比較多,并經常同時運轉,噪聲相互干涉,治理難度大。

4.物理性有害因素與防護(2)噪聲特點4.物理性有害因素與防護(3)噪聲對人體健康的影響1.對聽覺系統(tǒng)的影響a.暫時性聽閾位移(功能性)人或動物接觸噪聲后引起聽閾變化,脫離噪聲環(huán)境后經過一段時間聽力可以恢復到原來水平。b.永久性聽閾位移(器質性)隨著接觸噪聲的時間繼續(xù)延長,如果前一次接觸引起的聽力變化未能完全恢復又需要再次接觸,可使聽覺疲勞加重,聽力不能完全恢復,變成永久性聽力位移。

噪聲性聽力損傷:主要是高頻(主要為3000~6000Hz)聽力損傷,低頻特別是語音頻段(500~2000Hz)聽力尚未受到影響。

噪聲性耳聾:聽力受損影響到語言頻段,主觀上感覺到聽力障礙。4.物理性有害因素與防護(3)噪聲對人體健康的影響4.物理性有害因素與防護(2)神經系統(tǒng)出現(xiàn)頭痛、頭暈、睡眠障礙、全身乏力、記憶力減退、情緒不穩(wěn)定,如易激怒等。(3)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心率(加快或減慢),長期接觸較強的噪聲可引起血壓持續(xù)性升高,血管緊張度增加,彈性降低。(4)對內分泌及免疫系統(tǒng)的影響(5)對消化系統(tǒng)及代謝功能的影響

4.物理性有害因素與防護(2)神經系統(tǒng)4.物理性有害因素與防護(4)影響噪聲對機體作用的因素1.噪聲的強度和頻譜特性(噪聲強度、高頻)2.接觸時間3.噪聲的性質(脈沖噪聲)4.其他有害因素共同存在(振動、高溫、某些有毒物質共同存在)5.機體健康狀態(tài)和個體敏感性6.個體防護4.物理性有害因素與防護(4)影響噪聲對機體作用的因素4.物理性有害因素與防護(5)防止噪聲危害的措施1.控制噪聲源噪聲源的控制應采取最根本、最有效的綜合預防措施。通過工藝改革、機械結構改造,隔聲、控制設備振動等2.控制噪聲的傳播吸聲:對室內的噪聲,可利用多孔吸聲材料進行吸聲隔聲防振動消聲3.正確使用和選擇個人防護用品4.醫(yī)學監(jiān)護4.物理性有害因素與防護(5)防止噪聲危害的措施4.物理性有害因素與防護二、振動危害與防護全身振動:工作地點或座椅的振動,人體足部或臀部接觸振動,通過下肢或軀干傳導至全身全身振動首先使人感覺不舒適,繼而有疲勞、頭暈、焦慮、嗜睡等。強度大的全身振動是人難以忍受,甚至引起內臟移位或造成機械性損傷。局部振動(手臂振動):手部接觸振動工具、機械或加工部件,振動通過手臂傳導至全身。長期從事手傳振動作業(yè)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環(huán)和/或手臂精神功能障礙為主的疾病,并能引起手臂骨關節(jié)-肌肉的損傷。其典型表現(xiàn)為振動性白指(一般是在受冷后,,患指出現(xiàn)麻、脹、痛,并由灰白變蒼白,由遠端向近端發(fā)展,界限明顯,可持續(xù)數(shù)分鐘只十分鐘,再逐漸由蒼白變潮紅,恢復至常色。)4.物理性有害因素與防護二、振動危害與防護4.物理性有害因素與防護振動危害的預防措施1.控制振動源改革工藝過程,采取技術革新,通過減振、隔振或消除振動源的振動,是預防振動職業(yè)危害的根本措施。2.合理安排接振時間3.加強個人防護:防振手套、防寒服、休息用40~60度熱水浸泡手,每次10min。4.加強健康監(jiān)護4.物理性有害因素與防護振動危害的預防措施4.物理性有害因素與防護三、非電離輻射(1)射頻輻射指頻率在100KHz~300GHz的電磁輻射。1.對人體影響的具體表現(xiàn):神經衰弱癥狀:頭暈、頭脹、失眠、多夢、乏力、記憶力減退、心悸。此外四肢疼痛,食欲不振、脫發(fā)、體重下降、多汗等。微波還可以引起心率過快或過慢,血壓下降或升高,白血球減少或增多。甚至還可以引起眼睛損傷。2.預防措施

屏蔽(利用金屬板或金屬網等良性導體形成屏蔽體,并有良好接地,利用磁導率高的金屬材料)

遠距離控制自動化操作個體防護(防護衣防護眼鏡防護頭盔)

4.物理性有害因素與防護三、非電離輻射4.物理性有害因素與防護二、紫外輻射波長從160nm~400nm的輻射線1.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皮膚(紅斑、水皰、光感性皮炎)眼鏡(波長250nm~320nm的紫外線可引起角膜炎,結膜炎)2.預防措施

技術改革(自動化、機械化)

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電焊工應備有綠色防護玻璃片的防護面盾,輔助焊接人員應備有透光較好的黃綠色眼鏡。)

設置防護屏障

健康監(jiān)護4.物理性有害因素與防護二、紫外輻射4.物理性有害因素與防護三、電離輻射危害與防護凡能使受作用物質發(fā)生電離現(xiàn)象的輻射,稱電離輻射(X射線、γ射線、α射線、β射線和中子n)分布:石油化工生產中,設備承受高壓的部件(鍋爐爐管、液化氣球罐、承壓容器、管線)探傷工作,流量計。(1)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神經衰弱癥狀:頭痛、頭暈、睡眠障礙,疲乏無力,記憶力下降皮膚損害、晶體生育障礙、造血功能減退。(2)預防措施

接受照射劑量限值原則(任何照射必須具有正當理由;輻射防護應當實現(xiàn)最優(yōu)化;應當遵守個人劑量當量限值的規(guī)定)

外照射防護原則(縮短被照射時間、距離防護、屏蔽防護)

健康監(jiān)護4.物理性有害因素與防護三、電離輻射危害與防護4.物理性有害因素與防護四、不良的氣候危害與防護高溫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工作地點平均WBGT指數(shù)大于等于25℃的作業(yè)(WBGT:濕球黑球溫度。是綜合評價人體接觸作業(yè)環(huán)境熱負荷的基本參量)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頭暈、頭痛、惡心、嘔吐、體溫升高、無汗、血壓下降等中暑癥狀。預防措施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