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礎施工圖設計及審查要點_第1頁
地基基礎施工圖設計及審查要點_第2頁
地基基礎施工圖設計及審查要點_第3頁
地基基礎施工圖設計及審查要點_第4頁
地基基礎施工圖設計及審查要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資料由考試大建造師編輯整理,請不要轉載地基基礎施工圖設計及審查要點

[hide=80]地基基礎施工圖設計及審查要點

一.

基礎埋置深度

1.

天然地基:充分利用褐黃色粘性土層作為持力層(上:第5.2.1-2條),一般埋置在2層土上:

2.

箱基:一般取建筑物高度的1/8~1/12(上:第5.2.2條);

3.

高層建筑簡體結構承臺板板底的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20(上筒:第7.1.4條);

4.

高層建筑筏形和箱形基礎.天然地基上的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樁筏和樁箱基礎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1/20(國:第5.1.3條);

5.

不同埋深基礎:兩基礎埋深高差一般取兩基礎間凈距的1/2(上:第5.2.3-2條);

6.

基槽開挖后,應進行驗槽(國:第10.1.1條)。

二.

基礎類型選擇

1.

獨立基礎:

(1)

矩形基礎長度與寬度比宜小于等于3(上:第5.4.1條);

(2)

階梯形基礎臺階高度宜為300~500,錐形基礎邊緣高度不宜小于200,坡度不宜大于1:2(上:第5.4.2條);

(3)

杯口插入深度按(上:表5.4.6)選用,同時還應滿足受力主筋錨固長度及考慮柱吊裝時的穩(wěn)定性,插入深度大于等于柱長的0.05倍(上:第5.4.6條)。

2.

條形基礎(鋼筋混凝土)

(1)

墻下條形基礎底板厚度不宜小于250mm,邊緣高度不宜小于150mm(上:第5.5.2條);

(2)

(2)墻下條形基礎:如沿縱向遇不均勻土質,宜在墻下設置肋梁,肋中受力鋼筋直徑不宜小于10mm(上:第5.5.3條);

(3)

柱下條形基礎梁:

(a)基礎梁高度不宜小于柱距的1/4~1/8(上:第5.5.5條);

(b)梁底的縱向受拉主筋應有2~4根通長配置,且其面積不應少于縱向鋼筋總面積的1/3。(上:第5.5.6-1條);

(c)梁頂面和底面的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小配筋率為0.15%(上:第5.5.6-2條);

(d)基礎梁高度(不包括板的厚度)大于600mm時,在梁的兩側沿高度每300~400各配φ10的構造筋(上:第5.5.6-3條)。

3.

筏板基礎

(1)設置基礎梁的筏板厚度宜取200~400,當有防水要求時,最小厚度為250,且板厚與計算區(qū)段的跨度比不宜小于

1/20(上:第5.6.2條);

(2)筏板基礎懸臂板伸出長度不宜大于2m(上:第5.6.4條);

(3)筏板縱橫向支座鋼筋應有總量1/4連通,跨中鋼筋按實際配筋率全部通過(上:第5.6.7條)。

4.

箱形基礎

(1)平均每平方米箱形基礎面積上墻體長度不小于40cm,或墻體水平截面積不小于箱形基礎面積的1/10,其中縱墻配置不小于總配置量的3/5(上:第5.7.1條);

(2)上部建筑體形應盡量規(guī)則,平面宜對稱布置,荷重分布均勻,結構重心與形心宜重合(上:第5.7.2條);

(3)箱基高度宜大于箱形基礎長度1/18,并不宜小于3m(上:第5.7.3-2條);

(4)底板及外墻厚度不應小于250,內墻厚度不宜小于200,頂板厚度不宜小于150(上:第5.7.3-3條);

(5)考慮整體彎曲影響,跨中鋼筋配置除滿足計算要求外,縱橫方向支座鋼筋應有總量1/4連通,跨中鋼筋全部通過(上:第5.7.4條);

(6)箱形基礎內力分析,應盡量考慮整體彎曲加局部彎曲作用(上:第5.7.5條);

(7)箱形基礎在施工、使用階段均應驗算抗浮穩(wěn)定性,浮力分項系數(shù)1.2(上:第5.7.9條);

(8)迎水面鋼筋保護層不應小于50,砼裂縫寬度≤o.2(地:第4.1.6條)。

5.

樁基礎

(1)樁型

(a)預制樁300×300~500×500(國:圖集97Q361)

(b)鉆孔灌注樁φ550~φ800

(c)預應力管樁φ300~φ800(上:圖集DBJT08-92-2000)

(2)樁基持力層選擇

(a)樁基宜選擇壓縮性較低粘性土、粉性土、中密或密實的砂土作為持力層(上:第6.1.3條);

(b)樁端全斷面進入粘性土層或中密砂土深度不宜小于0.5m,同時也不宜小于樁的一倍邊長或直徑。持力層下有軟弱下臥層時,其樁端下持力層應有足夠的厚度(上:第6.1.4條);

(3)樁基承載力值確定

(a)宜采用靜載試驗Rd=Rk/T。(上:第6.2.3條);

(b)當沒有進行樁的靜載試驗,按地基土對樁的支承能力確定:Rd=RSK/Υs+RPK/ΥP==UP∑fsili/Υs+fpAp/ΥP(上:第6.2.4條);

(c)沒有靜載試驗,但有靜力觸探資料時,按地基土對樁的支承能力確定:Rd=RSK/Υs+RPK/ΥS=Up∑fsili/Υs+αbPsbAP)/ΥP(上:第6.2.5條);

(d)按樁身結構強度確定(上:第6.2.6條)

預制樁Rd≤(0.6~0.75)fcAP

預應力樁Rd≤(0.6~0.75)fcAp-0.34Apσpc

灌注樁Rd≤0.60fcAp

鋼管樁Rd≤0.55fA’

(e)抗拔樁承載力確定:Rd’=Up∑fsiλili/ΥS+GP(上:第6.2.7條)。

(4)灌注樁構造(上:第6.1.9條)

(a)設計樁徑等于鉆頭直徑;

(b)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水下施工不宜高于C30;

(c)鋼筋籠應穿過淤泥質土層、液化土層,不小于2/3樁長(國:第8.5.2條);

(d)箍筋間距200~300,主筋保護層不應小于50;

(e)配筋率:承受軸向力樁0.42%,承受水平力樁0.65%。

(5)布樁原則(上:第6.1.1l條)

(a)群樁的形心與荷載重心重合;

(b)樁中心距不小于3倍樁徑或邊長;

(c)獨立承臺下不宜少于三根樁;

(d)當獨立承臺采用一樁或二樁,條形基礎采用軸線樁時,承臺之間須設置連梁;

(e)墻下軸線樁時,墻轉角及交叉部位應設樁;底層門洞下不宜設樁。

(6)樁基礎檢測

(a)靜荷載試驗,試樁數(shù)量不宜小于總樁數(shù)1%,不應少于3根(上:第14.2.3-5條);

(b)高應變試驗,不宜少于總數(shù)的5%,并不少于5根(上:第14.5.2-3條):

(2)同一結構單元的基礎宜設置在同一標高和性質一致的土層上;

(3)加強條形基礎剛度,或采用剛度大的基礎形式,或設置地下室、半地下室減少基底附加壓力;

(4)宜使基礎底面形心與荷載合力點重合。

2.

建筑物各單元的荷載不宜相差過大,平面簡單整齊(上:第12.3.1條);

3.

考慮相鄰建筑物地基變形產(chǎn)生的相互影響,否則相鄰建筑應保持一定距離,最小距離可視預估沉降量和被影響建筑物的長高比確定(上:第12.3.2條);

4.

在建筑物可能出現(xiàn)較大不均勻沉降的部位,設置沉降縫(上:第12.3.3條):

(1)建筑平面的顯著轉折部位;

(2)建筑高度或荷載差異及沉降差較大處;

(3)長高比過大砌體承重結構和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適當部位;

(4)地基土壓縮性有顯著差異處;

(5)兩結構單元或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處;

(6)建筑結構(或基礎)類型不同處;

(7)沉降縫應有足夠的寬度(上:表12.3.3)。

5.

由主樓和裙房組成的高層建筑,當采取下列措施后,主樓與裙房可連成整體而不設沉降縫(上:第12.3.4條):

(1)裙房基礎從主樓基礎上挑出;

(2)減少主樓的沉降量來控制沉降差;

(3)采用后澆帶等合理的施工程序和措施,減少后期沉降差。

6.

對于砌體承重的多層建筑,縱向墻盡可能少轉折,且內橫墻間距不宜過大,層層設置封閉式圈梁以加強整體剛度和強度(上:第12.3.7條):

7.

地面堆載(上:第12.3.8條和第12.3.9條)

(1)預估沉降量;

(2)考慮對上部結構的影響;

(3)不應直接壓在基礎上方;

(4)宜采用靜定結構。

注:1)文中(上:第5.2.2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