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說課課件_第1頁
分子和原子說課課件_第2頁
分子和原子說課課件_第3頁
分子和原子說課課件_第4頁
分子和原子說課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漕河鎮(zhèn)中化學學科組漕河鎮(zhèn)中化學學科組1第三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

課題1分子和原子(第一課時)第三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課題1分子和原子(第一一、教材分析二、教法分析三、學法指導四、教學過程五、板書設計六、教學反思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jié)課是在學習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的基礎上,由宏觀世界轉向微觀世界的開始。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對學生了解微觀世界、形成微觀想象能力至關重要,是學生今后學習的重要基礎,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對以后學習物質構成的奧秘、學習化學方程式、理解質量守恒定律、認識化學反應的實質起著重要作用。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教材分析

2、教學目標(1)知識和技能目標:認識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并能運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和實驗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微觀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目標:認識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一般方法,啟發(fā)和指導學生通過實驗的形式對有疑惑且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進行探究;學會運用觀察、實驗、識圖等方法獲取信息并運用想像、類比、分析歸納、推理判斷等方法處理加工信息,獲取知識。(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自然現(xiàn)象,體驗探究活動的樂趣并用分子的觀點來解釋一些生活中的現(xiàn)象,增強學生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xiàn)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通過了解移動硅原子構成的最小文字——“中國”,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愛祖國的情感。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3、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認識分子的基本性質。會用分子的觀點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學會對有疑惑且有探究價值的問題進行猜測、觀察、分析、交流、總結等實驗探究能力。教學難點:幫助學生建立微觀粒子的模型。一、教材分析3、教學重難點二、教法分析

分子、原子是看不見又摸不著的,學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較為困難的。新課標要求,初中化學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主旨,結合本課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我確定了以實驗探究為主線,結合交流討論、分析歸納等方法,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善于動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能力,學生通過探究活動,了解分子的有關知識,突出本課的重點,再以多媒體輔助教學,幫助學生形成微觀想像能力,突破難點。這樣多種方法互相穿插、滲透,也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優(yōu)化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二、教法分析分子、原子是看不見又摸不著的,學三、學法指導

本節(jié)課學生的學習主要采用實驗討論法和分析歸納法。實驗反映了化學學科的特點,是化學學習的有效途徑。課堂上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邊觀察、邊記錄、邊思考,并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科學的方法處理所得材料,得出正確結論,強化學生的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通過討論、分析、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逐步學會分析現(xiàn)象得出結論的方法,提高學生對所得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的能力。由于九年級學生還是化學的初學者,實驗時還注意以下指導:(1)重視探索性實驗的選擇和設計;(2)在實驗之初,向學生提示觀察角度;(3)重視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完整而準確地敘述;(4)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透過實驗現(xiàn)象分析其本質,不斷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三、學法指導

本節(jié)課學生的學習主要采四、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發(fā)新知(二)活動探究,探索新知(三)歸納總結,鞏固新知(四)反饋拓展,運用新知四、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發(fā)新知

大千世界,物類繁多。

這些宏觀物質究竟是由什么構成的呢?(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新知大千世界,物類繁多。設計意圖:利用圖片把同學們帶進一個物質世界。物質究竟是由什么構成,引發(fā)學生對微觀世界的探究和興趣。設計意圖:利用圖片把同學們帶進一個物質世界。物質究竟是由什么水到哪里去了?(二)活動探究,探索新知水到哪里去了?(二)活動探究,探索新知為什么嗅到香味?(二)活動探究,探索新知為什么嗅到香味?(二)活動探究,探索新知品紅在水中擴散如圖所示,向盛有水的小燒杯中加入少量品紅,靜置,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二)活動探究,探索新知品紅在水中擴散如

現(xiàn)代科學技術已能將構成物質的粒子放大后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分子

一、物質是由微小粒子——分子或【結論】掃描隧道顯微鏡原子等構成的原子(二)活動探究,探索新知現(xiàn)代科學技術已能將構成物質的粒子放大后呈現(xiàn)在設計意圖:通過從分析學生熟悉的水蒸發(fā),花叢中聞到花香,品紅在水中擴散等現(xiàn)象提出問題,確定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觀點,然后再展示出我們人類利用科學技術獲得的苯分子圖像,以及移走硅原子構成的最小的漢字圖像“中國”,這樣用事實來說話,既可以讓學生了解科學的進步與發(fā)展,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同時也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分子和原子真實存在。設計意圖:通過從分析學生熟悉的水蒸發(fā),花叢中聞到花香,品紅在一滴水中大約有-26一個水分子的質量約是:3×10kg

1.67×10個水分子21

這些材料說明了什么?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結論】二、分子的基本性質(二)活動探究,探索新知如果拿水與乒乓球比就像拿乒乓球與地球比。一滴水中大約有-26一個水分子的質3×10kg設計意圖:通過具體數(shù)據和對比讓學生理解“分子很小”,學生由于驚奇展開議論引發(fā)學生興趣,活躍氣氛。設計意圖:通過具體數(shù)據和對比讓學生理解“分子很小”,學生由于猜一猜

水分子等這么小,它們會運動嗎?當水分子等聚集在一起構成水等物質時,彼此之間是否會存在空隙呢?猜一猜水分子等這么小,它們會運動嗎?當水分子

2.取一個小燒杯加入約5mL濃氨水。用一個大燒杯罩住小燒杯和一棵“鐵樹”,另一棵“鐵樹”置于大燒杯外(如圖所示)。觀察幾分鐘后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這一現(xiàn)象說明了有關分子的什么性質?

向盛有約40mL蒸餾水的燒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攪拌均勻,觀察溶液的顏色。

1.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試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濃氨水,觀察溶液顏色有什么變化。

實驗探究1

2.取一個小燒杯加入約5mL濃氨水。用一大燒杯內“鐵樹”大燒杯外“鐵樹”現(xiàn)象解釋

棉花變紅

棉花不變色濃氨水有強揮發(fā)性,氨分子不斷運動進入“鐵樹”上棉花中大燒杯阻隔氨分子進入到“鐵樹”上棉花中1、現(xiàn)象:實驗探究1無色溶液變紅色2、【結論】2、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大燒杯內“鐵樹”大燒杯外“鐵樹”現(xiàn)象解釋棉花變紅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發(fā)展散思維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通過組際間交流發(fā)現(xiàn)自已與他人的長處及存在的不足,使學生體驗到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發(fā)展散思維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在教師實驗探究2

演示實驗1杯熱水、1杯冷水,分別同時加入質量相當?shù)钠芳t溶液。觀察現(xiàn)象?!居懻摗?.品紅在水中能擴散使液體變紅。這是為什么?2.熱水中品紅溶液擴散比冷水中快。這說明了什么?

【結論】

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實驗探究2演示實驗設計意圖:把化學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分子的運動快慢與溫度有關。,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設計意圖:把化學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分

請同學們思考下列問題:

1.為什么墻內開花墻外可嗅到花香?

分子總在不斷運動著。

2.為什么把濕衣服曬在太陽下比晾在陰涼處容易干?分子總在不斷運動著,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

設計意圖:及時反饋練習,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設計意圖:及時反饋練習,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實驗1.將1體積石子與1體積沙子混合。2.將50ml水與50ml酒精混合。【結論】3、分子之間有間隔

【討論】

1.等式“1+1=2”,一定成立嗎?2.一體積石子與一體積沙子混合后總體積小于2體積,這是為什么?3.1體積酒精與1體積水混合后液體體積小于2體積,這說明了什么?實驗探究3學生實驗【結論】【討論】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身邊的知識入手,拉近生活與化學的距離。通過對實驗觀察,引發(fā)學生以疑導思以思求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身邊的知識入手,拉近生活與化學的距離。通物質三種狀態(tài)的分子之間間隔模擬動畫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一般來說:分子之間間隔變大,即氣體>液體>固體設計意圖:在學生認識到分子間有間隔的基礎上,請同學們看一組同一種物質不同狀態(tài)分子間的動畫模型,得出結論:不同狀態(tài)物質分子間隔不一樣。氣態(tài)分子間隔最大,與此聯(lián)想:物質為什么有熱脹冷縮的現(xiàn)象,把所學知識遷移運用解釋一些相關的現(xiàn)象和問題。物質三種狀態(tài)的分子之間間隔模擬動畫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一般來說:分子談一談:學完本課你有哪些收獲?一、物質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或原子等構成的。二、分子的基本性質:

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總是在不斷地運動著

3、分子之間有間隔

一般來說:氣體>液體>固體。(三)歸納總結,鞏固新知談一談:學完本課你有哪些收獲?一、物質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1、以下生活、學習經驗,不能說明微粒之間有間隔的是()

A打氣筒能將氣體壓縮

B酒精和水混合,總體積變小

C物體有熱脹冷縮的現(xiàn)象

D

海綿能吸水D課堂練習(四)反饋拓展,運用新知2、下列現(xiàn)象不能說明分子在運動的是()A濕衣服晾一段時間變干了B秋天校園內飄著桂花香C西北地區(qū)發(fā)生沙塵暴D食鹽在水中自然溶解C1、以下生活、學習經驗,不能說明微粒之間有間隔的是(試一試3、

“用微觀的眼光看世界”是我們學習化學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試根據以下材料,結合你學過的知識,簡要回答問題:材料一:一滴水里約有15萬億億個水分子;材料二:大多數(shù)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現(xiàn)象。(1)材料一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的體積很小分子之間有間隔,對大多數(shù)物質而言溫度越高分子之間間隔越大試一試3、“用微觀的眼光看世界”是我們學習化學的重要思想和

假如你是燒杯中的一滴水中的小微粒,在你周圍看到了什么?如果給你稍稍冷卻或加熱,你又會怎樣?

聯(lián)想與體驗作業(yè):思考解答課本51~52頁的相應習題

展開你想象的翅膀,在化學的微觀世界中翱翔吧!拓展假如你是燒杯中的一滴水中的小微粒一、物質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或原子等構成的。二、分子的基本性質:

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總是在不斷地運動著

3、分子之間有間隔一般來說:氣體>液體>固體五、板書設計

課題1分子和原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