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中風的臨床研究_第1頁
針灸治療中風的臨床研究_第2頁
針灸治療中風的臨床研究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針灸治療中風的臨床研究

中風屬于現(xiàn)代醫(yī)學血管疾病的范疇。這種疾病復雜、嚴重、多變。這是老年人現(xiàn)在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筆者采用針藥結合治療該病153例,取得一定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1歲不正常時代,女20例,年齡120歲2003年~2005年共治療中風患者153例,其中男82例,女71例;36歲~50歲62例,51歲~80歲91例;中經(jīng)絡67例,中臟腑86例,后遺癥63例。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1994年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2.1中經(jīng)2.1.1滋陰潛陽,熄風通暢癥見:頭痛頭暈,耳鳴,少寐多夢,腰酸腳軟,手腳麻木,逐漸發(fā)展為偏癱,口眼歪斜,語言障礙,舌質發(fā)紅,苔白或稍黃,脈象弦或弦細數(shù)。治療原則:滋陰潛陽,熄風通絡。處方:生龍骨30g,生牡蠣30g,代赭石15g,鉤藤30g,菊花15g,白芍15g,玄參10g,龜板10g,懷牛膝30g,天麻10g,生地30g,每日1劑,分3次口服。若頭脹失眠嚴重者加羚羊角粉1g沖服。針灸:曲池、合谷、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用瀉法,1日1次或1日2次,第1次針患側,第2次針健側,如隔日1次,每次健患側均做針灸治療,語言不利者加廉泉、玉液、金津放血,口眼歪斜加攢竹透魚腰,太陽透下關等。2.1.2辨治大治-針刺瀉法癥見:半身不遂,或半身麻木、口眼歪斜,大便干燥或秘結,語言不利,舌苔黃膩,脈象弦滑而大。治療原則:化痰通絡,祛痰活絡。處方:膽南星15g,全瓜簍10g,大黃10g,芒硝10g(沖服),服后如果大便每日3到5次,癥狀逐漸好轉后,改用下列處方:膽南星10g,全瓜簍30g,丹參30g,白芍6g,雞血藤30g。若頭暈嚴重者加鉤藤30g,菊花15g,珍珠母30g(先煎),若煩躁不安,徹夜不眠,痰熱內蘊,陰虛陽亢者加生地10g,沙參10g,夜交藤12g。針灸:曲池、內關、合谷、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豐隆、陰陵泉,用瀉法,每日1次或2次,第1天針刺患側,第2天針刺健側,若隔日治療1次,患健兩側均取。語言不利者加廉泉,津金、玉液放血,口眼歪斜加刺攢竹透魚腰,四白透迎香,地倉透頰車、下關。2.2中腸2.2.1針刺、灌藥由于陰陽元氣發(fā)生逆亂所致,表現(xiàn)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關緊閉,口噤不開,口眼歪斜,兩手緊握,患肢拘急,強痙,煩躁不安,面赤身熱,氣粗,大便秘結,痰聲漉漉,舌苔黃膩,脈象弦滑數(shù)。治療原則:化痰開竅,平肝熄風。治療方法:(1)急性期針灸:人中,十二井穴點刺放血,蘇醒后針刺以下穴位:廉泉,涌泉,豐隆,太沖,合谷均用瀉法。(2)中成藥灌服: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根據(jù)病情可選一種應用,應采用先針刺后灌藥的方法進行治療,效果更好。(3)中藥:羚羊角粉1.5g(沖服),鉤藤30g(后下),半夏10g,醋膽南星10g,菖蒲10g,郁金10g,天竹黃10g,黃連5g,夏枯草20g,水煎服,每日1次,分次頻服。若風痰偏盛,靜而不煩,面白唇紫,舌苔白膩,去黃連,夏枯草,另加蘇合香丸,每次1~2丸;若痰盛,候間痰鳴,加川貝母,每日間隔4~6小時1次;若痰火重灼,面赤氣粗,身熱煩躁,嘔吐,呃逆,大便秘結,加龍膽草10g,枳實10g,大黃6g;若風痰偏重,手足抽搐加石決明30g(先煎),全蟲5g,地龍15g,水煎服,每日1劑。2.2.2神闕神闕,神闕表現(xiàn)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肢體偏癱,口眼歪斜,目合口張,鼻鼾息微,手足撒開,二便失禁,汗多肢冷,舌痿,脈象微弱欲絕。治療原則:回陽固脫。重用灸法。取穴:大椎、神闕、丹田、關元,隔姜50~300壯,大艾柱。蘇醒后針氣海穴、關元穴。2.2.3平補平瀉法首先采用人中穴強刺激的方法進行治療,刺后加灸足三里、氣海、百會,兼輕灸刺激三陰交穴,用平補平瀉法。中藥處方:小紅參10g,制附子10g,急煎后灌服或鼻飼,用人參附子湯也可。若汗多不止加生龍骨30g(先煎),生牡蠣30g(先煎),黃芪30g,五味子6g,煎后服。2.3那就明白了2.3.1穴位治療與治療癥見:肢體軟弱無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質紫,有瘀點,舌苔白,脈象細澀。針灸:治療:取陽白穴、下關穴、地倉穴、廉泉穴、曲池穴、外關穴、合谷穴、通里穴、環(huán)跳穴、陽陵泉穴、足三里穴、絕骨穴等。一般情況下,每次治療取面部2穴,上肢下肢各取3穴,或用透穴法,盡量做到取穴少而精,以上穴位交替使用。另外,每次治療加取心、肝、肺、腎的原穴,即太沖,太溪,內關,三陰交等。每個病例堅持治療3個療程,評定效果。每日1次或1日2次針灸,上午針患側,下午刺健側。也可隔日1次,每次患健雙側均取穴,20天為1療程,2個療程之間相隔7天,再進行下1個療程。以上穴位治療效果不理想時,可取啞門穴,第1針先刺啞門穴,然后再配合其它穴位,每周針啞門穴1~3次。中藥處方:補陽還五湯加減,藥物組成:黃芪30g,當歸30g,雞血藤15g,丹參10g,赤芍10g,桑寄生15g,紅花6g,地龍10g,桂枝6g。每日1劑,3次分服。2.3.2穴位行治治療癥見:上下肢軟弱癱瘓,發(fā)酸,言語不利,流涎,頭暈面赤,神志呆滯,面色無華,無神,舌白,脈細微。針灸治療:取四白、下關、地倉、廉泉、曲池、外關、合谷、通里、環(huán)池、陽陵泉、足三里、腎俞、膽俞、肝俞。一般每次治病取面部2穴位,上下肢各取3個穴位,或取透穴,以上穴位輪流使用,用補法或者灸法,每個病例治療3個療程評定效果。10次為1個療程。中藥處方:地黃30g,巴戟天10g,石斛10g,肉蓯蓉10g,五味子10g,麥冬10g,熟附子8g,石菖蒲10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