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創(chuàng)傷急救技術現(xiàn)場外傷急救技術主要指止血、包扎、固定技術。在現(xiàn)場特殊條件下,不管是什么性質的外傷,也不管是什么部位的外傷,最基本的急救處理靠這些技術,這些技術若能得到及時、正確、有效的應用,往往在挽救傷員生命、防止病情惡化、減少傷員痛苦以及預防并發(fā)癥等方面均有良好的作用。因此,止血、抱扎、固定技術是每一個院前急救人員必須熟練掌握的技術,也是每一個急救醫(yī)務人員需要了解的技術,而且應該在群眾中大規(guī)模推廣此類技術。
一、止血術:血液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成年人血容量約占體重的8%,即4000~5000ml,如出血量為總血量的20%(800~1000ml)時,會出現(xiàn)頭暈、脈搏增快、血壓下降、出冷汗、膚色蒼白、少尿等癥狀,如出血量達總血量的40%(1600~2000ml)時,就有生命危險。出血傷員的急救,只要稍拖延幾分鐘就會造成危及生命的禍害。因此,外傷出血是最需要急救的危重癥之一,止血術是外傷急救技術之首。外傷出血分為內(nèi)出血和外出血。內(nèi)出血主要到醫(yī)院救治,外出血是現(xiàn)場急救重點。理論上將出血分為動脈出血、靜脈出血、毛細血管出血。動脈出血時,血色鮮紅,有搏動,量多,速度快;靜脈出血時,血色暗紅,緩慢流出;毛細血管出血時,血色鮮紅,慢慢滲出。若當時能鑒別,對選擇止血方法有重要價值,但有時受現(xiàn)場的光線等條件的限制,往往難以區(qū)分。現(xiàn)場止血術常用的有5種,使用時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可選用一種,也可以把幾種止血法結合一起應用,以達到最快、最有效、最安全的止血目的。(一)指壓動脈止血法適用于頭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大出血。方法為用手指壓迫傷口近心端動脈,將動脈壓向深部的骨頭,阻斷血液流通。這是一種不要任何器械、簡便、有效的止血方法,但因為止血時間短暫,常需要與其他方法結合進行。1、頭面部指壓動脈止血法頭面部的止血動脈如圖6-14所示。
(1)指壓顳淺動脈:適用于一側頭頂、額部的外傷大出血,方法如圖6-15所示。在傷側耳前,一只手的拇指對準下頜關節(jié)壓迫顳淺動脈,另一只手固定傷員頭部。
(2)指壓面動脈:適用于顏面部外傷大出血,方法如圖6-16所示。用一只手的拇指和示指或拇指和中指分別壓迫雙側下額角前約1cm的凹陷處,阻斷面動脈血流。因為面動脈在顏面部有許多小支相互吻合,所以必須壓迫雙側。
(3)一指壓耳后動脈:適用于一側耳后外傷大出血,方法如圖6-17所示。用一只手的拇指壓迫傷側耳后乳突下凹陷處,阻斷耳后動脈血流,另一只手固定傷員頭部。
(4)指壓枕動脈:適用于一側頭后枕骨附近外傷大出血,方法如圖6-18所示。用一只手的四指壓迫耳后與枕骨粗隆之間的凹陷處,阻斷枕動脈的血流,另一只手固定傷員頭部。
2、四肢指壓動脈止血法(1)指壓肱動脈:適用于一側肘關節(jié)以下部位的外傷大出丑,方法如圖6-19所示。用一只手的拇指壓迫上臂中段內(nèi)側,阻斷肱動脈血流,另一只手固定傷員手臂。
(2)指壓橈、尺動脈:適用于手部大出血.方法如圖;6-20所示。用兩手的拇指和示指分別壓迫傷側手腕兩側的橈動脈和尺動脈,阻斷血流。因為橈動脈和尺動脈在手掌部有廣泛吻合支,所以必須同時壓迫雙側。
(3)指壓指(趾)動脈:適用于手指(腳趾)大出血,方法如圖6-21所示。用拇指和示指分別壓迫手指(腳趾)兩側的指(趾)動脈,阻斷血流。
(4)指壓股動脈:適用于一側下肢的大出血,方法如圖6-22所示。
用兩手的拇指用力壓迫傷肢腹股溝中點稍下方的股動脈,阻斷股動脈血流。傷員應該處于坐位或臥位。(5)指壓脛前、后動脈:適用于一側腳的大出血,方法如圖6-23。
用兩手的拇指和示指分別壓迫傷腳足背中部搏動的脛前動脈及足跟與內(nèi)踝之間的脛后動脈。(二)直接壓迫止血法適用于較小傷口的出血,方法如圖6-24所示。
用無菌紗布直接壓迫傷口處,壓迫約10min。(三)力口壓包扎止血法適用于各種傷口,是一種比較可靠的非手術止血法。方法如圖6-25所示。
先用無菌紗布覆蓋壓迫傷口,再用三角巾或繃帶用力包扎,包扎范圍應該比傷口稍大。這是一種目前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在沒有無菌紗布時,可使用消毒衛(wèi)生巾、餐巾等替代。(四)填塞止血法適用于頸部和臀部較大而深的傷口;方法如圖6-26示。
先用鑷子夾住無菌紗布塞入傷口內(nèi),如一塊紗布止不住出血,可再加紗布,最后用繃帶或三角巾繞頸部至對側臂恨部包扎固定。(五)止血帶止血法止血帶止血法只適用于四肢大出血,當其他止血法不能止血時才用此法。止血帶有橡皮止血帶(橡皮條和橡皮帶)、氣性止血帶(如血壓計袖帶)和布制止血帶。其操作方法各不相同。1、橡皮止血帶方法如圖6-27所示。
左手在離帶端約10cm處由拇指、示指和中指緊握,使手背向下放在扎止血帶的部位,右手持帶中段繞傷肢一圈半,然后把帶塞入左手的示指與中指之間,左手的示指與中指緊夾一段止血帶向下牽拉,使之成為一個活結,外觀呈A字型。2、氣性止血帶常用血壓計袖帶,操作方法比較簡單!只要把袖帶繞在扎止血帶的部位,然后打氣至傷口停止出血。3、布制止血帶方法如圖6-28所示。
將三角巾折成帶狀或將其他布帶繞傷股一圈,打個蝴蝶結;取一根小棒穿在布帶圈內(nèi),提起小棒拉緊,將小棒依順時針方向絞緊,將絞棒一端插入蝴蝶結環(huán)內(nèi),最后拉緊活結并與另一頭打結固定。4、使用止血帶的注意事項:(1)部位:上臂外傷大出血應扎在上臂上1/3處,前臂或手大出血應扎在上臂下1/3處,不能扎在上臂的中1/3處,因該處神經(jīng)走行貼近肱骨,易被損傷。下般外傷大出血應扎在股骨中下1/3交界處。(2)襯墊:使用止血帶的部位應該有襯墊,否則會損傷皮膚。止血帶可扎在衣服外面,把衣服當襯墊。(3)松緊度:應以出血停止、遠端摸不到脈搏為合適。過松這不到止血目的,過緊會損傷組織。(4)時間:一般不應超過5h,原則上每小時要放松1次,放松時間為1~2mln。(5)標記:使用止血帶者應有明顯標記貼在前額或胸前易發(fā)現(xiàn)部位,寫明時間。如立即送往醫(yī)院,可以不寫標記,但必須當面向值班人員說明扎止血帶的時間和部位。二、包扎術:傷口包扎在急救中應用范圍較廣,可起到保護創(chuàng)面、固定敷料、防止污染和止血、止痛作用,有利于傷口早期愈合。包扎應做到動作輕巧,不要碰撞傷口,以免增加出血量和疼痛。接觸傷口面的敷料必須保持無菌,以免增加傷口感染的機會;包扎要快且牢靠,松緊度要適宜,打結避開傷口和不宜壓迫的部位。(—)包扎材料1、三角巾用邊長為1m的正方形白布或紗布,將其對角剪開即分成兩塊三角巾,90°角稱為頂角,其他兩個角稱為底角,外加的一根帶子稱為頂角系帶,斜邊稱為底邊。為了方便不同部位的包扎,可將三角巾折疊成帶狀,稱為帶狀三角巾,或將三角巾在頂角附近與底邊中點折疊成燕尾式,稱為燕尾式三角巾(圖6-29)。
2、袖帶卷也稱繃帶。是用長條紗布制成,長度和寬度有多種規(guī)格。常用的有寬5cm、長600cm和寬8cm、長600cm兩種。(二)包扎方法1、頭部包扎(1)三角巾帽式包扎:適用于頭頂部外傷,方法如圖6-30所示。
先在傷口上覆蓋無菌紗布(所有的傷口包扎前均先覆蓋無菌紗布,以下不再重復),把三角巾底邊的正中放在傷員眉間上部,頂角經(jīng)頭頂拉到枕部,將底邊經(jīng)耳上向后拉緊壓住頂角,然后抓住兩個底角在枕部交叉反回到額部中央打結。(2)三角巾面具式包扎:適用于顏面部外傷,方法如圖6-31所示把三角巾一折為二,頂角打結放在頭正中,兩手拉住底角罩住面部,然后雙手持兩底角拉向枕后交叉,最后在額前打結固定。
可以在眼、鼻處提起三角巾,用剪刀剪洞開窗。
(3)雙眼三角巾包扎:適用于雙眼外傷,方法如圖6-32所示。
將三角巾折疊成三指寬帶壯,中段放在頭后枕骨上,兩旁分別從耳上拉向眼前,在雙眼之間交叉,再持兩端分別從耳下拉向頭后枕下部打結固定。(4)頭部三角巾十字包扎:適用于下頜、耳部、前額、顳部小范圍傷口,方法如圖6-33所示。
將三角巾折疊成三指寬帶狀放于下頜敷料處,兩手持帶巾兩底角分別經(jīng)耳部向上提,長的一端繞頭頂與短的一端在顳部交叉成十字,然后兩端水平環(huán)繞頭部經(jīng)額、顳、耳上、枕部,與另一端打結固定。2、頸部包扎適用于頸部外傷。(1)三角巾包扎:方法如圖6-34所示。
囑傷員健側手臂上舉抱住頭部,將三角巾折疊成帶狀,中段壓緊覆蓋的紗布,兩端在健側手臂根部打結固定。(2)繃帶包扎:方法基本與三角巾包扎相同,只是改用繃帶,環(huán)繞數(shù)周再打結。3、胸、背、肩、腋下部包扎(1)胸部三角巾包扎:適用于一側胸部外傷,方法如圖6-35所示。
將三角巾的頂角放于傷側的肩上,使三角巾的底邊正中位于傷部下側,將底邊兩端繞下胸部至背后打結,然后將巾頂角的系帶穿過三角底邊與其固定打結。
(2)背部三角巾包扎:適用于一側背部外傷。方法與胸部包扎相似,只是前后相反。(3)側胸部三角巾包扎:適用于單側側胸外傷,方法如圖6-36所示。
將燕尾式三角巾的夾角正對傷側腋窩,雙手持燕尾式底邊的兩端,緊壓在傷口的敷料上,利用頂角系帶環(huán)繞下胸部與另一端打結,再將兩個燕尾角斜向上拉到對側肩部打結。(4)肩部三角巾包扎:適用于一側肩部外傷,方法如圖⒍37所示。
將燕尾三角巾的夾角對著傷側頸部,巾體緊壓傷口的敷料上,燕尾底部包繞上臂根部打結,然后兩個燕尾角分別經(jīng)胸、背拉到對側腋下打結固定。(5)腋下三角巾包扎:適用于一側腋下夕卜傷,方
法如圖6-38所示。
將帶狀三角巾中段緊壓腋下傷口敷料上,再將巾的兩端向上提起,于同側肩部交叉,最后分別經(jīng)胸、背斜向對側腋下打結固定。4、腹部包扎腹部三角巾包扎適用于腹部外傷,方法如圖6-39所示。
雙手持三角巾兩底角,將三角巾底邊拉直放于胸腹部交界處,頂角置于會陰部,然后兩底角繞至傷員腰部打結,最后頂角系帶穿過會陰與底邊打結固定。5、四肢包扎(1)臀部三角巾包扎:適用于臀部外傷,方法與側胸外傷包扎相似。只是燕尾式三角巾的夾角對著傷側腰部,緊壓傷口敷料上,利用頂角系帶環(huán)繞傷側大腿根部與另一端打結,再將兩個燕尾角斜向上拉到對側腰部打結。(2)上肢、下肢繃帶螺旋形包扎:適用于上、下股除關節(jié)部位以外的外傷,方法如圖6-40所示。
先在傷口敷料上用繃帶環(huán)繞兩圈,然后從膠體遠端繞向近端,每纏一圈蓋住前圈的1/3~1/2成螺旋狀,最后剪掉多余的繃帶,然后膠布固定。(3)8字肘、膝關節(jié)繃帶包扎:適用于肘、膝關節(jié)及附近部位的外傷,方法如圖6-41所示。
先用繃帶的一端在傷口的敷料上環(huán)繞兩圈,然后斜向經(jīng)過關節(jié),繞肢體半圖再斜向經(jīng)過關節(jié),繞向原開始點相對應處,現(xiàn)繞半圈回到原處。這些反復纏繞,每纏繞一圈覆蓋前圈的1/3~1/2,直到完全覆蓋傷口。(4)手部三角巾包扎:適用于手外傷,方法如圖6-42所示。
將帶狀三巾的中段緊貼手掌,將三角巾在手背交叉,三角巾的兩端繞至手腕交叉,最后在手腕繞一周打結固定。(5)腳部三角巾包扎:方法與手抱扎相似。(6)手部繃帶包扎:方法與肘關節(jié)包扎相似,只是環(huán)繞腕關節(jié)8字包扎。(7)腳部繃帶包扎:方法與膝關節(jié)相似,只是環(huán)繞踝關節(jié)8字包扎。
三、固定術:固定術是針對骨折的急救措施,可以防止骨折部位移動,具有減輕傷員痛苦的功效,同時能有效地防止因骨折斷端的移動而損傷血管、神經(jīng)等組織造成的嚴重并發(fā)癥。實施骨折固定先要注意傷員的全身狀況,如心臟停搏要先復蘇處理;如有休克要先抗休克或同時處理休克;如有大出血要先止血包扎,然后固定。急救固定的目的不是讓骨折復位,而是防止骨折斷端的移動,所以刺出傷口的骨折端不應該送回。固定時動作要輕巧,固定要牢靠,松緊要適度,皮膚與夾板之間要墊適量的軟物,尤其是夾板兩端骨突出處和空隙部位更要注意,以防局部受壓引起缺血壞死。(一)固定材料1、木制夾板有各種長短規(guī)格,以適合不同部位的需要,外包軟性敷料。是以往最常用的固定器材。2、鋼絲夾板一般有7cm×100cm、10cm×100cm、15cm×100cm等規(guī)格。攜帶方便,可按需要任意彎曲,以適應各部位,使用時應在鋼絲夾板上放置軟性襯墊。3、充氣夾板為筒狀雙層塑料膜,使用時把筒膜套在骨折肢體外,使肢體處于需要固定的位置,然后向進氣閥吹氣,雙層內(nèi)充氣內(nèi)充氣后立刻變硬,達到固定作用。4、負壓氣墊為片狀雙層塑料膜,膜內(nèi)裝有特殊高分子材料,使用時把片狀膜包裹骨折肢體,使肢體處于需要固定位置,然后向氣閥抽氣,氣墊立刻變硬,達到固定作用。5、塑料夾板可在600C以上熱水中軟化,塑形后托住骨折部位包扎,冷卻后塑料夾板變硬,達到固定作用。6、其他材料如特制的頸部固定器、股骨骨折的托馬固定架,緊要時就地取材的竹棒、木棍、樹枝等。(二)固定方法由于充氣夾板、負壓氣墊、頸部固定器、鋼絲夾板等使用比較簡便快速而且有效,這里主要介紹木制夾板和三角巾固定法。1、頭部固定:下頜骨折固定的方法同頭部十字包扎法。2、胸部固定(1)鎖骨骨折固定:方法如圖6-43所示。
將兩條指寬的帶狀三角巾分別環(huán)繞兩個肩關節(jié),于肩部打結;再分別將三角巾的底角拉緊,在兩肩過度后張的情況下,在背部將底角拉緊打結。(2)肋骨骨折固定:方法同胸部外傷包扎。3、四肢骨折固定(1)肱骨骨折固定:方法如圖6-44所示。
用兩條三角巾和一塊夾板將傷肢固定,然后用一塊燕尾式三角巾中間懸吊前臂,使兩底角向上繞頸部后打結,最后用一條帶狀三角巾分別經(jīng)胸背于健側腋下打結。(2)肘關節(jié)骨折固定:當肘關節(jié)彎曲時,方法如圖6-45所示。
用兩帶狀三角巾和一塊夾板把關節(jié)固定。當肘關節(jié)伸直時,可用一卷繃帶和一塊三角巾把肘關節(jié)固定。(3)橈、尺骨骨折固定:方法如圖6-46所示。
用一塊合適的夾板置于傷肢下面,用兩塊帶狀三角巾或繃帶把傷肢和夾板固定,再用一塊燕尾三角巾懸吊傷肢,最后再用一條帶狀三角巾的兩底邊分別繞胸背于健腋下打結固定。(4)手指骨骨折固定:方法如圖4-47所示。
利用冰棒棍或短筷子作小夾板,另用兩片膠布作粘合固定。若無固定棒棍,可以把傷肢粘合;固定在健肢上。(5)股骨骨折固定:方法如圖6-48所示。
用一塊長夾板(長度為傷員的腋下至足跟)放在傷肢側,另用一塊短夾板(長度為會陰至足跟)放在傷肢內(nèi)側,至少用4條帶狀三角巾,分別在腋下、腰部、大腿根部及膝部分環(huán)繞傷肢包扎固定,注意在關節(jié)突出部位要放軟墊。若無夾板時,可以用帶狀三角巾或繃帶把傷肢固定在健側肢體上。(6)脛、腓骨骨折固定:方法如圖6-49所示。
與股骨骨折固定相似,只是夾板長度稍超過膝關節(jié)即可。4、脊柱骨折固定(1)頸椎骨折固定:方法如圖6-50所示。
傷員仰臥,在頭枕部墊一薄枕,使頭部成正中位,頭部不要前屈或后仰,再在頭的兩側各墊枕頭服卷,最后用一條帶子通過傷員額部固定頭部,限制頭部前后左右晃動。(2)胸椎、腰椎骨折固定:方法如圖6-51所示。
使傷員平直仰臥在硬質木板或其他板上,在傷處墊一薄枕,使脊柱稍向上突,然后用幾條帶子把傷員固定,使傷員不能左右轉動。5、骨盆骨折固定:方法如圖6-52所示。
將一條帶狀三角巾的中段放于腰骶部,繞髖前至小腹部打結固定,再用另一條帶狀三角巾中段放于小腹正中,繞髖后至腰骶部打結固定。傷病員在現(xiàn)場進行初步急救處理后和在隨后送往醫(yī)院的過程中,必須經(jīng)過搬運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規(guī)范、科學的搬運術對傷病員的搶救、治療和預后都是至重要的。從整個急救過程看,搬運是急救醫(yī)療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僅僅將搬運視作簡單體力勞動的觀念是一種錯誤的觀念。
一、搬運方法有徒手搬運和器械(工具)搬運兩種方法。現(xiàn)代各種靈巧、實用搬運工具的問世,住房和道路交通條件的改善,為正確、規(guī)范和科學的院前急救搬運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一)徒手搬運是指在搬運傷員過程中憑人力和技巧,不使用任何器具的一種搬運方法。該方法常適用于狹窄的閣樓和通道等擔架或其他簡易搬運工具無法通過的地方。此法雖實用,但因其對搬運者來說比較勞累,有時容易給傷病員帶來不利影響。1、攙扶由一位或兩位救護人員托住傷病員的腋下,也可由傷病員一手搭在救護人員肩上,救護人員用一手拉住,另一手扶傷病員的腰部,然后與傷病員一起緩慢移步(圖6-53)。攙扶法適用于病情較輕、能夠站行走的傷病員。作用是不僅給傷病員一些支持,更主要能體現(xiàn)對傷病員的關心。
2、背馱救護人員先蹲下,然后將傷病員上肢拉向自已胸前,使傷病員前胸緊貼自己后背,再用雙手反傷病員的大腿中部,使其大腿向前彎曲,然后救護人員站立后上身略向前傾斜行走(圖6-54)。呼吸困難的傷病員,如心臟病、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以及胸部創(chuàng)傷者不宜用此法。
3、手托肩掮有兩種方法:①將傷病員的一上肢搭在自己肩上,然后一手抱住傷病員的腰,另一手起大腿,手掌托其臀部:②將傷病員掮上,傷病員的軀干繞頸背部,其上肢垂于胸前,搬運者一手壓其上肢,另一手托其臀部(圖6-55)。
4、雙人搭椅由兩個救護人員對立于傷病員兩側,然后兩人彎腰,各以一手伸入傷病員大腿下方面而相互十字交叉緊握,另一手彼此交替支持傷病員背部;或者救護人員右手緊握自己的左手手腕,左手緊握另一救護人員的右手手腕,以形成口字形。這兩種不同的握手方法,都形成類似于椅狀而命名(圖6-56)。
此法要點是兩人的手必須握緊,移動步子必須協(xié)調(diào)一致,且傷病員的雙臂都必須搭在兩個救護人員的肩上。5、拉車式由一個救護人員站在作病員的頭部,兩手從傷病員腋下抬起,將其頭背抱在自己懷內(nèi),另一救護員蹲在傷病員兩腿中間,同時夾住傷病員的兩腿面向前,然后兩人步調(diào)一致慢慢將傷病員抬起(圖6-57)。
(二)器械搬運是指用擔架(包括軟擔架)、移動床輪式擔架)等現(xiàn)代搬運器械或者因陋就簡利用床單、被褥、竹木椅、木板等作為搬運器械(工具)的一種搬運方法。1、擔架搬運擔架搬運是院前急救最常用的方法。目前最經(jīng)常使用的擔架有普通擔架和輪式擔架等。我國目前大多數(shù)住宅的樓道狹窄,高層建筑雖有電梯,但難以容納平放的普通擔架或輪式擔架,給搬運傷病員帶來了困難。用擔架搬運傷病員必須注意:①對不同病(傷)情的傷員要求有不同的體位;②傷病員抬上擔架后必須扣好安全帶,以防止翻落(或跌落);③傷病員上下樓梯時應保持頭高位,盡量保持水平狀態(tài);④擔架上車后應予固定,傷病員保持頭朝前腳向后的體位。2、床單、被褥搬運遇有窄梯、狹道,擔架或其他搬運工具難以搬運,且天氣寒冷,徒手搬運會使傷病員受涼的情況下所采用的一種方法。搬運步驟為:取一條牢固的被單(被褥、毛毯也可)平鋪在床上,將傷病員輕輕地搬到被單上,然后半條被單蓋在傷病員身上,露出其頭部(俗稱半墊半蓋),搬運者面對面緊抓被單兩角,腳前頭后(上樓則相反)緩慢移動,搬運時有人托腰則更好。這種搬運方式容易造成傷病員肢體彎曲,故胸部創(chuàng)傷、四肢骨折、脊柱損傷以及呼吸困難等傷病員不宜用此法。應該強調(diào)的是,在目前軟擔架已逐漸在院前急救機構使用的情況下,我們提倡專業(yè)急救機構應該用軟擔架替代這一搬運方法。3、椅子搬運樓梯比較狹窄和陡直時,可用牢固的竹木椅作為工具搬運傷病員。傷病員采用坐位,并用寬帶將其固定在椅背和凳上。兩位救護人員一抓住椅背,另一緊握椅腳,然后以450C角向椅背方向傾斜,緩慢地移動腳步。一般來說,失去知覺的傷病員不宜用此法。
二、危重傷病員的搬運1、脊柱、脊髓損傷遇有脊柱、脊髓損傷或疑似損傷的傷病員,不可任意搬運或扭曲其脊柱部。在確定性診斷治療前,按脊柱損傷原則處理。搬運時,順應傷病員脊柱或軀干軸線,滾身移至硬擔架上,一般為仰臥位,有鏟式擔架搬運則更為理想(圖6-58)。
搬運時,原則上應有2~4人同時進行均勻,動作一致。切忌一人抱胸另一人搬腿雙人拉車式的搬運法,因它會造成脊柱的前屈,使脊椎骨進一步壓縮而加重損傷。遇有頸椎受傷的傷病員,首先應注意不輕易改變其原有體位,如坐不行,馬上讓其躺下,應用頸托固定其頸部。如無頸托,則頭部的左右的兩側可用軟枕衣服等物固定,然后一人托住其頭部,其余人協(xié)調(diào)一致用力將傷病員平直地抬擔架上。搬運時注意用力一致,以防止因頭部扭動和前屈而加重傷情。2、顱腦損傷顱腦損傷者常有腦組織暴露和呼吸道不暢等表現(xiàn)。搬運時應使傷病員取半仰臥位或側臥位,易于保持呼吸道通暢;腦組織暴露者,應保護好其腦組織,并用衣物、枕頭等將傷病員頭部墊好,以減輕震動,注意顱腦損傷常合并頸椎損傷。3、胸部傷胸部受傷者常伴有開放性血氣胸,需包扎。搬運已封閉的氣胸傷病員時,以坐椅式搬運為宜,傷病員取坐位或半臥位。有條件時最好使用坐式擔架、折疊椅或擔架調(diào)整至靠背狀。4、腹部傷傷病員取仰臥位,屈曲下肢,防止腹腔臟器受壓而脫出。注意脫出的腸段要包扎,不要回納,此類傷病員宜用擔架或木板搬運。5、休克病人病人取平臥位,不用枕頭,或腳高頭低位,搬運時用普通擔架即可。6、呼吸困難病人病人取坐位,不能背馱。用軟擔架(床單、被褥)搬運時注意不能使病人軀干屈曲。如有條件,最好用折疊擔架(或椅)搬運。7、昏迷病人昏迷病人咽喉部肌肉松弛,仰臥位易引逸呼吸道阻塞。此類病人宜采用平臥頭轉向一側或側臥位。搬運時用普通擔架或活動床。三、特種擔架及其功能介紹1、鏟式擔架擔架長165cm,寬42cm,由兩片寬約17cm鏟型、材料為鋁合金、兩端擔架卡口組合而成。該擔架兩邊內(nèi)側向下與人體背部的曲線相吻合,中間最大缺口9cm??筛鶕?jù)傷病員的身長向一側延伸(共4節(jié)),最大延伸長度達35cm,從而可使擔架總長度增至200cm。該擔架因其材料輕,并由兩片合成且為硬質,故較適宜脊柱損傷等不宜隨意搬運的傷病員使用。2、可折疊式搬運椅由輕質合金材料(多為管狀)、乙烯涂裝尼龍帆布椅及靠背、保險帶和輪子(2~4只)組成。其重量一般<10kg,可折疊存放。由于其材料較輕,高度100cm左右,因此適宜在窄梯、狹道處搬運。心臟病、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呼吸困難的傷病員,胸部創(chuàng)傷者因搬運時要求坐位,較適宜使用。3、中間可抽式輕型擔架主要由管形鋁合金外框、乙烯涂裝尼龍帆布(套在鋁合金圓管兩側)和一根長180cm硬質韌性帶形高分子材料(硬塑或尼龍)組合而成。該擔架長約187cm,寬約45cm,可拆卸。硬塑帶交叉穿在兩尼龍布中間,即可搬運傷病員。如將傷病員搬運至病床上時,只要抽去硬塑帶,即可在不移動傷病員的情況下撤去擔架,可免除傷病員搬動時的震動。該擔架材料很輕,傷病員移至擔架上經(jīng)扣好保險帶后,在樓道搬上或搬下,只要使傷病員保持頭高腳低位,擔架向兩側傾斜、甚至垂直,也不會翻落,也不必顧忌傷病員保持水平位。因此,搬運比較輕松和方便。4、硬板擔架有木質和高分子材料兩種。高分子材料的硬板擔架全長183cm,寬40cm,厚4.5cm,一端為菱形;板上共有20個對稱分布、長為12cm、寬約3cm的長形圓孔,可供搬運者握手和保險帶穿越和扣扎之用。適用于因地震、火災等造成房屋倒塌、通道阻塞后,傷病員由高空吊下的搬運。該擔架能浮于水面,水中受傷或發(fā)病的傷病員可用此擔架由水面搬運至岸上。該擔架材料堅硬,在冰雪地長距離搬運時可如雪橇般拉動。脊椎傷傷病員因不容許脊柱屈曲,也適用于此擔架。
四、搬運者的自身保護正確的搬運姿勢和提抬技術,對保護搬運者的自身健康十分重要。對急救人員來說,在搬運傷病員時,要求使出全力。然而,如果沒有遵照人體力學規(guī)律而隨意地提、抬、舉以及伸臂、彎腰等,很可能導致搬運者自身的脊椎、韌帶和肌肉受傷。(—)組織損傷機制腰背部是韌帶、肌肉、骨骼、神經(jīng)及椎間盤構成的復雜系統(tǒng)。不正確的提抬用力,常會損傷這些組織。腰背部最經(jīng)常受傷的是椎間盤、韌帶和肌肉。以下簡要介紹其結構和受傷機制。1、脊椎脊椎由33塊椎骨所構成。包括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1個骶骨(成人期骶部5塊骨融合)和1個尾骨(4塊融合而成)(圖6-59)。
脊椎呈輕度S形曲線,這使得人們在行走、跑跳及乘車時可減輕震蕩。頸椎稍向內(nèi)曲(前凸);中背部稍向外曲,稱為胸后凸。最重要的曲線可能是腰部的內(nèi)曲,稱為前凸。此區(qū)域的不正常彎曲會導致腰部疼痛及損傷。在站、坐或提取重物時,保持正常生理曲線能避免損傷。舉重運動員使用寬腰帶的重要原因是維持其正常的前凸,而不少人用枕墊在腰間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使腰部在坐或驅車時保持正常的前凸。
2、韌帶(圖6-60)人們在提取重物時,由于腰部所有組織結構的重力及壓力增高,常會喪失正常前凸位,從而引起韌帶損傷。一旦過度伸張或彎曲,韌帶不再起保護椎間盤的作用,也會導致椎體關節(jié)的不穩(wěn)定。
3、關節(jié)關節(jié)不穩(wěn)定及關節(jié)重復受傷可導致關節(jié)炎,常會造成腰部的疼痛和行動不便。不正確的提抬姿勢,特別是扭轉時會引起關節(jié)面的炎癥及持續(xù)性損傷,導致椎間盤喪失其高度,又增加了關節(jié)炎的機會(圖6-61)。4、椎間盤椎間盤損傷是不正確提抬技術引起的最疼聒的強傷:正常推向盤起到維持椎體間正常間隔及緩沖外力仔用。椎間盤中央有膠樣物質,稱為髓核,外用有組織結構緊密的軟骨環(huán),稱為纖維軟骨環(huán)。不正確的提抬姿勢會增加椎間盤內(nèi)的壓力,若壓力過高,足以使椎間盤破裂而膠質逸出,可造成脊椎內(nèi)神經(jīng)受壓(圖6-62)。
椎間盤破裂和膠質受壓突出會引起腰背及下肢嚴重疼痛,此情況就需外科手術。椎間盤突出是這種損傷輕型形式,此時外環(huán)未完全破裂,只是減弱。在此減弱區(qū)域突出的外環(huán)會壓迫神經(jīng)根,從而引起部不適和腿痛。通常表現(xiàn)為不能坐或軀體不能向前彎。經(jīng)鍛煉及嚴格堅持運用正確提抬技術,有可能會避免或減輕椎間盤突出。5、肌肉使用好腰、背、腹及四肢肌肉的機械力,是預防人體骨骼及其他結構損傷的關鍵。脊柱在保持正常前凸時,肌肉是保護腰背部結構的第一防紅線,肌力使用不當,會引起本身的損傷。(二)搬運技術1、保持正確的提抬姿勢在提抬擔架時,應該用強壯的腿部、背部和腹肌的力量。在背部和腹肌同時收縮時,背部就會“鎖”在正常的前凸位,以保證整個提抬過程中脊柱處于前凸位。在升高或降低擔架和傷病員時,腰、背部及大腿正處于工作狀態(tài),擔架或傷病員離搬運者越遠,其肌肉的負荷就越大。因此,提抬時應使擔架和傷病員與自己靠近。2、搬運時互相協(xié)調(diào)當擔架和傷病員總重量>30kg時,應由兩人提抬,并盡可能將其放在輪式擔架上滾動,既可節(jié)省體力,又可減少受傷的機會。搬運者在提抬擔架或傷病員過程中,應用語言溝通并保持協(xié)調(diào),尤其是當擔架和傷病員離地<70cm開始提抬時要特別注意這一點。例如可同時叫“—、二、三,抬!”,以保持協(xié)調(diào)。3、搬運的幾項原則(1)了解傷病員的體重和搬運器械(工具)的大致重量,了解自己的體力限制,若估計兩人能抬起,即可提抬;若不能則應召喚別人幫忙。一般來說,抬擔架總是兩人,兩人成對地工作,以保持平衡。(2)開始抬擔架時,首先應擺好腰背部前凸位姿勢,再使擔架和傷病員靠近自己的身體,然后腿、腰及背肌一起用力。(3)救護人員在搬運時,應清楚地、經(jīng)常地交談,以保持協(xié)調(diào)一致。4、安全抬起的兩種類型(1)半蹲位:膝或股四頭肌弱的人可采用半蹲位抬起方式,因為半蹲位時兩膝呈部分彎曲。方法是將你的雙足放在舒適分開的距離,然后背部及腹肌拉緊,將身體稍向前傾,重心分配到兩腳中間或稍向后。當站立抬起時,也要保證背部位置稍向前傾,保持雙足平穩(wěn)。若重心向后仰超過足跟的話,就會造成不平衡。半蹲位抬起方式要求穿的鞋子要合適,鞋跟不能過高,在整個提抬過程中應能使你的足跟保持平穩(wěn)。(2)全蹲位:有兩種。一種是搬運者兩腿均強壯,與半蹲位一樣。全蹲位兩腿呈舒適分開距離,除下蹲的程度與半蹲位不同外(膝關節(jié)彎曲900C),其他同半蹲位。另一種是搬運者有一足的足力稍弱或腿疼痛,此足的位置應稍向前,抬起時,重力要落在另一較強的腿上。上。5、上下樓梯的正確搬運運送傷病員上下樓梯時需要兩人合作或多人合作。正確的方法是,保持脊柱前凸位,髖部彎曲而不是腰部彎曲,并保持你的身體和手臂緊靠傷病員。用折疊椅比擔架在力學上更容易操作。通過拉緊你的腹肌,從膝向后傾斜,可以比較省力。這種技術雖然難以學習和應用,但對避免腰背部損傷十分有利。6、推拉要點傷病員用移動床運送時需要推與拉。推拉時應記住以下要點:①按時對輪子及輪軸進行維修保養(yǎng),可減少開始起動移動床時的用力;②移動床的高度盡可能調(diào)節(jié)在腰和肩之間的位置;③推時屈雙膝,行走和用力的線路應在身體的中間,拉時身體稍向前傾腿和腰背同時用力。現(xiàn)場心肺復蘇初級救生術的操作程序
1、確定意識狀態(tài)判斷患者意識是否喪失,應在5~10s內(nèi)完成。
(1)方法:搶救者可輕拍或輕搖患者的肩部(圖6—1),高聲喊叫:“喂,你怎么啦?”;如你認識患者,則最好直接呼喊其姓名。如無反應,也可用刺激的方法如用手指甲掐壓患者的人中、合谷穴6s。
(2)注意點:患者一旦出現(xiàn)眼球活動或四肢活動及疼痛反應,立即停止掐壓穴位。嚴禁搖動患者頭部,以免損傷頸椎。若現(xiàn)場有親人或旁人提供患者意識喪失的可靠信息,可省略以上步驟。
2、呼救及招人協(xié)助一旦確定患者已昏迷,應立即呼救,招呼最近的響應者。
(1)方法:大聲叫“來人啊!救命啊!”(圖-2)。
(2)注意點:協(xié)助者的主要任務是協(xié)助現(xiàn)場心肺復蘇初級救生;向急診醫(yī)療救護系統(tǒng)求救時,應講清事故地點、回電號碼、患者病情和治療簡況;絕不可離開患者去呼救。
3、將患者放置心肺復蘇體位將患者仰臥于堅實平面如木板上,使頭、頸、軀干無扭曲,平臥有利于血液回流,并泵入腦組織,以保證腦組織血供。
(1)方法:翻動患者時務使頭、肩、軀干、臀部同時整體轉動,防止扭曲。翻動時尤其注意保護頸部,搶救者一手托住其頸部,另一手扶其肩部,使患者平穩(wěn)地轉動為仰臥位(圖6-3)。
(2)注意點:搶救者跪于患者肩旁,將患者近側的手臂直舉過頭,拉直其雙腿或使膝略呈屈曲狀。
4、搶救者的位置應跪于患者的肩部水平,這樣搶救者不需移動膝部就能實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且有利于觀察患者的胸腹部。
5、暢通呼吸道凡意識喪失的患者,即使有微弱的自主呼吸,均可由于舌根回縮或墜落,而不同程度地堵塞呼吸道入口處,使空氣難以或無法進入肺部,這時應立即通暢呼吸道。在抽掉患者枕頭的同時可采用以下方法。
(1)仰頭舉頦法(或仰頭舉頜法):搶救者一只手的小魚際肌放置于患者的前額,用力往下壓,使其頭后仰,另一只手的示指、中指放在下頜骨下方,將頦部向上抬起(圖6-4)。這是一種最常用的開放呼吸道徒手操作法。但操作時應注意手指不要壓迫頦下軟組織,以防呼吸道受壓;也不要壓迫下額,使口腔閉合;有假牙者不必取出,因舉頦可使牙托復位,有利于人工呼吸。
(2)雙手抬頜法:搶救者位于患者頭側,雙肘支持在患者仰臥平面上,雙手緊推雙下頜角,下頜上移,拇指牽引下唇,使口微張(圖6-5)。此法適用于頸部有外傷者。因此法易使搶救者操作疲勞,也不易與人工呼吸相配合,故在一般情況下不予應用。
(3)仰頭抬頸法;搶救者跪于患者頭側,一手置于患者前額使其頭后仰,另一手放在頸后,托起頸部(圖6-6)。注意不要過度伸展頸椎;有假牙須取出,以防松動的牙托堵塞呼吸道。6、判斷呼吸情況在開放呼吸道以后,搶救者可將自己的耳貼近患者口鼻,或側頭注視胸腹部,從以下3個方面判定呼吸是否存在(圖6-7)。①看:患者胸部或上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②聽:患者口鼻有無出氣聲;③感覺:搶救者面頰部有無氣體吹拂感。整個過程要求在3~5s內(nèi)完成。如斷定患者有呼吸,則保持呼吸道通暢,并置患者于昏迷體位;若無呼吸,需保持患者于仰臥位,并進行人工呼吸。
7、實施人工呼吸正常大氣中含21%的氧,二氧化碳含量甚微。而正常人呼氣中含氧16%,二氧化碳5%;人工呼吸時,呼氣的氧含量可增至18%,而二氧化碳含量降至2%。因比,只要急救者能高度通氣,則呼氣中的氧即足以維持患者生命所需要的氧濃度??筛鶕?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采用以下不同的人工呼吸方法。
(1)口對口人工呼吸:首先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搶救者用按于患者前額一手的拇指與示指捏緊鼻翼下端,然后搶救者深吸一口氣,張開嘴巴,雙唇包繞封住患者的嘴外緣,搶救者用力向患者口內(nèi)吹氣。吹氣要深而快,每次吹氣量約800~1200ml(成人患者需要量),或每次吹氣時觀察患者胸部上抬即可;開始應連續(xù)兩次吹氣,以后每隔5s吹1次氣,相當于每分鐘12~16次;每次吹氣后,放開鼻孔待患者呼氣,并吸入新鮮空氣,準備下一次吹氣(圖6-8)。吹氣時應觀察患者胸部有無起伏,有起伏者,人工呼吸有效,技術良好;無起伏者,口對口吹氣無效,可能氣道通暢不夠、吹氣不足或氣道有阻塞,應重新開放氣道或清除口腔異物。
口對口吹氣時,應注意每次吹氣量不要過大,若超過1200ml可造成胃擴張;吹氣時不要按壓胸部,以免肺部受損傷或氣體進入胃內(nèi);兒童肺活量較小,故吹氣量和速度應視兒童體格大小而定,一般以胸廓上抬為準;單人心肺復蘇時,每按壓胸部30次,吹氣2次,即30:2;雙人心肺復蘇時,每按壓5次,吹氣1次,即5:1。
(2)口對鼻人工呼吸:當患者牙關緊閉、口腔嚴重損傷或頸部外傷時應用此法。
搶救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額使其頭后仰,另一手提起患者下頜并閉合口腔,深吸氣后,用口與患者的鼻腔密封吹氣,同時觀察患者胸部有無起伏。呼氣時應啟開患者的口腔或分開雙唇,有利于呼出氣體。約每5s吹氣1次,相當于每分鐘12次,最多可達20次。此法產(chǎn)生胃擴張的機會較少,但有鼻出血或鼻阻塞時不能使用。
(3)口對口鼻吹氣:適用于嬰幼兒。先將嬰幼兒頭后仰,下頜部輕輕向上抬起,使患兒的、口、鼻孔充分開放。搶救者深吸氣后用口包住患兒口鼻,吹氣時注意胸部有無抬起。
(4)口對氣管切開口人工呼吸:患者經(jīng)喉切除術或氣管切開術后,空氣不能經(jīng)鼻或口進入呼吸道,可改用此法。搶救者向患者氣管切開口吹氣時,須閉合其口、鼻,以免吹入氣體泄漏;向切口內(nèi)吹氣時應觀察患者是否有胸部抬起;吹氣后,應立即放松患者口鼻,以利被動呼氣。8、判斷有無脈搏由于頸動脈為中心動脈,在周圍動脈搏動消失時仍可觸及脈搏,且可在不脫衣服情況下檢查,故十分可靠和方便。對嬰幼兒或住院患者可檢查股動脈。應在5~10s內(nèi)完成這一檢查。
(1)方法:搶救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額,使其頭后仰,保持氣道開放;另一手的示指、中指輕置患者喉結處,然后滑向氣管旁軟組織處(相當于氣管和胸鎖乳突肌之間)進行觸摸頸動脈搏動(圖6-9)。
(2)注意點:觸摸頸動脈不能用力過大,以免推移頸動脈;不能同時觸摸兩側頸動脈,以免造成頭部供血中斷;不要壓迫氣管,以免造成呼吸道阻塞;檢查不應超過10s;頸部創(chuàng)傷者可觸摸肱動脈或股動脈。
9、與急診醫(yī)療救護系統(tǒng)聯(lián)系如果已確定病人無呼吸和脈搏,應迅速與急診醫(yī)療系統(tǒng)聯(lián)系。
電話聯(lián)系應包括以下幾點內(nèi)容:患者或事故發(fā)生的具體地址,要求正確、明了;主要病情或災情,簡要地告知患者的病情或事故現(xiàn)場的災情,如患者是否昏迷、腹痛、中毒?是交通還是高空墜落事故?多少人遇難?目前經(jīng)何種處理?病情或傷情是否得到控制?呼救者的姓名和電話號碼?以便隨時與呼救者聯(lián)系。
如現(xiàn)場只有一個搶救者,則先進行1min的現(xiàn)場心肺復蘇后,再聯(lián)系求救?;虍斢腥藭r,請別人向急救中心求救。
10、胸外心臟按壓胸外心臟按壓時,收縮壓可達13。3kPa(100mmHg),平均動脈壓為5.3kPa(40mmHg);頸動脈血流僅為正常的1/4~1/3,這是支持大腦活動的最小循環(huán)血量。因此,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時,患者應平臥,最好頭低腳高位,背部墊木板,以增加腦的血流供應。
(1)方法:
1)定位:搶救者用靠近患者下肢手的示指、中指并攏,指尖沿其肋弓處向上滑動(定位手),中指端置于肋弓與胸骨劍突交界即切跡處,示指在其上方與中指并排(圖6-10)。另一只手掌根緊貼于第一只手示指的上方固定不動;再將第一只手(定位手)放開,用其掌根重疊放于已固定手的背上,兩手手指交又抬起,脫離胸壁。
2)姿勢:搶救者雙臂伸直,肘關節(jié)固定不動,雙肩在患者胸骨正上方,用腰部的力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壓(圖6-11)。
3)頻率:80~100次/min。
4)深度:嬰兒1~2cm,兒童2~3cm,成人4~5cm。
5)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值:單人心肺復蘇為15:2,即15次按壓后予2次人工呼吸;雙人復蘇為5: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政府間農(nóng)業(yè)現(xiàn)代化借款合同3篇
- 2024年國內(nèi)貨物運輸意外保險服務合同3篇
- 股權轉讓要簽署合同(2025年)
- 2024品牌形象設計策劃與品牌價值提升合同5篇
- 2024至2030年陶瓷燈罩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4至2030年中國臺式玻璃反應器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4至2030年真絲裙子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4至2030年電磁氣閥總成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4至2030年標準電感箱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保潔工作承包合同(2025年)
- 【飛科電器公司基于杜邦分析法的財務分析案例(7700字論文)】
-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診療及護理試題
- 2021-2022學年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qū)六年級(上)期末英語試卷
- 2024年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期末試卷及答案(各版本)
- 2024年美國家用WiFi路由器市場現(xiàn)狀及上下游分析報告
- 人教版5年級上冊音樂測試(含答案)
- 提高護理文書書寫規(guī)范率PDCA
- 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期末試卷3(開卷)
- DZ/T 0462.3-2023 礦產(chǎn)資源“三率”指標要求 第3部分:鐵、錳、鉻、釩、鈦(正式版)
- 《湖北省竹山縣四棵樹釩礦 礦產(chǎn)資源綜合開發(fā)利用及生態(tài)復綠方案》
- 2024年西藏自治區(qū)中考地理真題(解析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