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張騫的西域之路_第1頁
論張騫的西域之路_第2頁
論張騫的西域之路_第3頁
論張騫的西域之路_第4頁
論張騫的西域之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張騫的西域之路

漢中區(qū)(今陜西省城固縣)人張騫、子文、成固(今陜西省城固縣)。西漢武帝時期,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此后,綠洲絲綢之路正式形成,中西陸上交通之路也正式貫通,這便架起了古代中西雙方之間相互溝通聯(lián)系的橋梁和紐帶,使中西陸路交通線上的古代東西方之間,出現(xiàn)了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思想等諸多方面的交往交流以及相互之間的人員往來。這首先得歸因于張騫的“鑿空”之舉、開創(chuàng)之行和開拓之功,無論給出其多么高的評價和贊揚都不過分!一、兩次最佳使西域地區(qū)的交通貿易提起張騫,人們自然而然地立即就會把他與出使西域和開辟絲綢之路這兩點聯(lián)系起來。張騫在出使西域時,歷盡千般艱險、經受萬種磨難,曾兩次被匈奴所俘虜,在匈奴地被囚禁長達十多年;但他卻百折不撓、矢志不移、不怕吃苦、不畏艱難、不改初衷,并想方設法逃離虎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去完成自己所身負的重要使命。陜西王儒卿所著的《陜西鄉(xiāng)賢事略·(西)漢張騫事略》中記載:“張騫跋涉于冰天雪磧之中,困頓于酪食毳衣之鄉(xiāng),往往數(shù)日或數(shù)十日不得食,備歷艱難困苦,所至宣漢盛德,西域諸國、始知有漢……此非堅韌磊落不屈不撓之慨,其孰能排萬難,犯萬險,以卒達其所志者耶!”故一部分學者認為:張騫出使西域的目標和動機就是為了開辟中西交通(即絲綢之路)。但筆者卻認為有這兩點值得注意:第一,實際上漢武帝派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動機和目標并不是為了開辟中西交通(即絲綢之路),而是為了聯(lián)絡西域地區(qū)的大月氏和烏孫等比較強大的政權,以便西漢與其聯(lián)合起來、共同對付匈奴,并最終擊敗匈奴。西漢武帝時期,“大月氏國戶10萬,口40萬人,兵員10萬人。戶平均人口為4人,兵員占總人口的比重為25%”第二,張騫出使西域后,所導致的最顯著的、意想不到的結果竟然是開辟了中西陸上的交通道路。換句話說,即張騫出使西域的動機本來是出于攻打或對付匈奴的軍事方面的目的,但結果是產生了交通和經濟等方面的良好效果———綠洲絲綢之路的正式形成,古代中西雙方之間的交通商貿路線也由此正式開通了。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大月氏國的時間是公元前138年至公元前126年,前后共十三年;張騫這次出使西域,出發(fā)時有一百多人,回來時僅剩下他本人和其隨從堂邑氏奴甘父兩人(又一說,張騫與他的匈奴妻子以及堂邑氏奴甘父一塊回來)。筆者認為:張騫這次回來,應帶回了他的匈奴妻子。張騫回到西漢朝廷之后,向漢武帝報告了這次的出使情況和所見所聞。漢武帝給張騫授以太中大夫的職位,為千石官吏;又拜堂邑氏奴甘父為奉使君。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烏孫國的時間是公元前119年至公元前115年,一共四五年的時間。張騫的這次出使,帶了三百多人,其中每人均配備了兩匹馬;這個使團還攜帶著數(shù)千巨萬的錢幣、珍寶、絲綢等物和一萬多頭牛羊,浩浩蕩蕩地向烏孫進發(fā),以欲招誘烏孫東還,返回河西走廊和祁連山下的故地,從而達到斷匈奴右臂的戰(zhàn)略目標。張騫這次出使烏孫回到長安后,被漢武帝拜為大行,掌管各族事務。而在此之前,張騫因跟從衛(wèi)青有軍功還被封為博望侯。漢武帝之所以派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除了大月氏和烏孫是西域地區(qū)的強國外,還由于大月氏和烏孫與匈奴均有仇怨。因此,西漢和這兩國結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成功率也是非常高的。張騫出使大月氏的理由之一“是時天子問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無與共擊之。漢方欲事滅胡,聞此言,因欲通使。”張騫出使烏孫的其中緣由,除了“臣(指張騫)居匈奴中,聞烏孫王號昆莫,昆莫之父,匈奴西邊小國也。匈奴攻殺其父,而昆莫生棄于野……單于死,昆莫乃率其眾遠徙,中立,不肯朝會匈奴。匈奴遣奇兵擊,不勝,以為神而遠之,因羈屬之,不大攻……”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均未達到預期的目的。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到了大月氏后,“(大月氏)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饒,少寇,志安樂,又自以遠漢,殊無報胡之心。(張)騫從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領”總之,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和初衷,都不是為了開辟中西交通(即絲綢之路),而是為了與西域地區(qū)的強國大月氏、烏孫結盟,以打擊共同的強勢敵人匈奴。二、大月氏、洲洲、陰河區(qū)域的交通和國際貿易西漢武帝時期、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之前,從中原地區(qū)通往西域等地的交通道路,險阻艱難無比(不僅有天然的障礙———如沙漠地域的阻隔等,而且更有人為的阻止———如要經過匈奴控制的地域等),致使中西之間的陸上交通幾乎不能通行,更別說順暢地通行了。位于中西交通要道上的河西走廊被匈奴的休屠王和渾邪王控制,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時,出隴西郡后進入河西地區(qū)的附近,不久便被匈奴俘虜,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況且,中西交通路上有不少“沙磧之地,水草難行,四面危,道路不可準記,行人唯以人畜骸骨及駞馬糞為標驗。以其地道路惡,人畜即不約行,曾有人于磧內時聞人喚聲,不見形,亦有歌哭聲,數(shù)失人,瞬息之間不知所在,由此數(shù)有死亡。蓋魑魅魍魎也?!钡搅藦堯q出使西域時,由于他自身具有非常優(yōu)良的品德、極為優(yōu)秀的素質、不辱使命的民族氣節(jié)和正義、求實、厚道、誠實的可貴作風等,“(張)騫為人強力,寬大信人,蠻夷愛之”可以說,是偉大的探險家和外交家張騫開拓了中西陸上的交通道路,才使得西漢王朝真正與西域、中亞、西亞等地建立了關系。中西之間的交通道路因張騫開鑿而通,張騫真不愧為開辟綠洲絲綢之路的先驅!“……于是西北國始通于漢矣。然張騫鑿空……《集解》蘇林曰:‘鑿,開;空,通也。(張)騫開通西域道?!端麟[》案:謂西域險阨,本無道路,今鑿空而通之也?!睆堯q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大月氏的路線是:從西漢國都長安出發(fā),過隴西郡,在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東北部的附近被俘,被押送到單于廷后,囚禁在匈奴西(位置在靠近新疆天山山區(qū)的東北地帶),后向大月氏國的方向逃去,到了大宛之后,又到康居,后終于到達了大月氏國,最后又到大夏。他回國的路線是:從昆侖山北麓東行,想從羌中(指青海省的柴達木盆地)通過,在河西走廊地區(qū)的西南角地區(qū)又一次做了俘虜,最終于二次被俘的一年后逃回到了長安。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烏孫國的路線是:繼續(xù)從長安出發(fā),經過關中平原地區(qū)或者渭水流域地區(qū),過隴東地區(qū)后,再從隴西地區(qū)到河西走廊西部的酒泉,這一段大致是沿著元狩二年(前121)霍去病出兵河西地區(qū)和渾邪王歸降漢朝的路線向西行進,便到達了敦煌地區(qū);出甘肅后,進入新疆,在由東向西經過天山地區(qū)后,便到了烏孫國。因為張騫開辟的中西陸上交通道路上的附近地區(qū),大多是沙漠地帶。如河西走廊地區(qū)有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新疆的天山以南有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和天山以北有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中亞地區(qū)有卡拉庫姆沙漠和克孜勒庫姆沙漠等,所以這條絲綢之路又叫沙漠絲綢之路。又因為沙漠中有水的地方,便會被人們改造成為綠洲。所以,沙漠絲綢之路又叫綠洲絲綢之路。還由于這條路經過我國大西北地區(qū),因此,綠洲絲綢之路又叫西北絲綢之路。綠洲絲綢之路的路線是:從東部的中原地區(qū)到西北的河西地區(qū)后,繼續(xù)西行,“自玉門、陽關出西域有兩道:從鄯善傍南山北,循河西行至莎車,為南道;南道西踰蔥嶺,則出大月氏、安息。自車師前王廷隨北山循河西行至疏勒,為北道;北道西踰蔥嶺,則出大宛、康居、奄蔡焉”具體來說,這條中西交通要道從長安以東或長安出發(fā)后,便到關中地區(qū),過隴地高原,沿著河西走廊西行,經過武威、張掖、酒泉和敦煌后,在此分兩道。一條自陽關出發(fā),沿著昆侖山脈的北麓西行,經樓蘭(后改名為鄯善,在今新疆若羌東北),過于闐(在今新疆和田)、莎車(在今新疆莎車)和蒲犁(在今新疆塔什庫爾干),過蔥嶺,到大月氏。再南行,到身毒(今印度);西行,到安息(今伊朗)和地中海東岸地區(qū)。這是南道。另一條是從玉門關出發(fā),沿著天山山脈的南麓,向西行進,經車師前王廷(在今新疆吐魯番),過焉耆(在今新疆焉耆)、龜茲(在今新疆庫車)、姑墨(在今新疆阿克蘇)、疏勒(在今新疆喀什),過蔥嶺,到大宛,再向西北行,到康居、奄蔡;向西南行,到大月氏和安息等。這是北道。當然,張騫所踏出的這條綠洲絲綢之路,只有經過西漢王朝的精心維護、注重經營且采取一定的保衛(wèi)和防護措施后,才使得這一中西陸路交通路線逐漸穩(wěn)固下來并最終得以順利地暢通起來。對于這一點,也應是確定無疑的。承認這一點和肯定張騫的“鑿空”之功———肯定他是綠洲絲綢之路的開辟者,這二者之間并不矛盾且相得益彰。更不可否認的是:張騫的不可磨滅的功績是時代和時勢造就的,是漢武帝時代西漢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對外關系等諸多方面的發(fā)展產物和必然要求;強盛的漢武帝時代為他提供了一定的和必要的環(huán)境和條件,并造就了他的成功和美譽。因此筆者認為,第一,開通綠洲絲路的功勞,基本上是張騫本人的。因為在漢武帝還沒有打敗匈奴、且匈奴勢力又非常強大的情況下,是張騫的足跡最早出現(xiàn)在天山南北、蔥嶺東西、西域和中亞等地。第二,西漢政府的相應措施和相關行為僅僅是對張騫開辟的綠洲絲路(即中西陸上交通)的補充和完善?;蛟S正是這個原因,張騫的“鑿空”之事跡才被正史(指司馬遷《史記》和班固《漢書》)首次明確記載下來并大為歌頌。三、“從理念”下的交通路線兩次出使西域的外交家和探險家張騫,除了在西北、西域和中亞等地“鑿空”、開辟了綠洲絲綢之路外,還與漢武帝時代西漢政府所開辟經營的另一條陸上絲綢之路也有一些關系。這條絲綢之路就是漢武帝時代未能全線貫通的西南絲綢之路。西南絲綢之路,位于西漢時期我國的西南地區(qū)和古緬甸、古印度等古國,又叫永昌絲綢之路(因為西南地區(qū)有著名的永昌郡)、或名西南夷道、或名蜀身毒道(簡稱為身毒道)。這里的“身毒”,是指“身毒國(今印度)……‘一名天篤’?!段饔騻鳌纷鳌瓒尽逗?漢)書·西域傳》作‘天竺’?!段脑穫鳌纷鳌於健??!渡胶?經)·海內經》作‘天毒’。”公元前122年,張騫向漢武帝告知了他在大夏時,曾看到大夏的商賈們從位于其國東南方向的身毒國販運回來的邛竹杖和蜀布等物,于是他便推測出身毒國離蜀地應并不太遠。他進而向漢武帝建言:應開通一條從蜀地到身毒國并通到大夏等地的道路(即西南絲綢之路)。這在當時的條件下,應算是漢朝與西域的大夏等國交往交流的一條捷徑。張騫認為:西漢王朝與西域、中亞等地之間的中西交通道路上的河西路和羌中路(又名青海路、或吐谷渾路),因受匈奴勢力的控制和影響,故均不可取。隨之,他把在大夏見到的蜀布和邛竹杖,與從蜀地經身毒國到大夏國的這條路線聯(lián)系起來考慮后,主張可再開通一條相關的交通路線。其依據和可能性就是:“以(張)騫度之,大夏去漢萬二千里,居漢西南;今身毒國又居大夏東南數(shù)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遠矣?!钡珡堯q更為知曉開辟這條道路的必要性:“今使大夏,從羌中,險;少北(即:走河西路),則為匈奴所得;從蜀,宜徑,又無寇?!睆堯q推測得沒錯,西南地區(qū)的蜀地名產和寶物,確實可以從這條路經過古緬甸,被輸送到古印度,再繼續(xù)輸送到大夏等地?!皬堯q事實上已清楚地知道,在四川和印度之間,通過云南和緬甸或阿薩姆,有一條商路(即西南絲路)?!睆堯q不僅勸漢武帝開通西南絲綢之路,而且還親身去實踐———探路、尋路和筑路。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回國后,受漢武帝的派遣,從當時的四川省的宜賓地區(qū)一帶分道遣使探路,在此過程中,雖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卻受到了當?shù)氐胤讲孔宓淖璧K和反抗?!霸髟?前122)。初,張騫自(大)月氏還,為天子言身毒國去蜀不遠。天子欣然,令(張)騫因蜀、犍為發(fā)間使王然于等四道并出,出駹,出徙,出邛、僰,指求身毒國,各行一二千里,其北方閉氐、筰,南方閉嶲、昆明。昆明之屬無君長,善盜寇,輒殺略漢使,終莫得通。于是漢以求身毒道,始通滇國?!庇纱丝梢?極為可惜的是:漢武帝對此道雖非常重視且努力經營,張騫雖性格堅毅、辦事篤實、腦筋靈活且有了一定的和必要的相關經驗和技能,但結果卻因為被昆明夷等所阻,致使這條路線在漢武帝時代最終也未能全線貫通。這真是漢武帝時代中西陸路交通史上的一件憾事!更是張騫本人的一大憾事!關于張騫和西南絲綢之路之間的關系,筆者還要說明的是:張騫是在第一次出使西域回國之后與第二次出使西域出國之前的某段時間內,受漢武帝的派遣去開辟、經營西南絲綢之路的,這是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前后的事情;而西北絲綢之路(即綠洲絲綢之路或沙漠絲綢之路)是在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之后才正式、順暢、完整地(即真正完全意義上的)全線貫而通之。因此,漢武帝時代西漢政府對西南絲綢之路的開辟、經營應早于對西北絲綢之路的開辟、經營與管理,張騫在開辟與經營西南絲綢之路的過程中也是功不可沒。最后,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和觀點:一般情況下,說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綠洲絲綢之路,這是眾所周知、值得稱頌的歷史,但張騫還有一次出使西南夷并開辟西南絲綢之路的這段歷史,更應該為人們所知曉,也應當在學術界等領域給予一定的關注、探討、研究和適當?shù)馁潛P!四、中西文明、東西文化的第一次碰撞和碰撞,推動了中西文明、東西文化的發(fā)展和前進西漢武帝時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一次出使西南夷之后,綠洲絲綢之路便全線開通了。西漢王朝也正式打開了與西域、中亞、西亞和南亞等地交往交流的門戶,古代中西雙方之間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與思想等交往交流的新時代的序幕自此正式拉開了!此后,東西方文明便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中西文明、東西文化開始第一次大規(guī)模地接觸和碰撞,并在接觸、碰撞中互相影響、相互補充,在取長補短中激發(fā)、完善、學習和前進,從而推動了人類文明和世界文明在整體中不斷地向前發(fā)展和繼續(xù)前進!(一)西漢時期西域地區(qū)的使團自張騫通西域之后,不僅開拓了西漢人民的視野、擴大了他們對外邊世界的好奇心和吸引力、激發(fā)了他們與外部世界交往交流的熱情,而且更為重要的則是:使西漢王朝政府與西域、中亞、西亞和南亞等諸國的關系變得日益密切起來,這表現(xiàn)在中西雙方的使節(jié)往來日趨頻繁,西漢王朝派遣出去的使臣和各國到長安來的使團層出不窮、絡繹不絕,他們來來往往于綠洲絲綢之路這條中西大道。西漢王朝每年派出的使團,“以通西北國。因益發(fā)使抵安息、奄蔡、黎軒、條枝、身毒國……使者相望于道。諸使外國一輩大者數(shù)百,少者百余人……漢率一歲中使多者十余,少者五六輩。遠者八九歲,近者數(shù)歲而返”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回國后,其所分遣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寘和扜罙等國的副使也陸陸續(xù)續(xù)地分別回到長安,其他國家的使臣也隨之前來長安報聘,主動與西漢政府建立起政治聯(lián)系。天山南北各國,也相繼歸漢;西漢政府更是大大加強了對西域地區(qū)的政治管轄和經濟治理。這在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過程和發(fā)展歷程中以及中西政治交流史上,均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和進步的意義,并由此而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二)西域、中亞、西亞和南亞綠洲絲綢之路的形成,也標志著古代中西雙方的交通商貿路線的正式開通。古代中西雙方之間的商貿活動,不僅有官方的經濟交往,而且還有私商的物品交換,有時這二者在對外交往時也混雜在一起進行和完成,更有一些私商還打著官方的旗號去進行謀利的商貿活動。在綠洲絲綢之路上,中西雙方相互之間的商貿活動日趨活躍起來,往來最為頻繁的、人員最多的,就是來自不同國家和各個地域的眾多商人。生活在東部的中原地區(qū)與廣大的西域地區(qū)、還有中亞、西亞和南亞等地的人們,通過這條道路,自然而然地便建立了更多直接的、多方面的和多層次的相互之間的經濟聯(lián)系。在中西雙方的商貿活動中,西漢精美的絲織品、茶葉、漆器和鐵器等,隨著大批漢朝使臣和眾多商人西行,源源不斷地被帶入了西域、中亞、西亞和南亞等地,這直接促進了當?shù)氐慕洕l(fā)展、提高了當?shù)厝嗣竦纳钏?。“其?指大宛)皆無絲漆,不知錢器(《集解》徐廣曰:多作‘錢’字,又或作‘鐵’字)。及漢使亡卒降,教鑄作他兵器。得漢黃白金,輒以為器,不用為幣?!迸c此同時,當西域和中亞等地的居民見到美麗絕倫的絲綢和其他名物時,即刻就喜歡上了,他們便也成群結隊地攜帶著自己的珍寶特產和其他物品東去中原地區(qū)進行商貿活動。因此,西域、中亞、西亞和南亞等地的胡蔥、大蒜、苜蓿、胡豆、胡瓜、胡麻、胡桃、胡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