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天、地禮與社、社的關系
祭祀是古人精神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自從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以后,祭祀的意義也便復雜起來,除了原有的崇拜自然、迷信鬼神、紀念祖先、緬懷英靈等含義之外,它還成為統(tǒng)治階級實施精神統(tǒng)治的重要武器之一。須知:一系列繁縟而神秘的祭禮對人們的束縛,并不比幾十萬軍隊所起的作用遜色!因此,對歷史上各種祭祀活動不應簡單地斥為迷信而不屑一顧,相反,倒是需要認真進行研究的。本文即擬以秦漢祭祀為對象,試圖做些綜合整理及探索性工作,旨在拋磚引玉,求得師友和讀者的批評指正。神公信仰與土地神天道的結構變化由對天、地信仰崇拜而產生的祭祀天、地的禮典,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祭祀活動。祭天即祭上帝,古人專稱為“郊”?!敖肌本褪墙纪獾囊馑肌R驗楣艜r天子祭上帝的大典總在郊外舉行,故把這種祭祀也就稱為“郊”了。祭地古則稱“社”?!吧纭北臼堑厣裰Q,后來人們把對大地的祭祀亦稱社。故而《禮記·郊特牲》云:“社,所以神地之道也?!比绻鸭捞旒赖氐亩Y典合稱的話,便謂之曰“郊社之禮”?!妒酚洝し舛U書》曾記載這樣一種說法:“自古以雍州積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諸神祠皆聚云。蓋黃帝時嘗用事,雖晚周亦郊焉?!彼抉R遷接著便指出:“其語不經見,縉紳者弗道。”可見這只是一種傳說而已。但雍畢竟是秦故都,那里有秦人所立的鄜、密、上、下四畤武帝在位的五十余年,是西漢王朝各個方面都有較突出建樹的歷史時期。隨著封建中央集權政治的強化和以儒學為獨尊的思想統(tǒng)治的加強,武帝竭力要建成一種新的天國秩序來和人間的新形勢相適應。元光二年(前133),他親郊雍之五畤,“后常三歲一郊”,基本成為定制。他采納謬忌祠祭太一的建議,在長安東南郊筑壇祠太一。不久又聽信上書者言,在太一壇上祠祀三一,即天一、地一、太一。元狩至元鼎間,武帝逐步把長安西北的甘泉建成了新的祭祀中心。后來武帝在汶上又造了明堂,也把太一和五帝祠在堂上。通過這樣一番苦心經營,一種以太一做總管,以五帝分司五天的新天國秩序,終于建立起來了。和郊祭相比,社祭的對象要復雜一些。一則因為社神具有地方性特點,二則在土地自然神轉化為人神的過程中產生的混亂極多,以至究竟誰當了人神化后國家一級的土地神,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如有說后土者,有說句龍者,有說禹者,還有說稷者等等)。不過后來比較普遍的說法集中于共工之子后土身上,故一般都以此為準了??墒菨h得天下之后,偏偏沒有祭祀后土,造成了一個很大的缺典。元鼎四年(前113),武帝郊雍時親自提出了這一問題,有司與太史令司馬談、祠官寬舒等議,認為應該在澤中立后土壇。當武帝巡幸到了汾陰的時候,聽說汾水旁邊“有光如絳”,于是就在“汾陰脽上”立了一座后土祠,祭禮和郊祀上帝相同。這樣,甘泉太一,汾陰后土,再加上原來的雍之五畤,天地之祀算是規(guī)模齊備。西漢后期,天地祭祀出現(xiàn)了反復性的動蕩,這實際是當時社會危機的一種反映。成帝之初,接受丞相匡衡等人奏言,改變過去“郊皇天北之泰陰,祠后土東之少陽”的不符合陰陽五行說的祭法,把甘泉太畤、河東后土祠均徙置帝都,制定了“祭天南郊就陽之義,瘞地北郊即陰之象”的長安南北郊新祀典。后來索性把國家奉祀的六百八十三所祀廟來個大審查,罷廢了四百七十五所,并把“候神方士使者副佐”、“本草待詔”七十余人免職。對此,顧頡剛先生認為:“這是儒生對方士的威脅,他們用了純粹的陰陽五行說把隨時隨地發(fā)生的神仙廟祀打倒了?!蓖趺俏凰貞颜我靶牡娜宋?為了實現(xiàn)篡漢奪權的目的,他在天地祀典上搞了不少名堂。他不僅用陰陽說定了南北郊,而且還進一步把《周禮》所說的“兆五帝于四郊”的制度付諸實行:第一步先正名,“稱天神曰皇天上帝泰一,兆曰泰畤”;“令地祇稱皇墬后祇,兆曰廣畤”。第二步按《易》關于“方以類聚物以群分”的原則,把群神分為五部,即“中央帝;黃靈后土畤,及日廟、北辰、北斗、填星、中宿、中宮,于長安城之未墬兆,東方帝太昊、青靈勾芒畤,及雷公、風伯廟、歲星、東宿、東宮,于東郊兆,南方炎帝,赤靈祝融畤,及熒惑星、南宿、南宮,于南郊兆;西方帝少皞,白靈蓐收畤,及太白星、西宿、西宮,于西郊兆;北方帝顓頊,黑靈玄冥畤,及月廟、雨師廟、辰星、北宿、北宮,于北郊兆”。其后,玉莽又遵照《禮記》“唯祭宗廟社稷,為越紼而行事”的話,在宗廟、官社之外更立官稷,并以夏禹配食官社,后稷配食宮稷,把社稷之祀也搞齊備了。此外,王莽又建筑了明堂,征求通《月令》的人,實踐所謂的天子居明堂之禮。當居攝元年(公元6)正月,請看他:“祀上帝于南郊,迎春于東郊,行大射禮于明堂”,儼然是“思兼三王以施四事”的周公再世了!迨莽末年,自天地六宗以下至諸小鬼神之祀,凡千七百所。郊社之禮在他手里,實在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東漢的天地祭祀,基本上承繼了王莽元始之制。對這一點,徐天麟在編撰《東漢會要》時曾發(fā)感慨說:“班固作《郊祀志》而備載元始之制,亦可見其不以人廢言也”。明帝時,在天地祀典方面頗有建樹。他剛剛即位不久,便以先父光武帝配享,祠五帝于明堂,接著又頒發(fā)時令,迎氣于五郊:“立春之日,迎春于東郊,祭青帝句芒,車旗服飾皆青,歌《青陽》,八佾舞《云翹》之舞”;“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車騎服飾皆赤,歌《朱明》,八佾舞《云翹》之舞”;“先立秋十八日,迎黃靈于中兆,祭黃帝后土·車騎服飾皆黃,歌《朱明》,八佾舞《云翹》、《育命》之舞”,“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車騎服飾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祭黑帝玄冥,車騎服飾皆黑,歌《玄冥》,八佾舞《育命》之舞”。此后,迎氣逐成定制,“順時令”一義亦為帝王施政的總綱。不過,這種做法,并非明帝新創(chuàng),同樣亦是“采元始中故事”??梢?王莽手定的郊社之禮,沒有因他的敗亡而泯滅,相反,在東漢卻得到貫徹與發(fā)展。封禪之后果,西漢社會封禪制度的成功實現(xiàn)了基本封禪古之祭祀天地,還有一種特殊形式,就是封禪。實際上封禪是封與禪兩種祭禮的合稱。按《史記·封禪書·正義》的解釋,封即“泰山上筑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禪即“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梢姺馀c禪,一是祭天的儀式,一是祭地的儀式。《史記·封禪書》一開頭便講:“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蓋有無其應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見而不臻乎泰山者也。”《白虎通·封禪篇》也說:“王者易姓而起,必封升泰山何?報告之義。始受命之日,改制應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禪,以告太平也。”很顯然,凡受命的天子,如果不到泰山去祭天祀地,那就不能算完成就位天子的禮制。最早記載封禪的古籍要數《管子》,其中有《封禪》篇,可惜它已亡佚,不過《史記·封禪書》記有一段管仲論封禪的話,據學者研究,認為很可能抄自《管子·封禪》。從這段文字可知,管仲所記古代舉行封禪之君共十二人,其中絕大多數都在夏禹之前,而居禹以后的僅有兩位,即商湯和周成王。大家知道,禹之前本系傳說時代,有關那時到泰山封禪的說法,并不可信。再者,這段文字里秦漢時盛行的受命符瑞觀念十分明顯,所以不難推見,封禪之制的產生絕不可能去秦漢太遠,商湯周成王封禪的說法,應當為子虛烏有一類??傊?《封禪書》中管仲論封禪的一段話,只可看作傳說,不能視為信史。秦統(tǒng)一六國以后,嬴政認為自己功蓋三皇五帝,遂定尊號為“皇帝”,并自稱“始皇帝”。他“推五德終始之傳”,從“秦文公獲黑龍”上雖已證明自己的受命于天,以水德而有天下,但顯然還需要實行自古相傳的封禪大典,向天地報告成功,方能真正名副其實。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終于實現(xiàn)了這一夙愿。他“自泰山陽至顛”,在極頂舉行了封禮,并立石頌功,明其得封;然后“從陰道下”,到一座名叫梁父的小山那里舉行了禪禮。據《史記·封禪書》記載,始皇舉行封禪大典的禮儀“頗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并且“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記也”。始皇封禪前,曾與齊魯儒生博士七十人商議如何舉行大典的禮儀。儒生博士們見仁見智,得不出統(tǒng)一的結論。始皇便把他們統(tǒng)統(tǒng)斥退,自己上山去了。這幫人由于遭到黜退未能參加封禪大典,怨恨無處發(fā)泄,當聽到始皇下泰山途中遇風雨的事后,便暗暗譏笑他,以為犯了天怒。始皇封禪后十二年,秦便亡了,這又給那班積怨已深的儒者提供了一個造謠攻擊的大好機會,紛紛造輿論說:“始皇上泰山,為暴風雨所擊,不得封禪!”司馬遷對此亦大發(fā)感慨道:“此其所謂無其德而用事者邪?”但是,不論儒生們如何咒罵始皇封禪的失敗,司馬遷怎樣感嘆始皇之無德用事,這次舉動畢竟是中國歷史上封禪大典的首次實踐。秦始皇之所以不遺余力搞這樣的禮典,目的無非向世人宣布,他是真命天子,所有臣民必須服服貼貼接受他的統(tǒng)治,否則,必將遭到天地的嚴懲!顯而易見,舉行封禪大典是秦始皇采取的鞏固統(tǒng)一勝利成果措施的一個組成部分。西漢初,經濟凋敝,干戈未平,封禪之事自然無法提起。盡管文帝時曾有過巡狩封禪的謀議,但很快便因新垣平一案而成泡影。直到武帝時情況才發(fā)生了變化。一則經過六、七十年的休養(yǎng)生息,社會經濟已得到恢復發(fā)展,這就為舉行封禪之類祀典提供了可靠的物資基礎。二則當時“天下艾安,縉紳之屬皆望天子封禪改正度也”,如大文豪司馬相如,到臨死前還“遺札書言封禪事”,說什么“皇皇哉斯事,天下之壯觀,王者之卒業(yè),不可貶也,愿陛下全之”。三則武帝本人具有好大喜功的性格特點,對于向天地報告成功的封禪大典,無疑是他心向往之的事情了。由此可見,西漢舉行封禪,到武帝時完全具備了實施的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公元前110年,漢武帝舉行了兩漢歷史上的第一次封禪大典。為紀念這件事,武帝特地改年號為“元封”。舉行大典之前,漢廷作了長時間的準備工作。武帝采納了兒寬的諫言,“乃自制儀,采儒術以文焉”。這年冬十月,遵照“先振兵釋旅,然后封禪”的古義,武帝北巡朔方,威震匈奴,而后還祭黃帝冢于橋山,釋兵涼如,并在甘泉“類祠泰一”,作為即將舉行的封禪大典的演習。三月,武帝東幸緱氏,禮登中岳太室,繼而東上泰山立石,接著便東巡海上,行禮祠八神。直到四月,武帝回到奉高,這封禪大典才正式開場。當年始皇封禪,是一封一禪,這次武帝搞了兩封兩禪。他先到梁父山祭地,在泰山下東方設壇祭天,然后與少數大臣登上泰山頂,再次祭天,第二天從北山坡下,在泰山下的肅然山再次祭地。祭時用江淮一帶所產的一茅三脊草,各地珍貴的飛禽走獸及白雉諸物,并以五色土益雜封。在隆重的樂聲中,武帝身穿黃色衣服,親自跪拜。封禪完畢,他高坐在泰山東北阯古時留下的明堂里,群臣迭相上壽,簡直滿意極了!于是下詔改元并賞賜天下,又令諸侯在泰山下“治邸”。這次封禪,始建漢家之封,是西漢政治宗教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漢室官員以能有幸參加為榮,以不能參加為恥。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留滯周南,不得與從事”,竟氣憤而卒。臨死前他拉著兒子的手哭泣說:“今天子接千歲之統(tǒng),封泰山,而予不得從行,是命也夫!命也夫!”由此可見,時人把封禪禮典,看得何等重要。這次大典之后,武帝遵循五年一修封的定制,分別于元封五年(前106)、太初三年(前102)、天漢三年(前98)、太始四年(前93)、征和四年(前89),共進行了五次修封。這在我國歷史上也是一項創(chuàng)舉。另據《漢書·霍去病傳》記載,元狩四年(前119),霍去病大敗匈奴后曾“封狼居胥山(今烏蘭巴托東),禪于姑衍(今烏蘭巴托東南)”,可見漢世出征將軍亦可行封禪之禮。在秦漢史冊上,實施封禪大典的帝王,除秦皇漢武外,第三位則是東漢光武帝劉秀。公元54年,這時劉秀即帝位已經整整三十個年頭。張純等大臣上言,以為光武受中興之命,應繼孝武之業(yè)舉行封禪大典,“以告成功焉”。劉秀卻下詔嚴禁“盛稱虛美”,從此群臣不敢復言。殊不料兩年后,劉秀夜讀《河圖會昌符》,有感于其中“赤劉之九,會命岱宗”之句;立即詔令梁松等復案索《河雒》讖文言九世封禪者,積極籌備封禪事宜??梢姈|漢劉秀封禪的緣起就是與讖諱迷信糾纏在一起的。據《續(xù)漢書·祭祀志》記載,劉秀的封禪大典于建武三十二年二月舉行,其禮儀基本遵循武帝元封故事而略有變通。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次封禪所立刻石的銘文,全然被那些諱書讖言所充斥,里面竟公開宣布“皇帝唯慎《河圖》、《雒書》正文”。像這樣把封禪與讖諱緊密結合起來,完全依賴讖諱而行事的做法,反映了當時地主階級已經喪失了秦及西漢初、中期那樣的勃勃生氣,說明他們的歷史地位已經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園泊在實現(xiàn)統(tǒng)一祀典中的意義古人對祖先的崇拜,具體化為一系列祭祖禮制,這是古時天地祀典外的另一重要祭祀活動。古之祭祖可分作兩個方面:一是宗廟禮制,一是墓地經營與墓祭。所謂“宗廟”,指古代帝王、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處所?!抖Y記·中庸》云:“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薄缎⒔洝视H》邢昺疏引舊解云:“宗,尊也;廟,貌也。享祭宗廟,見先祖之尊貌也?!边@可以說把宗廟之義解釋得相當形象了。殷商時宗廟之制已相當復雜,僅甲骨卜辭中出現(xiàn)的宗廟名稱,就有“宗”、“升”、“家”、“室”、“亞”等多種。據《禮記·王制》記載,周代廟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大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大祖之廟而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大祖之廟而三;士一廟;庶人祭于寢。”秦人由于建國于西周王畿故地,故受周文化影響至深。在廟制方面,秦自然不能不打上周制的烙印。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二世元年(前209)廷議尊始皇廟時,群臣奏言:“自襄公以下軼毀,所置凡七廟,群臣以禮進祠,以尊始皇為帝者祖廟。”賈誼《過秦論》亦云:“一夫作難而七廟墮”。可見周天子七廟之制,秦確實遵照奉.行著。西漢建立,百事草創(chuàng),禮制缺略,在宗廟設置上,大大突破了七廟之制。例如自高帝至宣帝先后下令郡國所立的一百六十七所祖宗廟(即所謂“郡國廟”),惠帝因叔孫通言而立名“原廟”等等,史家以為皆“背經違古”。這種情況,一直沿續(xù)到東漢始終未能改變。因此徐天麟大發(fā)感慨說:“其瀆亂不經,未有如是之甚者”,“先王宗廟之禮始盡廢矣”!秦漢時的墓地經營與墓祭,主要體現(xiàn)在園寢設置上。園寢或稱陵寢,即帝王陵墓之寢殿o。據蔡邕《獨斷》、《續(xù)漢書·祭祀志》、《后漢書·明帝紀》注引《漢官儀》文可知,園寢的設置乃秦始皇新創(chuàng)。董說《七國考》卷十引《博物志》云:“墓植柏,自秦始也?!薄镀邍肌肪硎衷?“秦惠文始以墓稱陵,而民不得稱?!睆倪@些小事足可看出秦人在墓地經營方面具有善于創(chuàng)新的傳統(tǒng),園寢之設首創(chuàng)于秦顯然是這一傳統(tǒng)的繼續(xù)和發(fā)展。同時還應看到,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大業(yè)的秦,雖然在廟制方面沒有太大的興革,但在墓地經營與墓祭方面卻有園寢的新創(chuàng),秦始皇正是以此來實現(xiàn)祭祖禮制的統(tǒng)一,進而為鞏固統(tǒng)一勝利成果服務的。過去有學者曾認為,《谷梁傳》僖公十年記載的晉獻公令世子申生在夫人冢上所筑之宮,“蓋即漢世之園寢”宗廟園寢祭祀是秦漢時期最重要的國家級祀典之一。當時中央政府設有專門官員奉常(后更名太常),掌管其事。尤其宗廟,人們習慣視之為國家的象征。由于我國古代對祖宗崇拜與對天地的信仰是結合在一起的,故而使廟寢祭禮不僅繁縟而且復雜。一般說來,其禮儀可分作以下幾大類別:(一)對保天國朝祭祀的區(qū)分《春秋外傳》云:“祖禰則日祭,高曾則月祀,三祧則時享”。這實際是對天子七廟的祭祀作了具體的區(qū)分。漢時由于未嚴格遵守七廟之制,且其又“居陵旁立廟”,致使廟寢之祭互相混通,故產生了另一套特殊的規(guī)定,即“日祭于寢,月祭于廟,時祭于便殿”。日祭每天四次上食(二)漢代廟祭之描述“祫”就是“合”的意思,祫祭即集合遠近祖先的神主,在太祖廟大合祭。“禘”即“諦”,謂“諦審尊卑昭穆之義”。諦祭的基本含義很多,漢代廟祭之諦禮主要當指宗廟五年一次的禘祭,其與“祫”并稱為殷祭。具體做法是,三年喪畢時舉行祫祭,次年舉行褅祭,此后三年祫五年諦,諦、祫各自相距五年,禘以夏四月,袷以冬十月。這樣嚴格的諦袷之禮是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經張純奏議,才確定實行的。不過,諦祫概念比較復雜,前賢詮釋仁智各見,每每混淆,故清人編纂《康熙字典》為諦袷作釋文時,曾有“千古聚訟”之嘆。(三)漢代后期的毀廟罷園之議宗廟四時之祭稱為正祭,其外另有“除上述三類祭禮外,還有一些禮儀規(guī)定,主要是:1.四時行園。據《漢書·張湯傳》可知,行園由丞相負責。2.衣冠出游。即從帝王陵寢出衣冠,游于宗廟,每月一次。3.上陵?!独m(xù)漢書·禮儀志》載,東權時每正月五供完畢則依次上陵祭祀,八月飲酎時再舉行一次。此制為明帝新創(chuàng),前儒譏謂“甚違古不墓祭之義”。其實,如果說“古”時沒有上陵禮這樣的“天子率百官特祭于陵”的狹義墓祭,那無疑是對的,但如果說“古”時任何廣義墓祭也沒有,顯然就不對了。另,東漢帝王每巡幸長安,則謁祠高廟,祀事西漢十一代帝陵;如南巡,則祠章陵、祠舊宅??傊?秦漢時期廟寢祭祀既繁又雜耗費巨大,是壓在廣大勞動人民身上的沉重負擔。尤其漢代,所立宗廟大大超越古制,所設園寢亦泛濫無度。據《漢書·韋玄成傳》的統(tǒng)計,截止元帝時,西漢凡立宗廟176所,置園寢30所,歲祠上食24455石,用衛(wèi)士45129人,祝宰樂人12147人。面對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的浪費,即令在統(tǒng)治階級內部,一些有識之士從維護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根本利益出發(fā),也提出異議,認為淫祀無福,宜定宗廟迭毀之禮,實行天子七廟之制。于是出現(xiàn)了西漢后期的毀廟罷園之議。元帝時由御史大夫貢禹首發(fā)其難,丞相韋玄成等人按踵其緒,促成了所謂的“元帝改制”;成帝初,經匡衡等人的努力,毀廟罷園與天地祀典改革交織在一起,形成了西漢末反淫祀的高潮。無疑,西漢后期出現(xiàn)的毀廟罷園之議,就其實質而論,是由于統(tǒng)治階級內部對禮制的不同見解而產生的內部斗爭,但這件事卻有力證實,漢代廟制比之周代已有了很大的發(fā)展變化。對此,古今學者似乎都曾給予注意。例如漢代史家班彪指出:“漢承亡秦之后,祖宗之制因時施宜”,“古今異制,各為一家,未易可偏定也”其他受害者秦漢時,天、地、祖宗祀典以外還有不少重要祭祀活動,茲分述如次:(一)西漢主體制度的制度化古人對于名山大川的祭祀,又稱“旅”和“望”。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各祭自己境內的山川,凡“不在其境者,則不祭也”。秦統(tǒng)一后,情況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所謂“六合之內,皇帝之土”,“人跡所至,無不臣者”。如果仍然按照過去的老辦法祭祀山川,不僅和新的形勢極不協(xié)調,而且地區(qū)性的山川祭祀,往往還會勾起人們懷念舊國之情,這對于鞏固統(tǒng)一顯然不利。因此秦始皇在山川祭祀方面做了一系列整齊劃一的工作,使之與大一統(tǒng)的局面相適應。據《史記·封禪書》記載,當時規(guī)定的官方祭祀的山川,自西漢初,朝廷直接控制的地方僅有十五郡,“名山大川在諸侯”,故山川祭祀采取了“諸侯祝各自奉祠,天子官不領”的做法。直到“齊、淮南國廢”,才“令太祝盡以歲時致禮如故”。據《西漢會要》的統(tǒng)計,宣帝前山川祭祀方面的重大舉措計有兩次:一是文帝十五年(前165)“修名山大川嘗祀而絕者,有司以歲時致禮”;另一是建元元年(前140)武帝下詔“令祠官修山川之祠,為歲事,曲加禮”。漢代山川祭祀真正制度化,當在宣帝時?!稘h書·郊祀志》稱:“自是五岳、四瀆皆有常禮”。綜觀秦漢時的山川祭祀,大率有兩個顯著特點:1.山川祭祀與帝王巡幸緊密相連。凡帝王出巡所經過的名山大川,都將隨時隨地行禮祭祀。2.山川祭祀又與求雨活動緊密相連。特別是東漢時期,這一特點表現(xiàn)更為突出。關于山川祭祀的基本方法,各古籍所記略有差異。據班固《典引篇》可知,漢代祭祀主要用“燔”、“瘞”、“縣”、“沈”四種方法。“燔”即燒柴祭天,“瘞”即掩埋祭品祭地,“縣”、“沈”即祭山川之法。前者是把供品(主要是玉器)高掛起來獻祭山神,后者是將供品(一般均為白馬玉壁)沉于水中以祭河神。另外,祭山也有用“瘞”法者,而祭河還常用“浮”法,即將祭品放在水上漂流,像《史記·滑稽列傳》褚少孫補記之河伯娶婦那樣,將女“浮之河中”。(二)秦漢時期的保節(jié)制度由于人類生活總是和天體、天象及氣象有密切的關系,因此世界上任何民族的原始宗教,都存在將天體、天象與氣象神化并加以崇拜的現(xiàn)象,于是便產生了對天上諸神的祭祀。我國古代的這種祭祀,大致可分為兩類:1.對于日、月、星辰的祭祀;2.對雨、風、雷電、云諸神的祭祀。一般地說,自周以后,日、月、星三光祭祀基本被納入祭天之禮的范疇內,所謂“祭天之禮,兼及三望”,便反映了這一情況。不過據《史記·封禪書》載,秦時“雍有日、月、參、辰、南北斗、熒惑、太白、歲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風伯、雨師、四海、九臣、十四臣、諸布、諸嚴、諸述之屬,百有余廟”,似乎上述兩類祭祀在那時仍舊繼續(xù)著。估計西漢亦當保留秦時對天上諸神的祭祀。漢史上甚至可以見到單獨祭日的記錄,如武帝“禮日成山”即其例。另,直到東漢,縣邑仍存在“祠風伯”、“祠雨師”的活動。這里值得注意的是:1.秦漢時與農業(yè)生產有關的天上諸神的祭祀被進一步強調。例如兩漢特別突出對靈星的祠祀。所謂靈星即天田星,古人認為該星主谷,為“農祥”。這反映了當時對農業(yè)生產的重視。2.較原始的朝拜日、夕拜月的習俗仍然不同程度被保留著,在一些少數民族中則最為明顯。如《漢書·匈奴傳》記匈奴“單于朝出營,拜日之始生,夕拜月”即其例。3.由對日、月、星辰崇拜而產生的對日食、月食的迷信和種種占星術,在秦漢時期有了進一步發(fā)展。這些與陰陽五行說、災異說、讖緯等天然地絞合在一起,就更加重了其神秘主義色彩,這樣也就使秦漢社會(特別是兩漢)成為一個典型的迷信世界。關于對天上諸神的祭法,《周禮·春官》載:“以實柴祀日、月、星辰”;《禮記·祭義》云:“祭日于壇”;《爾雅·釋天》云:“祭星曰布”。這些古老的祭法大體一直被保留著。氣象諸神一般都人神化,如赤松子為雨師、飛廉為風伯等。漢世對氣象諸神的崇拜已相對淡漠,故文學作品中常見叱呵此類神靈的描寫,但諸如“磔狗祭風”之類古祭法亦頗盛行。西漢甘泉、汾陰天地之祠還兼禋祭六宗,孝成時,匡衡奏立南北郊祀亦祠六宗。一般認為六宗包括天宗三(日、月、星)地宗三(河、海、岱),王莽時則以“《易》卦六子之尊氣”為六宗(即日、月、雷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課件
- 2024屆江蘇省興化市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
- 單位管理制度集粹匯編職工管理篇十篇
- 單位管理制度匯編大合集員工管理篇十篇
- 單位管理制度分享匯編【人員管理篇】
- 單位管理制度呈現(xiàn)合集【人員管理篇】
- 2017-2021年安徽專升本考試英語真題卷
- 《雨點兒》教案(15篇)
- 《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陜西省咸陽市禮泉縣2023年公務員考試深度預測試卷含解析
- 《電工復習題》課件
- 化工原理期末考試練習題及答案
- 數值分析課后習題答案(共81頁)
- 200立方矩形鋼筋混凝土清水池標準圖集(共7頁)
- 網絡安全運維培訓測試題
- 民政部主管社團管理辦法
- 工地施工臨時用水及計算
- 三年級數學寒假每日一練
- 工作計劃酒店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計劃
- 石油詞匯大全-俄語專業(yè)詞匯
- 淺談燃機電廠燃氣管道的完整性管理
- 東營市學校安全工作先進個人申報表岳向明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