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學科學新三年級上冊科學期末復習知識要點整理_第1頁
教科版小學科學新三年級上冊科學期末復習知識要點整理_第2頁
教科版小學科學新三年級上冊科學期末復習知識要點整理_第3頁
教科版小學科學新三年級上冊科學期末復習知識要點整理_第4頁
教科版小學科學新三年級上冊科學期末復習知識要點整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年級上冊科學知識要點第一單元水1、水是一種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但有一定的體積。水蒸氣是氣態(tài)的水,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存在于空氣之中。冰是一種固態(tài)的水,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冬季的雪、霜也是固態(tài)的冰。2、測量水溫的方法:手拿溫度計的上端,將溫度計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與壁,視線與溫度計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時讀數,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的水。3、在標準大氣壓下,水沸騰的溫度是100℃,沸騰過程中水溫保持在100c不變。水變成水蒸氣體積會大大增加。在非標準大氣壓下,水沸騰的溫度不是100℃。4、使用酒精燈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點燃其他酒精燈,熄滅酒精燈時要用燈帽蓋滅,不能用嘴吹。酒精燈不小心被弄倒著火時,應用濕布或者沙子蓋滅。加熱后的燒杯、三腳架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然很燙,不能用手觸摸。5、水溫在0℃或0℃以下,水就會結冰,體積增大,從液體狀態(tài)變成固體狀態(tài)。同樣,當溫度上升到0℃以上,冰就會融化成水,體積減少,從固體狀態(tài)變成液體狀態(tài)。冰會浮在水面上。在相同的條件下,冰激凌比冰融化得更快。6、固態(tài)的冰、液態(tài)的水、氣態(tài)的水蒸氣,是水的三種存在形態(tài),都是無色、無味、透明的。在自然環(huán)境里,冰、水、水蒸氣三態(tài)共存。在一定條件下,冰、水、水蒸氣可以互相轉化。水、水蒸氣、冰的互相轉化水遇冷

7、能夠溶解于水中的物質有很多,如白糖、紅糖、食鹽、小蘇打、堿、味精等,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不同,通過對比實驗,我們知道在同樣多的水中,食鹽比小蘇打溶解的要多。一般情況,50mL水能溶解食鹽18g,小蘇打5個g。8、為了加快物質的溶解,我們常用的方法有攪拌、加熱、碾碎。9、食鹽和沙混合在一起,我們利用水,通過過濾和蒸發(fā)的方法能將食鹽與沙分離。10、與水一樣,生活中很多物質的大小、形狀、顏色改變后,還是原來的物質。11、生活中大部分物質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壓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乒乓球中的空氣受熱膨脹會把乒乓球頂回原形。也就是說,將壓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乒乓球會膨脹復原。水和水蒸氣的相同和不同點水利冰的相同和不同點水和水蒸氣的相同和不同點水利冰的相同和不同點12、酒精燈的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個部分,其中外焰溫度最高,內焰溫度次之,焰心溫度最低。加熱時使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13、水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存在于空氣中。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叫做蒸發(fā)。14、水有三種狀態(tài),分別是固態(tài)的冰、液態(tài)的水和氣態(tài)的水蒸氣。15、用濕布擦黑板過一會后黑板變干了、濕的手變干了、濕衣服晾干了、水洼里的水干了,這是因為水變成水蒸氣進入到空氣中去了,屬于蒸發(fā)現象。16、煮食物過程中冒的“白氣”和水壺燒水時冒出來的“白氣”不是水蒸氣,因為水蒸氣的顆粒太小,我們無法看見,而白氣是看得見的,它是水蒸氣液化后形成的霧狀的小水滴。17、水蒸氣遇冷會凝結成小水珠。18、沸騰是水受熱超過一定溫度時發(fā)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沸騰過程中水的溫度不再發(fā)生變化。19、不停的給杯子里的水加熱,水會沸騰,水量減少。水沸騰的過程中看到的現象:水沸騰時,水中有大量的氣泡產生,氣泡上升并不斷變大,上升到水面時氣泡破裂,水上方空氣中有許多白氣。20、影響食鹽溶解快慢的因素:溫度、顆粒大小、攪拌。通過攪拌和提高水的溫度,能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食鹽在水中能夠溶解,但是不能無限溶解下去。21、食鹽溶解于水的變化過程是一個可逆的過程。用蒸發(fā)的方法可以將鹽水中的鹽和水分離出來。22、怎樣把鹽水中的鹽和水分離出來?將鹽水溶液倒入蒸發(fā)皿,放在三腳架上用酒精燈加熱。邊加熱,邊攪拌。當有白色顆粒出現時,熄滅火焰,用余溫將白色顆粒慢慢烘干。收集蒸發(fā)皿中的白色顆粒。23、怎樣分離鹽和沙的混合物中的鹽和沙?將混合物放入杯中,往杯中加水,攪拌,直到食鹽完全溶解。用濾布(或濾紙)過濾,把沙分離出來。然后將分離出來的鹽水溶液倒入蒸發(fā)皿,放在三腳架上用酒精燈加熱。邊加熱,邊攪拌。當有白色顆粒出現時,熄滅火焰,用余溫將白色顆粒慢慢烘干。收集蒸發(fā)皿中的白色顆粒。24、用水分離食鹽和沙的混合物,用蒸發(fā)的方法分離食鹽和水。25、一些物質的狀態(tài)雖然發(fā)生了變化,但一般來說,物質本身的組成成分卻沒有改變,如水的三態(tài)變化。26、物質的大小、形狀等特征的改變不影響物質的本質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這種變化屬于物理變化,如:折紙、用橡皮泥做手工,涂色等。27、水在結冰過程中,要向周圍放出熱量。冰在融化過程中,要從周圍吸收熱量,熱量是使水的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的重要因素。28、在碎冰中加鹽,是為了使碎冰溫度更低。29、霧是水蒸氣受冷凝結而成的小水珠,漂浮在低空;露是水蒸氣遇冷在所接觸的物體上凝結而成的小水珠;霜是水蒸氣遇冷在所接觸的物體上形成的小冰晶;雪是高空的水蒸氣在0℃以下受冷變成的小冰晶。30、雪糕包裝袋上的小水珠是哪里來的?答:空氣中的水蒸氣接觸到雪糕包裝袋,受冷凝結成小水珠附著在雪糕包裝袋上。31、木屑和鐵屑混合了可以怎么分離?用磁鐵(利用磁鐵能吸鐵屑的特點)、放入水中(利用木屑在水中是浮的、鐵屑在水中是沉的特點)第二單元空氣1、空氣是一種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占據一定空間,有質量,可以流動??諝馐怯晌⒘=M成的,能被壓縮和擴張。壓縮的空氣具有彈性。2、冷熱不同的空氣會流動形成風??諝獾牧鲃邮切纬娠L的原因。3、我們的地球被一層厚厚的空氣包圍著,人們稱它為大氣層。在空中、地下和水中都有空氣的蹤跡。動物、植物和我們都離不開空氣??諝庵械难鯕夂投趸紝ι哂兄匾饬x。4、空氣在地球上無處不在,空氣中包含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動植物需要呼吸空氣,空氣中的氧氣幫助火柴燃燒,輪胎充氣、風力發(fā)電也離不開空氣。5、物體可以分為固體、液體和氣體三種類型。水是液體,石頭和沙是固體,空氣是氣體。主要區(qū)別在于固體有固定的形狀,液體和氣體沒有。6、空氣受熱會膨脹,熱空氣會上升,變冷后又下降。7、空氣受熱后,空氣顆粒間隙變大,變輕了,會上升。8、熱空氣上升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孔明燈、熱氣球。9、空氣的冷熱變化導致空氣流動是自然風形成的主要原因。當熱空氣上升時,空出來的區(qū)域(低壓區(qū))將由附近的冷空氣(高壓區(qū))來填補,流動的空氣就形成了我們感受到的風。大自然中的熱源是太陽的輻射,太陽的熱量會導致空氣的冷熱變化。10、生活中有很多制造風的辦法,比如用嘴吹、用扇子扇、用風筒吹、用書本扇。11、空氣的作用:供人和動物呼吸、幫助燃燒、傳播聲音、空氣流動幫助人體散熱。12、風具有能量,風能是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13、在壓縮試驗中,向下壓活塞,管中空氣被壓縮,空氣顆粒之間的間隙變小,空氣體積變?。挥昧旎钊?,管中空氣被拉伸,空氣顆粒之間的間隙變大,空氣體積變大。14、空氣具有一定的質量、較輕,并能占據一定的空間,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容易泄露、能夠流動,可以壓縮??諝饪倳錆M各處。15、風是怎樣形成的?答:空氣的流動形成風。第三單元天氣1、天氣,指一個地方在某一短時間里大氣的冷暖、陰晴、雨雪以及風等情況。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的天氣可能不一樣,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的天氣也可能不一樣。天氣總是在不斷地變化,有時十分迅速,有時比較緩慢。有些天氣會給我們帶來災害,如臺風、洪澇、暴雨、干旱等。我們的地球被一層大氣圈包圍著,我們觀察到的各種天氣現象都是發(fā)生在大氣圈中的自然現象。2、物體的冷熱程度叫做溫度。測量溫度的儀器叫溫度計。測量氣溫的儀器叫氣溫計,又叫寒暑表。顧名思義,測量體溫的口叫體溫計,測量水溫的叫水溫計。常用的液體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1氣溫計由液泡、液柱、刻度和單位符號四部分組成。溫度的單位有攝氏度和華氏度,℃是溫度的常用單位,讀作“攝氏度”。

包液包液4、氣溫計的使用方法:使用氣溫計應放在陽光照不到且空氣流通的地方,懸掛在空氣中,保持干燥,讀數時讓視線與液柱頂端保持齊平,示數穩(wěn)定后再讀取。一天內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下午2到3時,最低氣溫一般出現在清晨日出前。百葉箱是安置溫度、濕度儀器并使其免受太陽直接輻射,而又保持適當通風的白色百葉式木箱。百葉箱氣象百葉箱的作用是防止太陽對儀器的直接輻射和地面對儀器的反射輻射,保護儀器免受強風、雨、雪等的影響。由于其四壁由百葉條組成,百葉箱有適當的通風功能,里面的假器能夠準碉地測量外界溫度、濕度的變化口氣靠百吁箱廣泛安裝在氣象臺站網的三彖觀測場上口百葉箱5、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見有雨、雪、冰雹等。收集測量雨水的容器叫做雨量器,雨量器是直筒透明的。計量雨水的單位是毫米。刻度條“0”刻度必須與容器內部的底面對齊,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平行,也要示數穩(wěn)定后再讀取。通常根據一個地方24小時降雨量的多少來確定降雨量的等級。降雨量的等級可以分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六種。24小時降雨量等級標準:小雨:0.1-9.9毫米,中雨:10.0-24.9毫米,大雨:25.0-49.9毫米,暴雨50.0-99.9毫米,大暴雨100.0-249.9毫米,特大暴雨:云250.0毫米。使用雨量器的方法:將雨量器水平放置,待液面穩(wěn)定后再讀書;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平行;讀數時要加上單位“毫米”。6、風是我們周圍流動的空氣。風向是風吹來的方向,通常用八個方位來描述,分別是東、南、西、北、西北、東北、東南、西南。北風是由北方吹來的風,西風是由西方吹來的風,東南風是由東南向西北吹來的風。測量風向的工具是風向標,測量風速的儀

器叫風速儀。用風旗確定風速簡化劃分為三個等級:0級無風、1級微風(風旗微動)、2級大風(風旗飄動)。蒲福風力等級表確定風的大?。?級煙柱直沖天,1級青煙隨風偏,2級風來吹臉面,3級葉動紅旗展,4級風吹飛紙片,5級帶葉小樹彎,6級舉傘步行艱,7級迎風走不動,8級風吹樹枝段,9級屋頂飛瓦片,10級拔樹又倒屋,11、12級陸上少見。7、云是空中的小水滴或者小冰晶。天空中的云,形狀不同,氣象學家通常把云分為:大團堆積的云(積云)、均勻成層灰色像霧的云層云)、纖維或羽毛狀的云卷云)。8、根據天上云量的多少分為晴天(陽光明媚、只有少量的云)、多云(天空中云比較多、有時可看見太陽)、陰天(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陽)。用光明幅.只有少量的£云多而空,看不到太陽記錄為天空中£比較多.有時可以看到太陽汜錄為用光明幅.只有少量的£云多而空,看不到太陽記錄為天空中£比較多.有時可以看到太陽汜錄為9、把天空當成一個圓,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這個圓面內,如果云量不超過圓面的1/4,就是晴天;如果云量超過1/4但不超過3/4,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過3/4或覆蓋了整個圓面,就是陰天。晴天 多云 陰天10、我們觀測天氣,主要從云量、降水量、溫度、風(風速、風向)幾個方面。一個地方長期的天氣平均狀況叫氣候。11、氣溫急讀書方法:以0℃刻度為標準點,紅色液柱向上多了幾格就是幾攝氏度,寫作如14℃,讀作十四攝氏度,向下少了幾格就是零下幾攝氏度,寫作如-5℃,讀作零下五攝氏度。編成小口訣是:零刻度,讀數起;向上數,攝氏幾,向下數,零下幾。12、風向標:箭頭所指的方向為風向,不能判斷風速。13、氣溫是指室外陰涼、通風地方的空氣溫度,為了比較方便,每天可以選同一時間點來測量氣溫。一天的氣溫變化有一定的規(guī)律。14、每天的氣溫都在發(fā)生變化。在同一時間里,室內和室外的溫度不同,室外不同地方的溫度也不同;同一地點,一天中的溫度也在不斷變化。15、《二十四節(jié)氣歌》是中國古代人民根據氣候不同劃分出來的,是指導農業(yè)生產的指南針,也是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參考?!抖墓?jié)氣歌》是我國古代天文和氣候科學的偉大成就。16、空氣的流動形成風,我們可以通過地面上的物體飄動、搖晃來感受風的大小和風刮來的方向。風速和風向可以用來描述風的基本特征。17、天氣預報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氣象部門制作并發(fā)布。制作天氣預報,大致有五個步驟:數據收集、數值天氣預報、氣象員做出預報、天氣會商、發(fā)布天氣預報。18、天氣預報的制作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氣象專家要付出大量艱苦的勞動。19、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衛(wèi)星、雷達、地面觀測站、探空氣球等觀測儀器,收集最新的觀測數據,為制造天氣預報提供科學依據。20、天氣預報制作完成之后,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站、公共顯示屏等向社會發(fā)布和傳播。21、天氣預報的意義:幫助人們知道未來的天氣狀況,提前做好應對準備。22、氣溫、云量、降水量、風速和風向等是天氣的重要特征,是天氣中觀察的重要數據。23、一個地方長期的天氣平均狀況叫氣候。氣候是一個地區(qū)多年來經常發(fā)生的天氣狀況的綜合。24、制作一個簡易雨量器的步驟:1、選一個直筒透明杯;2、在杯子外壁貼上刻度條,注意從底部貼起(以毫米為單位);3、刻度條外貼上透明膠帶,用來防水;4、把雨量器放在雨中,就可以測量降雨量了。第一單元一、水到哪里去了實驗一:觀察兩杯水一段時間后的水位變化實驗材料:透明杯子、透明塑料薄膜、橡皮筋、水實驗過程:準備兩個大小、形狀一致的透明杯子,向兩個杯子中加入相同量的水,并做好起始水位的標記,其中一個杯子用塑料薄膜蓋好并用橡皮筋扎緊,另一個敞口。兩個杯子同時放置在同一個通風、向陽的位置一段時間(注意不能去碰,以免影響實驗效果),觀察并記錄下實驗現象。溫馨提示:兩杯水的水量相同;起始水位做好標記;同時放在同一位置。實驗現象:沒有蓋塑料薄膜的杯子里水位下降較多,蓋了塑料薄膜的杯子水位幾乎不變,塑料薄膜上有小水珠。解釋:蓋了塑料薄膜的杯子,水蒸發(fā)成水蒸氣后被塑料薄膜攔住了,遇冷凝結成了小水珠附著在塑料薄膜上。沒有蓋塑料薄膜的杯子,蒸發(fā)到到空氣中了,因此水位下降較多。實驗二:將一只塑料盒倒扣在地面,放置一段時間,觀察現象。實驗材料:透明塑料盒實驗過程:1、將塑料盒倒扣在泥地或較為濕潤的地上;2、將塑料盒倒扣在干燥的地面或者地板上過夜。實驗現象:塑料盒內表面有小水珠。解釋:將塑料盒倒扣在泥地或較為濕潤的地上,地面的水蒸發(fā)成水蒸氣在塑料盒內表面遇冷凝結成小水珠;塑料盒倒扣在干燥的地面或者地板上,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塑料盒內表面遇冷凝結成小水珠。二、水沸騰了實驗名稱:水沸騰了溫度計溫度計燒杯-石棉網一酒精燈三腳架一溫度計作用:測量溫度;燒杯作用:裝水;石棉網作用:均勻受熱;三腳架作用:支撐;酒精燈作用:加熱。實驗材料:三腳架、石棉網、燒杯、酒精燈、溫度計、水。實驗步驟:1、在燒杯中加入一些水,放在火上加熱。2、觀察加熱過程中水的變化和溫度的變化,記錄水沸騰時的溫度。3、觀察水沸騰時,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種現象。4、將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騰的水面上(塑料袋被擠壓過),觀察袋子的變化。實驗現象:1、水在加熱的過程中溫度不斷上升,沸騰后溫度不再上升。水在加熱的過程中,杯底有氣泡產生,氣泡上升并且不斷變大,到水面時汽包破裂,水面看見熱氣產生。2、水沸騰時,水中有大量的氣泡產生,氣泡上升并不斷變大,上升到水面時氣泡破裂,水上方空氣中有許多白氣。3水沸騰過程中,水溫保持不變。3、將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騰的水面上,塑料袋逐漸鼓起。三.水結冰了實驗名稱:水結冰了實驗目的:觀察水結冰過程中的各種變化10實驗材料:試管、清水、燒杯、小勺、鹽、溫度計、碎冰、記號筆。實驗步驟:1、在一支試管里加入約四分之一的清水,在水面處做好標記;2、將裝有清水的試管放入盛滿碎冰(加入了食鹽)的容器中,用溫度計測量試管中水的溫度;3、溫度計插入水中的位置保持不變,等待試管中的水結冰;4、當試管中的水開始結冰時,記錄溫度;5、水完全結冰后,在試管上標記冰柱的高度。實驗現象:水溫慢慢降低,降低至0℃時,水開始結冰了;水完全結冰后,試管中冰柱升高,體積變大。實驗結論:0℃時,水開始結冰;水結冰時,水溫降低,水向周圍放熱;水結冰后,冰的體積變大。注意:在碎冰中加鹽,可以制造更低的溫度。四、冰融化了實驗名稱:冰融化了實驗目的:觀察冰融化過程中的各種變化實驗材料:冰塊、吸管、結冰的試管、燒杯、熱水、記號筆實驗步驟:1、取一小塊冰,用吸管不斷的向冰塊的某一部分吹熱氣,觀察冰塊的變化;2、取一支結冰的試管,在冰面處做上標記,把試管浸在熱水里,觀察斌的融化過程;3、在冰完全融化后,在水面處做上標記,比較冰和水的體積。實驗現象:不斷的向冰塊的某一部分吹熱氣,冰塊慢慢的融化變小,最后全融化成水;隨著保溫時間的延長,試管中的冰柱從外向內慢慢融化,試管外壁有水珠產生;冰完全融化成水后,水位下降,體積變小。實驗結論:冰融化過程中吸收熱量,融化成水后體積變小。六、加快溶解實驗名稱:加快溶解實驗目的:探索溫度、攪拌與溶解快慢的關系實驗材料:燒杯2個、攪拌棒1根、熱水、冷水、相同克數的食鹽4份實驗步驟:1、準備兩份相同質量的食鹽,分別加到同樣多的熱水和冷水中,靜置不動,觀察并比11較食鹽溶解的快慢,將結果記錄下來;不同的條件:一杯熱水,一杯冷水。相同條件:水量相同、食鹽量相同、同時加鹽、都不攪拌2、準備兩份相同質量的食鹽,同時倒入兩個盛有同樣溫度、同樣多水的燒杯中,攪拌其中一個燒杯,另一個燒杯始終不攪拌,觀察哪個燒杯中的食鹽溶解得快,將結果記錄下來。不同的條件:一杯攪拌,一杯不攪拌。相同條件:水量相同、水溫相同、食鹽量相同、同時加鹽。實驗現象:攪拌的燒杯中食鹽溶解的快,盛有熱水的燒杯中食鹽溶解的快。實驗結論:溫度和攪拌與溶解的快慢有關,攪拌和提高水溫能加速物質的溶解。七、混合與分離實驗名稱:混合與分離實驗目的:掌握分離沙和食鹽的方法實驗材料:食鹽、細沙、玻璃棒、清水、酒精燈、三腳架、火柴、放大鏡、濾布或濾紙、漏斗、蒸發(fā)皿、石棉網、燒杯實驗步驟:1、將食鹽和沙的混合物放入燒杯中,往杯中加水,攪拌,直到食鹽完全溶解;2、用濾布或濾紙過濾,把沙分離出來;3、將鹽水溶液倒入蒸發(fā)皿,放在三腳架上加熱。4、邊加熱邊攪拌,當有白色顆粒出現時,熄滅火焰,用余溫將白色顆粒慢慢烘干。5、收集蒸發(fā)皿中的白色顆粒。實驗現象:用濾布或濾紙過濾食鹽和沙的混合溶液后,沙堆積到了濾紙上;鹽水溶液倒入蒸發(fā)皿,放在三腳架上加熱,一段時間后蒸發(fā)皿中出現白色顆粒。實驗結論:用水能夠將食鹽和沙的混合物中的鹽和沙分離出來。食鹽溶解于水的變化過程是一個可逆的過程,用蒸發(fā)的方法可以分離出溶解在水中的食鹽。第二單元二、空氣能占據空間嗎實驗名稱:空氣能占據空間嗎實驗材料:塑料杯、水槽、打孔針、球針、打氣筒、餐巾紙、水、細小的泡沫塑料、小12毛巾。實驗步驟:第一環(huán)節(jié):1.將餐巾紙塞進塑料杯內,緊貼粘在塑料杯底部。2.水槽裝上水,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一些漂浮物(細小的泡沫塑料),方便觀察水位變化。3.將塑料杯口朝下,豎直倒扣入水槽中,觀察實驗現象。4.把塑料杯豎直地從水槽中提出來,擦干杯口的水,觀察塑料杯內的紙是否濕了。操作要領:(1)揉成紙團,粘在杯底 (2)豎直倒扣,沒過杯底(3)杯中水面,畫線記錄(4)拿起杯子,擦干觀察 (5)每人一遍,思考記錄第二環(huán)節(jié):.在杯底扎一個小孔,用手按住小孔,杯口朝下,豎直倒扣入水槽中,觀察實驗現象;松開手指,觀察變化。2.把塑料杯豎直地從水槽中提出來,擦干杯口的水,觀察塑料杯內的紙是否濕了。操作要領:(1)按住小孔,壓杯入水 (2)松開手指,觀察變化第三環(huán)節(jié):將塑料杯杯口朝下,豎直倒扣入水槽中,觀察實驗現象;用打氣筒連著球針,從杯底的小孔慢慢向杯子內打氣,觀察變化。操作要領:(1)按住杯子,球針入孔 (2)慢慢打氣,觀察變化實驗現象:1.杯底無孔時,塑料杯內的紙團沒有濕。.杯底打孔后,塑料杯內的紙團濕了。.打氣后,塑料杯里的水位明顯下降,空氣把水擠出來了。實驗結論:空氣可以占據一定的空間。我的解釋:第一環(huán)節(jié),壓杯入水,杯底方紙團沒有濕,是因為空氣占據了杯子內的空間,13導致水無法進入杯內;第二環(huán)節(jié),打孔觀察,杯底的紙團被完全浸濕了,這是因為空氣從杯底的小孔漏出去,水填補了原本被空氣占據的空間;第三環(huán)節(jié),打氣觀察,打氣筒把空氣重新打入杯子,剛才被水占據的空間,又重新被空氣占據,空氣把水擠出杯外。三、壓縮空氣實驗名稱:比較壓縮空氣和水實驗材料:注射器、清水實驗目的:探究空氣是否可以被壓縮和壓縮的空氣的特性實驗步驟:1、用兩個相同的注射器,分別抽進同樣多(達到同一刻度)的水和空氣,然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管口,將活塞向下壓,觀察現象。2、進行上面的實驗,記下初始的刻度,堵住注射器管口,慢慢用力向下壓活塞,然后松手,記錄觀察到的結果。3、慢慢用力向上拉注射器活塞,然后松手,觀察現象。4、重復做幾次上面的實驗。實驗現象:用力壓或上拉活塞,裝空氣的注射器的活塞可以移動一定的位置,而裝有水的注射器的活塞基本沒有移動。當松開手時,有空氣的注射器的活塞彈了回來,裝有水的注射器的活塞基本沒有移動。實驗結論:水不容易被壓縮,空氣容易被壓縮,壓縮的空氣有彈性。我的解釋:向下壓和向上拉注射器活塞的過程中注射器內的空氣微粒數不變,注射器中的活塞向下壓后,空氣微粒之間的間隙變小,使得活塞有向下移動的空間;活塞向上拉后,空氣微粒之間的間隙變大,使得活塞有向上移動。14用“?!北硎究諝忸w粒,向下壓和向上拉活塞后注射器內空氣的示意圖如下:加壓前向下壓后向上拉后四、空氣有質量嗎實驗名稱:空氣有質量嗎實驗目的:探究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