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口腔解剖生理學》考試重難點考點全總結(jié)_第1頁
2023《口腔解剖生理學》考試重難點考點全總結(jié)_第2頁
2023《口腔解剖生理學》考試重難點考點全總結(jié)_第3頁
2023《口腔解剖生理學》考試重難點考點全總結(jié)_第4頁
2023《口腔解剖生理學》考試重難點考點全總結(ji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口腔解剖生理學》考試重難點考點全總結(jié)1、牙附著的形式(1)端生牙:此類牙無根,借纖維膜附著于頜骨的邊緣,容易脫落。大部分硬骨魚類為端生牙。(2)側(cè)生牙:不僅牙的基部與頜骨相連,一側(cè)也附著于頜骨內(nèi)緣,此類牙雖無完善的牙根,但比端生牙牢固,如爬行類動物的牙。(3)槽生牙:有完善的牙根,位于頜骨的牙槽窩內(nèi),有血管和神經(jīng)末梢從根尖孔進入髓腔。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的牙都是槽生牙。2、牙列替換的次數(shù)(1)多牙列:在端生牙或側(cè)生牙的舌側(cè)有若干后備牙以不斷替換脫落的牙,由于一批一批牙的不斷替換,故名多牙列。大部分硬骨魚類、兩棲類和爬行類為多牙列。(2)雙牙列:一生中共有兩副牙列,即乳牙列和恒牙列。雙牙列主要是槽生牙。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為雙牙列。3、牙體外形(1)同形牙:全口牙的形態(tài)相同,三角片或單錐形,大小相似,如魚類的牙。(2)異形牙:牙體形態(tài)各異,大小不一,可分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如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的牙。4、牙演化的特點(1)牙數(shù)由多到少(魚類可多達200個左右)。(2)牙根從無到有。(3)從多牙列到雙牙列。(4)從同形牙到異形牙。(5)從分散到集中(牙的生長部位從全口散在分布到集中于上下頜骨)。(6)牙附著頜骨由端生牙至側(cè)生牙,最后向槽生牙演化。牙的組成、分類及功能1.牙的組成從外部觀察,牙體由三部分組成:(1)牙冠:有解剖牙冠和臨床牙冠之分。解剖牙冠指牙體外層由牙釉質(zhì)覆蓋的部分,也是發(fā)揮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臨床牙冠為牙體暴露于口腔的部分,牙冠與牙根以齦緣為界。(2)牙根:有解剖牙根和臨床牙根之分。解剖牙根指牙體外層由牙骨質(zhì)覆蓋的部分,也是牙體的支持部分。臨床牙根為牙體在口腔內(nèi)不能看見的部分,以齦緣為界。(3)牙頸(頸線、頸緣、頸曲線):指解剖牙冠與牙根交界處的弧形曲線。牙的組成從縱剖面觀察,牙體的組織包括:(1)牙釉質(zhì):構成牙冠表層的、高度鈣化的最堅硬組織。(2)牙骨質(zhì):構成牙根表層的硬組織。(3)牙本質(zhì):構成牙體的主要物質(zhì),位于牙釉質(zhì)和牙骨質(zhì)內(nèi)層,其中央有一空腔,稱為髓腔。(4)牙髓:充滿于髓腔中的結(jié)締組織,含有血管、神經(jīng)和淋巴管。2、牙的分類(1)根據(jù)牙的形態(tài)和功能分類1)切牙:位于口腔前部,上、下、左、右共8個。鄰面觀牙冠呈楔形,頸部厚而切緣薄,功能是切割食物。牙根為單根。2)尖牙:位于側(cè)切牙遠中,上、下、左、右共4個。牙冠較厚,在切緣上有一長大牙尖,功能是穿刺、撕裂食物。牙根為單根。3)前磨牙(雙尖牙):位于尖牙與磨牙之間,上、下、左、右共8個。牙冠呈立方體,面一般有兩個牙尖,主要是協(xié)助尖牙和磨牙行使功能。牙根為單根或雙根。4)磨牙:位于前磨牙的遠中。上、下、左、右共l2個。牙體由第一磨牙至第三磨牙依次漸小。牙冠大,面大,有4~5個牙尖,結(jié)構比較復雜,功能是搗碎、磨細食物。牙根一般2~3個根。(2)根據(jù)牙在口腔內(nèi)存在的時間分類1)乳牙:出生后6~8個月開始陸續(xù)萌出,到兩歲半左右全部萌出,共20個。自6~7歲至12~13歲,乳牙逐漸脫落,被恒牙所代替。2)恒牙:一般在6歲左右開始萌出和替換,逐步替代乳牙,成人一般有恒牙28~32個。近代人第三磨牙有退化的趨勢。(3)根據(jù)牙在口腔內(nèi)的位置分類1)前牙:位于牙弓的前部(口角之前),包括切牙和尖牙。2)后牙:位于牙弓的后部(口角之后),包括前磨牙和磨牙。3、牙的功能(1)咀嚼。(2)發(fā)音和言語。(3)保持面部正常外形。牙的萌出及牙位記錄方法1.牙的萌出(1)牙萌出的生理特點1)時間與順序:在一定時間內(nèi),按一定順序先后萌出。2)左右對稱萌出:中線左右同頜的同名牙幾乎同時萌出。3)下頜早于上頜:下頜牙的萌出要比上頜的同名牙早(2)最早、最晚萌出的乳恒牙1)最早萌出的乳牙:下頜乳中切牙。2)最晚萌出的乳牙:上頜第二乳磨牙。3)最早萌出的恒牙:下頜第一磨牙。4)最晚萌出的恒牙:上頜第三磨牙。如第三磨牙牙胚先天缺失,則最晚萌出的恒牙為上頜第二磨牙。(3)牙萌出的順序1)乳牙萌出順序:乳中切牙、乳側(cè)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2)恒牙萌出順序:上頜多為:第一磨牙、中切牙、側(cè)切牙、第一前磨牙、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下頜多為:第一磨牙、中切牙、側(cè)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上述為乳恒牙正常萌出的大致順序,不同個體可能有差異。2.牙位記錄方法目前臨床最常用的是部位記錄法,以“+”符號將牙弓分為上、下、左、右四區(qū)。每區(qū)以阿拉伯數(shù)字l~8分別依次代表中切牙至第三磨牙;以羅馬數(shù)字Ⅰ~V分別依次代表每區(qū)的乳中切牙至第二乳磨牙。Palmer記錄系統(tǒng)也是分為上、下、左、右四區(qū),恒牙記錄同部位記錄法;乳牙以英語字母A~E代表每區(qū)的乳中切牙至第二乳磨牙。牙體解剖的常用名詞及標志1.應用術語(1)中線:是將顱面部左右兩等分的一條假想線,中線將牙弓分成左右對稱的兩部分。(2)牙體長軸:通過牙冠與牙根中心的一條假想直線。(3)接觸區(qū):相鄰兩牙鄰面接觸的部位,亦稱鄰接區(qū)。(4)線角:牙冠上兩面相交處所成的角稱線角,如近中面與唇面相交稱為近唇線角。(5)點角:牙冠上三面相交所成的角稱點角,如磨牙的近頰點角;(6)外形高點:牙體各軸面上最突出的部分。(7)牙體三等分2.牙冠各面的命名(1)唇面:前牙牙冠接近唇黏膜的一面,稱為唇面。(2)頰面:后牙牙冠接近頰黏膜的一面,稱為頰面。(3)舌面:前、后牙的牙冠靠接近舌側(cè)的一面,稱為舌面。(4)近中面:牙冠的兩個鄰面中,面向中線的一面,稱為近中面。(5)遠中面:牙冠的兩個鄰面中,背向中線的一面,稱為遠中面。(6)面:上、下頜后牙相對發(fā)生咬合接觸的面,稱為面,亦稱咬合面。(7)切嵴:前牙切端有切咬功能的嵴,稱為切嵴。3.牙冠的表面標志(1)突起部分1)牙尖:牙冠上近似錐體形、突出成尖的部分稱牙尖。位于尖牙切端、后牙的面上。2)切緣結(jié)節(jié):初萌切牙切緣上圓形的隆突,是牙釉質(zhì)過分鈣化所形成的,隨著牙的磨耗逐漸消失。3)嵴:為牙釉質(zhì)的長線狀隆起。不同部位的嵴,有不同的名稱,如邊緣嵴、橫嵴、斜嵴、軸嵴、頸嵴等。a、切嵴:為切牙切緣舌側(cè)長條形的牙釉質(zhì)隆起b、軸嵴:為軸面上從牙尖頂伸向牙頸的縱形隆起。唇軸嵴、頰軸嵴、舌軸嵴c、邊緣嵴:為前牙舌面近遠中邊緣及后牙牙合面邊緣細長形的牙釉質(zhì)隆起d、牙尖嵴:從牙尖頂分別斜向近、遠中的嵴。尖牙的近、遠中牙尖嵴組成切嵴,后牙頰尖和舌尖的近、遠中牙尖嵴,分別組成頰牙合邊緣嵴和舌牙合邊緣嵴。e、三角嵴:為牙合面牙尖兩斜面匯合成的細長形的牙釉質(zhì)隆起。每條三角嵴均由近中和遠中兩斜面匯合而成f、橫嵴:為牙合面相對牙尖兩三角嵴相連、橫過頜面的細長形牙釉質(zhì)隆起下頜第一前磨牙牙合面的重要解剖特征。g、斜嵴:牙合面斜形相對的兩牙尖三角嵴相連上頜第一磨牙重要的解剖標志。h、頸嵴:牙冠唇、頰面沿頸緣部位、微顯突起的細長形的牙釉質(zhì)隆起,唇頸嵴頰頸嵴4)舌面隆突:前牙舌面近頸緣部的半月形隆突起前牙的解剖特征之一。(2)凹陷部分1)窩:為前牙舌面和后牙面上不規(guī)則的凹陷,如舌窩、中央窩。2)溝:位于牙冠的軸面及牙合面,介于牙尖和嵴之間,或窩的底部的細長凹陷部分2)發(fā)育溝:為牙生長發(fā)育時,兩個生長葉相連所形成的明顯而有規(guī)則的淺溝。3)副溝:除發(fā)育溝以外的任何溝,都稱為副溝,其形態(tài)不規(guī)則。4)裂:鈣化不全的溝稱為裂,為齲病的好發(fā)部位。5)點隙:3條或3條以上的發(fā)育溝匯合處所形成的點狀凹陷。(3)斜面:組成牙尖的各面,稱為斜面。兩面相交成嵴,四面相交成牙尖頂。各斜面依其在牙尖的位胃而命名。(4)生長葉:牙發(fā)育的鈣化中心稱為生長葉,其交界處為發(fā)育溝。牙體外形及生理意義恒牙外形主要描述:上頜的中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和下頜第一磨牙。1.上頜中切牙:切牙中體積最大的。(1)唇面:近中緣與切緣較直,遠中緣略突。切緣與近中緣相交而成的近中切角近似直角,遠中切角略為圓鈍。在切緣l/3處可見兩條淺的縱行發(fā)育溝。新萌出時切緣可見3個切緣結(jié)節(jié)。外形高點在頸l/3處。(2)舌面:外形似唇面但較小。中央凹陷稱為舌窩,四周有突起的嵴,分別稱為近中邊緣嵴、遠中邊緣嵴、切嵴和頸部的舌隆突。外形高點在頸l/3處。(3)近中面:似三角形,較大而平,三角形的底為頸曲線,三角形的頂為切嵴,接觸區(qū)在切1/3靠近切角。(4)遠中面:與近中面相似,稍短較圓突。接觸區(qū)在切l(wèi)/3離切角稍遠。(5)切嵴:唇側(cè)較平,舌側(cè)圓突成嵴。從側(cè)面觀察,切嵴在牙體長軸的唇側(cè)。(6)牙根:為粗壯、較直的單根。唇側(cè)寬于舌側(cè),牙根向根尖逐漸縮小,近頸部的橫斷面呈圓三角形,根尖較直或略偏遠中。根長較冠長稍長,也有稍短者。2.上頜尖牙:口內(nèi)牙根最長的牙。冠與根的唇舌徑比切牙的大。(1)唇面:似圓五邊形。未磨耗的尖牙,近、遠中斜緣在牙尖頂處的交角約呈直角。唇軸嵴明顯,由尖牙的頂端伸延至頸l/3處,將唇面分為兩個斜面。唇軸嵴兩側(cè)各有一條發(fā)育溝。外形高點在中i/3與頸l/3交界處。(2)舌面:較唇面稍小,遠中邊緣嵴比近中邊緣嵴短而突,頸緣較小。遠中牙尖嵴比近中牙尖嵴略長,舌隆突顯著。舌軸嵴明顯,將舌窩分成近中舌窩和遠中舌窩。(3)鄰面:似三角形。遠中面比近中面更為突出且短小,近中接觸區(qū)靠近切角,遠中接觸區(qū)距切角稍遠。(4)牙尖:由四嵴和四斜面組成。四嵴為唇軸嵴、舌軸嵴、近中牙尖嵴和遠中牙尖嵴,匯合成牙尖頂。近中牙尖嵴短,遠中牙尖嵴長,牙尖頂偏近中。(5)牙根:長而粗壯的單根,近頸部的橫斷面呈圓三角形,根尖略向遠中彎曲。根長約為冠長的兩倍。3.上頜第一前磨牙(雙尖牙)是前磨牙中體積最大的,整個牙冠呈立方形。(1)頰面:與尖牙唇面相似,但較小,頰尖略偏遠中。頰軸嵴兩側(cè)可見發(fā)育溝各一條,外形高點在頰頸嵴處。(2)舌面:小于頰面,似卵圓形,光滑而圓突。舌尖較頰尖短小,偏近中。外形高點在舌面中1/3處。(3)鄰面:呈四邊形,頸部最寬。近中面近頸部凹陷,有近中溝。遠中面較突,頸部平坦。近遠中接觸區(qū)均靠緣偏頰側(cè)。(4)面:外形似六邊形。頰緣寬于舌緣,遠中邊緣嵴長于近中邊緣嵴。有頰、舌兩尖,頰尖長大、舌尖較短小。中央凹陷成窩,稱為中央窩。窩底有近遠中走向中央溝,止于近、遠中點隙;再分出近、遠中溝,近中溝越過近中緣至近中面,遠中溝止于遠中邊緣嵴。(5)牙根:扁根,多在牙根中部或根尖1/3處分叉為頰舌兩根。頰根較長,舌根較短,根尖偏遠中。頸緣下至根分叉處有溝狀凹陷,遠中面的溝較近中面的深。4.上頜第一磨牙6歲左右即萌出,故稱為六齡牙,是上頜牙中體積最大的。(1)頰面:略呈梯形,緣長于頸緣。有兩個頰尖,近中頰尖略寬于遠中頰尖,兩尖之間有頰溝通過,頰溝的末端形成點隙。外形高點在頸1/3處。(2)舌面:大小與頰面相近或稍小,外形高點在舌面的中1/3處。有兩個舌尖,近中舌尖寬于遠中舌尖。遠中舌溝由兩舌尖之間延續(xù)到舌面的1/2處。近中舌尖的舌側(cè)有時可見第五牙尖。(3)鄰面:約為四邊形,頰舌厚度大于頸高度。外形高點在l/3處。近中接觸區(qū)靠緣偏頰側(cè)。遠中面不如近中面規(guī)則,稍小,遠中接觸區(qū)靠緣中1/3處。(4)面:呈斜方形,近中頰角與遠中舌角為銳角。有四個牙尖:近中頰尖、遠中頰尖、近中舌尖和遠中舌尖。頰側(cè)牙尖銳利,舌側(cè)牙尖較鈍。近中頰尖略大于遠中頰尖;近中舌尖最大,是上頜磨牙的主要功能尖;遠中舌尖最小。面中央凹陷成窩。遠中頰尖三角嵴與近中舌尖三角嵴在面中央相連,形成斜嵴。斜嵴為上頜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由斜嵴將窩分為近、遠中窩,近中窩較大,又稱中央窩。有三條發(fā)育溝:頰溝、近中溝和遠中舌溝。遠中舌溝一端至遠中邊緣嵴內(nèi),另一端經(jīng)兩舌尖之間越過舌袷邊緣嵴至舌面。(5)牙根:由三根組成:近中頰根、遠中頰根和舌根。兩頰根間分叉度較小,頰根與舌根間分叉度較大,遠中頰根短小,舌根最大。5.下頜第一磨牙與上頜第一磨牙一樣,稱為六齡牙,是下頜牙中體積最大的。(1)頰面:約呈梯形,近遠中徑大于頸徑。緣長于頸緣,近中緣直,遠中緣突。緣可見三個牙尖,即近中頰尖、遠中頰尖和遠中尖。有頰溝和遠中頰溝通過牙尖之間,頰溝的末端形成點隙。外形高點在頸1/3。(2)舌面:呈梯形,小于頰面且稍圓突。緣可見近中舌尖和遠中舌尖,有舌溝從兩舌尖之間越過。外形高點在中1/3處。(3)鄰面:約呈四邊形,近中面的頰頸角及舌角為銳角;近、遠中面的接觸區(qū)均在近緣偏頰側(cè)。(4)面:略呈長方形,近遠中徑大于頰舌徑,頰緣長于舌緣;近中緣較直,遠中緣短而突??梢娢鍌€牙尖:近中頰尖、遠中頰尖、遠中尖、近中舌尖和遠中舌尖,遠中尖最小。頰側(cè)牙尖短而網(wǎng),舌側(cè)牙尖長而銳。可見中央窩和近中窩。有三個點隙:中央點隙、近中點隙和遠中點隙。有五條發(fā)育溝:頰溝、遠中頰溝、舌溝、近中溝和遠中溝。(5)牙根:為扁而厚的雙根,根干短。牙根未分叉的部分稱根干或根柱。近中根比遠中根稍大,根尖彎向遠中。遠中根有時又分為頰、舌兩根,此型約占22%。6.上頜側(cè)切牙:外形基本與上頜中切牙相似,特點是體積稍小,形態(tài)窄而長。與上頜中切牙形態(tài)的主要區(qū)別:1)唇面窄小而圓突,近中切角為銳角,遠中切角呈圓弧形,發(fā)育溝不如上頜中切牙明顯。2)舌面的邊緣嵴比中切牙明顯,舌窩窄而深,有時有溝越過舌隆突的遠中并延續(xù)到根面。3)鄰面的近、遠中接觸區(qū)均在切1/3,比中切牙距切角遠。4)牙根細而稍長,根長大于冠長,牙根近頸部的橫斷面呈卵圓形。7.下頜中切牙:是全口牙中體積最小的,牙冠寬度約為上頜中切牙的2/3。1)唇面近中緣與遠中緣基本對稱,近中切角與遠中切角大體相等,離體后難以區(qū)分左右。2)舌窩及暗不明顯。3)近、遠中面的接觸區(qū)均靠近切角,兩面了角形大小相等。4)牙根近頸部的橫斷面呈葫蘆形。根遠中面的長形凹陷比近中面略深,可作左右鑒別。8.下頜側(cè)切牙:與下頜中切牙形態(tài)相似,其特點為:1)牙冠比中切牙稍寬,切緣略向遠中傾斜,近中切角銳,遠中切角圓鈍。2)近中鄰面平大,接觸區(qū)近切角,遠中鄰面小而突,接觸區(qū)稍離切角。3)牙根形扁,較下頜中切才稍長,根尖偏遠中。9.下頜尖牙:與上頜尖牙相比,有以下特點:1)下頜尖牙比上頜尖牙窄而薄,牙體顯得細長。2)唇面近中緣長,基本與牙體長軸平行;近中牙尖嵴約占唇面寬度的1/3,遠中牙尖嵴約占2/3。兩牙尖嵴的交角大于90°;發(fā)育溝不如上頜尖牙明顯。3)舌軸嵴邊緣嵴及窩溝均不如上頜尖牙明顯。4)唇面觀察,下頜尖牙冠與根的近中緣呈直線相延續(xù);鄰面觀察,冠與根的唇緣呈弧形相連。5)下頜尖牙牙根細長,頸橫剖面成扁圓形。10.上頜第二前磨牙:與上頜第一前磨牙比較,有以下特點:1)頰面頸部比上頜第一前磨牙者寬,頰尖圓鈍,發(fā)育溝不明顯,頰軸嵴圓鈍。2)面頰緣寬度與舌緣相近,頰、舌兩尖均偏向近中,兩尖大小相似。近中,面無近中溝。中央窩淺,中央溝短,近遠中兩點隙相距較近。3)上頜第二前磨牙牙根多為扁形單根,根尖鈍而彎,多不分叉。11.下頜第一前磨牙:是前磨牙中體積最小的。與上頜前磨牙比較,有以下特點:1)頸部明顯縮小,頰頸嵴突起明顯,外形高點位于頸l/3處。2)舌面短小,僅及頰面的l/2。3)近、遠中面接觸區(qū)均靠緣偏頰側(cè)。4)面呈卵圓形,頰尖長大而舌尖很小,兩尖均偏向近中。頰尖三角嵴與舌尖三角嵴相連成橫嵴,將面分為較小的近中窩和較大的遠中窩。5)牙根為扁形絀長單根,根尖略偏遠中。12.下頜第二前磨牙:牙冠呈方圓形,其長度、寬度和厚度兒乎相等。分為二尖型和三尖型。1)頰面頸部較寬,頰軸嵴較圓。2)舌面與頰面大小相等。二尖型者可見一個舌尖。三尖型者可見兩個舌尖,近中舌尖大,遠中舌尖小,兩尖之間有舌溝,舌面較頰面大。3)近遠中接觸區(qū)均靠近緣偏頰側(cè)。4)頰尖與舌尖高度相近,面發(fā)育溝大致有三種形態(tài):H型、U型、Y型。二尖型的發(fā)育溝多為H型和U型,三尖型多為Y型。12.上頜第二磨牙:體積稍小于第一磨牙。1)近遠中寬度較窄,遠中頰尖明顯減小,近中頰軸嵴比遠中頰軸嵴突出。2)遠中舌尖更小,近中舌尖占舌面的大部分,極少有第五牙尖。3)近中面大于遠中面。4)面斜嵴不如第一磨牙明顯。5)牙根數(shù)與第一磨牙相同,但三個牙根分叉度較小,且向遠中偏斜。少數(shù)牙根愈合成兩根。13.下頜第二磨牙。1)面呈方圓形,有四個牙尖和四條發(fā)育溝,使整個咬合而看上去呈“田”字形,無遠中尖。少數(shù)五尖形與下頜第一磨牙相似。2)兩根皆偏遠中,根分叉度小于下頜第一磨牙。少數(shù)可分為三根。14.第三磨牙:上下頜第三磨牙的形態(tài)、體積和位置均可能發(fā)生變異。其共同特點為:面副溝多,牙尖、邊緣嵴不明顯。牙根常融合為單根,但臨床也可見有牙根數(shù)目和形態(tài)變異很大者。1、上頜切牙與下頜切牙區(qū)別:(1)上頜切牙的牙冠寬大,唇面發(fā)育溝明顯;下頜切牙的牙冠窄小,發(fā)育溝不明顯(2)上頜切牙的舌面邊緣嵴明顯,舌窩較深;下頜切牙的舌面無明顯邊緣嵴,舌窩較淺(3)側(cè)面觀,上頜切牙的切嵴在牙體長軸的唇側(cè);下頜切牙的切嵴靠近牙體長軸(4)上頜切牙牙根粗壯而直;下頜切牙牙根窄而扁,近遠中面凹陷呈溝狀2、上頜尖牙與下頜尖牙的區(qū)別(1)上頜尖牙體積大,牙冠寬大;下頜尖牙體積較小,牙冠窄?。?)上頜尖牙唇頸嵴、唇軸嵴、舌軸嵴和舌面隆突較明顯;下頜尖牙則不很明顯,舌窩較淺(3)上頜尖牙近中緣自切緣向近中展開;下頜尖牙近中緣與牙根近中緣相連呈直線(4)上頜尖牙近遠中斜緣相交近似直角;下頜尖牙成鈍角(5)上頜尖牙牙尖頂偏向近中;下頜明顯偏向近中(6)上頜尖牙牙冠、根的唇緣相連不成弧線;下頜相連成弧線(7)上頜尖牙牙根粗長,頸橫切面呈卵圓三角形;下頜尖牙牙根細長,頸橫切面呈扁圓形3、上頜前磨牙與下頜前磨牙的區(qū)別(1)上頜前磨牙的牙冠較直,略偏牙體長軸的頰側(cè);下頜前磨牙的牙冠向舌側(cè)傾斜。(2)上頜前磨牙的牙冠頰舌徑大于近遠中徑,牙冠狹長;下頜前磨牙的牙冠,頰舌徑與近遠中徑相近,牙冠方圓。4、上頜磨牙與下頜磨牙的區(qū)別(1)上頜磨牙的牙冠牙合面呈斜方形,頰舌徑大于近遠中徑;下頜磨牙的牙冠牙合面呈長方形,近遠中徑大于頰舌徑。(2)上頜磨牙的牙冠較直;下頜磨牙傾向舌側(cè)。(3)上頜磨牙的頰尖銳而舌尖鈍;下頜磨牙的舌尖銳而頰尖鈍。(4)上頜磨牙多為三根;下頜磨牙多為雙根。乳牙外形乳牙的解剖形態(tài)與恒牙相似,但也有其特點。1.乳牙外形的特點(1)體積小,牙冠短小,乳白色。(2)頸嵴突出,冠根分明。(3)上頜乳尖牙的牙尖偏遠中,與恒尖牙相反。(4)下頜乳前牙舌面邊緣嵴與頸嵴都比恒前牙明顯。(5)下頜第一乳磨牙牙冠形態(tài)不同于任何恒牙。(6)下頜第二乳磨牙的近中頰尖、遠中頰尖及遠中尖的大小基本相等。(7)乳磨牙根干短,根分叉大。2.乳前牙:乳前牙包括上下頜乳中切牙、乳側(cè)切牙、乳尖牙,各牙都與同名恒牙相似,其特點如下:(1)乳牙色白,牙冠短小。頸嵴突出,牙根明顯縮小,冠根分明,寬冠窄根是乳前牙的特點。(2)上頜乳中切牙牙冠短而寬,似鏟形,發(fā)育溝不明顯。舌面隆突、舌窩明顯。單根扁而寬,根尖向唇側(cè)彎曲,根長約為冠長的2倍。寬冠寬根是該牙的解剖標志。(3)上頜乳尖牙唇面牙尖長大,約占牙冠長度一半,近中牙尖嵴長于遠中牙尖嵴,牙尖偏遠中,與恒尖牙相反。單根細長,根尖偏遠中并向唇側(cè)彎曲。(4)下頜乳切牙牙冠長度稍大于寬度,不像恒切牙呈窄長。其舌面邊緣嵴與舌窩明顯,從鄰面觀察其唇頸嵴、舌面隆突都較恒牙者顯著。牙根細長,約為冠長2倍。乳切牙上頜乳中切牙:牙冠:近遠中徑大于切頸徑,牙冠寬短。近中切角近似直角。牙冠頸部很厚,冠根分明。牙根:單根,寬扁,根長約為冠長的二倍。寬冠寬根是該牙重要解剖標志。上頜乳側(cè)切牙牙冠:外形與上頜乳中切牙相似,但較小且短窄。近遠中徑小于切頸徑近中切角為圓角,遠中切角呈圓弧形。舌窩淺。牙根:單根,較窄而略厚,根尖偏向唇側(cè),略為斜向遠中。下頜乳中切牙牙冠:切嵴較直,近、遠中緣對稱,近、遠中切角較銳。切緣較薄。牙根:單根,較細長,根長約為冠長的二倍。牙根較直,根尖部偏向唇側(cè)。下頜乳側(cè)切牙牙冠:唇面的近中緣長,近中切角為一小圓角,遠中切角為一圓鈍角。牙根:單根,長度比下頜乳中切牙稍長,牙根自唇面向舌側(cè)縮窄,根尖微向唇側(cè),略微斜向遠中。乳尖牙上頜乳尖牙牙冠:唇面牙尖長大,約為牙冠一半,牙尖偏遠中,近中斜緣長于遠中斜緣。唇軸嵴很突,頸嵴最突,頸緣弧度很小,幾乎平直。牙根:單根,細長較直,根尖偏遠中并彎向唇側(cè)。下頜乳尖牙牙冠:與上頜相似,牙冠較短而窄。牙尖偏近中。頸緣平直,近中緣長直,遠中緣較短圓突。牙根:單根,較上頜乳尖牙的牙根稍窄。3.第一乳磨牙(1)上頜第一乳磨牙1)牙冠:頰面的寬度大丁長度。近中緣&直,遠中緣短突,頸部縮窄。頰尖微突,略偏近中。舌面較小而突。鄰面可見其1/3顯著縮窄,頰側(cè)頸l/3處非常突出。面形態(tài)似上頜前磨牙,但頰、舌兩牙尖的三角嵴及面溝的形態(tài)均不如上頜前磨牙清晰。面有中央窩及近中窩。2)牙根:細長,三根分叉大,根于較短。(2)下頜第一乳磨牙1)牙冠:形態(tài)不同任何恒牙。頰面雖為四邊形,但近中緣長直,遠中緣特短且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