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地理人教版(2023)選擇性必修13.2氣壓帶和風帶課件(共56張ppt)(共56張PPT)
麥哲倫帶領的帆船隊實現(xiàn)了人類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船隊經(jīng)過南美洲南端的海峽時風大浪高,進入30°S附近海域時平靜無風,炎熱少雨。離開該海域后,沿途一直吹著東南風。后來,東南風漸漸減弱,進入赤道附近海域時,風平浪靜。麥哲倫帶領的船隊哪段航程是逆風航行?為什么船隊在經(jīng)過30S附近海域時十分困難?
第二節(jié)氣壓帶和風帶
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
1.運用示意圖分析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特征。
2.運用示意圖分析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
1.運用示意圖,掌握氣壓帶的分布特征。
2.運用示意圖掌握海陸氣壓中心的分布及影響。
3.理解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性移動規(guī)律。
1
熱力環(huán)流
1015
1010
1005
1000(百帕)
高
低
等壓面
空間氣壓相等的各點所組成的面
假設地面各點受熱情況相同,在不同高度氣壓呈現(xiàn)什么變化規(guī)律?
1
氣壓降低
氣壓降低
氣壓升高
冷卻
冷卻
受熱
氣壓升高
氣壓降低
氣壓升高
熱力環(huán)流
1
冷
熱
近地面
高空
高
低
低
高
高低壓都是對同一水平面上氣壓差異而言
熱力環(huán)流
2
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熱
冷
地面受熱,空氣膨脹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壓
低壓
高壓
地面受冷,空氣收縮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壓
兩地之間產(chǎn)生氣壓梯度
促使氣流由高壓區(qū)流向低壓區(qū)的力,稱為水平氣壓梯度力
地表冷熱不均
大氣垂直運動
大氣水平運動(風)
同一水平面上氣壓的高低
2
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近地面的風向
1010
1008
1006
1004
(hPa)
水平氣壓梯度力
風向
地轉(zhuǎn)偏向力
摩擦力
摩擦力
(1)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zhuǎn)偏向力和近地面摩擦力影響。
(2)近地面風向最終與等壓線成一定夾角(30°~45°)。
2
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高空的風向
(hPa)
水平氣壓梯度力
風向
地轉(zhuǎn)偏向力
500
498
496
494
492
水平氣壓梯度力
風向
地轉(zhuǎn)偏向力
(1)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zhuǎn)偏向力影響。
(2)風向與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垂直,與等壓線平行。
3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太陽輻射的緯度差異
高低緯之
間熱量差異
大氣的
垂直運動
水平氣
壓差異
大氣環(huán)流
空氣水
平運動
大氣環(huán)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熱力環(huán)流既有小尺度范圍的,也有全球大尺度范圍的。如果僅考慮高低緯間受熱不均引起的冷熱差異,赤道與兩極之間的大氣運動形式是怎樣的呢?
3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大氣環(huán)流
定義:全球性有規(guī)律的大氣運動
成因:高低緯度間因太陽輻射而產(chǎn)生熱量差異。
意義:促使高低緯度間、海陸間的熱量和水汽交換,促進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熱量平衡。
特點:全球性、規(guī)律性、長期性
北極
南極
赤道
假設條件:只考慮高低緯度間的受熱不均
①地球不自轉(zhuǎn)(不產(chǎn)生地轉(zhuǎn)偏向力)
②太陽直射赤道(太陽直射點不移動)
③地表均勻(無海陸之別、地勢高低之分)
單圈環(huán)流
受冷
受熱
3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低壓
高壓
地球表面什么地方受熱最多什么地方受熱最少
赤道地區(qū)受熱多
兩極地區(qū)受熱少
赤道
熱
思考赤道與極地之間的熱力環(huán)流是否能夠維持?
為什么?
垂直
方向
水平
方向
赤道地區(qū):上升氣流
兩極地區(qū):下沉氣流
北半球:北風
南半球:南風
單圈環(huán)流
因為地球是不停自轉(zhuǎn)的而且地球的表面不是均勻的,單圈環(huán)流是不存在的。
赤道
南極
北極
高壓
低
壓
高
壓
高壓
冷
低壓
低壓
冷
30N
60N
0
30S
90
90
60S
三圈環(huán)流
3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假設條件:只考慮高低緯度間的受熱不均
①地球自轉(zhuǎn)(產(chǎn)生地轉(zhuǎn)偏向力)
②太陽直射赤道(太陽直射點不移動)
③地表均勻(無海陸之別、地勢高低之分)
3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低緯環(huán)流
30°N
副熱帶高壓帶
0°
赤道低氣壓帶
到北緯30度上空偏轉(zhuǎn)成西風,氣流無法北上在此堆積
高空北上氣流右偏成西南風
赤道受熱,空氣膨脹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壓
近地面氣流右偏成東北風
北緯30度形成高壓
被迫下沉
3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低緯環(huán)流
參照剛才我們所分析的北半球低緯環(huán)流圈,畫出南半球的低緯環(huán)流圈
北風
近地面偏轉(zhuǎn)成東南風
赤道上空
被迫下沉
300S高空
赤道低氣壓帶
副熱帶高氣壓氣壓帶
300S
高空南上氣流受地轉(zhuǎn)偏向力向左偏成西北風
在近地面,從副熱帶高壓帶流出的氣流,一部分向北流向赤道低壓帶,逐漸向左偏轉(zhuǎn)成東南風,稱為東南信風。
3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東北信風帶
東南信風帶
副熱帶高氣壓帶
副熱帶高氣壓帶
赤道低氣壓帶
30N
60N
0
30S
90
90
60S
3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高緯環(huán)流
冷卻下沉
極地高壓帶
600N
900N
北極及附近是緯度最高的地區(qū),接受的太陽輻射能量最少,終年寒冷,空氣堆積下沉,形成極地高壓帶。
從極地高壓帶向南流的氣流,逐漸向右偏轉(zhuǎn)成東北風(南半球向左偏轉(zhuǎn)成東南風),稱為極地東風帶。
極地東風帶
副極地低壓帶
被迫爬升
極鋒
3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中緯環(huán)流
副熱帶高氣壓帶
在近地面,從副熱帶高壓帶向北流出的氣流,逐漸向右偏轉(zhuǎn)成西南風,稱為盛行西風。
被迫下沉
600N
300N
600N高空
300N高空
副極地低氣壓帶
極地冷氣團南下
盛行西風帶
被迫爬升
極鋒:極地氣團和熱帶氣團之間的半永久性的鋒
極地東風與較暖的盛行西風在北緯60°附近相遇,暖而輕的盛行西風氣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極地東風氣流之上,在極地高壓帶和副熱帶高壓帶之間形成一個相對的低壓帶,稱為副極地低氣壓帶。
3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極地東風帶
極地東風帶
盛行西風帶
盛行西風帶
東北信風帶
東南信風帶
副極地低氣壓帶
副極地低氣壓帶
副熱帶高氣壓帶
副熱帶高氣壓帶
赤道低氣壓帶
極地高氣壓帶
極地高氣壓帶
30N
60N
0
30S
60S
氣壓帶的形成
成因:
熱力因素:使大氣熱脹冷縮而引起上升和下沉的因素。
動力因素:使大氣被動產(chǎn)生上升和下沉的因素。
極鋒
90°N
90°S
受熱膨脹上升
重力堆積下沉
相互碰撞抬升
寒冷堆積下沉
3
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極地東風帶
極地東風帶
盛行西風帶
盛行西風帶
東北信風帶
東南信風帶
副極地低氣壓帶
副極地低氣壓帶
副熱帶高氣壓帶
副熱帶高氣壓帶
赤道低氣壓帶
極地高氣壓帶
極地高氣壓帶
30N
60N
0
30S
60S
風帶的形成
水平氣壓梯度力從高壓帶指向低壓帶,接著受地轉(zhuǎn)偏向力(與緯度成正比)影響,地球上高低壓帶間隔分布,最終形成了風帶。
極鋒
90°N
90°S
受熱膨脹上升
重力堆積下沉
相互碰撞抬升
寒冷堆積下沉
3
氣壓帶和風帶分布規(guī)律
①高低氣壓帶相間分布;
②氣壓帶、風帶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相間分布;
③同一半球信風帶風向與極地東風帶一樣,
與西風帶風向相反。
全球共形成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
每個氣壓帶約占10個緯度,每個風帶約占20個緯度
3
氣壓帶和風帶性質(zhì)
氣壓帶名稱位置氣流成因特征
極地高壓帶南北緯90°附近下沉熱力原因冷干
副極地低壓帶南北緯60°附近上升動力原因溫濕
副熱帶高壓帶南北緯30°附近下沉動力原因干熱
赤道低壓帶0°附近上升熱力原因濕熱
3
氣壓帶和風帶性質(zhì)
風帶名稱位置風向?qū)夂虻挠绊?/p>
北半球南半球極地東風帶副極地低壓和極地高壓之間東北風東南風干冷
中緯西風帶副極地低壓和副熱帶高壓帶之間西南風西北風溫濕(主要是對大陸西岸)
低緯信風帶副熱帶高壓和赤道低壓之間東北風東南風主要看風向,從內(nèi)陸吹來的性質(zhì)干熱,從海洋吹來的性質(zhì)較濕
3
氣壓帶和風帶分布規(guī)律
00
300N
600N
900N
300S
600S
900S
3
氣壓帶和風帶分布規(guī)律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4
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性移動
假設條件:只考慮高低緯度間的受熱不均
①地球自轉(zhuǎn)(產(chǎn)生地轉(zhuǎn)偏向力)
②太陽直射赤道(太陽直射點移動)
③地表均勻(無海陸之別、地勢高低之分)
4
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性移動
23°26N
23°26S
66°34S
66°34N
0°
夏至日
春分日
秋分日
冬至日
太陽直射點的季節(jié)性移動;
氣壓帶、風帶會跟隨太陽直射點隨季
節(jié)變化而南北移動。
原因:
規(guī)律:
現(xiàn)象:
在北半球,與二分日相比,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氣壓帶、風帶移動幅度約10個緯度,小于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幅度
由此可以知道,麥哲倫船隊航行至南美洲南端的海峽時,受盛行西風影響船隊逆風航行,至東南信風帶時順風航行,這段航程最為輕松。
航行至30°S附近海域時,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氣流下沉,平靜無風,加之天氣炎熱,航行十分艱難。
下圖為沿20°E經(jīng)線所作的某大洲地形剖面圖及大氣環(huán)流形勢圖。讀圖,完成下列小題。
1.若下列選項中虛線表示等壓面,箭頭表示空氣運動方向,其中能正確表示圖中a地高低空等壓面及空氣運動特征的是()
ABCD
C
下圖為沿20°E經(jīng)線所作的某大洲地形剖面圖及大氣環(huán)流形勢圖。讀圖,完成下列小題。
2.圖中c地風帶的風向為()
ABCD
3.下列關于b地氣壓帶的形成原因,敘述正確的是()
①熱力因素②動力因素③受熱上升④受冷下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D
A
下圖為“不同季節(jié)部分緯度范圍內(nèi)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4~5題。
4.甲、乙、丙、丁四圖所反映的全球氣壓帶、風帶分布狀況中,可能與我國臺風多發(fā)季節(jié)相對應的是
A.甲圖與丙圖B.乙圖與丙圖C.丙圖與丁圖D.甲圖與丁圖
5.甲圖到乙圖的變化過程,時間跨度約為
A.3個月B.6個月C.9個月D.一年
D
B
地表不均勻
5
假設條件:只考慮高低緯度間的受熱不均
①地球自轉(zhuǎn)(產(chǎn)生地轉(zhuǎn)偏向力)
②太陽直射赤道(太陽直射點移動)
③地表不均勻(有海陸之別、地勢高低之分)
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的影響
5
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的影響
陸地
海洋
陸地
海洋
知識回顧—熱力環(huán)流
1.根據(jù)左圖說出冬季陸地和海洋的氣壓狀況(用高低壓表示),運用已學原理解釋形成高低氣壓的原因。
5
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的影響
答案:陸地為高壓,海洋為低壓。
冬季,陸地降溫快,氣溫低,氣溫比海洋低,空氣收縮下沉,空氣冷而重,近地面形成高氣壓;海洋反之。
2.從緯度位置上看空氣柱處于哪個氣壓帶上所形成的氣壓中心對氣壓帶有何影響
5
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的影響
答案:副極地低氣壓帶
陸地形成的高壓中心將副極地低氣壓帶切斷,使其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低壓中心。
3.根據(jù)左圖說出夏季陸地和海洋的氣壓狀況(用高低壓表示),運用已學原理解釋形成高低氣壓的原因。
5
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的影響
答案:陸地為低壓,海洋為高壓。夏季,夏季陸地升溫快,氣溫比海洋高,空氣受熱膨脹上升,空氣暖而輕,近地面形成低氣壓。
海洋反之。
4.從緯度位置看空氣柱處于哪個氣壓帶上所形成的氣壓中心對氣壓帶有何影響
5
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的影響
答案:副熱帶高氣壓帶。陸地形成的熱低壓將副熱帶高氣壓帶切斷,使其保留在海洋上,形成低壓中心。
5
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的影響
從1月份海平面等壓線圖上可以看出,北半球副極地低壓帶被大陸上的冷高壓所切斷,使副極地低壓僅保留在海洋上。
大陸的冷高壓以蒙古-西伯利亞(亞洲)高壓勢力最強,控制范圍最廣,海洋形成阿留申低壓。
亞洲高壓
阿留申低壓
5
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的影響
從7月份海平面等壓線圖上看,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帶被大陸上的熱低壓所切斷,使副熱帶高壓只保留在海洋上。
大陸上的熱低壓以亞洲低壓(印度低壓)最為突出,海洋上則形成夏威夷高壓。
印度(亞洲)低壓
夏威夷高壓
5
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的影響
亞歐大陸
洋
大
西
洋
太
平
60°N
30°N
1月
7月
副極地低氣壓帶
亞洲高壓
阿留申
低壓
冰島
低壓
副熱帶高氣壓帶
亞洲低壓
亞速爾
高壓
夏威夷
高壓
(2)北半球:氣壓帶呈塊狀分布。
(1)理想氣壓帶被切斷成多個高低氣壓中心。
(3)南半球:海洋面積廣,氣壓帶基本成帶狀分布。
北半球氣壓帶的形狀分布有何特點?為什么?
北半球氣壓帶斷裂成塊狀分布,因為北半球陸地面積大,海陸相間分布,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顯著。
觀察南半球40°到60°的氣壓帶呈什么分布?為什么?
南半球40°S到60°S,氣壓帶呈帶狀分布,因海洋面積比重大,海陸熱力差異較小。
5
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的影響
亞歐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陸,太平洋S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所以該區(qū)域海洋和陸地氣溫對比和季節(jié)變化相對比其他地區(qū)顯著,盛行的風向也隨著季節(jié)變化而變化,產(chǎn)生較為明顯的季風氣候。
(1)根據(jù)圖分析東亞和南亞冬季各盛行的風向以及形成的原因?
答案:冬季,東亞盛行西北風,南亞盛行東北季風。
受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的影響,冬季,蒙古—西伯利亞形成高壓,其東側(cè)的海洋形成低壓,氣流運動由高壓流向低壓,但受地轉(zhuǎn)偏向力的影響,形成西北風,寒冷干燥。(南亞一樣)
5
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的影響
亞歐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陸,太平洋S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所以該區(qū)域海洋和陸地氣溫對比和季節(jié)變化相對比其他地區(qū)顯著,盛行的風向也隨著季節(jié)變化而變化,產(chǎn)生較為明顯的季風氣候。
(2)根據(jù)圖分析東亞和南亞夏季各盛行的風向以及形成的原因
夏季,東亞盛行東南風,南亞盛行西南風。
受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因素的影響,夏季,海洋上形成高壓,亞洲大陸形成低壓,氣流由高壓流向低壓,且受地轉(zhuǎn)偏向力的影響,東亞形成來自海洋的東南季風。
5
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的影響
亞歐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陸,太平洋S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所以該區(qū)域海洋和陸地氣溫對比和季節(jié)變化相對比其他地區(qū)顯著,盛行的風向也隨著季節(jié)變化而變化,產(chǎn)生較為明顯的季風氣候。
(2)根據(jù)圖分析東亞和南亞夏季各盛行的風向以及形成的原因
夏季,東亞盛行東南風,南亞盛行西南風。
夏季,氣壓帶和風帶北移,東南信風北移越過赤道后,受地轉(zhuǎn)偏向力作用,向右發(fā)生偏轉(zhuǎn),南亞形成西南季風。
東亞季風風向性質(zhì)成因
夏季風東南風炎熱多雨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
冬季風西北風寒冷干燥5
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的影響
5
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的影響
南亞季風風向性質(zhì)成因
夏季風西南風炎熱濕潤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
冬季風東北風溫暖干燥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
南半球有沒有形成明顯的季風環(huán)流?
南半球的海洋面積占優(yōu)勢,緯向分布的氣壓帶比北半球明顯,特別是南緯30°以南的地區(qū),氣壓帶基本上呈帶狀分布。
2023年6月27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利頓村最高氣溫46.6℃,一舉突破塵封80年的加拿大記錄。6月28日,利頓村最高氣溫47.9℃,再創(chuàng)新高。利頓村位于溫哥華東北方向265公里,緯度超過50°,和我國黑河市相當。
思考:除了夏威夷高壓的因素,立利頓市高溫影響因素還有什么因素?
(地形因素)
下圖為某同學在學習大氣環(huán)流時手繪的北半球某季節(jié)三圈環(huán)流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甲、乙示意風帶,其盛行風向分別為()
A.東北風、西南風B.東南風、西北風C.東南風、西南風D.東北風、西北風
2.上圖中氣流運動方向表示錯誤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圖中所示季節(jié)()
A.北半球副極地低壓帶被亞洲高壓切斷B.東亞因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盛行東南風
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綜合體停車場車位租賃代理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綠色生態(tài)園區(qū)承攬工程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電梯改造與安裝一體化服務合同范本4篇
- 2025版南京市房產(chǎn)局審核通過的房產(chǎn)抵押租賃合同范本4篇
- 委托角落媒體廣告發(fā)布合同書
- 2025年度綠色建筑認證項目承攬合同施工合同書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奶牛養(yǎng)殖場食品安全管理與追溯合同4篇
- 2025年度電子煙具打磨組裝合同3篇
- 2025年度電梯安裝與維保技術支持合同4篇
- 2025年度促銷員績效考核與薪酬管理合同3篇
- 2024年上海市第二十七屆初中物理競賽初賽試題及答案
- 信息技術部年終述職報告總結(jié)
- 高考滿分作文常見結(jié)構(gòu)完全解讀
- 理光投影機pj k360功能介紹
-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100道口算題(全冊完整版)
- 八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十九章 一次函數(shù)》單元檢測卷帶答案-人教版
- 帕薩特B5維修手冊及帕薩特B5全車電路圖
- 系統(tǒng)解剖學考試重點筆記
- 小學五年級解方程應用題6
- 年月江西省南昌市某綜合樓工程造價指標及
- 作物栽培學課件棉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