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 語文 必修上冊第 6課 生命的吟唱勞動的贊歌-《芣苢》《插秧歌》_第1頁
統(tǒng)編版 語文 必修上冊第 6課 生命的吟唱勞動的贊歌-《芣苢》《插秧歌》_第2頁
統(tǒng)編版 語文 必修上冊第 6課 生命的吟唱勞動的贊歌-《芣苢》《插秧歌》_第3頁
統(tǒng)編版 語文 必修上冊第 6課 生命的吟唱勞動的贊歌-《芣苢》《插秧歌》_第4頁
統(tǒng)編版 語文 必修上冊第 6課 生命的吟唱勞動的贊歌-《芣苢》《插秧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tǒng)編版語文必修上冊第6課生命的吟唱勞動的贊歌——《芣苢》《插秧歌》第6課生命的吟唱勞動的贊歌——《芣苢》《插秧歌》

【教學目標】

了解《詩經》和楊萬里的有關知識;誦讀詩歌,把握朗讀節(jié)奏,體會其形式特點。

理解兩首詩歌,把握其中的思想感情,并賞析其表現(xiàn)手法。

體會詩歌體現(xiàn)出來的勞動熱情和歡欣,深入體會勞動精神的內涵。

理解詩歌中展現(xiàn)的勞動之美。

【教學重點】

把握思想感情,賞析表現(xiàn)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展現(xiàn)的勞動之美,深入體會勞動精神的內涵。

【教法學法】

情景教學法、誦讀法、自主學習法、討論法等。

【教學過程】

看圖猜詩詞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圖片,并猜出與之相應的詩詞。第一幅: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罴潯稇戅r》第二幅: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諟Y明《歸園田居(其三)》第三幅: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辛棄疾《清平樂·村居》這三幅圖片共同指向了一個主題,那就是——勞動。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在這片古老的以農業(yè)為本的土地上,那些回蕩在田間地頭的吟唱,始終是這個民族血液里最滾燙的樂章,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走進《詩經》,走進楊萬里,和詩人一起親歷勞作的場景,感受勞動之美。

情境任務

師:在學習這兩首詩的同時,我們需要完成一項任務:五一勞動節(jié)來臨之際,“勞動者之歌”書畫藝術展將在龍口市美術館開展,展廳的一角,選擇了《芣苢》和《插秧歌》兩首古詩作為展覽的題材。展廳現(xiàn)面向社會公開招募古詩講解志愿者,假如你想報名參加,針對這兩首詩歌,你覺得應該做哪些準備工作?請大家分小組討論,每個小組選一名代表總結發(fā)言??偨Y歸納學生的回答,得出應該準備朗誦和解讀兩部分,朗誦需要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注意語調,并要聲情并茂,對詩歌的解讀包括背景、內容、手法和情感四部分,具體如下表: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對兩首詩進行比較鑒賞。

合作探究

師:請大家分組討論,分工合作,探討如何朗誦,如何解讀。每組選出一名代表進行朗誦,一名同學進行解讀,解讀過程中本組其他同學可以進行補充。在學生回答的同時,教師進行知識點撥。

《芣苢》

讀音和節(jié)奏《芣苢》以二二節(jié)拍為主,通篇短促的四字顯得節(jié)奏鮮明,易于傳誦吟唱,基本可以代表《詩經》的體例與韻律,作為古典詩歌源頭的《詩經》句式上以四言為主,四句獨立成章,其間夾雜二言、八言不等。

重章疊唱重章疊句是詩歌的一種常見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結構形式反復詠唱的一種表情達意的方法。本詩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字交替變動,其余全是重疊,看似單調重疊復沓,實則別有韻味?!安刹伞笔且恢丿B詞,“采采芣苢”“薄言×之”反復詠唱,產生簡潔明快、回環(huán)往復的韻律感,有音樂之美。這種回環(huán)往復的節(jié)奏又與反復的勞動動作和勞動效果諧和一致,形成融合無間、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

3.六個動詞的使用,用詞連貫,是按照勞動情景的推進來寫的。采、有是概括地敘述采集勞動,掇、捋是對采芣苢動作的具體描寫,或摘取,或捋取,朗誦解讀字音背景節(jié)奏內容語調手法表情情感

真切而又生動。最后是“袺”和“襭”,兩個字都是“衣”部,或是用手提起衣襟兜著,或是把衣襟掖在腰帶上兜著,都是以裙襟盛取采得的芣苢的動作的具體描寫,展現(xiàn)了一幅集體采摘的動人勞動場景。在這六個動詞的變化中,表現(xiàn)了芣苢越采越多,直到滿載而歸的情景。切合勞動過程,既是源自生活,又深具藝術匠心。

4.情感這是一首勞動者的歡歌。三三兩兩、三五成群的女子,于平原曠野你追我趕。群歌互答的歡快勞動的場景。幾個動詞,把她們歡快的心情、收獲的喜悅傳達了出來。無怪乎元人吳師道這樣評價此詩:“此詩終篇言樂,不出一樂字,讀之自見意思?!边@個樂是采摘帶來的歡樂情趣,是歌唱者的豐收喜悅,是勞動之美的體現(xiàn)。

《插秧歌》

讀音和節(jié)奏《插秧歌》是一首七言古詩,節(jié)拍有兩種方式,即“二二二一”“二二一二”,讀起來有抑揚頓挫之感。

內容及手法(1)白描動作描寫首聯(lián)以極其生動的語言展示了緊張繁忙的勞動場面,全家老少一齊出動,各盡所能,配合默契。四個動詞準確刻畫出一家老小低頭插秧、全神貫注的情態(tài)。(2)比喻環(huán)境描寫頷聯(lián)通過環(huán)境描寫襯托插秧之忙。將斗笠比喻成頭盔,將蓑衣比喻成鎧甲,暗示插秧簡直就是一場緊張的戰(zhàn)斗,雖全副武裝,仍渾身濕透,突出勞動的艱辛。也表現(xiàn)出農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值此農忙季節(jié),偏又遇到陰雨連綿,這使得本來就緊張繁忙的插秧勞動更增添了幾分艱辛。詩人才把這個“龍口奪食”的場面,與一場緊張激烈的戰(zhàn)斗聯(lián)系起來,巧妙的疊用兩個比喻,把他們頭上戴的斗笠比作頭盔,把身上披的蓑衣比作鐵甲。頭盔和鐵甲都是戰(zhàn)士打仗必備的裝束,如此比喻,也就將插秧的情景比作了戰(zhàn)斗場景,突出了勞動的緊張氣氛。詩人以一種貌似輕松的筆調言之,實際上飽含苦澀意味,表現(xiàn)了農民的艱辛。(3)對話頸聯(lián)巧妙地插入了畫外音,給緊張忙碌的插秧場面以靈動的點染。家人送飯讓歇一會兒卻五人應答,憐抬頭看一眼的工夫也沒有,如此便寫出搶插的緊張程度;這一喚與不答,給緊張的插秧場面以靈動的點染,極富生活情趣。尾聯(lián)插秧人轉移話題,囑咐送飯的人照看好鵝兒和小鴨,提防他們作踐秧苗。用生動樸實的語言勾勒出一位時時盡力、事事操心的勤勞、質樸的農夫形象。

情感《插秧歌》是楊萬里寫給農民的頌歌:歌頌他們辛勞中的秩序井然,頂風冒雨中的熱火朝天;贊頌他們吃苦耐勞,廢寢忘食,投入忘我。春種,秋收,這是勞動者發(fā)自內心的責任,也是根植于骨子里的習慣。

升華感悟

師:作為詩歌講解志愿者,除了朗誦和解讀詩歌之外,還需要注意什么,才能使解說更有深度呢?展示:今天學了這兩首詩,你對勞動有著怎樣的認識?今天學習這兩首詩歌有什么時代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交流。

教師總結:大家剛才的發(fā)言都很精彩,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勞動的領域越來越寬廣。袁隆平辛勤育種,張秉貴熱心服務群眾,鐘揚探求生命的邊界,這些都是勞動者杰出的代表。在我們生活的社會里,有無數(shù)的大國工匠在精磨手藝,有無數(shù)的科研工作者在深度探索,有無數(shù)的小人物在敬業(yè)奉獻。所有這些勞動者,支撐起了我們這個時代。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現(xiàn)實中的勞動者,致敬每一位平凡而不簡單的勞動者。

最終成果展示

通過之前的討論,哪位同學再來總結一下作為這兩首詩的詩歌解說員,我們需要準備什么?除了之前討論的內容,你覺得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明確:內容上包括吟詠誦讀、比較鑒賞、感悟升華三部分,要注意敘述調理,語言簡潔凝練,吸引聽眾。

在之前討論的基礎上,請大家進行補充完善,進行最終成果的展示。

學生到講臺前進行展示。

結語

師: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談及勞動,他說: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人類是勞動創(chuàng)造的,社會是勞動創(chuàng)造的。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任何一份職業(yè)都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