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學課件-宗教_第1頁
旅游文化學課件-宗教_第2頁
旅游文化學課件-宗教_第3頁
旅游文化學課件-宗教_第4頁
旅游文化學課件-宗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七章

宗教旅游文化一、宗教的本質(zhì)和旅游價值1、宗教的定義與本質(zhì)

宗教是關(guān)于超人間、超自然力量的一種社會意識,以及因此而對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為,是綜合這種意識和行為并使之規(guī)范化、體制化的社會文化體系。

宗教從本質(zhì)上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不同的宗教只是不同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反映了迥異的文化傳統(tǒng)。宗教不同于迷信:宗教活動有一定的表現(xiàn)形式,有固定不變的經(jīng)典、信條、場所及信仰對象等。正常的宗教活動所產(chǎn)生的行為結(jié)果,對社會生活不會構(gòu)成直接的危害。2、宗教文化的旅游價值宗教與旅游有著天然的密切聯(lián)系。宗教活動促進了旅游資源的的開發(fā),留下豐富的宗教文化遺產(chǎn),極大地推動了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宗教旅游迎合了現(xiàn)代人對恬淡生活方式和優(yōu)美自然環(huán)境的需求。同時發(fā)展宗教旅游也是宗教本身的要求。旅游成為宗教場所最主要的經(jīng)濟來源之一。二、佛教文化(一)佛教發(fā)展簡史1、佛教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

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把人分為四等:僧侶、剎帝利、吠舍、首陀羅。2、釋迦牟尼與佛教的形成

創(chuàng)始人悉達多·喬答摩,釋迦牟尼(釋迦族的圣人)。出生于公元前六世紀,29歲出家修道,35歲成道,80歲涅槃。佛陀(覺悟者)。(1).原始佛教時期及部派佛教時期(公元前6世紀—公元1世紀中葉)(2).大乘佛教時期(公元1世紀中葉—7世紀)(3).密乘佛教時期(7世紀—12世紀)小乘佛教:只有一個佛,即教主釋迦牟尼佛。最高修行果位是羅漢。著重自己解脫。大乘佛教: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有無數(shù)佛。宣揚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把成佛渡世,建立佛國凈士作為最高目標。信徒不僅要自覺,還要他覺。密宗:自稱受法身佛大日如來深奧秘密教旨傳授,故名密教。是大乘佛教部分派別吸收婆羅門——印度教及民間信仰諸神因素而形成的。它以高度組織化了的咒術(shù)、儀軌、世俗信仰為其特征。

3、佛教在其發(fā)祥地印度的發(fā)展:4、佛教的傳播北傳佛教,是由印度傳入中國大部分地區(qū),由此再傳入日本、朝鮮、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以大乘佛教為主,又叫漢地佛教。南傳佛教,是由印度向南傳入斯里蘭卡,由斯里蘭卡再傳到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等國,后又傳入中國云南省的一些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以小乘佛教為主。藏傳佛教,屬于北傳佛教的一個分支,由印度傳入中國西藏地區(qū),與當?shù)亍氨浇獭苯Y(jié)合,形成了一個新的佛教教派-------喇嘛教,而后再向北傳入青海、蒙古等地區(qū)。以密宗為主。

佛教誕生在印度,發(fā)展在中國。大致經(jīng)歷了譯傳、創(chuàng)造和融合三個階段。兩漢之際、魏晉、南北朝時期為譯傳階段。佛教在東漢初年傳入中國,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流傳開來。這個時期的主要貢獻是先后譯出大量的佛教經(jīng)典。隋唐兩代是中國佛教的創(chuàng)造階段和鼎盛時期。中國僧人分別以一定的印度佛教經(jīng)典為依據(jù),創(chuàng)構(gòu)了自己的理論體系開宗立派,天臺宗、禪宗、凈土宗、法相宗、華嚴宗等佛教宗派的形成標志著佛教已經(jīng)獨立發(fā)展成為具有漢化特色的中國宗教。宋元明清四朝中國佛教處于融合階段。宋元以后,佛教作為一種外來宗教,不斷地與中國原有的文化融合,出現(xiàn)了儒釋道“三教合流”的發(fā)展局面,成為普通民眾廣為信奉的一種信仰。5、佛教在中國的傳播(二)佛教的基本教義1、四諦:苦諦:指人生的各種痛苦,它是四諦的基礎(chǔ)。共有八苦:

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取蘊。集諦:指造成痛苦的原因。集以業(yè)為因,以煩惱為緣。

業(yè)有身、口、意三業(yè);煩惱有貪、瞋、癡、慢、疑、惡見六大煩惱。滅諦:講苦的消滅。指熄滅一切苦和煩惱,進入沒有生死輪

回的涅槃境界。道諦:是為人們指出解脫苦海的道路。即八正道。

2、八正道:

正見(正確的見解),正思(正確的思維),正語(正確的言語),正業(yè)(正確的行為),正命(正確的生活),正精進(正確的修行),正念(正確的思想),正定(正確的修持禪定)。3、十二因緣:

過去二因:“無明”(因愚昧無知而產(chǎn)生各種世俗的煩惱)為緣引起了“行”(因無明而產(chǎn)生的各種善與不善的行為)

;現(xiàn)在五果:識(個人精神統(tǒng)一體)、名色(精神與肉體)、六處(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覺器官)、觸(接觸外界事物)、受(苦樂等感受);現(xiàn)在三因:愛(愛欲、貪欲)、?。ㄗ非?、執(zhí)著)、有(產(chǎn)生業(yè)報的各種行為的總合);未來二果:生、老死。4、三世因果、六道輪回:“三世”即前世、今世和來世?!傲馈奔矗喝说?、天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5、三法?。?/p>

諸行無常:世上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都是生滅變化無常的。

諸法無我:一切存在沒有獨立不變的實體,都是因緣聚合而成。

涅槃寂靜:滅生死、滅煩惱而達到解脫無為的境界。(三)神佛偶像1、佛2、菩薩3、羅漢4、護法天神1、佛佛是“佛陀”的簡稱,梵文中是覺者之義。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者。橫三世佛東方凈琉璃世界藥師佛

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豎三世佛過去佛(燃燈佛)現(xiàn)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報身佛(盧舍那佛)三身佛法身佛(毗盧遮那佛)應(yīng)身佛(釋迦牟尼佛)2、菩薩菩薩是“菩提薩錘”的簡稱,意思是“覺悟而且有情的人”,菩薩上求大覺大法,下度一切有情(眾生)(即只達到“自覺”和“覺他”的境界)。他們的職責協(xié)助佛陀弘揚佛法,教化眾生。

文殊菩薩:

眾菩薩之首,釋迦牟尼的左脅侍。

象征智慧,手持寶劍,騎青毛獅子。

道場在山西五臺山。普賢菩薩:

釋迦牟尼的右脅侍。

象征真理,乘坐白象。道場在四川峨眉山。觀音菩薩:阿彌陀佛的左脅侍。是善、慈悲的化身。道場在浙江普陀山。地藏菩薩:掌管冥府,

代表大愿。

道場在安徽九華山。3、羅漢:

羅漢是梵文“阿羅漢的簡稱,意思是“應(yīng)供”,即跳出輪回、除去煩惱,受到眾生的供養(yǎng)。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是羅漢。大乘佛教興起后,羅漢逐漸被賦予了護教弘法的任務(wù)。他們常住人間,普渡眾生,并受世人供養(yǎng)。4、護法天神四大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

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

韋馱伽藍神天龍八部:天眾、龍眾、夜叉、乾闥婆、阿修羅、

迦樓羅、緊那羅、摩羅迦。

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韋馱伽藍

(四)佛寺1、佛寺的名稱

寺、庵、伽藍

(中國第一座佛寺--洛陽白馬寺)2、佛寺殿堂配置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本寺主供佛殿――法堂――藏經(jīng)樓(閣)配殿和附屬設(shè)施:鐘樓、鼓樓、伽藍殿、祖師殿,以及客堂、禪房、齋堂、寢堂、西凈、放生池等。山門殿無相門、空門、無作門

天王殿“大雄”是對佛祖釋迦牟尼的尊稱。大者,是包含萬有的意思;雄者,是攝伏群魔的意思。布施像:站立姿勢,左手下垂結(jié)“與愿印”,表示能滿足眾生一切愿望;右手屈臂上伸結(jié)“施無畏印”,表示能夠施于眾生勇氣和無畏精神。

成道像:結(jié)跏趺坐,左手橫置雙膝上,結(jié)“定印”,右手置右膝上,掌心向內(nèi),手指指地,作“觸地印”,表示大地做證,為解救眾生不惜犧牲一切。說法像:結(jié)跏趺坐,左手橫置左膝上,右手向上屈指做環(huán)形,名為“說法印”。十八羅漢藏經(jīng)閣(五)佛教禮儀1、稱謂:比丘、僧、

和尚;

比丘尼、尼姑;沙彌、頭陀、

行者。住持、方丈

。2、戒律:“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十戒、具足戒、菩薩戒等。3、經(jīng)典:經(jīng)藏,律藏和論藏“三藏”佛經(jīng)。

4、標志:

萬字符“卍

”表示吉祥之意5、節(jié)日:四月初八佛誕日(浴佛節(jié))、七月十五僧自恣日(盂蘭盆節(jié))、十二月初八佛成道日(臘八節(jié))。佛誕日(浴佛節(jié))

(四月初八)

僧自恣日(盂蘭盆節(jié))

(七月十五)

佛成道日(臘八節(jié))

(十二月初八)

三、道教文化(一)、道教發(fā)展簡史1、道教產(chǎn)生的思想基礎(chǔ)(1)老子的哲學思想。(2)中國古代的巫術(shù)鬼神思想。(3)陰陽五行說。2、道教發(fā)展歷史道教形成于東漢末年,早期道派有張角創(chuàng)立的太平道和張陵創(chuàng)立的五斗米道。魏晉南北朝時期葛洪、寇謙之、陶弘景對道教的發(fā)展起了關(guān)鍵性作用。唐宋時期,道教發(fā)展到鼎盛時期。金元以后,形成全真道與正一道兩大教派。明清以后道教走向衰落。(二)道教的基本教義1、宗教思想:

神仙崇拜是道教的最基本信仰。“道”演變?yōu)椤昂樵⒒煸?、太初”三個世紀,人格化為三清尊神----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2、方術(shù):包括神符、咒術(shù)、驅(qū)鬼、卜巫、占星、醫(yī)術(shù)、祈禱、祭祀等儀式。3、長生不老術(shù):通過辟谷、服食、煉氣、導引、房中等方法追求長生不老、得道成仙。4、倫理思想:積功德。“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三)道教的神仙系統(tǒng)1、尊神三清: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四御:

玉皇大帝、北極大帝、南極大帝、土皇大帝。四方神:

東方青龍,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真武大帝西王母。玉清靈寶天尊玉清元始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土皇大帝天皇大帝北極大帝玉皇大帝四御四方神(武當山)真武大帝西王母八仙(暗八仙):鐵拐李(葫蘆)鐘離權(quán)(芭蕉扇)張果老(魚鼓)何仙姑(荷花)藍采和(花籃)呂洞賓(劍)

韓湘子(笛)

曹國舅(玉板)2、神仙財神藥王灶神門神媽祖(四)道教禮儀1、稱謂:道士、羽客、黃冠、道姑;火居道士、居士;真人、天師、法師。2、宗教活動:誦經(jīng),道場(一種為善男信女祈福、禳災(zāi)、超度亡靈而設(shè)壇祭禱神靈的宗教活動)。3、清規(guī)戒律:“老君五戒”:戒殺生、戒酗酒、戒口是心非、戒偷盜、戒邪淫。4、道教標志:太極八卦圖。5、裝飾圖案:暗八仙、鹿、麒麟、龍鳳(吉祥),松柏、鶴、龜、靈芝(長壽),扇(善),魚(裕),水仙(仙),蝙蝠(福),鹿(祿)。四、基督教文化(一)基督教的起源和發(fā)展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紀巴勒斯坦地區(qū),創(chuàng)始人是耶穌。相傳耶穌奉圣父之命來到人世間拯救人類,由于某種原因叛徒猶大的出賣,耶穌在耶路撒冷遇難,被羅馬總督釘死在十字架上。公元313年基督教被羅馬帝國奉為國教。羅馬帝國分裂后,基督教也分裂為東正教和羅馬天主教,后來又出現(xiàn)了新教。

天主教:信奉上帝、基督和圣母瑪利亞。以羅馬教皇為中心的都會組織。嚴格劃分教士和俗人的界限,規(guī)定神職人員不得結(jié)婚。東正教: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實行牧首制。除主教外,一般神職人員可以婚娶?;叫陆蹋盒欧钌系?、基督,不信圣母瑪利亞。以《圣經(jīng)》為信仰的最高權(quán)威,不承認羅馬教皇的絕對權(quán)威,廢除了禁止神職人員婚娶的規(guī)定,簡化了宗教儀式唐朝初年傳入中國。元朝到明清得到一定發(fā)展,19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的入侵,基督教開始大規(guī)模地傳入中國。1、上帝創(chuàng)世說上帝創(chuàng)造并主宰世界。上帝至高無上、全知全能、無所不在。上帝有“圣父”、“圣子”、“圣靈”三個位格,三位一體。2、原罪說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違反上帝的禁令,偷吃“禁果”,成為整個人類的原罪,人類只有通過基督的救贖,才能洗清罪過,重新回到天堂。3、救贖論上帝派圣子耶穌降臨人間,以自己的血來洗清世人的罪過。世人信上帝才能贖罪,拯救自己的靈魂。4、末世論世界末日,舊的世界毀滅,新的世界誕生。世界末日之時,基督再臨、末日審判,無罪的人進入天堂,而有罪者下地獄。(二)基督教的基本教義(三)基督教禮儀:1、經(jīng)典和標志

《圣經(jīng)》、十字架2、宗教儀式洗禮、禮拜、堅信禮、祈禱、告解、終傅。3、主要節(jié)日

圣誕節(jié)(12月25日)、復(fù)活節(jié)(3月21起月圓后的第一個星期日)、感恩節(jié)(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4、禁忌

忌崇拜別的神;忌偷盜奸淫等;忌以動物的血為食物;忌“13”、“星期五”五、伊斯蘭教文化(一)伊斯蘭教的起源和發(fā)展

伊斯蘭教是7世紀中期在阿拉伯半島傳播開來的一種宗教,創(chuàng)始人是穆罕默德。公元631年底,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教國家。唐朝時伊斯蘭教傳入中國,經(jīng)過長期發(fā)展,主要在西北地區(qū)有廣泛的影響。三大圣地:麥加、麥地那、耶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