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鄭壽全辨證論
鄭守權(quán),字為秦安。他跟隨劉志唐學習《周易》、《內(nèi)經(jīng)》和《傷寒論》。他寫了《鄭欽安醫(yī)學》和《陰陽結(jié)合的方法》以真陽為基礎(chǔ),探討陰陽的收縮、生活法律。他的靈活方式和一般方法都得到了《仲景立法》的精髓。對理解傷寒的治療和闡明臨床癥狀非常有用??v觀三書,欽安先生辨證之法,總不越三種,一曰陰陽,二曰水火,三曰氣血。1鄭氏書中所言“陰陽”有兩個含義欽安先生以陰陽為綱,判分萬病,開宗明義即講:“以病參究,一病有一病之虛實,一病有一病之陰陽,知此始明仲景之六經(jīng)還是一經(jīng),人身之是一氣,三焦還是一焦,萬病總是在陰陽之中”。陰陽數(shù)之可十,推之可百,數(shù)之可百,推之可千。陰陽萬千,以時間論,有先天之陰陽,有后天之陰陽。鄭氏在其書中已做了詳細注腳:“坎為水……中一爻,即天也。天一生水,在人身為腎,一點真陽,含于二陰之中,居于至陰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種子也。諸書稱為真陽。離為火,屬陽,氣也,而真陰寄焉。中二爻,即地也。地二生火,在人為心,一點真陰,藏于二陽之中,居于正南之位,有人君之象,為十二官之尊,萬神之主宰,人身之主也。故曰:‘心藏神’。心中之陰謂之真陰”。先天之陰乃離火中之真陰,先天之陽乃坎水之真陽。真陰、真陽又喚作元陰、元陽,后天之陰陽為五行?!夺t(yī)理真?zhèn)鳌芬粫羞€進一步闡釋了陰陽五行的關(guān)系:“人身之五臟,分為五氣。五行皆本二氣所生,二氣貫通上中下”。鄭氏認為一元之氣分作兩儀陰陽,而陰陽化作五行,五行也只不過是陰陽變化五種的狀態(tài)。而鄭氏的辨證觀專著眼于先天之陰陽,先天陰陽是其本,后天五行是其末。書云:“仲景立法,只在這先天之元陰元陽上探求盛衰,不專在后天五行生克上追求……開口即在這五行生克上論盛衰,是知其末不知其本也”。陽虛則陰盛,陰勝則寒;陰虛則陽盛,陽盛則熱,不易之理。需要指出的是鄭氏書中所言陽虛及陰虛與我們教科書所述有所不同,在教科書中陽虛與陰盛、陰虛與陽亢是分開論述的,而鄭氏書中的陽虛、陰盛統(tǒng)稱為陽虛,陰虛陽亢統(tǒng)稱為陰虛。即張國榮、牟典淑在其論文中提到的“陰陽辨證俱以虛論”。陰盛必然陽虛,陰虛必然陽亢,鄭氏如此歸類自有其道理,況在生命的動態(tài)變化中,陰虛與陽亢、陽虛與陰盛確實是相伴存在的,如果割裂開來單獨分析僅僅是理論上的探討。陰陽對立,此消彼長,鄭氏書中陽虛陰虛辨證之提綱欽安先生以言之甚詳,既是提綱,必當統(tǒng)領(lǐng)全局。“陽虛病,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無神,目瞑倦臥,聲低息短,少氣懶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飲食無味,舌青滑,或黑潤青白色,淡黃潤滑色,滿口津液,不思水飲,即飲亦喜熱湯,二便自利,脈浮空,細微無力,自汗肢冷,爪甲青,腹痛囊縮,種種病形,皆是陽虛的真面目,用藥即當扶陽抑陰(扶陽二字,包括上中下,如桂枝、參、芪,扶上之陽;姜、蔻、西砂,扶中之陽;天雄、附子、硫黃,扶下之陽)”。欽安列舉了臨床中陽虛證的常見表現(xiàn),其中既有癥狀,又有體征。癥狀中涵蓋了患者的不適,也包括患者的喜好偏嗜,口渴與否、喜寒喜熱等,患者這種主觀的喜好,很多時候在現(xiàn)代醫(yī)學中是沒有太大的診斷價值的,但是在中醫(yī)診斷疾病的過程中,可能往往能反應(yīng)問題的癥結(jié)。合而觀之,鄭氏從色、神、態(tài)、聲、舌苔、脈象及喜惡等方面的內(nèi)容進行了歸納,告訴后人陽虛證的常見臨床表現(xiàn),以為臨癥處方之握要?!端貑枴ふ{(diào)經(jīng)論》云:“陽虛則外寒”,此處又需分別真寒假熱。陰陽對立,陰虛則陽亢,欽安先生亦將陰虛證提綱也和盤托出。“陰虛病,其人必面目唇口紅色,精神不倦,張目不眠,聲音響亮,口臭氣粗,身輕惡熱,二便不利,口渴飲冷,舌苔干黃或黑黃,全無津液,芒刺滿口,煩躁譫語,或潮熱盜汗,干咳無痰,飲水不休,六脈長大有力,種種病形,皆是陰虛的真面目,用藥即當益陰以破陽(益陰二字,包括六陰在內(nèi),照上氣血盛衰篇,論氣有馀便是火一段,存陰、救陰、化陰、育陰諸方俱備,仔細揣摩,便知陰虛之道也)”??梢?陰虛的提綱證中我們一樣能從色、神、態(tài)、聲、舌苔、脈象及喜惡等方面的內(nèi)容獲取患者的詳細信息,合而參之,不出四診之外。陽虛、陰虛的提綱證中相互參看,其正好是矛盾的兩個極端,陽虛條一派陰寒之象,而陰虛條一副亢奮之容,對比之下顯得更為清晰明了。但即使如此,臨床中往往虛實夾雜,寒熱相亂,若不將理論爛熟于心,反復臨癥,我們也只能是“胸中了了,眼下難明”。陰陽之變,此消彼長,陰陽對立,又互為根本。鄭氏雖然認為人身以元陰、元陽為立命之本,從而將陰陽辨證作為總綱,但就陰陽關(guān)系而言,則更強調(diào)陽主陰從。他認為:“陽者,陰之主也,陽氣流通,陰氣無滯……陽氣不足,百病叢生”,“人身所恃以立命者,其惟陽氣乎?陽氣無傷,百病自然不作,陽氣若傷,群陰即起”。由此可見,鄭氏將陽氣的作用放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視為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況陰靜而陽動,以靜止的東西作為主導顯然也不合情理。故在《醫(yī)法圓通》中鄭氏談到:“真氣存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氣立刻亡,人亦立刻亡”。在《醫(yī)理真?zhèn)鳌分杏终f:“人身一團血肉之軀,陰也,全賴一團真氣運于其中而立命”。這些認識與《素問·生氣通天論》是相同的,“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但是陽氣作為主導并不是說陽氣比陰氣重要,其實陰陽分則為二,合則為一,是一個事物的兩種狀態(tài),都重要,都不可偏廢,孤陰獨陽生命則無法存在。鄭氏認為“坎中真陽,肇自乾元,一也;離中真陰,肇自坤元,二也。一而二,二而一,彼此互為其根,有夫婦之義”,陰陽互為其根,分合之間有夫婦之義。陰陽同等重要,鄭氏雖善用姜附,但從不認為吾此血肉之軀以陽虛為主,陰虛為次。2虛實火中真火之病易學中水火為坎離,先天八卦中的乾陽坤陰,萬物成而功成身退,后天坎離用事。水者寒也,火者熱也,水火辨證其實是寒熱辨證。鄭氏關(guān)于水火辨證也是論述比較多的。《醫(yī)理真?zhèn)鳌分姓f:“若虛火上沖等癥,明系水盛(水即陰也),水盛一分,龍亦盛一分(龍即火也),水高一尺,龍亦高一尺,是龍之因水盛而游,非龍之不潛而反其?!?。此段所言為陰盛造成的浮游之火,陰愈盛而浮游之火愈旺,我們所看到的臨床表現(xiàn)如不仔細分別,很容易認為是陰虛火旺,此等證越是滋陰,越生虛火,乃真寒假熱之象,此當以回陽為先,若不及時去除陰霾,恐有亡陽之患?!捌渲杏扔兄烈?有陰氣上騰而真火不與之上騰者,有陰氣上騰而真火即與之上騰者,此處便要留心”。這里提到了兩種情況,一種是陰盛格陽于外,上文已述,茲不復贅;還有一種情況是陰盛陽虛,陽氣虛弱無力于陰氣抗衡,此時可能沒有過激的臨床表現(xiàn),或者尚未達到陰盛格陽的境地,故先賢在此處叮囑后人。鄭氏關(guān)于陰盛格陽的涵義可能比我們教科書所闡述的要寬泛,早起出現(xiàn)這樣的表現(xiàn)就可以及時治療,不必等到病情已經(jīng)較為嚴重而清晰的情況?!叭羯厦撝畽C關(guān)已露,其脈浮空,氣喘促,尚未見面赤、身熱、汗出者,此陰氣上騰,而真火尚未與之俱騰也。若見面赤、身熱、汗出者,此陰氣上騰,而真火亦與之俱騰矣。病至此際,真欲脫也。凡見陰氣上騰諸癥,不必延至脫時,而始用回陽,務(wù)見機于早,即以回陽鎮(zhèn)納諸方投之,萬不致釀成脫癥之候矣”?!督?jīng)》云“水火者,陰陽之征兆也”,陰陽不可見,陰陽是總綱,但水火為其外征,所以觀察水火的變化也就是觀察陰陽的變化。水火的關(guān)系不僅簡簡單單是此消彼長、相互對立的關(guān)系,和陰陽一樣,有著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關(guān)系,相互依存,互為根本。那么水火的辨證也要從兩方面辯證的看,他們是矛盾的兩個方面,以上幾種關(guān)系是同時存在的,只是不同情況某一種關(guān)系占據(jù)主導,我們辨證的目的就是抓住這個主要的矛盾。水火有的時候是對立為主,水盛則火滅,火盛則水竭。有的時候以互根為主,水虧及火,火衰水虛。即欽安云“火盛則水盛,此火指真火,水指真陰。言火盛、水盛者,即五六月之寸水可知?;鹚t水衰,即十冬月雨水可知?!?陰陽已在此病中之理,則有此病所為人稟天地氣之生,四時之法成,氣血是人身之根本,不可缺一。鄭氏強調(diào):“氣無形而寓于血中,氣法乎上,故從陽;血有形而藏于氣之內(nèi),血法乎下,故從陰。人身雖云五臟六腑,總不外乎氣血兩字。學者即將氣血兩字留心討究,可無俟他求矣?!比松頍o外氣血,氣屬于陽而血屬于陰,氣血較陰陽更為直觀具體,尤其是血為可見之物,更加便于理解。欽安先生對血證之認識亦有獨到的見解?!安榻酗L,一見血出,紅光遍地,人人皆謂之火,醫(yī)生亦謂之火。細閱其方,大半都是六味地黃湯、回龍湯、生地四物湯加炒芥穗、藕節(jié)、茜草、茅根、牛膝、大黃之類,專主滋陰降火。曷不思火有陰陽之別?血色雖紅,由其從火化得來,終屬陰體。氣從陽,法天居上。血從陰,法地居下。天包乎地,氣統(tǒng)乎血,氣過旺,可以逼血外越,則為陽火。氣過衰,不能統(tǒng)血,陰血上僭外溢,則為陰火。陽火,其人起居,一切有神。陰火,動靜起居,一切無神。陽火始可用以上市習之方,陰火決不可用,當以《醫(yī)理真?zhèn)鳌分槭恰?。血證有寒證有熱證,絕不是一見血癥便認為是熱證??偠灾?出血有兩端,氣有余便是火,火旺則迫血妄行;氣不足便是寒,氣虛則無力攝血,兩種情況都可以引起出血。鄭氏繼續(xù)申明:“晝則日行于上,而月伏于下;夜則月行于上,而日伏于下。人身氣血同然,失血之人,血行于上,而氣伏不升可知,欲求血之伏于下,是必待氣之升于上,氣升于上,血猶有不伏者乎?知得此中消息,則辛溫扶陽之藥,實為治血之藥也。又可怪者,人人身中,本此氣血二物,氣為陽法天,火也,血為陰法地,水也。故曰:人非水火不生活(水火二字,指先天先地真氣,非凡世之水火也)。愚夫愚婦,固說不知,而讀書明理之士,亦豈不曉”??梢?上文中欽安先生已將陰陽、水火、氣血合而論之,氣血辨證離不開水火,水火辨證離不開陰陽。氣者陽也,血者陰也,氣血之變離不開陰陽變化的道理,言氣血則水火已在其中也,言水火陰陽已在其中矣。“人非水火不生活”亦即“人非氣血不生活”。4鄭欽安的辨證觀欽安乃清末名醫(yī),師從儒醫(yī),文化功底深厚,善于用易理詮釋醫(yī)理,化繁為簡,言簡義賅。易理雖然深邃,但易象較為直觀,誠如藥王孫思邈所言:“不知《易》,不足以言大醫(yī)”。其辨證觀本文歸納為陰陽辨證、水火辨證及氣血辨證,分而言之,三個辨證各有千秋。陰陽辨證提綱挈領(lǐng),水火辨證條理分明,氣血辨證形象具體。合而言之,三種辨證觀其理一也。《素問·陰陽應(yīng)象大論》:“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婚介網(wǎng)站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監(jiān)測及投資潛力預測報告
- 農(nóng)村自建橋拆除合同范本
- 科技創(chuàng)新在商業(yè)領(lǐng)域的應(yīng)用與推廣-以科技中心為例
- 上海五金倉儲托管合同范本
- 農(nóng)村漁塘養(yǎng)殖合同范本
- 修車配件出售合同范本
- 介紹工作合同范本
- 環(huán)保產(chǎn)業(yè)創(chuàng)新與技術(shù)發(fā)展報告
- 代理用電收費合同范本
- kfc加盟合同范本
- 《社區(qū)康復》課件-第五章 脊髓損傷患者的社區(qū)康復實踐
- 2024年01月北京市地質(zhì)礦產(chǎn)勘查院所屬事業(yè)單位招考聘用筆試歷年高頻考題(難、易錯點薈萃)答案帶詳解附后
- 新產(chǎn)品開發(fā)(toshiba案例分析組)
- 網(wǎng)絡(luò)傳播概論(彭蘭第5版) 課件全套 第1-8章 網(wǎng)絡(luò)媒介的演變-網(wǎng)絡(luò)傳播中的“數(shù)字鴻溝”
- 4.1.1 有理數(shù)指數(shù)冪-參考課件
- 雷達簡介講解課件
- 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全冊大單元教學任務(wù)單
- JJF(新) 112-2023 微量殘?zhí)繙y定儀校準規(guī)范
- 超載限位器調(diào)試報告
- 2024銷售人員年終工作總結(jié)2篇
- 2024年牛排行業(yè)分析報告及未來發(fā)展趨勢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