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學派在蘇州的活動_第1頁
太谷學派在蘇州的活動_第2頁
太谷學派在蘇州的活動_第3頁
太谷學派在蘇州的活動_第4頁
太谷學派在蘇州的活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太谷學派在蘇州的活動

一、劉浚之文學成就19世紀初至20世紀30年代,中國學術(shù)界出現(xiàn)了一個獨特而有影響力的儒家學派,后來被稱為太谷派。這個學派主要活動在東南地區(qū)。而在東南地區(qū)中,最重要的是揚州、泰州和蘇州三地。揚州是周太谷講學之地,是張積中、李光炘的家鄉(xiāng)。泰州則是李光炘在“黃崖教案”之后的主要講學地點,后來其弟子蔣文田亦在泰州講學。而蘇州,是太谷學派正式大規(guī)模收徒講學的場所。據(jù)《蘇州市志》記載:光炘卒后,劉鶚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四月二十五日,召集太谷學人其及親友于上海愚園集會,參加者共三十余人,詩酒論學,稱愚園雅集,并繪《愚園雅集圖》。后劉鶚命幕僚胡仲尹摹副,撰有《跋》,文中記毛慶蕃對黃葆年說:“不聞先生至德要道久矣,請宣海潮之音,振我聵聾,可乎?”蔣逸雪的《劉鶚年譜》中稱:“愚園之會,實太谷學人之大團聚也。僉恐教義之日湮,乃定議設(shè)學社于蘇州葑門內(nèi)十全街。推黃葆年、蔣文田為山長,費則由鶚與毛慶蕃、程恩培諸人任之。”黃、蔣二人同到蘇州講學,意味著學派南北宗的合流,設(shè)歸群草堂于十全街。草堂命名“歸群”,取自李光炘的詩句“牧馬歸群從此日,化龍池上好相將。”蘇州的歸群草堂最盛時,民國《吳縣志》記載:“大江南北,從游者數(shù)千人?!笔Y逸雪和劉鶚嫡孫劉蕙孫兩先生在各自為劉鶚編寫的年譜中也都有相關(guān)描述:“遠近競趨問業(yè),有移家相就者。葑門本冷落,至是萬家煙火,頓成鬧市?!薄皬挠蔚茏痈挥姓叨噘U宅住于附近,清寒之家住在講舍別院。又在附近項王廟(1)設(shè)義塾課讀門人家子弟。”當時連袁世凱、陳三立、李根源、金天翮(松岑)等人都愿意加入學派,黃葆年婉言予以謝絕。陳三立、李根源、張一麐、金天翮曾到歸群草堂聽黃葆年講學,稱黃學博大精深。東吳大學教授黃人(摩西)自稱是黃葆年私淑弟子。著名學者王伯沆、鐘泰,也都是黃葆年的嫡傳高足。黃葆年死后,由弟子李泰階(李光炘之孫)、黃壽彭(黃葆年次子)相繼主持講學,直到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草堂才告解體。歸群草堂在蘇州存在30余年,不僅在蘇州,而且在中國東南地區(qū)都有很大的影響,在中國近代學術(shù)史和教育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太谷學派在蘇州的活動頗多,留下的材料卻不多。即便是劉鶚,詩集中也沒有表現(xiàn)學派在蘇州活動的詩歌。太谷學派的南、北宗創(chuàng)始人張積中、李光炘,李光炘的弟子黃葆年、蔣文田,在他們的詩文集中,都留有對蘇州的描寫,可以說是研究蘇州和太谷學派關(guān)系的第一手資料。他們在蘇州所創(chuàng)作的記游詩和贈友詩,即是一例。二、作為文學色彩的獅子林,是個宗法學思想資源之一蘇州,歷來是人文薈萃之地,歷史上文人墨客留下的關(guān)于蘇州的詩歌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太谷學派的諸位學人也不例外。如果說張積中、李光炘只是游覽蘇州,蘇州只是他們游歷的地方之一,那么在蘇州成為太谷學派正式大規(guī)模收徒講學的場所之后,蔣文田和黃葆年的蘇州詩則是其平日游玩的記錄了。先來看張積中的蘇州記游詩三首。蘇州口號鎮(zhèn)日扁舟住石磯,柳絲才好杏花稀。逢人便訪姑蘇事,直到寒山是與非。獅子林口占紫葛花開啟竹扉,石橋煙鎖綠陰肥。坐看一副云林畫,細雨斜風不要歸。游獅子林題句這三首詩應(yīng)該是張積中在咸豐六年(1856)之前游玩蘇州時所作。因為在1856年之后,張積中舉家北遷山東,并且沒有張積中南歸的相關(guān)記載。根據(jù)《白石山房詩鈔》的抄錄順序,這三首詩是連在一起的,似是同時所作。張積中對蘇州印象最深的是獅子林,而獅子林最著名的就是園中的假山。不過張積中并沒有把筆墨放在獅子林曲折復(fù)雜的假山上,而是把假山的奇瑰放入到獅子林整個園林或是蘇州的城市風情中去,另辟蹊徑地描繪出了獅子林的景象?!白细鸹ㄩ_啟竹扉,石橋煙鎖綠陰肥。”“古柏蒼蒼樹幾株,斷橋飛磴暮煙扶。待看洞口桃花碧,要看峰尖月影孤?!薄袄淅渖酱鋼淙饲?棲閣依稀照水明?!边@幾句詩描寫的是獅子林的整體風貌,突出了獅子林安靜閑適的特點,并把張積中的寧靜心態(tài)融入到了詩歌之中。而“闔閭城中市聲滿,酒壚茶社爭絲管”則是描繪了蘇州古城的市井風情,展現(xiàn)了道咸時期蘇州古城的繁華景象。張積中在詩中兩次提到的元代書畫家倪瓚(字云林),曾參與造園,并題詩作畫,留下了《獅子林橫幅全景圖》,此畫現(xiàn)存臺灣。獅子林由此而名聲大振,成為佛家講經(jīng)說法和文人賦詩作畫之勝地。張積中至今發(fā)現(xiàn)留存的三首蘇州詩歌中,竟有兩首是寫?yīng){子林的,他為何對獅子林如此情有獨鐘呢?不妨先來看看獅子林的思想淵源。獅子林是禪宗寺廟園林,最早就是為禪宗高僧所建。園因寺而聞名。在佛學中佛為人中獅子,獅子座為佛之坐處,泛指高僧坐席,林即禪寺。因此,獅子林本身即是一個宗教用語。禪僧以參禪、斗機鋒為得道法門,不念佛,不崇拜,甚至呵佛罵祖。所以獅子林不設(shè)佛殿,唯樹法堂。而建筑題名全都寓以禪宗特色。如立雪堂,為講經(jīng)說教之堂。如臥云室,為僧人休居的禪房。還有指柏軒、問梅閣等,都是以禪宗公案命名??梢姫{子林是禪宗與中國園林相互影響的一個例證。對于太谷學派而言,禪宗也是其思想資源之一。太谷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周太谷年青時,曾受學于福州韓仰瑜(字子俞)、南昌陳一泉(字少華)。一泉宗佛氏之教,仰瑜治老氏之學。后來,太谷不滿于二氏之學,又獨自對儒家之學作了專門深入地研究,最終從孔子的“己立立人,己達達人,能近取譬”諸語,感悟至道,歸根儒學。陳、韓二人,自覺不如,遂更棄己學,北面奉谷為師。周太谷的學說融合了佛教、道教、儒家文化的思想,有著極強的宗法性和神秘性。從學派留傳的遺書來看,學派弟子雖然以學習儒家經(jīng)典為主,但也兼修佛老。張積中的文集中,關(guān)于禪宗的著述也是頗多的。而這首“維摩斗室誰曾過,八萬四千獅子座。登山臨水去將歸,對此引教終日坐”的題句,也寫頗富禪意,意味深長。在謝逢源的《龍川夫子年譜·詩題年考》中,記錄了李光炘寫有四首蘇州詩:道光三十年,庚戌,四十三歲,夢游禹穴(附游蘇州詩)、登虎邱懷古、秋風引、過虎邱真娘墓。而在李光炘自己的《群玉山房詩續(xù)集》中,則錄有以下四首,分別為《江上過雨舟中有懷》、《登虎邱懷古》、《秋風引登虎邱山作》、《過虎邱真娘墓放歌一首》,和年譜上的詩題年考還是契合的。江上過雨舟中有懷登虎邱懷古秋風引登虎邱山作過虎邱真娘墓放歌一首百代風騷放眼空,低頭甘下裙邊拜。少所見,多所怪,見駱駝謂馬腫背。世人讀我真娘詩,汗流面熱心難耐。憑他敘卻作詩人,只問他見(了)真娘愛不愛?(面熱一本作血熱,齊識(1))李光炘的這些蘇州詩作于他四十三歲之時,這些詩歌,有些溫柔婉轉(zhuǎn),有些則氣勢如虹,體現(xiàn)了李光炘性格的不同側(cè)面,展現(xiàn)了他豪放不羈的性格特點?!督线^雨舟中有懷》可能是李光炘乘船夜入姑蘇所作。當時或許正是春天,柳絲在江南煙雨中隨風飛揚,人生的愁苦不禁浮上李光炘的心頭。入夜后,瀟瀟雨中,他恍然一夢,鴛鴦逐潮似乎讓他想到了什么,男兒柔情油然而生。但他筆鋒一轉(zhuǎn),“扁舟一葉隨潮去,知在江南第幾橋?”這句里面,對于前景的迷茫心情和灑脫隨性的性格特點都躍然紙上,頗為生動。如果說《江上過雨舟中有懷》體現(xiàn)了李光炘性格中溫柔的一面,那其后的三首把他的豪情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先看這首:虎邱山,一抔土,花光劍氣凌千古。英雄兒女兩般心,真性真情各吞吐。太谷學派講究的就是真情真性,不管是英雄事還是兒女情,吞吐之間,便不再介懷。對于感情,李光炘道:我是平生不讀書,逍遙云水月輪孤。當年曾見鴟夷子,載取西施泛五湖。這里的鴟夷即范蠡。據(jù)唐人司馬貞的《史記索引》載:“鴟夷子皮,范蠡自謂也。蓋以吳王殺子胥而盛鴟夷,今蠡自以有罪,故為號也。”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李光炘對于讀書治學、男女之情,都有著一種超然灑脫的態(tài)度。由于飄泊江湖多年,其詩中尚有著些江湖氣息:掉頭吸盡西江水,于戲何人李公子。蓬鬢蕭疎四十年,江湖浪跡空云煙。于戲,音嗚呼,發(fā)語詞,用于句首。李公子就是李光炘本人,是年李四十三歲,故曰蓬鬢蕭疎四十年。江湖浪跡則是李光炘四處游歷講學生活的一個縮影,蘇州也是其講學之地之一。在李光炘的四首蘇州詩歌中,以虎丘為主題的占了三首。而在這三首中,《過虎邱真娘墓放歌一首》是最不一樣的。不管是形式還是內(nèi)容,都獨具特色,集中體現(xiàn)了李光炘豪放的性情。尤其是詩末一針見血地道出“愛不愛”這個問題,更讓人體會到他不一樣的愛情觀。為什么蘇州郊外的虎丘給李光炘留下如此深刻印象呢?真娘的典故可能是其中的一個原因。真娘,唐代蘇州歌妓,本名胡瑞珍,出身長安一書香門第,從小聰慧、嬌麗,擅長歌舞,琴棋書畫無不精通。為避安史之亂,隨父母南逃,路上與家人失散,流落蘇州,被誘騙到山塘街“樂云樓”妓院。因才貌雙全,很快名噪一時,但她賣藝不賣身,守身如玉。其時,姑蘇有一富家子弟叫王蔭祥,人品端正,又有才氣,愛上真娘,想娶她為妻,真娘因幼年已有婚配,只得婉言拒絕。王蔭祥不罷休,用重金買通老鴇,想留宿于真娘處。真娘覺得已難以違抗,為保貞潔,懸梁自盡。王蔭祥得知后,懊喪不已,悲痛至極,斥資厚葬真娘于虎丘,并刻碑紀念,栽花種樹于墓上,人稱“花?!?并發(fā)誓永不再娶。文人雅士每過真娘墓,對絕代紅顏不免憐香惜玉,紛紛題詩于墓上。傳說茉莉花在真娘死前沒有香味,死后其魂魄附于花上,從此茉莉花就帶有了香味,所以茉莉花又稱香魂,茉莉花茶又稱為香魂茶?;⑶鹬苓叺幕ㄞr(nóng)便以此窨茶制成茉莉花茶,流傳至今。李光炘弟子劉鶚的《老殘游記》,魯迅稱之為“作者信仰,并見于內(nèi)”。其中“桃花山論道”一段對玙姑的描寫,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李光炘對于男女關(guān)系的看法。玙姑曰:“圣人說的,‘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鬃诱f:‘好德如好色?!献诱f:‘食色,性也。’子夏說:‘賢賢易色。’這好色乃人之本性。宋儒要說好德不好色,非自欺而何?自欺欺人,不誠極矣!他偏偏要說‘存誠’,豈不可恨!圣人言情言禮,不言理欲。刪《詩》以《關(guān)睢》為首。試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至于‘輾轉(zhuǎn)反側(cè)’,難道可以說這是天理,不是人欲嗎?”從這番言論中,可以看出太谷學派對于宋儒禁欲主義的反撥,體現(xiàn)了太谷學派在男女關(guān)系上“任自然”的看法。而李光炘的這首《過虎邱真娘墓放歌一首》無疑是對世俗的大膽挑戰(zhàn)。作為李光炘的弟子,又是北宗張積中在學統(tǒng)上的繼承人,蔣文田的《龍溪先生詩鈔》中亦有五首蘇州記游詩。癸巳將至杭州游蘇州留園作游人盡說留園好,無奈春光不肯留。我與東風同作客,一齊吹夢到杭州?;⑶裼^劍池石劍池一片石,流水千年寒。我有萬古淚,相思空自彈。胥江樓茶舍對雨口占朝出胥門游,暮至胥門宿。不見乘潮人,只聽迎神曲。暮雨瀟瀟愁復(fù)愁,一聲柔櫓搖空綠。由吳門至滬上舟中作多情祗有長江水,送客情同江水深?;袘浫镏閷m里事,一回搔首一沈吟。將之鄧尉路經(jīng)靈巖作蔣文田留有《龍溪先生詩鈔》一卷,自《詠懷四首》至《觀劇演小放牛作》,凡一百十余首,大都是抒情遣興之作。其詩風,劉鶚嫡孫劉蕙孫先生評之曰:“率皆信手拈來,無意為之,但無人而自得。不矜才,不使氣,沖淡自在,情溢于言表。讀其詩文,即可想見龍溪先生的圣賢襟抱?!奔毧此脑?確實有洗盡鉛華,天然自成的感覺和意韻。前三首詩,在《龍溪先生詩鈔》中和不少描寫杭州的詩放在一起,根據(jù)方寶川在《蔣文田及其著述考略》中的說法:光緒十九年(1893),蔣文田由山東南下游覽蘇、杭,第二年去了廬山。而《龍溪先生詩鈔》中的順序也是如此,由此可見,這三首詩當作于癸巳年(1893)蔣文田游覽蘇州之時,當時他分別游覽了蘇州的留園、虎丘和胥門。這三首詩都透露著一個信息:蔣文田此時的心情是惆悵的?!豆锼葘⒅梁贾萦翁K州留園作》中的“無奈春光不肯留”,《虎邱觀劍池石》中的“我有萬古淚,相思空自彈”和《胥江樓茶舍對雨口占》中的“暮雨瀟瀟愁復(fù)愁,一聲柔櫓搖空綠”,無不把蔣文田當時的愁緒表達了出來。后兩首詩應(yīng)當是蔣文田于癸卯年(1903)寫于蘇州的。1902年愚園雅集籌建歸群草堂,是年重陽草堂開學,第二年的春天,蔣文田自上海來到蘇州,參與到歸群草堂的建設(shè)中來。相比十年前所寫的蘇州詩,他惆悵茫然的心情更重了。他這種惆悵并不是個人的患得患失,而是對于整個歷史、人生的感慨:英雄兒女今已矣,登高一覽心茫然。朅來都是飄蓬客,千古相思滿胸臆。這種情感,和太谷學派胸懷天下、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特點是密切相關(guān)的。作為太谷學派第三代的學者,蔣文田所體現(xiàn)出的氣度和胸懷值得敬佩。作為歸群草堂的首任山長,黃葆年在蘇州生活的時間很長。在他的《歸群草堂詩集》中,留有四首蘇州記游詩。辛丑夏日同游姑蘇南園水榭雨中游靈巖西子從今出蒙蔽,吳宮花草何足記。我輩來此無一事,齋戒其心沐浴氣。登臺鼓琴事上帝。再游靈巖游虎邱看紅梅詩家清景斗春華,二月街頭賣杏花。獨步早春春更早,虎邱山上赤城霞。黃葆年早年游覽過蘇州,自1902年創(chuàng)建歸群草堂開始,便一直常居蘇州,卒葬蘇州城外湯家山的半山?!稓w群草堂詩集》中錄有其在蘇州創(chuàng)作的多首詩歌。《辛丑夏日同游姑蘇南園水榭》作于辛丑年(1901)夏,是黃葆年在山東泗水縣令任上南游蘇州之作。后三首作的時間晚于第一首,分別是游覽靈巖和虎丘之作?!队曛杏戊`巖》、《游虎邱看紅梅》都作于早春二月,《再游靈巖》則作于秋天。其詩風格清新,對姑蘇景色的描寫也很有特點。黃葆年詩中描寫靈巖景色的有兩首。姑蘇西郊的靈巖山,憑借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吸引了歷代的文人墨客。面對著館娃宮、姑蘇臺的遺址,遙想千年前的吳越爭雄、江山美人,黃葆年的懷古之情油然而生。詩仙李白曾在吳中游歷,其最具代表性的描繪靈巖山的詩歌是《蘇臺覽古》和《越中覽古》,都是以吳越爭霸作為詠懷對象的。但黃葆年最感慨的,不是吳越爭霸,而是戰(zhàn)爭之后,范蠡、西施的泛舟五湖、飄然遠去,這在他看來才是“足記”的。這一點和太谷學派重情性而輕成敗的歷史觀有著一定關(guān)系。綜合以上詩歌,可以對太谷學派的蘇州記游詩所描繪的景點作如下統(tǒng)計:在總計16首蘇州記游詩中,描寫虎丘的有5首,描寫靈巖山的有3首,描寫?yīng){子林的有2首,描寫江上所見的有2首,描寫留園的有1首,描寫胥門景色的1首,描寫南園的有1首,蘇州口占1首。三、黃辛仲、蔣文田的優(yōu)化背景太谷學派在蘇州的贈友詩以蔣文田、黃葆年的作品為主。先來看蔣文田的《獨游滄浪亭忽遇蔚霞喜而有作》。獨游滄浪亭忽遇蔚霞喜而有作詩中提到的蔚霞即楊蔚霞,名士晟,安徽泗州人。曾于北洋政府時期任蘇州關(guān)監(jiān)督。系清末大官僚楊士琦、楊士驤之兄。士晟與其弟以巧宦名不同,他信道甚篤,經(jīng)多次請求,才得允拜從蔣文田,成為龍溪弟子。歸群草堂建立后,并為歸群弟子。同時,他也承擔了歸群草堂的部分活動經(jīng)費。據(jù)說,李泰階(平孫)主講歸群草堂時,以蔚霞副之。全詩以《滄浪歌》開頭,化用“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以“出山云”作結(jié),表達出蔣文田灑脫高潔的思想境界。除了此詩之外,蔣文田尚有贈給高辛仲的詩一首。癸卯游于蘇門喜辛仲至即贈以上這兩首詩應(yīng)當是蔣文田于癸卯年(1903)寫于蘇州的。1902年愚園雅集,第二年春,蔣文田自上海來蘇州,參與到歸群草堂的建設(shè)中來。這幾首詩更多的把他當時的心情融入了詩中。蔣文田這次來蘇州,途中游覽了鄧尉和靈巖等處,參加了吳門第一花朝會,看到了好友楊蔚霞和高辛仲。辛仲是高爾庚的字,一作星仲,號蔓孫,江蘇泰州人,廩生,生卒年不詳。光緒八年(1882),正式拜從李光炘,李光炘“命受泰階、泰鼎讀”,泰階、泰鼎為李光炘之孫。李光炘去世之后,黃葆年在山東為官,聯(lián)絡(luò)學派北宗,為了學派合宗大業(yè),高爾庚幾乎每年北上一次,與黃葆年等南北同學商討論學,親密交游,參加了南北合宗之前一系列重要聚會,黃葆年的《和高星仲并序》表達了對他的感激之情,蔣文田也與其交往密切。蔣文田在《寄高辛仲書》中云:“惜乎!吾兄之不與也。吾兄賦氣甚清,而有傷寒之苦。立心甚直,而失溫養(yǎng)之宜。錫翁之于吾兄,愛之殷,故望之切,望之切,故責之周。其言雖若有所過當,而其相愛之情,纏綿固結(jié),甚則不為談笑之道,而為垂涕泣之詞者?!彼^“吾兄之不與也”,是指高辛仲沒有參加光緒二十六年(1900)黃葆年在山東泗水縣署主持的太谷學派“第二花朝蝴蝶會”。其原因一是其嗣子高子愚患病,二是黃葆年對高辛仲的過分責問,而引起了高的不滿。事后,蔣文田雖曾極力調(diào)解,但是,光緒二十七年(1901)的“永康之游”和二十八年(1902)的“愚園雅集”,這兩次南北合宗前的最大聚會,高辛仲仍然均未參加,估計還是心有芥蒂。直至1903年蘇州第一花朝蝴蝶會,他才遠道而來,黃葆年、蔣文田對此感到很高興,分別作詩肯定了高爾庚對于學派事業(yè)所作出的貢獻。高爾庚的著作,除了收入《歸群詞叢》的《井眉居詩馀》外,尚有《井眉居詩鈔》一卷,由其嗣子高子愚刊刻,黃葆年為之作《高辛仲詩集序》,這表明二人之間的關(guān)系已經(jīng)緩解。黃葆年尚有《癸卯浴佛日書贈辛老學長》一首,辛老,即是高爾庚。癸卯浴佛日書贈辛老學長癸卯三月辛老來蘇,予喜故人之不我遐棄也,書以此贈。浴佛日是農(nóng)歷四月初八,癸卯年(1903),高辛仲來到蘇州,所以此詩當作于第一花朝蝴蝶會前后。黃葆年在詩序言:“喜故人之不我遐棄也”,透露出黃、高二人之間曾有矛盾,而此次相逢,“天涯幾許交情老,卻喜驊騮遠道來”,他們二人已是盡釋前嫌,重歸于好。首句“曾說圖南信可圖”,指的是高爾庚對于學派的南北合宗,做出過自己南圖的規(guī)劃,并一直在為之努力,都為學派發(fā)展考慮,這可能也是黃、高二人重歸舊好的原因之一。除了寫給高爾庚的贈詩之外,黃葆年還有贈給毛慶蕃的詩。喜毛子實君至歸群草堂毛慶蕃,字實君,江西豐城人。光緒九年(1883)拜從李龍川。光緒十五年(1899年)進士。歷任戶部員外郎、江南制造局總辦、陜西布政使、護理陜甘總督等職。與劉鶚為兒女親家,私交甚篤。愚園雅集的號召者之一,時任江南制造局總辦。他是歸群草堂后期活動經(jīng)費的主要承擔者。其一生慕道虔誠,黃葆年稱之為責無旁貸,輔翼圣功。根據(jù)王學鈞先生考訂,毛慶蕃生于1846年,卒于1924年。此詩當寫于民國元年(1912)。其時,清朝滅亡,毛慶蕃也結(jié)束了陜甘總督的仕途生涯,由蘭州直接回到了蘇州。毛、黃二人訂交甚早,關(guān)系親密,而此時的相見,昔日的同門都垂垂老矣,毛慶蕃六十六歲,黃葆年也六十七歲了。大清帝國已經(jīng)滅亡,學派中同輩的劉鶚、蔣文田均于1909年過世,當年的龍川弟子所剩無幾。以教養(yǎng)天下為己任的黃葆年和毛慶蕃可謂是感慨頗多。但對于個人而言,看到久未謀面的同門毛慶蕃,黃葆年的心情還是歡快的,詩中不難看出他內(nèi)心的激動和欣喜之情。四、英美山勢,深刻領(lǐng)會峰尖影氣,現(xiàn)真性的文學把握蘇州,作為太谷學派活動的重要地區(qū)和學派晚期授徒講學的基地,留存著一些太谷學派的遺跡以及學派的后人。這些,都是研究太谷學派和蘇州關(guān)系的重要資料。而他們留下的相當數(shù)量的蘇州詩歌,包括本文所述的記游詩、贈友詩,都有著一定的學派背景,和他們的學術(shù)活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細讀他們的這些蘇州詩,可以看到很多學派內(nèi)部的活動,這些蘇州詩如同一根紐帶,把太谷學派的學人和學派的一些活動串連了起來,從中能看到各個學人的思想特點以及學派活動的面貌。在筆者看來,如果能把對他們文學作品的研究、學人個案的研究以及學派活動的研究結(jié)合起來,進而分析太谷學派的思想、學人之間的關(guān)系以及學派在蘇州的活動,不管是對于太谷學派的研究,還是對于蘇州近代社會史、教育史的研究,都是具有一定意義的。闔閭城中市聲滿,酒壚茶社爭絲管。何物三間老屋深,亂峰頓起千山轉(zhuǎn)。古柏蒼蒼樹幾株,斷橋飛磴暮煙扶。待看洞口桃花碧,要看峰尖月影孤。冷冷山翠撲人清,棲閣依稀照水明。想到碧城天上住,至今空憶老云林。維摩斗室誰曾過,八萬四千獅子座。登山臨水去將歸,對此引教終日坐。西風亂灑菰蒲雨,散入平江千萬縷。江頭楊柳雨中煙,一寸柔絲一聲苦。畫堂今夜雨瀟瀟,夢見鴛鴦逐晚潮。扁舟一葉隨潮去,知在江南第幾橋?虎邱山,一抔土,花光劍氣凌千古。英雄兒女兩般心,真性真情各吞吐。無有神仙不好劍,鉛華夜吐驚雷電。無有神仙不好花,千紅萬紫赤成霞?;⑶癖闶巧裣烧?可惜世人都不識。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