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郭店《老子》絕智棄辯新解
今天的《老子》第一章寫道:“圣人不為智慧服務,人民有益報望;圣人不為正義服務,人民有童心和善良;不幸的是,沒有人能夠幫助他們快樂和善良?!?。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辈瘯?、乙本與此同,雖有異文,無關大礙。而郭店楚簡《老子》作:“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亡有。絕偽棄詐,民復季子。三言以為辨不足,或令之,或乎屬。視素保樸,少私寡欲?!薄敖^智棄辯”和“絕圣棄智”的不同是簡本《老子》和帛書、今本《老子》的顯著區(qū)別之一。關于簡本“絕智棄辯”的解釋,目前主要有兩種觀點:尹振環(huán)先生認為,“絕智棄辯”體現(xiàn)了老聃的愚民反智思想,是老聃為侯王設計的抑制智者和學者的策略。徐文武先生認為,“絕智棄辯”是絕棄依附于執(zhí)政者的智士與辯士,還清明之政于民,使民得到更多的利益。我們認為,這兩種觀點皆可商榷。一引用高亨說“故為天下貴”尹振環(huán)先生認為,楚簡《老子》的面世,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老聃對學者、智者是取懷疑、批評乃至某種否定態(tài)度,他主張抑制之。這也是他“亡為”思想的一部分。從楚簡《老子》看,愚民思想還沒有形成,但正在孕育中。到了出自太史儋的帛、今本《老子》,在繼承老聃思想基礎上,提出了“不尚賢”、“非以明民,將以愚之”,“使夫智者不敢為”。于是愚民思想配套成形,終于誕生??梢婋S著楚簡《老子》的問世,有必要重寫《老子》的愚民反智思想1。帛書、今本《老子》是否為太史儋據(jù)簡本所作,這是有待進一步探討的問題,留待它處闡述。此處我們僅就尹先生所云簡本《老子》反映的老聃抑制智者、學者思想之觀點進行分析。尹先生說,簡本《老子》的反智思想主要有三:(1)對待智者的“六不可”;(2)學者多,非好事,要“絕學無憂”;(3)因為“智快出,有大偽”,所以必須“下智”。在尹先生看來,這是老聃為侯王抑制智者學者設計的三條策略。簡本《老子》本意是否如此?這是我們需要考察的問題。先看尹先生觀點之一:對待智者的“六不可”。尹先生認為,簡本在“為之于未有也,治之于未亂”2的后面,緊接著提出“六不可”3。在尹先生看來,老聃是在教導侯王對待智者學者要“不親、不疏、不利、不害、不貴、不賤”,也就是采取一種可有可無、若即若離的態(tài)度。尹先生的論據(jù)是:(1)在解釋了“閉其門,塞其兌,和其光,同其塵,挫其銳,解氣紛”等后,引用高亨稱之為老聃的一種“杜民之耳目口鼻,使之無知無識”的“圣人臨民之術”。(2)引用《國語·晉語六》“武人不亂,智者不詐,仁人不黨”來說明。(3)引用嚴遵語“愛不來,退不離,益不喪,敗不危,爵不高,損不卑”來說明。(4)引用朱元璋疏“雖知也,不妄言”和“塞、閉、挫、解、和、同,此六字前三字言不張聲勢,后三者言謙下也。所以謂之玄同。言此幾事皆屬玄也,皆是大人君子幽微之道……”來說明。朱元璋之疏、高亨之說與尹先生所言“六不可”不相關聯(lián),怎可做為證據(jù)?更重要的是尹先生忽視了“六不可”后緊接的下文“故為天下貴”。這是一條重要信息,不能馬虎!它關系到“六不可”到底是侯王對智者的抑制策略還是智者用以護身的法寶。從上下文義看,“故為天下貴”的主體與“六不可”的主體是一致的,一個“故”字就說明了這一點。如果說主體是侯王,侯王本身就是尊貴顯赫者,再說“為天下貴”近似無的放矢。因此這一主體只能是智者、學者,也就是說“六不可”的主體是“智者、學者”。既然如此,那么“六不可”就絕不是侯王對智者的抑制策略,而是智者們修身以求尊貴的方式和途徑。而尹先生所引嚴遵語在《老子指歸》中找不到,不知尹先生據(jù)自何書?相反,在《老子指歸》里嚴遵是這么說的:“是故,得道之士,損聰棄明,不視不聽,若無見聞,閉口結舌,若不知言……”4說的是得道之士為保全自身而裝瘋賣傻的“衛(wèi)生之經(jīng)”,哪里有半點侯王抑制智者的意思?再翻檢《國語·晉語六》考察“武人不亂,智者不詐,仁人不黨”之原意。故事說的是欒書欲害卻至,離間卻至與國君的關系,形勢的發(fā)展是國君將不利于卻氏。族人卻錡欲以族黨攻國君,咨詢于卻至,卻至曰:“不可。至聞之:武人不亂,智者不詐,仁人不黨?!?意思是說,勇武者不可作亂,明智者不可用詐,仁義者不可結黨。這是當時上層貴族的一種道德自律意識6,而不是侯王對智者的抑制策略。次看尹先生觀點之二:學者多,非好事,要絕學無憂。尹先生引用了簡本《老子》乙的一段話:“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絕學無憂?!币壬J為,“在老聃看來,像孔子、少正卯之類的學者日益增多,那么遵行于道的人必然日益減少”。尹先生又說:“這種絕學是絕什么學?自然不是官學,而是當時興起的私學?!币壬e孔子誅少正卯為例來說明官學壓制私學?!皩W者多,非好事”對嗎?如果尹先生觀點正確,那為何老子、孔子要收徒講學呢?老子弟子為典籍所載知名者有關尹、楊朱、庚桑楚、柏矩等,不見于文獻的無名者想來更多。至于孔子弟子如何多的情況就勿庸辭費了。“絕學”是絕當時興起的私學嗎?是官學對私學的抑制嗎?如此則老子、孔子的學說當時就處于官學地位了。然而史籍不見有載老、孔之學在先秦為官學者,今人也無此說。相反,說孔子創(chuàng)辦私學者倒比比皆是7。那么,“絕學無憂”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們可以從老子對孔子的談話,從簡本《老子》和《論語》所記,以及從史書所載子產(chǎn)殺鄧析、孔子誅少正卯中找到答案?!妒酚洝だ献恿袀鳌份d老子引古語對孔子進行教誨:“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tài)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或許老子發(fā)現(xiàn)年輕氣盛學有所就的孔子有一股驕氣,于是給予告誡。“聰明深察”為“智”,“博辯廣大”為“辯”,“好議人”和“發(fā)人之惡”是這類人的特點。但這于他人和社會是極不利的因素,于己也是危險的隱患。就世人來說,學有所就的人都有一股驕氣,都想把自己的學問顯露出來。這就是楚簡《老子》乙組的“學者日益”。它表現(xiàn)在社會行事上就如《史記·孔子世家》記載的老子告誡孔子之語:“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fā)人之惡者也?!钡沁@種“驕氣與多欲,態(tài)色與淫志”是非常危險的,所以簡本《老子》甲云“益生曰祥”,今本在第五十五章,王弼注云:“生不可益,益之則夭?!奔础耙妗睍o自己帶來殺身之禍??鬃訉⒗献拥慕陶d銘刻在心,并且以此教導弟子。朱熹《論語集注·憲問》載:“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背套釉?“為己,欲得之于己也。為人,欲見知于人也。”程子曰:“古之學者為己,其終至于成物。今之學者為人,其終至于喪己?!?考之于歷史事實,在老、孔時期就有著名的兩例。《呂氏春秋·離謂》載:“子產(chǎn)治鄭,鄧析務難之……以非為是,以是為非,是非無度,而可與不可日變;所欲勝因勝,所欲罪因罪。鄭國大亂,民口歡嘩,子產(chǎn)患之,于是殺鄧析而戮之。民心乃服,是非乃定,法律乃行?!编囄鲋朗蔷逃勺匀?他過分賣弄自己的“智”和“辯”,以致造成社會混亂,執(zhí)政者會容忍嗎?尹先生所舉孔子誅少正卯,其原因也是如此。據(jù)孔子自己講是:“天下有大惡者五,而竊盜不與焉:一曰心逆而險,二曰行僻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丑而博,五曰順非而飭。此五者有一于人,則不免君子之誅,而少正卯皆兼有之。其居處足以撮徒成黨,其談說足以飾褒榮眾,其強御足以反是獨立。此乃人之奸雄者也,不可以不除?!?《史記·孔子世家》對此事的記載是“于是誅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10??梢?老、孔時期“絕學”既不是絕棄知識,也不是官學對私學的抑制,更不是簡單的對智者的壓制策略,而是一種絕棄學者自身的驕氣,以免因其驕氣給社會帶來禍害。再看尹先生觀點之三:因為“智快出,有大偽”,所以必須“下智”。楚簡《老子》丙組云:“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边@本是描述為民者對侯王的態(tài)度,但尹先生反是觀之。他厘定為“太上下智,又(佑)之其即,親譽之其即,畏之其即。侮之”。解釋為:“最好是降低智者的聲望;福佑他們,他們就會接近你,就食于你;親近和贊譽他們,他們便會迎合、就食于你;他們畏懼你,也會設法接近你。要看不起他們?!币壬f,本身就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既然是降低智者的聲望,怎么會福佑、親近和贊譽他們呢?既然福佑、親近和贊譽他們,怎么可能是看不起他們呢?從竹簡《老子》丙組來看,尹先生之說也誤。在“太上下知有之”章后,緊接著抄寫的是“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關于“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尹先生解釋說:有“盛大的權勢、權位、形象,小民自然會歸順聽命。歸順之后不受傷害,則皆大歡喜,大地就會安定、平坦、通泰”。他又說“樂與餌,過客止”應該是另一章的文字11。如果承認他此處的解釋是對的,那么他上面說“降低智者的聲望”就是以“勢”驕士;即使不是肉體上傷害智者,也是感情上傷害他們12。這不是與他說的士人“歸順之后不受傷害,則皆大歡喜”相矛盾嗎?并且,遍查郭店簡本、帛書甲乙本和今本《老子》,“樂與餌,過客止”莫不與“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合為一章,怎能說屬于另一章呢?既然合為一章,其意義的關聯(lián)就不可忽視?!皥?zhí)”,執(zhí)守,把持。大象,大道?!皹贰?音樂。古代禮、樂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待之以禮,必奏之以樂?!抖Y記·樂記》云,“故禮以道其志,樂以和其聲”、“禮節(jié)民心,樂和民聲”、“樂者敦和”?!墩f苑·雜言》記載孔子之語:“君子好樂,為無驕也;小人好樂,為無懾也。”13侯王好樂,是不驕士;平民好樂,是不懼君。如此雙方才能達到“和”的境界。因此,本文認為,“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其大意是:持守大道的侯王,賢智之士都會歸順他。賢智之士歸順,侯王容納,兩不相害,皆大歡喜,于是國泰民安。不但如此,侯王還禮賢下士,以美妙的音樂和豐盛的食物款待賢智之士,讓他們樂而忘返而為己用。在這里,其樂融融,生活富足,賢智之士還會尋找他處去嗎?“樂與餌,過客止?!焙钔鯇t智之士的禮遇之情溢于言表,賢智之士對侯王(和此地)的留戀也顯露無疑。今本《老子》第六十八章“善用人者為之下”,說的就是此意。這哪里有半點“下智”(降低智者的聲望)的意思呢?綜上可知,尹先生認為“絕智棄辯”是老聃為侯王設計的“下智”策略的觀點是講不通的。我們再看徐文武先生的觀點。徐先生說:“老子所說的‘絕智’,就是指絕棄智士。有學者以楚簡《老子》‘絕智’而推論老子主張絕棄智慧,主張回到原始無知的狀態(tài),這種解釋是無論如何講不通的?!?4本文認為,說“老子主張絕棄智慧,主張回到原始無知的狀態(tài)”,這一觀點固然不對;但是,說“老子所說的‘絕智’,就是指絕棄智士”同樣也不對。因為“智慧”和“智士”雖形式有別,但實質相同?!爸鞘俊笔恰爸腔邸钡奈镔|之人的載體,“智慧”是“智士”的精神之價值內容。沒有“智士”,“智慧”就無可附著;沒有“智慧”,“智士”也就不成其為“智士”。二者不可須臾相離,不管絕棄哪一方,另一方也就隨之消失。所以徐先生說的“老子所說的‘絕智’,就是指絕棄智士”,實際上也就是說老子主張絕棄智慧。徐先生的“棄智”觀點表面上看來與尹先生“老聃對學者、智者是取懷疑、批評乃至某種否定態(tài)度”之觀點有別,其實是尹先生觀點的進一步發(fā)展。只不過尹先生所用材料有誤,則其結論也難正確。徐先生雖然從傳世文獻中梳理出了許多頗為珍貴的資料,但是他得出的結論同樣不合老子原意。為什么說老子的“絕智”是絕棄智士或智慧之觀點不合老子原意呢?理由如下:(1)正如徐先生說的,“老子本人及其學說本身就是智慧的化身,如果說老子倡導絕棄智慧,無異于說老子倡導絕棄自我”。(2)雖然《老子》一書說“以智治國,國之賊”,但實際上《老子》一書就是教導王侯如何更有智慧地治理國家。其中看似矛盾而實際一致的原因在于,“以智治國,國之賊”中之“智”不是我們通常說的“智慧”之“智”,而是“智巧”之“智”,即“偽詐”之“智”。(3)說老子不絕棄“智慧”,在《老子》書中可找到內證。郭店《老子》尊崇“以道佐人主者”、“古之善為士者”、“圣人”和“君子”,這些人本身就是“智者”,其言行就屬“智”的言行。既然尊崇,何來絕棄?又,《老子》既說“行不言之教”,又說“知之者弗言,言之者弗知”,則明是主張用“智”無疑。二“智”字解釋那么,“絕智棄辯”中的“智”、“辯”到底是指什么呢?從前面的論述可知,老子既提出“絕智”,又主張用“智”。這看似極為矛盾的言論和思想?yún)s見于一書,集于一人,尤其是集于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老子。這是何原因呢?其實這并不矛盾。問題的關鍵在于,在老子思想中,雖然同是一“智”字,卻有兩種相反的意義。也就是說,老子思想中的作為名詞性質的“智”(或作“知”),一方面是作正面意義來解釋,即指通常所說的“智慧”;另一方面又是作反面意義來解釋,即指在先秦時期為大多數(shù)人主張摒棄的“智巧”。這種“智”多與“巧詐”聯(lián)系在一起,如同現(xiàn)代意義的耍小聰明,因而是人們絕棄的對象。我們看王弼注本《老子》中出現(xiàn)的這兩種情況:第三章云:“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蓖蹂鲎?“守其真也。智者為知為也?!鼻耙粋€“知”字,是指“智巧”或“巧詐”,是摒棄的對象;后一個“智”字,是指智慧,在此處是老子贊同的對象。此為正反兩種意思同處一章一句之例。第十八章云:“慧智出,有大偽?!贝颂庪m言“智慧”,但《老子》指出“偽詐”與其相伴隨,則是反面意義之“智”。第二十七章云:“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贝颂幹浮爸腔邸?屬于正面意義。第三十三章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此處指“智慧”,屬于正面意義。第五十六章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贝颂幹浮爸腔邸敝爸恰?屬正面意義。第五十七章云:“人多伎巧,奇物滋起。”郭店《老子》有此句,作“人多智,而奇物滋起”,此處“智”也為“智巧”之“智”,與“絕智棄辯”之“智”同?!捌嫖铩痹谳^早的《老子》版本如傅奕本、范應元本作“邪事”15?!靶笆隆迸c“巧詐”相連,頗合老子原意。第六十五章云:“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王弼注:“明謂多見,巧詐蔽其樸也。愚謂無知,守真順自然也。多智巧詐,故難治也?!眲t此處三個“智”字,皆是指“智巧”、“偽詐”之“智”,為反面意義。老子的“絕智”之“智”,同于第三章和第六十五章之有反面意義的“智”,即“智巧”、“偽詐”之義?!爸乔伞?、“偽詐”皆為先秦士人所摒棄?!读凶印S帝》記載關尹教列子語:“是純氣之守也,非智巧果敢之列?!?6可見關尹主張持“純氣之守”,反對“智巧果敢”,要保持自己的至真至純,去掉冒涉艱危的智計勇敢。此為關尹繼承老聃之思想?!俄n非子·揚權》載:“圣人之道,去智與巧。智巧不去,難以為常?!蓖跸壬髯⒃?“夫智巧在,必背道而行詐,故須去之。”17韓非此說與老聃、關尹有思想淵源已明。為什么先秦士人欲“絕智”呢?《韓非子·詭使》云:“險、躁、佻、反覆,謂之智?!崩?、急躁、反覆多變就是所謂的智巧?!豆茏印しń吩?“以數(shù)變?yōu)橹?。”《莊子·徐無鬼》云:“智士無思慮之變則不樂?!庇纱丝梢?反覆多變和崇尚多變,是“智”或“智士”的特點。這種多變往往與言語聯(lián)系在一起,因為智士主要依靠言語來表達思想或主張,以此取得君主或王侯的信任和任用。但正因為其多變,令君主無可適從,不利于決策,所以要絕棄。為什么又要“棄辯”呢?“辯”,本義是辯論、申辯,目的在于辯明是非利害?!赌印ば∪ 吩?“夫辯者,將以明是非之分,審治亂之紀,明同異之處,察名實之理,處利害,決嫌疑?!边@樣的“辯”本來具有積極意義,得到社會的肯定?!赌印ど型稀吩?“辯乎言談,博乎道術者,此固國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呂氏春秋·當務》云:“所貴辯者,為其由所論也。”有根有據(jù)的辯論才是士人看重和追求的,但后來逐漸向為爭口舌之勝轉化,引申為巧辯的話、巧言。《墨子·經(jīng)上》云:“辯,爭彼也?!薄秴问洗呵铩げ旖瘛吩?“人以自是,反以相誹。天下之學者多辯,言利辭倒,不求其實,務以相毀,以勝為故?!边@種“不求其實,務以相毀,以勝為故”的“辯”也是當時士人摒棄的“淫說”?!秴问洗呵铩ふ穭t云:“名正則治,名喪則亂。使名喪者,淫說也。說淫則可不可而然不然,是不是而非不非?!?8“不求其實”之“言”即“空言”、“窾言”。司馬談論道家思想時云:“窾言不聽,奸乃不生,賢不肖自分,白黑乃形?!贝俗钅苷f明楚簡《老子》“絕智棄辯”。崇尚“辯論”的人,為了爭辯得勝,當然不求其實,謂之“使名喪者”,也就是多偽詐之言?!抖Y記·王制》云:“行偽而堅,言偽而辯。”諂媚善辯之語是非??膳碌?不單人心,就是鬼神也會為其迷惑?!兑淖印ご蟮老隆吩?“語曰:‘佞辯可以熒惑鬼神。’曰:‘鬼神聰明正直,孰能熒惑者?’曰:‘鬼神誠不受熒惑,此尤佞辯之巧,靡不入也。夫佞辯者雖不能熒惑鬼神,熒惑人明矣。探人之心,度人之欲;順人之嗜好而不敢逆,納人于邪惡而求其利?!奔热磺赊q之語,言利辭倒,不求其實,熒惑人心,引人進入邪惡之途而無益于治,自應屬摒棄之列?!稗q”與“智”總是聯(lián)系在一起。在心為“智”,發(fā)言為“辯”,但皆具有巧詐之特點,因此成為人們批駁的對象?!独献印返诎耸徽略?“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焙由瞎?“辯,謂巧言也?!本渲兄安?當是以言語賭人生命運輸贏之意。全句為:善良的人不巧辯,巧辯的人不善良;聰明的人不以言語游說王侯賭命運,以言語游說王侯賭命運的人不聰明?!肚f子·繕性》云:“古之行身者,不以辯飾知。”郭象注:“任其真知而已。”成玄英疏:“古人輕辯重訥,賤言貴行。是以古人之行,任其身者必不用浮華之言、辯飾分別之小智也?!?9馬王堆帛書《黃帝四經(jīng)·十六經(jīng)·成法》云:“猾民將生,妄辯用(知)智,不可法祖。”“智”、“辯”之巧詐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危害,造成混亂,甚至使國家傾覆?!墩撜Z·陽貨》載孔子語:“惡利口之覆邦家者!”孔安國曰:“利口之人,多言少實,茍能悅媚時君,傾覆其國家也?!薄兑捉?jīng)·系辭上》載:“子曰:亂之所由生也,則言語以為階?!薄肚f子·胠篋》云:“天下大亂,罪在于好智?!敝寝q之士徒發(fā)議論,混淆王侯視聽,擾亂施政措施,有害國家治理,故需去之。所以老子告誡王侯,治國理民需要“絕智棄辯”。當然,這種“絕棄”,既不是目前論者所謂“下智”即簡單的抑制智者和學者,也不是完全絕棄智慧和不要智辯之士;而是要對“智辯之士”的言論有所選擇的“絕棄”。何以見得呢?帛書《老子》可以為此問題的解答提供珍貴的資料。王弼注本《老子》第五章的末尾有“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句,而帛書《老子》甲、乙本在相應的地方作“多聞數(shù)窮,不若守于中”,郭店簡本無此句。傳世《老子》遂州本和想爾注本作“多聞數(shù)窮”,《文子·道原》篇引文也作“多聞數(shù)窮”。因此,本文認為“多聞數(shù)窮”當是《老子》一書的原貌。《文子·道原》載老子語:“執(zhí)道以御民者……夫至人之治也,棄其聰明,滅其文章,依道廢智,與民同出乎公?!薄痘茨献印ぴ馈芬灿邢嗤涊d,云:“是故至人之治也,掩其聰明,滅其文章,依道廢智,與民同出乎公?!备哒T注:“公,正?!边@里既明確地說到治理國家要依據(jù)大道廢除智巧,又清楚地說出治理國家不要為外物所動,要保持自己心之“中正”。馬王堆帛書《經(jīng)法·名理》云,“虛靜謹聽……故唯執(zhí)道者能虛靜公正”,與此同。另外《文子·上禮》載老子語:“息末辯之說?!崩疃ㄉ?“禁止膚淺而無本的辯說,即邪說也?!?0此亦可作旁證。據(jù)上可知,“多聞數(shù)窮,不若守于中”,就是不要濫聽智辯之士的巧言利口,不要為巧辯之言所熒惑,對智辯之士的言論要持守自己的中正,要有自己的主見。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給治理國家?guī)聿涣加绊?。班固說道家“君人南面之術”為“秉要執(zhí)本,清虛以自守”,也是此意??梢?“多聞數(shù)窮,不若守于中”是對“絕智棄辯”的進一步補充說明。楚簡《老子》“絕智棄辯”的思想,既有其淵源,也有其流變?!渡袝ご笥碇儭吩?“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薄渡袝ぬ紫隆吩?“君罔以辯言亂舊政……邦其永孚于休!”是為其淵源。勿聽無稽之言,勿庸弗詢之謀,這就要求王侯在治國理民時持守中正,不為巧言所惑。故帛書《老子》云:“多聞數(shù)窮,不若守于中?!边@一思想又為后世所繼承,《呂氏春秋·不二》云:“聽群眾人議以治國,國危無日矣?!?1是為其流變。三絕圣棄知,越界郭店簡本“絕智棄辯”,帛書本和今所見傳世本皆作“絕圣棄智”,這是《老子》一書不同版本中的顯著區(qū)別之一。為什么會有這一區(qū)別?論者多以為是莊子后學為反對儒家的“圣”和“智”而改。本文認為,這是莊子學派中《胠篋》和《在宥》的作者為反對文子的“圣”和“智”而改?!爸恰?、“辯”與“圣”、“智”是兩對不同的概念。文子一派繼承老聃“絕智棄辯”的思想,提出了“依道廢智”20、“息末辯之說”20等命題。文子在繼承老聃“明王之治”思想時,提出了明王需要掌握預測吉兇禍福的“圣”、“智”兩個方面,方能避害求利。簡本《文子》云:2465[文子上經(jīng)圣知明王](文子曰:)“0909上經(jīng)者,圣知之道也。[(明)王]也不可不08961193知。”平王曰:“何謂圣知?”文子曰:“聞而知之圣也,(見而知之)0803知也。故圣者聞(禍福所生)1200而知擇道。知者見禍福(成)0765[刑]而知擇行,故聞而知之圣也,(見而知之知也。)”(平王曰):“0904未之生而知之乎?”文子曰:“未生者可(聞而)0834知也,成形者可見而(知也)。(圣者聞)0711未生,知者見成(形)。”22文子將“圣”、“智”闡釋為“未生者可聞而知也,成形者可見而知也。圣者聞未生,知者見成形”,這實際上是郭店《老子》甲組“為之于其亡有也,治之于其未亂”23之思想。可見,文子的“圣”、“智”實際上是明王預測吉兇禍福避害求利的指導思想24,在《莊子·胠篋》中具體表現(xiàn)為斗斛、權衡、符璽、仁義等,是王侯鞏固自身統(tǒng)治的利器。但是,莊子學派的某些人認為,這些利器并不能真正對王侯的避害求利、鞏固統(tǒng)治起到應有的作用。正如《胠篋》所言:“然而田成子一旦殺齊君而盜其國,所盜者豈獨其國邪?并與其圣、知之法而盜之。故田成子有乎盜賊之名,而身處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校園門衛(wèi)人員勞動合同編制指南3篇
- 2025年度殘疾人勞動合同簽訂中的殘疾人心理關愛與職業(yè)適應3篇
- 2024藥店負責人任期藥店品牌形象塑造聘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版權許可合同許可范圍和許可費用6篇
- 年度新型鋁基軸瓦材料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分析報告
- 年度密封用填料及類似品競爭策略分析報告
- 二零二五年度精裝修住宅租賃管理服務合同3篇
-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五單元近現(xiàn)代中國的先進思想第22課孫中山的民主追求課后作業(yè)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 2025年度智能交通系統(tǒng)建設合同6篇
- 二零二五年度餐館員工餐飲服務規(guī)范合同3篇
- 電除顫操作流程圖
- 湖北教育出版社三年級下冊信息技術教案
- 鐵路工程主要建材碳排放因子、常用施工機械臺班能源用量、類運輸方式、能源碳排放因子、不同植栽方式綠化固碳量
- 設計基礎全套教學課件
- 藥品養(yǎng)護記錄表
- IATF16949包裝方案評審表
- 食堂服務外包投標方案(技術標)
- 綠建評分報告模板
- 1 運行方案說明
- 大骨節(jié)病專業(yè)知識講座課件
- PHILIPS HeartStart XL+操作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