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學中醫(yī)藥大學課程考試試卷_第1頁
針灸治療學中醫(yī)藥大學課程考試試卷_第2頁
針灸治療學中醫(yī)藥大學課程考試試卷_第3頁
針灸治療學中醫(yī)藥大學課程考試試卷_第4頁
針灸治療學中醫(yī)藥大學課程考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藥大學課程考試試卷《針灸治療學》A供中英七年制、中西本科專業(yè)使用

時間:120分鐘TOC\o"1-5"\h\z1、根據本經子母補瀉法,肺經虛證應?。?< )魚際B.中府 C.太淵 D.尺澤E.經渠2、治療失眠多夢選取神門、大陵屬下列哪類取穴法: ()A.遠部取穴 B.隨癥取穴C.近部取穴D.上下取穴E.左右取穴3、治療急性癥證常用下列各類特定穴中的: ()A.原穴B.絡穴C.募穴D.郄穴E.俞穴4、 針灸的治療原則是: ()A.標本緩急,補虛瀉實,三因制宜 B.標本緩急,內外兼治,補虛瀉實補虛瀉實,三因制宜,左右同治 D.疏通經絡,扶正祛邪,調和陰陽E.治神守氣,清熱溫寒,補虛瀉實5、 八脈交會穴中與督脈相通的經穴是: ()A.列缺B.沖陽C.外關D.后溪E.照海6、 痿證與痹證的主要鑒別點應為: ( )A?痿證病變部位在全身肌肉,痹證病變部位在全身關節(jié)B?痿證屬內傷所致,痹證屬外感所致痿證以肝體筋肉馳緩無力,失去活動功能為主癥,疼痛不明顯;痹證以關節(jié)疼痛,活動不利為主癥,痿軟不明顯痿證屬虛證,痹證屬實證痿證無氣滯血瘀,痹證有氣滯血瘀現(xiàn)象TOC\o"1-5"\h\z7、 導致中風發(fā)生的主因是: <)A.風、痰B.風、火C.瘀、痰、火、風D.風、火、痰E.風、瘀、火8、 導致急性泄瀉的原因多為飲食不節(jié)、不潔及感受外邪等,針灸治療急性泄瀉時,選擇的基本穴位當為: ()A.脾俞、天樞、足三里、三陰交B.天樞、內庭、中脘C.天樞、三陰交、上巨虛膽俞、陰陵泉、太沖、內庭 E.脾俞、胃俞、陰陵泉、三陰交9、 “中極、膀胱俞、三陰交、陰陵泉”功能清熱利濕,通利三焦,是治療實證癃閉的基本穴位,若屬濕熱下注型則應加: ( )A.太沖B.血海C.行間D.列缺E.膈俞10、 痛經,病于辨證時多分虛實、實證痛經以散寒逐瘀,通經止痛為原則,針灸選穴應為: ()A.關元、氣海、地機、三陰交 B.關元、脾俞、腎俞、足三里 C.中極、地機關元、三陰交、隱白 E.氣海、三陰交、太沖11、 針刺治療風陽上擾型眩暈的最佳穴組為: ()A.風池、肝俞、腎俞、行間、俠溪 B.頭維、內關、中皖、豐隆、陰陵泉百會、懸鐘、腎俞、太溪 D.百會、風池、行間、太沖百會、曲池、合谷、太沖12、 針刺治療小兒急驚風應清熱祛邪,豁痰開竅,鎮(zhèn)驚熄風,其常用的最佳穴組應TOC\o"1-5"\h\z為: ()A.百會、印堂、氣海、足三里、太沖 B.水溝、中沖、合谷、太沖百會、大椎、四神聰、太陽 D.合谷、太沖、陽陵泉E.風池、百會、氣海、足三里13、 針灸治療小兒疳積應健脾、化滯、驅蟲消積,起最佳穴組應當為: ()A.中脘,天樞、足三里B.關元、氣海、足三里 C.四縫、中皖、足三里、百蟲窩上巨虛、脾俞、胃俞、天樞 E.中脘、足三里、上巨虛14、 針刺美容、延緩衰老等用耳穴施治均可獲得較好療效,在選擇耳穴時三者可共同選用的一個耳穴是: ()A.肝B.腎C.交感D.內分泌E.皮質下15、 針刺痄腮多以“翳風、頰車、外關、合谷、關沖”為主穴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當表現(xiàn)為火毒蘊結時則應加配: ( )A.大椎、曲池 B.商陽、曲池 C.太沖、曲泉 D.人中、十宣肺俞、尺澤16、 針治腸癰應以清熱導滯,行氣活血為治則,其最佳穴位組是: ()天樞、中脘、足三里 B.大腸俞、天樞、足三里 C.闌尾、上巨虛、天樞闌尾、上巨虛、足三里E.脾俞、胃俞、大腸俞、中脘、章門、天樞17、 針刺治療心悸當養(yǎng)心安神,寧神定悸,常用穴位應為: ()A-心俞、厥陰俞、內關、膻中膽俞、肝俞、日月、期門、陽陵泉、膽囊穴迎香透四白、鳩尾透日月、膽囊穴、中脘、陽陵泉腎俞、三焦俞、關元、陰陵泉、三陰交合谷、太沖、神門18、治療麥粒腫用挑治法往往可以獲得較好的療效,方法是在背部尋找淡紅色皮疹,尋找區(qū)域多為: ()A.1—12胸椎旁B.1—9胸椎旁C.1—7胸椎旁D.1—5胸椎旁第7頸椎旁19、針刺治療耳鳴、耳聾的基本方為:“翳風、聽會、俠溪、中渚”當證屬肝膽火盛的實證TOC\o"1-5"\h\z時,還應加配: ( )A.中渚、俠溪B.行間、丘墟C.陽陵泉、足臨泣 D.太沖、外關E.腎俞、丘墟20、針刺治療風熱壅盛型咽喉腫痛之主穴應為: ()A.少商、魚際 B.合谷、尺澤C.關沖、少商D.尺澤、外關E.關沖、天容1、中風發(fā)生時所涉及的臟腑為: ()A-心B.肝C.脾 D.肺E.腎2、肺癆為一種傳染性疾病,其特征主要為: ()A.咳嗽B.潮熱、盜汗 C,疲乏D.身體逐漸消瘦 E.咯血3、針刺治療疔瘡最常用的穴位是: ( )A.身柱B.靈臺C.合谷D.委中E.膈俞4、疳積一病的主癥為: ( )A.精神疲倦 B.形體消瘦 C.面色萎黃 D.毛發(fā)稀疏干枯 E.長期腹瀉5、針刺治療痛經的常用穴位是: < )A.中極B.次C.足三里D.至陰E.地機三、改錯題(判斷每題的正誤,并在題后更張。每題1分,共10分)1、 癥見頭暈目眩,泛泛欲吐,頭痛,耳鳴,急躁易怒,口苦多夢,舌紅苔黃,脈弦者,臨床辨證當為腎精虧損型,用風池、肝俞、腎俞、行間等穴治之。2、 三叉神經痛是指三叉神經分布區(qū)域反復出現(xiàn)陣發(fā)性短暫的劇烈疼痛,有感覺缺損等功能障礙,病理檢查有異常發(fā)現(xiàn)的一種病癥,針刺治療療效肯定。3、 針刺治療面癱療效肯定:在治療時宜早用電針,且刺激量應較強。4、 脅痛辨證,當分氣血,疼痛以脹為主,游走不定,當屬血瘀;刺痛多血虛,隱痛綿綿多氣滯。5、 黃疽辨證,以陰陽為綱,陽黃以寒濕為主,陰黃以濕熱為主。6、 針刺治療癃閉有一定療效,膀胱過度充盈時,下腹部穴位可以直刺,亦可以斜刺或橫刺。7、 針治乳法不足的經驗效穴為肩井。8、疔瘡、痄腮、乳癰其發(fā)病機制往往與熱毒、火毒有關因此臨床上這一類疾病不能使用灸法。9、 用燈火灸法治療痄腮的有效穴位應是翳風穴。10、 太溪、照海、魚際等一組穴位主要用于實熱性質的咽喉腫痛。1、導致頭痛的原因十分復雜,但歸納起來不外乎 頭痛、頭痛二大類。2、痿證是以肢體筋肉、為主癥的一種疾病。3、 面癱患者針刺治療時,早期刺激量應,用電針時選擇的波形應為TOC\o"1-5"\h\z4、 脅痛辨證,當分氣血。疼痛以脹為主,游走不定,多屬氣滯;刺痛多屬 ,隱痛綿綿多屬。5、針刺治療痛經的經驗效穴為 ,治療疳積的經驗效穴為 。6、 痹證的辨證分型一般為風寒濕痹及熱痹二大類,其針灸治療以分部循經選穴為主,同時配合辨證選穴,如風痹、以養(yǎng)血活血,含祛風先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7、針刺治療療瘡的經驗效穴為 、。8、退熱要穴為,矯正胎位要穴為。9、針刺治療不寐的時間一般應選在;治療膽道蛔蟲癥的經驗刺法為10、根據古代文獻記載,陰經郄穴多治,陽經郄穴多。1、 解結2、 宛陳則除之:3、 主客配穴法:4、 三因制宜:5、 陰病行陽:1、 試述針灸補虛法的臨床應用。2、 試述交會穴的含義和應用并舉例說明。3、 針灸的治療作用李X,女,65歲,農民,X年X月X日就診患者素有高血壓史,凌晨五時起床小便突然出現(xiàn)昏倒,不省人事而送入院。急查:患者神昏,身熱,面赤,煩躁,舌伸不出,氣急,痰聲漉漉,倆手緊握,口L左側肢體癱瘓,而便不通。舌紅,苔薄,脈弦滑數。(要求:診斷,辨證,治則,處方,方義,操作)答案:一、1、C2、B 3、D 4、E5、D 6、C7、C 8、C9、C10、A 11、D12、B 13、C14、D 15、A16、C 17、A18、C19、B20、D一、1、ABCE2、ABCDE3、ABCD4、ABCD5、ABE二、1、 “腎精虧損”改為“肝陽上亢”2、 “有”改為“無”,“有”改為“無”3、 “宜早用”改為“不宜過早使用”,“應較強”改為“不宜過強”4、 “血瘀”改為“氣滯”,“血虛”改為“血瘀”,“氣滯”改為“血虛”5、 “陽黃”改為“陰黃”“陰黃”改為“陽黃”,或,“寒濕”改為“濕熱”,“濕熱”改為“寒濕”6、 “可以直刺”改為“不可以直刺”7、 “肩井”改為“少澤”8、 “不能”改成“能”9、 “翳風”改為“角孫”10、 “太溪、照海、魚際”改為“少商、合谷、尺澤、關沖”四、1、 外感,內傷2、 弛緩無力,失去活動功能3、 不宜過大/?。皇杳懿?疏波/斷續(xù)波4、 血瘀,血虛5、 十七椎;四縫6、 膈俞,血海7、 身柱,靈臺8、 大椎/大椎、曲池;至陰9、 下午,迎香透四白10、 血證,急性痛證(痛證)五、1、以針灸之法疏通經絡,《黃帝內經》稱為“解結”。解結,就是疏通經絡,使脈道通利,氣血通暢。2、 指由絡脈淤阻而引起的病癥,應以三棱針點刺出血。來活血化瘀,疏通經絡。3、 “主客配穴法”又稱“原絡配穴法”,指病變經脈的原穴常與相表里經脈的絡穴相配。4、 指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即根據季節(jié)、地理和治療對象的不同情況而制定適宜的治療方法。5、 根據陰陽互根學說五臟的疾病往往會在位于背、腰部的俞穴上反應出來六、1、 針灸補虛主要是通過補其本經,補其表里經和虛則補其母的方法選穴配伍,并結合針刺手法之“補法”的施用,達到“補”的目的。如,肺虛取肺經腧穴,若涉及與之相表里的臟腑,均可選選取與其相表里臟腑的經脈腧穴。此外還可根據五行生克理論,采取虛則補其母的方法。2、 交會穴是指兩經或兩條以上經脈相交會合部位的腧穴,其具有治療本經和交會經病證的作用,臨床上常選用交會穴治療多經病證。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