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教用課件(新教材)統(tǒng)編版歷史高中選擇性必修_第1頁
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教用課件(新教材)統(tǒng)編版歷史高中選擇性必修_第2頁
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教用課件(新教材)統(tǒng)編版歷史高中選擇性必修_第3頁
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教用課件(新教材)統(tǒng)編版歷史高中選擇性必修_第4頁
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教用課件(新教材)統(tǒng)編版歷史高中選擇性必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導入新課

第2課

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課程標準:了解新航路開辟后食物物種交流及其歷史影響;重點:物種交流的主要表現(xiàn);難點:農作物交流對人類命運的影響;一.美洲物種的外傳1.概況(1)背景:新航路開辟后,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將原產(chǎn)于美洲的物種帶到歐洲,后來傳播到亞洲、非洲等其他洲。(2)主要物種:玉米、馬鈴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2.玉米、馬鈴薯、甘薯的外傳(1)傳入歐洲①玉米:從16世紀中葉起,玉米在南歐地區(qū)廣泛種植,成為當?shù)刂饕募Z食和飼料作物之一;17世紀,玉米成為僅次于小麥的糧食作物,傳遍歐洲各國。②馬鈴薯:16世紀末,馬鈴薯作為食用作物開始在歐洲推廣。③甘薯:引入歐洲后,傳播比較緩慢。

哥倫布大交換是一場關于生物、農作物、人種(包括黑奴)、文化、傳染病以及思想觀念在東半球與西半球之間的一場引人注目的大轉換。(2)傳入中國①玉米:明朝時,玉米通過多種途徑傳入中國。清朝前期,玉米在全國各地多有種植;鴉片戰(zhàn)爭前,玉米的種植已遍布全國。②馬鈴薯和甘薯在中國的傳播歷程與玉米相似。玉蜀黍重出西土,種者亦罕。---[明]李時珍《本草綱目》

數(shù)十年前,山內秋收以粟谷為大宗。粟利不及包谷,今日遍山漫谷皆包谷矣。---[清]《漢中府志》

又如玉蜀黍一種,于古無征,今遍種矣。

---[清]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3.番茄的外傳(1)傳入歐洲:由西班牙人帶回歐洲,最初也是作為觀賞植物,18世紀中葉開始作食用栽培。18世紀末,歐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種又傳回美洲。(2)傳入中國:明朝萬歷年間,番茄被引入中國,長期被當作觀賞和藥用植物。清朝光緒年間,番茄開始作為食用蔬菜在菜園種植。4.辣椒的外傳(1)傳入歐洲:15世紀末傳入西班牙。16世紀,辣椒傳到英國等歐洲國家。(2)傳入中國:明朝時,辣椒傳入中國,被稱為“番椒”。

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食用辣椒記載,是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據(jù)《思州府志》記載:“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鹽”。思州,就是今天貴州的前身,乾隆年間的《貴州通志物產(chǎn)》、《黔南識略》再次佐證——貴州是我國辣椒吃用的起點。“在貴州,辣椒完成了從外來新物種融入于中國飲食中的調味副食的過程?!倍?、其他地區(qū)物種在美洲的推廣1.概況:很多歐亞作物、禽畜傳入美洲,小麥和水稻對美洲人的社會生活影響最大。2.具體表現(xiàn)(1)小麥:最初僅供富人享用,后來被迅速推廣,成為美洲的主要糧食信物,小麥產(chǎn)業(yè)也隨之興盛。(2)水稻:由西鏈等及帶到美洲,18世紀中期,水稻成為北美第二大農作物。(3)禽畜:歐洲移民把雞,牛,驢等禽畜傳入了美洲,極大地改變了美洲的動物群落,推動了農業(yè)的發(fā)展。食物物種交流帶來的影響史料“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蓖炼鼓秃涞鼐蜕?,入土必出芽,飽腹感更明顯。公元1679年,康熙十八年。福建松溪縣發(fā)布勸農文告,點名要求當?shù)剞r民大力種植“馬鈴薯”。在清朝,有玉米參加輪作復種的土地,比沒有玉米輪作的土地增產(chǎn)四分之一,水稻畝產(chǎn)超過千斤是近幾十年才實現(xiàn)的事,而甘薯畝產(chǎn)千斤在清代時就能輕松做到。史料:1500年前后,亞歐人口約為4.25億;1700年前后,達到7.2億;1800年前后,已突破9億。提高了全球糧食產(chǎn)量,使世界人口激增。食物物種交流帶來的影響史料明嘉靖《常熟縣志》(1538)和王世懋《學圃雜疏》均有明確記載?!度r記》卷12亦云:“番豆,乃落花生也。始生海外,過洋者移入百越,古因此名。初時為果,今湖田沙土遍植?!笔妨霞螒c《漢中府志》說:“數(shù)十年前,山內秋收以粟谷為大宗。粟利不及包谷,今日遍山漫谷皆包谷矣。”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習慣:改變了食物結構,豐富了人們的食物種類;用作飼料,促進了畜牧業(yè)的發(fā)展,深刻影響著人類的日常生活。食物物種交流帶來的影響史料在北美地區(qū),水稻僅有3%供本地消費,其余全都用于出口。玉米、番薯的上市貿易,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又起到了平抑糧價的作用。史料在中國,玉米等外來農作物因其高產(chǎn)而增加了糧食供應總量。糧食除滿足生產(chǎn)者自身需要外,還投入市場出售,促進了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不同物種的交流推動了當?shù)亟?jīng)濟和貿易的發(fā)展食物物種交流帶來的影響史料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產(chǎn)作物不斷推廣,人們將林木覆蓋的山地和草原廣為開墾,人口從清初的1.8億增加到鴉片戰(zhàn)爭前期的4億之眾,引起了一系列變化,一些地區(qū)“游手好閑者更數(shù)十倍于前”“田地貴少,寸土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漠化現(xiàn)象凸顯。史料1678年,河道總督的奏疏“田地皆成沙土,止產(chǎn)粟米”,兩年后就有人感嘆“溝洫之制,水陸失宜”。新物種的引進對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遠超土地承載能力,亂砍濫伐,植被破壞,過度墾荒造田,水土流失草原沙漠化嚴重。三、食物物種交流帶來的影響1.新航路開辟后,食物物種在全球范圍的交流傳播,提高了全球糧食產(chǎn)量,使世界人口激增。2.食物物種交流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習慣,改變了當?shù)厥澄锝Y構,豐富了人們的食物種類,深刻影響著人類的日常生活。3.不同物種的交流推動了當?shù)亟?jīng)濟和貿易的發(fā)展。4.新物種的引進對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也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探究點一:兩個世界的相遇——“哥倫布大交換”材料一

①植物、糧食作物、動物、人口和病菌在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和其他歐洲水手的遠航探險以后,在全球范圍內開始傳播?!案鐐惒即蠼粨Q”比早先的物種交流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與早先的物種交流不同,哥倫布涉及了很多不同的動植物品種與疾病。因為幾千年來,東西半球與大洋洲的物種都是獨立地沿著各自的軌跡進化的。②歐洲的航海探險在這些生物地域之間建立了聯(lián)系,引發(fā)了物種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與自然環(huán)境的永久性變化。——摘編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新全球史》材料二

③在哥倫布到來后的一兩個世紀中,印第安人口減少了95%,主要的殺手是舊大陸來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這些病菌,因此對它們既沒有免疫能力,也沒有遺傳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傷寒爭先恐后地要坐殺手的“頭把交椅”,緊隨其后的還有白喉、瘧疾、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肺結核和黃熱病。④歐亞大陸的病菌在大量消滅世界上其他許多地方的原住民方面起了關鍵作用。這些原住民包括太平洋諸島居民、澳大利亞原住民、非洲南部的科伊桑民族?!幾訹美]賈雷德·戴蒙德《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互動探究(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歷史上出現(xiàn)過的其他類似的交流相比,“哥倫布大交換”有什么特點。(2)綜合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哥倫布大交換”對世界歷史發(fā)展產(chǎn)生的影響。提示(1)特點:地理范圍大,開啟了全球范圍的交流;交流內容豐富,包括動植物、人種等多個方面;影響更加深遠,使世界的面貌發(fā)生了永久性的變化。(2)影響:引發(fā)了物種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與自然環(huán)境的永久性變化;高產(chǎn)作物的交流與廣泛種植為世界人口的增長提供了食物保障;傳染疾病的傳播導致美洲等地原住民的大量死亡;整體上促進了世界的交流,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fā)展。材料

辣椒原產(chǎn)自中、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魯?shù)鹊亍?548年由地中海地域推進到英格蘭,16世紀末傳入中歐。1542年以前葡萄牙人從巴西把辣椒帶到印度,天正十一年辣椒傳入日本,16世紀末傳入朝鮮,進入17世紀,許多辣椒品種傳入東南亞各國?!梢酝茰y辣椒傳入中國應該是明末清初,但起初只是作為觀賞作物和藥物。大量傳入則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大開海禁之后。值得一提的是,長江流域的江西、湖南和四川數(shù)省民眾都以嗜椒著稱。人們常不無戲謔地說江西人是“辣不怕”,湖南人是“怕不辣”,四川人“不怕辣”。這種情況的產(chǎn)生可能與清初的人口大遷移有關。辣椒原產(chǎn)美洲,但其“外婆家”卻沒有中國人這樣普泛與深重的嗜辣文化。這種情結的形成無疑有著極其深遠的歷史根源和社會經(jīng)濟根源。……中國傳統(tǒng)本草學一向認為辛辣食物或辛辣味有“除六腑寒冷”的功效。此外,辣椒適應性很強,種植成本低,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都能種植。過去由于交通不便和商品意識不強,辣椒主要在食辣區(qū)域種植,形成了傳統(tǒng)的辣椒生產(chǎn)區(qū)。進入20世紀90年代,我國蔬菜格局變化,辣椒生產(chǎn)出現(xiàn)了適地化、規(guī)模化、商品化生產(chǎn),在全國各地逐步發(fā)展成千萬農民致富奔小康的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幾源餍蹪伞堵捓苯返钠鹪春蛡鞑ァ?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我國種植、利用辣椒的特點和作用。(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形成“普泛與深重的嗜辣文化”的原因,并舉例說明這一文化在生活中的體現(xiàn)。探究三:物種交流對世界文化的影響參考答案(1)特點:從美洲傳入并推廣傳播;傳播過程中出現(xiàn)地域差別;與中國本土文化結合;從區(qū)域性種植到全國性種植;從小規(guī)模種植到規(guī)模化、商品化種植。作用:豐富了我國民眾的餐桌;改變了農作物生產(chǎn)結構,促進農業(yè)發(fā)展;形成了有本土特色的辣椒文化。(2)原因:中國與世界的聯(lián)系加強,辣椒通過多種渠道傳入中國;辣椒的生理特性滿足了勞動人民對廉價且有滋味食物的需求;中醫(yī)的認同;辣椒本身適應性強,種植成本低;勞動人民在食物制作方面的智慧;人口的遷徙。舉例:飲食方面,如多種與辣椒有關的菜名;文學方面,“潑辣”等詞語形容有膽量、有魄力、性格火暴的女性;社會生活方面,“辣妹子”形容性格火辣的湖南姑娘;生活諺語方面,“不吃辣椒不革命”“無辣不歡”。

課堂小結:一.新航路開辟后的物種交流1.糧食作物2.蔬菜作物二.美洲物種的外傳與其他地區(qū)物種在美洲的傳播1.小麥和水稻2.畜禽物種3.非洲物種的傳播三.食物物種交流帶來的影響1.積極影響2.消極影響1.下面是外來植物傳入中國簡況表。這些物種的傳入是A.西方工業(yè)革命的產(chǎn)物 B.明清政府對外政策的結果C.新航路開辟的客觀影響 D.世界市場形成的主要表現(xiàn)C2.明清時期,引進美洲作物近30種;美洲人民也開始接觸到中國的瓷器、絲綢、茶及一些農作物;歐洲人逐漸發(fā)展出了茶、咖啡、可可的飲料文化。隨著熱飲的盛行,購置中國瓷制的飲具、炊具成為歐洲家庭的時尚。這表明A.物種實現(xiàn)了世界性的自由流動

B.歐洲加強了對亞美的掠奪C.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得到豐富

D.歐洲殖民活動加強全球聯(lián)系C3.水稻在16世紀晚期被引入巴拿馬,17世紀晚期被引入南卡羅來納,從而使得這兩個地區(qū)分別成為西班牙和英國這兩個帝國的谷倉。在加勒比海大部分地區(qū),水稻成為傳統(tǒng)飲食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英國人引進的印度勞工的居住地,或西非奴隸集中居住的地方。據(jù)此可知A.西、英在美洲競爭激烈

B.拉美人民的主食結構發(fā)生改變C.殖民活動影響作物分布

D.拉美成為西、英的原材料提供地C4.對下表所示世界人口變化狀況分析的選項正確的是A.各大洲的人口數(shù)量處于持續(xù)增長狀態(tài)B.世界大戰(zhàn)一定程度上減緩了人口增長C.歐洲人和具有歐洲血統(tǒng)的人增長最迅速D.美洲作物傳播是促進人口增長的原因之一D1.情節(jié)是敘事性文學作品內容構成的要素之一,是敘事作品中表現(xiàn)人物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發(fā)展過程。2.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huán)境之間相互關系的具體事件構成。3.把握好故事情節(jié),是欣賞小說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小說的起點。命題者在為小說命題時,也必定以情節(jié)為出發(fā)點,從整體上設置理解小說內容的試題。通常從情節(jié)梳理、情節(jié)作用兩方面設題考查。4.根據(jù)結構來梳理。按照情節(jié)的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局來劃分文章層次,進而梳理情節(jié)。5.根據(jù)場景來梳理。一般一個場景可以梳理為一個情節(jié)。小說中的場景就是不同時間人物活動的場所。6.根據(jù)線索來梳理。抓住線索是把握小說故事發(fā)展的關鍵。線索有單線和雙線兩種。雙線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