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系統與軟件工程基于模型的系統與軟件工程方法和工具本文件規(guī)定了基于模型的系統與軟件工程(MBSSE)的工具能力和方法,包括:——MBSSE特定過程的整體結構與過程集合的參考模型,并描述該參考模型的組件集成在一起的方——該參考模型組件之間的相互關系;——基于模型的系統與軟件工程的MBSSE特定過程,這些過程按照目的、輸入、結果和任務進行描述;——支持每個過程所定義任務的方法;——自動化或半自動化任務或方法的工具能力。本文件沒有為系統和軟件新增任何額外的生存周期過程,而是明確規(guī)定了一個被視為活動集合的MBSSE參考模型。該參考模型既展示了系統工程問題解決和所關注系統演化的生存周期角度,也展示了建模與模型管理的認知角度。它可維持和促進數字化轉型和數字時代的系統和軟件生存周期過程。本文件中定義的過程適用于單個項目,也適用于執(zhí)行多個項目的組織或一個企業(yè)。這些過程適用于管理和執(zhí)行所關注系統生存周期內任何階段的、基于模型的系統與軟件工程活動。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沒有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3術語、定義和縮略語3.1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1分析模型analyticalmodel描述數學關系的模型。注:分析模型可進一步分為動態(tài)模型和靜態(tài)模型。3.1.2資產asset對組織具有潛在或實際價值的項、事件或實體。注1:資產可從不同的角度分類,例如有形資產、無形資產;動產、不動產。無形資產可分為數字資產和非數字無注2:認知資產是指組織在運營過程中產生的無形資產。數據、信息、知識、智慧和建模資2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來源:ISO/IEC19770-1:2017,3.1,有修改]3.1.3能力capability在特定的條件下,做一些有用的事情的能力。注:一般而言,存在不同類型的能力:組織的能力,系統的能力和運和/或運行的系統所固有的。企業(yè)系統工程致力于為各利益相關方實現運營價值的最大化,其中一些利益相關3.1.4運營構想conceptofoperations對于組織新建、修改或現有系統的一項或一系列行動的設想或意圖,以文字和圖形方式做出的概略表述。注1:運營構想通常在長遠戰(zhàn)略策劃和年度運營計劃中得到體現。在年度運營計劃中,運營構想覆蓋了為實現組織績效目標而同時或相繼進行的一系列相關行動。參見注2:運營構想提供確定運行空間、系統能力、界[來源:ISO/IEC/IEEE15288:2023,3.9]3.1.5關注點concern利益相關方關注的或對其重要的事物。示例:可負擔性、敏捷性、可用性、可依賴性、靈活[來源:ISO/IEC/IEEE42020:2019,3.8]3.1.6描述模型descriptivemodel顯示一組相互關聯的模型元素的模型,這些模型元素表征了系統的關鍵方面,包括其結構、行為、參數和需求。注:描述模型,是對其系統分析模型和設計模型的補充。3.1.7特定學科模型discipline-specificmodel從某一學科的角度,對系統或系統元素的描述,處理源于特定學科模型元素的領域特定的關注點。3.1.8成熟度maturity3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系統、產品或組件在正常運行下滿足可靠性需要的程度。注1:系統、產品或組件的成熟程度,可與對該系統行為的信任也不存在妨礙用戶從該事項(系統、產品或組件)獲益的部件缺失[來源:ISO/IEC25010:2011,,有修改]3.1.9成熟度等級maturitylevel實現所有目標的完成程度。3.1.10有效性測度measureofeffectiveness與待評價的運行目標在預期運行環(huán)境中、指定條件下的完成程度密切相關的成功運行測度。[來源:ISO/IEC/IEEE24748-4:2016,4.7]3.1.11性能測度measureofperformance提供關鍵性能需求以滿足有效性測度(MOE)的工程參數。注:MOP通常表征與系統運行相關的物理或功能屬性。[來源:ISO/IEC/IEEE24748-4:2016,4.8]3.1.12元模型meta-model(metamodel)指定建模語言的抽象語法的特殊類型的模型。注:元模型的典型作用,是定義模型元素在模型中如何對得到實例化[來源:ISO/IEC19506:2012,4]3.1.13使命mission分配給一個資源、一組資源或某些人群的重要運行工作或職責。注:資源可能是人力資源,也可能是包括系統與產品在內的技術資源。3.1.14模式mode對系統(或其參與者或其組件)在設計時已預見的情況下預期行為的定義。注1:每種模式主要由系統在該模式下預期功能的內容表征。模式能反映各種概念,例如:——任務的不同階段,以飛行任務為例(不同階段有滑行、起飛);4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注2:從一種模式向另一種模式的轉換通常是決策的結果,例如為適應新需要或新環(huán)境而對系統運行方式的改變;3.1.15模型model實體或實體集合的抽象表征,提供了在所關注的條件或情況下,描繪、理解或預測實體或實體集合屬性或特征的能力。注1:模型可使用形式理論,而形式理論可基于數學或者科學的原理與概念。模型能夠用已確立的元模型生成。元注2:模型可用于構造或表示實體的架構視圖。描述模型和分析模型是模型的兩種類別。模型宜通過符合注3:參考模型可用于刻畫一般實例,該一般實例用作具體條件或情況創(chuàng)建特殊實例模型的基礎。參考模型可用于注4:根據具體情況,模型可是架構模型、架構實體模型注5:物理模型是一種具體表示,它和數學與邏輯模型相區(qū)別,后兩種模型都是系統的更抽象表示。抽象模型還能進一步分為描述模型(類似于邏輯模型)和分析模型(類似注6建模和仿真)模型是對現實世界過程、概念或系統的選定方面的近似、表示或理想化,這些選定方面包括[來源:ISO/IEC/IEEE42020:2019,3.13,有修改]3.1.16基于模型的系統與軟件工程model-basedsystemsandsoftwareengineering為支持系統與軟件工程,對建模的形式化應用。3.1.17模型基線modelbaseline一組不可改變的技術狀態(tài)項集及其關聯的版本與變體。3.1.18模型技術狀態(tài)項modelconfigurationitem模型配置項模型的邏輯部分,以受控方式維護,具有可追蹤的修訂歷史。例如:——模型(在特定項目中開發(fā)的內容)——在模型根目錄下的每一個主包——可作為庫(例如功能庫、服務庫、測度庫)一樣重用的目錄注:模型和模型元素及其引用可能是MCI的部分。MCI可定義為不同的顆粒5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3.1.19模型元素modelelement表示單個組件、動作、狀態(tài)、消息、屬性、關系的原子(基本)項,或其他描述系統的組成、特性或行為的其他項。3.1.20模型元素庫modelelementlibrary在任意項目中使用的不可修改的模型元素的集合或目錄,打包在單一制品中。3.1.21模型范式modelpattern在系統或軟件設計中,能夠用于解決給定語境下常見問題的常規(guī)或可重用的模型或模型部件。3.1.22模型倉庫modelrepository存儲不同抽象層級的不同模型,并促進不同層級的利益相關方和從業(yè)者之間理解與合作的手段。[來源:TOGAF9.2(TheOpenGroup架構框架),有修改]3.1.23本體ontology描述知識領域所用術語的邏輯結構,既包括適用術語的定義,也包括術語間的關系。[來源:ISO/IEC/IEEE24765:2017,3.2691]3.1.24運行概念operationalconcept組織的設想或意圖的文字和圖形化表述,這些設想或意圖與一個特定系統或一組特定新建、修改或現有系統的一種或一系列運行相關。注1:運行概念旨在從用戶和操作者角度,對組織的作業(yè)環(huán)境中使用一個或多個特定系統或與一組相關的系統,給[來源:ISO/IEC/IEEE15288:2023,3.23]3.1.25階段phase生存周期中的時間段,在這段時間內為實現本段時間的目標而執(zhí)行活動[來源:ISO/IEC/IEEE42020:2019,3.15]3.1.26參考框架referenceframework6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用于理解某些環(huán)境下實體之間重要關系以及用于制定支持該環(huán)境的連貫一致的標準或規(guī)范的結構。注:參考框架為一致性、協作、共享和重用提供了一個通用背板。[來源:ISO/IEC20013:2020,3.5,有修改]3.1.27可靠性reliability系統或組件在規(guī)定條件下、指定時間段內,執(zhí)行其所需功能的能力。3.1.28彈復性resilience系統在面對逆境時提供所需能力的能力。3.1.29資源resource過程執(zhí)行期間使用或消耗的實體。示例:包括不同的實體,例如資金、人力、設施、固定設[來源:ISO/IEC/IEEE12207:2017,有修改]3.1.30安全性safety避免因使用或誤用而對系統造成損傷或傷害。3.1.31信息安全性security系統承受入侵、干擾或盜竊等攻擊(不受損害)的能力。3.1.32利益相關方stakeholder在一個實體或實體特性范圍內擁有利益、權利、份額或主張,以滿足其要求和期望的角色、職位、個人或組織相關的類別或類別的成員。注:某些利益相關方可能具有相互對立或與系統對立的利益。[來源:ISO/IEC/IEEE42020:2019,有修改]3.1.33狀態(tài)state在某一個時間點表征系統、系統元素、功能或其他實體的條件。7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來源:ISO/IEC/IEEE29148:2018,3.1.30,有修改]3.1.34靜態(tài)模型staticmodel沒有變化的系統分析模型。[來源:TheAuthoritativeDictionaryofIEEEStandardsTerms]3.1.35系統system部件或元素的組合體,組合后表現出單個部件不具備的既定的行為或意義。注1:一個系統可被認為是一種產品或者是一地由依賴語境的同義詞來替代,例如飛行器,雖然這可能會使系注3:完整的系統包括相關裝置、設備、原料、計算機程序、固件、技術文檔、服務和運行、支持所必需的人力,[來源:ISO/IEC/IEEE15288:2023,3.46]3.1.36系統元素systemelement能實現滿足特定要求的系統的離散部件。[來源:ISO/IEC/IEEE15288:2023,3.47]3.1.37所關注的系統system-of-interest其生存周期被考慮的系統。[來源:ISO/IEC/IEEE15288:2023,3.48,有修改]3.1.38技術地圖technologymap為使系統得以實現或轉變,對所需的或預期的技術變化及其預計日期的概述。[來源:ISO/IEC26560:2019,3.6,有修改]3.1.39用例usecase對系統的行為需求及其與用戶交互的描述。[來源:ISO/IEC/IEEE26515:2018,3.15,有修改]8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3.1.40視角viewpoint為創(chuàng)建、解釋和使用模型視圖建立的一組協定的模型視圖,以構建一個或多個特定的系統關注點。[來源:ISO/IEC/IEEE42010:2022,3.8,有修改]3.2縮略語下列縮略語適用于本文件:BOM:物料清單(BillofMaterial)BPMN:業(yè)務過程模型和符號(BusinessProcessModelandNotation)CI:技術狀態(tài)項(ConfigurationItem)CIR:技術狀態(tài)項記錄(ConfigurationItemRecord)COTS:商用現貨(Commercial-Off-The-Shelf)CPU:中央處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RUD:創(chuàng)建、讀取、更新和刪除(Create,Read,Update,andDelete)CSA:技術狀態(tài)記實(ConfigurationStatusAccounting)CV:履歷(CurriculumVitae)DBMS:數據庫管理系統(DatabaseManagementSystems)DIKW:數據-信息-知識-智慧(DataInformationKnowledgeWisdom)FAST:功能分析系統技術(FunctionAnalysisSystemTechnique)FFBD:功能流塊圖/功能流框圖(FunctionalFlowBlockDiagram)FMEA:失效模式及影響分析(FailureModeandEffectsAnalysis)FTA:故障樹分析(FaultTreeAnalysis)HFE:人因工程(HumanFactorsEngineering)HLA:高層架構/高層體系架構(HighLevelArchitecture)ICD:接口控制文件(InterfaceControlDocument)ILS:綜合物流支持(IntegratedLogisticsSupport)IPR:知識產權(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IVandV:集成驗證和確認(IntegrationVerificationandValidation)KSA:知識、技能和能力(Knowledge,SkillsandAbilities)MBSA:基于模型的安全性評估(Model-BasedSafetyAssessment)MBSSE:基于模型的系統與軟件工程(Model-BasedSystemsandSoftwareEngineering)MCI:模型技術狀態(tài)項(ModelConfigurationItem)MDD:模型驅動的設計(Model-DrivenDesign)MOE:有效性測度(MeasureofEffectiveness)MOP:性能測度(MeasureofPerformance)OOSEM:面向對象的系統工程方法(ObjectOrientedSystemsEngineeringMethod)OPM:對象-過程方法論(Object-ProcessMethodology)PBS:產品分解結構(ProductBreakdownStructure)RAMT:可靠性、可用性、可維護性、可測試性(ReliabilityAvailabilityMaintainabilityTestability)9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SBS:系統分解結構(SystemBreakdownStructure)SE:系統工程(SystemsEngineering)SSE:系統與軟件工程(SystemsandSoftwareEngineering)SysML:系統建模語言(SystemsModellingLanguage)UML:統一建模語言(UnifiedModellingLanguage)4符合性4.1預期用法本文件的要求包含在第5、6、7、8和9章中。本文件提供了MBSSE中一系列過程、任務、方法和工具能力的要求,適用于從系統之系統到系統元素各個層級的系統和軟件工程過程、活動和任務,涵蓋了整個生存周期的所有階段。特殊的項目或組織或許不需要使用本文件提供的所有過程。因此,本文件的實施通常涉及選擇和聲明適合組織或項目的過程集合。有兩種方法能聲明符合本文件規(guī)定:完全符合和剪裁符合。聲明完全符合有兩種判斷準則。只要達到任何一種準則就足以證明其符合規(guī)定,但應在聲明中予以說明所選擇的標準準則:聲明“任務完全符合”,即所聲明的過程集合滿足關于任務、方法和工具能力的所有要求;聲明“結果完全符合”,即所聲明的過程集合滿足關于結果的所有要求。結果完全符合在符合性實現過程中具有更高的靈活性,并有助于在創(chuàng)新生存周期模型的背景下的實施過程。注2:執(zhí)行所聲明的過程集合中相關任務、方法和工具能力的用戶,能聲明對所選過程的任務完全符合。然而,一些用戶能夠擁有創(chuàng)新的過程變體,在不執(zhí)行所有任務、方法和工具能力的情況下,實現所聲明的過程集合的目標(即結果)。這些用戶能夠聲明過程集合的結果完全符合。這兩種準則——任務完全符合和結果完全符合——不一定等同,因為在某些情況下,任務、方法和工具能力的具體表現可能需要比僅實現結果更高的能注3:當本文件用于幫助制定需方和供方之間的協議時,可選擇本文件的條款納入協議,無論是否進行修改。在這種情況下,需方和供方要求遵守協議比要求遵4.2完全符合4.2.1結果完全符合完全符合聲明給出了符合本文件的過程集合。結果完全符合通過證明所聲明的過程集合的所有結果都達到要求來實現。在這種情況下,無論規(guī)定中使用的動詞形式如何,對所聲明的過程集合的任務、方法和工具能力的規(guī)定都是指導性建議,而不是要求。本文件的一個預期用途是促進過程的評估和改進。為此,每個過程的目標都以符合ISO/IEC33002規(guī)定的“結果”形式書寫。該文件提供了對本文件中的過程的評估,并為改進提供了基礎。旨在進行過程評估和改進的用戶,可使用本文件中所指的過程結果作為ISO/IEC33002要求的“過程參考模型”。4.2.2任務完全符合完全符合聲明給出了符合本文件的過程集合。任務完全符合通過證明所聲明的過程集合的所有任務、方法和工具能力都達到要求來實現。在這種情況下,無論規(guī)定中使用的動詞形式如何,對所聲明的過程集合的結果的規(guī)定都是建議,而不是要求。注:在需方或監(jiān)管機構要求詳細了解供應過程的規(guī)定情境(法律意義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4.2.3剪裁符合當以本文件為基礎建立的過程集不足以滿足完全符合的要求時,選擇或修改本文件中的條款。對剪裁的內容進行聲明。實現剪裁符合要證明目標、任務、方法和工具能力達到剪裁后的要求。5MBSSE參考模型5.1概述MBSSE參考模型將MBSSE過程定義為四個過程組,見圖1:——MBSSE策劃;——模型構建;——MBSSE執(zhí)行;——模型支撐。圖1MBSSE參考模型本文件的其余部分根據參考模型中定義的過程組和MBSSE特定過程,描述任務、方法和工具。附錄D描述了基于模型的系統與軟件工程的關鍵作用。MBSSE參考模型將每個過程組劃分為特定于MBSSE的過程,并根據以下屬性描述每個過程:——過程的名稱;——過程的目的;——生成結果的輸入;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過程的結果;——實現結果的任務;——有效且高效地執(zhí)行任務所需的方法和工具能力。方法能力理解為以系統的或已確立的方式執(zhí)行任務的能力。本文件中的方法有助于:——減少影響分析和業(yè)務研究所需的時間和精力;——實現與建模方法無關的管理和支持任務。注:有關過程描述規(guī)范的進一步指南,參見ISO/IEC/IEEE24774。第一個過程組“MBSSE策劃”確定了建模所需的基礎性過程。任何MBSSE部署經過這些過程。“MBSSE策劃”過程在系統和軟件建模生存周期開始時執(zhí)行。范圍和目標有助于選擇要解決的系統和軟件工程問題?!癕BSSE策劃”過程組確定了專用于模型開發(fā)組織的過程,這些過程可被認為是每個特定建模項目所必需的,或者獨立于任何特定建模工作(例如,策劃模型開發(fā)和治理,或者策劃資源和資產在這種情況下,相關任務是非經常性的,或者不是每一個項目都必需的。其他兩個主要過程組“模型構建”和“模型支持”,適用于“MBSSE執(zhí)行”過程組中定義的任何特定MBSSE過程?!澳P蜆嫿ā边^程組是核心建模過程,有助于確保模型倉庫的一致性。“模型支持”過程組處理技術數據,并在整個生存周期中執(zhí)行。MBSSE管理計劃中包含的“MBSSE執(zhí)行”過程宜包括在“MBSSE策劃”過程組中確定的系統工程(SE)中。這些過程指定了要生產的模型類型,并使用三個主要過程組中描述的所有其他過程。該MBSSE參考模型旨在支持迭代工作流,使不同組的過程之間能夠進行多次迭代,并根據定義的目標和策略逐步達到適當的MBSSE定義。過程組之間的關系見圖2。圖2MBSSE過程組與建模過程之間的關系5.2模型構建過程和數據-信息-知識-智慧(DIKW)MBSSE的根本目標是以一種有效和協作的方式建立有用的模型。核心建?;顒涌赏ㄟ^數據-信息-知識-智慧(DIKW)層次結構的角度進行透視: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生成模型通過將系統工程數據轉換為可共享的信息和知識,使其變得有用;——驗證和確認模型提高了所獲得知識的置信度和準確性;——使用模型對系統進行分析和仿真,不僅通過檢測和理解模式來預測,而且深入理解這些模式背后的原因,可使得正確地預測未來。構建模型過程和數據-信息-知識-智慧層次結構之間的關系如圖3所示;圖1建立模型的(認知)過程和數據-信息-知識-智慧(DIKW)層次結構附錄A中的圖A.2提供了一個基于DIKW層次結構的認知維度示例。6MBSSE策劃6.1概述MBSSE的策劃過程組為啟動MBSSE收集前置條件,幫助提高企業(yè)級和項目級的方法效率和效果。本過程組包括評估和范圍界定、策劃和技術管理(建立MBSSE方法),以及資源、知識和知識管理活動(中長期角度)。雖然MBSSE管理計劃是必需的,但從實用性考慮,可將其納入系統工程管理計劃中描述,而無需為之單獨制定一份MBSSE管理計劃文檔。MBSSE的策劃包括以下過程及相關的工具和方法:——MBSSE范圍和目標的定義;——模型開發(fā)和管理的策劃;——資源和資產的策劃;——知識重用管理。6.2MBSSE范圍和目標的定義6.2.1構成要素目的本過程定義了MBSSE的范圍和目標,展望了通過執(zhí)行MBSSE能夠優(yōu)化的附加價值。本過程中包含的任務用于確定待解決的系統或軟件工程問題,以及待生成的模型的深度和廣度。注4:決定建模的目標和范圍時要著重關注:顆粒度、停止位置、互操作性約束注5:MBSA方法是將物理模型抽象成一種由系統及其組件的故障行為構成的形式化模型。主物理模型能夠被擴展,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輸入執(zhí)行“MBSSE范圍和目標的定義”過程時,宜考慮以下輸入:a)利益相關方的要求、需求、關注點和期望,以及對模型使用的預期;b)所關注的模型,包括需要創(chuàng)建的和已經存在的(如模型庫);c)MBSSE能幫助深入了解的、與特定主題相關的系統和軟件需求(例如,功能性,非功能性,集成,開發(fā),生產,采購,成本,延遲,物流,KSA等);d)質量和建模的生存周期監(jiān)控目標(預期的測度和指標項,預期的周期);e)實體(過程、項目、產品、公司)的總體戰(zhàn)略目標;f)用于評估候選建模方法和工具的業(yè)務數據模型(元模型);g)可用的MBSSE方法論,方法論的某些部分能夠適用于MBSSE的周境和預期;h)可用的建模語言及其適用領域;i)用于支持的可用的建模工具:1)MBSSE方法論和建模約定;2)與其他工程工具(例如,需求管理、可追溯性等)和環(huán)境的互操作性。結果成功實施“MBSSE范圍和目標的定義”過程后,應取得以下結果:a)描述了所關注系統周境的相關知識,以及項目實現系統當前的MBSSE能力(例如,利益相關方的KSA,用于模型的理解、生產和評審);b)確立了MBSSE的目標和策略;c)定義了領域本體、所需角度、所需模型和視圖及其層級;d)確立了質量和建模生存周期監(jiān)控目標和策略。任務組織應實施以下關于“MBSSE范圍和目標的定義”過程的任務。a)為在實體(過程、項目、產品、公司)層面成功實現目標,設定MBSSE的目標和測度。b)為了實現設定的目標,指定MBSSE方法的關鍵元素,定義最合適的MBSSE推動因素。6.2.2設定MBSSE目標和測度本任務的目標是定義和度量MBSSE的目標和策略,以幫助過程/項目/組織層面目標的成功實現。a)MBSSE方法宜提供以下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評估實體(過程、項目、產品、公司)當前的MBSSE能力:該評估對某些MBSSE目標有影2)協同確定MBSSE的目標、進度度量、策略、關鍵驅動因素和角度;3)定義用戶或消費者的類型和目標用途(即知識共享、交流、半形式化或形式化描述、產品生成等)。b)MBSSE工具宜提供允許用戶完成以下工作的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評估并報告當前的MBSSE能力;2)查詢MBSSE目標和過程/項目/組織層面的計劃;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3)通過支持渠道和實施機制,與利益相關方溝通MBSSE的管理目標和策略。6.2.3指定MBSSE方法的關鍵元素本任務定義了適應環(huán)境和目標的MBSSE方法的關鍵元素。a)MBSSE方法宜提供以下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建立和維護MBSSE的概念和本體;2)定義語言(例如,使用特定領域的語言或通用語言);3)定義元模型的使用(例如,固定的或動態(tài)調整的);4)確定和分析風險緩解手段;5)根據目標用途和用戶,為相應的本體選定適合的模型結構。模型結構是根據各部分(例如章節(jié)、角度、層、抽象層、子模型等)間的關系來定義的;6)設定每個模型預期的代表性層級;7)定義模型的集成、驗證和一致性策略;8)確定要使用這些模型進行的不同分析和仿真;9)定義MBSSE的關鍵驅動因素,以剪裁或定義更詳細的活動。b)MBSSE工具宜提供允許用戶完成以下工作的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與相關組織單位和參與者分享MBSSE的概念、本體、語言、元模型;2)獲取MBSSE治理過程中產生的MBSSE關鍵元素相關產品;3)共享風險來源;4)積累歷史數據,以捕捉風險;5)確定與關鍵元素相關的潛在風險和機會。6.3模型開發(fā)和管理的策劃6.3.1構成要素目的本過程的目的為了實現預期的效益,開發(fā)MBSSE模型的策略、時間表,和模型的構建、審查、使用,MBSSE的風險緩解、效益跟蹤和管理開發(fā)等規(guī)程。模型的策略是基于工程定義的目標來確定建模需求,即哪些模型、層級、視角和模型交互對誰來說是必要的。注:本過程的輸出結果能夠在MBSSE的開發(fā)或管理計劃中體現。輸入執(zhí)行“模型開發(fā)和管理的策劃”過程時,宜考慮以下輸入:a)MBSSE方法的背景、目標、測度和關鍵元素;b)利益相關方對建模生存周期的期望、要求、需求和關注;c)利益相關方的風險容忍度,這主要影響風險緩解工作;d)質量和生存周期監(jiān)測目標。結果成功實施“模型開發(fā)和管理的策劃”過程后,應取得以下結果。a)確定了模型開發(fā)的目標和策略。b)完成了與模型開發(fā)和管理活動相關的成本估算。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c)確定了MBSSE的活動、風險、庫存以及相關的分析和緩解手段(例如,KSA、工藝、過建?;蚯方5?。d)明確了MBSSE的風險、問題、變更管理和糾正過程定義。e)定義了模型的生存周期。f)定義了與程序開發(fā)里程碑相關聯的模型開發(fā)時間表。g)定義了評審路線圖。h)下列MBSSE指南可用:1)方法論——描述了要應用的方法論,并提供指導和規(guī)則;注1:本方法論的指南還可說明方法論選擇的2)建?!枋隽艘獞玫男问交w系、建模指導和規(guī)則;注2:本建模指南還能陳述形式選擇的理由,以及3)工藝——確定出能夠支撐所定義的MBSSE方法論和形式化體系的建模工具。i)確立了目標工具和形式化模型驗證實施(即模型內容的正確性和完整性)。j)根據已確立的方法論規(guī)則、建模規(guī)則和模式,實現了預期的模型一致性指標、度量標準和成功標準評價手段。k)確立了預期MBSSE活動進度指標和指標的實施。l)管理了MBSSE培訓,以在團隊內傳播方法、建模指導和工具使用。m)定義了模型開發(fā)和管理所需的能力和性能。n)對已確立模型的開發(fā)和管理目標或其實現情況進行了改進。注:實體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新增或消除其基礎設施服務、租賃服務或其他能力和功能。MBSSE策劃過程需要適應任務組織應實施以下關于“模型開發(fā)和管理的策劃”過程的任務。a)定義MBSSE部署過程。b)定義MBSSE生存周期過程。本任務定義了模型的生存周期和這些模型的開發(fā)策略的高級視圖。c)定義要應用或調整的MBSSE方法論,并說明理由。d)指定如何管理和控制模型的生存周期過程,確定用于評估模型管理活動及其結果的有效性的關鍵元素、過程、工具和參數。針對模型管理活動及其結果,確定改進并驗證其可能性。e)編制MBSSE管理計劃。本任務創(chuàng)建和共享計劃。f)不斷完善模型開發(fā)和管理過程。6.3.2定義MBSSE部署過程本任務的目標是定義和剪裁MBSSE部署過程,并將定義的過程分享給關鍵的利益相關方。a)MBSSE方法宜提供以下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定義MBSSE活動計劃(包括資源分配);2)確定與其他潛在工程階段、其他并行工程活動(如:需求管理、變更管理、版本管理、集成驗證與確認管理、風險管理、安全保障、信息安全等)以及上一工程階段和下一工程階段的協同工程交互;3)維護與其他開發(fā)工具的接口一致性(例如,特定的工程學科工具);4)指定由于平臺運行、訪問及訪問控制、復制及同步、性能(即響應時間)、可用性和備份/恢復而產生的約束,參見8.4.3;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5)保持MBSSE管理計劃與其他潛在的工程學科計劃、系統工程管理計劃的一致性,以促進協同工程;6)定義監(jiān)視、測量和控制MBSSE活動的有效性和相關的風險管理。b)MBSSE工具宜提供允許用戶完成以下工作的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應用現有的MBSSE管理過程;2)與相關的關鍵利益相關方分享關鍵過程;3)集成和調整過程;4)通過電子文檔記錄所定義的過程。6.3.3定義MBSSE生存周期流本任務的目標是定義模型生存周期的高層次視圖以及這些模型的開發(fā)策略。這一策略計劃宜隨MBSSE的生存周期流不斷細化,并作為選擇MBSSE方法論和形式化體系的輸入。a)MBSSE方法宜提供以下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定義在每個階段或狀態(tài)內產生了哪些模型,以及模型在后續(xù)的階段和狀態(tài)內如何增強和更新;2)管理在開發(fā)的不同階段產生的模型之間的依賴關系;3)定義模型在每個開發(fā)階段所需的成熟度,即模型包含多少必要的信息和當前非必要的信4)定義使模型達到所需的成熟度所需資源的能力概況;5)定義訓練或其他提高方式,以提高模型KSA至所需水平;6)定義模型成熟度的里程碑;7)定義模型需求的里程碑(當由供方開發(fā)時)。b)MBSSE工具宜提供允許用戶完成以下工作的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獲取模型的生存周期愿景和發(fā)展戰(zhàn)略信息;2)與關鍵的利益相關方交流高層次視圖和目標;3)與相關參與者共享MBSSE生存周期狀態(tài)和模型成熟度水平。6.3.4定義MBSSE方法論本任務的目標是定義或剪裁MBSSE方法。MBSSE方法論包括用于建模和工具能力的形式化。a)MBSSE方法宜提供以下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定義關鍵概念、關鍵概念之間的可追溯性、為實現涉眾目標而對這些關鍵概念建模的過程,以及每個過程的輸入和輸出;2)確定MBSSE方法論,最好是從一組可用的候選方法論中定義,并根據MBSSE周境進行調整;3)從一組可用的候選形式化體系中定義MBSSE形式化體系,該形式化體系可能會根據確定的方法論和MBSSE周境進行定制或概述;4)記錄和分享MBSSE的方法論和建模指南;5)準備和實施相關訓練。b)MBSSE工具宜提供允許用戶完成以下工作的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訪問定義的MBSSE方法論及其目標;2)允許根據MBSSE方法論進行定制或分析;3)幫助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配置;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4)驗證模型是否滿足該圖類型的規(guī)則;5)執(zhí)行模型以確保沒有邏輯錯誤。6.3.5指定如何管理和控制建模生存周期過程本任務的目標是準備管理和控制建模生存周期過程。a)MBSSE方法宜提供以下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定義MBSSE評審路線圖;2)根據MBSSE的目標定義質量和生存周期監(jiān)測元素(即指標、參數表等3)在MBSSE模型開發(fā)環(huán)境相應地配置潛在監(jiān)控和報告工具;4)根據MBSSE領域特點(即建模的產品類型、缺陷類型等為MBSSE模型開發(fā)環(huán)境配置潛在的變更管理工具;5)按照MBSSE建模指南中規(guī)定的要求,對目標工具和形式化體系實施模型驗證和一致性規(guī)則檢查;6)為預期的模型一致性和指標、度量及成功標準實施提取或收集程序;7)對預期的MBSSE活動進度指標和度量實施提取或收集程序;8)將MBSSE活動的規(guī)模參數和相關成果制度化;9)提出潛在的MBSSE過程改進方案;10)定期產生MBSSE管理計劃中規(guī)定的質量和生存周期監(jiān)測元素。b)MBSSE工具宜提供允許用戶完成以下工作的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管理模型和其他數據元素提供的信息的配置(詳見第8章);2)訪問與監(jiān)視控制其他過程相關的歷史數據;3)使用文檔標準指定關鍵元素、過程、工具和參數。6.3.6編制MBSSE管理計劃本任務的目標是記錄MBSSE管理計劃。該計劃在“MBSSE范圍和目標的定義”過程中啟動。a)MBSSE方法宜提供以下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記錄和共享MBSSE管理計劃;2)確定和管理模型開發(fā)的風險和問題;3)策劃對模型開發(fā)中重要開發(fā)成果(例如計劃表和里程碑)的進度監(jiān)測。b)MBSSE工具宜提供允許用戶完成以下工作的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編寫或從庫中生成MBSSE管理計劃;2)審查并批準MBSSE管理計劃。6.3.7模型開發(fā)和管理過程的持續(xù)改進本任務的目標是檢查已部署和計劃部署之間的差距,并推動持續(xù)改進。a)MBSSE方法宜提供以下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收集數據,以評估模型開發(fā)和管理的有效性;2)分析模型開發(fā)和管理需求的必要能力/性能的偏差,以實現已確立模型發(fā)和管理的目標;3)為改進活動制定行動計劃和成功度量標準,以實現模型開發(fā)和管理目標;4)控制和跟蹤改進活動的狀態(tài),直至關閉。b)MBSSE工具宜提供允許用戶完成以下工作的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積累了與模型開發(fā)和管理過程的改進相關的數據;2)可視化了模型開發(fā)和管理的實際有效性和預期有效性之間的偏差;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3)通過溝通渠道和已實施的機制與相關參與者分享改進活動;4)檢查改進活動的狀態(tài)。6.4資源和資產的策劃6.4.1構成要素目的本過程的目的是對資源和資產進行策劃,包括所需的工具鏈和基礎設施,以有效且高效地執(zhí)行MBSSE。策劃根據所選擇的MBSSE方法而有所不同。輸入執(zhí)行“資源和資產的策劃”過程時,宜考慮以下輸入:a)描述MBSSE周境的MBSSE管理計劃;b)MBSSE方法論和建模指南;c)應用確定的方法論和執(zhí)行建?;顒铀璧腒SA;d)可用的能力框架標準作為評估KSA的手段;e)可用的人員(如履歷、動機等)及其在MBSSE所需方法論、建模形式和工具方面的能力水平;f)MBSSE開發(fā)工作各階段需要開發(fā)的模型類型;g)產品線管理資產;h)產品線管理資產實例;i)包含適用于生成所有或部分預期的MBSSE模型的建模模式的目錄;j)可能重用或自定義以生成預期MBSSE模型的類似遺留模型。結果成功實施“資源和資產的策劃”過程后,應取得以下結果。a)定義了角色、KSA、職責和相關活動。b)明確了指定的人員,及其所需的培訓或成長機會。c)根據MBSSE周境確定了建模資產集合:1)產品線中任意模型資產的定制;2)來自可用產品基線、目錄和遺留模型的遺留模型;3)產品模型的實例、模式和模式演化的建議。任務組織應實施以下關于“資源和資產的策劃”過程的任務。a)定義MBSSE角色、KSA,以及與MBSSE相關的職責、活動或任務、特權。b)確定能夠勝任MBSSE的技能資源,以執(zhí)行指定角色的相關活動或任務。c)確定和管理建模資產,以提高建模質量和生產力。6.4.2定義MBSSE角色、職責、知識、技能和能力(KSA)本任務的目標是描述一種方法,以確定完成建??尚璧慕巧⒙氊熀蚄SA。a)MBSSE方法宜提供以下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定義與建模目標相關的利益相關方;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2)考慮在模型生存周期的不同階段需要哪些不同的KSA,不僅限于簡單的建模,而且還將模型與其他技術和編程工作集成;3)確定培訓計劃,從而促進必要的KSA的發(fā)展;4)定義MBSSE角色、相關職責和KSA。b)MBSSE工具宜提供允許用戶完成以下工作的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建立具有相關預期KSA的利益相關方視圖;2)策劃必要的KSA的發(fā)展;3)生成角色與KSA分配矩陣。6.4.3確定資源本任務的目標是確定資源:a)MBSSE方法宜提供以下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尋找能夠勝任所需角色,承擔所要求職責并執(zhí)行任務的技術資源;2)評估或檢查KSA水平;3)確定所需的培訓。b)MBSSE工具宜提供允許用戶完成以下工作的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生成期望KSA與所需培訓的矩陣。6.4.4管理建模資產本任務的目標是管理建模資產。a)MBSSE方法宜提供以下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根據MBSSE周境搜索適用的產品線資產、模式或遺留模型。b)MBSSE工具宜提供允許用戶完成以下工作的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訪問產品線資產、模式或遺留模型。6.5知識重用管理6.5.1構成要素目的本過程的目的是通過重用現有的模型和參考架構來準備和幫助優(yōu)化建模工作,同時定義了如何以可重用的方式構建模型以及如何重用有關元模型、模式、模型、方法和工具的知識。輸入執(zhí)行“知識重用管理”過程時,宜考慮以下輸入:a)建模的假設和范圍;b)與模型成熟度相關的知識,即可對其給予信任,使其能被驗證(哪些分析模型或測試等)其代表性、以及遇到的任何問題/代表性的局限性;c)MBSSE管理計劃,特別是需要進行權衡的關鍵驅動因素;d)在權衡分析中需要考慮的在MBSSE管理計劃中可能確定出的風險;e)包含來自各方利益相關方的多個貢獻的模型,有可能存在一致性問題和違反規(guī)則;f)參考架構模型;g)支持模型集成或組裝、比較和合并的建模工具(即迭代和保守的導入或導出、同步和差異合并功能)。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結果成功實施“知識重用管理”過程后,應取得以下結果:a)更新了建模假設和范圍;b)對來自不同來源的模型進行了特性和共性分析;c)定義了具有搜索模型支持的模型元素庫;d)通過最佳的模型集成和權衡分析結果對模型進行更新,恢復模型在建模規(guī)則方面的一致性,并保留關鍵驅動因素;e)確立了權衡決策的理由;f)確定了模型模式和為模式定義的元模型;g)根據分類法存儲和管理了模型存儲庫中的模型;h)管理了方法上的知識重用;i)管理了工具擴展上的知識重用。任務組織應實施以下關于“管理知識重用”過程的任務:a)確定模型模式并定義模式的元模型;b)進行特性和共性分析;c)管理模型存儲庫;d)管理方法上的知識重用。e)管理工具擴展上的知識重用。6.5.2確定模型模式并定義模式的元模型本任務的目標是確定常見的模型模式,以便促進模型上的知識重用。a)MBSSE方法宜提供以下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定義模型模式的分類法;2)收集來自不同來源的模型,包括參考架構模型;3)確定模式;4)將模式映射到現有的元模型或定義與模式相對應的新元模型。b)MBSSE工具宜提供允許用戶完成以下工作的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促進分類法的創(chuàng)建;2)協助用戶進行多模型集成;3)支持模式和元模型的創(chuàng)建和存儲。6.5.3執(zhí)行特性和共性分析本任務的目標是從不同來源中提取共性模型,以便為重用做準備。a)MBSSE方法宜提供以下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從不同來源收集模型;2)確定特性和共性模式;3)提取符合模式的模型并進行存儲;4)重構模型以適應模式。b)MBSSE工具宜提供允許用戶完成以下工作的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根據分類法對來自不同來源的模型進行分類和存儲;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2)提取模型,進行重構和存儲。6.5.4管理模型存儲庫本任務的目標是存儲提取和調整的模型,并管理模型存儲庫以便支持重用。a)MBSSE方法宜提供以下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根據分類法對模型進行分類和存儲;2)定義關鍵詞;3)提供模型搜索功能;4)管理變更和版本。b)MBSSE工具宜提供允許用戶完成以下工作的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存儲模型;2)為模型添加關鍵詞;3)提供門戶以促進模型搜索和可視化;4)提取模型并進行重用;5)管理變更和版本。6.5.5管理方法上的知識重用本任務的目標是在特定周境中管理針對特定情境量身定制的方法,以便在其他類似情境中進行重用。a)MBSSE方法宜提供以下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定期調查項目或計劃中使用的方法;2)管理變更和版本;3)撰寫方法指南;4)提供可重用并提供所需培訓。b)MBSSE工具宜提供允許用戶完成以下工作的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提供關于方法和周境的信息門戶;2)管理變更和版本。6.5.6管理工具擴展上的知識重用本任務的目標是在特定周境中管理為了在其他類似情境中進行重用而開發(fā)的工具擴展的知識重用。注:工具擴展能夠被理解為(包括但不限于)一組項目,如插件、腳本等。a)MBSSE方法宜提供以下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提供關于工具和周境的信息門戶;2)管理工具和用戶指南。b)MBSSE工具宜提供允許用戶完成以下工作的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提供關于工具擴展的信息門戶;2)管理工具擴展和用戶指南。7模型構建7.1概述本章給出MBSSE方法中的核心建模過程。這些建模過程由MBSSE參考模型中其他組中確定的貢獻活動進行架構、監(jiān)測和支持。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以下過程屬于模型構建過程組:——系統模型生成;——特定學科模型生成;——模型驗證;——模型確認;——利用模型對系統進行仿真;——替代模型評估。7.2系統模型生成7.2.1構成要素目的本過程的目的是產出系統模型,該模型是來自領域專家進行需求和設計工程的集成,或者來源于領域專家收集的工程數據。可將系統模型理解為針對所關注的實體的系統特性(或特征)的模型。在系統周境中,這些模型宜是多學科的(或者面向跨學科或非學科的),這意味著不針對特定的學科,而是允許多學科涉眾構建、理解和共享模型。系統模型,可包括幾何模型、定量模型和邏輯模型的組合。它們通??缭綆讉€建模領域,例如不同的系統(例如,熱、電源),不同的技術領域(例如,硬件、軟件),以及不同的特性(例如,物理、性能)。每個模型都應被集成,以確保一致和整體的系統表示。同樣地,系統模型必須支撐通用系統建模概念的表示,例如可在不同建模領域共享行為和結構。附錄B給出了系統模型的通用參考。系統模型可包括以下示例模型:注:參考ISO/IEC/IEEE15288?!δ苣P?,捕獲系統的功能及其功能接口;——行為模型,捕獲系統功能的整體行為;——時間模型,捕獲構架的時序相關特征;——結構模型,捕獲系統元素及其物理接口;——質量模型,捕獲系統與質量有關的方面;——布局模型,捕獲系統元素的絕對和相關空間位置;——網絡模型,捕獲在適用的系統功能或元素之間的資源流。系統模型用于表示系統,其環(huán)境可包含系統的多個視圖以支持計劃、需求、架構、設計、分析、驗證,其中驗證是具有不同程度形式化的系統的表示,通常表示為描述模型和分析模型的組合。模型存儲庫中包含的模型元素之間的多個橫切關系使得可以許多不同的角度查看系統模型,以關注系統的不同方面。多個視圖的組合支持計劃、需求、設計、分析和驗證。系統模型的主要用途是使系統的設計能夠滿足其需求,并支持將需求分配給系統組件(硬件或軟件)。系統模型在特定的抽象層次上將組件標識為黑盒,并處理它們的接口、行為、性能和質量,但不對它們的內部設計進行建模。然而,系統模型在整個生存周期中(在部署、操作、維護等期間)都具有同樣的重要價值。系統模型是其他模型和開發(fā)工件的集成框架,包括文本規(guī)范、工程分析模型、硬件和軟件設計模型,以及驗證模型。特別的,系統模型將文本需求與設計聯系起來,提供支持分析所需的設計信息,作為硬件和軟件設計模型的規(guī)范,并提供支持驗證和確認所需的測試用例和相關信息。系統模型是核心模型,應:——至少執(zhí)行一個工程過程(即執(zhí)行MBSSE或執(zhí)行“一個工程過程”);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實現明確的目標,包括已確定的利益相關方;——遵循示范業(yè)主組織的適用規(guī)則、原則和指導。系統模型可專門用于(而不限于)考慮中的系統或對象的以下特征(或特性):——結構;——行為;——特性、質量、屬性;——邊界。注:可在模型庫中維護所關注的關注點或特征。系統模型還可匹配各種角度,例如:——預期中的系統;——感知中的系統;——按合同規(guī)定的系統;——按設計中的系統;——建造好的系統。系統模型本身可通過以下方面描述:——有助于理解系統本身的系統周境;——其目的,可與其所建模的實體的生存周期不同;——其生存周期,可與所建模的實體的生存周期不同。輸入執(zhí)行“系統模型生成”過程時,宜提供以下輸入:a)“模型構建”的MBSSE策劃包括:1)模型的目的和目標及相關措施;2)確定所關注的系統特點和利益相關方的關注點;3)選擇模型的表現形式或語言。b)來自業(yè)務和領域專家的所需工程數據;c)建模指南和規(guī)則;d)關于或來自元素的知識重用:模型、方法和工具。結果成功實施“系統模型生成”過程后,應取得以下結果:a)收集了工程數據;b)建立了系統模型;c)選擇了模型的視圖和角度;d)具備生成模型視圖的能力;e)定義了根據需要生成非建模人員(表格、圖表、表示、文本)可用的工件的模型能力;f)考慮分析結果;g)選擇相關人員用來做決策的數據。任務組織應實施以下關于“系統模型生成”過程的任務:a)收集工程數據;b)構建描述模型;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c)構建分析模型;7.2.2收集工程數據本任務的目標是從項目涉眾或領域專家那里收集所需的工程數據。雖然在向MBSSE過渡時,接下來的任務是常見的方法,但預計最終,收集工程數據的任務將被淘汰。在未來,模型構建和MBSSE執(zhí)行的過程將同時產出本條中描述的工程數據。a)MBSSE方法宜提供以下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從利益相關方那里收集所需的數據。b)MBSSE工具宜提供允許用戶完成以下工作的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提供基于本體的表格模板,使用利益相關方熟悉的概念確定數據字段,并在領域本體中定義;2)實現領域本體與系統元模型以及工具元模型的映射;3)提供數據導入工具,以便將模板中的數據導入模型存儲庫。7.2.3構建描述模型本任務的目標是使用收集的工程數據增量地建立系統模型。a)MBSSE方法宜提供以下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確定并分析目標系統的概念、關系和結構;2)確定并形式化運行需要和任務;3)確定并形式化系統環(huán)境、能力、邊界或接口;4)確定并形式化系統邏輯結構或體系結構;5)根據系統的邏輯結構或架構細化系統能力;6)確定并形式化候選系統的有機或物理結構或架構;7)根據整合策略(即整合責任級別、整合責任交付時間等),確定并形式化分解結構(即,確定CI)。b)MBSSE工具宜提供允許用戶完成以下工作的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建模語言支撐產生不同的視圖;2)建模規(guī)則及一致性檢查實現;3)維護系統模型的一致性和一致性;4)自動生成報表;5)進度跟蹤;6)記錄所做決定的歷史;7)幫助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技術狀態(tài);8)驗證模型符合規(guī)則;9)執(zhí)行模型以確保它們沒有邏輯錯誤。7.2.4構建分析模型本任務的目標是建立分析系統所需的分析模型。a)MBSSE方法宜提供以下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生成分析模型;2)根據運行需求和任務、指定性能和MBSSE建模目標,分析系統結構或體系結構靜態(tài)和動態(tài)或行為屬性(在描述模型中形式化);3)確定考慮到所有系統方面(包括安全性、質量、成本等)的最佳架構折衷或權衡。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b)MBSSE工具宜提供允許用戶完成以下工作的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語言支撐以生成分析模型;2)模型仿真支撐,包括工具和數據集;3)模型執(zhí)行支撐;4)創(chuàng)建仿真模型:——虛擬仿真能夠表征系統在其生存周期的相關部分中存在并在其環(huán)境中運行;——虛擬仿真能夠在物理和邏輯上表征系統環(huán)境;——結構模擬能夠表征系統及其使用;——現場仿真,即真實操作人員和真實操作人員的仿真操作設備。5)支撐實現模型或用戶界面;6)自動生成報表;7)進度跟蹤;8)將所做的決定記錄下來。7.3特定學科模型生成7.3.1構成要素目的本過程的目的是詳細闡述特定學科模型,如安全、機械、熱學和軟件模型,每個模型都針對特定的工程約束和關注點。注:需要考慮特定學科模型的組合以及它們之間的集成。在系統工程方法中,特定學科模型可專門用于(而不限于)所考慮的系統或對象的以下方面:——機械方面;——熱力方面;——電氣方面;——無線電頻率方面;——電子方面;——軟件方面;——經濟或商業(yè)方面;——財務方面;——政治方面;——社會學方面;——文化、歷史、地理方面;——組織方面;——可依賴性方面;——彈復性方面;——安全方面;——保密方面;——可持續(xù)性方面;——所有其他相關質量屬性(“能力”)。對于系統模型,特定學科模型也可匹配不同的角度。輸入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執(zhí)行“特定學科模型生成”過程時,宜提供以下輸入:a)確定要考慮的方面;b)獲取與特定學科工具集成的接口;c)選擇模型的表現形式或語言;d)建模指南和規(guī)則;e)關于或來自元素的知識重用:模型、方法和工具;f)系統模型。結果成功實施“特定學科模型生成”過程后,應取得以下結果:a)收集了工程數據;b)生成了特定學科模型;c)開發(fā)了系統模型與現有特定學科工具和模型之間接口。任務組織應實施以下關于“特定學科模型生成”過程的任務:——收集工程數據——建立特定學科模型——開發(fā)系統模型與現有特定學科工具和模型之間的接口。7.3.2收集工程數據本任務的目標是從利益相關方或領域專家那里收集所需的工程數據。a)MBSSE方法宜提供以下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從利益相關方那里收集所需的數據。a)MBSSE工具宜提供允許用戶完成以下工作的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提供數據導入工具,以便將模板中的數據導入特定的建模工具或存儲。7.3.3建立特定學科模型本任務的目標是建立特定學科模型。a)MBSSE方法宜提供與建立系統模型相同的能力,但也可提供如下能力:1)豐富或擴充系統模型;2)建立單獨的特定學科模型;3)可使用這些方法的任意組合;4)整合相關特定學科模型;5)結合相關特定學科模型。b)MBSSE工具宜提供允許用戶完成以下工作的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豐富和擴充模型;2)構建特定學科模型;3)依賴和歸檔遺留數據;4)集成特定學科模型;5)整合特定學科模型。7.3.4開發(fā)系統模型與現有特定學科工具和模型之間的接口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本任務的目標是開發(fā)系統模型和現有特定學科的工具和模型之間的接口。a)方法宜支撐系統模型與現有特定學科的工具和模型之間接口的開發(fā),可采用如下三種主要方法:1)豐富或擴充系統模型;2)選擇性構建單獨的模型;3)建立模型接口之間的可追溯性或其他關系。b)MBSSE工具宜提供允許用戶完成以下工作的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豐富、擴充模型;2)建立單獨的模型;3)保留歷史數據。注1:在某些情況下,特定學科模型的開發(fā)需要來注2:在某些情況下,還需要開發(fā)特定學科的工具7.4模型驗證7.4.1構成要素目的本過程的目的是定義如何幫助確保模型滿足利益相關方需求的模型目標和要求,并遵守建模指南中描述的約定。本過程使用自動檢查、利益相關方審查或兩者一起使用。注:某些情況下,約定包括規(guī)則、句法或語法;其他約定采取其他形式。輸入執(zhí)行“模型驗證”過程時,宜提供以下輸入:a)可驗證的MBSSE建模目標和要求,以捕獲利益相關方的需求;b)MBSSE建模驗證準則;c)在建的模型;d)MBSSE建模指南,用于提供要驗證的約定;e)建模規(guī)則、語法、語義和質量測度。結果成功實施“模型驗證”過程后,應取得以下結果:a)確立了驗證結果。任務組織應實施“驗證模型”任務。7.4.2驗證模型本任務的目標是驗證模型。a)方法宜提供以下能力,以支撐典型模型的驗證,但并不普適:1)參考定義的策略和指南或規(guī)則以及協作工程決策,保持模型內部和外部的一致性;2)維護模型集成、驗證或早期驗證;3)根據模型要求驗證模型;4)根據驗證結果采取糾正措施;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5)根據質量和進度指標以及成功準則評估MBSSE活動和產品;6)根據確定的方法論規(guī)則、形式化規(guī)則、范式等評估模型的一致性;7)根據建模目標或目標用途評估模型的詳細程度和準確性。b)MBSSE工具宜提供允許用戶完成以下工作的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定義驗證規(guī)則;2)評估模型是否符合驗證規(guī)則和模型要求。注:檢查模型使用一致性的典型方法基于以下等級:7.5模型確認7.5.1構成要素目的本過程的目的是幫助確保模型滿足相關利益相關方的需求。輸入執(zhí)行“模型確認”過程時,宜提供以下輸入:a)記錄的用戶需求(更高級別的需求文檔、運營構想(ConOps)或目標聲明b)利益相關方滿足其需求的接受準則;c)待確認的模型;d)MBSSE管理計劃,說明模型的預期置信水平結果成功實施“模型確認”過程后,應取得以下結果:a)分析了模型的置信水平;b)根據期望值評估了模型行為;c)確立了驗證結果;d)確定了模型的改進,以滿足預期。任務組織應實施以下關于“模型確認”過程的任務:a)確認模型。7.5.2確認模型本任務的目標是確認模型。a)MBSSE方法宜提供以下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確保由其模型代表的系統滿足預期;2)使系統模型與其他模型隔離——幫助確保模型所代表的“質量”水平獨立于同一系統的其他模型——提高對系統模型的置信度;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3)考慮到系統模型的差異(語義、成熟度、使用的建模語言、系統處理的詳細程度),使系統模型的組合和/或聯合成為可能;4)支撐建立一個連貫的、完整的(如果可能的的話)多視角表示參與者的目標;5)允許使用模型進行模擬、非功能特性評估、各種分析,如敏感性或相關性分析、影響分析、影響傳播分析等;并為決策支持證據的目的對其進行解釋;6)確保建模的系統(即由一組異構模型,聯合或簡單關聯表示)根據需要與其不同運行周境(即運營構想)中存在的系統(連續(xù)或可根據某些情況出現)進行交互,并適用于所有運行情況;7)隨著變化等的引入,確保建模仍然是系統的充分表征,包括:預期目的、利益相關方的期望和需求,例如更高級別的需求、運行概念等。b)MBSSE工具宜提供允許用戶完成以下工作的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允許分析模型以進行系統確認和置信;2)表示一組異構的、聯合的或簡單關聯的模型;3)檢查模型在所有指定的運行情況下是否滿足分配給它的所有要求;4)檢查系統關于非功能特性的完整性。7.6利用模型對系統進行仿真7.6.1構成要素目的本過程的目的是通過生成代表工程系統的信息和數據(在考慮的步驟中建模和參數化)來支持MBSSE的不同步驟,以便在不同的角度下對其進行分析,支持對有關候選方案或參數精化的決策進行審議。本過程參與對系統的確認。這允許兩種可能性,一方面確認模型很好地/充分代表所考慮的級別(因此是可信的),另一方面確認模型具有較高的可靠度以參與對系統的確認。本過程對于測試、分析或訓練非常有用,其中現實世界的系統或概念由模型表示,然后仿真這些模型,經過一段時間后,模型的精度會越來越高,能夠反映特定的對象或現象的行為。仿真的主要目的是在不操縱真實系統的情況下獲得對系統的理解,或者是因為它尚未定義或可用,或者是因為成本、時間、資源或風險的限制而無法直接執(zhí)行。為此,宜提供方法和工具(1)通過提供動態(tài)的能力來制成動畫、仿真或執(zhí)行系統模型(基本上從行為方面),以及(2)基于仿真的結果(和其他工作的可能結果)進行分析。注:一般來說,由于其性質,模型仿真是支持驗證模型或驗證模型的一種運行方式。輸入執(zhí)行“利用模型對系統進行仿真”過程時,宜提供以下輸入:a)系統仿真目標;b)總體仿真(和/或基本組件)的有效域;c)分析(系統)模型;d)MBSSE管理計劃;e)仿真環(huán)境和步驟;f)仿真策略;g)仿真的目標和期望值;h)典型數據集;i)總體仿真(和/或基本組件)的有效域。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結果成功實施“利用模型對系統進行仿真”過程后,應取得以下結果:a)仿真環(huán)境是可用的;b)仿真步驟是指定的;c)系統仿真分析的結果是經過確認的。任務組織應實施以下關于“利用模型對系統進行仿真”的任務:a)使用所需的數據和模型準備仿真環(huán)境。b)利用模型對系統進行仿真。c)分析結果并確認行為。7.6.2使用所需的數據和模型準備仿真環(huán)境本任務的目標是準備仿真模型的應用環(huán)境。a)MBSSE方法宜提供以下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確定仿真“引擎”:仿真范式、動態(tài)實現和交互等;2)指定用來仿真的一個或一組模型的屬性(即仿真要求);3)指定通過模型仿真(仿真模型輸入或輸出)提供的(i)模型執(zhí)行所必需的和(ii)可能提供的數據或信息;4)確定其管理的每個步驟的仿真輸出(數據或信息);5)定義可能通過模型仿真而獲得的相關數據或信息的框架和范圍(與所考慮模型的代表性和有效域密切相關)(輸出數據有效性);6)評估一個或一組模型(即仿真驗證和確認)的“可仿真性”(即仿真能力)。b)MBSSE工具宜提供允許用戶完成以下工作的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支持輸入和輸出數據的存儲;2)提供數據導入工具;3)提供樣機、用戶界面對展示或仿真進行控制。7.6.3利用模型對系統進行仿真本任務的目標是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演示,使用工具進行仿真訓練,測試模型并提出問題以獲得結果和答案。a)MBSSE方法宜提供以下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指定仿真操作,包括以下規(guī)格說明:——所研究的系統工程階段的仿真目標(定義需要或需求、系統需求、系統設計、操作、維護或處置);——試驗計劃、管理、步驟和內容;——仿真在其管理的每個步驟的輸出(數據或信息);——仿真架構:仿真世界的邊界和特征、模型組織(被測系統模型與系統環(huán)境模型的對比)、仿真范式、架構動力學、概念或邏輯或物理交互和動態(tài)等;——仿真環(huán)境模型:包括場景及相關參數和數據、功能覆蓋和動態(tài)的模型,用于提供相關系統模型的交互;——仿真“引擎”:仿真范式、動態(tài)實現和交互等。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數據或信息開發(fā):管理和處理——關于周境的考慮、目標和內容:解決方案驗證、解釋、候選方案探索等。b)MBSSE工具宜提供允許用戶完成以下工作的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構建建模和仿真開發(fā)環(huán)境-提供相關的建模范式工具,用于:——系統模型的開發(fā)和測試;——多尺度多用途系統環(huán)境模型的開發(fā);——被測系統模型和環(huán)境模型的集成;——模型(包括多層次模型)的知識重用庫,具有跨層次建模驗證和確認的能力。2)構建仿真執(zhí)行環(huán)境,提供:——用于模型動態(tài)仿真和交互的仿真“引擎”;——用于所需輸出數據采集和管理的檢測和測量工具;——仿真整體管理的監(jiān)測工具,包括情景構建和知識重用工具。7.6.4分析結果并確認行為本任務的目標是分析結果并確認行為。a)MBSSE方法宜提供以下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分析結果并確認行為,針對以下情況:——虛擬仿真:表征真實人員操作仿真系統;——建設性仿真:(仿真人員操作仿真系統),表征系統及其部署;——實時仿真:表征具有真實操作員和真實設備的仿真操作。2)生成分析報告;3)根據系統分析,實現所需的模型更新。b)MBSSE工具宜提供允許用戶完成以下工作的能力以支撐本任務:1)分析結果并驗證與模擬目標和預期值有關的行為;2)更新模型并管理更改或版本。7.7利用模型進行決策7.7.1構成要素目的本過程的目的是豐富模型結果,對備選方案做出決策,并通過使用仿真結果進行參數精化。本過程得到權衡分析的支持,以檢查可行的備選方案并確定首選方案。非常重要的是確立評價準則并協商一致,并用這些準則來評估備選方案。在基于模型的方法中,當考慮備選方案時,系統模型元素會根據這些準則進行個性化。注:參見ISO/IEC/IEEE42020和ISO/IEC/IEEE42030。輸入執(zhí)行“利用模型進行決策”過程時,宜采用以下輸入:a)建模和仿真策略;b)模型變體和模型元素;c)分析和決策的準則;GB/TXXXXX—XXXX/ISO/IEC/IEEE24641:2023結果成功實施“利用模型進行決策”過程后,應取得以下結果:a)對備選方案做出決策。b)對結果的依據做出記錄。任務組織應實施以下關于“利用模型進行決策”過程的任務:a)在模型內捕獲決策準則。b)生成決策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醫(yī)療器械采購廉潔誠信服務合同3篇
- 2024藝人出席慈善晚會綜合服務合同模板3篇
- 班組安全協議書
- 公共服務優(yōu)化考核試卷
- 2025年中國高檔沙發(fā)面料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自動消防系統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納米葡萄籽精膠囊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部編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22課《太空一日》教學設計
- 苯 甲苯精餾塔課程設計
- 二零二五年度企業(yè)員工股權期權購買協議
- 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檢測計劃
- 銀行會計主管年度工作總結2024(30篇)
- 教師招聘(教育理論基礎)考試題庫(含答案)
- 上海市12校2025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英語試卷含解析
- 三年級數學(上)計算題專項練習附答案集錦
- 《鐵路軌道維護》課件-更換道岔尖軌作業(yè)
- 股份代持協議書簡版wps
- 職業(yè)學校視頻監(jiān)控存儲系統解決方案
- 《銷售心理學培訓》課件
- 2024年安徽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真題及解析
- 你比我猜題庫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