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初中第四單元單元整體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_第1頁
八年級上冊初中第四單元單元整體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_第2頁
八年級上冊初中第四單元單元整體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_第3頁
八年級上冊初中第四單元單元整體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_第4頁
八年級上冊初中第四單元單元整體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年級上冊初中第四單元單元整體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八年級上冊初中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語文教學有多種組織形式,從教學內(nèi)容涉及的范圍來看,可以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單篇課文教學設計和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三個內(nèi)容載體展開討論,以上三個內(nèi)容載體均可以落實學習任務群的教學理念,其中整本書閱讀是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的學習任務群之一。下面分別選擇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呈現(xiàn)并分析撰寫過程。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單元整體教學符合語文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力求在整體設計的學習過程與活動中實現(xiàn)多方面、多層次目標發(fā)展的綜合效應,促進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下面以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教科書八年級(上)第四單元為例呈現(xiàn)教學設計的撰寫過程。

(一)

八(上)第四單元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

教材分析需要關注教材的四套系統(tǒng):課文系統(tǒng)、助讀系統(tǒng)、練習系統(tǒng)和知識系統(tǒng)。八(上)第四單元共四課,編選五篇課文《背影》《白楊禮贊》《永久的生命》《我為什么而活著》《昆明的雨》,寫作要求為“語言要連貫",綜合實踐活動安排了“我們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

助讀系統(tǒng)分析需要關注單元說明、預習提示和學習要求三方面。

1

單元說明

這個單元學習的散文類型多樣,或?qū)懭擞浭?,或托物言志,或闡發(fā)哲理,或?qū)懢笆闱?,展示了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會生活,表達出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深刻的人生感悟。閱讀這些散文,領會作品的情思,可以培養(yǎng)審美情趣,豐富精神世界。

學習這個單元,要反復品味、欣賞語言,體會、理解作者對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類型散文的特點。

2

預習提示和學習要求

本文語言平實,飽含深情,看似平淡,其實極具表現(xiàn)力。閱讀時要注意反復咀嚼,仔細品味。(《背影》)

這篇文章特別適合朗讀。不妨先瀏覽一遍,了解大意,邊讀邊做一些朗讀標記,然后大聲朗讀,讀出文中的激情與豪氣。(《白楊禮贊》)

文章篇幅短小,意蘊深刻,文采斐然,有許多語句都值得認真揣摩。(《散文二篇》)

本文是一篇充滿美感和詩意的作品,其中有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圍的美??梢栽囍页鲎约合矚g的段落,做些圈點批注,并通過朗讀加以品味。(《昆明的雨》)

課后練習可以大致分為兩類,分別列舉如下。

第一類指向課文的結構特點

“背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我”對父親的情感態(tài)度有怎樣的變化?(《背影》)

文章開篇入題,緊接著又宕開一筆,用一大段文字描寫高原景象。作者描寫了怎樣的高原景象?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白楊禮贊》)

先感慨個人生命的短暫,進而歌頌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從悲觀中發(fā)覺希望,在柔弱中尋覓剛強。(《永久的生命》)

開篇點題,用凝練的語言概括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然后分別展開。(《我為什么而活著》)

本文題為《昆明的雨》,卻并未用大量筆墨直接寫雨,而是從一幅畫寫起,將記憶中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現(xiàn)開來……文章信筆所至,無拘無束,看起來有些“散",但其中貫串著一條感情線索——對昆明生活的喜愛與想念。(《昆明的雨》)

第二類指向課文的情感體驗

課文第5段,作者兩次寫到自己“聰明過分”的行為,你怎么理解這里的“過分"?在長輩面前,你也有過類似的表現(xiàn)嗎?讀完這篇文章,你對自己的“聰明”和長輩的“迂"有什么新的體會?(《背影》)

讀了課文,你感受到兩位作者怎樣的胸懷和境界?你對自己的人生有哪些新的認識與思考?(《散文二篇》)

我想把生活中真實的東西、美好的東西、人的美、人的詩意告訴人們,使人們的心靈得到滋潤,增強對生活的信心、信念。(《昆明的雨》)

教材的知識系統(tǒng)包括句子的成分、句子的主干,以及張志公先生對段落連貫的闡述,這些內(nèi)容既是本單元習作“語言要連貫”的知識基礎,也是學習單元課文的重要關注點。

張志公

在語言表達中,段落是極關重要的。無論是說或者寫,一串連貫的句子構成的一段話,是一篇講話或一篇文章的組成部分。一段是一篇的具體而微,無論記敘什么事,描述什么人物景象,無論要說點什么道理,發(fā)點什么議論,都得一段一段地說,一段一段地寫,一段說一個方面或者一層意思,需要說的幾個方面都說到了,需要說的幾個意思都說透徹了,這段話或這篇文章就完成了。一段說的既是一個方面或者一個層次,它就必須有個明確的中心,必須對這個中心加以充實、發(fā)揮、闡明、論證。這段話要有頭有尾,需要數(shù)字的有數(shù)字,需要事例的有事例,需要根據(jù)的有根據(jù),需要證明的有證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一句跟著一句地說,要合乎邏輯,合乎習慣,恰當?shù)皿w。該說的都說到,沒有重要遺漏;不必說的就不說,不枝蔓。孤立的一個句子有時候很難斷定它語法上是否正確,修辭上是否妥帖。連貫的一段話,正誤優(yōu)劣以至趣味風格都顯示清楚了。幾乎可以斷言,能夠?qū)懞靡欢危欢軐懞靡黄?;反之,連一段話都說不利落,一整篇就必然夾纏不清了。

對照分析教材各個系統(tǒng)的關鍵詞,“連貫"可作為聯(lián)結各個部分的核心。散文的連貫,大的方面表現(xiàn)為篇章結構布局,小的方面表現(xiàn)為段落內(nèi)部語句的邏輯關系,這兩方面都直接影響著作者情感體驗與人生感悟的表達。本單元的寫作與其說是要求學生寫得連貫,不如說是引導學生從連貫的角度反思以往的寫作經(jīng)驗,學生對寫作連貫性的反思可以利用網(wǎng)絡展示交流,使之成為用互聯(lián)網(wǎng)學習語文的實踐過程,以落實綜合性學習的內(nèi)容要求。根據(jù)以上分析,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可以預設為以下四條。

1.梳理5篇課文,用思維導圖或提綱分別呈現(xiàn)結構框架。

2.在5篇課文中選擇一個典型段落,借助朗讀體現(xiàn)其語言的連貫。

3.聯(lián)系自身生活,表達閱讀后的新思考和新認識。

4.聯(lián)系自身寫作,從連貫的角度反思、修改自己的作文。

指向單元學習主題的學情分析,主要從兩個方面分析討論:就本單元作品呈現(xiàn)出的語言運用經(jīng)驗而言,學生有哪些認識,本單元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在哪些方面提高認識;就本單元作品表現(xiàn)的思想情感而言,學生跟作者的境界差異在哪里,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能夠縮小哪些境界差異。利用學生熟悉的《紫藤蘿瀑布》作為安置性評價的測試材料,重點指向目標1和2,設計測試工具如下。

1.請根據(jù)你對《紫藤蘿瀑布》主題的理解,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xiàn)作者的寫作框架。

2.重讀《紫藤蘿瀑布》,你獲得了哪些新的認識和思考?請用一句話表達其中一點認識和思考。

3.你認為《紫藤蘿瀑布》中的哪段文字表意清晰連貫,請用朗讀的方式表現(xiàn)出其語意的連貫。

針對問題1,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呈現(xiàn)文章的整體思路,但不夠完整;針對問題2,與七年級時相比,學生的認識和思考有明顯變化,但表述語言不夠概括,需要借助訪談明確學生的意思;針對問題3,學生能夠找到清晰連貫的文段,但不能通過重音和停頓的處理凸顯語意的連貫。

(二)

八(上)第四單元學習目標的確定

根據(jù)教材分析和學情研討,調(diào)整第四單元的統(tǒng)整性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四條。

1.梳理5篇課文,用思維導圖或提綱分別呈現(xiàn)完整的結構框架。

2.在5篇課文中選擇一個典型段落,用批注分析其語言的連貫。

3.聯(lián)系自身生活,表達閱讀后的新思考和新認識。

4.聯(lián)系自身寫作,從連貫的角度反思、修改自己的作文。

其中目標1增加了對完整的要求,提高了學習目標的挑戰(zhàn)性;目標2將“朗讀”改為“做批注",明確了學習落點,降低了難度要求。落實目標1的過程也是學生理解課文主題的過程,初讀課文后學生產(chǎn)生感性的認識與思考,通過整理框架結構,梳理作者的思路,學生驗證或推倒自己原有的思考,逐步形成對課文主題的正確理解,目標1外顯的行為動作是通過梳理呈現(xiàn)出結構框架,內(nèi)隱的認識結果指向課文的主題思想。

落實目標2,學生需要關注的不僅僅是連貫,還有課文的其他語言特點:《背影》的平實真切、《白楊禮贊》的象征手法與豪邁激情、《永久的生命》《我為什么而活著》的哲理色彩、《昆明的雨》的精美詩意。兩方面的融合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連貫是語言運用的共同規(guī)范,不同的作者會用個性化的方式體現(xiàn)出共同規(guī)范。朗讀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體驗課文語言的連貫與個性化特點,在體驗的基礎上理性分析,形成完整、充實的文學體驗,再將新體驗轉(zhuǎn)化為聲音表現(xiàn)。調(diào)整后的目標刪掉對轉(zhuǎn)化的要求,學生從感性體驗到理性分析,短時間內(nèi)難以轉(zhuǎn)化為感性表現(xiàn)。

目標3指向?qū)W生與作者的境界差異,學生深入認識作者的思想情感,借助作者的思想情感反思自身,獲得精神成長。目標4指向單元寫作教學,關注單元課文表達特點對學生寫作的影響,希望通過學習單元課文,幫助學生正確理解篇章和段落的連貫,反思并調(diào)整自己原有的習作。

(三)

基于情境的教學過程與學習活動設計

“真實、富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是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形成、發(fā)展和表現(xiàn)的載體。語文實踐活動的情境主要包括個人體驗情境、社會生活情境和學科認知情境。個人體驗情境指向?qū)W生個體獨自開展的語文實踐活動,如在文學作品閱讀過程中體驗豐富的情感,嘗試不同的閱讀方法以及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等。社會生活情境指向校內(nèi)外具體的社會生活,強調(diào)學生在具體生活場域中開展的語文實踐活動,強調(diào)語言交際活動的對象、目的和表述方式等。學科認識情境指向?qū)W生探究語文學科本體相關的問題,并在此過程中發(fā)展語文學科認知能力。”設計語文實踐活動,可以將三種情境融會貫通,整合設計,以增加學生實踐過程中的角色意識,增加活動設計的場景意識,幫助學生認識到活動成果的應用途徑與價值。情境的真實性可以理解為角色的代入感、場景的社會化、成果的實用性三個方面。

具體到八(上)第四單元,整合三種情境,設置“為課文撰寫詞條"的學習情境,整體設計單元學習活動。網(wǎng)絡搜索引擎的文章類詞條一般包括作者介紹、作品原文、結構分析、主題闡釋以及全文或段落賞析,全文或片段朗讀的音視頻文件等板塊。撰寫詞條的情境與本單元學習內(nèi)容的契合度高,而且能夠直接落實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單元學習活動根據(jù)情境的真實要求展開,推進方式可以有兩種:其一,分別完成五篇課文的詞條;其二,按照詞條的內(nèi)容結構五篇課文整體推進。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心理選擇其中一種。下面采用第二種方式描述學習活動的設計過程。

活動1繪制框架結構圖,提煉主題思想。

活動1旨在落實目標1和2,根據(jù)各網(wǎng)站文章詞條的體例,撰寫詞條需要整體呈現(xiàn)課文的內(nèi)容框架,闡釋課文的主題思想。

《背影》是典型的線性結構,圖示如下。

引出背影——細描背影——理解背影——回憶背影

《白楊禮贊》是描寫與抒情相結合的結構,可以摘錄議論抒情的句子作為課文的結構圖示。

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

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絕不是平凡的樹!

白楊樹不是平凡的樹。

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課文的內(nèi)容框架圖指向主題表現(xiàn),教師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主題思想,應重點觀察學生關鍵詞使用是否準確,關鍵詞的邏輯關系是否合理。

活動2選擇精彩語段,從連貫的角度點評鑒賞。

選擇精彩段落分析鑒賞,需要教師指導學生關注連貫的同時關注課文作者個性化的語言風格,教師可以提供分析示例,幫助學生明確閱讀體驗的重點、分析的角度和方法。課文典型段落分析示例如下。

朱自清|《背影》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過一會兒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分析示例】

文段中有兩條用人物語言標識出的感情變化線索,“爸爸,你走吧”“我趕緊拭干了淚"“我的眼淚又來了”,間隔出現(xiàn)的幾句話,表現(xiàn)出“我"的心理起伏,且不愿意讓父親發(fā)現(xiàn)我的心理起伏?!八逝值纳碜酉蜃笪A,顯出努力的樣子”“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在以為兒子看不到的地方“努力”,在兒子的注視下“很輕松似的",切換角度,切換狀態(tài),但沒有切換對兒子的情感。作者用平實真切的語言表現(xiàn)出了情感的連貫。

羅素|《我為什么而活著》

我尋求愛情,首先因為愛情給我?guī)砜裣?,它如此強烈以至我?jīng)常愿意為了幾小時的歡愉而犧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尋求愛情,其次是因為愛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顆震顫的心,在世界的邊緣,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測的深淵。我尋求愛情,最后是因為在愛情的結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詩人們所想象的天空景象的神秘縮影。這就是我所尋求的,雖然它對人生似乎過于美好,然而最終我還是得到了它。

【分析示例】

“我尋求愛情”是段落內(nèi)容結構的標識,“首先是因為"“其次是因為”“最后是因為"體現(xiàn)出語言運用的連貫。作者并沒有采用排比句表情達意,每個句子的闡述語言都有變化,第一句寫“我”的認識,第二句寫愛情的巨大能量,第三句寫因愛情感受到的心理景象。

嚴文井|《永久的生命》

人們卻不應該為此感到悲觀。我們沒有時間悲觀。我們應該看到生命自身的奇跡,生命流動著,永遠不朽。地面上的小草,它們是那樣卑微,那樣柔弱,每個嚴寒的冬天過去后,它們依然一根根從土壤里鉆出來,歡樂地迎著春天的風,好像那剛剛過去的寒冷從未存在。一萬年前是這樣,一萬年以后也是這樣!在春天,我們以同樣感動的眼光看著山坡上那些小牛犢,它們蹦蹦跳跳,炫耀它們遍身金黃的茸毛。永遠的小牛犢,永遠的金黃色茸毛!

【分析示例】

不應該悲觀,是作者的觀點,陳述觀點后即闡述原因,因為沒有時間。闡述原因后立即呈現(xiàn)不悲觀的方法,看見生命自身的奇跡。植物界的小草和動物界的小牛用具象的生命狀態(tài)說明這種奇跡的真實存在。段落的內(nèi)在邏輯非常清晰,體現(xiàn)出觀點表達的連貫。

茅盾|《白楊禮贊》

它沒有婆娑的姿態(tài),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麗,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橫斜逸出”之類而言,那么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偉岸、正直、樸質(zhì)、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當你在積雪初融的高原上走過,看見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這么一株或一排白楊樹,難道你就覺得它只是樹?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樸質(zhì)、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農(nóng)民?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lián)想到,在敵后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像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守衛(wèi)他們家鄉(xiāng)的哨兵?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征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分析示例】

“沒有……沒有……也許……如果……那么……但是……它是樹中的偉丈夫",作者用一個邏輯關系清晰的長句得出白楊樹“是偉丈夫”的結論,過程完整,結論讓人信服。整個長句可以改寫為一次辯論。

A:白楊樹沒有婆娑的姿態(tài),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并不美麗。

B:如果美的標準只是婆娑或橫斜逸出,白楊樹確實不美麗。但偉岸、正直、樸質(zhì)、嚴肅是另一種格調(diào)的美,堅強不屈與挺拔是更高境界的美。

B:按照你的標準,白楊樹不算樹中的好女子;按照我的標準,它是樹中的偉丈夫。

接下來用四個“難道"領起一組排比句,增加語勢,從各個角度呈現(xiàn)了“偉丈夫”的風姿。

汪曾祺|《昆明的雨》

昆明菌子極多。雨季逛菜市場,隨時可以看到各種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來的時候,家家飯館賣炒牛肝菌,連西南聯(lián)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鮮、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須多放蒜,否則容易使人暈倒。青頭菌比牛肝菌略貴。這種菌子炒熟了也還是淺綠色的,格調(diào)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雞樅,味道鮮濃,無可方比。雞樅是名貴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貴得驚人。一盤紅燒雞樅的價錢和一碗黃燜雞不相上下,因為這東西在云南并不難得。有一個笑話:有人從昆明坐火車到呈貢,在車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雞樅,他跳下去把雞樅撿了,緊趕兩步,還能爬上火車。這笑話用意在說明昆明到呈貢的火車之慢,但也說明雞樅隨處可見。有一種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樣子,真叫人懷疑:這種東西也能吃!顏色深褐帶綠,有點像一堆半干的牛糞或一個被踩破了的馬蜂窩。里頭還有許多草莖、松毛、亂七八糟!可是下點功夫,把草莖松毛擇凈,撕成蟹腿肉粗細的絲,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會使你張目結舌:這東西這么好吃!還有一種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雞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塊銀圓那樣大的溜圓,顏色淺黃,恰似雞油一樣。這種菌子只能做菜時配色用,沒甚味道。

【分析示例】

本段文字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中看又中吃"“中吃不中看”“中看不中吃",第一種類型沒有概括,直接舉例,根據(jù)后面的文字可以看到作者的意圖。三種類型作者均分別舉例,且在第一種類型中補充了“軼事”,可見作者的寫作重點。借助或隱或顯的標識性句子,整段結構完整且語意連貫。

教師提供的分析示例要契合教學目標,讓學生學習模仿示例的過程成為學習新知識、建構新方法的過程。

活動2是學生再次閱讀課文,深入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過程。學生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確定了作品的思想價值,能夠用批注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分享的過程豐富著學生對作品價值的認識,強化了學生對原有理解的反思與完善。

活動3作文修改討論會

活動3跟撰寫課文詞條同時推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