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學1緒論_第1頁
分子生物學1緒論_第2頁
分子生物學1緒論_第3頁
分子生物學1緒論_第4頁
分子生物學1緒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分子生物學貢成良基礎醫(yī)學與生物科學學院Tel:65880183E-mail:gongcl@Add:702-23272023/10/6蘇州大學21.緒論課時:36學時主要參考書:TurnerPC等,《MolecularBiology》(3ndedition)科學出版社,2010年朱玉賢,《現(xiàn)代分子生物學》(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SambrookJ.等,MolecularCloning;ALaboratiryManual(3ndedition),ColdSpringHarborLaboratoryPress,1989年2023/10/6蘇州大學31.1引言1.1.1創(chuàng)世說與進化論生物學的三個基本問題:生命是怎樣起源的?為什么“有其父必有其子”?動植物個體是怎樣從一個受精卵發(fā)育而來的?2)創(chuàng)世說:上帝創(chuàng)造一切3)進化論(達爾文學說):1859年,CharlessDarwin,《物種起源》“物競天擇,適者生存”。2023/10/6蘇州大學41.1引言1.1.2細胞學說Leeuwenhoek:17世紀末,制造第1架光學顯微鏡,并觀察微小生物Schleiden和Schwann:19世紀中葉,創(chuàng)立細胞學說:所有組織的最基本單元是形狀非常相似又高度分化的細胞。2023/10/6蘇州大學51.1引言1.1.3經典的生物化學與遺傳學1)生物化學:分離純化鑒定細胞內含物質鑒定20種氨基酸、相鄰氨基酸之間的“肽鍵”2)遺傳學:動植物的遺傳變異規(guī)律孟德爾(GregorMendel):豌豆的雜交、自交實驗,遺傳因子獨立分離。摩爾根(Morgan):果蠅雜交試驗,連鎖遺傳,基因概念提出。2023/10/6蘇州大學61.1引言1.1.4DNA的發(fā)現(xiàn)核酸的發(fā)現(xiàn)1869年F.Miescher從膿細胞中提取到一種富含磷元素的酸性化合物。稱核質(nuclin)1885—1900年間,Kossel、Johnew、Levene證實核酸由不同的堿基組成。其最簡單的單體結構是堿基-核糖-磷酸構成的核苷酸。1929年又確定了核酸有兩種,一種是脫氧核糖核酸(DNA),另一種是核糖核酸(RNA)。2023/10/6蘇州大學71.1引言2)1928年,Griffith

肺炎雙球菌的轉化2023/10/6蘇州大學81.1引言3)1944年,Avery在離體條件下完成轉化。2023/10/6蘇州大學91.1引言4)1952年,Hershey和Chase

噬菌體感染實驗2023/10/6蘇州大學101.1引言5)1950年,Chargoff

指出DNA中四種堿基的比例關系為A/T=G/C=1;2023/10/6蘇州大學111.1引言6)1951年,Pauling提出了蛋白質的α-螺旋結構。2023/10/6蘇州大學121.1引言7)1952年,Wilkins和Franklin用高度定向的DNA纖維作出高質量的X-光衍射照片。2023/10/6蘇州大學131.1引言8)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DNA的反向平行雙螺旋模型2023/10/6蘇州大學141.2分子生物學簡史1)分子生物學定義:是研究核酸、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及其重要性、規(guī)律性和相互關系的科學,是人類從分子水平上真正揭示生物世界的奧秘,由被動地適應自然界向主動地改造和重組自然界的基礎科學。2023/10/6蘇州大學151.2分子生物學簡史1951McClintock,B.

首先發(fā)現(xiàn)了玉米中的“跳躍基因”。

Pauling,L.

和Corey,R.B.

提出蛋白質結構的

α-螺旋模型。

Sanger,F.

和Tuppy,H.

用紙層析首次分析了胰島素的氨基酸的順序。1952Hershey,A.D.和Chase,M.

用標記噬菌體感染實驗再次證實遺傳物質DNA,而不是蛋白質。

Zinder,N.D.和Lederberg,J.發(fā)現(xiàn)了廣泛性轉導現(xiàn)象。2023/10/6蘇州大學161.2分子生物學簡史1952Briggs,R.和King,T.將蛙囊胚細胞核轉植到去核的蛙卵內,表明移植核能進行分化。

Lederberg,J和Lederberg,E.M

建立了細菌的影印培養(yǎng)和間接選擇的方法。1953Watson,J.D.

和Crick,F.H.C.

建立了DNA

的雙螺旋模型。

Franklin,R和Wilkins,M.H.F.

拍攝到清晰的DNA晶體的X-衍射照片。1954Gamow,G.

首先發(fā)表破譯遺傳密碼的研究論文,推測遺傳密碼是三聯(lián)密碼。2023/10/6蘇州大學171.2分子生物學簡史1955Green,D.W.,Ingram,V.

和Perutz,M.F.

用X

光衍射晶體分析研究了血紅蛋白的結構。

Benzer,S.

建立了染色體的精細作圖方法和互補測驗。提出了“順反子”概念。

Ochoa,S.

等首次發(fā)現(xiàn)了多核苷酸磷酸化酶并體外合成多聚核苷酸。

Crick,F.H.C.

提出變性模板與轉接器假說,預見了tRNA的存在。1956Volkin,E.

和Astrachan,L.

首次發(fā)現(xiàn)噬菌體

T2的mRNA。2023/10/6蘇州大學181.2分子生物學簡史1956Gierer,A.

和Schramm,G.

發(fā)現(xiàn)煙草花葉病毒里的遺傳物質是RNA。1957Brenner,S.

根據(jù)已知氨基酸的順序確定三聯(lián)密碼是不重疊的。

Kendrew,J.C.等用X光衍射建立了肌紅蛋白分子的三維結構模型。

Ingram,V.

確定了鐮刀型貧血是由于單個堿基突變所致。

Franenkel-Conrat,H.

及Williams,R.C.構建煙草鑲嵌病毒,證實其遺傳物質是RNA,而不是蛋白。2023/10/6蘇州大學191.2分子生物學簡史1960Doty,P.,Marmur,J.和Eigner,J.

三個小組的研究同時發(fā)現(xiàn)DNA的變性與復性。

Kendrew,J.C.等用X光衍射研究了血紅蛋白的結構。

Perutz,M.F.

等用X光衍射研究了肌紅蛋的結構。

Weiss,S.

和Hurwitz兩組同時發(fā)現(xiàn)RNA聚合酶。1961Jacob,F.和Monod,J.提出了操縱子模型。

Brewner,S.,Jacob,F.

和Meselson,M.

發(fā)現(xiàn)細菌的mRNA。2023/10/6蘇州大學201.2分子生物學簡史Hall,B.D.

和Spiegelman,S.

證實了T2-DNA和T2-mRNA的互補性。

Crick,F.H.C.,Barrett,L.,Brenner,S.

等證實了遺傳密碼為三聯(lián)密碼。

Nirenberg,M.W.

和Matthei,J.H.

建立了無細胞系統(tǒng)。1962Arber,W.,Dussoix,D.

發(fā)現(xiàn)了DNA的限制與修飾。

Benzer實驗室的Chapeville,F.等發(fā)現(xiàn)tRNA所攜帶的氨基酸的特異性和tRNA與mRNA結合的特異性無關。2023/10/6蘇州大學211.2分子生物學簡史1962Gierer,A.;Warrur,J.R.及Stachelin三個課題組分別發(fā)現(xiàn)多核糖體。1963Monod,J.,Changeus,J-P和Jaconb,F提出蛋白變構理論。1964Nirenberg等通過三聯(lián)體結合實驗破譯全部有義密碼子。

Holliday,R.

提出了DNA重組模型。1965Holley,R.W.

等發(fā)表酵母丙氨酸t(yī)RNA的完整序列。

Khorana,H.G.通過合成重復共聚物破譯全部有義密碼子。2023/10/6蘇州大學221.2分子生物學簡史1966Crick,F.H.C.提出反密碼子的擺動學說。

Weiss,B.和Richardson,C.C.

分離出連接酶1967Phillips,D.C等對溶菌酶進行晶體學研究,辨率達到2A。1968Donahue,R.P.等首次用細胞學方法將Duffy血型基因定位于第一號染色體上。1969Gall,J.G.和Pardue發(fā)展了原位雜交技術1970Temin,H.M.,Mizutani,S.和Baltimore,D.同時發(fā)現(xiàn)了RNA反轉錄酶

Smith,H.O.和Welcox,K.W.

發(fā)現(xiàn)了限制酶I。2023/10/6蘇州大學231.2分子生物學簡史1970Gilman,A.和Rodbell,M.

發(fā)現(xiàn)傳遞信號的G蛋白及其功能。

Khorana,H.G.

等合成了酵母丙氨酸t(yī)RNA

的基因。1971Danna,K.和Nathans,D.繪制了第一張限制性酶切圖譜。

O‘Riordan,M.L.等用熒光帶技術鑒別出費城染色體是22號染色體缺失了1/3而形成。1972Berg建立重組技術2023/10/6蘇州大學241.2分子生物學簡史1973Cohor,S.R,Chang,A,C.Y,Boyer,H.W和

Holling,R.B首次在體外構建具有功能的細菌質粒。1974Berg,P等一批著名的科學家提出暫緩進行體外重組的倡議。1975Temin發(fā)現(xiàn)反轉錄酶1976Hozumi,N和Tonegawa,S證實了免疫球蛋白形成的體細胞重組學說。

Stehelin,D,Varmus,H.E.,Bishop,J.M.和

Vogt,P.K發(fā)現(xiàn)鳥類肉瘤病毒中含有癌基因。2023/10/6蘇州大學251.2分子生物學簡史1977Sanger,Gilbert

建立測序方法Sharp和Roberts

發(fā)現(xiàn)內含子。

1978Chang,A.C.Y.,Nunberg,T.H.,

Kanfaman,R.F.首次將真核基因(dhfr)在細菌中進行表達。1979Wang,A.H-J和Rich,A.

提出Z-DNA模型1980Botstein,D.,White,R.L.,Skolnick,M.

Davis,R.W.

用限制性片段長度的多態(tài)性構建人類遺傳學連鎖圖。2023/10/6蘇州大學261.2分子生物學簡史1980Shapiro發(fā)現(xiàn)轉座子1980

Botstein,D.,White,R.L.,Skolnick,M.和

Davis,R.W.用限制性片段長度的多態(tài)性構造人類遺傳學連鎖圖。1981Cech和Altman發(fā)現(xiàn)核酶。

Banerji,S等發(fā)現(xiàn)增強子。

Brinster和Palmiter首次將皰疹病毒的TK基因轉移到小鼠中表達。1982Tabin,C.J.等證實癌基因中單個堿基的突變而引起腫瘤的產生。2023/10/6蘇州大學271.2分子生物學簡史1983Sulston,J.E.,Shierenberg,E.,

White,J.G和Thomson,J.N.建立了線蟲胚細胞譜系。

Herrera-Estrells,L.等應用Ti質粒將TK基因轉入植物。

1984SmithM.

建立定點突變技術

1985MullisK.建立PCR技術

1986Benne,R等發(fā)現(xiàn)RNA編輯的現(xiàn)象

Symons,R.H對植物類病毒擬病毒提出了錘頭結構模型。

1987BurkeD.T

構建YAC。2023/10/6蘇州大學281.2分子生物學簡史1987Hoffmanetal

鑒定了杜興氏肌肉萎縮癥突變基因的產物。

Hoopoer,M.,Hardy,K等用胚的干細胞(ES)進行制備轉基因鼠取得成功。

Greider,C和Blackburn,E.H分離了端粒酶。1988Whyte,P.,Buckkovich,K.J,Horowitz,

J.M等研究了Rb抗癌基因的功能。1990Blackburn,E.H.等建立了端粒的復制模型。

Sinclair,A.H等克隆并證實人類和哺乳動物性別決定的主要基因SRY/sry4月美國宣布人類基因組測序工作的5年計劃2023/10/6蘇州大學291.2分子生物學簡史1991Blum,B,Sturm,N.R.,Simpson,A.M和Simpson,L提出了RNA編輯的轉酯反應模型。1992Momand,J,Seto,E.和Donehower,L.A三個實驗室揭示了p53的抗癌作用機制。1994Perler,T.B,Davis,E.O等發(fā)現(xiàn)內蛋白子。

Debyser,Z等提出細菌的復制體模型。1995Zimmerly,S等II類內含子的結構及剪接。1996DNA芯片進入商業(yè)化2023/10/6蘇州大學301.2分子生物學簡史1996Dietrich,W.F等繪制了小鼠基因組的完整遺傳圖譜。

Dib,C等在5.264個微衛(wèi)星的基礎上繪制了人類的完整遺傳圖譜。199610月完成了酵母基因組的測序。1997Wilmut克隆羊誕生1998SangerF.

等完成了線蟲的基因組測序。1999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聯(lián)合研究小組完整地破譯出人類第22號染色體的遺傳密碼。2023/10/6蘇州大學311.2分子生物學簡史2000,6.26中、美、日、德、法、英6國宣布人類基因組草圖發(fā)表。

2000,10月科學家宣布將于2001年3月完成河豚魚的基因組測序。2000,12月14日英美等國科學家宣布繪出擬南芥基因組的完整圖譜2001,1,12

中、美、日、德、法、英等國科學家(Nature,15日)和美國塞萊拉公司(Science,16日)各自公布人類基因組圖譜和初步分析結果。約3萬基因。2023/10/6蘇州大學32

生物學領域諾貝爾獎名錄

姓名 國籍獲獎時間 功績 MorganT.H.美19331910年發(fā)現(xiàn)連鎖定律,奠定了遺傳的染色體學說 MullerH.J.

美19461927年用X射線誘導果蠅突 BeadlrG.W.

美19581941年建立“基因-酶”學說TatumE.L.

美1958

同上LderbergJ.L.美19581946年建立細菌雜交的方法并發(fā)現(xiàn)轉導OchoaS.

美19591955年發(fā)現(xiàn)多聚核苷磷酸化酶KornbergA.

美19591956年發(fā)現(xiàn)DNA聚合酶

2023/10/6蘇州大學33WatsonJ.D.

美19621953年建立DNA的雙螺旋模 CrickF.H.C.

英1962 "WilkinsM.

英19621953年制備DNA晶體的X衍射JacobM.F.

法19651961年提出乳糖操縱子模型 MonodJ.

法1965 "LwoffA.

法19651950年揭示了溶原現(xiàn)象的本 RousF.P.

美19661910年發(fā)現(xiàn)鳥類中的致瘤病HolleyR.W.美19681965年確定苯丙安酸t(yī)RNA的順序、結構和反密碼子。

2023/10/6蘇州大學34NirenbergM.W.美

19681964年破譯遺傳密 KhoranaH.G.美19681965年破譯遺傳密碼HersheyA.D美19691952年用噬菌體實驗證實DNA是遺傳物質DelbruckM.D.

美19691953年證實噬菌體的遺傳LuriaS美

19691945年論證噬菌體發(fā)生的突變DulbeccoR.D.

美19751952年發(fā)現(xiàn)腫瘤病 TeminH.

美19751970發(fā)現(xiàn)RNA病毒的反轉錄酶 BaltimoreD.美

19751970發(fā)現(xiàn)RNA病毒的反轉錄酶

2023/10/6蘇州大學35ArberW.

瑞士19781962年提出限制與修飾,并發(fā)現(xiàn)Ⅰ類限制性酶SmithH.O.

美19781968年發(fā)現(xiàn)II類限制性酶并闡明其性質 NathansD.

美19781971年制作酶切圖譜 GilbertW.

美19801977年建立化學法測序 SangerF.

英19801977年建立“加”“減”法測 BergP.美19801972建立體外重組技術 BenacerrafB.美19801963,1972年發(fā)現(xiàn)細胞表面調節(jié)免疫反應的遺傳決定結構 DaussetJ.

法19801954年發(fā)現(xiàn)細胞表面調節(jié)免疫反應的遺傳決定結構 2023/10/6蘇州大學36SnellG.D美19801953年發(fā)現(xiàn)組織協(xié)同抗原KlugA.英19821976年對核小體結構的研究MclintockB.美19831950年發(fā)現(xiàn)轉座和轉座因子KohlerG.

英19841975年建立單克隆抗體制備技術MilsteinC.

19841975年建立單克隆抗體制備技術TonegawaS.日19871976年證明了免疫球蛋白的體胞重組組VarmusH.E.

美19891981年發(fā)現(xiàn)鳥類肉瘤病毒中有致癌基因BishopJ.M.

美19891981年發(fā)現(xiàn)鳥類肉瘤病毒中有致癌基因

2023/10/6蘇州大學37CechT.R.

美 1989 1981年發(fā)現(xiàn)RNA的自體拼接AltmanS.

美19891971年分離了RnaseP并闡明了tRNA前體5`端的加工 MullisK.B

美 1993 1985年建立PCR技術 SmithM.

美 1993 1984年建立定點突變技 SharpP.A.

加1993 1977年發(fā)現(xiàn)斷裂基因 RobertsR.J.美19931977年發(fā)現(xiàn)斷裂基因 GilmanA.G美 199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