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高考專題復習:文言文文本研究+課件_第1頁
2024屆高考專題復習:文言文文本研究+課件_第2頁
2024屆高考專題復習:文言文文本研究+課件_第3頁
2024屆高考專題復習:文言文文本研究+課件_第4頁
2024屆高考專題復習:文言文文本研究+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高考文言文文本研究目錄一、新高考文言文命題的特點二、宏觀解讀高考真題,把握出題方向三、微觀剖析高考真題,切中高考脈搏四、新高考文言文備考建議一新高考文言文命題的特點從新高考卷命題情況來看,文言文閱讀呈現(xiàn)如下特點:1.潤物無聲,體現(xiàn)立德樹人觀念。2021新高考1卷選文出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中的不同段落,考生在解題答卷的同時,可以了解古代重視民生、強調法治、君明臣直、上下同心的優(yōu)良傳統(tǒng)。2022年新高考Ⅰ卷文言文閱讀從《戰(zhàn)國策》中選材,《戰(zhàn)國策》是先秦的語料,思想濃度很高。2.題型穩(wěn)中有變,始終堅持“淺易”原則。新高考卷文言文閱讀增加了一道簡答題,延續(xù)了往年課標卷的考查難度,選文是典范的文言文作品,文章用詞均為常用詞和常見句式,考生可在脫離寫作背景的情況下讀懂。3.“內”“外”兼顧,以考查文言文基礎知識為主。選文是課本外的,但答案卻能在課本內找到。材料選擇與教材內容有著密切關聯(lián)。斷句題、文化知識題、翻譯題,甚至分析綜合題,皆體現(xiàn)出這一特點。二宏觀解讀高考真題,把握出題方向1.新高考題型分析考查年次2020年2021年2022年新高考Ⅰ卷文本題材紀傳體紀事本末體國別體選文出處《明史·左光斗傳》《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戰(zhàn)國策·魏策三》選擇題型10.文言斷句(3分)11.文化知識(輦下/東宮/殿下/追比)(3分)12.內容概括和分析(3分)10.文言斷句(3分)11.文化知識(甲子/宗室/海內/庶務)(3分)12.有關內容的概述(3分)10.文言斷句(3分)11.文化知識(寡人/百乘/蔽/國門)(3分)12.有關內容的概述(3分)翻譯題型13.翻譯句子(1)(2)(8分)13.翻譯句子(1)(2)(8分)13.翻譯句子(1)(2)(8分)簡答題型14.梳理文本內容(3分)14.分析重要句子(3分)14.概括文本信息(3分)考查年次2020年2021年2022年新高考Ⅱ卷文本題材紀傳體紀事本末體紀傳體選文出處《明史·海瑞傳》《通鑒紀事本末·祖逖北伐》《東觀漢記》卷十選擇題型10.文言斷句(3分)11.文化知識(鄉(xiāng)試/宦官/晏駕/執(zhí)政)(3分)12.內容概括和分析(3分)10.文言斷句(3分)11.文化知識(京口/遺民/部曲/傳檄)(3分)12.有關內容的概述(3分)10.文言斷句(3分)11.文化知識(銜枚/差強人意/尊重/車駕)(3分)12.有關內容的概述(3分)翻譯題型13.翻譯句子(1)(2)(8分)13.翻譯句子(1)(2)(8分)13.翻譯句子(1)(2)(8分)簡答題型14.梳理文本內容(3分)14.簡要說明原因(3分)14.簡述人物性格(3分)1.

分值及題型的變化古代詩文閱讀板塊的文言文閱讀分值增加了1分,由19分變?yōu)?0分。翻譯題減少2分,新增了一道對內容理解分析的3分問答題。三年的新課改題型都是一樣的,題型穩(wěn)定。2.分析新高考選文出處(一)文言文選材多樣化縱觀近幾年的高考文言文,不管是新高考卷還是全國卷,在文體選擇上是比較穩(wěn)定的,都以傳記類的文體為主,但2021年高考試題在文言文選材方面打破了人物傳記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全國新高考Ⅰ卷、11卷,全國甲卷、乙卷皆選自《資治通鑒》,體裁都為紀事本末體。到了2022年,文言文閱讀試題材料分別從戰(zhàn)國秦漢時期的雜史、別史、諸子等經典文言著作中取材,跳出二十四史,不再限于史傳文和紀事本末體,呈現(xiàn)出文體多樣化的趨勢特征。因此今后的備考,我們不應固化紀事本末體文言文,要兼顧紀傳體、編年體、雜史筆記體等文言文訓練,實現(xiàn)訓練文本的形式多樣化。史書類修訂一般分為:紀傳體、編年體、國別體、紀事本末體、通史、斷代史。2020-2022年已考過的體裁:國別體、紀傳體、紀事本末體、斷代史,未考過的體裁:編年體、通史。2020年是人物傳記,敘事為主,2021和2022年多選歷史事件,議論為主。從文本字數(shù)上看,基本都是600字左右。(二)選材不回避“明星人物”選材多為歷史上的正派人物,內容所涉及的多是古代明君賢臣,勤政愛民、廉潔奉公、執(zhí)法如山等,既符合于傳統(tǒng)的道德規(guī)范,又不失現(xiàn)實教育意義。從2019年開始,高考文言文在“主人公”的選擇方面似乎就不再刻意地回避考生相對熟悉的人物了,如2019年的賈誼,2020年的蘇軾,2021年的唐太宗李世民,到2022年的孟嘗君,非但不回避,出題者似乎還有意地選擇一些“明星人物”,讓考生對這些在教材中出現(xiàn)過的人物有更為深入的了解。三微觀剖析高考真題,切中高考脈搏考題一:斷句題2020年全國新高考Ⅰ卷(兩處不同)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擬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還/B.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擬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還/C.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擬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還/D.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擬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還/2020年全國新高考II卷(兩處不同)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總督胡宗憲嘗語人曰/昨聞海令為母壽/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過/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車馬/懋卿恚甚/然素聞瑞名/為斂威去/B.總督胡宗憲嘗語人曰/昨聞海令為母壽/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過/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車馬/懋卿恚甚然/素聞瑞名/為斂威去/C.總督胡宗憲嘗語人曰/昨聞海令/為母壽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過/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車馬/懋卿恚甚/然素聞瑞名/為斂威去/D.總督胡宗憲嘗語人曰/昨聞海令/為母壽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過/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車馬/懋卿恚甚然/素聞瑞名/為斂威去/2021新高考全國Ⅰ卷(四處不同)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B.

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C.

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D.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2021新高考全國II卷(四處不同)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日/此非惡聲也/因起舞/B.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C.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D.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2022新高考全國Ⅰ卷(兩處不同)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B.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C.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D.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2022新高考全國II卷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吳漢為人質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鄧禹及諸將多所薦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門/上亦以其南陽人/漸親之/B.吳漢為人質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鄧禹及諸將多所薦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門上/亦以其南陽人/漸親之/C.吳漢為人質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鄧禹及諸將多所薦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門/上亦以其南陽人/漸親之/D.吳漢為人質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鄧禹及諸將多所薦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門上/亦以其南陽人/漸親之/斷句題考點比對2022年新高考全國Ⅰ卷C.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考點:疊字處斷句、介詞“且”、介賓短語后置、判斷句全國Ⅱ卷C.吳漢為人質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鄧禹及諸將多所薦舉/再三召見/其后勤勤不離公門/上亦以其南陽人/漸親之/考點:疊字處不斷、介詞“以”“其”“所”2021年新高考全國Ⅰ卷B.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考點:時間名詞“初”、連詞“故”“雖”“以”、疊字處斷句、介賓短語全國Ⅱ卷C.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考點:時間名詞“初”“中夜”、連詞“與”“因”、介賓短語2020年新高考全國Ⅰ卷B.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擬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還/考點:連續(xù)多個人名、人名作主語、并列結構不斷、數(shù)量詞、狀語“先”全國Ⅱ卷A.總督胡宗憲嘗語人曰/昨聞海令為母壽/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過/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車馬/懋卿恚甚/然素聞瑞名/為劍威去/考點:時間名詞“昨”、連詞“然”、人名作主語斷句題考點分析一:2020年新高考Ⅰ卷和II卷都是兩處不同;2021年Ⅰ卷和II卷變?yōu)樗奶幉煌?022年Ⅰ卷和II卷又恢復為兩處不同。這樣的變化需要重視,多增加一處不同的斷法,四個選項進行比對時的難度就加大,更考查學生的能力,今后選題可適當選一些三處或四處不同的斷句題。斷句題考點分析二:1.新高考斷句題除了常見的名詞、動詞、時間詞、短語(狀語后置)、句式(判斷句)等斷句的考查,還考查了虛詞的用法,比如以、因、與、其、所等詞的斷句。2.這幾年還涉及到多個并列名詞連續(xù)出現(xiàn)的斷句考查,或者相同的兩個詞連續(xù)出現(xiàn),疊詞處斷句的考查,這種斷句的考查增加了考試的難度,值得重視??碱}二:文言常識題考題二:文言常識題2021年新高考全國Ⅰ卷文化知識(甲子/宗室/海內/庶務)A.甲子,甲為天干首位,子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紀年月日,文中是紀日。文化常識及文中的意思全國Ⅱ卷文化知識(京口/遺民/部曲/傳檄)B.遺民,指改朝換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淪陷區(qū)的人民,文中指后者。C.部曲,原指古代豪門大族和將領招募的私人軍,文中是指部隊的編制單位。文化常識及文中的意思2020年新高考全國Ⅰ卷文化知識(輦下/東宮/殿下/追比)B.東宮是古代皇家宮殿的稱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宮,文中用來借指太子。文化常識及文中的意思全國Ⅱ卷文化知識(鄉(xiāng)試/宦官/晏駕/執(zhí)政)文化常識2022年新高考全國Ⅰ卷文化知識(寡人/百乘/蔽/國門)A.寡人意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稱,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君主常如此謙稱自己。C.為趙蔽的“蔽”指屏障,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王之蔽”的“蔽”相同。D.國門,文中是實指,指魏國國都的城門;現(xiàn)在則用來指一個國家的邊境。考查文化常識及文中的意思、實詞文中義與課本義、文化常識古今義。全國Ⅱ卷文化知識(銜枚/差強人意/尊重/車駕)B.差強人意,文中指表現(xiàn)較差,不能令人滿意,后來的意思轉變?yōu)槊銖娏钊藵M意。C.尊重,文中是尊貴顯要的意思,現(xiàn)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視,二者的意思不同。D.車駕,文中以帝王所乘車馬代指帝王,與古詩文中“絲竹”代指音樂用法相同。除考查文化常識及文中的意思外,還考查重要實詞、古今異義、文化常識和修辭現(xiàn)象。文化常識題考點分析:文化常識開始退席,文言實詞為重點。2022高考文言實詞(詞語)這一題型,淡化了文化常識,可以說是民心所向。重視課本,教考結合。在記憶基礎上更重文言語段的閱讀理解。文言常識考查重點由機械式轉變?yōu)楹挽`活多變式,重基礎知識考查,靠的是厚積薄發(fā),平時訓練題目不必太偏太難??碱}三:文章內容概述考題三:文章內容概述2022年新高考全國Ⅰ卷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全國II卷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2021年新高考全國Ⅰ卷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全國II卷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2020年新高考全國Ⅰ卷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全國II卷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考題三:文章內容概述2022年新高考全國Ⅰ卷A.魏王受到強秦武力威脅之際,連夜向孟嘗君問計,孟嘗君表示有了諸侯的幫助,國家就可以存續(xù)下來,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諸侯,搬取救兵。原文: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全國II卷D.吳漢處世儉樸恭敬謹慎,不置田產,不起巷第,他出征在外時家人曾置買一些田產宅業(yè),他歸來后全部都分送給了故舊部署。原文:遂盡以分與昆弟外家。2021年新高考全國Ⅰ卷B.在討論制止偷盜一事時,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認為應減輕賦稅,選用清官,使百姓衣食無憂,嚴刑峻法反而不能達到目的。原文:安用重法邪!全國II卷A.祖逖力請北伐,時任左丞相的司馬睿雖無北伐之志,但仍然盡力支持,這堅定了祖逖的斗志,祖逖指江發(fā)誓:若不能收復中原,就不再渡江返回江南。原文:睿素無北伐之志……不給鎧仗,使自召募。2020年新高考全國Ⅰ卷D.左光斗飽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株連,母親、兄長以及同家群從十余人被迫害致死,直到魏忠貿被誅,他才受到追贈,謚為忠毅。原文:系其群從十四人。長兄光霽坐累死,母以哭子死?!墒侵T人家族盡破”全國II卷C.海瑞嚴厲執(zhí)法,受到小人詆毀。他任南京右都御史時,因要求嚴明,部下怨恨,部屬房寰懼遭揭發(fā),又受慫恿,上疏詆毀,致使海瑞被迫退休。原文:瑞亦屢疏乞休,慰留不允。文章內容概述題考點分析:1.題干說法和選項表述上:2020年以前題干都表述為“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況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021年和2022年的題干改為“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很顯然,把“概括和分析”改為“概述”。2.考題指向性將更加明確。也就是說,12題核心還是考查學生對文章字詞的翻譯,理解分析文章內容則集中放在第14題中。3.這題考查的就是文言文句子的翻譯,學生只要把選項中的內容在文章找到相應的文言語句,再比對看翻譯是否準確,選出翻譯錯誤的那項即可。每個選項也都是按文本從前到后的順序,學生知道這個規(guī)律,在原文找句子就更容易些。考題四:文言翻譯考題四:文言翻譯2022年新高考全國Ⅰ卷(1)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shù)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2)燕不救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键c:實詞:不熟、折節(jié)、與、必、去。虛詞:以、且全國II卷(1)禹曰:“吳漢可。禹數(shù)與語,其人勇鷙有智謀,諸將鮮能及者。”(2)漢還,讓之曰:“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考點:實詞:鷙、及、讓、吏士。虛詞:與、何…乎。文言現(xiàn)象:省略句。2021年新高考全國Ⅰ卷(1)上患吏多受賕,密使左右試賂之。(2)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考點:實詞:受賕、密、賂、惡、樂、佞。全國II卷(1)逖不報書,而聽其互市,收利十倍。(2)知大功不遂,感激發(fā)病。考點:實詞:報書、聽、互市、不遂、感激(古今異義)。2020年新高考全國Ⅰ卷(1)漣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為酷刑所斃,冀下法司,得少緩死為后圖。(2)都御史周應秋猶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諸人家族盡破??键c:實詞:承、緩、圖、趣、破、有司。虛詞:猶、以、已而。被動句、方位名詞作動詞。全國II卷(1)諸司素偷惰,瑞以身矯之。有御史偶陳戲樂,欲遵太祖法予之杖。(2)小民罷市。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絕。考點:實詞:素、陳、予、杖、罷市、喪、白衣冠、酹。虛詞:以。名詞活用為動詞。文言翻譯考點分析:(1)考點及題型沒有變化,兩小題共8分,分值減少2分,翻譯句子不長,難度不是很大。(2)2022年和2020年都考查了虛詞和特殊文言現(xiàn)象,但2021年只考查實詞的翻譯。(3)重視課內文本積累,實詞積累??碱}四:文言文簡答題文言文簡答題是近幾年高考改革在新高考卷中出現(xiàn)的新題型。這道題在翻譯并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指向對文本深層次、多角度的理解能力的考查,可以很好地呈現(xiàn)學生的思維活動,在今后一段時間內或將成為較穩(wěn)定的題型,我們須充分重視。這種變化,一方面凸顯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語文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導向教學,即引導高中語文教師日常課堂應進一步破除文言文教學就是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識的弊端,要更加重視文言文教學中的“文”,從而讓學生將更多的時間用在對文言文本內容的理解解讀上,這樣可以更好地落實文化傳承理解素養(yǎng)能力點。考題五:文言簡答題2022年新高考全國Ⅰ卷14.孟嘗君前往趙國、燕國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說策略有什么不同?請簡要概括。(3分)《戰(zhàn)國策·魏策三》議論為主比較分析概括全國II卷14.《后漢書·吳漢傳》用孔子的“剛毅木訥近仁”一語來贊譽吳漢,請簡要概述吳漢的剛毅與木訥之處。(3分)《東觀漢記》卷十敘事為主概括人物特點2021年新高考全國Ⅰ卷14.文末《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評價說“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這句話說的是什么道理?他這樣說的目的是什么?(3分)《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議論為主概括作者觀點態(tài)度全國II卷14.文中說到“邊境之間,稍得休息”,具體原因是什么?請簡要說明。(3分)《通鑒紀事本末·祖逖北伐》敘事為主篩選概括原因2020年新高考全國Ⅰ卷14.孫奇逢等為什么倡議湊集金錢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沒有?《明史·左光斗傳》敘事為主篩選概括原因全國II卷14.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訣妻子”?請簡要說明。(3分)《明史·海瑞傳》敘事為主篩選概括原因文言簡答題考點分析:從2020年、2021年新高考卷和各地適應性考試中出現(xiàn)的文言文簡答題來看,其重點考查對文意的理解。具體來說呈現(xiàn)以下特點:1.對于敘事性文言文,簡答題主要考查事件成因、概括人物性格,側重考查梳理概括能力。2.對于議論性文言文,主要考查句意和作用、觀點態(tài)度,側重考查辨析闡釋能力。這就需要學生先理解題意,再理解內容,再兩者結合給出準確答案。增加了學生審題的難度和對文本理解的難度。文言文簡答題備考策略一、梳理概括類此類考題要求學生能夠從文本中篩選出有效信息,經過分析、概括,重構文本的新義,體現(xiàn)新的思維成果。包括如下幾種設題方式:(一)概括人物事跡和性格品質題目主要圍繞傳主的人生經歷和成就,要求概括其業(yè)績能力、思想品質、心理特點等。題目主要考查學生兩方面的能力:一是閱讀與理解,能否準確捕捉人物在文中的核心表現(xiàn);二是詞語積累與表達,能否在準確理解的基礎上,使用題干要求的“恰當?shù)氖煺Z或成語”進行表述。備考指導:1.注意傳主的身份以及作者的寫作目的。如傳主是軍事將領,應根據(jù)其個性化的軍旅事跡,分析其作為一個軍事將領的品質;如傳主是政府官員,則應從其政績和人品方面進行概括。2.了解通常情況下古代人物的品質追求,如求學成才、求財治家、求吏治民,求智研理;還要有一定的文化積累,多了解古代士大夫的功名心、利祿心,以及雅致意趣等。3.篩選原文信息并加以整合。在文中篩選信息時,有效信息可能分散在文本各處,就需要把符合要求的信息篩選出來,再按照輕重、緩急、主次等方面進行分類整合。同時,也要善于把無關的信息剝離出來,摘取有用信息進行整合。(二)提煉事物或事件的特點性質命題者有時為考查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某一方面內容的能力,往往會設置有關某一方面特點的考題。這一類題的特點是答案散落在文中,沒有明顯的標志,且缺乏一定的思考分析角度。備考指導:1.仔細閱讀,準確篩選,做好勾畫標記,把一切有可能的文字都勾畫、篩選出來,再仔細閱讀,對照甄別,保留核心信息。2.精準審題,判斷角度,明確答題方向。要注意判斷題干所暗示的答題角度和書寫答案應采用的表述方式,如概括科舉考試的相關特點,其可能的答題角度有考試內容、舉辦時間和錄取標準等。(三)概括情節(jié)和結構思路情節(jié)是作品展示人物性格、表現(xiàn)人物關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發(fā)展過程。試題要求厘清結構,是要對文言文的某一段落或全篇層次進行梳理,多見于一些議論性文言文,或傳記中的議論性語句,這類題型在上海卷和北京卷中占比較大。備考指導:1.標注文本中表明時間、地點的標志性詞語,明確傳主所做的事情。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準確厘清相關人物在不同時段(或任職的不同時期)依次做了哪些事情,按照題干的指向概括情節(jié)。2.明確人物關系,梳理全文行文脈絡。用不同的符號勾畫并標注不同人物姓名與官職變動的詞語,明確人物之間是上下級、同事還是親屬關系,便于厘清全文脈絡。3.分析概括事情發(fā)生的原因、過程和結果,明確邏輯關系,便于推斷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和發(fā)展趨勢,從整體上把握全文的情節(jié)和結構特點。4.分析議論性文字的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找出文本的分論點,厘清論述的層次,進而梳理概括答題。二、辨析闡釋類辨析闡釋類試題要求學生讀懂文本,深人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包含的深層含義,以及比較辨析事件行為的異同,在此基礎上進行辨析與闡釋。目前,這類題是考查的熱點。(一)分析闡釋原因這類題的命題角度靈活多樣,有的要求分析主要人物做某事成功的原因,有的要求推斷人們懷念主要人物的原因,有的要求分析某種道理形成的理由,還有的要求推斷作者的寫作理由等。備考指導:分析闡釋原因類試題,作答時要注意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找準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一般包括外因和內因,外因如文本可能涉及的國家局勢、國君意志、地方勢力、當?shù)仫L俗、百姓習慣、地理位置、氣候環(huán)境、地勢特點等;內因如傳主的天賦特點、性格特征、能力修養(yǎng)、官民素養(yǎng)、努力程度等。從多方面分析,才能找出原因,還原事實真相,揭示深層含義。(二)比較闡釋異同備考指導:1.審準題干,確定題干中的考查方向及重點,是擬定標題、表達方式,還是語言風格或其他方向。2.分析比較文本內容側重點、句子與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3.組織恰當?shù)恼Z言作答,如果是比較異同,注意先比較相同點,后比較不同點,分類分點作答。如甲文側重記敘,語言平實自然,情感真摯;乙文側重議論、抒情,語言典雅莊重,情感濃烈。三、評價探究類評價探究是文言文閱讀考查的最高層次。在一般的記敘文中,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往往不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