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儒林外史_第1頁
第十章儒林外史_第2頁
第十章儒林外史_第3頁
第十章儒林外史_第4頁
第十章儒林外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三節(jié)《儒林外史》第一、作者、版本

第二、主旨、內(nèi)容、人物形象

第三、藝術(shù)成就儒林小說的產(chǎn)生(一)儒林小說

指一種體現(xiàn)封建文人生活和精神狀態(tài)的小說。題材內(nèi)容重在反應(yīng)儒林中人坎坷波折的經(jīng)歷,以及在功名富貴利誘之下迂闊陳腐的思想和委瑣卑下的靈魂,進而描寫世態(tài),挖苦時弊,以抨擊批判封建制度及其上層建筑。(二)儒林小說的發(fā)展

在明末清初已露端倪。章回小說如《醒世姻緣傳》等世情小說中,已經(jīng)有不少片段直接反應(yīng)儒林情況;文言短篇如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許多篇目專寫儒生,對科舉制度也有所抨擊;話本小說反應(yīng)儒林生活者也較多,如“三言”中的《老門生三世報恩》等。尤其是華陽散人的《鴛鴦針》,全書四卷十六回,其中三卷十二回皆反應(yīng)儒林生活,論者或稱其為“短篇儒林小說”。到清中葉,這些涓涓細流匯成奔騰澎湃的大河,產(chǎn)生了全方面反應(yīng)知識分子生活與命運的挖苦巨著《儒林外史》。(三)儒林小說的產(chǎn)生原因

科舉制度的沒落

程朱理學及八股制藝

明末王學左派主張“百姓日用即道”,清初顧炎武在《日知錄》中屢次痛罵八股文,指出“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于咸陽之郊”。儒林小說正是這些原因,尤其是進步思想詳細化、形象化的產(chǎn)物。社會原因思想原因作者原因文學原因《儒林外史》18世紀中葉的《儒林外史》是我國古代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標志著我國古代挖苦小說藝術(shù)發(fā)展的新階段。在國際漢學界,該書更是影響頗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種文字傳世,并獲漢學界盛贊,有覺得《儒林外史》足堪躋身于世界文學杰作之林,可與薄伽丘、塞萬提斯、巴爾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論,是對世界文學的卓越貢獻。吳敬梓㈠、吳敬梓的生平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號粒民。安徽全椒人。移家南京后自號秦淮寓客,因其書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號文木老人。

1、吳敬梓的家世吳敬梓出身于一種“科第家聲歷來美”的科舉世家。曾祖輩五人,四人中進士,曾祖父吳國對是順治十五年(1658)探花,官至翰林院侍讀,提督順天學政。祖父輩,族祖父吳晟是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吳昺是康熙三十年(1691)榜眼。父輩中落,父吳霖起,拔貢,曾為贛榆縣教諭。“家聲科第歷來美”吳敬梓舊居全椒吳敬梓舊居安徽全椒吳敬梓紀念館

2、少年隨任。因為大伯祖吳旦早亡,獨子吳霖起又無子女,本是二房孫子的吳敬梓遂入嗣與堂伯父吳霖起。吳敬梓在少年時代過了幾年安逸的讀書生活,13歲“喪母失所恃”,14歲隨父到贛榆任所?!笆膹母富?,海上一千里。”(贈真州僧宏明)生父吳雯延生隨即病逝世,“無何阿翁苦病劇,侍醫(yī)白下心如惔”(金兩銘詩)3、鄉(xiāng)居十年。到了康熙六十一年(1722),吳霖起被罷,吳敬梓回到全椒。第二年,吳霖起抑郁而死。族人欺他兩代單傳,紛紛侵奪祖遺財產(chǎn)。“邇來憤激恣豪侈,千金一擲買醉酣。老伶少蠻共臥起,放達不羈如癡憨”。(金兩銘《和作》)“田廬盡賣,鄉(xiāng)里傳為子弟戒”?!稖p字木蘭花》29歲,去滁州參加科考,因狂放,終以“文章大好人大怪”而落第。伉儷情深的發(fā)妻陶氏也棄他而去。“閨中人逝,取冷庭中傷往事?!?/p>

《減字木蘭花》

4、移家南京。在家鄉(xiāng)親友的譏笑和世俗輿論壓力下,他在33歲時,懷著決絕的感情,變賣了在全椒的祖產(chǎn)“襲父祖業(yè),有二萬余金”揮金如土,又慷慨好施,“不數(shù)年而產(chǎn)盡矣”(《文木先生傳》)。移家南京,開始了賣文生涯36歲,被薦舉參加博學鴻詞試,地方已經(jīng)過,赴京時,以病辭。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首次南巡,在南京舉行征召文人迎鑾獻詩,吳敬梓不應(yīng)試“企腳高臥”。5、客死揚州?!暗只丛L余,檢其橐,筆墨都無”“以書易米”;“冬日苦寒”《文木先生傳》。吳敬梓生活的最終幾年常從南京到揚州訪友求援,常誦“人生只合揚州死”的詩句。不幸言中,乾隆十九年(1754)農(nóng)歷十月二十八日在揚州與朋友歡聚之后,溘然而逝。㈡《儒林外史》的創(chuàng)作1、時間?!巴馐芳o儒林,刻畫何工妍!吾為斯人悲,竟以稗說傳。”(程晉芳《懷人詩》十八首之十六,同前卷二)《儒林外史》主要是在移家南京之后寫作的,大約在乾隆十四年(1749)49歲時已基本完稿。今后數(shù)年,他還在不斷修改,但主要精力已轉(zhuǎn)向?qū)W術(shù)研究。

2、取材。一是參加博學鴻詞科的考試。為他后來寫《儒林外史》積累了厚實的生活?!度辶滞馐贰匪鶎懭宋铮蠖紝嵱衅淙?。吳敬梓取材于現(xiàn)實士林,人物原型多為周圍的親友、相識相知者。如杜慎卿、馬純上、虞育德、莊紹光、遲衡山、牛布衣等等。杜少卿則是作者的自況。二是他主動參加了江寧修復(fù)先賢祠的事。金和《儒林外史?跋》中說吳敬梓與“同志諸君,筑先賢祠于雨花山之麓,祀泰伯如下名賢凡二百三十余人,宇室極宏麗,工費甚巨,先生售所居屋以成之”。㈢《儒林外史》的版本《儒林外史》的版本歷來有50回本、55回本、56回本等歧說。但50回本、55回本均未見?,F(xiàn)存最早的刻本是嘉慶八年(1803)臥閑草堂的巾箱本,56回。儒林外史的版本(1)抄本50卷《文木先生傳》,謂“《儒林外史》有50卷”,未見(2)55回本,清代群玉齋本《儒林外史》的“跋”,該跋稱,吳敬梓的表侄金兆燕作揚州府教授時有刊刻行世的55卷(55回),且金和還覺得第56回“幽榜”無意義,是偽作,于是刪去,未見(3)第三種,60回本,該本只有一種,即增補齊省堂本,最早的是上海鴻寶齋的石印本,背面的4回是居世紳(筆名東武惜紅生)所增。(4)第四種,原著56回本,一共有8個本子,現(xiàn)見最早是臥閑草堂刊本,1803(清嘉慶8年)刊印同治版《儒林外史》

新版外文版㈣吳敬梓的其他創(chuàng)作《文木山房集》四卷,清乾隆年間刻本,收入他40歲此前的詩文,近年陸續(xù)發(fā)覺《文木山房集》以外的詩文三十馀篇。據(jù)金和、沈大成的記載,吳烺(lang)在其父身后編有12卷本《文木山房集》,目前未發(fā)覺。程晉芳在《文木先生傳》中說還有“《詩說》若干卷”,已失傳。1.主題“功名富貴”說“反科舉”說“痛史”說“民主主義思想”說“丑史”說“儒林命運反思”說二、《儒林外史》的思想和人物中國的科舉制度·科舉之前—魏晉時期:九品中正制“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科舉最早—隋朝:隋文帝分科考試選拔隋煬帝正式設(shè)置進士科·科舉完善—唐朝:舉薦(投卷)+考試武試宋朝:科舉不論出身和貧富糊名和謄錄·科舉八股—明朝:科舉的鼎盛時期八股要求非常嚴格·科舉沒落—清朝:1923年光緒“廢科舉,興學校”有關(guān)考試制度參加科考的,一般必需經(jīng)歷童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等程序。童試合格后叫做“進學”俗稱“秀才”,經(jīng)過童試才干參加鄉(xiāng)試。鄉(xiāng)試考取者稱為舉人,進了舉人才干參加會試。會試中試者叫做貢士,第一名叫做會元。成為貢士后來才有資格參加殿試,殿試由皇帝主持,考中后成為進士。

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俗稱榜眼,第三名俗稱探花,合稱三鼎甲。故事梗概《儒林外史》假托明代故事,除了楔子寫元明易代時王冕的故事外,正文從明憲宗成化(1465~1487)末年寫到神宗萬歷二十三年(1595)為止。其實,小說展示的是18世紀清代中葉的社會風俗畫。它以知識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狀態(tài)為題材,對封建制度下知識分子的命運進行了深刻的思索和探索。第一回:隱概全文第一部分(第二回-三十回):科舉制度下的文人圖譜,基本上都是某些被挖苦的背面人物。第二部分(第三十一回-四十六回):理想文士的探求,著意刻畫一系列體現(xiàn)自己理想的正面人物,如杜少卿、沈瓊枝等第三部分(第四十七回-五十五回):文人理想的破滅,社會風氣愈加惡劣最終一回:回映首回第一回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

小說開篇第一回,就借王冕的故事“敷陳大義”,“隱括全文”。作者借王冕之口痛斥八股科舉制度造成知識分子一味追逐功名富貴,從而“把那文行出處都看輕了”,使“一代文人有厄”。禮部議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經(jīng)、四書、八股文。王冕指與秦老看道:“這個法卻定的不好。將來讀書人既有此一條榮身之路,把那文行出處都看得輕了?!闭f著,天色晚了下來。此時正是初夏,天時乍熱。秦老在打麥場上放下一張桌子,兩人小飲。須臾,東方月上,照耀得猶如萬頃玻璃一般。那些眠鷗宿鷺,闃然無聲。王冕左手持杯,右手指著天上的星,向秦老道:“你看貫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話猶未了,忽然起一陣怪風,刮得樹木都颼颼的響;水面上的禽鳥,格格驚起了許多。王冕同秦老嚇的將衣袖蒙了臉。少頃,風聲略定,睜眼看時,只見天上紛紛有百十個小星,都墜向東南角上去了。王冕道:“天可憐見,降下這一伙星君去維持文運,我們是不及見了!”。

第五十六回神宗帝下詔旌賢劉尚書奉旨承祭

禮部為欽奉上諭事。萬歷四十三年五月二十七日,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臣單揚言,奏為請旌沉抑之人才,以昭圣治,以光泉壤事一本,六月初一日奉圣旨(旨意全錄)欽此。臣等查得各省咨到采訪已故之儒修詩文、墓志、行狀,以及訪聞事實,合共九十一人……..2.思想內(nèi)容①全書共五十六回,約四十萬字,描寫了近兩百個人物。解剖了以科舉科舉制度為中心的封建思想毒害下的廣大文人的際遇與命運,從而辛辣地展示了封建社會的部分本質(zhì)。

閑齋老人在《儒林外史序》中說:“其書以功名富貴為一篇之骨:有心艷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有依仗功名富貴而驕人傲人者;有假托無意功名富貴自覺得高,被人看破譏笑者”。第一類是“有心艷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這顯然是指周進、范進、、匡超人等人。他們熱衷于功名富貴,體現(xiàn)了種種荒唐可笑的思想和行為,然而這些人的本質(zhì)并不壞,作者對他們是既嘲諷,又寄予同情的。第二類是“倚仗功名富貴而驕人傲人者’,。此類人涉及嚴貢生、嚴監(jiān)生、張靜齋、王惠等人,此類人己迷失了人的本性,整個靈魂都浸透了功名利祿的毒汁。對此類人,作者的態(tài)度更為嚴峻,除了嘲諷,還有訓斥,揭發(fā)和批判。第三類人“終乃以辭卻功名富貴,品地最上一層,為中流砒柱”。這是作者正面肯定的人物,熱情歌頌的人物。但是,作者也不是把此類人物當做完人來寫,對他們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批判。例如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杜少卿,在一定程度上還是作者本身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反應(yīng)。

迨吳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于是說部中乃始有足稱挖苦之書?!斞缸髌芬婚_始就經(jīng)過周進、范進中舉前后的悲喜劇六十多歲的周進,因未曾進學,不得不卑躬屈節(jié),忍受著新進學的梅三相公的譏笑;還替前科新中的王舉人掃了一上午“雞骨頭、鴨翅膀、魚刺、瓜子殼”。后來連教館之職也失去了,只好給商人記帳。當他一見貢院號板,就禁不住萬感俱發(fā),一頭撞去,哭得死去活來。而當商人們答應(yīng)替他捐個監(jiān)生時,他竟爬到地上磕頭說:“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進變驢變馬,也要報效!”范進也是個連考二十馀次不取的老童生,發(fā)榜那天,家里沒有早飯米,只好抱了正在下蛋的母雞到集上去賣。聽到中舉的消息后,他起初不敢相信,既而“拍著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歡喜得發(fā)了瘋。直到挨了丈人胡屠戶的耳光之后才清醒過來。從此他就“平步登天”,有許多人來奉承他,不到兩三個月,田產(chǎn)房屋,奴仆丫鬟都有了。在沒有考中的時候,周進和范進的生活和內(nèi)心精神非常悲苦。六十多歲的周進,“苦讀了幾十年書”,考到胡子花白了,卻連秀才也沒當上,只好到薛家集當私塾教師。而到薛家集的第一天,便受到“新進學”而年少氣盛的梅玖的奚落和凌辱。范進也是這么。在沒有考中舉人時,窮得沒米下鍋,一家人餓了兩三天。他的岳父胡屠戶尖刻地嘲弄他的趕考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可一旦他們考中了,立即被人捧到云端。周進考中進士后,“不是親的也來認親,不相與的也來認相與”。范進考中了舉人,老丈人刮目相看不用說,轉(zhuǎn)眼之間,房子有了,地也有了,奴仆丫環(huán)、細瓷銀鑲杯箸一下子把老太太快樂得一命嗚呼。周進、范進中舉后來政治、經(jīng)濟地位的迅速變化,以及人們對他們態(tài)度的驟然轉(zhuǎn)變,是當初知識分子沈迷于科舉功名的社會根源。由此可見,士子們的熱中科舉,但是是為了爬上統(tǒng)治階級地位,升官發(fā)財,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臧蓼齋說他為何要拚命花錢補個稟生時道:“稟生,一來中的多,中了就做官。就是不中,十幾年貢了,朝廷試過,就是去做知縣推官,穿螺螄結(jié)底的靴,坐堂、灑簽、打人”。也清楚表白了這一點馬二先生《儒林外史》第十四、十五兩回,寫馬二先生游西湖,馬二先生遇“神仙”為經(jīng)典章節(jié)。本名馬純上,因?qū)以嚥慌e,以選書為生,為人古道熱腸,治學近乎迂腐。杭州游歷,體現(xiàn)馬二先生人性一面。馬二先生在匡超人落魄的時候曾經(jīng)幾度幫助他,可是后來卻落得了十分悲慘的境地,還被自己曾經(jīng)幫助過的匡超人妄加誹謗譏笑。對于馬二先生的評價褒貶不一,但一般來說批評多于贊揚。附:有關(guān)八股文“八股文”(時文、時義、制藝、經(jīng)義、制義、四書文)是一種嚴格注重行文格式的應(yīng)試文體?!肮伞?,是“對偶”的意思。八股文要求用對偶句行文。文章分為破題、承題、起講、起股、虛股、中股、后股、束股八大部分,故有八股之稱。八股文的內(nèi)容有嚴格的限制,題目主要摘自四書、五經(jīng),所論內(nèi)容主要據(jù)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不許任意發(fā)揮自己的看法,需使用古人語氣,代圣賢立言,即按程、朱對儒家經(jīng)典的解釋演繹成文。

馬二先生是八股科舉考試的虔誠信徒,他對匡超人說:“你如今回去,奉事父母,總以文章舉業(yè)為主。人生世上,除了這事,就沒有第二件能夠出頭……只是有本事進了學,中了舉人、進士,即刻就榮宗耀祖。這就是《孝經(jīng)》上所說的‘顯親揚名’,才是大孝,本身也不得受苦。古語道得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顏如玉’。”馬二先生的自我克制,不但因為在精神上有無形的拘鉗,而且因為在物質(zhì)上也有實際的困難。他食欲好,食量大,但久困場屋,羞澀的錢囊無法滿足胃袋的龐大需求:望著湖沿上接連著幾種酒店,掛著透肥的羊肉,柜臺上盤子里盛著滾熱的蹄子、海參、糟鴨、鮮魚,鍋里煮著餛飩,蒸籠上蒸著極大的饅頭。馬二先生沒有錢買了吃,喉嚨里咽唾沫,只好走進一種面店,十六個錢吃了一碗面。肚里不飽,又走到間壁一種茶室吃了一碗茶,買了兩個錢處片嚼嚼,倒覺得有些滋味。在花港御書樓,驀然撞見仁宗皇帝的御書時,作者寫道:馬二先生嚇了一跳.慌忙整一整頭巾,理一理寶藍直裰,在靴桶內(nèi)拿出一把扇子來當了笏板,恭恭敬敬,朝著樓上揚塵舞蹈,拜了五拜。

②把批科場與批官場結(jié)合,有力闡明科舉培養(yǎng)出的不是貪官酷吏,就是土豪劣紳。進士王惠被任命為南昌知府,他一到任就問:“地方人情,可有什么出產(chǎn)?詞訟里可也略有些什么通融?”他念念不忘的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衙門里就滿是“戥děng子聲、算盤聲、板子聲”,“合城的人,無一種不懂得太守的利害,睡夢里也是怕的”。高要的湯知縣為了表達“清廉”,竟枷死向他行賄五十斤牛肉的回教老師父,引起回民鳴鑼罷市。退職知縣張靜齋橫行南??h,為謀奪田產(chǎn)而誣陷和尚同婦女通奸;地痞惡棍嚴貢生強圈王二的豬,打折王大的腿;坐船不給錢,還誣賴船夫吃他的寶貴藥;沒借給人銀子卻要利息;弟弟剛死,他就強占弟媳和侄子房產(chǎn)。科舉制度還產(chǎn)生了一批沽名釣譽的名士他們大都是科名蹭蹬的讀書人,以風流名士自居,過著無卿的寄生生活。婁三、婁四公子因功名失意,滿腹牢騷,回到家鄉(xiāng),自命為少年名士,把那些假名士、假高人、假俠客尊為上賓,成果落了一場沒趣。無數(shù)斗方名士靠胡謅幾句詩,沽名釣譽王玉輝是徽州的一種老秀才,生平有個志向,就是要編寫三部書,一部是禮書,一部是字書,一部是鄉(xiāng)約書,所以受到了徽州府學訓導余大先生的贊賞。年年考試,年年落榜,一生窮困潦倒。王玉輝有一種兒子、四個女兒,大女兒在家守節(jié),其他幾種女兒都剛出嫁。因為整天忙著編書,沒時間盈利,所以家里窮。后來三女兒的丈夫得病死了,三女兒不愿拖累年邁的公婆、父母,執(zhí)意要殉節(jié)。公婆母親都勸她,但王玉輝不這么想,他大力支持女兒殉節(jié)。三女兒餓了八天,最終逝世。王玉輝的老伴悲痛欲絕,而王玉輝卻說:“三女兒她而今已是成仙了,你哭她怎的?”還仰天大笑道:“死的好!死的好!”余大先生據(jù)說了,趕快來祭拜,還申請旌表烈婦,全縣的鄉(xiāng)紳、讀書人都來祭拜,最終還建了祠堂,立了牌坊,坐席喝酒……

過了一陣子,王玉輝到南京去,路過蘇州的時候,看到船上有一種白衣少婦,想起自己的女兒,“心里哽咽,熱淚直滾出來。”這個故事是儒林外史中最悲慘的一種。③歌頌了某些反對科舉,鄙棄功名,具真才學,性情孤傲、善良正直人物,以寄托作者理想。王冕第一回用其形象來“敷陳大義”,“隱括全文”,并作為自己理想的楷模和臧否人物的原則。出身田家,天文地理經(jīng)史無不精通;安于貧賤,以賣畫為生,不與權(quán)貴相與,作者經(jīng)過他的嘴,抨擊了科舉制度。在作者看來,文士們只有像王冕那樣講求“文行出處”,才干免于“功名富貴”的牢籠,堪稱“品地最上一層?!边@在當初是有一定的批判意義的。杜少卿許多研究者都指出這是作者自喻杜少卿雖然出身于“一門三鼎甲;四代六尚書”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卻出污泥而不染,思想中頗具有某些民主主義的成份。他蔑視科舉,瞧不起功名富貴。第三十二回他說:“學里秀才,未見得好似奴才。”當臧蓼齋對他說出補了廩就能夠坐堂、灑簽、打人時,他、笑罵說:“你這匪類,下流無恥極矣?!碑斞矒崴]舉他入京做官,他用手帕包了頭裝病不去;有人要同他去會知縣,他說:“王家這一宗灰堆里的進士,他拜我做老師我還不要’,我會他怎幺!”

反對程朱理學。敢于懷疑權(quán)威,對儒家經(jīng)典提出大膽的挑戰(zhàn)。他說“朱文公解經(jīng),自是一說,也是要后人與諸儒參看。而今丟了諸儒,只依朱注,這是后人固陋,與朱子不相干。”這其實是對欽定的理論原則“朱注”的否定。

杜少卿輕視禮教,反對歧視婦女,反對納妾,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他仗義疏財,平等愛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說:“《溱(zhēn)、洧(wěi)》之詩,也只是夫婦同游,并非淫亂?!迸c妻子攜手同游涼爽山,體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個性解放的要求。尊重女性。他反對多妻?!叭⑵薜氖拢〉苡X得最傷天理。天下但是是這些人,一種人占了幾種婦人,天下必有幾種無妻之客”崇敬具有對抗性格的沈瓊枝,夸獎她說:“鹽商富貴奢華,多少士大夫見了就銷魂奪魄;你一種弱女子,視如士芥,這就可做的極了?!?。沉瓊枝是一種非常突出的女性形象。常州貢生沈大年的女兒,才女,善詩書、重名節(jié)。因不從鹽商宋為富,父女遭迫害,只身流落金陵,以賣詩顧繡為生。后參殿試,中同進士。作為一種女子敢于自食其力來說,就她敢于向封建婚姻挑戰(zhàn),而且毫不畏懼地單槍匹馬、與官府乃至整個社會抗爭來說,這是在封建社會中極難得的一種女子。四大奇人賣火紙筒的王太、開茶館的蓋寬、寫字的季遐年、裁縫荊元。他們?nèi)菦]有任何社會地位、游離于統(tǒng)治秩序之外的平頭百姓。自食其力、置身于功名富貴之外的市井小民。這似乎是作者看到儒林無希望而把眼光轉(zhuǎn)到了下層市民身上的反應(yīng),從某種意義上說體現(xiàn)了作者的進步思想,是當初萌芽中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在乎識形態(tài)上的反應(yīng)。

會寫字的季遇年,“卻又不愿學古人的法帖,只是自己創(chuàng)出來的風格,由著筆性寫去”?!八舨磺樵笗r,任你王侯將相大捧的銀子送他,他正眼兒也不看”。他這么迎著施御史的臉痛罵:“你是何等之人?敢來叫我寫字!我又不貪你的錢,又不慕你的勢,又不借你的光,你敢叫我寫起字來”獨立人格,意氣風發(fā)。

做裁縫的荊元,會彈琴、會寫字,也喜歡做詩。朋友問他:“你既要做雅人,為甚么還要做你這貴行?何不同些學校里的人相與相與?”他道:“我也不是要做雅人,也只為性情相近,故此時常學學。至于我們這個賤行,是祖父遺留下來的。難道讀書寫字,做了裁縫,就玷污了不成?況且那些學校中的朋友,他們另有一番見識,怎肯與我們相與!而今每日尋得六七分銀子,吃飽了飯要彈琴,要寫字,諸事都由我。又不貪圖人的富貴,又不伺候人的臉色;天不收,地不論,倒也快活廠這席話真石破天驚。比較《聊齋》和《儒林》對科舉批判的異同兩書問世相隔五、六十年,但都對科舉制度進行了批判,對后世文學產(chǎn)生很大影響,使得科舉制在人們心中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是批判小說的精品。(一)相同點:1、都明智地采用婉曲的手法來挖苦科舉制度蒲松齡用妖狐靈鬼的故事來寄托對科舉腐朽的憤慨,吳敬梓把故事背景假托于明代中葉,這么,既避開了文字獄迫害,又使作品得以保存下來。2、對科舉弊端的批判內(nèi)容相同(1)揭發(fā)科舉制度對文人精神的摧殘和腐蝕,對知識分子智能的破壞,使生計困頓?!读摹ね踝影病分型踝影?,《儒林外史》中的周進和范進對中第做官夢寐以求,飽受折磨而不舍。《聊》中《嘉平公子》鬼女以嫁給錯字連篇的秀才為恥,長嘆:“有婿如此,不如為娼?!薄度辶滞馐贰分蟹哆M主持一省學政,竟不懂得蘇軾,匡超人自稱“先儒”,張靜齋把趙匡胤和趙普的故事安在朱元璋和劉基身上。(2)科舉污染世風,中舉為官者不廉不善。(二)兩者對科舉批判的差別1、對科舉的態(tài)度不同《聊齋志異》的批判聚焦在科舉制的弊端上,并未從根本上否定科舉制的合理性,蒲松齡對科舉既怨恨又依賴,態(tài)度很矛盾,所以批判不徹底。而《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貴為一篇之骨”,從根本上否定了科舉制度。科舉制是知識分子痛苦的根源,把批判科舉與批判官僚制度、程朱理學結(jié)合起來,對封建政體和思想價值表達懷疑,指出科舉制加速了封建社會的腐敗和墮落。這些都是《聊》極少涉及的,《儒》在反科舉的深度廣度上有大幅度的超越。2、體現(xiàn)手法不同《聊》大量借用民間故事,寫鬼寫狐,想象奇特,以神怪幻異的手法諷喻現(xiàn)實,有寓言特點,屬于浪漫主義手法?!度辶滞馐贰房鋸堉型钢鴮憣?,人物創(chuàng)作有原型,貼近生活,很真實。把科舉制的種種偽裝統(tǒng)統(tǒng)撕破,從理論到實踐都否定了科舉存在的合理性,屬于批判現(xiàn)實主義手法。三《儒林外史》的藝術(shù)成就

㈠《儒林外史》的挖苦藝術(shù)1、《儒》的挖苦特征:①善將挖苦對象的喜劇性與真實性結(jié)合。作家“秉承公心,指摘時弊”(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不一味顯露描寫對象的喜劇性特征、專突出其可笑一面,也注意到挖苦對象性格中的某些正面原因。因而使人物既可笑,又真實;使挖苦既辛辣,又深刻。如馬二先生,頭腦迂腐醉心舉業(yè),到處顯出可笑性格。但他同步又有心地善良,慷慨仗義、急人之難的品格。②善將挖苦對象的喜劇性與悲劇性結(jié)合,使其既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