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長征路導游詞_第1頁
重走長征路導游詞_第2頁
重走長征路導游詞_第3頁
重走長征路導游詞_第4頁
重走長征路導游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各位游客,你們好,‘重走長征路’活動由此開始。我和我的同伴很榮幸地作為大家的小導游開始履行我們的職責,向大家介紹一下長征歷程中所發(fā)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具有轉(zhuǎn)折性意義的會議等情況。遵義市地處云貴高原向湖南、四川、重慶過渡的斜坡地帶,全市河流共463條,均屬長江流域,以大婁山山脈為分水嶺,南北分屬烏江區(qū)和長江上游干流區(qū)兩大水系。遵義是中國革命圣地,有著得天獨厚的“紅色”長征文化。1935年1月,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遵義,并舉行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即著名的“遵義會議”。這次會議使中國革命轉(zhuǎn)危為安,成為中國革命的重要轉(zhuǎn)折點,遵義也因此名揚中外。遵義會議會址,位于遵義老城子尹路96號,原系國民黨二十五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邸。這幢磚木結(jié)構(gòu),中西合壁的兩層樓房,建于20世紀30年代初,是當時遵義城里首屈一指的宏偉建筑,高墻垂門,巍峨莊重。1935年1月初,紅軍長征到達遵義后,這里是紅軍總司令部駐地。1月15日至17日,著名的遵義會議(即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就在主樓樓上原房主的小客廳舉行。會議室里長方形,面積27平方米,室內(nèi)陳設(shè),基本上是當年開會時的原貌。會址大門臨街,大門正中高懸巨匾,毛澤東1964年手書的“遵義會議會址”六個大字,蒼勁有力,金碧輝煌。遵義會議結(jié)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tǒng)治,在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lǐng)導。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獨立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問題,妥善地處理了黨內(nèi)長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國共產(chǎn)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這次會議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guān)的轉(zhuǎn)折點。遵義會議以后,紅軍經(jīng)過整編。提高了戰(zhàn)斗力。毛澤東指揮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然后渡過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紅軍繼續(xù)北上,強渡大渡河,飛奪滬定橋,翻越冰封雪蓋的夾金山,穿過杳無人煙的大草地,進入甘肅、陜西。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同劉志丹領(lǐng)導的陜北紅軍勝利會師。第二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地區(qū)會師,宣告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結(jié)束。紅軍長征歷盡千難萬險,支撐紅軍走完這二萬五千里長征路的政治、精神支柱不僅僅是遵義會議。下面就由本組同伴為大家做補充講解。(此時第一小組的另一名成員做補充介紹)翻越夾金山1935年6月11日,紅一方面軍主力先頭部隊紅四團,在完成了奪取滬定橋的任務(wù)后,來到四川邊界寶興縣屬的磽磧鎮(zhèn)。這里是雪山地帶的起點,高聳入云的雪山──夾金山,擋住了紅軍戰(zhàn)士前進的道路。舉目望去,主峰海拔高度為四千五百多米的夾金山,白雪皚皚,雪光耀眼。從山下望去,像是用銀子砌起來的;山峰被云層籠罩著,看起來真有點森嚴而又神秘。當?shù)乩习傩瞻汛笱┥浇凶觥吧裆健保馑际浅恕吧裣伞本瓦B鳥也飛不過去。為了翻越雪山,紅四團的指戰(zhàn)員深入當?shù)匕傩占以L問。年長的老鄉(xiāng)諄諄告誡他們:早晨、晚上切匆過山,那時,山上大雪紛飛、寒氣逼人,山風四起、遮天蔽日。要通過,必須在上午9時以后,下午3時以前,而且要多穿衣服,帶上烈酒、辣椒,好御寒壯氣。還要準備一根木棍,借力爬山。時值盛夏,紅軍指戰(zhàn)員身上只有一件單衣,當?shù)鼐用窦壬儆指F,烈酒、辣椒無法買到,能找到的只有每人一根木棍。紅軍戰(zhàn)士只能以內(nèi)心的革命火焰去戰(zhàn)勝雪山的嚴寒了。6月12日上午9時許,紅四團來到夾金山下,氣溫驟降,腳下的路是凍得晶亮硬滑的冰雪,木棍著地發(fā)出“咯咯”的響聲。紅軍戰(zhàn)士一鼓作氣,爬上山腰。舉目環(huán)視,使人觸目驚心。左面是深厚松軟的雪巖,右邊是陡立險峻的雪壁,一不小心就會滑下雪巖,越陷越深。先頭班用刺刀在雪地上挖著踏腳孔,后面的同志就手拉著手,踏著他們走過的腳印,謹慎地前進。部隊在行進間不時響起驚喊聲,喊聲起處,就看到有成群的紅軍戰(zhàn)士停下來用木棍、綁腿搶救掉進雷巖的同志。剛過正午,山上云霧彌漫,人行其中,猶如騰云駕霧。山風卷著雪花,向紅軍戰(zhàn)士襲來。單薄的軍衣,抵擋不住風雪的吹打,臉上、身上像被無數(shù)尖刀刮著。紅軍戰(zhàn)士們不得不打開背包,把被子、毯子裹在身上,但仍然冷得渾身哆嗦,牙齒打戰(zhàn)。越往下爬空氣越稀薄,呼吸越困難。戰(zhàn)士們一個個頭暈眼花、胸痛腿軟,一步一停、一步一喘。這時,要是有誰停步坐下來,就會永遠爬不起來,因此,每個人都拼盡全身力氣,互相攙扶著,互相鼓勵著,同殘酷無情的大自然搏斗。就在紅軍戰(zhàn)士快要到達山頂時,突然又下起了冰雹,核桃大的冰雹劈頭蓋臉地打來,打得滿臉腫痛,紅軍戰(zhàn)士用手捂住腦袋艱難地繼續(xù)前進。冰雹過后是萬里睛空,陽光耀眼。經(jīng)過幾個小時的緊張攀登,紅四團的全部人馬都攀上了山頂。站在山頂,極目望去,千里冰雪,銀峰環(huán)立,一片瓊玉世界;山下的隊伍;像一條灰色長龍,蜿蜒而上。下山時,已不像上山那么吃力了,紅軍戰(zhàn)士唱起了山歌,此起彼伏的山歌聲蕩漾山谷,高傲的夾金山總算認識了它的征服者的英雄氣概!“我們準備為大家介紹、展示兩處長征途中具有代表意義的地方,一個是決定黨和紅軍前途命運的地方──遵義;一個是民風民俗最具特色的地方──九寨溝。一、二、九寨溝藏族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五百年前,九寨溝的先民們從遙遠的“世界第三級”──西藏阿里遷徙至此,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與周圍的羌族、回族、漢族攜手合作,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康巴文化。九賽溝的民風民俗又不完全等同于西藏,由于這里正處于從藏區(qū)到漢區(qū),從牧區(qū)到農(nóng)區(qū)的過渡地帶,因此具有厚重的邊緣文化色彩。在九寨溝周圍,藏、羌、回、漢各民族和睦相處,互相促進,共同繁榮。草地上英俊的騎手,清真寺膜拜的回民,岷江畔大禹的傳人,咂酒與鍋莊,雕樓與羌笛,一起譜寫了一首悠揚的民族融合之歌。結(jié)束語:作為三組的小導游我們帶大家領(lǐng)略了這次重走長征路的最后一站,從支撐勝利走完長征路的重大轉(zhuǎn)折性會議到感人至深、引人回味深思的長征故事,再到這長征途中我們重溫的紅軍足跡,我們所面對的又何止二萬五千里長征路,這其中蘊藏的點點滴滴都需要我們?nèi)プ屑汅w味!現(xiàn)在我們面對的河流就是赤水河。赤水河古稱安樂水,在貴州、四川兩省邊境。赤水河有“美酒河”之譽。河面灘灘相持、湍急異常;兩岸崇山峻嶺、逶迤起伏,峭壁懸?guī)r、各具崢嶸,河邊楊柳婀娜,榕樹雄奇,景色秀美。赤水河中游最狹窄險要的峽谷要數(shù)吳公巖十里長灘,是進行攀巖探險、漂流探險的最佳去處。1935年1-3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途中曾四渡赤水河,建有茅臺渡口紀念碑?,F(xiàn)在我們來到了金沙江。我們站在這里會不禁想起1935年那驚心動魄的場景。1935年5月,中央紅軍全部渡過金沙江,從此跳出數(shù)十萬敵軍圍追堵截的圈子,取得了戰(zhàn)略轉(zhuǎn)移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今天回過頭來再次領(lǐng)略金沙江上的風采。金沙江在其蜿蜓曲折的流程中,給人的多是一種秀美溫柔的滋潤,所以人們將其傳說為一位美麗的姑娘。這“美麗的姑娘”卻在中甸東南部的哈巴雪山與麗江西北部的玉龍雪山之間造下了一個驚天動地的景觀:虎跳峽?;⑻鴯{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峽谷,以奇險雄壯著稱。上虎跳距虎跳峽鎮(zhèn)9公里,有公路直達,是整個峽谷中最窄的一段,峽寬僅30余米,江心有一個13米高的大石——虎跳石,相傳猛虎曾借此石而躍過大峽。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中國名橋——瀘定橋。(展示幻燈片)瀘定橋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城西,橫跨大渡河,是四川內(nèi)地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大橋于公元1706年建成,康熙皇帝取“瀘水”(即大渡河舊稱)、“平定”(平定西藏準噶爾之亂)之意,御筆親書“瀘定橋”三個大字,這塊御碑如今還屹立在西橋頭。1935年5月29日,紅軍22勇士強渡大渡河,千軍萬馬從這英雄的瀘定橋渡過了天險大渡河。突破大渡河天險,紅軍才取得了陜北會師的勝利,因而瀘定鐵索橋也成為紅軍長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載入歷史史冊。為了紀念紅軍飛奪瀘定橋50周年,1985年3月,鄧小平同志為“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題寫了碑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