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題系列之說理明志類_第1頁
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題系列之說理明志類_第2頁
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題系列之說理明志類_第3頁
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題系列之說理明志類_第4頁
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題系列之說理明志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說理現(xiàn)智慧,托物來言志----文言文閱讀專題系列之說理言志類一、【說理言志類文言文分類及篇目】1.論證說理類:觀點明確,邏輯性強。多用正反對比論證和類比論證。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魚我所欲也》《富貴不能淫》《雖有嘉肴》;2.敘事說理類:在事件的敘述中,展現(xiàn)古人立身處世的智慧。如《送東陽馬生序》《論語<十二章>》《伯牙善鼓琴》《北冥有魚》3.言志類:是詩人運用象征或起興等手法,通過描摹客觀事物的某方面特征來表達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的文章。如《陋室銘》、《愛蓮說》、《大道之行也》、《馬說》;主題一:論證說理篇(論述類散文)具體角度不同點論點及論證思路《魚我所欲也》:通過類比,用舍魚而取熊掌引出中心論點“舍生取義”;然后,運用道理論證從兩個方面論證“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之心每個人都有,只是賢者能不喪失的道理;最后,運用舉例論證,列舉不食嗟來之食和“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兩個例子,從正反兩個方面呼吁人們不要失去本心?!陡毁F不能淫》:由景春的話引出他認為大丈夫“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的觀點;然后,直接批駁景春的錯誤觀點;接著,列舉“女子之嫁”的例子來論證公孫衍、張儀不過是曲意逢迎諸侯的“妾婦之道”;最后,進一步闡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得出中心論點“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渡趹n患,死于安樂》:首先通過舉例論證列舉出身貧賤,經(jīng)過艱苦磨煉后成就大業(yè)的名人事例;然后,通過道理論證說明人才必須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造就的道理;接著,通過對比論證說明人處困境奮發(fā)有為,國無憂患易遭滅亡的道理;最后,得出中心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峨m有嘉肴》:運用類比論證,將“嘉肴”和“至道”進行類比,引出“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的道理;列舉“學(xué)”與“教”所產(chǎn)生的“知不足”“知困”的兩種情境,得出“教學(xué)相長”的中心論點;最后,引用《尚書·兌命》中的話“學(xué)學(xué)半”印證觀點?!兜玫蓝嘀?,失道寡助》:開篇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中心論點;然后,用戰(zhàn)爭實例進一步論證“人和”的重要性;接著,再從治國方面論證“人和”的重要性;最后,對比得道者與失道者,論證“人和”的先決條件是“得道”。論證方法《魚我所欲也》《雖有嘉肴》:類比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此方法《雖有嘉肴》無)?!陡毁F不能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論據(jù)《魚我所欲也》列舉不食嗟來之食、萬鐘不辯禮義而受之的例子;《富貴不能淫》列舉女子出嫁,母親訓(xùn)導(dǎo)其要恭敬、謹(jǐn)慎、不要違背丈夫的例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列舉舜、傅說、膠鬲、管夷吾、孫叔敖、百里奚這些出身貧賤,經(jīng)過艱苦磨煉后成就大業(yè)的名人事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列舉小城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城高兵利糧足卻委而去之的例子。道理論據(jù):《雖有嘉肴》引用《尚書·兌命》中的句子“學(xué)學(xué)半”。語言特點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魚我所欲也》《富貴不能淫》說理暢達,氣勢充沛,邏輯嚴(yán)密,義正詞嚴(yán)。善用排比、對偶反問、反復(fù),使文章氣勢磅礴,具有說服力。

《雖有嘉肴》:思路清晰、表達流暢,善用類比。主題二:敘事說理篇篇目事件道理語言特點送東陽馬生序回憶借書而讀和外出求學(xué)的“嗜學(xué)”以及艱苦的求學(xué)經(jīng)歷,再轉(zhuǎn)到現(xiàn)實中寫“今天”太學(xué)生學(xué)習(xí)條件之優(yōu)越,引出“勸學(xué)”的主旨,勉勵馬生勤奮學(xué)習(xí),有所成就。為學(xué)要勤奮好學(xué)、不怕艱苦、抵制誘惑、專心致學(xué)。娓娓道來,情真意切:如自我評價謙卑,自稱“愚”;追憶往昔讀書艱難及讀書之樂,情感真摯?!墩撜Z》十二章學(xué)習(xí)態(tài)度、學(xué)習(xí)方法、個人修養(yǎng)。學(xué)習(xí)、思考、志向、仁愛、寬恕、惜時。語錄體。伯牙善鼓琴伯牙和鐘子期通過琴聲表達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知音難覓?!壁び恤~鯤變?yōu)榇簌i,碩大無比,大鵬扶搖直上九萬里,志向高遠,善借風(fēng)勢,從北海飛往南海形成壯麗景象。世間萬物都要有所依憑,沒有絕對自由的境界。—篇目敘事手法人物形象/啟示送東陽馬生序①反比:“鄉(xiāng)之先達”的倨傲粗暴與作者的謙卑恭敬形成對比,突出作者一心向?qū)W、不怕羞辱的學(xué)習(xí)態(tài)度;“同舍生”的豪華裝束與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對比,突出專心學(xué)習(xí)的重要性。②正比:如作者的“嗜學(xué)”與馬生的“用心于學(xué)”對比,抄書時“手指不可屈伸”與訪學(xué)時“足膚皸裂”對比。③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描寫(求學(xué)之難“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議論(其業(yè)有不精……豈他人之過哉)+抒情(當(dāng)余之從師也……)宋濂形象:勤奮好學(xué),不怕艱苦;虛心求教,學(xué)業(yè)有成;粗食敝衣,樂在其中;謙虛謹(jǐn)慎,不驕不躁;關(guān)心后學(xué),諄諄教誨;自我反省,坦誠率真?!墩撜Z》十二章①排比: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君子乎?②反問: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傳不習(xí)乎?”—伯牙善鼓琴①正側(cè)面描寫:作者寫伯牙琴技的高超,既直接描寫了伯牙彈琴的效果,又通過鐘子期聽琴的感受突出伯牙琴技的高超。②運用比喻,化無形的聲音為高山流水的有形之態(tài)。啟示:知音難覓,珍重友誼。北冥有魚①雄奇的想象。塑造了神奇的“鯤鵬”形象,造成浩大的聲勢和廣闊的意境。②對比。鯤鵬之大和野馬、塵埃之小的形象對比,闡述了世間萬物都要有所依憑的道理。啟示:世間萬物都要有所依憑,沒有絕對自由的境界。主題三:托物言志篇篇目所托之物特點象征、喻指言志、寓意陋室銘陋室:環(huán)境清幽寧靜;交往之人博學(xué);生活情趣高雅。象征陋室主人品德高尚、德行美好的追求。表達作者高潔傲岸、安貧樂道的情懷。愛蓮說蓮花:身處污濁環(huán)境而不沾染污穢;體態(tài)正直,香氣清芬;氣質(zhì)端莊潔凈。蓮花:象征君子的潔身自好、正直高潔、端莊美好;菊:喻指隱逸者;牡丹:喻指追逐名利的世人。表明作者潔身自好、正直高尚、不慕功名、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態(tài)度。馬說千里馬:不被賞識,才能無法發(fā)揮;得不到應(yīng)有的待遇,遭受屈辱。食馬者:愚妄淺薄、無知無識。伯樂:善于相馬。千里馬:喻指被埋沒的人才;食馬者:喻指愚妄淺薄、摧殘人才的統(tǒng)治者;伯樂:喻指善于識別人才的人。表達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不平和窮困潦倒之感,以及對統(tǒng)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針砭和控訴。篇目托物言志/寓意的手法陋室銘①類比:開頭四句使用類比,用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龍引出“德馨”,以“名”“靈”暗喻陋室不陋;引用諸葛廬、子云亭類比陋室,表明作者以諸葛亮、揚雄為自己的楷模。②引用、反問:結(jié)尾引用孔子的話,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畫龍點睛;“何陋之有”的反問,強烈表達出“陋室”不陋。愛蓮說①襯托:“菊之愛”“牡丹之愛”襯托“蓮之愛”,展現(xiàn)蓮高潔傲岸的品格。②象征:通過對蓮花的體態(tài)、香氣、特點的描寫,以蓮花象征君子;隱逸者陶淵明“獨愛菊”,故菊象征隱逸者;“世人甚愛牡丹”,用多數(shù)人喜愛牡丹的雍容華貴,以此來象征追名逐利的人。③排比句:“予謂菊……花之君子者也”。馬說語氣詞“也”的妙用:表示陳述語氣,但流露出無限痛惜之情;表示句中停頓,暫時了結(jié),省卻無用的話;提醒讀者注意“食馬者”的無知給千里馬帶來的嚴(yán)重危害;結(jié)尾表示反詰語氣,凝聚著作者的憤慨之情;表示感嘆語氣,其間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對“食馬者”的深刻嘲諷。二、山東中考模式:以“課標(biāo)+課外”的對比形式考查。共4-5小題,一般是10分左右。主要考點有:實詞解釋、虛詞意義及用法辨析選(擇題形式考查)、句子翻譯、劃分朗讀節(jié)奏、語段文意理解、課內(nèi)外對比探究。另外,所選課標(biāo)語段多為節(jié)選形式,長度在200~300字之間;課外語段長度在100~200字之間。

分三個主題,三步實施整合:綜合比較,宏觀梳理回歸課文,積累字詞綜合比較,宏觀梳理回歸課文,積累字詞11+X拓展,提高素養(yǎng)例:閱讀兩段文言文,完成1-4題?!炯住棵献釉唬骸笆茄傻脼榇笳煞蚝??子未學(xué)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乙】柳下惠不羞污君①,不辭小官。進不隱賢,必以其道。遺佚②而不怨,厄窮而不憫③?!睹献印贰咀⑨尅竣傥劬簤牡木?。②佚:散失。③憫:憤懣。1.下列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戒之曰(謹(jǐn)慎)

B.與民由之(遵從)C.不羞污君(以……為羞)

D.進不隱賢(在朝廷做官)2.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每句標(biāo)一處。(2分)(1)此之謂大丈夫(2)柳下惠不羞污君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3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認為柳下惠是孟子所說的“大丈夫”嗎?請說明理由。(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分)A(戒:告誠)

2.(2分)(1)此之謂/大丈夫

動詞與它所帶的賓語之間往往要停頓。

(2)柳下惠/不羞污君

主謂之間要停頓

3.(3分)富貴不能使我迷惑,貧賤不能使我改變,威武不能使我屈服。

4.(2分)是。柳下惠的“進不隱賢,必以其道”是甲文觀點“得志,與民由之”的具體體現(xiàn),柳下惠的“遺佚而不怨,厄窮而不憫”是甲文觀點“不得志,獨行其道”的具體體

現(xiàn)。(答“柳下惠的所作所為是甲文中‘貧賤不能移’的體現(xiàn)”亦可)三專題訓(xùn)練:【一】閱讀古文,回答問題?!炯住渴烙胁畼罚缓笥星Ю锺R。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乙】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世說新語》)【注釋】徐孺子,名稚,東漢豫章南昌人,是當(dāng)時的名士,為人高潔。廨:官署。式:通“軾”,車前橫木,文中是扶著軾的意思。1.解釋加點的詞。①才美不外見_____

②策之不以其道_____

③登車攬轡_____

④吾之禮賢_____【答案】①同“現(xiàn)”,表現(xiàn);②正確方法(規(guī)律);③嚼子和韁繩;

④賢士2.翻譯下面的句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敬鸢浮克Q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

3.同樣是面對人才,【甲】【乙】兩文情感態(tài)度有什么不同?【答案】兩文的不同之處在于:甲文寫千里馬懷才不遇,乙文寫徐孺子幸遇“伯樂”(太守);甲文為千里馬抒發(fā)委屈和不平,乙文借描寫太守的言行,贊揚他禮賢下士賞識人才的善舉?!緟⒖甲g文】【乙】陳仲舉的言談是讀書人的準(zhǔn)則,行為是世間的規(guī)范。為官剛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擔(dān)任豫章太守時,一到南昌就問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簿報告:“大家伙兒的意思,是請?zhí)啬鹊焦俑??!标愔倥e說:“周武王得到天下后,墊席都沒坐暖,先去賢人商容的住處去表示敬意,我禮敬賢人,不先進官署,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二】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按要求答題。【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選自《陋室銘》)【乙】項脊軒①,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墻周庭②,以當(dāng)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③,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④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fēng)移影動,珊珊⑤可愛。(節(jié)選自《項脊軒志》)【注】①項脊軒:作者的書齋名。②垣墻周庭:庭院四周砌上圍墻。③欄楯(shǔn):欄桿。④偃仰:安居,休息。⑤珊珊:同“姍”,引申為美好的樣子。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實詞的含義。(1)有龍則靈

靈:(2)談笑有鴻儒

鴻:(3)無案牘之勞形

案牘:(4)顧視無可置者

顧:2.選出下列加點虛詞含義、用法相同的一項(

)A.有仙則名

險躁則不能治性(《誡子書》)B.無絲竹之亂耳

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C.舊南閣子也

當(dāng)余之從師也(《送東陽馬生序》)D.以當(dāng)南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3.選出畫波浪線句子停頓恰當(dāng)?shù)囊豁棧?/p>

)A.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B.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C.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D.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4.下列關(guān)于【甲】【乙】兩篇選文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銘”這種文體常用來述功紀(jì)行或警誡勸勉。甲文作者用此文體自述其志,表達安貧樂道的情操。B.甲文結(jié)尾用“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類比“陋室",指出此室可以與古代名賢的居室比美。C.乙文善用疊詞表達情感。如“庭階寂寂”中的“寂寂”二字,就是為了表達作者寂寞孤獨的心情。D.甲乙兩文作者雖然生活時代不同、但都在對居室環(huán)境的描寫中,表現(xiàn)了中國古代文人的高雅情趣。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1、(1)神異(或“神奇”“靈異”):(2)大:(3)官府文書;(4)看,視(只要表達出“看”的意思即可給分)2、A

A,“就”。

B,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代詞,它。C,句末語氣詞,表示判斷:句中語氣詞,表示語氣的停頓。D,連詞,用來:介詞,因為。3、B4、C

“就是為了表達作者寂寞孤獨的心情”表述錯誤,“寂寂”二字突顯了環(huán)境的清幽,表達了作者身處書齋的愜意之情。5、(1)這是簡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2)小鳥時常來啄食,人來了(它們)也不離開。(1)采分點:斯,這:德馨,品德好(品德高尚)。(每個采分點1分)(2)采分點:時,時常(時時、有時、時而、不時、常常);去,離開(飛離)。(每個采分點1分)(三)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按要求答題?!炯住坎郎乒那?,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敝驹诹魉?,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辈浪?,鐘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于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選自《列子·湯問》)【乙】董源善畫,尤工秋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筆。其后建業(yè)僧巨然②祖述③源法,大體源及巨然畫筆,皆宜遠觀。其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④,幽情遠思,如睹異境。如源畫《落照圖》,近視無功,遠觀村落杳然深遠,悉是晚景,遠峰之頂宛有反照之色。此妙處也。(節(jié)選自《夢溪筆談》)【注】董源:五代南唐畫家,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②巨然:建業(yè)(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畫家,師承董源。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學(xué)說或行為。④粲:鮮明。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1)卒逢暴雨

卒:____(2)伯牙乃舍琴而嘆曰

舍:_____(3)皆宜遠觀

宜:______(4)悉是晚景

悉:______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尤工秋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筆B.尤工秋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筆C.尤工秋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筆D.尤工秋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筆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2分)(2)近視之幾不類物象。(2分)4.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寫法來表現(xiàn)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畫,乙文怎樣介紹他畫作的奇妙?請簡要分析。(5分)【答案】1.(4分)(1)突然(通“猝”)

(2)放棄(放下,丟開)

(3)合適(應(yīng)當(dāng))

(4)全(都)2.(3分)C3.(4分)(1)(伯牙)每次彈奏曲子,鐘子期就能說盡它的旨趣(情趣)。(2)近看畫幾乎不像任何事物的形象。4.(5分)第一問:側(cè)面描寫,通過鐘子期的“善聽”來表現(xiàn)。第二問:先寫董源的畫“宜遠觀”,然后寫“遠觀”和“近視”效果不同,再以《落照圖》為例加以說明。說明:意思答對即可。

【四】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按要求答題。(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大道之行也》(乙)河?xùn)|薛存義將行,柳子……告曰:“凡吏于土①者,若知其職②乎?蓋民之役,非以役③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傭④乎吏,使司⑤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⑥,?、咂涫抡?,天下皆然。豈惟怠之,又從而盜之。向使傭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盜若貨器,則必甚怒而黜罰之矣。以今天下多類此,而民莫敢肆其怒與黜罰者,何哉?勢不同也。勢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達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存義假令⑧零陵⑨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勞心;訟者平,賦者均,老弱無懷詐暴憎。其為不虛取直也的⑩矣,其知恐而畏也審矣?!谠端脱Υ媪x序》(有刪節(jié))注:①土:地方。②職:職責(zé)。③役:役使。④傭:雇傭。⑤司:主持,掌管。⑥直:通“值”,指官吏所得俸祿。⑦怠:懈怠。⑧假令:代理縣令。⑨零陵:地名。⑩的(dì):確實。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①選賢與能

與:

②不獨子其子

子:

③天下皆然

然:

④今天下多類此

類:

2.概括兩文闡發(fā)的一種共同主張并分別說明。3.簡要說明兩文在寫法上的不同之處。【答案】1.

①.同“舉”,選舉②.以……為子

③.這樣

④.像

2.兩文都認為應(yīng)該創(chuàng)設(shè)一種公平的社會氛圍。

3.甲文主要從正面描述了大同社會的美好;乙文主要從反面列舉當(dāng)今社會的腐敗現(xiàn)象,進而勸誡朋友。【五】(2023山東威海中考真題)閱讀下列語段,完成下面小題?!炯住眶~,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睹献印じ孀由稀贰疽摇扛慌c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①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②必于是,顛沛③必于是。——《論語·里仁》【注釋】①惡(wū)乎:怎樣。②造次:急促、倉猝。③顛沛:用以形容人事困頓,社會動亂。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①舍生而取義者也

②其人舍然大喜B.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C.①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

②上使外將兵D.①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②覽物之情,得無異乎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義與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①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B.①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②為是其智弗若與C.①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②為人謀而不忠乎D.①不以其道得之

②策之不以其道3.與【甲】文中“魚,我所欲也”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A.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B.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D.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①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②君子去仁,惡乎成名!5.【甲】【乙】兩文闡述的觀點是

請另舉兩個事例證明這一觀點。

答案:1.B2.C3.A

4、①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它)罷了。

②君子背離了仁的準(zhǔn)則,怎么能夠成名呢?(每小題2分,意思對1分,語句通順1分)

5、在生和義不能兼顧時,要舍生取義(1分)。參考示例:鄧世昌誓死保家衛(wèi)國,李大釗為信仰慷慨就義,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鄧稼先為科研事業(yè)奉獻終生。(1分,符合要求即可,只舉出一例不得分)(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選段,完成后面題目(12分)。【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選自周敦頤《愛蓮說》【乙】竹似賢,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體②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yīng)用虛受③者。竹節(jié)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jié),則思砥礪④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焉?!?jié)選自白居易《養(yǎng)竹記》【注釋】①本:根。②體:體悟。③虛受:虛心接受。④砥礪:磨練,鍛練1.解釋加點線詞的意思。(2分)(1)亭亭凈植

(2)宜乎眾矣

(3)竹本固

(4)夫如是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2)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焉。

3.甲乙兩文都采用了什么寫作手法?結(jié)合原文分析,贊美了君子、賢士哪些品質(zhì)?(4分)1、(1)植:立

(2)宜:應(yīng)該

(3)固:牢固、穩(wěn)固

(4)是:這,這樣。2、(1)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之后就很少聽到了。(2)所以君子大多都會種上竹子,作為他們庭院的充實物。3、運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1分)都贊美了君子的處事正直,為人虛心,有氣節(jié),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意志堅定等美德。(2分,答對兩條即可給滿分。)【譯文】竹子像賢人,為什么呢?竹子的根很牢固,憑著牢固的根可以樹立品德。君子看見它的根,就會想到意志堅定不移的人。竹本性正直,憑著正直的本性可立身;君子看見它正直的本性,就會想到處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內(nèi)心是空的,憑著心空可以體驗道的存在,君子看見它的空心,就會想到虛心求學(xué)的人。竹子的節(jié)很堅貞,憑著堅貞的節(jié)可以立志,君子看見它的節(jié),就會想到砥礪名節(jié)、無論危險還是平安都始終如一的人。正因為如此,所以君子大多都會種上竹子作為他們庭院的充實物。(七)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4題。(12分)【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節(jié)選自《孟子·公孫丑下》)【乙】政①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惡憂勞,我佚樂②之;民惡貧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③,我存安之;民惡滅絕,我生育④之?!蕪钠渌挠?,則遠者自親⑥;行其四惡,則近者叛之。故知予之為取⑦者,政之寶也。(節(jié)選自《管子·牧民·四順》)【注釋】①政:政令。②佚樂:使……安樂。③危墜:危亡。④生育:使……生養(yǎng)繁息。⑤欲:欲望,⑥親:親近。⑦予之為取:給予就是索取,即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A.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腰白玉之環(huán)B.池非不深也

南冥者,天池也C.委而去之

與人期行,相委而去D.故從其四欲,則遠者自親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A.夫環(huán)而攻之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錢覆其口C.民惡貧賤,我富貴之

前人之述備矣D.行其四惡,則近者叛之

不效,則治臣之罪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2)故知予之為取者,政之寶也。4.兩文都圍繞“民心”展開議論,甲文強調(diào)(1)“________”(用原文語句回答)比“天時””地利”更重要、乙文認為(2)“________”(用原文語句回答)就可以贏得民心?!拔覀凕h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敝袊伯a(chǎn)黨百年光輝歷程啟示我們:一切要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親民要有真感情,愛民要有真措施,利民要有真成效。(3)甲文中的什么主張與“執(zhí)政為民”思想是相通的?(4分)1.C

2.D3.(1)幫助他的人少到極點,內(nèi)外親屬都會背叛他;幫助他的人多到極點,天下的人都會歸順?biāo)?2)由此可知,“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是治國的法寶。4.(1)人和

(2)從其四欲

(3)要點:施行仁政(“得道”)。(八)閱讀下文,按要求回答1-5題。(14分)①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1)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舉:

(2)人恒過

過:

(3)衡于慮

衡:

(4)而后喻

喻:

2.下列加點詞的用法與其它三項不相同的一項是(2分)A.苦其心志

B.無案牘之勞形

C.曾益其所不能

D.凄神寒骨3.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4.完成填空。(3分)孟子,名軻,

時期思想家,

家學(xué)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稱為“亞圣”。請你寫出一句本文之外的孟子的名言警句:

5.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你對“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的理解,并另舉一個能證明這一觀點的事例。(3分)【答案】1.(4分)(1)舉:選拔,任用。(2)過:犯錯誤(答“錯誤”不給分)(3)衡:同“橫”,梗塞,不順。(4)喻:了解、明白。2.(2分)C

(曾:同“增”,增加。其他為使動用法)3.(2分)(一個國家)內(nèi)部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外部沒有能匹敵的鄰國和外患的侵?jǐn)_,這個國家往往容易滅亡。4.(3分)①戰(zhàn)國;(1分)

②儒;(1分)③例句: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只要是孟子名言,書寫無誤,均可得分)(1分)5.(3分)文中“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是說,憂患和磨難可以使一個人奮發(fā)有為,使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安逸和享樂則會讓一個人不思進取,使一個國家衰敗滅亡。(1分)舉例: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的故事能證明這一觀點。吳越交戰(zhàn),越國戰(zhàn)敗,越王勾踐立志發(fā)憤圖強,臥薪嘗膽。經(jīng)過十年,越國恢復(fù)元氣,兵強馬壯,具備了復(fù)仇條件。反觀吳王夫差,戰(zhàn)勝越國后,以為憂患已除,生活驕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終身死而國滅。(2分)(事例中要包含“生于憂患”和“死于安樂”兩方面內(nèi)容,只寫其中一個方面只得1分)(九)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1~4題。(共10分)(一)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泵献釉唬骸笆茄傻脼榇笳煞蚝酰孔游磳W(xué)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節(jié)選自《孟子》)(二)何易于為益昌令。鹽鐵官榷取茶利①,詔下,所在②毋敢隱。易于視詔書曰:“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③厚賦毒之乎?”命吏閣詔④,吏曰:“天子詔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竄⑤邪?”對曰:“吾敢愛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爾曹?!奔醋苑僦S^察使素賢之,不劾也。(節(jié)選自《新唐書·何易于傳》)注:①榷取茶利:通過對茶實行專管專賣而謀利。榷(què),專賣。②所在:這里指盛產(chǎn)茶葉的地方。③矧(shěn):況且,何況。④閣詔:擱置詔書。⑤竄:這里指被流放。1.解釋下面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2分)(1)丈夫之冠也

冠:________(2)得志,與民由之

由:________2.把語段(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3.善用修辭增強雄辯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點,請結(jié)合語段(一)第二段的內(nèi)容簡要分析。(4分)4.根據(jù)你對語段(一)中“大丈夫”的理解,你認為語段(二)中的何易于能否稱得上“大丈夫”?請結(jié)合他的所作所為簡要分析。(2分)

答案:1.(1)行冠禮

(2)遵從(意思對即可。一小題1分,共2分)2.他們一發(fā)怒,諸侯就都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就平安無事。(意思對即可。2分)3.①使用反問,以不可辯駁的語氣否定景春的觀點。②使用排比(反復(fù)),闡明大丈夫的精神實質(zhì)及特點,義正詞嚴(yán),氣勢磅礴。(意思對即可。一點2分,共4分)4.能。①為茶民和小吏著想,講仁德,有仁心。②焚詔(抗詔),不懼權(quán)勢。(意思對即可。一點1分,共2分)(十)閱讀【甲】【乙】兩段選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節(jié)選自《北冥有魚》)【乙】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