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ipcc的氣候法律文件_第1頁
論ipcc的氣候法律文件_第2頁
論ipcc的氣候法律文件_第3頁
論ipcc的氣候法律文件_第4頁
論ipcc的氣候法律文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ipcc的氣候法律文件

環(huán)境問題是今天國際社會最受關注的焦點,氣候變化問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環(huán)境問題之一。它不僅直接關系到所有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和能源安全,而且關系到整個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圍繞著溫室氣體減排、抑制全球變暖的氣候問題,國際社會展開了積極的互動與合作,但又不可避免地充斥著國家及國家集團之間的博弈和斗爭。氣候變化問題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環(huán)境和科學問題,而是已經(jīng)演變成了一個糅合了復雜政治、經(jīng)濟、外交和國際法律因素的綜合性問題。在氣候變化的全球治理進程中,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簡稱IPCC)以其特有的專業(yè)性與權威性,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一、氣候變化的全球治理所謂氣候變化,一般是指氣候平均狀態(tài)統(tǒng)計學意義上的巨大改變或者持續(xù)較長時間(典型的為10年或更長)的氣候變動,不但包括平均值的變化,也包括變率的變化。聯(lián)合國將“氣候變化”定義為:“除在類似時期內所觀測的氣候的自然變異之外,由于直接或間接的人類活動改變了地球大氣的組成而造成的氣候變化。”人類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關注和研究始于19世紀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時期。早在1820年,法國科學家讓·巴蒂斯特·約瑟夫·傅里葉(JeanBaptisteJosephFourier)就撰文指出,地球熱量的保持在于地球大氣層將地球發(fā)射向太空的熱量重新反射回了地面。雖然這一發(fā)現(xiàn)是現(xiàn)今氣候變化系列理論得以建立的基礎,但在當時并沒有引起世人的關注。直到1896年,瑞典科學家斯文特·阿列紐斯(SvanteArrhenius)在借鑒傅里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率先提出了地球溫室效應的學說,揭示了溫室氣體對于地球溫度和氣候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將會強化地球大氣的溫室效應,從而導致地球的表面溫度不斷升高。在廣泛收集數(shù)據(jù)和親自進行觀測的基礎上,美國科學家基林(Keeling)于1961年提出了著名的“基林曲線”(KeelingCurve),用客觀數(shù)據(jù)說明了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一直在穩(wěn)定地增長?;炙占臄?shù)據(jù)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對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連續(xù)觀測時間最長的記錄,這也為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打下了可靠的基礎。在基林的研究基礎之上,針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分析研究在隨后的20年時間里開始迅速增加。1979年第一次世界氣候大會的召開,氣候變化問題首次作為一個備受關注的國際問題提上了議事日程,國際社會對氣候變暖將會造成的危害達成了基本的共識,隨后開始努力構建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機制,氣候變化的全球治理才逐步展開。在這一背景下,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UNEP)與世界氣象組織(WMO)于1988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召開了一次會議,會議決定成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1988年12月,IPCC正式成立。根據(jù)IPCC成立的宗旨,其主要任務是“在全面、客觀、公開和透明的基礎上,對世界上有關全球氣候變化的最好的現(xiàn)有科學、技術和社會經(jīng)濟信息進行評估,”總結氣候變化的科學基礎、對自然系統(tǒng)和人類社會產(chǎn)生的影響及減緩氣候變化的對策,從而為國際社會認識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提供科學咨詢。IPCC本身并不進行氣候變化的科學研究,也不從事對氣候變化資料的監(jiān)測工作,而只是對全世界范圍內經(jīng)過仔細審議和已出版的有關氣候變化的科研文獻和資料進行評估并歸結成評估報告予以發(fā)布,將人類有關氣候變化的“現(xiàn)有知識”進行總結。IPCC是一個政府間機構,它向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和世界氣象組織的所有成員開放,IPCC的主要工作成果是評估報告、特別報告、方法報告和技術報告。這些報告已成為氣候變化領域的標準參考著作,被決策者、科學家和其他專家廣泛使用,而其中最具有影響力的是已發(fā)布的四次評估報告??偟膩砜?IPCC成立20多年來,對于氣候變化的全球治理起到了顯著推動的作用,并因此獲得了2007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二、氣候變化談判的基礎IPCC的評估報告對氣候變化的自然科學基礎、影響以及可行的對策都進行了詳細的闡釋,其已經(jīng)出版的四次評估報告成為國際氣候變化談判非常具有權威性的科學依據(jù)和基礎。1.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正式簽署IPCC的第一次評估報告完成于1990年8月,這份報告以科學為依據(jù)證實了氣候變化的發(fā)生,從而促進了國際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政府間對話,然而它最重要的貢獻在于直接推動了1992年《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制定。自此,IPCC的評估報告開始與氣候變化的全球治理進程密切關聯(lián)起來,成為國際氣候談判的標準參考資料,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IPCC的第一次評估報告具有非常重要的開創(chuàng)性意義。第一份評估報告向國際社會傳達了這樣的信息:全球氣候變化確實已經(jīng)和正在發(fā)生,而導致這些變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類活動向大氣中排放了大量溫室氣體,人類必須立即采取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否則地區(qū)氣候將會繼續(xù)變暖并對人類造成危害。也正是基于這樣的信息,一些國家開始率先表示要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它們的帶動之下,國際合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輿論環(huán)境開始成熟。在這一背景下,1990年12月聯(lián)合國大會做出決議,要求締結一個全球性的國際公約以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并且成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政府間談判專門委員會,專門負責公約的談判工作。在談判的過程中,IPCC的第一次評估報告因其權威性,在談判中成為了氣候變化理論支持者呼吁國際社會共同開展氣候治理的有力依據(jù),也成為各國決策者決定自身立場的重要參考。1992年6月4日,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與發(fā)展大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在這次大會上獲得通過,框架公約在1994年3月正式生效。直至今天,《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仍然是國際環(huán)境與發(fā)展領域中參與國家最多、影響最廣、國際社會關注程度最高的國際環(huán)境公約之一,它“將氣候變化問題正式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氣候變化的全球治理也正式開始被納入制度的軌道。2.人類活動與地球氣候變化的關系IPCC的第二次評估報告于1995年完成,這次評估報告以1990年以來獲得的新的有關氣候變化的文獻資料和觀測數(shù)據(jù)為基礎來撰寫,進一步發(fā)展和充實了氣候變化的科學理論。它更重要的意義在于為闡述《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最終目標提供了科學依據(jù),同時也為后來框架公約的具體法律文件———《京都議定書》的談判和簽署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第二次評估報告從科學的角度對人類活動與地球氣候變化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了進一步的闡釋,明確了人類活動影響地球氣候的兩大因素。報告對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增加進行了進一步的論證,認為人類活動是導致這種增長的主要原因。與此同時,報告中還指出,人類活動產(chǎn)生的氣溶膠是人類活動影響地球氣候的另一個因素?!堵?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雖然對氣候變化的全球治理進程來說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但它的價值更多的只是象征性的,對于各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并沒有做出具體的規(guī)定。第二次評估報告再一次給人類敲響了警鐘,強調國際社會采取實質行動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已經(jīng)是勢在必行,為框架公約制定一個具體的實施方案也已經(jīng)刻不容緩。1995年4月,《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一屆會議通過了《柏林授權書》,第二次評估報告的出版加速了為達成這項協(xié)議而進行的談判,第二次評估報告在談判中也成為談判各方重要的科學參考文件。最終,在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舉行的《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三次會議上,形成了關于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成文法案,即《京都議定書》,其目標是: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wěn)定在一個適當?shù)乃?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毒┒甲h定書》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協(xié)議書。3.第三、關于對人類國際減排行動的持續(xù)認識IPCC第三次評估報告在2001年完成,主要是在第二次評估報告發(fā)布以來的科學研究新成果和日益增加的觀測數(shù)據(jù)的基礎上進行的新的評估,反映了人類在對氣候變化問題認識上的新進展,它為《京都議定書》的生效和執(zhí)行提供了一定的科學支撐。第三次評估報告繼續(xù)對《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最終目標進行了科學解釋,“對作為決策者確定哪些成分構成‘氣候系統(tǒng)危險的人為干擾’的新的科學信息和證據(jù)進行了評估”,同時,“報告對采取減緩措施實現(xiàn)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穩(wěn)定在不同水平的潛力進行了評估,并提供了有關適應性措施如何能夠減少脆弱性的信息”,這些都為人類的國際減排行動提供了更加明晰的標準和指南。第三次評估報告還將氣候變化問題與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聯(lián)系了起來,指出氣候變化問題的解決關系到人類未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呼吁人類要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長遠目光來認識氣候變化??梢哉f,這次報告為國際社會采取共同行動抑制全球變暖提供了一個更加不可回避的理由。由于在京都談判的時候,為了統(tǒng)一各方的意見來實現(xiàn)減排的大目標,《京都議定書》并沒有規(guī)定具體的操作細則,所以議定書從1997年通過到2005年最終生效,經(jīng)歷了長達近8年的時間。第三次評估報告為促進《京都議定書》成功簽署和生效做出了很大貢獻,它以更加充分的證據(jù)揭示了氣候變化問題的嚴重性,敦促各國政府參與國際減排行動。俄羅斯最終于2004年11月批準了《京都議定書》,議定書得以在2005年艱難生效。議定書生效之后,后京都談判開始啟動,IPCC的第三次評估報告也成為后京都談判中談判各方的重要參考文獻。4.氣候變化的全球治理進程IPCC的第四次評估報告于2007年完成編寫并發(fā)布。第四次評估報告在2001年以來的氣候變化問題新的文獻、數(shù)據(jù)資料和研究成果的支持下,從不同方面就全球氣候變化的事實、原因、影響、適應和減緩措施等方面進行了綜合評估。這次報告直接推動了巴厘島路線圖的制定,也為國際社會采取進一步的氣候治理行動和構建2012年以后氣候治理國際機制提供了大量的科學依據(jù)和信息。第四次評估報告進一步肯定了氣候變暖的發(fā)生和人類活動導致氣候變暖,報告中指出,“自20世紀中葉以來,大部分已觀測到的全球平均溫度的升高很可能(發(fā)生概率大于90%)是由于觀測到的人為溫室氣體濃度增加所導致的。”這是第四次評估報告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結論,也是歷次評估報告中對“氣候變化是否由人類活動導致的”這一問題最為確定的回答,對氣候變化的全球治理進程具有重大的意義。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執(zhí)行主任阿奇姆·斯特納(AchimSteiner)曾經(jīng)對此評論說:“人類活動是否導致氣候變化已不再是一個問題,人們關注的焦點將轉向我們?yōu)榇四軌蜃鲂┦裁??!钡谒拇卧u估報告的結論引起了國際社會和各國決策者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高度關注,為巴厘島氣候大會的召開營造了有力的輿論氛圍。2007年12月,備受期待的巴厘島氣候大會召開,IPCC的第四次評估報告被提交到這次大會,會議經(jīng)過談判達成了“巴厘路線圖”。第四次評估報告還為巴厘路線圖的制定提供了堅實的科學依據(jù),例如路線圖約定發(fā)達國家到2020年要將溫室氣體排放在1990年基礎上減少25%-40%,這正是基于第四次評估報告第三工作組的評估結論。第四次評估報告不僅加強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同樣也影響了各個國家的氣候決策,如歐盟、美國、日本等國家以這次報告為依據(jù)提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許多新主張和新政策,其中不乏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具有積極意義的主張。5.實質性編寫階段IPCC每次新的評估報告都代表了人類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新認識和氣候變化研究的新進展,因而IPCC的第五次評估報告也變得令人期待。2010年11月8日,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報告第一次主要作者會議在中國云南省昆明市召開,標志著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進入了實質性的編寫階段。根據(jù)IPCC的日程,第五次評估報告將在2014年最終完成。當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的形勢依然非常嚴峻,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雖然在經(jīng)過各方激烈爭吵之后艱難達成了《哥本哈根協(xié)議》,但這個協(xié)議并不具有法律約束力,這次會議沒有如巴厘路線圖所設定的那樣,為2012年《京都議定書》第一期承諾到期之后的國際減排做出安排。2010年的三次波恩談判也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成果,一些談判方的立場甚至出現(xiàn)了大倒退。2010年底的坎昆會議作為《京都議定書》的一場生死保衛(wèi)戰(zhàn)雖然取得勝利,但仍然未能在《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安排的問題上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在這種情勢下,我們更有理由期待第五次評估報告會給氣候變化的全球治理進程的發(fā)展注入新的動力。三、解決氣候變化問題氣候變化的全球治理無疑還面臨著許多難題和挑戰(zhàn),而這其中最難以逾越的障礙之一就是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問題的質疑,在這一問題的解決上,IPCC作為專業(yè)性的國際組織任重道遠。但是,在現(xiàn)實的運作過程中,IPCC的表現(xiàn)也并非完美,存在著諸多的局限于不足。(一)ipc的限制分析1.第四,有的改革方案可能導致受各國政府的拒絕IPCC是一個不依附于任何國家的國際組織,而且其工作職責在于客觀公正地對氣候變化問題進行科學評估,這就需要IPCC必須始終保持高度的獨立性。然而在現(xiàn)實的運作中,IPCC并沒有擺脫國際政治因素的制約,其評估報告中的很多內容可以明顯地看到“科學”背后的國家利益訴求。IPCC代表的是科學,而如果科學受制于政治,那么科學的正確性就要大打折扣,IPCC的科學權威性就必然被削弱。在實際運作中,IPCC在評估報告的編寫程序上規(guī)定,各個工作組的評估報告都要經(jīng)過三次各國政府和專家的評審。在政府評審中,各國政府可以就報告內容向寫作組提出修正、增加或刪除等修改意見,而終稿需要根據(jù)“協(xié)調一致”的原則經(jīng)由所有成員國政府的批準,這就意味著任何一個國家的拒絕都可能導致評估報告無法通過,這就使得IPCC為了保證其報告的順利通過和發(fā)布而受制于各國政府,在這種制約之下,IPCC往往不得不尋求一些妥協(xié)。其中,歐洲國家傾向于將氣候變化問題表述得很強烈,發(fā)展中國家則傾向于強調其不確定性。第四次評估報告中最為重要的結論“自20世紀中葉以來,大部分已觀測到的全球平均溫度的升高很可能是由于觀測到的人為溫室氣體濃度增加所導致的”中之所以用了“大部分”、“很可能”等詞語,除了保證科學嚴謹性的原因之外,也是在這種博弈之下達成的一個妥協(xié)。在第三次評估報告的編寫過程中,部分發(fā)展中國家的學者堅持對減排中的發(fā)展和平等問題予以強調,這在文稿審查中招致美國的嚴重不滿,聲稱該報告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要求對報告的第1章“全部重寫”。美國政府還反對報告中提出的對“減緩能力”(mitigativecapacity)概念的討論,認為這將有利于發(fā)展中國家逃脫減排責任,而寫作小組雖幾經(jīng)堅持,但“最后在‘報告可能被有些國家政府拒絕’的傳言的壓力下,只好同意美國政府的要求,將該詞語從《決策者概要》中刪除?!庇秩?來自歐美國家的學者曾堅持保留有關發(fā)展中國家自愿承諾減排的表述,但在一些發(fā)展中國家的強烈反對下,寫作小組最后還是將其從文稿中刪除。另外,IPCC的經(jīng)費來源也導致它會受到國際政治因素的制約。按照IPCC的規(guī)定,其“活動所需的經(jīng)費來自各國政府的自愿捐助,世界氣象組織、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和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提供額外的支持。”實際上,來自各國政府和國家集團的捐助已經(jīng)成為IPCC經(jīng)費的一個重要來源,以至于IPCC的每次報告在開篇都會對各國政府的捐助表示感謝,這就使得某些國家政府運用資金手段影響IPCC的工作成為可能。2.ipcc頻現(xiàn)東南角嘴唇的相關規(guī)定IPCC自身對其報告的撰寫程序進行了嚴格的規(guī)定,包括用以評估的資料范圍和多層審查制度,以保證評估所得結論的科學性和正確性。在IPCC的組織原則中規(guī)定,“報告的作者應在經(jīng)過細審并在國際上發(fā)表的文獻,其中包括可供IPCC評審的手稿,以及選定的但未經(jīng)同行評審的文獻的基礎上撰寫報告”,也就是說其評估主要基于經(jīng)過細審和已出版的科學和技術文獻,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最終報告的可信性。與此同時,IPCC還規(guī)定了比較嚴密的評審制度,從報告的初稿到最終稿要經(jīng)過三次政府和專家的評審,這也是為了在評審中及時發(fā)現(xiàn)和改正錯誤。然而,IPCC的這些規(guī)定并沒能夠保證其報告的高度科學性,IPCC近些年由于頻現(xiàn)丑聞而遭遇嚴重的信任危機,而這些丑聞大部分都與文獻資料的引用相關。2009年,IPCC陷入了“氣候門”,就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召開前夕,負責為IPCC提供重要參考依據(jù)的英國東安吉利亞大學氣候研究機構遭到網(wǎng)絡黑客的侵入,大量科學家之間往來的電子郵件和文件被竊取并曝光,從中人們發(fā)現(xiàn)個別為IPCC報告提供數(shù)據(jù)的科學家涉嫌對數(shù)據(jù)造假。隨后,IPCC又被指關于喜馬拉雅冰川消融的表述有悖事實,在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第二工作組的報告中寫道:“喜馬拉雅冰川融化的速度比世界上其他地區(qū)的冰川都要快,如果照目前的速度全球繼續(xù)變暖,那么喜馬拉雅冰川在2035年甚至更早前消失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倍詈笫聦嵶C明,IPCC的這一論斷來自“未經(jīng)同行評議”的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年度報告,而其源頭是來自1999年《新科學家》雜志上發(fā)表的一篇普通的新聞報道,由此IPCC又陷入“冰川門”。不僅如此,IPCC報告中關于“氣候變化將威脅到40%的亞馬遜熱帶雨林”、“氣候變暖將導致2020年非洲雜糧作物減產(chǎn)50%”等結論,也都被指出存在資料援引不當?shù)膯栴}。這些丑聞事件的接連曝光,使得IPCC陷入了自成立以來最為嚴重的信任危機。這些事件不僅暴露出IPCC報告在引用文獻上非常不嚴謹,甚至很多并沒有科學研究作支撐的結論也被引用到報告中來,而且這些結論能夠順利通過多次評審,也暴露出了IPCC在審查工作上的漏洞。這些丑聞更為嚴重的影響是為氣候變化懷疑論者提供了口實,他們更加堅信氣候變化理論是一個騙局,而IPCC則是一個運用偽造和篡改手段來使人們相信騙局的工具。顯然,國際社會和IPCC需要為此做出更多的努力來消除丑聞事件的負面影響,從而推動氣候變化全球治理繼續(xù)向前發(fā)展。(二)ipcc的未來發(fā)展不管是從國際社會對于IPCC的期望和信任來說,還是從聯(lián)合國和世界氣象組織對IPCC的職責要求來說,保證自身的科學、公正、客觀是IPCC最為根本的準則,是其賴以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國際社會對IPCC的信任是基于它至高無上的科學性,2007年IPCC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更將人們對它的信任推向了極致。然而近些年IPCC被不斷曝出丑聞的現(xiàn)象說明,IPCC并沒能夠完全堅守住科學、公正和客觀的準則。IPCC要想保持自身的生存和發(fā)展,并繼續(xù)推動氣候變化全球治理向前發(fā)展,需要以保證公正性和客觀性、加強科學性和權威性作為自身改革的兩個方向。而這兩個方向同時是相輔相成的,公正和客觀是增強自身科學權威的一個重要基礎,而其科學性也需要通過公正和客觀來體現(xiàn)。1.ipcc的改革建議保持自身的公正性和客觀性對IPCC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聯(lián)合國和世界氣象組織成立IPCC的初衷就是為整個國際社會提供氣候變化與治理方面的權威科學咨詢,其服務對象是整個國際社會,而并非某個國家或國家集團。失去了公正性和客觀性,IPCC也將失去國際社會對它的信任,而沒有了這種信任,IPCC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國際政治因素的制約是破壞IPCC的公正性和客觀性的一個原因,而另一個原因在于IPCC的工作偏離了自身的角色定位。IPCC的角色定位是一個氣候變化科學的評估者,不是氣候變化理論的論證者,應該為了客觀的反映氣候變化的科學研究而評估,而不是為了論證氣候變化理論的正確性而評估。很顯然,IPCC在自身角色定位上出現(xiàn)了偏差,越來越傾向于做一個氣候變化理論的論證者,IPCC所爆出的那些丑聞從根源上都可以歸咎于此。如何重塑IPCC的公正性和客觀性?在筆者看來,IPCC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實行改革。首先是在財政問題上。IPCC經(jīng)費的一個重要來源在于各國政府的自愿捐助,這種捐助制度使實施捐贈的政府與IPCC構成了一種直接的利益聯(lián)系,使得國家政府通過資金影響IPCC的工作成為可能。在這一點上,筆者認為IPCC應該效仿聯(lián)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所實行的按份額或比例分攤經(jīng)費的制度,各成員國按固定的數(shù)額為IPCC提供資金支持,避免IPCC為了爭取資金支持而受制于人。又或者將IPCC所需的經(jīng)費納入到聯(lián)合國的經(jīng)費計劃中來,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各成員國的聯(lián)合國會費,再由聯(lián)合國直接撥付一定經(jīng)費用于IPCC的運作,以避免國家政府與IPCC產(chǎn)生直接的利益關系。其次是在報告的編寫工作上。IPCC的規(guī)章制度中規(guī)定其報告要力求平衡和真實地反映現(xiàn)有各種觀點,“IPCC報告應代表科學、技術和社會經(jīng)濟方面的最新成果,且內容盡可能全面”,“IPCC報告應該明確指出完全不同但有重要科學或技術支持的意見,同時附上有關的論據(jù)?!倍鴱默F(xiàn)實來看,IPCC似乎并沒有真正地踐行這一原則,許多對氣候變暖理論提出質疑的不同意見和科學成果并沒有被真正采納,報告中所體現(xiàn)的更多的是支持氣候變暖理論的內容。IPCC本應是一個氣候變化科學研究的評估者,它應該力求公正客觀,如今卻越來越像一個氣候變化理論的論證者,以至于對質疑的聲音往往視而不見,而對支持的觀點在審查中都能網(wǎng)開一面,如此才導致像“冰川門”這樣的丑聞出現(xiàn)。IPCC在報告編寫工作上的改革應該更強調包容性,不應該對不同的意見持完全對立和排斥的態(tài)度,而應該以科學的精神來對待,公正客觀地呈現(xiàn)在其報告中,這也有助于IPCC給國際社會更正確更科學的結論作參考。再次是在人事制度上。IPCC在人員組成上還是有欠缺的地方,從比例上看,IPCC專家團隊中的發(fā)展中國家學者還是偏少,大部分的專家學者都還是來自歐美發(fā)達國家,所以它還不能全面地代表國際社會中各方的觀點。這自然與發(fā)達國家的科學研究水平較高有關,但這樣也容易導致歐美學者在工作中帶有立場偏向,使得IPCC的報告更傾向于表達發(fā)達國家的利益訴求而有失客觀和公正。好在IPCC已經(jīng)意識到這一問題并在逐年改進,來自發(fā)展中國家的參與學者得到增加。另外,在報告編寫和評審的過程中,IPCC應該倡導對不同意見給予重視,并認真地加以考證、核實、論證,給持不同意見的人士以充分發(fā)表意見的機會。在這一方面,IPCC在之前的工作中做得很不夠,以致對報告中錯誤的質疑未能在報告發(fā)布之前被聽取,后來終于釀成丑聞。另外,鑒于外界對IPCC現(xiàn)任主席帕喬里擔任多家能源公司顧問等職務的爭議,IPCC的改革還應該對其領導層成員實行專職制度,增強IPCC的獨立性,以杜絕其成員因為利益團體的影響而喪失客觀和公正的可能。2.文獻交流和資料引用規(guī)范的缺失IPCC作為一個對氣候變化這一科學問題進行評估的機構,秉承科學精神是其題中之義。面對氣候變化懷疑論者的不斷攻擊,增強自身的科學性與權威性才是IPCC用以還擊的有力武器。首先,IPCC需要在專家的挑選工作上制定更加嚴格的標準,一方面要核實其學術成就和研究水平,以保證編寫作者和評審專家的資質,另一方面要使IPCC的專家團隊盡可能地囊括具有不同學科背景的專家,以適應氣候變化問題的研究不斷擴展和深入的要求。比如說經(jīng)濟學方面的專家在經(jīng)濟預測和經(jīng)濟計算的作用對于IPCC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在運作程序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