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仲勛為啥甘為鄧小平頂雷_第1頁
習仲勛為啥甘為鄧小平頂雷_第2頁
習仲勛為啥甘為鄧小平頂雷_第3頁
習仲勛為啥甘為鄧小平頂雷_第4頁
習仲勛為啥甘為鄧小平頂雷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習仲勛為啥甘為鄧小平頂雷由于寫了?劉志丹?,康生對習仲勛猛下毒手。從1962年開始,這位前國務院秘書長、副總理被打入牢房,一進去就是16年。2023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紀念其父親誕辰100周年〔逝世11年〕的時候,透露了一些外人不甚知曉的父子之情,催人淚下。不到9歲的習近平,就被迫與其父親長期別離。老父親是死是活都不知道,一直到了1972年,在周恩來的幫助之下,他們一家才得以見一面。習近平引用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詩句來描寫10年以后重新見到父親的感情,“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10年未見,習仲勛認不出習近平是小兒子,還是大兒子。而習近平見到的父親,雖然可以認出來,可是原來的黑發(fā),已經(jīng)變成花白。他說,他對賀知章的詩句,是完全顛倒過來理解的。習仲勛一生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整過人,連壞人,他都是容忍到了極致。出生在貧窮的陜西省富平縣淡村鎮(zhèn)中合村,時代造就了英雄。毛澤東領導的紅軍到了陜北,是習仲勛、劉志丹和謝子長領導的陜甘革命根據(jù)地給提供了落腳的根底。新中國的誕生,習仲勛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在富平縣的習陵,習仲勛的坐像非常慈祥,坐像的旁邊,刻了習仲勛生前寫的16個字,“戰(zhàn)斗一生,快樂一生;天天奮斗,天天快樂。〞這16個字,非常簡單、樸素,卻透露出一個硬漢子的寬闊胸懷。革命時期,浴血奮戰(zhàn),和平時期,蒙受16年牢獄的冤屈,而且,是那些一起鬧革命的“同志〞給整的。中國的文化大革命,不僅老百姓遭殃,更悲慘的,莫過于劉、鄧、彭、陶和習仲勛等一大批開國元勛。鄧小平復出,1978年習仲勛得到了徹底平反。習近平在回憶中,特別提到了鄧小平和葉劍英的名字,因為,是鄧和葉委派了習仲勛到廣東省當省長和省委書記的,為廣東的改革,起到了破冰的作用。如果你看到?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就不難知道深圳的改革,在前幾年的阻力有多大。鄧小平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來頂住各種反對改革的勢力。習仲勛第一個在廣東的報紙上要求大量宣傳這個思想。然而,深圳能否成功,誰也不知道。坐牢16年,年紀已經(jīng)65歲的習仲勛,剛逃出牢獄,就必須在廣東用改革的成果,來證明?實踐?的重要性,可謂是在老虎的嘴里拔牙。好在廣東人,就是那種敢于闖紅燈的人,下面的人沒有改革阻力,是習仲勛成功的一半。但是,如果錯了,作為省委書記的他,一定是難逃其責。換成別人,沖在改革的地雷區(qū),不一定肯干,也不一定能干好。習仲勛和鄧小平的共同之處,就是不怕“坐牢〞。鄧小平三起三落,習仲勛16年鐵窗生活,卻沒有放棄黨,因為,他們心里無私、無謂。他們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想的是黨的利益、人民的疾苦。有了這樣的精神,個人的得失,就非常微小了。習仲勛用“快樂〞二字,在他的16字座右銘的經(jīng)典中,占據(jù)了四分之一的位置??梢?,快樂,樂觀,可以使任何困難化為烏有,可以使牢獄之災,變成勵志的經(jīng)歷。習仲勛的鐵窗生活那么多年,卻堅持每天在狹小的牢房里正著走1萬步,退著走1萬步,還要正面做俯臥撐。他的身板沒有被牢房整垮,而是體力和毅力更加堅強了。像鄧小平和習仲勛這樣經(jīng)過無數(shù)磨難的人,都能活到90歲,90多歲,靠的就是一種信念。這種信念,是普通人難以想象的。文革期間,許多人熬不住,自殺了。許多人想不開,得病死了。經(jīng)歷過殘酷的政治斗爭,使鄧小平、葉劍英、習仲勛這樣的人,不再相信通過斗爭來解決問題。就連“四人幫〞被判了死刑,卻沒有執(zhí)行。他們對毛澤東的評價,也是以理解、寬容為本,最多把毛澤東的功過進行“三七〞開,他們沒有因為文化大革命的錯誤,而否認毛澤東為中國的解放事業(yè)所作出的偉大奉獻。仁慈、以民為本、雪中送炭,是習仲勛的情懷。在習近平童年的時候,習仲勛就給他講對人要“雪中送炭〞的道理。雪中送炭,與錦上添花的區(qū)別,就是前者,能救苦民于水火,后者,有用但遠不如前者。文化大革命之后,廣闊群眾生活在貧困之中,如何擺脫貧困,就是政治家“雪中送炭〞的作用。習仲勛在廣東,大搞經(jīng)濟特區(qū),把深圳的建設作為出獄以后的奮斗目標,把廣東省,從吃不飽,改變成為全國改革的排頭兵。在廣東兩年多以后,習仲勛被調回北京,當了書記處書記,政治局委員和全國人大副委員長。1993年離休,而后長期住在深圳,非要目睹深圳的變化。在習近平的回憶中,習仲勛有兩個故土,一個是陜西的富平縣,一個就是廣東的深圳市。這兩個地方,銘刻了習仲勛為中國的解放事業(yè),為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yè),所作出的不可磨滅的奉獻。他在廣東,其實,就是鄧小平的改革先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