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動物如何運動_第1頁
第15章.動物如何運動_第2頁
第15章.動物如何運動_第3頁
第15章.動物如何運動_第4頁
第15章.動物如何運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動物如何運動一、動物的骨骼二、人類的骨骼三、肌肉與肌肉收縮四、骨骼與肌肉在運動中的相互作用重點:運動系統(tǒng)的組成及其功能、肌肉收縮的分子機制。概述運動系統(tǒng)由骨、骨連結和骨胳肌三部分組成,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和其它各系統(tǒng)的配合下,發(fā)生運動。全身的骨通過骨連結構成骨胳。骨胳構成人體的支架,并賦予人體基本形態(tài),起著保護、支持和運動的作用。骨骼肌借肌鍵附著于相鄰兩塊骨的骨面上,收縮時以骨連結為支點,牽引骨改變位置,產(chǎn)生各種運動。在運動過程中,骨是杠桿,骨連結起樞紐作用,骨胳肌則是運動的動力器官。一、動物的骨骼1.多種類型的骨骼:液壓骨骼:在封閉的充滿液體的體腔內(nèi)形成。如水螅。外骨骼:體外分泌物形成。如軟體動物貝類。內(nèi)骨骼:軟組織內(nèi)堅硬的支撐物。如海星、脊椎動物等。2.脊椎動物的骨骼:骨骼系統(tǒng):頭骨、脊椎骨、四肢骨等。二、人類的骨骼1.人類骨骼的組成2.骨連結3.骨的構造4.骨的基本功能二、人類的骨骼1.人類骨骼的組成:骨是體內(nèi)堅硬的器官。人體全身共有206塊骨,可分為顱骨、軀干骨和四肢骨。骨種類:按形態(tài)可分為四類:長骨;短骨;扁骨;不規(guī)則骨。顱骨:分為腦顱骨、面顱骨、耳內(nèi)的聽小骨,共29塊。腦顱骨面顱骨作用:保護和支持腦。軀干骨軀干骨;51塊脊柱:頸椎7、胸椎12、腰椎5、骶1尾1軀干骨肋骨:12對胸骨:1塊

椎骨組成

椎體:與椎弓構成椎孔,所有椎孔連成椎管,椎弓:根部上下緣各有一個切跡,相鄰椎骨上下切跡圍成椎間孔。

突起

椎骨間的連結(相鄰兩椎體間的纖維軟骨板):椎間韌帶(連結椎骨的結締組織膜)、椎間關節(jié)(由相鄰椎骨的上下關節(jié)突連結而成)。

椎間盤:堅固有彈性,起承受壓力、減緩沖擊的作用脊柱彎曲

脊柱具有支撐、穩(wěn)定、保護的作用肋:弓形,由肋和肋軟骨組成,共12對,左右對稱。真肋:前7對肋前端與胸骨直接相連,稱真肋。假肋:第8—10對肋前端借肋軟骨與上位肋軟骨連接,形成肋弓,稱為假肋。浮肋:第11、12對肋前端游離于腹壁肌層中,稱浮肋。

胸廓:12塊胸椎、12對肋、1塊胸骨及其間連接構成,具支持、保護和參與呼吸運動的作用。四肢骨上肢骨及其連結:32×2上肢帶骨:肩胛骨和鎖骨游離上肢骨:肱骨,橈骨和尺骨,手骨。上肢的主要關節(jié):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下肢骨及其連結:31×2下肢帶骨:髖骨-骼骨、坐骨、恥骨下肢游離骨:股骨、髕骨、脛骨、腓骨、足骨下肢關節(jié):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骨盆、足弓骨盆:髖骨-骼骨、坐骨、恥骨、骶骨、尾骨組成。足弓

增加站立穩(wěn)定性、緩沖地面對軀體、腦的

沖擊。2.骨連結1.直接骨連結:借結締組織、軟骨或骨相連結,其間無間隙活動范圍小。纖維連接;軟骨結合;骨性結合。2.間接連結或關節(jié):借膜性囊互相連結,其間有間隙,活動性大重要關節(jié):肩關節(jié)、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關節(jié)的基本構造:關節(jié)面、關節(jié)囊、關節(jié)腔、韌帶。3.骨的構造:骨膜、骨質、骨髓.骨質骨密質:配布于骨的表面,在顱蓋骨常稱為內(nèi)、外板。骨松質:由骨小梁構成,在顱蓋骨內(nèi)、外板之間稱板障。骨骺線骨密質骨松質扁骨斷面外板內(nèi)板板障肱骨上端冠狀切面X光圖像

骨膜:由纖維結締組織構成,對骨有營養(yǎng)、再生和感覺作用。骨外膜:包被在骨的表面。骨內(nèi)膜:襯在髓腔內(nèi)面和

骨松質網(wǎng)眼內(nèi)。骨髓:充填于髓腔和骨松質間隙內(nèi)。

紅骨髓:有造血功能。骨外膜骨內(nèi)膜骨髓黃骨髓:沉積大量脂肪失去造血活力。骨松質中的紅骨髓終生保持。有機質:骨膠原纖維束、粘多糖蛋白,具有韌性和彈性;無機質:鈣鹽,增加硬度和脆性。成人有機質占1/3,無機質占2/3。骨具有最好的韌性和硬度。幼兒的骨有機質占比例大,骨柔軟,彈性好;老人的骨無機質占比例大,骨的脆性強,易骨折。骨的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骨是最大的鈣庫,參與血液鈣離子濃度的調節(jié)。鈣離子濃度:與骨骼生長、血液凝固、肌肉收縮、神經(jīng)沖動的傳導的密切相關。佝僂病骨質疏松癥全身骨頭雖難記,抓住要點就容易;頭顱軀干加四肢,二百零六分開記;腦面顱骨二十三,軀干總共五十一;四肢一百二十六,全身骨頭基本齊;還有六塊體積小,藏在中耳鼓室里。4.骨的基本功能:構成身體的支架,維持一定的體形。供肌肉附著,構成運動裝置的一部分。保護體內(nèi)柔軟的器官。協(xié)助維持體內(nèi)礦物質代謝的正常水平。三、肌肉與肌肉收縮1.肌肉的結構類型2肌肉細胞的收縮3骨骼肌運動的控制三、肌肉與肌肉收縮1.肌肉的結構類型:肌細胞細而長,又稱肌纖維,但不同于結締組織中的纖維。肌細胞內(nèi)含有肌原纖維,形成顯微鏡下所見的縱紋。肌細胞能縮能舒,不同于其它所有組織,是機體器官運動的動力源泉。

肌肉組織的主要功能是收縮,機體的各種動作、體內(nèi)各臟器的活動都由它完成。

肌肉的分類: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

骨胳肌一由骨骼肌纖維構成,收縮力強、但不持久,其活動受意識支配,屬隨意肌。心肌由心肌纖維構成,收縮力強,且持久,但不受意識支配,屬不隨意肌。平滑肌由平滑肌纖維構成,收縮力弱,作用持久,活動不受意識支配,屬不隨意肌。

骨路肌和心肌細胞的肌原纖維具有明暗相間的橫紋,因此也稱橫紋肌,平滑肌細胞則沒有橫紋。三、肌肉與肌肉收縮人體骨骼肌600多塊,包括頭頸肌、軀干肌、四肢肌。構造:包括肌腹(由骨骼肌纖維構成)和肌腱(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2肌肉細胞的收縮骨骼肌細胞-肌纖維的結構:粗肌絲、細肌絲肌小節(jié)肌原纖維肌纖維粗肌絲:肌球蛋白,細肌絲:肌動蛋白骨骼肌細胞的微細結構

肌原纖維和肌小節(jié)

肌纖維

暗帶(A帶)(粗、細肌絲,總長不變)肌原纖維

明帶(I帶),中央Z線(細肌絲,縮→窄,舒→寬)

中央透明H帶,中央M線

(粗肌絲,長度可變,縮→窄舒→寬)暗帶兩側較暗

(粗、細肌絲重疊,縮→寬舒→窄)肌節(jié)=1/2明帶+暗帶+1/2明帶

肌節(jié):兩個Z線之間.3.5μm=1.0+1.5+1.0(理論值)實際其長2.0-2.2μm說明粗細肌絲有重疊。

肌小節(jié)是肌肉收縮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粗肌絲:由肌球蛋白組成粗肌絲:肌球蛋白構成,形狀為長桿狀+橫橋頭部橫橋特性:1與細肌絲可逆結合,拖動細肌絲向M線滑行

2有ATP酶活性,分解ATP供能

橫橋特性:1與肌纖蛋白結合,扭動、解離、復位、再結合….一定條件下和細肌絲呈可逆性結合;2有ATP酶活性。2.肌肉細胞的收縮骨骼肌收縮原理:(微絲滑動學說)肌肉的伸長或縮短是粗、細肌絲在肌節(jié)內(nèi)相互滑動而發(fā)生的,肌小節(jié)長度發(fā)生變化,而肌絲的長度不變。當肌纖維收縮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