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1頁
貴州省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2頁
貴州省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3頁
貴州省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4頁
貴州省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貴州省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卷(附答案解析)學校: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一、選擇題組任何天體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各種天體之間相互吸引、相互繞轉(zhuǎn),形成天體系統(tǒng)。下圖表示天體系統(tǒng)的不同級別。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下列屬于天體的是(

)A.天空中的白云 B.進入繞月軌道的“嫦娥三號”C.地球上的隕石 D.安全回家的“神舟十一號”宇宙飛船2.圖中①-②-③-④天體系統(tǒng)分別表示的是(

)A.地月系一太陽系-銀河系一可觀測宇宙B.可觀測宇宙-河外星系一太陽系一地月系C.可觀測宇宙一銀河系一太陽系一地月系D.地月系一太陽系-河外星系-可觀測宇宙天文學家發(fā)現(xiàn)一顆繞昏暗恒星運轉(zhuǎn)的類地行星,距地球僅40光年。它是一個熱氣騰騰的“水世界”,體積是地球的6倍。據(jù)推測,這個“水世界”同樣擁有大氣層,且75%的表面區(qū)域被水覆蓋,但由于溫度太高,它無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3.“水世界”類地行星所在的天體系統(tǒng)是(

)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總星系4.該類地行星沒有生命物質(zhì)的原因最可能是(

)A.水域面積大 B.大氣層太厚 C.距離太陽近 D.距離恒星太近太陽源源不斷地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輻射能量。太陽輻射的能量是巨大的,盡管只有二十二億分之一到達地球,但是對于地球和人類的影響卻是不可估量的。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5.有關太陽輻射及對地球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A.太陽輻射的能量來源于太陽活動B.太陽輻射與地球上某些自然災害如地震、水旱災害的發(fā)生有關C.太陽輻射能是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的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D.太陽輻射的電磁波對地球磁場影響明顯,從而使地球上產(chǎn)生“、磁暴”現(xiàn)象6.下列能反映太陽輻射作用的是(

)①石油、煤炭等礦物能源的形成②大氣運動③生物演化④地熱資源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猴子觀?!笔屈S山的一處奇石景觀(下左圖),花崗巖“猴子”獨居峰頂,靜觀山下云海。下右圖為巖石圈物質(zhì)循環(huán)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7.“猴子觀?!睅r石類型為圖右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8.形成“猴子觀?!本坝^的地質(zhì)作用依次是(

)①巖漿侵入②地殼抬升③外力作用④火山噴發(fā)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④②③2012年4月11日15時38分(北京時間16時38分),印度尼西亞發(fā)生8.6級強震,震源深度10千米,隨后多個國家相繼發(fā)布海嘯預警。據(jù)此回答下列各題。9.此次地震發(fā)生后,地震波橫波(S波)和縱波(P波)的傳播速度在向上經(jīng)過莫霍界面時發(fā)生的變化是()A.S波、P波的波速都明顯增加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S波、P波的波速都明顯下降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10.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核 B.上地幔C.下地幔 D.地殼冰島是歐洲第二大島,全島11.5%的面積被冰川覆蓋,但冰島是世界上地熱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如下圖),85%的冰島人口利用地熱取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1.地熱是來自地球內(nèi)部的一種能量資源,一般認為它主要是地球內(nèi)部熔巖的熱量向地表傳遞產(chǎn)生的,這些熔巖主要分布在(

)A.地殼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12.下列關于熔巖所在圈層與地殼間界面的說法,正確的是(

)A.該界面為古登堡面B.該界面處只有縱波能夠穿過C.該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較大D.地震波在該界面附近的傳播速度自上而下明顯加快下圖是貴州某地地質(zhì)剖面圖,圖中水潭是當?shù)刂匾喔人?,但水溫低于土壤溫度會抑制作物生長。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3.該地巖石是(

)A.玄武巖 B.花崗巖 C.石灰?guī)r D.砂礫巖14.受外力作用影響,圖示峰林高度變化趨勢是(

)A.絕對高度變大 B.絕對高度變小 C.相對高度變大 D.相對高度變小15.當?shù)乩盟端垂喔绒r(nóng)田,夏季應選擇的時機是(

)A.日出前后 B.日落前后 C.正午時分 D.午夜時分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6.據(jù)圖中珊瑚礁(島)分布狀況判斷,珊瑚適宜生長在(

)A.島嶼周圍的淺海 B.有暖流經(jīng)過的淺海C.溫暖清澈的淺海 D.有河水注入的淺海17.圖中一些珊瑚島海岸,分布著珊瑚碎屑組成的沙灘。這些沙灘形成于(

)A.風化作用 B.侵蝕作用 C.搬運作用 D.沉積作用18.海生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的時代是(

)A.元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下左圖為河水中顆粒物質(zhì)所受外力作用類型與河流流速、顆粒物直徑之間的關系圖,下右圖為某區(qū)域地貌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9.左圖中能夠反映右圖所示地貌成因的點是(

)A.甲 B.乙 C.丙 D.丁20.關于圖示的理解,正確的是(

)①流速相同,粒徑越大越易搬運

②流速相同,粒徑越大越易沉積③粒徑相同,流速越大越易沉積

④粒徑相同,流速越大越易搬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地球大氣層從地面向高空可以延伸到1000km以上的高度。下圖為某地垂直方向某大氣層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21.該地的緯度可能是(

)A.0° B.40° C.70° D.90°22.圖示大氣層(

)A.有利于無線電短波通信 B.地面是其直接熱源C.多發(fā)生流星和極光現(xiàn)象 D.雨雪、雷電天氣較少讀大氣的受熱過程示意圖,回答下面小題。23.霜凍往往出現(xiàn)在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為此時(

)A.B大氣對地面輻射的反射作用強B.C大氣對地面輻射的吸收作用強C.A大氣的保溫作用強D.D大氣的逆輻射作用弱24.“地勢每上升100米,氣溫降低0.6℃”,說明近地面大氣的熱量主要來自(

)A.A太陽輻射 B.B地面輻射C.C大氣輻射 D.D放射性元素衰變熱力環(huán)流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課堂上,同學們常常通過繪制示意圖來學習生活中的熱力環(huán)流。讀某同學繪制的熱力環(huán)流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25.該同學繪制的熱力環(huán)流示意圖中,正確的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6.能用熱力環(huán)流原理解釋的現(xiàn)象是(

)A.陰天時太陽輻射弱 B.近海地區(qū)的海陸風C.晴朗天空呈蔚藍色 D.雨后天空出現(xiàn)彩虹二、綜合題27.閱讀下面圖文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中國第一顆探月衛(wèi)星“嫦娥一號”于北京時間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在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成功發(fā)射,這標志著我國探月工程邁出了關鍵的一步。。材料二正當“嫦娥一號”奔月成功之際,剛剛啟動建設的文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也吸引著人們的目光。這將是我國繼酒泉、太原、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之后的第四個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1)“嫦娥一號”傳回的圖片顯示,與地表相比,月表有許多大小不同的撞擊坑,這是由于月球缺乏的保護和緩沖,其原因是月球。(2)對“嫦娥一號”發(fā)回的圖片解譯可知,月球高原暗色部分為玄武巖,而地球上的玄武巖主要分布在(

)A.地幔

B.地核

C.陸地表面

D.大洋底部(3)酒泉作為我國“神舟”系列號發(fā)射基地選址的最突出的因素是什么?后期建設的文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具有哪些優(yōu)勢條件。(4)西昌除了是我國著名的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其太陽輻射能也較為豐富,請分析西昌太陽輻射能豐富的原因。28.下面兩幅圖分別為不同地質(zhì)歷史時期自然現(xiàn)象的景觀復原圖。讀圖,完成下列要求。(1)兩幅景象復原圖中,發(fā)生歷史更早的是。(2)恐龍達到最繁盛的時期是在紀和紀,該時期被稱為。(3)指出恐龍所處時代的中后期,地球上其他種類生物的進化情況。(4)恐龍滅絕后的時期為,該時代繁盛的動植物分別是、。29.下面甲圖是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qū)常有的一種形狀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巖石,千瘡百孔。乙圖是我國塔克拉瑪干沙漠某公路沿線局部景觀圖。據(jù)此完成下列問題。(1)圖示兩種地貌都是作用形成的,二者作用類型的差異表現(xiàn)在:圖甲是作用形成的,圖乙是作用形成的。(2)說明在圖乙沙漠地區(qū),如何根據(jù)沙丘形狀判斷風向。(3)簡述風沙活動可能對塔克拉瑪干沙漠地區(qū)帶來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30.讀下圖,完成下列問題。(1)用箭頭在圖中標出熱力環(huán)流的方向。(2)圖中熱力環(huán)流形成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發(fā)生的先后順序為。①甲、乙兩處冷熱不均②空氣發(fā)生水平運動③同一水平面產(chǎn)生氣壓差異④空氣垂直運動(3)甲、乙、丙、丁四點的氣壓值,按從大到小的順序為。(4)假如圖所示區(qū)域位于北半球,則甲、乙之間的風向為。(5)假如圖所示環(huán)流為城市熱島環(huán)流,則表示郊區(qū)的是地;假如圖所示環(huán)流為海陸熱力環(huán)流,若甲地為陸地,則此時為(白天/黑夜)。(6)一般情況下,甲地為天氣,乙地為天氣,兩地氣溫日較差較大的是。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參考答案1.B2.C【解析】1.天空中的白云、地球上的隕石、安全回家的“神舟十一號”宇宙飛船,都是地球的一部分,不是天體,ACD錯;進入繞月軌道的“嫦娥三號”探測器有自己的運行軌道,是天體,B正確。故選B。2.從圖中看,①的直徑約200億光年,為可觀測宇宙;②的直徑約10萬光年,是銀河系;③是太陽系,④是地月系,C正確、ABD錯。故選C。【點睛】天體的判斷依據(jù)——“三看”:一是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氣層之外,之外則是,而之內(nèi)則不是;二是看它是不是附屬于天體的一部分;三是看它是不是有獨立的運行軌道,有則是,沒有則不是。3.C4.D【解析】3.太陽系的直徑約2光年,日地平均距離1.5億千米;銀河系直徑約10萬光年,太陽位于銀河系一個支臂獵戶臂上,至銀河中心的距離大約是2.6萬光年。根據(jù)題意,該類地行星繞昏暗恒星運轉(zhuǎn),距地球40光年,該距離超越了太陽系的范圍,但沒有超越銀河系范圍,故屬于銀河系,C正確,ABD錯誤。所以選C。4.根據(jù)題中“但由于溫度太高,它無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因此“水世界”類地行星無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據(jù)是該類地行星的溫度太高,行星溫度高低主要和繞轉(zhuǎn)恒星距離有關,所以該行星距離恒星太近,D正確;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誕生在海洋,水域面積大與生命是否存在關系不大,A錯誤;從材料中并不能得出該行星的大氣厚度,B錯誤;該行星不在太陽系,C錯誤。所以選D。【點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外部條件:穩(wěn)定的光照:太陽輻射穩(wěn)定。安全的軌道:大小行星互不干擾。自身條件:日地距離適中,適宜的溫度有利于生命的發(fā)展;體積質(zhì)量適中,適中的引力形成大氣層;溫度適宜,液態(tài)水的存在;地球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周期適中,氣溫日較差、年較差不太大。5.C6.C【分析】5.太陽輻射的能量來源于太陽內(nèi)部的核聚變反應,不來自于太陽活動,A錯誤;地震是地球內(nèi)能的釋放方式,與太陽輻射無關,B錯誤;太陽輻射能是維持地表溫度,是地球大氣運動、水循環(huán)的主要能源,也是生物活動的主要能源來源,C正確;干擾地球磁場、產(chǎn)生“磁暴”是太陽活動的結(jié)果,與太陽輻射無關,D錯誤。故選C。6.石油、煤炭等礦物能源是地質(zhì)時期的太陽能轉(zhuǎn)化來的,被稱為“儲存起來的太陽能”,能反映太陽輻射的作用,①符合題意;大氣運動和生物演化都是在太陽的驅(qū)動下完成的,太陽輻射給他們提供了能量,能反映太陽輻射的作用,②③符合題意;地熱資源的熱量來源于地球內(nèi)部,與太陽輻射沒有關系,不能反映太陽輻射的作用,④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C符合題意,AB不夠全面,D不符合題意。故選C?!军c睛】太陽輻射能是維持地表溫度,是地球大氣運動、水循環(huán)的主要能源。太陽輻射能是人類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所用的能源,如太陽能、水能、風能、生物能以及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7.B8.A【解析】7.圖中甲由外力作用形成,應為沉積巖,圖中丙由巖石熔化形成,應為巖漿,乙由巖漿直接形成,應為巖漿巖,則丁為變質(zhì)巖。材料信息表明,“猴子觀?!睅r石為花崗巖,花崗巖屬于侵入型巖漿巖,即屬于圖中乙類巖石,B符合題意,排除ACD。故選B。8.材料信息表明,“猴子觀?!睅r石為花崗巖,花崗巖屬于侵入型巖漿巖,因此要形成該景觀,首先應巖漿侵入(①)冷凝形成花崗巖,地殼深處的花崗巖隨地殼抬升(②)至高處,然后經(jīng)外力作用(③)風化侵蝕逐漸形成“猴子觀?!本坝^,該景觀形成與火山噴發(fā)(④)無關。由此判斷,A符合題意,排除BCD。故選A?!军c睛】花崗巖屬于酸性巖漿巖中的侵入巖,這是此類中最常見的一種巖石,多為淺肉紅色、淺灰色、灰白色等。中粗粒、細粒結(jié)構,塊狀構造。也有一些為斑雜構造、球狀構造、似片麻狀構造等。9.C10.D【解析】9.根據(jù)地震波自地面向下傳播時,縱波的波速大于橫波,過莫霍面時,縱波和橫波同時加速,到古登堡面時橫波消失,縱波波速下降。所以橫波和縱波的傳播速度在向上經(jīng)過莫霍界面時都明顯下降,故C正確,其它三個選項自然排除。10.莫霍面在大陸的平均深度是33千米,莫霍面之上為地殼,本次震源深度10千米,在地殼中。故D正確,其它選項自然排除。11.B12.D【解析】11.上地幔上部的軟流層一般認為是火山噴發(fā)物巖漿的發(fā)源地,說明這些熔巖主要來自地球內(nèi)部的軟流層位置,其主要分布在上地幔中,B正確,ACD錯誤。故選B。12.熔巖位于軟流層,軟流層位于地幔,所以熔巖所在圈層是指地幔,地幔與地殼之間的界面為莫霍面,而古登堡面是地幔與地核分界面,A錯誤;地震波向下傳播到莫霍面時,地震波中的縱波與橫波的傳播速度均明顯增加,縱波與橫波均能夠穿過,B錯誤,D正確;地殼厚度陸地厚、海洋薄,因此莫霍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較小,C錯誤,故選D。【點睛】地球圈層結(jié)構分為地球外部圈層和地球內(nèi)部圈層兩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層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水圈、生物圈、大氣圈;地球內(nèi)圈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由堅硬的巖石組成,合稱巖石圈。13.C14.B15.A【解析】13.根據(jù)材料分析可知,該地是貴州,且峰林、溶洞發(fā)育,多喀斯特地貌,說明當?shù)厥規(guī)r廣布,C正確,ABD錯誤。故選C。14.由所學知識可知,影響峰林的外力作用是流水的溶蝕作用,受溶蝕作用影響,峰林絕對高度變小,A錯誤,B正確。受溶蝕作用影響,峰林的相對高度可能變大,也可能變小,C、D錯誤。故選B。15.讀圖可知,水潭中的水體來自地下暗河,水溫年變化與日變化均小于當?shù)赝寥?。夏季水溫低于土壤,而一天中土壤降溫速度比水潭水體快,日出前后水體與土壤溫度最接近。所以利用水潭水源灌溉農(nóng)田,夏季應選擇的時機是日出前后,故A正確。日落前后,土壤溫度還較高,水潭水溫低于土壤,水溫低不利于農(nóng)作物生長,故B錯誤。正午時分,土壤溫度高,水潭水溫低,水溫低不利于農(nóng)作物生長,故C錯誤。午夜時分,水溫低,土壤溫度也低,不利于農(nóng)作物生長,故D錯誤。故選A?!军c睛】絕對高度是指在地物距海平面的垂直距離,亦稱“海拔高度”。相對高度指兩個地點的絕對高度之差,表示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的起點是不固定的。16.C17.D18.B【解析】16.珊瑚礁是由碳酸鈣組成的珊瑚蟲的骨骼在漫長的生長過程中形成的。據(jù)圖中珊瑚礁(島)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大陸架和島嶼附近海域,則可判斷珊瑚適宜生長在溫暖清澈的淺海,C正確;而結(jié)合圖片可知,南北回歸線以外的較高緯度海域的島嶼周圍的淺海、暖流流經(jīng)的淺海和有河流注入的淺海附近都缺少珊瑚礁的分布,由此可知ABD錯誤。故選C。17.珊瑚礁體受海浪侵蝕搬運,最終在海岸附近堆積,形成珊瑚碎屑組成的沙灘,故沙灘屬于海浪堆積地貌,受沉積作用影響形成,D正確;風化作用形成的是碎石戈壁,A錯誤;沿海地區(qū)侵蝕作用形成海蝕崖等地貌,B錯誤;搬運作用是將物質(zhì)移動位置,不是沙灘形成的直接原因,C錯誤。故選D。18.古生代早期,海生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B正確;元古宙時,藍細菌大爆發(fā),A錯誤;中生代時爬行動物盛行,C錯誤;新生代時哺乳動物快速發(fā)展,D錯誤。故選B。【點睛】珊瑚礁形成是造礁珊瑚及其他造礁生物對生成礁的鈣物質(zhì)長期積累沉積的結(jié)果,由造礁珊瑚的石灰質(zhì)遺骸和石灰質(zhì)藻類堆積而成的一種礁石。世界上珊瑚礁多見于南北緯30°之間的海域中,尤以太平洋中、西部為多。19.B20.C【解析】19.讀圖可知,右圖是位于河流入海口的三角洲,由于河流流速減慢,導致從上游搬運而來的顆粒物在此逐漸沉積,沉積物顆粒較細;左圖中能夠反映右圖所示地貌成因的點是乙,流速較慢,沉積物顆粒較細,B正確;甲處流速較快,侵蝕為主,A錯誤;丙處搬運為主,B錯誤;丁處沉積為主,但顆粒物較粗,應是沖積扇,D錯誤。故選B。20.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河流中挾帶的泥沙,在流速降低時,會發(fā)生機械沉積作用,在河床上沉積下來。河流流速越大,沉積物的顆粒越大。因此流速相同,粒徑越大的沉積量越大,因此越易沉積,①錯誤,②正確;當物體粒徑相同,流速越大越易搬運,③錯誤,④正確,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军c睛】三角洲即河口沖積平原,是一種常見的地表形貌。河口為河流終點,即河流注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地方。河口處斷面擴大,水流速度驟減常有大量泥沙沉積而形成三角形沙洲,稱為三角洲。21.B22.D【解析】21.根據(jù)該層大氣在12~50km的高度,可以判斷其為平流層。該層的起始位置為12km,即對流層頂部。根據(jù)對流層高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的規(guī)律,可以判斷該地位于中緯度地區(qū)。因此A、C、D錯誤,B選項正確。故選擇B。22.根據(jù)圖示高度,可以判斷其為平流層。有利于無線電短波通信的是高層大氣的電離層,A錯誤;地面是對流層大氣的直接熱源,B排除;流星和極光多發(fā)生在高層大氣,排除C;平流層水汽少且以平流運動為主,基本沒有雨雪、雷電天氣現(xiàn)象,D正確。故選D?!军c睛】對流層就緯度而言厚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低緯度地區(qū)平均為17-18km,中緯度地區(qū)平均為10-12km,高緯度地區(qū)平均為8-9km。23.D24.B【解析】23.A是太陽輻射,B是地面輻射,C是大氣輻射,D是大氣逆輻射;晴朗的夜晚云層薄,大氣的逆輻射D弱,保溫作用弱,空氣中的水汽易遇冷凝凍。選D正確。24.近地面大氣的熱量來自于地面輻射B,越靠近地面獲得的熱量越多,溫度也就越高;太陽輻射是地球能量的源泉,不是大氣的直接熱源。選B正確。25.D26.B【解析】25.熱力環(huán)流形成的原因是冷熱不均導致的。受冷,氣流下沉;受熱,氣流上升;①錯誤;白天,陸地升溫快,空氣膨脹上升,海洋升溫慢,氣流下沉;②正確;夜晚,陸地降溫快,溫度低,氣流下沉,海洋降溫慢,溫度高,氣流上升;③錯誤;市區(qū)人口建筑物密集,溫度高,氣流上升,郊區(qū)溫度低,氣流下沉,④正確;故選D。26.陰天時太陽輻射弱,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到達的太陽輻射弱,不能用熱力環(huán)流原理解釋,A錯誤;近海地區(qū)的海陸風,白天,陸地溫度升溫快,氣流上升,形成低壓;海洋升溫慢,氣溫低,形成高壓;由高壓流向低壓,吹海風,與熱力環(huán)流有關,B正確;晴朗天空呈蔚藍色主要是因為藍光容易被散射,與熱力環(huán)流無關,C錯誤;雨后天空出現(xiàn)彩虹主要是太陽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線被折射而形成的,D錯誤;故選B。【點睛】熱力環(huán)流形成的原因是冷熱不均導致的。受冷,氣流下沉;受熱,氣流上升。27.(1)大氣(層)

質(zhì)量小,引力小,不足以吸引大氣形成大氣層

(2)D

(3)酒泉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多晴天,適合宇航器發(fā)射的時間長。文昌基地選址的原因①文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緯度低,地球自轉(zhuǎn)線速度更大,可以增加發(fā)射的有效載荷;②瀕臨南海,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設備通過海運到達發(fā)射基地;③火箭殘骸落入大海,降低造成危害的概率。④文昌地處平原臺原地區(qū),地形較為平坦開闊。⑤文昌地質(zhì)條件較為穩(wěn)定。⑥臨近海洋水源充足,便于儀器降溫【詳解】(1)由于月球缺少大氣層的保護,導致一些隕石等對月球地表的撞擊較大,故導致月表有許多大小不同的撞擊坑。(2)玄武巖屬于噴出巖,噴出巖是地下巖漿在內(nèi)力作用下,沿地殼薄弱地帶噴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巖石,大洋地殼較薄利于巖漿噴出形成玄武巖,故地球上的玄武巖多分布在大洋底部。(3)由圖可知,與已有三個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相比,文昌緯度低,地球自轉(zhuǎn)線速度大,從而降低衛(wèi)星發(fā)射的初速度,節(jié)省燃料和成本。文昌瀕臨南海,海洋運輸便利,適合運行大型火箭設備;周圍海洋面積大,發(fā)射殘骸落入海洋,降低危害。(4)據(jù)圖可知,西昌緯度較低,正午太陽高度角較大,獲得的太陽輻射較多;同時位于川西高原,海拔高,大氣較為稀薄,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陽輻射強;且多晴天。【點睛】該考查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選址和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以及讀圖分析能力。做題需注意:(1)月表有許多大小不同的撞擊坑,這是由在宇宙空間大小不等的流星體碰撞造成。由于月球體積和質(zhì)量較小,故吸引不住大氣,所以,在月球的表面,沒有大氣層,流星體在下落過程中,由于沒有大氣的摩擦而不會緩沖星體的撞擊力,故大都與月球表面碰撞形成許多大小不同的撞擊坑。(2)按照巖石的成因分類,玄武巖應屬于噴出型巖漿巖,而在海洋的底部,在大洋海嶺處,是板塊的生長邊界,這里的巖石圈下面的軟流層中的巖漿上升到海底,然后冷卻凝固就會形成玄武巖。(3)衛(wèi)星發(fā)射的條件:①緯度(決定發(fā)射初速度);②天氣狀況(決定發(fā)射時的光學跟蹤);③地形。海南島發(fā)射衛(wèi)星的優(yōu)勢條件在于緯度低,周圍都是海洋,火箭殘骸落入大海,降低造成危害的概率,安全可靠,且有利于衛(wèi)星的運輸。(4)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有緯度(太陽高度)、地形、天氣等因素。28.(1)三葉蟲世界(2)侏羅白堊爬行動物時代(3)一些爬行動物進化出羽毛,開始向鳥類發(fā)展;小型哺乳動物出現(xiàn);裸子植物在陸地中占主要地位。(4)新生代哺乳動物被子植物【分析】本題考查地球演化歷史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獲取解讀地理信息,調(diào)動與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體現(xiàn)學生的綜合思維素養(yǎng)。(1)恐龍繁盛時期位于中生代,三葉蟲生活于古生代,古生代的歷史更早,所以三葉蟲世界發(fā)生的更早。(2)根據(jù)所學地理知識可知,恐龍在侏羅紀和白堊紀最為繁盛,該時期也被稱為爬行動物時代。(3)恐龍繁盛于中生代,在中生代的中后期,部分爬行動物開始進化出羽毛,向鳥類發(fā)展,小型哺乳動物開始出現(xiàn)。在植物方面,裸子植物在陸地中占有主導地位。(4)中生代后期,恐龍滅絕。之后的時代是新生代,該時代繁盛的動植物分別是哺乳動物、被子植物。29.(1)風力侵蝕堆積(2)沙丘迎風坡坡形微凸而平緩;背風坡坡形下凹、坡度較陡。(3)危害:破壞建筑物;降低土壤肥力;掩埋房屋、農(nóng)田、道路等,帶來一定財產(chǎn)損失。防治措施:可采取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等措施;植樹種草、修筑防護林等。【分析】本題涉及風力作用及其危害、防治措施等相關知識,難度較小。重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diào)動和運用知識及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體現(xiàn)了區(qū)域認知及地理實踐能力的學科素養(yǎng)。【詳解】(1)我國西北地區(qū)深居內(nèi)陸,距海遙遠,降水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