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杰的外交政策與外交事務_第1頁
王世杰的外交政策與外交事務_第2頁
王世杰的外交政策與外交事務_第3頁
王世杰的外交政策與外交事務_第4頁
王世杰的外交政策與外交事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王世杰的外交政策與外交事務

王世杰是現(xiàn)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早年留學英、法,一九二〇年獲巴黎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翌年回國后,任北京大學教授、法律系主任。一九二九年三月,他被南京國民政府任命為武漢大學校長。一九三三年四月經(jīng)胡適(另說為顧孟余)舉薦,出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長。抗戰(zhàn)爆發(fā)后,他剛剛結束各大學的內(nèi)遷工作,開始對戰(zhàn)時教育實施規(guī)劃與調(diào)整,不料一九三七年十二月行政院改組時,他竟遭到國民黨元老派的反對,被解除了教育部長職務。他這次被解除職務,顯然是從政道路上的嚴重挫折。然而挫折也帶來了機遇。次年五月,朱家驊出任中央黨秘書長,他又接替朱家驊,出任軍事委員會參事室主任,從此很快獲得蔣介石的信任,成為蔣介石在外交事務上的核心幕僚。不久,又兼任國民黨宣傳部長、三青團干事長,在政學系中舉足輕重。軍委會參事室是在蔣介石的授意下,由熊式輝規(guī)劃設立的,下設政治、經(jīng)濟、外交、教育文化四個小組,名義上是“最高幕僚組織”,號稱“智囊團”,實際上只是一個清議機構,地位尊而不要。參事的工作只是“溝通下情,向當局建議”,平時連按時辦公都不用。他以一介書生,憑借一職清要的地位,能夠獲得蔣介石的信任,成為蔣介石入幕之賓,主要是靠心思細密,了解國際形勢,熟悉歐洲的政治與政情。以張忠紱的說法,王世杰“雖非素習國際外交者”,但是自從執(zhí)掌參事室后,經(jīng)?!安粣u下問”,“就他所知的情報”下屬商量,不久便進入角色,對國際形勢有了深入的掌握,可以就時局變化隨時向蔣介石提供意見,糾正蔣介石在對外發(fā)言上的不當。顧維鈞在回憶錄中說,一九四二年十月,他回國述職時拜訪了所有中樞政要,發(fā)現(xiàn)王世杰對國際局勢的了解,“遠勝過其他政府首腦”。一九四〇年以后,蔣介石對外發(fā)言的文稿,大部分都是由他起草的。從《王世杰日記》中可以看到,他早在任教育部長時,便關心政府的外交事務,對外交部極為不滿,認為外交部因循守舊,人浮于事,還停留在北洋政府時代,“對于一切問題,均缺乏準備,其行動均缺乏自動精神”,經(jīng)常在國防最高會議上與外交部長王寵惠發(fā)生爭執(zhí)。據(jù)王寵惠說,他做外交部長時遇到的最大困難,并非來自“最高當局”,而是“來自于王世杰”。在每周的外交例會上,他只要就外交問題發(fā)表意見,“一定會遭到王世杰的評論與批評”。后來發(fā)展到“外交部處理的任何一項問題”,王世杰都不滿意,“都要向委員長提出建議”。因此當王世杰獲得蔣介石信任,實際介入政府的外交事務后,政府的外交路線便發(fā)生變化,逐漸脫離了“職業(yè)外交”的軌道,出現(xiàn)“學者外交”的傾向。這種“學者化”的外交,首先表現(xiàn)在用人上。王世杰認為,中國自清末以來,在外交上所以屢屢失敗。割地賠款,盡受了屈辱,主要是外交人才嚴重落后,從事外交事務者,不是“媚外”便是“昧外”;這種狀況延續(xù)至今,外交部現(xiàn)任官員和駐外使節(jié)中,除了郭泰祺和顧維鈞,“思想細密者甚少”,很難使外交局面有所改觀。他接任參事室主任后,便一再介入外交部的人事安排,利用各種機會向蔣介石推薦人才。當時他最看中的外交人才,有胡適、郭泰祺、周鯁生、錢端升、羅家倫、杭立武等人。郭泰祺出任外文部長、胡適出任駐美大使、杭立武擔任對英對外聯(lián)絡人,他都起了到關鍵作用。依照錢昌照的說法,蔣介石派胡適去英、美“做國際宣傳”,主要是為了保全胡適的名譽,免遭孫科、居正等人的撻伐,但是一九三八年七月,王正廷因為在對美借款上遭人欺詐,“耗費巨款,毫無成效”后,遭到了國內(nèi)各方的指責,王世杰立刻抓住這個機會,通過周鯁生在“向蔣介石提供外交方略時”,“力言關于對美外交,應調(diào)整使節(jié)”,建議由胡適接任駐美大使。理由是,今天的外交官經(jīng)與以往不同,不再需要那種擅于辭令、虛于委蛇的宮廷式人物,經(jīng)過民主政治的洗禮,二十世紀的外交家應當是平易近人、受當?shù)厝嗣駩鄞鞯娜宋?最好由知名學者擔任,而“適之正是這種理想人物”。為了讓胡適順利接任駐美大使,他還幾次請陳布雷出面,請蔣介石催促孔祥熙,將王正廷“毅然撤回,勿使再誤國事”,將“胡適使美一事在一星期內(nèi)發(fā)表”。同時草擬了一份節(jié)略,“規(guī)劃對美外交工作”,準備請蔣介石閱后,“交由外部電達新任美使胡適之”。錢端升以學歐美政治出身,也是王世杰最看重的外交人才。他在任教育部長時,聽說朱家驊可能出任駐德大使,便曾向朱建議“在英德法各設一永久性質(zhì)之機關,以統(tǒng)宣傳工作,并提議請錢端升主其事”。之后,又將錢端升介紹給蔣介石,派錢端升做胡適的助手,去歐美從事宣傳活動。他接任參事室主任后,對錢端升更是竭力提拔,先是托付陳布雷,為錢端升“另為設法”,將錢端升留在重慶政府任職。繼又讓郭泰祺出面,推薦錢端升任外交部次長。兩案不成后,他又給錢端升提供經(jīng)費,創(chuàng)辦《今日評論》雜志,評論政府的內(nèi)政外交政策,為錢端升從政創(chuàng)造條件。錢端升在西南聯(lián)大任教期間,他還多次派錢端升出席太平洋學會會議,從事所謂“學術外交”和“民間外交”。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他率團出訪英國時,途中發(fā)現(xiàn)美國的新聞媒體受左派勢力影響,出現(xiàn)了許多對中國不利的報道,而國民黨在北美的宣傳機構CNS卻聽之任之,沒有作出及時反應,又打電報給蔣介石,要蔣介石“考慮加派錢端升君來美”,加強對英美的宣傳工作。王世杰的“學者外交”,還表現(xiàn)在外交政策上。他對王寵惠的不滿,主要是認為王寵惠顢頇遲鈍,“其一切動作,純屬被動,無一貫的負責的政策”,對國際局勢不能及時應變,更談不上未雨綢繆,致使“抗戰(zhàn)一年有余,對外聯(lián)絡乃至貸款等事,毫無所成”。因此他出任參事室主任,首先要改變的,就是這種因循保守、“毫無熱力”的狀態(tài),每隔幾天便起草一份節(jié)略,向蔣介石獻計獻策。他接任參事室主任時,歐洲戰(zhàn)事已經(jīng)開啟肇端。繼德國吞并奧地利之后,意大利也開始行動起來,試圖吞并阿比西尼亞。因此他上任后不久,便兩次上書蔣介石,要蔣介石提醒外交部注意兩件事,一是“英國終或承認意大利吞并阿比西尼亞,我國對于此事應早定應付方案”;二是“日本如果對華宣戰(zhàn),我之對策應如何?”他還幾次讓張忠紱“起草上委座的意見書”,說明“歐戰(zhàn)將起,中國應謀如何,如何應對”。不久,他聽說孫科、蔣百里對外宣稱,“歐洲發(fā)生戰(zhàn)事,于我極為有利”,又“力向蔣先生言,此說殊不可信”。認為“歐戰(zhàn)發(fā)生后,中日問題將來能否在結束歐戰(zhàn)之議和會中解決尚屬疑問,即令在該會中解決,其解決亦不必于我有利,巴黎和會之往事可為殷鑒”。他甚至認為,歐戰(zhàn)爆發(fā)后,日本很可能“以無須顧忌英俄之故”,對中國大打出手,“一面斷我海上交通,一面增兵三十萬攻我”,在三五個月內(nèi),即“可制我死命”。所以“歐洲和平之維持,于我較為有利”,一旦歐戰(zhàn)爆發(fā),中國立刻有亡國的危險。故于幾天后,又向蔣介上了一份節(jié)略,建議蔣介石應料敵為先,考慮運用國聯(lián)盟約第十六條款,“以為預防或抵制日本對華宣戰(zhàn)時封鎖或進攻華南之一種武器?!钡聡M攻波蘭,歐戰(zhàn)全面爆發(fā)后,他又立即催促蔣介石“商對歐戰(zhàn)方針”。他對歐戰(zhàn)的態(tài)度最初與蔣介石樣,主張“先發(fā)制人”,首先對德宣戰(zhàn)。但經(jīng)過考慮后,又擔心“中國對德宣戰(zhàn)后,蘇聯(lián)對華之物質(zhì)援助,是否受影響”,退而改為向國聯(lián)提交一項議案,“要求國聯(lián)制裁侵略”,同時召回駐德大使陳介。他提出這項主張,除了要表示中國的反侵略立場,主張公理與正義之外,主要是為了向英、法示好,以免英、法兩國為了應付對德作戰(zhàn),對日本采取妥協(xié)合作的態(tài)度。但是他的這項主張,遭到了孔祥熙、王寵惠、張群等人的反對,認為在目前的事態(tài)下“不必即有表示,尤反對為顯明之表示”。因為以中國的國力,自顧不暇,貿(mào)然提出“道義上的援助”,弄不好反會自取其辱??紫槲踹€指示王寵惠取消前議,撤銷召回駐德大使的電令。他得知后非常不滿,立刻去找王寵惠,“力斥其態(tài)度之不定,舉措之失當”,并再次催促蔣介石對歐戰(zhàn)表態(tài),立即召回駐德大使。但是他這些“學者外交”舉措,往往不盡如人意,經(jīng)常因為用人不明,行事不當,造成許多不良后果。就用人而言,郭泰祺任外交部長不久,蔣介石便極為不滿,不斷在日記中指責郭泰祺“不忠于職,任意貽誤”,“毫無志氣,不知責任,更無國家觀念,唯以私利權位為謀”,對于外交“之無常識,與其官僚成性,毫無活氣,區(qū)區(qū)說貼擬稿至五小時尚雜亂不清,令人為之腦痛氣悶”。有時甚至遷怒于王世杰,說“外交人員之無能無學,與郭部長之官僚習氣,以及王雪艇之小見私心,更令人煩悶痛苦”。而社會觀感尤其惡劣。一九四一年十二月,王蕓生在重慶《大公報》上發(fā)表文章,題為《擁護修明政治》,以不點名的方式,歷數(shù)郭泰祺的各項外交失誤,還揭露他生活腐化,在國難當頭之際,竟然每到周末下午,便與情人(一位“寶小姐”)去黃山沐浴;此外還以六十五萬元的公款,購買了一座公館,金屋藏嬌,“戲謔之聲達于戶外”,其“私行之不檢,不堪揭舉”。蔣介石見到報紙后,次日便在國民黨五屆九中全會上,要孫科當場宣布,免除其外交部長職務,令他在現(xiàn)場呆若木雞。蔣介石事后猶余怒未消,在日記中說:“外交郭泰祺部長免職,是為平生用人不可操切之一大教訓,此人真是小人之尤者,永不能有改變氣質(zhì)之望,于此免職之令,實為余平生最得安心之一事?!焙m任駐美大使后,也一再飽受非議,在國民參政會上還曾遭人質(zhì)問??陀^地說,胡適在駐美大使任上,并非一無是處,他一年行二萬里,講演百余次,的確拉近了中美兩國的距離,增進了美國社會對中國的同情與了解。他的學識與人品也給許多美國人留下良好印象。但是他在上任之前,便給自己定了一條原則,對美國人“不忮不求”,實行“四不主義”:“不談借款,不談軍援,不搞募捐,不做宣傳?!币运@種立場,只適合從事民間外交和學術交流,而無法擔當政府的對外使節(jié),使政府在美援問題上盡快取得進展。正如宋子文所說,“欲其切實援助,非空文宣傳所能奏效,務面向各政要及各界不斷活動”。所以他上任不久,蔣介石便認定他是個政客,“無膽無能,不愿為國家略費心神,凡事只聽其成敗,是誠可痛可悲之至也。”決定另派宋子文去美,直接與美國政府接觸,商談經(jīng)濟與軍事援助問題。胡適在離職前一個月,曾寫信給王世杰,說他“數(shù)月來未接政府一電”,可見他的駐美大使一職,早就被蔣介石廢置了。至于他對錢端升的倚重,更是識人不明。錢端升雖然學問很好,在教育界享有盛名,兩人曾合作過《比較憲法》一書,但是平時為人高傲,趾高氣揚,“總是過分勇于自信,目空一切”,令“許多人抱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以他這種性格根本不適合從政,更不適合代表政府從事外交活動。而且他在政治立場上也與政府相去甚遠。據(jù)浦薛鳳說,錢端升早在抗戰(zhàn)前,便好談民主、憲政一類時調(diào),抗戰(zhàn)期間兼任政府職務時,“依舊拉唱自由主義”,對于“對內(nèi)對外重要問題”,皆采取“模棱兩可”的態(tài)度。因此他在接受政府指派,從事民間外交、學術外交時,經(jīng)常違背政府立場,大唱反調(diào),發(fā)表與政府不同的主張。例如,一九四二年十一月,政府派他去加拿大參加太平洋學會會議,原本希望他能代表政府闡明立場,說明中國軍隊在緬甸戰(zhàn)場上的失敗,英國政府要負主要責任。英軍在戰(zhàn)役開始不久,便一方面謊稱自己在堅守陣地,一方面急于撤出戰(zhàn)場,誘騙中國軍隊孤軍深入緬南,掩護自己撤退,致使“我軍被欺受詐,為其犧牲,而且仍在緬境被圍,未脫險境”,蒙受了重大損失。但是錢端升卻認為,這是中國政府的一面之辭,“就緬甸局勢而言,中國的看法是不正確的?!彼€特別指出,“在緬甸戰(zhàn)役中,中國第六軍的表現(xiàn)也不好。他們用在當?shù)卣饔玫钠囎鲑I賣,甚至還以一些緬甸僧侶充當日本第五縱隊為理由,焚燒了一些緬甸寺廟?!绷私庵袊F(xiàn)代史的人都知道,在抗戰(zhàn)期間,中英關系始終不好。兩國在名義上是盟國,實際卻貌合神離,彼此嫌惡,相互指責對方無能。特別是第一次緬甸戰(zhàn)役失敗后,蔣介石對英國人更加不滿,認為英國人詭計多端,損人利己,卑鄙下流。在日記中稱英國人為“英獪”,發(fā)誓“不可共事也”。但是兩國關系的惡化,對國民政府是十分不利的。這不僅會破壞兩國之間的同盟關系,也會傷害中美關系,甚至影響中國的戰(zhàn)后利益與國際地位。所以外交部門從大局出發(fā),一直在兩國政府與民間做溝通、疏導工作,以減少彼此間的成見。一九四三年十一月,王世杰還以國民黨中宣部長的身份,組織一個代表團訪問英國,自任團長,目的就在“增進英人對華之了解”,造成友好空氣,為中英合作增加便利;而原定的代表團成員名單中,就有錢端升。但是據(jù)葉公超說,錢端升卻倒行逆施,寫信給英國聯(lián)合援華委員會主席克里浦斯,說“國民黨和中國軍人都是反英的”甚至“還給首相和政府其他人寫信,批評重慶政府”。宋子文也在給蔣介石的電報中提及此事,“少川言,克里浦斯告彼,錢端升分函丘相與重要閣員及本人,談中國政局:一,國民黨專制;二,黨外優(yōu)秀分子,無法參加政府;三,經(jīng)濟狀況危急,弊端百出,政府要人亦通同舞弊。”蔣介石不同意錢端升參加訪英團,將他從名單中刪除,顯然與這件事有關。他在識人、用人上如此,處理外交事務也免不了書生氣。他是法學家出身,“頭腦細密”。在判斷外交人才時,也將頭腦“細密”與否作為最重要的一項。但是處理外交事務,光靠“頭腦細密”遠遠不夠,必須有一定的實務經(jīng)驗,否則很可能是紙上談兵,適得其反。以歐戰(zhàn)爆發(fā)后,政府是否要對德宣戰(zhàn)一事為例,當時政府因為茲事體大,為了慎重起見,在做最后決策之前,曾致電駐法大使顧維鈞和駐英大使郭泰祺,請兩人先征詢英、法兩國的意見。顧維鈞為此拜會了法國外交部秘書長萊熱,萊熱的回答很坦率,他說“在目前的情況下”,這種想法“完全是學究式的”。中國政府“擬議提出的聲明”,根本“無補于時局”,相反只會“造成一種印象”,即中國采取這種做法,“只不過是打算作為一種技術手段,把中日沖突跟歐洲的戰(zhàn)爭連在一起,從而讓中國參加英、法集團”,獲得英、法兩國更多的援助。但是萊熱告訴顧維鈞,“由于歐洲局勢的嚴重”,現(xiàn)在不論英國還是法國,都力不自勝。必須集中自己的人力、物力和資源,“全力以赴地進行這場戰(zhàn)爭”,在歐洲戰(zhàn)場上取得勝利,“不可能像以前那樣援助中國”,“甚至可能被迫不得不放棄遠東的部分利益”。而“如果日本以武力解決相威脅時,英國和法國甚至可能向日本屈服”。萊熱向顧維鈞表示歉意,說他這些話“可能有些魯莽,但這就是他的看法”。英國的態(tài)度也很冷淡。英國在中日問題上,本來就持中立立場,甚至為了維護它在亞洲的領土利益,急于同日本達成妥協(xié),根本不愿與中國走得太近。郭泰祺接到電報后,給英國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留了一份備忘錄,哈里法克斯看過后,請他轉告蔣介石,英國政府對他的好意表示“欣賞和感謝”,也不反對中國主動發(fā)表這項聲明,但是英國政府認為,“這一聲明不能改變?nèi)魏维F(xiàn)實,因為中國并無在歐洲幫助英、法的條件,中國本身也不能從中得到什么益處?!庇c法國一樣,目前必須在歐洲戰(zhàn)場上全力以赴,“不能像過去那樣繼續(xù)供應那么多物質(zhì)”。中國人準備的“道義上的援助”,真是熱臉貼了冷屁股。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有些甚至更荒唐。例如他發(fā)現(xiàn),抗戰(zhàn)爆發(fā)后,蘇聯(lián)雖然向中國提供援助,但“不愿與日本發(fā)生直接戰(zhàn)事”,而美國受中立法的束縛,在對華援助上又難以進展,便別出心裁,建議蔣介石與蘇聯(lián)接洽,“一,請其向美借款,而余則向蘇借款;二,請其以大量技術軍隊供吾作戰(zhàn),而用志愿軍名義?!比绱水愊胩扉_,真令人哭笑不得。從以上幾個例子已經(jīng)可以看出,他任參事室主任后,盡管自己躊躇滿志,自以為高瞻遠矚,在外交事務上提出許多建議,也引起了蔣介石的重視,其實對外交事務還很生疏,有些建議自以為高明,實際上有害無益。而且這種情況后來就變得更加嚴重。最突出的例子是他在舊金山會議時,建議中國代表團對安理會否決權問題,提出反對意見。所謂安理會的否決權,是指安理會通過的提案,必須經(jīng)過四個常任理事國的一致同意,其中任何一國反對,都有一票否決權。這項條款是一九四四年八月,中、美、英、蘇四國在敦巴頓橡樹園會議上討論聯(lián)合國憲章時,由蘇聯(lián)首先提出來的,最初英、美兩國曾表示反對,后來經(jīng)過討論,一致接受了這項條款,認為這項條款符合羅斯福有關“大國政治”的構想。英、美改變立場后,曾向中國方面作過解釋,認為聯(lián)合國組織的成敗,“取決于四個大國能否團結一致”。而這項條款,有助于大國之間的團結與合作。從“現(xiàn)實的立場”上說,這項條款對四個大國也很有利。如果沒有這項條款,大國在國際爭端中,容易受到小國的利用和擺布,最后“即使不愿意,也可能會被迫參戰(zhàn)”,使大國窮于應付。但是王世杰認為,這項條款違背了公平與正義的原則,也違背了聯(lián)合國憲章的精神,要蔣介石致電中國代表團不可以“貿(mào)然附和”。據(jù)顧維鈞說,次年三月,他去參加舊金山會議前,王世杰又再次要求他在會議上表明立場,“當其他國家就這一提案表示反對時,中國必須響亮地說話?!鳖櫨S鈞以為不妥,認為這樣做,很可能使中國失去常任理事國的地位。王世杰卻堅持認為,“此點無庸顧慮”。中國為了公平和正義,寧愿不做大國,放棄常任理事國資格,與大多數(shù)中小國家站在一起?!耙驗檫@樣我們倒可以暢所欲言。我們在二等強國中當個代言人,地位倒是很硬的。”王世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