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能團定量分析_第1頁
官能團定量分析_第2頁
官能團定量分析_第3頁
官能團定量分析_第4頁
官能團定量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8官能團定量分析

8.1概述8.1.1官能團分析的意義A.確定組分(化合物)含量有機化學中官能團數目為確定值,故分析官能團數量即可確定該化合物含量。如:酒中乙醇含量,如,1升酒中測出醇羥基數為1mol,求其中乙醇含量?46g.L-1,約4.6%

如改為甘油溶液,又如何?M=9230.7

g.l-1,3.07%對未知化合物,測定官能團數量,可幫助確定化合物結構。如:1摩爾醇中含有1mol–OH,一元醇,2mol–OH,二元醇,結合分子量測定及其它基團分析(如C-H鏈)。B.確定未知化合物結構

B.確定未知化合物結構如通過元素分析獲得一樣品化學式:C3H8O2,可能CH3OCH2CH2OH、HOCH2CH2CH2OH、CH3CHOHCH2OH。如每摩爾樣品含1mol-OH,前者,2mol–OH,后二者。如后者,如何確定?8.1.2官能團分析的特點

A.通常相同官能團的分析方法大致相同;

B.分子中其它部分對官能團性質影響較大時,可能導致分析方法不同。如C2H5OH與C6H5OH,前者用酯化反應,后者用酸堿滴定

CH3COOH與C17H35COOH,前用直接法,后用返滴定。

C.有機物反應速度較慢,一般直接法較少,間接法較多。

D.官能團反應專屬性較強,故通常干擾較少。8.1.3官能團定量分析的反應類型

A.酸堿滴定法

如三乙胺用鹽酸滴定;乙酸乙酯用NaOH水解后用鹽酸返滴定等。

B.氧化還原滴定法

RSH

+

I2→RSSR

+

2HIC.重量分析法

RX

+

Ag+→

AgX

+

ROHD.沉淀滴定法上法如用過量的Ag+反應,以鉻酸鉀作指示劑,用NaCl標準溶液返滴定,即可測得鹵素原子或鹵代烴含量。E.量氣法

如脂肪伯胺與HNO2反應

RNH2+HNO2→RNN+Cl-→ROH+N2

F.比色法

特征顯色反應,分光光度計比色測定;如醇與硝酸高鈰;

Ce(H2O)64++xROH→Ce(H2O)y(ROH)x4+黃-紅色8.2烯基的測定

C=C,典型反應,親電加成,X2、H2、HX、HIO等。烯基的含量稱為不飽和度,常用其所能加成鹵素質量表示:碘值:

100克樣品能加成I2的克數;溴值:

100克樣品能加成Br2的克數。前者使用最多,二者數值不同但可互換,比值為原子量之比。8.2.2鹵素加成法

F2、Cl2、Br2、I2

親三者,過于活潑,可迅速進行加成反應,但也易發(fā)生取代反應,故難以定量進行,故通常不使用。

I2,反應性較差,室溫下不與烯烴直接加成,只有新生態(tài)I可反應,一般不直接使用碘而采用其化合物:

如ICl,IBr,I2-乙醇溶液等作為測定試劑。8.2.2.1ICl加成法

A.基本原理

RHC=CH2+ICl(過量)→RHCI-CH2Cl+ICl(余量)

ICl+KI(過量)→I2+KCl;

I2+2Na2S2O3→2NaI+Na2S4O6

根據ICl加入量可計算反應量:一個烯基反應一個ICl分子,故計量關系為:

n烯基=nICl=1/2(n0,Na2S2O3-n1,NaS2O3)=1/2CNaS2O3×(V0-V1)×10-3

碘值:n烯基×MI2×100/W,溴值:n烯基×MBr2×100/W。一般以HAc作為溶劑,將I2溶于HAc中,然后通入干燥的氯氣即可。

I2+Cl2→2ICl亦可用

ICl3+I2→3ICl

ICl不穩(wěn)定,光及水等均使之分解,配制濃度大致為需要值(常為0.1mol.l-1)即可。使用時測定空白值,即相當于用前標定。本法測定范圍:凡含烯基化合物(空間位阻極大者除外)均可。干擾物質:苯酚,苯胺及還原性物質。ICl

溶液制備:

f.

時間:靜置30-60min,碘值愈高,烯基越穩(wěn)定,耗時越長。

g.催化劑:用Hg(Ac)2催化,一般3-5min,可反應完全。C.測定步驟

a.空白測定:即ICl

不加樣品,加水、KI后直接用Na2S2O3滴定,標定ICl濃度。

b.試樣測定:

試樣

+ICl溶液,靜置反應,然后加過量KI并酸化。用Na2S2O3

標準溶液滴定。

a.為保證反應完全,鹵化劑過量100-150%,C>0.1mol.l-1。

b.滴定用溶劑:CHCl3、CCl4、CS2等非(弱)極性溶劑。

c.嚴格保證無水,ICl遇水分解。

d.密閉:ICl揮發(fā),且與空氣中H2O反應;

e.遮光:光引發(fā)ICl

分解→I·+Cl·,則易發(fā)生取代付反應。

B.測定條件

8.2.2.2碘乙醇法

用I2

溶于乙醇形成的溶液作為測定試劑的方法A.基本原理

I2+H2O=

HIO+HI

H2C=CH2+HIO→ICH2-CH2OH

快后一反應消耗HIO,促使前反應平衡正向移動。故在樣品中加入過量的碘—乙醇溶液充分反應,然后過量的I2用Na2S2O3滴定,從而根據差值可以計算烯基含量或碘值。充分反應后,加入過量3-5倍KI,然后滴定。為什么?

a.增加I2溶解度并防止I2揮發(fā),KI3,K3I5b.抑制I2水解,因為HIO+Na2S2O3→NaI+Na2SO4B.測定條件

a.I2過量70%左右:

b.過多易發(fā)生取代付反應,過少反應不易完全。

c.反應時間:3-5min,平行樣應控制相同,否則誤差較大。C.計算:同ICl法計算。

n烯基=ΔnI2=nI2,空白—nI2,樣品

方法特點:a.較ICl簡便,試劑較穩(wěn)定。

b.較ICl反應活性差,測定范圍受到限制。不能測定空間位阻強及有吸電子鈍化基團的樣品。主要測定對象:輕質石油產品。8.2.2.3溴加成法A.基本原理

>C=C<+Br2(過量)

→>CBr-CBr<

過量溴加KI,然后用硫代硫酸鈉滴定生成的碘。抑制取代反應的進行是本法的關鍵!B.溴化試劑可以買到單質溴,可否直接使用?液態(tài),極易揮發(fā);過量可能導致較高濃度,取代反應進行可能較為顯著。溴酸鉀-溴化鉀:在酸性條件下產生單質溴。通過控制酸度,使溴維持在較低濃度,從而限制取代反應進行。b.溴-溴化鈉溶液:類似碘配合物,可抑制溴揮發(fā),亦使取代反應不易進行?常用催化劑:氧化鉑、氧化鈀、萊尼鎳(NiAl2、鎳鋁合金)。萊尼鎳:實際上是納米鎳單質;用NaOH與之反應,鋁溶解后得到的海綿狀鎳,活性很強,放在紙上可以自燃。催化劑特點:前二者,催化能力強,甚至能使苯環(huán)加氫,故對難加成樣品,用其催化。注意,樣品中不能有芳烴,否則干擾。一般石油產品中都含大量芳烴,不能使用。后者催化能力較弱,不能使芳環(huán)加氫,石油產品測定時可用作催化劑。

CH2=CH2+H2CH3-CH3

根據H2消耗量即可計算烯基數量。屬于量氣法8.2.1.3催化氫化法催化劑

a.無付反應;

b.條件嚴格:VH2∝nH2

故T,p,催化劑,溶劑,H2純度,均有影響。結果計算:pV=nRT,nH2=n烯基另:O2,H2S,CO會毒化催化劑,故體系中應排除。方法特點8.3含氧化合物的測定

8.3.1羥基化合物的測定8.3.1.1概述羥基化合物:R-OH,酸、酚、醇。醇的特性:酸性極弱,Ka:10-15~10-20水中顯中性。易?;甚?。酰化法:酸酐?;;噭┮宜狒姿?,?;芰?,不能用于含水及含低級醛樣品的測定。鄰苯二甲酸酐比較穩(wěn)定,水解較難,故可用于含水樣測定,但反應能力較弱,時間要增加。均苯四甲酸酐反應能力介于兩者之間,醛不干擾。測定方法:乙酐-吡啶,乙酐-HClO4-吡啶,乙酐-NaAc等測定對象:伯、仲醇。叔醇如何?叔醇

叔醇:由于?;瘯r一般在強酸催化下進行,易脫水成烯,且空間位阻較大,不宜用?;y定。但可用乙酸BF3?;ǎ築F3,強路易斯酸。BF3CH3COOH+C(CH3)3OH→CH3COOC(CH3)3+H2O↘(CH3)2C=CH2+H2O

兩反應同時進行,但均為一分子醇生成一分子H2O,故可通過測定生成的H2O(卡爾·費休法)計算醇的量。

α—多羥醇:專用方法,HIO4法。8.3.1.2乙酰化法特點:較穩(wěn)定,不易揮發(fā),忌水。反應性適中,弱于酰鹵強于苯二甲酸酐。反應速度較慢,需加入催化劑,適用于大多數伯,仲醇。干擾:酚,伯,仲胺,小分子醛,硫醇,環(huán)氧化合物干擾。8.3.1.3乙酐-HClO4-吡啶法

ROH+(CH3CO)2OCH3COOR+HAc+(CH3CO)2O(余)

(CH3CO)2O(剩余),水解成酸,用酸堿滴定法測定。顯然,羥基的數量等于乙酸減少的數量。試劑作用:

HClO4:強酸性,催化劑,

吡啶:溶劑,能與HAc成鹽,抑制HAc揮發(fā)并通過降低HAc濃度,增加反應程度。伯、仲胺干擾:由于生成的酰胺穩(wěn)定性好,不易皂化,可通過皂化法測定生成的酯進行校正。A.基本原理

HClO4、吡啶B.測定條件

a.乙酐過量:≥50%;

b.反應時間及溫度;一般室溫30~60min。視試樣性質而定,-OH附近如有多個取代基,由于空間位阻,需加熱或延長時間。有時需加熱近沸2-3hr。

c.指示劑

甲酚紅-百里酚蘭,變色pH8.2~8.4,黃~玫瑰紅~紫C.

測定步驟a.取一定量乙酐-加HClO4、吡啶,水解后用NaOH滴定,V0;b.取等量乙酐,加樣品反應,完畢后水解,NaOH滴定,V1。D.計算:n(-OH)=CNaOH(V0-V1)×10-3酸性介質中,強氧化劑HIO4+2e+2H+→HIO3+H2O1.59V堿性介質為中等強度氧化劑,IO4-+H2O+2e→IO3-+2OH-0.7V顯然,在pH=0即c(H+)=1.0mol.l-1與pH=14,c(OH-)=1.0mol.l-1

ΔpH=14,Δ

=0.89V,氧化能力與pH關系很大。堿性:氧化能力弱,不能氧化醇。強酸性:氧化能力太強,一系列氧化產物。使用條件:弱酸性,pH=4,

=1.1V,此時氧化產物為相應的羰基化合物及甲酸。8.3.1.4HIO4氧化法鄰羥基多元醇反應通式

即端羥基氧化成羰基,中間則氧化成甲酸。消耗高碘酸數為所斷裂的C-C鍵數目。乙二醇不反應例:乙醇n=0,1個HIO4,2個HCHO1,3丙二醇不反應1,2丙二醇n=0,1個HIO4,1個HCHO,1個CH3CHO葡萄糖消耗5個HIO4、生成1個H2CO、5個HCOOH果糖消耗4個HIO4、生成1個H2CO、3個HCOOH、1個HOCH2-COOHHOCH2-(CHOH)4-CHO,HOCH2-(CHOH)3-CO-CH2OH,A.基本原理

測定時加入過量HIO4標準溶液,利用反岐化反應,用碘量法測定,即加入KI酸化生成I2,用Na2S2O3標準溶液滴定,根據空白值與樣品值之差計算-OH數。

HIO4+7KI→4I2HIO3+5KI→3I2

每斷裂1個C-C鍵,2個-OH,消耗1個HIO4,則少消耗2個Na2S2O3。見反應通式根據鄰羥基多元醇的分子結構,即每分子中所含相鄰羥基的數目,可以計算醇的摩爾數。B.測定條件

(1)必須有n(Na2S2O3)1>80%n(Na2S2O3)0,為什么?如所有HIO4全部反應,則n(Na2S2O3)1=75%n(Na2S2O3)0。

(2)酸度宜控制在pH=4;

(3)溫度為室溫或低于室溫;酸度過高或溫度過高,HIO4氧化性太強,可能導致產物進一步氧化。過低酸度反應不完全。

(4)反應時間:30~90min。8.3.2羰基的測定Ka:1×10-64.35×10-6準確滴定條件?Ka1/Ka2>104~105!8.3.2.1羥胺肟化法利用羰基的親核加成反應進行測定.有致命的缺陷?

R2C=O+NH2OH?HCl→R2C=NOH+HCl+H2O

可逆反應,進行不完全,需采取措施以確保反應完全。

A.采用過量的鹽酸羥胺;

B.加入大量吡啶以結合產物鹽酸;

C.加入乙醇以增大反應物溶解度;最后用堿滴定;問:滴定時體系中有幾種酸?

R2C=NOH,極弱NH2OH?HCl,弱酸C5H5N?HCl弱酸

NH2OHC5H5NNH2OH?HClC5H5N?HClKb:1×10-82.3×10-9

8.3.2.2亞硫酸氫鈉法

醛和酮能與亞硫酸氫鈉發(fā)生親核加成反應,生成羥基烷基磺酸鈉:

HSO3-基團較大,反應受空間阻礙影響很大,產物穩(wěn)定性取決于分子的空間效應。測定對象只能是醛和甲基酮。計量可選擇通過H+或SO32-。1.酸堿滴定法亞硫酸氫鈉溶液不穩(wěn)定,無法配制準確濃度的標準溶液。通常采用過量的亞硫酸鈉,通過加入準確量的硫酸標準溶液定量生成亞硫酸氫鈉。2.碘量法計量對象為SO32-在與羰基反應完成后,用堿標準溶液滴定未反應的亞硫酸氫鈉至亞硫酸鈉,從而計算出反應消耗的亞硫酸鈉的量,并以此計算羰基的量。顯然n(羰基)=n(酸,初始)–n(酸,余量)

缺點在于NaHSO3有緩沖作用,導致終點觀察困難。準確加入過量的亞硫酸鈉,待反應完成后用碘標準溶液滴定未反應的量。淀粉作指示劑。實驗8.4甲醛含量測定方法解析方法:加1.0mol.L-1亞硫酸鈉60mL于錐形瓶中,以百里酚酞作指示劑,用鹽酸標準溶液滴定至淺蘭色消失。準確稱取一定量試樣加入其中搖勻后,用鹽酸標準溶液滴定至蘭色消失。取終點體積約120mL,試樣初始濃度為0.1mol.L-1。問題:1.該方法能否準確測定甲醛含量?

2.適用對象?3.是否有改進余地?百里酚酞:9.4~10.0;亞硫酸:pKa1=1.90pka2=7.20甲醛羥基磺酸鈉:1.2×10-7;苯甲醛羥基磺酸鈉3.5×10-3P135百里酚酞:9.4~10.0,人眼分辨率為1/10,取9.6為滴定終點。初始濃度

0.050.500終點濃度

x0.5-(0.05-x)0.05-x10-4.4

x=3.35×10-6mol.L-1,E=3.35×10-6/0.05×100%=0.007%如苯甲醛加成物為10-4,則K=1.58×10-3,同理可解得:

x'=0.00264mol.L-1,E=0.00264/0.05×100%=5.27%

這只是考慮反應是否完全引起的誤差。人眼分辨率為1/10,取9.6±0.1為滴定終點的pH控制誤差,則因此引起酸堿滴定的終點誤差為:亞硫酸為二元酸,其HSO3-的分布系數計算式為:pH=9.6時pH=9.5時pH=9.7時即使是0.1mol.L-1的甲醛,也存在大約1%左右誤差?

pH=9.1δ=0.0124

pH=9.0δ=0.0156

pH=9.2δ=0.0099對于加成產物的穩(wěn)定平衡常數為104的化合物,

K=1.58×10-3,如果控制終點為9.1±0.1則因反應進行不完全引起的誤差:

x'=9.49×10-5mol.L-1,E=9.49×10-5/0.05×100%=0.19%

引用pH9.1,9.0,9.2的硫氫酸鈉的分布系數數據,可分別計算出因終點控制原因引起的誤差:滴定的化學計量點為9.1,如終點控制在9.0如終點控制在9.2滴定終點pH控制與滴定誤差的關系計量點pH實際pH反應誤差終點控制誤差甲醛苯甲醛9.69.50.007%5.57%1.04%9.7-0.8%9.19.00.002%1.74%3.2%9.2-2.5%8.68.50.00067%0.557%9.4%8.7-7.6%可以看出:隨滴定所控制pH降低,因反應不完全引起的滴定誤差減小,但由于亞硫酸氫鈉是兩性物質,具有緩沖作用,因而引起的終點控制誤差增大。故應根據測定的準確性要求,在兩者取一個合理值。如找不到則說明該方法不能進行該樣品測定。羧酸、酸酐

酸性化合物:10-4~10-8,少數10-10

準確滴定條件:cka>=10-8,取c=0.1mol.l-1計算,Ka>10-7才能準確滴定,也即可以用強堿直接滴定。故大部分羧酸可以通過直接滴定完成。較弱羧酸(α位有供電基團),Ka<10-7,可以用間接滴定或非水溶劑中滴定測定。酯中性化合物:皂化。用過量堿皂化后返滴定。皂化值:1g試樣中和、皂化所反應的KOH的毫克數;酸性物質、酯的總量;酸值:1g試樣中和所消耗的KOH的毫克數;酯值:1g酯皂化所消耗的KOH的毫克數;酯值=皂化值-酸值8.3.3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測定羧酸、酸酐、酯、酰胺、酰鹵皂化~離子交換法將皂化后的溶液經陽離子交換樹脂處理,將羧酸鹽轉化為羧酸,然后用堿標準溶液滴定。皂化時為保證反應完全,往往使用較大濃度的堿,并且由于吸收空氣中CO2也消耗堿,測定的誤差較大。聚苯乙烯SO3HSO3HSO3H直徑約2mm的小球RCOOKKOHROHK2CO3陽離子樹脂RCOOHH2OROHCO2+H2O煮沸除去CO2,用堿標準溶液滴定即可。陽離子吸附在樹脂上,陰離子與H+結合成相應的酸水處理:Na+、K+、Mg2+、Ca2+、SO42-、Cl-、NO3-、H2O陽離子交換樹脂陰離子交換樹脂酰胺酰胺穩(wěn)定性遠比酯強,水解條件很強烈。皂化法誤差較大。性質與芳香胺相近?未取代的酰胺與亞硝酸反應定量產生氮氣,可以通過測量生成的氮氣體積進行測定。酰鹵非?;顫?,遇水分解成相應羧酸和鹵化氫。相對而言,測定生成的鹵素離子的量來計算酰鹵含量更可靠。方法可用重量法或沉淀滴定法。10.7烷氧基的測定8.3.4烷氧基的測定 8.3.4.1概述

含烷氧基化合物:醇、醚、酯、縮醛,以醚最為典型。其結構為有機化合物中相當穩(wěn)定的一類化合物,在酸催化下可以與強親核試劑發(fā)生親核取代反應。HI然后經分離、測定碘代烷。分離:小分子(少于6個C)可用蒸餾法,大分子可用萃取法。測定方法:氧化還原法、重量法、沉淀滴定、非水滴定。8.3.4.2蔡塞爾法1.濃HI加熱裂解:CH3CH2OCH2CH3+2HI==2CH3CH2I+H2O副產物:I2、HI、含硫樣品有H2S。2.蒸餾、洗滌碘代烷:洗滌液為紅磷+CdSO4懸浮液,

2P+5I2=2PI5,

PI5+4H2O=H3PO4+5HIHI+CdSO4=Cd(CdI4)+H2SO4H2S+CdSO4=CdS(s)+H2SO43.吸收:Br2的HAc~NaAc溶液

CH3CH2I+Br2

=CH3CH2Br+IBr

IBr+2Br2+3H2O=HIO3+5HBr4.除去過量的溴:用甲酸

HCOOH+Br2==HBr+CO2,5.滴定:加KI并酸化,硫代硫酸鈉滴定。

R-=RI=HIO3=3I2=6Na2S2O3小分子化合物,甲、乙氧基8.3.5糖類的測定糖單糖雙糖多糖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乳糖淀粉、纖維素水解制糖工業(yè)常用方法:旋光、折光濃度較大,雜質相對確定

比旋光度法:糖都有手性碳原子,具有旋光性,在一定溫度和液層厚度下,在一定波長偏振光的旋光度與濃度成正比。

折光法:與之類似,利用糖溶液的折光率與濃度成正比進行測定,但由于雜質亦造成折光率變化,故準確性略差,主要用于主要雜質含量變化不大的較高濃度的樣品測定?;瘜W法利用糖類以單或雙糖存在時,都含有羰基(醛基、酮基),尤其分子中每一個碳原子上均有吸電子能力較強的羥基或羰基,因而具有一定的還原性,端羥基容易被較的弱氧化劑氧化。當氧化劑較強時,甚至可以使C-C鍵斷裂而進一步氧化。故化學分析方法以氧化還原法為主。費林法基本原理:根據堿性條件下還原糖更容易被氧化的特點,用Cu2+作為氧化劑進行測定的方法。1.費林試劑:A(甲)液:硫酸銅溶液;

B(乙)液:酒石酸鉀鈉的氫氧化鈉溶液;用前混合。酒石酸鉀鈉的作用?反應操作取一定量費林溶液及略部分糖溶液,加熱煮沸,用還原糖溶液滴定至淺蘭色,加入次甲基蘭,繼續(xù)滴定至蘭色消失。測定條件及注意事項1.反應不能定量進行,故保證平行且測定前用糖標準溶液標定。2.反應影響因素較多,溫度、滴定速度,特別是堿濃度影響較大,故應盡可能保持一致。溶液體積變化對堿濃度影響較大,而反應又在沸騰條件下進行,故一般控制加熱時間2min,滴定在1min左右完成。3.次甲基蘭是氧化性弱于銅離子的氧化劑,故還原糖優(yōu)先與銅離子反應,但如次甲基蘭加入過早,也會消耗還原糖,故應在近終點加入。滴定要求在沸騰條件下進行,除溫度要求外,是否有其它原因?利用水蒸汽隔絕空氣以阻止氧化亞銅氧化。鐵氰化鉀法:類似,費林試劑改為鐵氰化鉀溶液。其它已學方法?高碘酸法!8.4含氮化合物的測定8.4.1胺類測定

堿性氨基化合物脂肪胺

芳香胺

堿性強于氨,Kb:10-3~10-5,可在水溶液中用酸堿滴定法測定。堿性弱于氨,Kb:10-8~10-10,非水溶劑滴定。A.酸堿滴定;B.?;?;伯、仲胺;C.重氮化法;a.脂肪胺:極不穩(wěn)定,量氣法。

b.芳香胺:滴定或比色測定D.溴量法;芳香胺使芳環(huán)活化,易發(fā)生取代。E.氮的元素測定法;測定方法8.4.1.1重氮化法基本原理

RNH2+HNO2+HCl

=RNNCl+2H2O脂肪伯胺:重氮鹽立即分解成氮氣,用量氣法計量。芳香伯胺:有一定穩(wěn)定性,可根據HNO2消耗量定量。

HNO2:屬于中強氧化劑;很不穩(wěn)定,不能配制溶液。采用將NaNO2標準溶液滴加入酸性的反應體系中新生成的方法。

2HNO2=NO+NO2+H2O指示方法:用淀粉~KI試紙作為外指示劑。外指示劑:體系外指示,即將反應液取出與之反應,根據顏色變化指示是否達到反應終點。誤差較大反應不可逆,苯胺不能將I2還原指示劑為什么不直接加+入體系內?測定條件

A.酸度:HCl過量,抑制副反應,增加重氮鹽穩(wěn)定性。

過多:苯胺成鹽,不利于重氮化;HNO2分解也快。

過少:易發(fā)生重氮鹽分解及偶合副反應。

B.溫度:低溫。減少重氮鹽和HNO2的分解。芳環(huán)上有—X、—NO2、—SO3-等基團的重氮鹽穩(wěn)定性好,可在30~40℃,—CH3、—OH、—OR等則不穩(wěn)定,<15℃。

C.快速滴定法:滴定管尖嘴插入溶液中。防止NaNO2接觸酸性溶液分解。

D.催化劑:KBrE.溶解性:保證樣品完全溶解。

NaNO2標準溶液:每升加0.1克Na2CO3作穩(wěn)定劑??刂茐A性條件以保持穩(wěn)定。硝基化合物脂肪硝基化合物

(較少)共性:氧化性、中性叔硝基:中性伯、仲硝基:水溶液中性,但在堿性溶劑中可以異構化,呈酸性。非水溶劑滴定芳香族硝基化合物:中性,利用氧化還原法測定注意:還原條件不同,產物不同。需嚴格控制反應條件。一般采用酸性條件還原成芳香胺。8.4.2硝基化合物的測定8.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