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交叉語言學概要1功能主義語言學2模糊語言學3社會語言學4認知語言學6語言類型學7心理語言學8神經語言學9文化語言學5計算語言學10應用語言學第一節(jié)功能主義語言學一、布拉格學派的功能主義布拉格學派根據(jù)音位的對立特征和辨義功能創(chuàng)建了和語音學相區(qū)別的音系學。這派學者對語言的元功能也率先進行過很深入的研究。在語法研究上,該派創(chuàng)始人馬泰休斯提出了句子的實義切分理論。法國學者馬丁內繼承和發(fā)展了布拉格學派的功能主義。俄裔學者雅柯布遜等是布拉格學派的重要成員。蘇聯(lián)學者采納并發(fā)展了句子的實義切分理論,將這種切分應用于幾部權威的俄語語法書。他們中著名的有維諾格拉多夫、拉斯波波夫、佐洛托娃等。二、當代功能主義的基本出發(fā)點及其語言觀自然語言既是人類認知活動的產物,又是認知活動的工具,其結構和功能應視為人類一般認知活動的結果和反映,人類的語言能力不是人腦里獨立于其他認知能力和知識的完全自主自足的天賦的部分,而是被看做是與一般認知能力密切相關的。句法作為語言結構的一部分并不是自足的,它跟語言的詞匯和語義部分是密不可分的,沒有明確的界限。語義學和語用學形成一個連續(xù)統(tǒng),二者都作用于語言的意義,語言的意義并不限于語言系統(tǒng)內部,而是源于人類與世界互動過程中形成的物質經驗,源于語言使用者的知識和信仰系統(tǒng)。因此,語義是我們總體概念系統(tǒng)的一部分,不是完全獨立的模塊,它并不能與百科知識截然分開。二、當代功能主義的基本出發(fā)點及其語言觀語言共性及語言里的一般規(guī)律往往體現(xiàn)為某種趨勢,而不一定是絕對的規(guī)則。對語言規(guī)律的形式化或以構造形式化模式作為對語言共性的解釋,其實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解釋,而只是描寫或模擬。對語言共性更有意義的解釋往往需在形式之外尋找,如從語義、表達交際功能、認知能力及策略等方面去探求。三、功能主義語言學研究的側重點及研究方法功能主義者與形式主義者在所研究語言現(xiàn)象上的側重。相對于形式主義用特殊的規(guī)則或原則來描寫語言事實而言,功能主義比較側重于研究一些難以用概括性很強的原則來描寫的語言事實,或難以做形式化描寫的那部分語言事實。形式主義者側重于研究那些看來是約定俗成的語言結構,功能主義則側重于研究那些說話人有選擇余地的結構變體。形式主義者的研究重點一般集中在體現(xiàn)英國學者韓禮德所說的“表意功能”的語料,而功能主義者則比較喜歡體現(xiàn)韓禮德所說的“人際功能”與“篇章功能”的這部分語料三、功能主義語言學研究的側重點及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重視實際交際中的語料,盡量少使用個人的內省語料或人造語料(區(qū)別于形式主義);語言描寫不強求形式化,認為許多語言事實,如說話的目的、各種語境因素等難以形式化;重視語義,更重視對說話人的用意的研究;重視對語用、篇章的研究并充分考慮語言使用中的語境及功能,試圖從這些方面來理解形式結構;語言的共性來自人類交往行為的共同需要、規(guī)范、語境、功能等語言的外部因素。四、功能主義語言學常用的基本概念(一)原型原型就是不拘泥于嚴格的分類而著重于發(fā)掘最典型的形態(tài),而以此典型的形態(tài)(即“原型”)為中心向外擴散,而漸次推得非典型的形態(tài)。(二)連續(xù)統(tǒng)無論功能還是形式,很多情況都是無法一刀切開、截然分割的,事實上,很多分類都是人為的,而不是真實的自然現(xiàn)象。(三)標記性語言中的標記現(xiàn)象是指一個范疇內部存在的某種不對稱現(xiàn)象。概括地講,凡是有“數(shù)”這個范疇的語言,復數(shù)是有標記項,單數(shù)是無標記項。有關這種不對稱現(xiàn)象的理論就叫標記理論。四、功能主義語言學常用的基本概念(四)象似性語言的形式,往往或多或少地反映外在世界的各種事實,這個現(xiàn)象就是語言的象似性。(五)語法化語法化研究語法形式來源和固化的問題,是語言學家長期關心的問題。目前語法化研究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實詞虛化,即由實義的詞單位逐漸演變?yōu)樘摿x的語法成分的過程,偏重于從人的認知規(guī)律來探索語法化的原因。如漢語的很多介詞都是從動詞虛化來的。二是著重考察章法如何轉化為句法成分和構詞成分,偏重從語用和信息交流的規(guī)律來探究語法化的原因。五、功能解釋的實質與局限當代的語言學家,不管是形式主義者還是功能主義者,都不滿足于語言是個約定俗成的符號系統(tǒng)這個看法。他們都想了解語言結構所謂的“約定俗成”的原因。由于語言演變以及形式與功能之間的對應關系經常不是一對一的,因此功能與形式之間因果關系的建立并不是容易的。許多功能解釋所涉及的概念,如話題、新舊信息等并不十分精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功能主義與形式主義解釋面臨同樣的問題,他們所提出的“普遍”原則及其適用性經常是有限的,只是具有相對的普遍性或傾向性,而不是有絕對的有效性,經常經不起新語料的考驗。六、當代功能語言學的內部分類目前功能語法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以自然語言的功能觀為基礎,注重語言在交際中的作用。第二類,認知語法:以認知為基礎的功能語法,語言觀本質上是功能主義的。七、韓禮德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一)學術發(fā)展階段韓禮德曾跟隨中國語言學家羅常培、王力和英國語言學家弗斯學習過。這個學術背景為他日后廣泛深入地研究語言學理論提供了有利條件。他的學術發(fā)展階段大致如下。階與范疇語法系統(tǒng)語法功能語法七、韓禮德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二)六大核心思想純理功能的思想
韓禮德認為語言的性質決定人們對語言的要求,即語言所必須完成的功能。這種功能當然是千變萬化的,具有無限的可能性,但我們可把它們歸納為若干個有限的抽象的功能,這就是“純理功能”或“元功能”。系統(tǒng)的思想
韓禮德把語言系統(tǒng)解釋成一種可以進行語義選擇的網絡,當有關系統(tǒng)的每一個步驟一一實現(xiàn)以后,便可產生結構。七、韓禮德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二)六大核心思想層次的思想
語言是有層次的,至少包括語義層、詞匯語法層和音系層。多個層次之間存在著“體現(xiàn)”的關系,即對“意義”的選擇(語義層)體現(xiàn)于對“形式”(詞匯語法層)的選擇;對“形式”的選擇又體現(xiàn)對于“實體”(音系層)的選擇。功能的思想
韓禮德的功能思想屬語義分析的概念。與上面所說的純理功能不同,這里所說的功能是形式化的意義潛勢的離散部分,即構成一個語義系統(tǒng)的起具體作用的語義成分;詞匯語法中的成分或結構只是它的表達格式。七、韓禮德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二)六大核心思想語境的思想
韓禮德認為,如果把語言系統(tǒng)當做整體來考慮,那就必須從外部來確定對語義系統(tǒng)進行區(qū)別的標準,即屬于同一語義類型的語言材料是否具有同一意義標記。這就要求聯(lián)系社會語境或情景進行考察。近似的或蓋然的思想
韓禮德從信息論中汲取了“近似的”或“蓋然的”思想。語言固有的特征之一是蓋然的。這種規(guī)律性特征在人們選擇詞匯時表現(xiàn)最為明顯。第二節(jié)模糊語言學一、綜述模糊性是自然語言的一種本質屬性。模糊語言學是模糊集合論與現(xiàn)代語言學相結合形成的一門新學科,它運用模糊集合論與現(xiàn)代語言的基本原理來分析語言的模糊性。模糊語言學的研究始于30多年前,迄今為止已取得頗為可觀的成果,它的研究方法主要受扎德的模糊集論的影響。二、語言的模糊性(一)語音的模糊性所謂語音的模糊性就是指絕對正確的語音標準附近的語音系統(tǒng)及其變化規(guī)律。從元音和輔音系統(tǒng)部分:元音和輔音并不是兩個普通的集合,而是兩個模糊的集合。從音位部分解釋二、語言的模糊性(二)語義的模糊性模糊詞義的類型
從意義角度,模糊詞可分為名詞性模糊詞、形容詞性模糊詞、副詞性模糊詞、代詞性模糊詞等。模糊詞的結構分類
模糊詞的外延分為上、下兩限,據(jù)此我們可把模糊詞分為三類:第一,外延的下限無明確界標,上限則有一定限度的模糊詞。第二,外延的上限無明確界標,下限卻有一定限度的模糊詞。第三,外延的上限和下限均無明確界標的模糊詞。二、語言的模糊性(三)詞匯的模糊性“詞”和“非詞”(即語素和詞組)是兩個模糊集合,它們之間確切的界限是不存在的。二、語言的模糊性(四)語法的模糊性語法的模糊現(xiàn)象其實并不罕見,關于模糊語法的討論開始于70年代。運用模糊理論可以解釋語法中的模糊現(xiàn)象。詞法中的模糊現(xiàn)象:詞法的主要研究對象是詞的語法范疇和語法形式,形態(tài)問題是其中心問題。詞類之間存在模糊性。句法的模糊性(1)賓語和狀語之間的模糊性。(2)主句與狀語分句間的區(qū)別也不是一刀切的。三、言語的模糊性(一)言語的模糊語音在實際發(fā)音中,元音與輔音的區(qū)分界限不是清楚的。言語的模糊語音在語流音變上也有明顯的表現(xiàn)。在說話時,發(fā)音的標準和不標準之間也沒有絕對的界限。(二)言語的模糊語義言語的模糊句義言語的模糊詞義三、言語的模糊性(三)言語中語法的模糊性在言語交際中,語法同樣存在模糊現(xiàn)象。合乎語法與不合乎語法之間并無截然分明的界限。(四)交際中模糊語言的運用有些場合需要使用模糊用語。在言語表達中模糊語言有精確詞語難以企及的魅力。第三節(jié)社會語言學一、社會語言學的興起(一)社會背景二戰(zhàn)后社會問題的解決需要政府通過制定合理的政策、增加就業(yè)機會、普及文化教育來解決;在新獨立或解放的民主國家里,需要妥善處理民族語言與共同語的關系、制定合理有效的語言政策、規(guī)范民族共同語。美國是一個移民大國,民族成分十分復雜,存在大量的種族、文化、語言的差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促進了人民的覺醒,他們開始反對種族歧視、反對階級偏見和爭取民族和平等。現(xiàn)實需要促進了社會語言學的誕生。一、社會語言學的興起(二)學術背景20世紀五六十年代也是交叉科學興起的年代,各學科間的滲透、交流和相互影響越來越普遍。語言學的研究深受這種趨勢的影響,開始進入一個與其他學科互相滲透融合、互相影響的時期。二、社會語言學的語言觀和研究對象(一)社會語言學的語言觀總的來說,社會語言學認為語言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重視語言的社會屬性,重視聯(lián)系社會因素考察語言。社會語言學家認為,語言和社會是互相依存的。語言的起源離不開社會,語言是人們在集體勞動中因交流思想的需要而產生的。社會語言學認為語言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受各種社會因素如文化、信仰、民族、階級階層等影響的。,從社會因素著手去考察語言是社會語言學的特點。社會語言學通過這樣認識社會和社會群體,勾畫出這些群體的特征和界限,可以進一步找出這些群體中的成員使用語言的特征,從而對語言現(xiàn)象做出解釋。二、社會語言學的語言觀和研究對象(二)社會語言學的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社會語言學的上述語言觀決定了他們的研究對象是語言在不同社會群體中、不同的社會條件中所產生的變異。幾個重要術語變體:“語言變體”可以用于指稱各種層次上的語言單位,它的定義被描述為“一組具有相同社會分布的語言形式”。任何一個“語言變體”都有一個相應的語言社團作為它的存在區(qū)域,即“社會分布”。語言變項指:在相關語言變體中有不同實際表現(xiàn)形式,從而起到區(qū)別變體的作用的項目。一個變項總是由一組變式組成。三、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方法與步驟(一)定量研究社會語言學家吸收了自然科學的定量研究方法來研究社會變項和語言變項的關系。在定量研究中,首先必須確定社會變項。為變項的各個變式做出具體歸屬有主觀、客觀兩種衡量標準。三、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方法與步驟(二)收集語料即席談話:即席談話是一種十分自然隨意的方式,能夠使被調查對象處于十分放松的狀態(tài),從而不自覺地用自己最習慣的方式說話。直接提問:即席談話中可能無法獲得我們想要的語言材料,所以有時候調查人采用直接提問的方法來檢查被調查人的語言使用情況。重復法:重復法就是模仿測試,即讓被測試、被調查的人把調查人說過的句子重復一遍。這種方法常用于兒童語言能力研究。結構誘導:社會語言學需要的一些語言材料可以用結構誘導的方法來得到,即填充法。三、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方法與步驟(二)收集語料朗讀:為了對正式和非正式的風格進行比較,常常進行朗讀試驗,然后將朗讀時得到的材料和在其他語言環(huán)境中得到的材料進行比較,從而看出風格的變化。朗讀的內容可以是一段文字,其中有目的地放進一些挑選出來的語言形式。此外,孤立的句子、成對的詞語都可以用來進行有意識的結構誘導。主觀反應的誘導:某一語言社團中人們對于方言或各種語言變體的差別有什么樣的看法及人們對于某一種語言的社會價值的主觀反應(態(tài)度)也是很重要的。測量人們對語言差別的主觀評價的方法多種多樣,常用的方法是用問卷法。另一種重要方法是“配對變語法”。快速匿名調查法三、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方法與步驟(三)抽樣調查抽樣調查就是抽出整體的一部分進行調查,一般采用隨機取樣的方法。取樣就是在某一范圍內抽取少量樣本,這一范圍就是研究的對象。隨機的意思是雖然大部分人沒有被實際抽到,但是在該范圍內,每一個人都有被抽到的均等機會。但是,這種結果只是一種概率的統(tǒng)計,帶有誤差。用什么樣的篩選方法抽樣要取決于研究的目的。三、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方法與步驟(四)研究步驟選題,確定調查變項擬定調查提綱與制定調查指標收集語料對收集到的語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結果進行解釋四、社會語言學的重要研究課題及成果(一)語言的地域變體
地域變體的含義從地理的角度來審視語言形式的社會分布,這樣得到語言的地域變體即方言。方言的意義從結構去看,如果我們說某語言有三個方言,那就意味著它們是三個在結構上可以辨別的不同系統(tǒng),而且可以證明它們具有同源關系從功能上去看,我們可以說這三種變體都各有自己的通行地區(qū),而這三種變體的共同語則能夠在這三個地區(qū)都發(fā)揮作用。方言的劃分標準:應該綜合考慮以下三個標準,語言標準、歷史標準和社會文化標準四、社會語言學的重要研究課題及成果(二)語言的社會變體社會變體指的是由于人們結合成各種不同的社會群體所引起的語言變異影響因素:職業(yè)性質、文化程度、居住環(huán)境、性別、年齡等四、社會語言學的重要研究課題及成果(三)語言的功能變體語言的功能變體指的是同一個說話人由于交談對象和交際場合的不同而在使用語言上產生的變異?!罢Z體”這個概念則是用來指稱由“方式”和“交際者”的不同而形成的語言差異,據(jù)方式和交際者不同可以區(qū)分出諸如“談話語體”、“書面語體”、“政論語體”、“科學語體”等。社會語言學的研究課題還包括語言與政治、經濟、民族、文化的關系以及雙語現(xiàn)象、語碼轉換與語碼混合、語言干擾、語文規(guī)劃等問題。第四節(jié)認知語言學一、認知語言學的經驗主義認知觀兩種認知觀在西方哲學史上,有著兩種不同的認知觀———主觀主義和客觀主義。主觀主義認為人的主觀感情、感覺對于人認識世界來說是最重要的,人們依靠感覺和知覺指導一切行為。這一部分認知觀主要影響了文學藝術的發(fā)展。客觀主義認為世界是由相互對立的兩個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物質的,一部分是理念的,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一系列主客體對立的二元論。一、認知語言學的經驗主義認知觀客觀主義哲學認知觀對語言學的影響在客觀主義哲學和認知觀的影響下,語言學家將語言視為抽象的符號,并認為符號之所以獲得意義是通過與外部發(fā)生聯(lián)系??偟恼f來,客觀主義認為自然語言具有獨立于人之外的客觀意義,語言的意義來自客觀世界存在的事物,并不受人的意識的左右。但是這樣的認識無法解釋一些語言現(xiàn)象。認知語言學在考察了客觀主義無法解決的種種問題之后提出了經驗主義的認知觀與非客觀主義的語言觀。二、認知語言學的功能主義語言觀形式主義學派以喬姆斯基的一系列生成語法理論為代表,他們的語言觀的核心在于對語法的“天賦性”和“自主性”的認識。功能主義語言學的重要主張是:語言作為表達思想、社會交際、信息交流的一項重要手段,在其發(fā)生作用的時間和空間環(huán)境下具有特定的功能。。功能主義語言學家不贊成形式主義對語言的上述兩種看法。他們認為人類獨有的認知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處理信息的能力是人類的天賦,而并非所謂的“普遍語法”;在自主性問題上,他們努力用經驗事實來論證:語法現(xiàn)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語法之外的因素去解釋,句法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非句法的動因:語義、認知或功能因素。三、范疇化含義:范疇化指的是人類在復雜的現(xiàn)實中看到事物的歧異與相似,并據(jù)以將可辨的不同事物置于一起處理,由此對世界萬物進行分類,進而形成概念的過程和能力。認知語言學看到了傳統(tǒng)范疇理論在處理真實世界自然類問題上的缺陷,提出:范疇并非對客觀現(xiàn)實的被動反映,它是通過我們的身體及心智對真實世界的特性進行能動處理的結果,有生理、心理、文化因素的作用。在自然類的范疇化中,所謂的“二元對立”的充分、必要特征是難以找到的自然類的邊界往往是模糊的,相鄰范疇無法嚴格分開,其邊緣成員往往容易混入其他類別,因此往往呈現(xiàn)為開放性的輻射狀結構。三、范疇化原型理論范疇中有原型成員與邊緣成員之分。型成員具有更多的與同類其他成員共有的屬性,而邊緣成員則相反,因而范疇又顯示出向心性的特征。四、認知模式雷可夫認為,語義的基礎是一個復雜的涉及各種相關域背景知識的認知結構,包括人的心智對時空、實體、特定社會文化、社會制度等的認知,ICM是從這些認知域中構建出來的知識結構的綜合體。因為它有不同程度的對現(xiàn)實的抽象和提升,故被稱做“理想化模式”,有四種類型:(1)命題模式,是某個語義范疇涉及的相關認知域中的背景知識和信仰,是數(shù)個認知域里的知識形成的網絡;
(2)意象圖式模式,是位移、形狀、容器等空間結構關系因反復作用于人的身體感知而在人的經驗中引起并一再呈現(xiàn)的圖式;
(3)隱喻模式,是一個命題或意象圖式模式從一認知域投射到另一認知域的相應結構
(4)轉喻模式,即用部分代表整體五、隱喻(一)方位(空間)隱喻方位隱喻指的是參照空間方位組建的一系列概念隱喻。(二)本體隱喻本體隱喻指的是將大量抽象的、模糊的概念如思想、感情、心理活動、狀態(tài)、活動等,用具體的、明晰的物質或實體去理解和體驗,這樣可以使理解與體驗變得較為簡單和清晰。(三)結構隱喻結構隱喻指人們在認知中廣泛地用另一事件的結構來嵌套此事件結構,從而在理解、表述此事件時,系統(tǒng)地借用談論另一事件詞語。第五節(jié)計算語言學一、計算語言學的興起和發(fā)展早期自動翻譯工作的失敗使得人們意識到,自動翻譯必須以語言處理理論的研究為基礎。由此,計算機和語言學開始緊密地結合。二、計算語言學研究的范圍和課題(一)計算語言學幾乎包括了語言學研究的所有層次語音學:語音學研究詞和其相應的語音是如何相關聯(lián)的。語音學的知識在基于語音的應用系統(tǒng)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形態(tài)學:形態(tài)學研究詞是如何由意義的基本單位———語素構成的。計算形態(tài)學研究如何將一個詞分析為詞素的組合,從而導出該詞的意義。語法學:語法學研究詞是如何組合成正確的語句,詞在語句中的作用,哪些短語是其他短語的組成部分。換言之,語法學研究的是語句的組成結構。二、計算語言學研究的范圍和課題(一)計算語言學幾乎包括了語言學研究的所有層次語義學:語義學研究如何從一個語句中的詞的意義,以及這些詞在該語句的語法結構中的作用來推導出該語句的意義。形式語義學是計算機“理解”自然語言的基礎。語用學:語義學只考慮撇開了上下文的單一語句的意義。而語用學研究在不同的上下文中的語句的應用,以及上下文對語句的理解所產生的影響。二、計算語言學研究的范圍和課題(二)計算語言學主要研究的實際問題計算機形態(tài)分析:計算語言學研究如何將一個詞分析為語素的組合,從而導出該詞的意義。計算機語法分析:要正確理解一個語句的意義,必須了解該語句的語法結構。計算機語法分析就是研究語法學所提供的關于語法結構的規(guī)則,推導出一個語句的所有可能的語法結構。計算機語義表達:給定了一個語句及其語法結構,如何根據(jù)語義學的理論推導出該語句的意義,并且將意義形式化地表達出來,從而使計算機能夠在此形式表達的基礎上進行推理。二、計算語言學研究的范圍和課題(二)計算語言學主要研究的實際問題計算機文本生成:即給定了一個語句意義的形式化表達,如何由計算機產生該語句。語言的歧義研究:給定了一個語句,其語法結構不一定是唯一的。不同的語法結構對應了不同的意義。計算機要“理解”一個語句的意義,必須能夠從眾多的語法結構中挑選出最合適的結構。計算機語言學習:以上每一個問題,都需要應用大量的語言知識。解決某一問題需要哪些知識,如果都需要人工決定,并形式化地表達這些知識的話,則需要大量的人工及專家知識。三、計算語言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一)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計算語言學研究方法的哲學分野理性主義研究方法與經驗主義的研究方法有如下的具體區(qū)別。理性主義主要研究人的語言知識結構實際的語言數(shù)據(jù),只提供了這種內在知識的間接證據(jù)。而經驗主義的研究對象直接是這些實際的語言數(shù)據(jù)。理性主義的方法通常是基于喬姆斯基的語言原則的。它通過語言所必須遵守的一系列原則來表述語言,由此可以說一個語句是正確的(遵守了語言原則)還是錯誤的(違反了語言原則)。經驗主義的方法通常是基于申農的信息論。它對語言事件賦予概率。由此可以說一個語句是常見的還是罕見的。三、計算語言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一)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計算語言學研究方法的哲學分野理性主義的方法通常是通過對一些特殊的語句或語言現(xiàn)象的研究來得到對人的語言能力的認識,而這些語句和語言現(xiàn)象在語言的實際應用中并不一定是常見的。而經驗主義的方法則偏重于對語料庫中人們所實際使用的普通語句的統(tǒng)計表述。三、計算語言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二)計算語言學研究方法理性主義研究方法———符號處理系統(tǒng)經驗主義研究方法———基于語料庫的計算語言學研究四、當前計算語言學的研究(一)統(tǒng)計學機器翻譯IBM統(tǒng)計學機器翻譯系統(tǒng)源語言搜索(二)詞類標識基于轉換規(guī)則的錯誤驅動機器學習的基本思想是,首先運用初始規(guī)則集標識未標識數(shù)據(jù),由此產生已標識數(shù)據(jù)。初始規(guī)則集通常是極其簡單的標識規(guī)則。通過比較已標識數(shù)據(jù)和目標標識數(shù)據(jù),可以知道標識錯誤數(shù)。在所有可能的轉換規(guī)則空間中,搜索使錯誤數(shù)減少最多的規(guī)則加入規(guī)則集,并使用該規(guī)則于已標識數(shù)據(jù),從而產生新的已標識數(shù)據(jù)。重復該過程,直至沒有轉換規(guī)則能夠使錯誤減少。輸出最終的轉換規(guī)則集作為學習結果。
四、當前計算語言學的研究(三)歧義化解基于結構的語法歧義化解詞匯歧義化解第六節(jié)語言類型學一、語言類型學:語言類型和語言共性(一)語言類型學的定義和范圍定義:語言類型學最一般的定義就是“區(qū)分語言的結構類型”,較具體的定義則是“通過跨語言比較去發(fā)現(xiàn)語言的結構形式”。研究方式:類型學主要關注語言有哪些不同的變化類型,而語言共性研究主要關注語言類型的變化有哪些限制。對于語言“蘊涵共性”的研究必須通過跨語言的比較才能得出,一般意義上的類型學就是這種意義上的類型學一、語言類型學:語言類型和語言共性(二)語言類型學的歷史背景古典類型學,即所謂的形態(tài)分類法,是最早對語言進行類型劃分和研究的一種理論。后來,薩丕爾等對古典形態(tài)類型學進行改進,形成結構主義時代的類型學,薩丕爾把語言分為四類:簡單純關系、復雜純關系、簡單混合關系、復雜混合關系。一、語言類型學:語言類型和語言共性(三)當代類型學始于:當代類型學始于格林伯格1966年發(fā)表的《某些主要跟詞序有關的語法普遍現(xiàn)象》。特征有更加明確的研究目的:探求人類語言的共性拓展類型學的研究范圍:以句法為主,尤其關注語序更加完善的研究規(guī)范和方法:以抽樣驗證統(tǒng)計為方法,以蘊涵共性、四分表、等級序列為表述形式從描寫發(fā)展到解釋,深刻影響語言學的主流二、語言類型學的方法論基礎(一)蘊涵共性與四分表含義:蘊涵共性是當代類型學中最重要的概念,與非蘊涵共性相對。必須依賴其他特征的出現(xiàn)而存在的共性為蘊涵共性,反之則為非蘊涵共性。蘊涵共性能說明語言變異所受的限制或變異的模式,從而說明兩個或多個語法參項之間的依存關系,比非蘊涵共性更有意義。四分表二、語言類型學的方法論基礎(二)標記性標記性指一個語法范疇的內部成員有的是有標記項,有的是無標記項。標記性是語言現(xiàn)象不對稱的表現(xiàn),與蘊涵共性相通。(三)語法等級語法等級指語法范疇在某一語法特性維度上排列的等級。語法等級是對類型學中標記模式的進一步闡釋,因為過去的標記理論只承認單純的有標記/無標記的對立,而當代類型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有無標記其實是個程度問題。三、格林伯格的語序類型(一)四組參項的確立格林伯格通過對五大洲30種樣本語言的研究,確立了4組研究參項:(1)使用前置詞還是使用后置詞;(2)陳述句中S、V、O的相對順序;(3)表示性質的形容詞與名詞的相對位置;(4)所有格的位置。三、格林伯格的語序類型(二)優(yōu)勢語序的發(fā)現(xiàn)在蘊涵性共性中,被蘊涵項(后件)相對于蘊涵項(前件)來說是優(yōu)勢項。優(yōu)勢語序也存在于非蘊涵性共性中格林伯格還進一步提出了7條基本語序的原則三、格林伯格的語序類型(三)語序和諧性的發(fā)現(xiàn)語序的和諧性,又稱一致性或對應性,其內容包括:
(1)一種優(yōu)勢語序總是能存在,劣勢語序只能在與該語序和諧的結構也存在的情況下存在.
(2)在相似的結構中,對應的成分傾向于出現(xiàn)在同樣的語序中。和諧性和優(yōu)勢語序的關系則是:(1)兩種語序有和諧關系時可以并存于同一種語言,即使其中有非優(yōu)勢語序。(2)兩種語序都是優(yōu)勢語序時可以并存于同一種語言,即使兩者不和諧。(3)兩種語序沒有和諧關系,而且都不是優(yōu)勢語序時,不能并存于同一種語言。三、格林伯格的語序類型(四)對語序問題的關注和對介詞類型的重視在格林伯格語序類型學的開山之作中,體現(xiàn)了語序共性的兩種既相關又沖突的現(xiàn)象:優(yōu)勢語序與和諧性。以后一些語序類型學模型的缺陷,特別是純和諧主義的缺陷,與忽略這兩者的內在矛盾、片面強調和諧性有關。在各種語序中,格林柏格最重視的,第一是小句基本成分,第二就是介詞的語序。四、語言類型學的發(fā)展(一)語序類型學的發(fā)展魏列曼與萊曼基于原則的語序和諧性模型霍金斯的無例外語序共性和基于量化的跨類語序和諧性特萊爾對和諧性模型的發(fā)展和他的分支方向理論(二)用其他形式表現(xiàn)的語言共性:等級序列語序共性喜歡采用符合象似性的表達方式,即按實際語序置由前到后排列,采用等級序列能夠方便地體現(xiàn)多個語言共性的蘊涵關系。四、語言類型學的發(fā)展(三)主語和話題的類型研究根據(jù)查爾斯·李和桑德拉·湯普森對主語和話題的研究,語言可以分為四種基本類型:主語優(yōu)先型,如印歐語;話題優(yōu)先型,如漢語、多數(shù)藏緬語、印尼語、馬達加斯加語;主語—話題并重型,如日語、朝鮮語;主語—話題合一型,如他加祿語。五、語言類型學研究與漢語事實(一)格林伯格語言共性與對漢語的通行看法對比五、語言類型學研究與漢語事實(二)特萊爾所確認的與動賓語序有對應關系的配對語序VO語言的表現(xiàn)應當為:介詞—被支配名詞、名詞—關系從句、名詞—領屬定語、形容詞—比較基準、動詞—介詞短語、動詞—方式狀語、系詞—謂語(指表語)、表想要的動詞—“想要”所帶的行為動詞。但其中的比較結構、關系從句、動詞和介詞短語的位置等,漢語均為唯一例外。第七節(jié)心理語言學一、概述(一)心理語言學的概念和研究對象心理語言學的主要研究任務是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言語的產生:人們用言語表達思想的過程,也就是說話的人怎樣把想表達的思想變成實際話語的心理過程。言語的理解:人們理解話語的心理過程,即聽(讀)者怎么樣把話語還原成對方企圖表達的思想的心理過程。兒童的語言獲得:兒童是怎樣理解和產生母語的,它的過程和機制是什么。一、概述(二)心理語言學研究發(fā)展簡史早期研究初步發(fā)展重要發(fā)展二、兒童的語言習得3個月、6個月、18個月、18-24個月、3歲、4-5歲三、言語生成的心理機制言語生成的第一階段是制訂計劃,從語篇計劃到句子計劃再到句子成分計劃。言語產生的第二個階段是建立結構。言語產生的第三個階段是執(zhí)行階段。四、言語理解的心理機制認知心理學認為,言語理解就是借助言語材料建構意義的過程。言語理解不是被動地接受言語刺激的過程,而是一個主動加工的過程。言語理解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或水平言語識別。言語識別主要是通過知覺加工,對以聽覺或視覺形式呈現(xiàn)的言語刺激進行初步的編碼。這是言語理解的初步水平。句子的理解。句子是表達思想的單位,這過程是多種相互聯(lián)系的心理活動的復雜結合。篇章的理解。篇章理解需要以句子理解為基礎,但又比句子理解高出一個層次。五、幾種具體的言語活動的心理機制(一)歧義句的理解綜合理論的主要觀點第一,人們在遇到歧義結構時,往往要給出多種釋義。第二,通過上下文來選擇似乎最恰當?shù)尼屃x。第三,如果一個從句完了還沒有消除歧義,人們就以選擇的這種意義繼續(xù)理解。第四,如果人們發(fā)現(xiàn)后面的語境與所選擇的意義有矛盾,他們就會重視前面從句的表層結構,并重新給出一個合理的釋義。五、幾種具體的言語活動的心理機制(二)寫作的心理過程寫作活動通常由三個階段組成:第一階段是在頭腦中產生所要表達的思想,選擇所要寫出的內容、主題和所要安排的人物、場景等,這是寫作的構思階段;第二階段是選擇表達思想的語言結構,或利用語法規(guī)則把要表達的思想轉化為言語的信息,這是寫作的轉換階段;第三階段是執(zhí)行階段,把頭腦中的言語信息轉換成用文字符號表達的文章。這個階段還包括文章寫出以后的修改、加工和潤色的過程。五、幾種具體的言語活動的心理機制(三)閱讀的心理過程交互作用模型認為,當讀者掃描課文時,字母就被登記到視覺信息存儲中,以后由一個特征提取裝置對這種信息進行操作,并且從視覺信息存儲中提取了關鍵性特征。在閱讀過程中,各種不同來源的信息以復雜的方式相互作用著。閱讀活動就是同時使用所有這些感覺知識和非感覺知識的結果。六、心理語言學研究的意義和發(fā)展趨勢(一)目的和意義探討語言的起源、語言和思維的關系語言教學(包括本族語教學和外語教學)兒童語言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各種言語障礙、精神病的診治對心理學的一些新的分支,如航空心理學、宇宙心理學、過程心理學等也都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六、心理語言學研究的意義和發(fā)展趨勢(二)發(fā)展趨勢《語言和思維心理學問題對話》提出的7個問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今后的發(fā)展趨勢。在語言獲得和語言發(fā)展中認知起到了什么作用?語言學因素是否對一般認識發(fā)展有影響?個體內外的言語和非言語行為怎樣影響語言的獲得和發(fā)展?言語和非言語的信號系統(tǒng)是否相互聯(lián)系?在試圖解決語言和認知領域里的基本問題時,人們怎樣才能正確對待先天和后天的問題?目前所進行的比較心理語言學研究有什么重要性?在語言和認知心理學中最重要和最具有應用前景的研究是什么?語言和認知領域的研究是否處于一個尋找新理論或新范式的過渡時期?第八節(jié)神經語言學一、概述(一)神經語言學的概念和研究任務概括地說,神經語言學的研究任務主要是從微觀(即人腦中的神經生理活動)和宏觀(即言語行為作為人的一種社會活動)兩個方面來研究人類大腦神經系統(tǒng)跟人類自然語言的關系,進而探索人類語言的起源、意識的起源、語言與意識的關系及其活動規(guī)律等問題。一、概述(二)神經語言學研究的幾個發(fā)展階段早在19世紀,就有一些學者致力于研究言語活動的神經機制問題。1926年,英國神經科學家黑德(H.Head)引進了語言學概念。20世紀中葉,隨著心理語言學、神經語言學的產生和發(fā)展,蘇聯(lián)、美國、日本等國的學者對言語活動的腦機制問題進行了廣泛研究.20世紀70年代,學者們廣泛運用“神經語言學”這個術語來代替過去的“語言的神經基礎”、“語言與大腦”等說法,這標志著神經語言學作為邊緣學科已經脫穎而出。近十年來,神經語言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都有所發(fā)展,神經語言學的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二、言語功能的生理基礎(一)三大言語中樞:布洛卡區(qū)、韋尼克區(qū)、角回區(qū)布洛卡區(qū)負責言語運動功能,又稱為前言語區(qū)或第一言語區(qū)。言語功能主要是口語表達。此區(qū)損傷后,患者不能組成正常的言語,說話緩慢費力,語言貧乏,嚴重的患者緘默無語。韋尼克區(qū)指的是包括大腦半球后部顳葉、頂葉比較廣闊的區(qū)域。它承擔言語感覺功能,又稱后言語區(qū)。主要承擔接收性言語功能。這個區(qū)是聽覺聯(lián)合皮層,它的損傷會造成言語感覺和理解障礙,是言語感受中樞。角回區(qū)是人聽言語和讀寫言語的橋梁。它能把語音轉化為視覺信息,使人能寫下聽到的話語;它又能把文字信息轉化為語音,使人能誦讀詩文。書面語的視像和口語的音像在這個區(qū)域建立了聯(lián)系。二、言語功能的生理基礎(二)大腦兩半球的言語功能人的語言和言語功能主要由大腦左半球承擔,一般把左半球稱為言語優(yōu)勢半球,它承擔言語的接收、分析、理解、加工、儲存、生成、表達等功能。相比之下,大腦右半球的言語功能相對薄弱,兩半球在功能上不對稱。但是,大腦兩半球的分工不是絕對的。二、言語功能的生理基礎(三)男女的言語能力的差異我們在語言教學中,常常發(fā)現(xiàn)女生比男生口齒清晰,言語流暢,這種差別在外語學習中差別更為明顯。這就是因為兩半球言語功能的分化與發(fā)展存在性別上的差異。女性在早年具有言語優(yōu)勢,成年后男女的性別差異不明顯。在部分功能上仍然存在差異。三、各種言語活動的神經機制(一)認讀詞和書寫詞的神經機制認讀書面詞的主要功能區(qū)在大腦左半球的枕葉。認讀詞的過程往往需要聽覺分析。詞的書寫跟詞的認讀不同,需要手的協(xié)調動作才能夠完成,因此有不同的神經機制。書寫和認讀也有關系。三、各種言語活動的神經機制(二)加工和理解句子的神經機制關于句子加工和理解的神經機制,有兩種不同的理論:模塊理論和交互理論。與此相對應,產生了三種關于腦外側裂周圍聯(lián)合皮層與句子加工相關的理論:一是局部說,二是整體說,三是混合說。(三)掌握外語的神經心理機制第一信號與第二信號學習外語過程中,第一信號與第二信號系統(tǒng)的活動四、幾種言語障礙及其神經心理機制(一)因腦部受損引起的言語障礙(二)因發(fā)音功能失常引起的言語障礙五、神經語言學研究的意義、目前的困難及發(fā)展趨勢意義:不僅可以為解釋自然言語開辟一條新路,而且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如對言語障礙者的康復治療困難:主要是以“非正?!比说难哉Z為材料的。作為一門交叉的學科,它對研究者的要求也很高,發(fā)展趨勢神經語言學會呈現(xiàn)出越來越強的交叉性神經語言學研究會更加重視其實踐性和現(xiàn)實意義第九節(jié)文化語言學一、語言與文化研究簡述(一)國外研究簡述這種語言與文化關系的研究是伴隨著西方學術界的文化研究而興起的。19世紀,國外語言與文化關系研究就進入了蓬勃發(fā)展的時期20世紀,美國語言學家博厄斯創(chuàng)立了人類語言學一、語言與文化研究簡述(二)國內研究簡述我國有著悠久的“小學”文化傳統(tǒng)。近代進行了部分的語言與文化的調查。。以后,由于整個社會科學界忽視文化研究,語言和文化關系的探討也處于被忽視的地位。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復興中的國內學術界出現(xiàn)了空前的文化熱,一大批中青年學者紛紛從事此項研究,使文化語言學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果。二、關于文化的理解含義廣義上說,文化是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上說,文化指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以及與之互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另有觀點認為,英語中的“culture”這一名詞有可數(shù)、不可數(shù)二重語法和語義性質,這正反映了“文化”概念的二重性。一是指不可數(shù)文化,即與自然界相對的人類共同文化;二是可數(shù)文化,即與特定群體相聯(lián)系的各具特點的文化系統(tǒng)及亞文化、文化圈等。文化語言學要探討的應是語言與可數(shù)文化的關系。構成文化系統(tǒng)的文化要素涉及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物質的、精神的),但其中只有能形成、影響或反映特定文化系統(tǒng)特點的要素,才是文化學科的關注對象。二、關于文化的理解文化的分類從文化的性質出發(fā)可分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從文化的類屬出發(fā)可分為習俗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等,從文化的功能出發(fā)則可以分為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文化還可分為三個層次:表層文化,中層文化,深層文化三、語言與文化的關系(一)社會、文化是第一性的社會、文化與語言相比較,社會、文化是第一性的,先有社會、文化,后有語言,社會、文化發(fā)展了,語言隨之發(fā)展。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影響民族語言的各個要素,使之更加精細、多樣、準確,表達力更強。三、語言與文化的關系(二)語言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語言從本質上來說,同宗教、法律、文學一樣,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從另一個角度看,語言是社會文化的一面鏡子。一個民族的語言面貌是由該民族的文化所規(guī)定的,它是民族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民族文化的價值、觀點、準則、習俗等都在民族語言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跡。因此,人們可以從民族語言中去尋求民族文化的印跡,揭示其中積淀的文化.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民族文化得以建構和傳承的形式和手段。文化的學習、傳播、交流、保存和繼承,文化傳統(tǒng)的形成都要依賴語言,文化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語言的制約和影響。語言是思維的最重要的工具,當運用不同的語言進行思維時,就必然受到不同語言的制約,因此語言影響著人們對于世界的認識。四、中國的文化語言學現(xiàn)狀大體說來,中國的文化語言學有所謂的三大流派,即是關于文化語言學的三種代表性觀點。(一)雙向交叉文化語言學(文化參照派)主張研究語言與文化相互滲透及影響的關系,主要有兩點:一是主張文化語言學是語言學和文化學的交叉學科,它不僅在文化的背景中研究語言,而且利用語言知識研究文化學,或利用文化學知識研究語言學。二是文化語言學不僅研究共時現(xiàn)象,也研究歷時現(xiàn)象,更重要的是它力圖把語言學和文化學結合起來研究,以達到互相促進的目的。這兩點即是“雙向”(語言文化)、“交叉”(共時與歷時)。四、中國的文化語言學現(xiàn)狀(一)雙向交叉文化語言學(文化參照派)這一派認為語言在歷史上的每一次宏觀演變和部分微觀演變都是文化上的原因造成的,而語言的現(xiàn)狀是語言歷史演變的結果,所以研究語言的歷史和現(xiàn)狀及其演變過程都必須研究語言的文化背景。作為解釋性的學科,文化語言學必須借助歷史學、地理學、哲學、民族學、文藝學、文字學等學科的知識,這樣文化語言學就把語言學和多種學科結合起來,而兩者的結合是雙向的;文化語言學研究語言的文化內涵,試圖從文化背景出發(fā)解釋一種語言的某些自身的特點或使用上的特點;作為語言學的分支學科,它與心理語言學、人類語言學、社會語言學等處于同一層次上,它不打算也不可能取代語言學現(xiàn)有的所有學科。四、中國的文化語言學現(xiàn)狀(二)社會交際文化語言學強調在語言與文化的結合研究中交際和社會的重要性,因而側重于進行共時的變異研究。認為語言活動帶有明顯的社會因素和意識因素,因此,文化語言學聯(lián)系語言的交際功能,極力把語言看做一種社會現(xiàn)象和文化現(xiàn)象。(三)全面認同文化語言學這一派持一種本體論的語言觀,即語言不僅是一個符號體系或交際工具,更是一個民族看待世界的樣式,是對一個民族具有根本意義的價值系統(tǒng)和意義系統(tǒng),因而人文性是語言的本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幼兒園光伏發(fā)電項目施工合同
- 家具租賃合同協(xié)議書
- 體育賽事合同管理細則
- 臨時醫(yī)療服務中心租賃合同
- 倉儲物流中心擴展用地租賃協(xié)議
- 臨時駕駛員招聘合同模板
- 大型活動道具改造吊車租賃協(xié)議
- 國際化學校房產交易合同模板
- 學校宿舍空調系統(tǒng)安裝合同
- 河南省工業(yè)園區(qū)建設項目合同模板
- 2022年中國出版業(yè)總體狀況分析
- BIM大賽題庫含答案
- 造紙術學習課件
- (完整版)譯林版四年級上冊Unit7單元測試
- 水上作業(yè)危險源辨識與技術控制措施
- 吊索具檢查記錄表
- 商務接待申請表
- 最新少先隊基礎知識競賽題庫(含答案)
- 衛(wèi)生院在全院實行工作日午間禁酒的規(guī)定
- 藍色卡通幼兒園關愛眼睛主題班會
- XX鎮(zhèn) 2022年度溫室大棚項目可研報告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