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史》考試大綱_第1頁
《中國文學史》考試大綱_第2頁
《中國文學史》考試大綱_第3頁
《中國文學史》考試大綱_第4頁
《中國文學史》考試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2《中國文學史》考試大綱一、課程編號二、課程類別: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專升本”課程。三、編寫說明1.本考核大綱參考袁行霈主編的教材《中國文學史》進行編寫。2.本考核大綱適用于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專升本”考試。四、課程考核的要求與知識點第一編先秦文學第一章上古神話1.識記:(1)神話概念;(2)神話分類。2.理解:(1)中國神話特點;(2)中國神話的價值和意義。3.運用:神話分類與中國神話重要神話舉例,舉神話的例子分析中國神話的特點、價值、意義。第二章《詩經(jīng)》1.識記:(1)《詩經(jīng)》;(2)三家詩、四家詩;(3)“詩六義”;(4)采詩、獻詩、刪詩;(5)重章。2.理解:(1)《詩經(jīng)》類別及主要題材內容;(2)詩經(jīng)藝術成就及影響。3.運用:賞析《詩經(jīng)》主要題材詩歌。第三章《左傳》等先秦敘事散文1.識記:(1)《尚書》;(2)《春秋》;(3)春秋三傳;(4)春秋筆法;(5)編年體、國別體。2.理解:《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體例、內容和藝術特色。3.運用:先秦敘事散文的寫作特點。第四章《孟子》《莊子》等先秦說理散文1.識記:(1)《論語》《孟子》;(2)《莊子》;(3)《荀子》《韓非子》。2.理解:《莊子》三言說理。3.運用:分析莊子寓言的特點。第五章屈原與楚辭1.識記:(1)楚辭;(2)《離騷》;(3)《九歌》;(4)《九章》;(5)宋玉《九辯》;(6)香草美人。2.理解:(1)《離騷》內容及藝術特色;(2)屈原楚辭成就及影響。3.運用:結合《離騷》分析香草美人象征手法。第二編秦漢文學史第一章秦及西漢散文1.識記:(1)《呂氏春秋》;(2)李斯刻石文;(3)《淮南子》。2.理解:《淮南子》的思想傾向、說理特點。第二章司馬相如與西漢辭賦、第五章東漢辭賦1.識記:(1)漢大賦;(2)騷體賦;(3)詩體賦;(4)抒情小賦。2.理解:(1)漢賦淵源及演變進程;(2)漢賦類別及散體大賦特征。第三章司馬遷與《史記》第六章《漢書》及東漢散文1.識記:(1)司馬遷;(2)《史記》;(3)《漢書》;(4)紀傳體;(5)斷代史;(6)史傳文學。2.理解:(1)司馬遷坎坷人生與《史記》;(2)《史記》內容和藝術成就。3.運用:賞析《史記·項羽本紀》。第四章兩漢樂府詩1.識記:(1)兩漢樂府詩;(2)《樂府詩集》;(3)《孔雀東南飛》;(4)“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2.理解:(1)漢樂府題材內容及藝術特征;(2)漢樂府民歌的經(jīng)典地位及影響。3.運用:賞析漢樂府民歌。第七章東漢文人詩1.識記:(1)五言詩;(2)班固《詠史》;(3)秦嘉《贈婦詩》;(4)古詩十九首;(5)游子思婦。2.理解:(1)五言詩的淵源及漢代發(fā)展;(2)《古詩十九首》的內容和藝術。3.運用:賞析《古詩十九首》。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史第一章從建安風骨到正始之音1.識記:(1)建安文學;(2)建安風骨;(3)建安七子;(4)正始文學;(5)竹林七賢;(6)詠懷詩。2.理解:(1)建安、正始文學特色;(2)曹植、阮籍、嵇康文學風格。3.運用:賞析曹操詩歌。第二章兩晉詩壇1.識記:(1)太康詩風;(2)“三張二陸兩潘一左”;(3)“太康之英”;(4)詠史詩;(5)玄言詩;(6)游仙詩。2.理解:(1)西晉文學特色;(2)左思詩歌特色。第三章陶淵明1.識記:(1)田園詩鼻祖;(2)五柳先生、靖節(jié)先生。2.理解:(1)陶淵明個性、人格與文學創(chuàng)作;(2)陶淵明田園詩的內容;(3)陶淵明詩歌風格。3.運用:陶淵明詩歌鑒賞。第四章南北朝樂府民歌1.識記:(1)雙關;(2)西洲曲。2.理解:南北朝樂府民歌風格。3.運用:賞析《西洲曲》《木蘭辭》。第五章謝靈運與鮑照詩風的轉變第六章永明體與齊梁詩壇第七章庾信與南朝文風的北漸1.識記:(1)山水詩鼻祖;(2)“元嘉之雄”;(3)永明體;(4)宮體詩(5)“窮南北之勝”的庾信。2.理解:(1)南朝文學特色(2)山水詩淵源及誕生;(3)謝靈運詩歌風格。第八章魏晉南北朝的辭賦、駢文與散文1.識記:(1)駢文;(2)詠物賦;(3)駢賦;(4)《水經(jīng)注》《洛陽伽藍記》《顏氏家訓》。2.運用:閱讀分析《洛神賦》《登樓賦》《蕪城賦》《與朱元思書》。第九章魏晉南北朝小說1.識記:(1)“小說”;(2)志怪、志人;(3)世說新語。2.理解:(1)“小說”及其演變;(2)魏晉南北朝小說特征;(3)《世說新語》文學成就。3.運用:閱讀《世說新語》。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史隋唐五代文學緒論1.識記:初唐、盛唐、中唐、晚唐。2.理解:唐代文學繁榮的多種因素。3.運用:宏觀描述隋唐五代文學發(fā)展。第一章隋及初唐詩歌1.識記:(1)隋及初唐詩歌界限及特點;(2)上官體;(3)初唐四杰;(4)“回忌聲病,約句準篇”;(5)沈宋;(6)律詩定型;(7)歌行體2.理解:陳子昂的文學理論與創(chuàng)作成就。3.運用:賞析《春江花月夜》。第二章盛唐詩人群體1.識記:(1)盛唐氣象;(2)盛唐田園山水詩派;(3)王維、孟浩然;(4)詩佛;(5)盛唐邊塞詩派;(6)高適、岑參。2.理解:(1)孟浩然詩歌風格;(2)王維詩歌風格;(3)高適、岑參、王昌齡詩歌風格。3.運用:(1)賞析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歌;(2)賞析高適、岑參邊塞詩歌。第三章李白第四章杜甫1.識記:(1)詩仙;(2)詩圣;(3)詩史;(4)李白樂府;(5)李白歌行體;(6)李白絕句;(7)杜甫七律。2.理解:(1)李白、杜甫的文學史地位和影響;(2)李白詩歌題材及藝術個性;(3)杜甫詩歌題材及藝術風格。3.運用:(1)賞析李白、杜甫詩歌;(2)李白、杜甫詩歌比較。第六章韓孟詩派與劉禹錫、柳宗元等詩人第七章白居易與元白詩派1.識記:(1)韓孟詩派(怪奇詩派);(2)元白詩派(諷諭通俗詩派);(3)新樂府;(4)劉柳。2.理解:(1)韓孟詩派風格特色及代表詩人;(2)元白詩派風格特色及代表詩人。3.運用:賞析中唐代表作家詩歌。第八章散文的文體文風改革1.識記:(1)古文運動;(2)永州八記;(3)小品文;(4)“三十六體”。2.理解:(1)中唐文體文風革新的成因;(2)中唐文體文風革新發(fā)展過程;(3)韓柳古文創(chuàng)作成就。3.運用:賞析韓愈、柳宗元經(jīng)典散文。第九章唐傳奇與俗講變文1.識記:(1)傳奇;(2)俗講;(3)變文。2.理解:(1)唐代傳奇的發(fā)展歷程;(2)唐代傳奇特點;(3)愛情題材傳奇的藝術成就。3.運用:(1)概括唐傳奇發(fā)展歷程及代表作家作品;(2)分析《李娃傳》《鶯鶯傳》《霍小玉傳》。第十章晚唐詩歌第十一章李商隱1.識記:(1)苦吟詩人、艷麗詩人、隱逸詩人、諷諭詩人、亂離詩人;(2)李商隱無題詩;(3)秦婦吟秀才。2.理解:李商隱詩歌成就。3.運用:杜牧、李商隱詩歌賞析。第十二章晚唐五代詞1.識記:(1)詞(曲子詞、長短句);(2)《云謠集雜曲子》;(3)花間詞派;(4)花間鼻祖。2.理解:(1)詞的淵源及其發(fā)展過程;(2)詞的文體特征;(3)晚唐五代詞的文學貢獻。3.運用:賞析溫庭筠、李煜詞。第五編宋代文學第一章宋初文學識記:(1)白體;(2)西昆體;(3)晚唐體;(4)《西昆酬唱集》。第二章柳永與北宋前期詞人的探索第六章周邦彥和北宋后期詞人的創(chuàng)造第七章李清照與南渡詞風的轉變1.識記:(1)《珠玉詞》;(2)柳永以賦為詞;(3)《小山詞》;(4)“易安體”;(5)“清真詞”;(6)蘇門詞人領袖;(7)大晟詞人領袖。2.理解:(1)柳永詞新變的表現(xiàn);(2)李清照詞分前、后期;(3)李清照詞作的藝術特色。3.應用:結合作品分析柳永詞新變的表現(xiàn)。第三章歐陽修與北宋詩文革新識記:(1)詩文革新;(2)六一風神;(3)王荊公體。第四章蘇軾1.識記:(1)蘇門四學士;(2)“以詩為詞”。2.理解:(1)蘇軾文的總體特色;(2)蘇軾詩歌的內容。(3)蘇軾詞在題材、風格、技巧方面的開拓。3.應用:結合作品分析蘇軾詩、文、詞創(chuàng)作情況。第五章江西詩派與兩宋之際的詩歌識記:(1)江西詩派;(2)“山谷體”;(3)點鐵成金;(4)“一祖三宗”;(5)“活法”說。第八章陸游等中興四大詩人1.識記:(1)“中興四大詩人”;(2)“誠齋體”。2.理解:(1)陸游詩的特點;(2)范成大田園詩的藝術特點。3.應用:陸游詩歌的藝術成就及其多樣風格。第九章辛棄疾和南宋中期詞人的拓展1.識記:“稼軒體”。2.理解:稼軒體的內涵。3.應用:辛詞題材內容及其藝術成就。第十章姜夔、吳文英及南宋后期詞人的深化1.識記:(1)清雅詞派;(2)白石詞(3)夢窗詞。2.理解:姜夔詞(白石詞)的特色是“清空”、“騷雅”。3.應用:白石詞的藝術風格。第十二章南宋后期和遼金的詩歌識記:(1)“永嘉四靈”;(2)江湖詩派;(3)元好問是金代最杰出的作家。第六編元代文學第二章關漢卿第三章王實甫的《西廂記》1.識記:(1)關漢卿的創(chuàng)作及其分類;(2)“董西廂”;(3)“王西廂”。2.理解:(1)關漢卿雜劇題材內容的特點;(2)《西廂記》的藝術特點。3.應用:(1)《竇娥冤》的戲劇沖突及其悲劇性;(2)從《鶯鶯傳》到《西廂記》的故事演變。第四章白樸和馬致遠第五章北方雜劇圈的雜劇創(chuàng)作1.識記:(1)“元曲四大家”;(2)紀君祥《趙氏孤兒》、白樸《梧桐雨》、馬致遠《漢宮秋》。2.理解:(1)元雜劇的體制;(2)元雜劇分為五類。3.應用:元雜劇興盛的原因。第五章宋元南戲和話本1.識記:(1)南戲;(2)“四大南戲”;(3)宋人“說話四家”。2.理解:(1)《琵琶記》的主旨和劇情;(2)《琵琶記》的人物形象塑造。第八章元代散曲1.識記:(1)散曲;(2)小令;(3)套數(shù)。2.理解:(1)元代散曲創(chuàng)作分前、后兩期;(2)元代散曲文體風格和審美取向。第七編明代文學第一章《三國演義》與歷史演義的繁榮第二章《水滸傳》與英雄傳奇的演化1.識記:(1)“歷史演義”;(2)章回小說;(3)“英雄傳奇”。2.理解:《三國演義》的成書3.應用:(1)《三國演義》的主要內容和思想傾向;(2)《水滸傳》的主要內容和思想傾向。第三章明代前期詩文第四章明代中期的文學復古1.識記:(1)“臺閣體”;(2)茶陵詩派;(3)“前七子”;(4)“后七子”。2.應用:欣賞高啟《詠梅詩》(其一)。第五章明代雜劇的流變第六章明代傳奇的發(fā)展與繁榮第七章湯顯祖1.識記:(1)徐渭和《四聲猿》;(2)沈璟與吳江派;(3)“臨川四夢”;(4)臨川派作家;(5)“湯沈之爭”;(6)明清傳奇。2.理解:湯顯祖的“至情論”。3.應用:《牡丹亭》的思想內涵和藝術成就。第八章《西游記》與其他神怪小說1.識記:(1)神魔小說;(2)世情小說;(3)《金瓶梅》是文學史上第一部文人獨創(chuàng)的長篇小說。2.理解:(1)《西游記》的素材來源和成書過程;(2)《金瓶梅》的作者。3.應用:(1)《西游記》的主要內容及其思想內涵;(2)《西游記》的藝術特色及其影響;(3)《金瓶梅》的主要內容及其社會思想意義。第十章“三言”“二拍”與明代的短篇小說1.識記:(1)“三言”“二拍”;(2)擬話本。2.理解:“三言”的主要內容和思想傾向。第十一章晚明詩文識記:(1)公安派;(2)竟陵派。第八編清代文學第一章清初詩文的繁榮與詞學的復興1.識記:(1)“梅村體”;(2)神韻說;(3)肌理說;(4)“格調說”;(5)性靈詩派;(6)浙西詞派;(7)常州詞派。2.理解:納蘭性德詞的內容和藝術特點3.應用:欣賞納蘭性德詞。第二章清初戲曲與《長生殿》《桃花扇》1.識記:《閑情偶寄》。2.理解:(1)《長生殿》的思想蘊涵;(2)《桃花扇》的思想蘊涵。3.應用:(1)《長生殿》的藝術成就;(2)《桃花扇》結構藝術的特點。第三章清初白話小說第四章《聊齋志異》第五章《儒林外史》第八章清中葉小說戲曲與講唱文學1.識記:(1)才子佳人小說;(2)才學小說。2.理解:(1)《鏡花緣》的思想意義;(2)《儒林外史》的結構特點。3.應用:(1)《聊齋志異》的思想意蘊、藝術成就;(2)《儒林外史》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意蘊、敘事藝術成就。第六章《紅樓夢》1.識記:(1)曹雪芹的生平;(2)《紅樓夢》的版本系統(tǒng)。2.理解:(1)《紅樓夢》的思想意蘊;(2)《紅樓夢》的藝術成就。3.應用:(1)《紅樓夢》厚重深刻的思想蘊涵及其悲劇意義;(2)賈寶玉的人物形象;(3)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第七章清中葉詩文詞多元發(fā)展的格局識記:(1)性靈派詩人袁枚;(2)桐城派。五、課程考核實施要求1.考核方式閉卷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