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瘺與元代姚瘺_第1頁
姚瘺與元代姚瘺_第2頁
姚瘺與元代姚瘺_第3頁
姚瘺與元代姚瘺_第4頁
姚瘺與元代姚瘺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姚瘺與元代姚瘺

姚朱(1238-1313),洛西人,開福(今河南洛陽),元朝著名學者。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伴隨著元代詩文研究的漸趨活躍,姚燧也受到了學界的關注。學者們普遍認為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最大,其次是散曲,但基本沒有人論及他的詩歌藝術。歸納起來,學界關于姚燧的研究成果有三類,一是對姚氏別集的文獻整理,代表性的成果是由南開大學教授査洪德先生整理、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姚燧集》,這是當下最受肯定的姚燧別集整理成果。二是對姚燧家族及其生平行跡的研究,例如楊新勛《姚燧籍貫家世考》、張建偉、武吉安《地域文化與元代姚樞家族》等。三是對姚燧文學作品、文學思想的研究,這一類數量多、方向多元。如楊新勛《元代文章大手筆姚燧》、査洪德《姚燧文章特色論》、俞樟華《略論姚燧墓志銘的史傳文學價值》、王山林《姚燧的詩論與元初南北詩學的調和》、張秋景《姚燧散曲析》、徐艷麗《姚燧散曲創(chuàng)作初論》、楊新勛《姚燧的文學思想》、葉愛欣《姚燧的理論和創(chuàng)作及對元代文風的影響》以及趙平分《文章以道輕重,道以文章輕重———談姚燧的散文理論與創(chuàng)作》等。具體說來,上述研究主要觀點分類略述如下:一、清源姚僚和姚謨的文學性格與文學思想關于姚燧的籍貫、家世學界有很多分歧,不過可以認同的是,姚燧的家族是很顯赫的,其先祖在遼金時期大多是武官,姚燧的祖父曾在河南為官。姚燧三歲而孤,是在伯父姚樞撫養(yǎng)下長大成人的,思想和性格受伯父影響很深。而姚樞從小接受中原文化教育,有深厚的儒家文化修養(yǎng)。他深受忽必烈賞識,努力推行漢法,積極傳播理學,終成為元代重要的理學家。關于姚燧的性格,有學者指出:姚燧高傲,率性直言,豪放灑脫,好勝,好辨;而這種性格的形成與伯父姚樞和老師許衡的影響有著密切關系。張建偉與武吉安的《地域文化與元代姚樞家族》即認為,姚樞以理學顯名于世,在政治上也頗有作為,其出色的政治軍事見解和出色的行事風格深受忽必烈器重。加之姚燧的老師許衡也是當時著名理學大家,是忽必烈政權里的重要人物。這樣,“無論在家庭還是師學背景都為姚燧的仕途鋪平了道路”。“姚燧出身名門,師從碩儒,這種環(huán)境再加上天性和才氣,使得他恃才放曠,頗為自傲,養(yǎng)成了豪邁耿直的個性”,“作為一代文豪,與元代社會風尚相合,姚燧的性格又具有風流灑脫的一面。宴席之桑,酒酣神爽,賦詩酬文,他都表現(xiàn)得頗為豪放灑脫,流露出風流疏宕的個性”。所以,“才學修養(yǎng)是姚燧雅健風格的深厚底蘊。仕途的順暢再加上才學修養(yǎng)的高深,鑄成了他恃才傲物的秉性”。査洪德先生在《姚燧集》的前言部分也有論述:“論姚燧文先要論其人。我在閱讀了與姚燧有關的文獻之后,得到這樣一個認識:姚燧的人格光輝,更勝于他的文章光芒。他立身處世之不折不撓,他只向高尚者致敬、不向權貴者低頭的人格精神,歷代文人,少有其比。在中國文學史上,人格高大者不乏其人,但如姚燧既人格超越,又未遭受人格打擊者,就難找了。他能如此,與他特殊的出身、教養(yǎng)和人生經歷有關”。無疑,這些都是姚燧生平和性格研究中有識見的觀點。由于伯父和老師都是理學方面頗有建樹者,所以姚燧思想里也有很深的理學特色。張建偉、武吉安的《地域文化與元代姚樞家族》用較長的篇幅梳理了姚燧的家族以及姚燧的伯父姚樞情況,其中就認為“姚氏首先是以理學顯名于世的。姚樞為南宋朱熹理學北傳的關鍵人物?!痹撐暮蛷埼匿摹稄垞P個性,因舊布新———談元代初期古文家姚燧》都引用《元史·姚樞傳》中姚樞救趙復一事。理學能夠在北方傳播多得益于理學大師趙復,姚樞救護他,并勸他保留性命傳播理學,許衡由此接受了程朱理學。而許衡又影響姚燧:“在許衡等人的影響下,姚燧前期主要是以理學家的面目出現(xiàn)。姚燧文學思想中的理學因素和許衡有很大的關系,這也影響到他的創(chuàng)作?!薄八袼未韺W家一樣鄙薄文學創(chuàng)作,認為‘詞章’、‘文章’都偏離人的‘性’,危害‘道’,應予以摒棄”。所以,許衡對姚燧的文學態(tài)度帶有理學色彩的指正。此種觀點,楊新勛《姚燧的文學思想》、趙平分《文章以道輕重道以文章輕重———談姚燧的散文理論與創(chuàng)作》中都有程度不同的論述,認為由于理學的影響,姚燧改變了為文的態(tài)度,他看重“文章”的價值,思想顯得保守,因而對文學的特性認識上有所保留,這直接影響了姚氏文學創(chuàng)作的藝術多樣化。二、清新學的思想語境關于姚燧的文學理論研究,學界是將其置于元代的社會思想語境中給予討論的。關于此期社會思想狀況,査洪德先生在《理、氣、心與元代文論家的理論建構》中論曰:“元代思想界的狀況與宋代大不相同,宋代理學、氣學、心學各派壁壘分明,甚至互為敵壘,元代學術則以融通為特色,多數人都是融會各家,只不過在融會中顯示出某種傾向性而已。所以在元代的哲學界,找不出理學或心學的陣營,也很難指某些人為朱為陸或為其他什么學派,而他們又同時與各家學派都有關聯(lián),其學說也往往泛而雜?!边@就是元文學創(chuàng)作及理論的思想語境,葉愛欣《姚燧的散文理論和創(chuàng)作及對元代文風的影響》中也說:“早在南宋初期,與朱熹同時、又是朱熹好友的呂祖謙,就主張將理學與文學合而為一;南宋后期的陳耆卿,作文也是既講義理,又重詞章;宋末文壇大家劉辰翁的兒子劉將孫也提出了‘以蘇之發(fā)越,造伊、洛之精微?!@種折中文理關系的主張,雖在當時僅是星星之火,但因在元初順勢適時,即對當時的文人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這里的融會和折中其實是異曲同工的,姚燧的文學態(tài)度與主張也是符合這個時代發(fā)展語境的。宋代因為理學思想的廣泛傳播,重理輕文,甚至因理廢文,而姚燧卻繼承了韓愈的“文以明道”,并被元代注重文學經世致用的文學氛圍所感染,提出“文章以道輕重,道以文章輕重”,重視思想和寫作技巧的關系。其“文道關系不同于前人的觀點:一是在文章思想、內容、形式等關系的闡述時,姚燧與以前的理學家比較不再那么偏激,轉而對文學有一定客觀性、合理性的認識;二是對文道關系的認識更趨于縝密、細膩,也更具有形而上的色彩,討論起來更為深奧,是學術深入發(fā)展的表現(xiàn);三是在文學創(chuàng)作和理論認識上更重道德倫理?!薄斑@些都表明了人們對理學與文學關系的認識進入了新的階段,理學對文學的影響在走向深入?!比⒁挝膶W創(chuàng)作研究(一)姚謨的文章是破體訴求,補史之闕姚燧是元代文壇著名的散文家,《元史》本傳即稱贊其散文成就說:“當時孝子順孫,欲發(fā)揮其先德,必得燧文始可傳信;其不得者,每為愧恥。”后世也對姚燧散文非常推崇,元末吳善《牧庵集序》甚至將姚燧與司馬遷、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等,并稱為“一代之宗工”。黃宗羲在《明文案》序中也說:“唐之韓柳,宋之歐曾,金之元好問,元之虞集、姚燧,其文皆非有明一代作者所能及?!鼻宕涸础对沸戮帯芬嗾撛?姚燧“學出許衡,而辭章英挺,則有天授。宋末文士,皆宗歐、蘇,其弊也冗沓平易。至燧,始宗韓、柳,以紹秦、漢,不屑歐、蘇以下,雄視元初,遂開一代風氣。故元代古文,遠出南宋之上”。為什么姚燧散文會受有如此的影響力?査洪德作《姚燧文章特色論》和《以傳奇為傳記:姚燧散文讀札》二文,分別論述了姚燧散文的獨特性,以說明姚燧文章的價值。他認為,姚燧散文的特點可以從“破體求新”、“正中見奇”、“以傳奇為傳記”等方面來把握。所謂“破體求新”,主要是說姚燧文章“唯意所之,不拘文法?!币莸奈恼?不拘于體,也不拘于題,很多都是借題發(fā)揮。比如《戍守鄧州千戶楊公神道碑》這篇文章,寫碑主的內容很少,他有意破除舊體,自成新體。李祖陶《金元明八大家文選·牧庵文選》對姚燧《瀏陽縣尉閻君墓志銘》這篇文章特別加以好評。這是一篇奇特的小品文,開篇不寫墓主家世、生平,直接議論作為縣尉的難與易。在姚燧筆下,墓志銘開創(chuàng)新法,獨樹一幟。“讀此令人發(fā)指,而文則談笑出之,絕不動氣,所以為高?!薄按艘粯O小題,而于此中分出難為、利為兩層,又于各層中細細批駁,如抽繭絲,而文自紆徐有度,毫不傷雅,是真絕特之文?!倍罢幸娖妗?是說姚燧文章立意醇正,能做到“正中見深,正中見奇”,“在習以為常中見出常人見不到之理,具有服人的力量;立足常理,卻能揭示出習以為常中悖理之處,更讓人稱奇”,比如《王憲副母夫人九十詩后序》、《遐觀堂記》等文即可為代表作。至于“以傳奇為傳記”,是指元代文章受傳奇小說影響,其傳記的寫法現(xiàn)出新意,姚燧可為代表,其文擅使傳奇手法,有的甚至全篇都用。這種寫法的好處是讓文章中講述的人物具有活性、血性,對人物性格的刻畫更加真實、生動。關于姚燧散文的價值。俞樟華、郭亞磊《略論姚燧墓志銘的史傳文學價值》與張文澍《張揚個性,因舊布新———談元代初期古文家姚燧》也有深入討論,具體是,一為“補史之闕”。這一點黃宗羲早有認識:“嘗讀姚牧庵,元明善集,宋元之興廢,有史書所未諸者,于此可以考見?!?《南雷文定·凡例》)并且,姚燧所撰墓志銘涉及到的很多人都是有名望的,但卻沒有載入正史,如果不是通過姚燧的筆,可能他們已埋沒于塵埃,永不為世所知。同時,姚燧還秉承史學家的眼光,除了對先朝歷史進行描述,還關注元代社會之史事。如果不是他詳瞻具體的記錄,可能后人無法了解一些重要的史實,這樣姚燧散文就具有“補史之闕”的價值。二為實錄。認為姚燧為文中肯、實事求是。研究歷史,應當放下“文學化”的眼光,帶著分析眼光看待問題。關于姚燧的散文風格,鄧紹基有深入的討論,其《元代文學史》一書指出:“他(姚燧)的文章于剛勁雄豪中略見古奧,于嚴謹簡約中求得生動。一些神道碑和墓志銘中對人物的生平行事,思想性格,大抵都有清晰的描寫和刻化,形象較為生動?!薄耙莸纳⑽膭?chuàng)作對于改變宋金以來滑易支離、粗疏骫骳的文風和形成元代‘道源伊洛’、‘文擅韓歐’的總體風格起到了重要的推進作用”。(二)對元散片的敘述姚燧也是元初的散曲名家,今存散曲有小令29首、套數1套,故學界也有關于姚氏散曲藝術的觀照研究。如徐艷麗、趙義山《姚燧散曲創(chuàng)作初論》與張秋景《姚燧散曲析》,就是對姚燧散曲進行了全面分析的成果。前者對姚燧散曲的題材、風格特征、個性以及對散曲發(fā)展的意義和后人對他的繼承等幾個方面做了較詳盡的論述,指出:“不管是從題材內容上還是從創(chuàng)作手法上都出現(xiàn)了新的面貌,他(姚燧)把自己的才情和豪氣運用到散曲創(chuàng)作,從而使散曲的風貌煥然一新,給散曲的發(fā)展指引了一條新的道路,使元散曲的發(fā)展向著雅健的方向走去。這種新的散曲風格對以后豪放派和清麗派士大夫文人散曲家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后者主要是對姚燧散曲內容與風格的分析論述,認為嘆身世凄苦、抒相思之情、發(fā)隱逸情懷是姚氏散曲的基本主題,并總結其風格說:“其(姚燧)曲作不脫平正典麗之風,平實淺近卻少俚俗之語,清麗婉約而又含義雋永”。此外,還有杜海軍《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讀姚燧〈憑欄人·寄征衣〉》、何之《曲小情深———讀〈越調·憑欄人·寄征衣〉》等對姚氏具體散曲文本進行分析闡釋的成果。杜海軍的文章,結合當時的社會面貌,對《憑欄人·寄征衣》這首散曲中“思”這個主題,進行了幾個方面的闡釋。像作者說的“從思的開頭到思的高潮;從簡單的思到復雜的思;按照思維的邏輯方法,順手寫去,如高山流水,雖沒對思婦作任何肖像描寫卻能使人物躍然紙上,這不能不使人嘆服作者高超的表現(xiàn)手法”。(三)關于姚元初的文學研究除了散文和散曲以外,姚燧還有詩詞作品共194首,約占其作品總數的三分之一左右。學界一般重視其文章、散曲的研究,而對詩詞的關注則顯得非常薄弱,如果說有研究,僅有為數不多的成果,如王山林《姚燧的詩論與元初南北詩學的調和》一文,其主要是討論姚燧文學思想以及成因的,但他還選取了為數不多的幾首姚氏詩予以討論和分析。再有就是暨南大學楊明俠的碩士論文《理學家心境下的詞——劉因、姚燧詞研究》,作者將姚燧置于理學的語境之下,對姚氏詞的題材、風格、意義給予了梳理,但終歸不是姚氏詞的全面研究。可以說姚燧詩詞研究,有學者僅以“平庸”概括之,顯然這是粗疏的,有必要給予認真的探究,以強化姚燧文學研究的力度。綜上,作為元初重要文學家的姚燧,學界給予了可貴的關注和研究。但無疑,與元代其他文人一樣在研究理念的開闊性、研究程度的縱深性、研究的方法多元性等方面還存在著諸多不足,還有待進一步推進,其文學創(chuàng)作與其文學思想,進而與整個元初文學風尚是一個什么樣的對應關系,姚氏文學研究的不平衡,重視散文、散曲而輕視詩詞的傾向,以及姚燧在整個元代文學史上的地位確認等問題,都有待深化。相信,隨著元代文學研究的豐富、活躍,姚燧研究一定會取得質的飛躍。上述研究,梳理分析了姚燧生平與思想的特點,基本厘清了姚氏家世生平方面的一些重要問題,為姚燧文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基本條件。金元之交社會動蕩,百姓生靈涂炭,社會經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出于對民族延續(xù)的考慮,北方的儒士希望通過儒學來影響蒙古統(tǒng)治者,恢復社會秩序和社會生產,而當時元人尚理和金宋文章的尚麗又是極不相同的,所以復古還是新變在當時來說都是可能發(fā)生的,姚燧也生活在這樣一個矛盾的社會文化圈中。受到復古思想和復興儒學的影響,姚燧在《樗庵集序》中提出“徇今者陳苶,戾古者無法”,在《武昌寄劉時中》也倡導“古人游已遙,古風力孤攀。及肩曹劉壘,窺奧長信班”?!对贰氛f他“二十四,始讀韓退之文,試習為之,人謂有作者風”,姚燧二十四歲開始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