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謝中書書復習教案12篇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73d145154d429380f187a6f329c9a79/373d145154d429380f187a6f329c9a791.gif)
![答謝中書書復習教案12篇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73d145154d429380f187a6f329c9a79/373d145154d429380f187a6f329c9a792.gif)
![答謝中書書復習教案12篇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73d145154d429380f187a6f329c9a79/373d145154d429380f187a6f329c9a793.gif)
![答謝中書書復習教案12篇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73d145154d429380f187a6f329c9a79/373d145154d429380f187a6f329c9a794.gif)
![答謝中書書復習教案12篇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73d145154d429380f187a6f329c9a79/373d145154d429380f187a6f329c9a79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答謝中書書復習教案答謝中書書復習教案(精選12篇)答謝中書書的復習教案是如何的呢?答謝中書書是文學家陶弘景的代表作,也是語文重要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答謝中書書的復習教案,歡迎閱讀!答謝中書書復習教案篇1教學目的:1、理解作者的有關狀況,背誦短文《答謝中書書》。2、賞析景物描寫,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3、體驗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教學重難點:感知景物描寫辦法,體驗歸隱情趣。教學準備:幻燈機,錄音機,練習卡片。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nèi)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更是人生一大樂事。今天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將一起閱讀南朝文學家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信,體會作者是如何將謝中書作為能夠談論山水的朋友,傳達自己與自然萬物相融合的生命的喜悅。二、知識檢測:1、文學常識積累《答謝中書書》作者是(朝代)家、道教思想家、醫(yī)學家。字,號,丹陽秣陵人。有《》。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2、解釋加點的詞語五色交輝()曉霧將歇()夕日欲頹()未復有能與其奇者()三、合作學習(一)題文探奇,整體感知閱讀題目與文章內(nèi)容,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不妨拿出來和大家一起探討。(此文是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信。文章以感慨發(fā)端,接著便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體現(xiàn)作者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的喜悅。最后又以感慨收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二)朗誦背誦,品味感悟1、聽讀。聽準讀音,聽清朗誦的節(jié)奏、語調(diào)、語速等。2、跟讀。放一遍錄音,讓學生小聲跟讀。以上通過伴樂朗誦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讓學生初步體會作者的感情。3、集體朗誦。規(guī)定對的、流利、有感情。4、學生自讀。結(jié)合文下注釋或借助工具書翻譯課文。(方式:同位對譯,小組交流,并向全班質(zhì)疑問難。)5、理清思路,用3~5分鐘背誦課文。本文雖屬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為三部分,看看應當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間有何聯(lián)系?結(jié)合上面的思路分析,學生自己背誦,然后在學習小組內(nèi)展開背誦競賽,看誰背的又快又精確。(三)賞析寫景,體驗感情1、找出文中寫景的語句,體會作者寫景的特點。提示從下列幾方面賞析:描繪的景物;寫景視角;境界特點;點睛之詞;“高峰入云,清流見底”極寫山之高,水之凈,用筆洗練,俯視與仰望,白云高山流水三重景物,境界清新?!皟砂妒凇臅r俱備”用平遠和高遠的視角極目遠眺,青翠的竹木和五彩的山石相映襯,呈現(xiàn)出一派燦爛輝煌的氣象,在清爽宜人的畫卷上平添了萬物勃發(fā)的生命力?!皶造F將歇…沉鱗競躍”由靜景轉(zhuǎn)入動景的描寫。通過描寫朝與夕兩個特定的時間段的生物的活動,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2、“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傳情的?本文作者用寥寥數(shù)筆,描繪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畫卷,其間景物色彩燦爛,生命勃發(fā),靈動飛揚。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xiàn)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3、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說說這句體現(xiàn)了作者如何的情懷?“實欲界之仙都”言簡而意蘊。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觀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從中發(fā)現(xiàn)無盡的樂趣,并深感自豪,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四)總結(jié)寫法,實踐體驗?!皩懢拔铮レ`魂;多視角,傳實情?!蓖皞兏鶕?jù)這些寫景特點,自己動手寫一段自己感受最深的自然四、達標反饋1、解釋加點的詞俱備()沉鱗()競躍()復()2、下列句中“之”字不解釋為“的”的一項是()a、山川之美,古來共談。b、實是欲界之仙都c、照以海濱之月。d、有牧童見之,拊掌大笑。3、文中描寫動景的句子是:4、“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這句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五、學習小結(jié)今天學習的《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寫給朋友的一封信,雖只有六十八字,但概括古今,包羅四時,兼顧朝夕,山川草木,飛禽走獸,抒情議論,各類含有,真是尺幅容千里,片言役百意。學習它就是要學習作者高超的藝術(shù)筆力,學會鑒賞它的美學價值。培養(yǎng)自己熱愛自然崇尚自然的美妙感情。答謝中書書復習教案篇2學習目的1、朗誦,理解文意,背誦課文。2、研讀,品味語言之美、意境之美。3、探究,體會作者沉迷山水之怡然自得。教學過程教學設備:錄音機和磁帶課件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釋題,介紹作者、寫作背景,明確學習目的答:回復。謝中書:謝征,作者的朋友。中書,是謝征的官職。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南朝齊、梁時期思想家、醫(yī)學家。隱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國家大事,常去山中咨詢他的意見,時人稱為“山中宰相”。寫作背景介紹南北朝時,因政局動亂,矛盾鋒利,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謀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經(jīng)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寫給謝中書﹙謝征﹚的一封書信,寫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二、初讀,正音并解釋重點詞語。翻譯句子,整體感悟。1、正音:頹:tuí與:yù2、釋詞四時:四季。俱:都。歇:消散。頹:墜落。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欲界:指人間。仙都:神仙生活的美妙世界?;蛑柑焯谩?、翻譯句子:每人任選一句翻譯,看誰譯得又快又好。4、整體感知:課文重要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何特點?山:青、高水:清、秀三、分析課文的構(gòu)造。默讀課文,思考課文的構(gòu)造。四、朗誦,入文入景,品味語言之美。1、復習重點字詞:四時、俱、歇、頹、沉鱗、欲界、仙都、與2、你體會到本文的語言特色了嗎?句式很整潔,大多是四字(言)一句,加上對偶修辭手法的運用,讀來朗朗上口。五、分析課文意境美。1、思考:本文美在何處?2、描寫景物的辦法,你學會了嗎?1、抓住景物的特性;山:青、高水:清、秀2、按照一定的次序;總分總3、重視圖畫美:色彩的搭配、觀察的視角、感觀的沖擊、動靜結(jié)合……六、小結(jié)這篇山水小品廖廖68個字,就概括古今,包羅了四時,兼顧了晨昏,山川草木,飛禽走獸,使文章清幽雋雅,像詩普通優(yōu)美動人。體現(xiàn)作者親近自然的喜悅。七、鞏固練習(一)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上恰當?shù)脑~,并解釋它的意思.1、兩岸石壁,五色()。2、青林翠竹,四時()備。3、曉霧將(),猿鳥亂鳴;4、夕日欲(),()競躍。5、未復有能()其奇者。(二)本文運用了什么構(gòu)造?運用了什么寫法來體現(xiàn)山川之美?總—分—總的構(gòu)造以動襯靜(動靜結(jié)合)的寫法(三)文中哪句話直接抒發(fā)了作者對山水景物的贊嘆?實是欲界之仙都。(四)課后任務:純熟背誦全文。八、詩句積累。同窗們可別忘了要注意積累啊。文中說:“山川之美,古來共談”,請你積累一點描繪山水美景的詩句。1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2.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謝靈運《初去郡》3.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齊)北朝民歌《敕勒歌》4.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唐.李白《蜀道難》5.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唐.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6.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答謝中書書復習教案篇3教學背景:八年級學生通過初一一年的文言文學習,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學習辦法,對于文言文的閱讀和學習掌握了一定的環(huán)節(jié),并且通過以往的朗誦訓練,他們很容易感受到文言文的獨特之處,容易從朗誦中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悅感和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背誦、解說、討論、創(chuàng)作等學習活動中來。但由于本單元文言文采用的是集中編排的方式,且多數(shù)課文有背誦規(guī)定,學生學習時可能產(chǎn)生疲倦感,因此不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愛好成為必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收獲知識和學習辦法,提高學習能力,培養(yǎng)美妙情操是必然。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第六單元《答謝中書書》教材分析:《答謝中書書》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散文,它“猶如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又像一首流動的山水詩”,全文共68個字,但在這短短的68個字中蘊涵著清遠的意境,突現(xiàn)了山川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體現(xiàn)了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xiàn)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因此在教學中應讓學生在重復誦讀中,盡情觀賞這種美,并發(fā)揮自己的想象,進入情景交融的境界,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感情。學好本課,對學習本單元的文言文及古詩文能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教學目的:知識與能力:1、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培養(yǎng)學生查找、收集,整頓資料的能力。2、有感情地朗誦并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大意,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3、賞析景物描寫,并能通過想象用自己的語言發(fā)明性地再現(xiàn)課文景象。4、領略作者思想感情,提高學生感悟文章意境的能力。過程與辦法:1、品味文章語言的精練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2、布置預習,讓學生解決生字,記下文中難點,然后進行解說。3、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點拔法、誦讀法。4、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大自然的純凈美妙,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教學重點:1、重復誦讀短文,體會文章意境及作者情感;2、學習文中寫景狀物的辦法。教學難點:賞析景物描寫辦法,品味優(yōu)美語言,體驗歸隱情趣。教學辦法:誦讀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品析法、討論與點拔相結(jié)正當。教學準備:電腦課件教學過程:一、情境創(chuàng)設,激情導入請同窗們觀賞美麗的風景。(多媒體出示風景圖),然后請描述看到了什么?聯(lián)想到了哪些詩句?今天我們再來學習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共同去觀賞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品味一首流動的山水詩。二、明確目的,有的放失(多媒體顯示學習目的,學生齊讀)三、介紹課題、作家作品有關本課的作家作品,大家一定收集了不少資料吧,現(xiàn)在請同窗們互相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資料。(教師合適補充)。(多媒體顯示)1、解題:答/謝中書/書①答:回復。②謝中書:見課文注解①。③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我國應用性文體歷來不排斥審美的文學屬性,特別是書信一體,多記事陳情。(陳:述說)2、作家和作品介紹:讓我們一起走近作者:陶弘景(452~536),字通明,自號華陽陶隱居。南朝梁時丹徒秣陵(今江蘇省江寧縣)人。南朝齊梁間文學家,道教思想家,醫(yī)學家。又被稱為“山中宰相”。他的《答謝中書書》描繪山川秀美,清新簡淡,為歷代的寫景名作?!吧街性紫唷薄R高帝曾經(jīng)召他進宮陪伴太子讀書。后來因看透了混濁的人世,隱居句曲山。他精通陰陽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氣象。粱武帝即位后,他“禮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兇吉、祭祀、征討大事,朝廷都要派人進山向他請教,故稱他為“山中宰相”。陶弘景一生好松。每當輕風吹拂松枝,發(fā)出“沙沙”的聲響時,他就像聽到仙樂同樣如癡如狂。有時,他竟一人進山,專去聽山野松濤之聲,又稱之“仙人”。著有《陶隱居集》。3、作品背景:南北朝時,因政局動亂,矛盾鋒利,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謀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經(jīng)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寫給謝中書(謝征)的一封書信,寫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四、朗誦課文,整體感知。1、教師指導學生大聲讀課文,規(guī)定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節(jié)奏、韻律、情調(diào)。(1)學生先齊讀,后請一學生點評。師提示重點字音及朗誦節(jié)奏: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yù)其奇者。(2)多媒體顯示優(yōu)美的山水圖畫,教師配樂朗誦,學生聽讀,掌握字音、節(jié)奏。(3)學生自由朗誦,品味四字句的節(jié)奏。(4)選一學生讀課文,其他同窗點評。(5)學生齊讀課文?,F(xiàn)在請同窗們用一種字來概括本文的主旨,哪個詞最恰當?明確:美2、學生小組活動,理解文章大意和全文主旨。讓我們走進文本,看山川之美,美在哪里?(1)學生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句。(2)小組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并向全班質(zhì)疑問難。(3)多媒體顯示下列詞句,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重點測試)A、四時俱備:俱,全都。曉霧/將歇:歇,消散。夕日/欲頹:頹,墜落。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競躍;爭著躍出水面。B、未復有/能與(yù)其奇者:與:參加,文中指觀賞。譯為:就再不也沒有有能夠觀賞到這種奇麗的景色了。(4)學生精確流暢地同桌互譯課文。(多媒體出示譯文)譯文:山河的壯美,是自古以來人們共同談賞的。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見底,河流兩岸懸崖峭壁,在陽光下多種光彩交相輝映。蒼青的密林和碧綠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蔥蘢。每當上午,夜霧將要消歇,可聽到猿猴長嘯,鳥雀亂鳴;每當黃昏,夕陽將落,可見到水中的魚兒競相跳躍。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自從謝靈運之后,還沒有人能置身這佳美的山水之中。(5)指導學生背誦課文,理清背誦思路。(介紹你背誦的竅門)本文雖屬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看看應當如何分才好?各部分之間有何聯(lián)系?明確:全文可分三部分?!吧酱ㄖ?,古來共談”總領全文。中間的寫景部分,先仰望“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見底”,再平視“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曉”與“夕”兩層來寫。最后以感慨總括前文。請結(jié)合上面的思路分析,大家自己背誦,然后在學習小組內(nèi)展開背誦競賽,看誰背得又快又精確。五、精讀探究,賞析寫景,體驗感情。1、學生自由精讀課文,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想像文中的畫面,用“這里有——之美,你看——”的句式加以描述,體會文章的意境,在四人小組內(nèi)每位同窗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腦海中出現(xiàn)的畫面,其他同窗補充、評價。2、師生互動,品味文章畫面的精美、語言的精練及布局的匠心所在。讓我們走出文本,對照老師找的幾幅畫面,看山川之美,你領略到了哪些美?(1)多媒體依次顯示山水相映圖,石壁翠竹圖、晨暉、夕照,激發(fā)學生想像。(2)請一小組再次描述畫面,圍繞山川之美評析課文。進一步領略文章的詩情畫意。(3)請學生歸納賞析,進行文字整頓,寫成賞析短文。在學生活動的基礎上,教師稍加點撥。明確賞析:作品首先為我們呈現(xiàn)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山的倒影給水鋪上異彩,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另一方面是繽紛的色彩美?!皟砂妒冢迳惠x。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山青水綠固然清幽雅靜,但色調(diào)單一卻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爭輝;又有青林翠竹,間雜其中,就如五彩錦鍛上綴以碧玉翡翠。第三是晨昏變化之美。“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寫的是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時,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將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是一幅多么熱烈歡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靜幽寂的暮景。第四是動靜相襯之美。高峰為靜,流水為動,林青竹翠為靜,五色交輝為動;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多角度,多層面將動與靜巧妙對比映襯,更突出了景色的優(yōu)美動人。四種美交替出現(xiàn),構(gòu)成一幅美麗迷人的山水畫軸。(4)“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傳情的?(學生齊讀后同桌交流)明確:本文作者用寥寥數(shù)筆,描繪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畫卷,其間景物色彩燦爛,生命勃發(fā),靈動飛揚。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xiàn)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5)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文中最能體現(xiàn)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是什么?這句話體現(xiàn)了作者如何的情懷?(學生找出句子后先齊讀再分析)明確:“實欲界之仙都——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言簡而意蘊豐。體現(xiàn)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能夠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偨Y(jié)寫法:描寫景物,抓住靈魂;調(diào)動感官,動靜結(jié)合;多個視角,抒發(fā)真情。六、拓展遷移:鑒賞文學作品---感悟大自然---提高審美情操。1、你還能想起哪些描寫山川之美的文章?這些作者又是如何體現(xiàn)山川之美的呢?從中你得到什么啟發(fā)?2、背誦描寫祖國壯麗山河的詩詞文章,看誰積累的多。七、課堂小結(jié):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先談師后總結(jié)。八、作業(yè):1、背誦并默寫課文。2、收集整頓描寫山水的詩詞、對聯(lián)、歌詞等。3、請你展開想象的翅膀,用當代文大膽的擴展描繪文中的景色(可任選其中的一句加以想象擴展)。板書設計答謝中書書陶弘景總引-------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山水相映之美,繪景色彩配合之美。(2~5)晨昏變化之美動靜相襯之美總寫抒懷實是欲界之仙都(6~7)答謝中書書復習教案篇4【教材分析】《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文章以感慨發(fā)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nèi)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作者正是將謝中書當做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盼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其作者陶弘景生于江東名門,祖陶隆,于南朝宋時侍從孝武帝征戰(zhàn)有功,封晉安侯。父陶貞寶,深解藥術(shù),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有《陶隱居集》,中國南朝齊、梁時期的道教思想家、醫(yī)藥家、煉丹家、文學家,協(xié)助修訂《本草集注》。卒謚貞白先生?!窘虒W目的】【知識與能力目的】1、理解課文下邊注釋的詞語,搞清詞句含義;2、能夠有節(jié)奏、有感情的朗誦課文,培養(yǎng)學生朗誦能力;3、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畫面的精美,語言的精練,優(yōu)美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初步觀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具^程與辦法目的】通過誦讀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厩楦袘B(tài)度價值觀目的】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窘虒W重難點】【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yōu)美的意境,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窘虒W難點】理解文章優(yōu)美的意境?!菊n前準備】【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情導入:1、導語:自古以來文人墨客都喜歡游山玩水,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描繪山水風光的優(yōu)秀詩句。例如蘇軾的“橫當作嶺側(cè)成峰”……生:“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師:如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生;“疑是銀河落九天”師: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紅勝火”……生:“春來江水綠如藍”師:又如陸游的“山重水復疑無路”……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師:這些優(yōu)秀的詩句真是不勝枚舉。你看,好山,好水,好畫,好詩。而今天,我們要走進的這篇文章,更是被稱為是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又是一首“流動的山水詩”,既像畫又是詩,那會是一篇怎么樣的文章呢?我們立即一起來感受和學習這篇短文《答謝中書書》2、理解課題。師:大家注意這個課題,“答謝中書書”兩個“書”字連一起,這題目是什么意思???生:“謝中書”是個人名,題目的意思是給“謝中書的信”。師:指導學生閱讀,明確:“中書”是官職,“謝中書”指的是謝征。陶弘景給謝中書的一封信。3、作者介紹: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丹陽秣(mò)陵(現(xiàn)江蘇南京)人。生于江東名門。祖陶隆,于南朝宋時侍從孝武帝征戰(zhàn)有功,封晉安侯。仕齊拜左衛(wèi)殿中將軍。他精通陰陽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氣象。父陶貞寶,深解藥術(shù),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有《陶隱居集》,中國南朝齊、梁時期的道教思想家、醫(yī)藥家、煉丹家、文學家,協(xié)助修訂《本草集注》。卒謚貞白先生。南朝南齊南梁時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由于看透了混濁的人世,“雖在朱門,閉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閱為務?!保ā赌鲜贰罚┖箅[居句曲山,可是“國家每有吉兇征討大事,無不前以咨詢,月中常有數(shù)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其思想源于老莊,并受葛洪道教影響,亦雜有儒佛觀點。主張儒、佛、道三家合流,鼓吹“百法紛湊,無越三教之境之美,將內(nèi)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作者正是將謝中書當做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盼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1、字詞積累:之:的美:美景古來:自古以來共:都高峰:高聳的山峰五色交輝: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正色,交輝,指交相輝映。青林:青蔥的樹林翠竹:翠綠的竹林四時:四季俱:都備:長久存在曉霧:上午的霧將:將要歇:消散亂:此起彼伏欲:要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妙世界。夕日欲頹:太陽將近落山了。頹,墜落。沉鱗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用了借代的手法,鱗指代魚)實:確實,確實。是:這自:從康樂:指南朝知名山水詩人謝靈運,他繼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是南朝文學家。未:沒有與(yù):參加,這里指觀賞奇:指奇山異水者:...的人2、整體感知:《答謝中書書》體現(xiàn)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自豪之感。將在山水之中飄飄欲仙的自得之態(tài)表露無疑。這篇山水小品,僅用了六十八個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兼顧了晨昏,山川草木,飛禽走獸,抒情議論,各類皆備,可謂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本文的成功,重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優(yōu)美的意境。以飽和著感情的語言再現(xiàn)它,激起讀者審美的興致,從而形成文學作品的意境。本文作者從以下幾方面濡墨染彩、熔裁營構(gòu),使文章清幽雋雅,像詩普通優(yōu)美動人?!皶造F將歇,猿鳥亂鳴;夕陽欲頹,沉鱗競躍”,由靜景轉(zhuǎn)入對動景的描寫。猿鳥的鳴叫聲穿越了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余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這四句通過朝與夕兩個特定時間段的生物的活動,又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這十句作者擇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組合,使讀者對山川景物產(chǎn)生完整、統(tǒng)一的印象。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實欲界之仙都”,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1、《答謝中書書》文章以感慨發(fā)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nèi)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作者正是將謝中書當作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盼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2、接下來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見底”,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凈,用筆洗練,寥寥八字,就寫出了仰觀俯察兩種視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風物,境界清新。“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又改用平遠、高遠的視角極目遠眺,青翠的竹木與五彩的山石相映襯,呈現(xiàn)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在清爽宜人的畫卷上平添了萬物勃發(fā)的生命力?!皶造F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由靜景轉(zhuǎn)入對動景的描寫。猿鳥的鳴叫聲穿越了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余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這四句通過朝與夕兩個特定時間段的生物的活動,動靜結(jié)合,又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這十句作者擇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組合,使讀者對山川景物產(chǎn)生完整、統(tǒng)一的印象。3、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皩嵤怯缰啥肌保@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王國維云:“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寫景,沒有僅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xiàn)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4、節(jié)奏劃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四、精讀課文,進一步感悟:1、再讀短文,理解短文內(nèi)容。問題一:“歇”、“頹”的意思。問題二:“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此句翻譯。問題三:“沉鱗”指什么?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每人選擇一句來翻譯,再找1-2名學生做通篇介紹,規(guī)定優(yōu)美流暢,師生點評。在理解的基礎上分兩大組進行朗誦比賽;教師做出評價。2、理清思路,觀賞構(gòu)造美??傄酱ㄖ?,古來共談。四季常景: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寫景:曉霧將歇猿鳥亂鳴晨昏之景:夕日欲頹沉鱗競躍抒懷:欲界之仙都未復有能與其奇者3、課文可分為幾部分?每一部分的內(nèi)容分別是什么?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全文。中間的寫景部分,先仰望“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見底”,再平視“兩岸石壁”“青林翠竹”,而后分“曉”與“夕”兩層來寫。最后以感慨總括前文。4、朗誦,品味語言美。你覺得哪些字用得特別傳神?(討論,明確)一種“將”字活畫出輕紗似的晨霧逐步消散,于是山水從朦朧中依次顯出。一種“亂”字,充足寫出了猿歡鳥叫的群動之歡。一種“欲”字,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夕陽鮮明的色彩和動感一種“競”字,著力體現(xiàn)了魚躍清波的無限樂趣,使整個畫面充滿生機。5、研讀,體會意境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傳情的?本文作者用寥寥數(shù)筆,描繪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畫卷,其間景物色彩燦爛,生命勃發(fā),靈動飛揚。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xiàn)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6、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說說這句話體現(xiàn)了作者怎么樣的情懷?全文體現(xiàn)了作者怎么樣的思想感情?“實欲界之仙都”言簡而意蘊。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觀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從中發(fā)現(xiàn)無盡的樂趣,并深感自豪,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自然景物的綺麗風光,本身就構(gòu)成優(yōu)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感受,以飽和著感情的語言激起讀者的興致,從而形成文學作品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變化之美,動靜相襯之美互相作用,構(gòu)成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全文只有68個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兼顧了晨昏,山川草木,飛禽走獸,抒情議論,各類皆備。先以感慨發(fā)端,然后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束。全文體現(xiàn)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開頭寫道“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這個“美”字,是山川風物的客觀形態(tài),也是作者對山川風物的審美感受——愉悅,“實是欲界之仙都”,將在山水之中飄飄欲仙的得意之態(tài)表露無疑。“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觀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五、課堂總結(jié):孔子曾經(jīng)說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古今仁人智士用他們膾炙人口的文章寫盡了山川草木的秀色,讓我們?nèi)テ肺?,讓我們?nèi)ジ袘?。其實,大自然無時無刻不在用它那多姿多彩和真切自然的靈性感染著我們,只要我們用明亮的大眼睛,用廣闊的胸懷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自然,感受生活。我們的陽光將會變得更加燦爛,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無限美妙。六、板書設計:答謝中書書陶弘景總引: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分:寫景四時之景仰望:高峰入云(山之美)俯視:清流見底(水之美)平視:青林翠竹(色彩美)美:晨昏之景猿鳥亂鳴(動態(tài)美)沉鱗竟躍總:抒懷欲界之仙都答謝中書書復習教案篇5學習目的1.理解作者的有關狀況,背誦短文《答謝中書書》。2.賞析景物描寫,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3.積累優(yōu)美的寫景詞句,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美妙感情。學習難點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yōu)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學習時間:一學時學習過程:一、預習、導學1、找資料,理解作者。2、把“書”這種文體的有關知識寫下來3、初讀文章,給下列劃橫線的字注音。夕日欲頹()未復有能與其奇者()4、學生朗誦課文,規(guī)定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節(jié)奏、韻律、情調(diào)。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二、學習、研討1.借助課下注釋解釋下列加橫線詞的意思。五色交輝()四時俱備()曉霧將歇()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未復有勇與其奇者()2.對照課下注釋,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并劃出疑難詞句。重點翻譯下列句子。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未復能有與其奇者。--------------------------------------------------夕日欲頹,沉鱗竟躍。-------------------------------------------------3.根據(jù)提示給文章劃分構(gòu)造層次,并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第一層句,總起句,以感慨發(fā)端。第二層從到,描寫描繪大自然中景之美。第三層,感慨自然之美景。三、進一步探究1.陶弘景描繪了一幅清麗的山水畫,他描寫了哪些山川美景呢?又是如何描寫的?請同窗們小組合作,重復閱讀課文,用下列句式說話:“我從文中句中,讀出了之美,作者寫出了它的特點?!笔纠何覐奈闹小皶造F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讀出了晨昏變化之美,作者寫出了“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時,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將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钡臒崃覛g快的晨景,和清靜幽寂的暮景。2、“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這一句中的“亂”字,讓人想到混亂、亂七八糟,這個字是換成“齊”“共”等等好不好?為什么?讓學生思考回答?!俺流[”指什么?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3、.本文對景物的描寫能夠說是美妙至極,請你試舉一例論述一下“妙”在何處?4、.“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以作者的感慨總括前文,體現(xiàn)了作者如何的感情?5、.本文體現(xiàn)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四、積累遷移1.總領全文景觀的句子是什么?2.文中體現(xiàn)晨昏變化之美的句子是什么?3.能概括全文主題的句子是什么?4.文中用簡潔的語句描繪高山流水的語句是什么?5.這篇文章運用了哪幾個體現(xiàn)方式?答謝中書書復習教案篇6【教學目的】〖知識和能力目的1、理解文章內(nèi)容及作者豐富微妙的思想感情。2、品味文章精當?shù)恼Z言、布局的匠心,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3、背誦、默寫全文?!歼^程和辦法目的1、通過誦讀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2、通過想象再現(xiàn)景象,領略文章的意境美?!记楦袘B(tài)度和價值觀目的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純凈美妙,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窘虒W重點】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景色美、意境美。構(gòu)想通過讀、說來貫徹?!窘虒W難點】本文布局的巧妙。構(gòu)想通過學生再造想象來突破?!窘虒W時數(shù)】一學時。【教學過程】一、由《三峽》引入新課二、介紹課題、作者本文雖短,但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按?謝中書/書”──寫給謝中書的信。注意斷句。明確兩個“書”的含義。第二個“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含有審美意味的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陶弘景:(具體見課本注釋)三、指導學生朗誦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一讀:朗誦。規(guī)定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節(jié)奏。本文多為四字駢句,朗誦節(jié)奏為二二。散句以句意來定。二讀:默讀。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文意。教師酌情解決難字、句意。指名講出文章大意。三讀:譯讀。本文寫景部分句式整潔,如果分行,就是一首寫景詩。規(guī)定:和文章句式整潔對應,譯句也要句式整潔。(譯讀規(guī)定較高,擬嘗試一下)1、教師讀原文,學生譯譯文。(一學生讀譯文,其他學生齊讀原文)2、學生齊讀原文,教師讀譯文。(本環(huán)節(jié)視學生譯文如何而定)四讀:品讀。1、找出文中用的好的詞,說出其妙處。(學生悟讀,交流講話。教師補充)2、可用換詞法領悟下列詞的妙處:入(體現(xiàn)一種向上的氣勢)──到交輝(交相輝映,共增山色)──齊全將歇、將頹(展示出慢慢消失的過程,不乏擬人化色彩)──將散、將下。亂鳴、競躍(再現(xiàn)一種生機和活力,營造熱鬧的氛圍)──齊叫、游泳。3、在此基礎上,歸納點明本文布局上的山水相映、色彩相配、晨昏變化。同時行文起伏相錯,讀起來也要注意語調(diào)的變化。試著讀出不同的語調(diào)。4、你認為作者是以什么樣的感情來寫這些景物的?體會文末兩句的含義。(贊美、自豪)五讀:說讀。大自然是個廣闊的舞臺,那么其中的一切事物可就是演員了,他們都想在這舞臺上展示自己。如果請你用生活中的一種人來比方文中所寫事物,你看它們像什么人?1、示例:你看,那高峻的山峰直入云端,就是一名頂天立地的男子漢。2、學生說出自己的見解。六讀:背讀。四、作業(yè)試把本文擴寫成一段寫景文。〖板書答謝中書書陶弘景句式整潔之美四字駢句↗山水相映贊美文章意境之美→色彩相配↘晨昏變化自豪答謝中書書復習教案篇7教學目的:1.誦讀古文,積累實詞2.把握作品寫景內(nèi)容理解作者體現(xiàn)的情感3.感悟作者多角度寫景教學重點:1.把握作者寫景內(nèi)容,理解作者體現(xiàn)的情感2.多角度寫景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近代大學問家王國維“一切景語皆情語”導入二、揭示課題,明確學習要點(檢查預習)1.課題《答謝中書書》2.明確學習要點1)古文學習要點(朗誦、翻譯、內(nèi)容理解)三、課文內(nèi)容研討1.誦讀1)學生自由讀2)教師示范讀3)師生互讀4)師生借鑒讀(觀看朗誦視頻)設計意圖:充足的朗誦是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前提,磁環(huán)一旨在引導學生多讀,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2.譯讀課文1)學生結(jié)合工具書理解詞句2)班級交流與展示3)教師預設山川之美,古來共談。五色交輝曉霧將歇沉鱗競躍夕日欲頹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設計意圖:學生在自我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初步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班級展示。強調(diào)重點詞句,為課文的理解蓄勢。教師適合推出預設譯文,供學生參考。3.內(nèi)容研討1)主問題:作者寫景的行文思路是如何的?學生在讀課文理順思路班級交流教師預設與引導:總領全文----描繪景色---議論總結(jié)2)探究內(nèi)容作者寫景沒點在哪?找出有關語句試做分析。師生互動,共同交流教師預設與引導:山水映襯之美: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風物,境界清新。山的峻峭,水的明麗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給水鋪上了異彩,兩者相映成趣。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色彩配合)這句話山中之靜景。五彩的山石與青翠的竹木相映襯,呈現(xiàn)出一派絢麗輝煌的氣,新宜人,充滿了萬物勃發(fā)的生機。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晨昏變化)這句話山中之動景。猿鳥的鳴叫聲穿越了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余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畫面靈動而充滿生命氣息。明確感情:全文體現(xiàn)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重在理順作者的思路的基礎上理解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寫景(色彩配合、晨昏變化、動靜結(jié)合)進而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3)質(zhì)疑與探討(理解駢句)的句式特點設計意圖:拓寬課堂容量,引導學生能夠從句式角度理解課文的體現(xiàn),為后來學習賞析奠定基礎。四、朗誦成誦五、課后作業(yè)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在線文中美景,不少于100字。設計意圖:在理解作者寫景的同時,能夠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借助當代語言在線作者筆下的美景,進而鍛煉學生的習作能力。答謝中書書復習教案篇8一、教學目的1.對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掌握重點文言詞匯,提高文言文鑒賞能力。2.通過重復誦讀、小組討論,疏通文意,體會山川自然之美。3.體會作者寄情山水的清高情懷。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掌握重點文言知識,體會山川自然之美。教學難點:提高文言文鑒賞能力,體會作者寄情山水的清高情懷。三、教學辦法誦讀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題目導入)請同窗們齊讀課題。上節(jié)課給大家布置了預習任務,誰能給大家說一下題目該如何理解呢?(答:回復;書:書信,是一種應用文體,用于陳情記事的。《答謝中書書》指的是回復謝中書的一封書信。)那今天我們就走進這封書信,看看這封書信寫了什么吧。(二)整體感知1.教師范讀。明確:注意朗誦的快慢、停止、語調(diào)、輕重音等。2.指名讀,多媒體呈現(xiàn)重點的文言知識。明確:實,確實;俱,都;與(yù):參加。3.學生自讀,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思考:這封書信重要寫了什么?明確:寫了山川之美。(三)進一步研讀1.請同窗們以前后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作者描寫了山川的哪些美景呢?明確:①“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山水相映之美。②“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鄙逝浜现?。③“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背炕杞惶嬷溃瑒屿o相稱之美。2.談談你如何理解“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边@句話,體現(xiàn)了作者如何的情感?明確:這句話的意思為“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觀賞它的妙處?!弊髡邔懙亩际浅R娭?,但是語言清麗,并且說了自己能夠發(fā)現(xiàn)它的神奇之處,體現(xiàn)了作者深得山水之樂的喜悅之情和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四)拓展延伸畫一畫文中呈現(xiàn)的美景;再次有感情地誦讀文本。明確:老師聽見同窗們朗誦地很認真,也很有感情,在大家的朗誦中老師也體會到了山川之美,這就是古文的魅力,朗誦的魅力。(五)小結(jié)作業(yè)1.師生共同總結(jié)。明確:現(xiàn)在誰能給大家分享下這節(jié)課的收獲呢?嗯,你說你不僅理解了“書”這種文體,還跟隨著作者游覽了一番,有山水、有青林、有鳥鳴、魚游,感受到了寧靜與美妙,較好,請坐,謝謝你的分享。2.作業(yè):將文中的美景用當代文寫一寫,字數(shù):三百字左右;規(guī)定:文從字順,故意蘊之美。五、板書設計答謝中書書復習教案篇9設計理念:在新課標的背景下,規(guī)定教師的主導作用要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統(tǒng)一。既要充足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要提高學生主體參加教學的能動性。學生畢竟是學習的主人,要充足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相結(jié)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努力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主動性。只有教師、學生互相配合,才干達成最佳的教學效果。教材分析:《答謝中書書》是選自部編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六朝山水小品名作。本文是作者寫給謝中書﹙謝征﹚的一封書信,寫的是江南山水之美。全文共68個字,卻把江南的山水之美描寫的淋漓盡致,生動細致。學情分析:新課標規(guī)定,中學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崇高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八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含有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也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側(cè)重于激發(fā)學生的知識儲藏和體驗,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得到自己獨特的感受。教學辦法:講授法、合作探究法教學學時:1學時教學目的:1.能夠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并默寫。2.掌握慣用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3.品味優(yōu)美語言,理解作品意境。4.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難點:1.掌握慣用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重點)2.品味優(yōu)美語言,理解作品意境。(難點)3.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難點)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解析題目1.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鄙剿拔铮l(fā)古今無數(shù)文人墨客無限情思,他們?yōu)槲覀兎瞰I了大量的歌詠自然山水的優(yōu)美篇章。今天,我們來學習南朝齊梁時思想家陶弘景寫的一篇山水小品----《答謝中書書》。2.解析題目《答謝中書書》。教師明確:答:回答,回復。謝中書:即謝征,字玄度,南朝梁陳郡陽夏人。書:指書信,是一種應用性文體。二、介紹作者,理解背景1.“書”即書信,一種應用性文體,古代書信多記事陳情,實用性和審美性完美結(jié)合。2.陶弘景,南朝齊梁時的思想家、醫(yī)學家和文學家。又被稱為“山中宰相”。3.寫作背景:南北朝時,因政局動亂,矛盾鋒利,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謀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經(jīng)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設計意圖:讓學生能夠充足理解到作者以及背景的有關信息,方便于更加好的理解文本內(nèi)容。三、誦讀課文,初步感知1.朗誦課文。(1)學生朗誦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注意句子的節(jié)奏,有感情的朗誦課文。教師指導:頹(tuí):形容詞作動詞,墜落。與(yù):參加。這里指觀賞、領悟。2.疏通文意。學生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以小組為單位疏通文意。教師明確重點詞語解釋:五色交輝: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交輝,交相輝映。四時:四季。俱:都。頹:墜落。沉鱗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競:爭著。躍:跳躍,這里指跳出水面。復:再。與:參加,這里指觀賞。3.展示圖片。向?qū)W生展示文中描寫句子的圖片,直觀感受。4.背誦課文。全班齊背課文,教師檢查背誦。設計意圖:為了檢查學生課前朗誦、預習的狀況,為接下來進一步探究課文打好基礎。讓學生自主翻譯課文,掌握重點字詞、句子,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能力。四、進一步探究,感知課文思考下列問題:1.全篇文章圍繞哪句話在寫?2.哪個字概括了全文中心?3.《答謝中書書》能夠分為幾部分?各部分有如何的聯(lián)系?(小組討論交流)教師提問。學生明確:1.全篇文章圍繞“山川之美,古來共談”。2.“美”字概括的全文中心。3.全篇能夠分為3部分。(1)“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全文。(2)中間部分寫景,則具體敘寫山川之美。(3)結(jié)尾以感慨總括前文,復以名人證明此說。聯(lián)系:首尾呼應,敘議結(jié)合,使文章主體部分更為鮮明突出。教師提問:山川之美,美在山水相映之美,色彩搭配之美,晨昏變化之美,動靜相襯之美四個方面,哪些句子能夠體現(xiàn)?學生明確:山水相映之美:作者以俯視“高峰入云”,再俯視“清流見底”,又平視“兩岸石壁,無色交輝”。色彩搭配之美:由“兩岸石壁,無色交輝”到“青林翠竹”到“四時俱備”能夠體現(xiàn)出來。晨昏變化之美:作者以時間的角度,分“曉、夕”兩層來寫,一句一景。動靜相襯之美:分別從形體、光色、聲響三個方面進行論述。思考:文中哪些句子最能體現(xiàn)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體現(xiàn)了作者如何的感情?學生明確:“實是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飄飄欲仙的自得心態(tài)?!白钥禈芬詠?,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自從謝靈運以來,沒人能夠觀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發(fā)現(xiàn)無盡樂趣,字里行間洋溢著得意之感。教師補充:“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這個“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體現(xiàn)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全班再次齊讀短文)設計意圖:通過設立問題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感受文章中所描繪的美景,并體會作者想要體現(xiàn)的思想感情,同時培養(yǎng)學生回答下列問題的口頭體現(xiàn)能力。五、布置作業(yè)1.會背誦并默寫。2.想一下如果你身在其中,你該如何描述江南的山川之美?教學反思這節(jié)課我的構(gòu)想是,參考新課標規(guī)定的“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課上教師拋出問題,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得出答案,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充足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進行引導、補充。教學思路上,圍繞課文中首句一種“美”字展開,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師生互動等方式,朗誦課文,品味字句,賞山川之美,品得意之情。整個教學,雖獲得了一定教學效果,但也存在著許多的局限性之處:在上學時太口語化。學生在齊讀課文后個別字的讀音沒有及時糾正。文言文的學習,自讀是基礎,誦讀是重點,悟讀是核心。多讀,對于文言文有很大的協(xié)助。我留給學生朗誦的時間比較少。對于字詞的品味應多引導學生通過“換詞”或者“刪詞”等方式來體會體現(xiàn)效果,這樣,學生理解的會更透徹某些。在品析作者情感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時間留得少了,學生難以充足意會到作者“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的言外之意。通過這節(jié)課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予以學生一種講話的機會,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他們會讓課堂變得更加精彩。在此后的教學中我也要注意本身問題,相信一定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獲。答謝中書書復習教案篇10教材分析本課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7節(jié)課。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學習描繪自然山水的優(yōu)秀詩文。規(guī)定學生在重復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而《答謝中書書》是一篇寫景的優(yōu)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性來寫,注意到在不同時間內(nèi)(晨昏、四季)景物的變化,并且情景交融。體現(xiàn)了作者能夠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學好本課,對學習本單元的詩文能起到承前啟后的效果。學情分析1.我所帶學生大多為都市學生,整體素質(zhì)較高,但大多為獨生兒女,嬌生慣養(yǎng)居多,看待學習似乎又不夠細心與刻苦,作業(yè)質(zhì)量不是很高,書寫不很工整。2.學生認知發(fā)展分析: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大多只停留在背誦與翻譯上,對于基礎知識的積累不是很扎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懂得學新課,不注意梳理和歸納。學習中注意引導學生對知識點的整頓與歸納。3.學生認知障礙點:學生對書信的寫作意圖不是很明確,值得探討。教學目的知識與能力:⑴精確理解課文下注的詞語,搞清詞句含義。⑵把握文章的修辭手法,學習描寫景物的寫作辦法。過程與辦法:⑴布置預習,讓學生解決生字,記下文中難點,然后進行解說。⑵點拔法、串講法、誦讀法、問答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妙情操。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⑴讓學生重復誦讀短文,體會文章意境;⑵學習文中寫景狀物的辦法。難點:⑴引導學生在思想上超越時空,與作者對話,領略他們的思想感情。⑵學習文中寫景狀物的辦法。答謝中書書復習教案篇11教學目的:1、通過品讀核心字詞學習描寫山川景物的辦法。2、通過理解背景及同類詩歌初步認知山川對以陶弘景為代表的中國文人精神的影響。教學重點及難點:重點:1難點:2教學準備:熟讀課文,根據(jù)注釋口頭翻譯全文。教學過程:一、導入:孔子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與智正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所追求的最高道德規(guī)范,因此山川就成為了他們精神家園,也屢屢在他們的筆下出現(xiàn)。正如本文開頭所言,“山川之美,古來共談”。但是作者寫作此文,并非要描寫那些“共談”的內(nèi)容,正如他自己所說的,“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學生翻譯這句話)。作者的言下之意就是只有自己與謝靈運看到是“古來共談”者所沒有發(fā)現(xiàn)的“奇”。這里的“奇”就是“與眾不同”之意。那么作者看到哪些與眾不同的景物呢?這個問題曾經(jīng)也有人問過作者,他的好友蕭衍稱帝后曾邀他出山為相,問他“山中何全部”,能讓他拋棄一切功名利祿。他便以此問為首句,寫了一首名為《詔答山中何全部》的詩:“山中何全部?嶺上多白云。但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卑自剖强~緲不定,那么作者心目中的“山川之美”與否也是縹緲不定的?本文所呈現(xiàn)就是現(xiàn)實中的.山川之美的與眾不同之處。二、初讀課文,賞奇文。1、請大家朗誦課文,歸納出作者所描寫的景物。(學生列舉體現(xiàn)景物的詞語)高峰、清流、兩岸石壁、青林翠竹、猿鳥、沉鱗。2、前四種是山中之景,而后兩種寫的是山中動物。但這一切在山中都是常見的,同時也是山水散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這闡明作者所描寫的景物本身并沒有與眾不同之處,“奇”的是他的描寫辦法。(學生補充作者描寫這些景物的語句)“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要理解這些描寫的獨特之處,我們就需要先明白它們的意思。下面就請大家結(jié)合書下的注釋,口頭翻譯這段文字。(原則翻譯: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清澈的溪流一望究竟。兩岸的石壁五彩斑斕,交相輝映。青翠樹林竹叢,四季長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太陽將近落下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三、品讀課文,悟奇趣。1、這樣翻譯固然很原則,但是我們只能從中感受到山的高,水的清等等內(nèi)容,這樣的描寫“奇”嗎?可見我們還需要繼續(xù)探究作者描寫的獨特之處。請大家注意,作者寫山高,不僅用了“高”這個形容詞來描寫山峰,還用了什么詞還寫它?(“入云”,動詞)我們發(fā)現(xiàn),作者不僅在寫動物時用動詞,寫景物時同樣也用了動詞(“見底”“交輝”“俱備”“亂鳴”“競躍”)。作者用動詞來描寫景物的目的是什么?這就是我們下面重點探究的內(nèi)容。提示:①動詞是用來寫動作的,而有了動作就闡明描寫的對象始終在處在變化中。作者用這個動詞想體現(xiàn)山始終在進行什么動作?(生長)作者用“入云”一詞形容,闡明山的生長有盡頭嗎?它的生長有什么特點?(不停地生長)②如此寫山,山還僅僅是一種靜靜地等待人們?nèi)ビ^賞的景物嗎?(有了生命)③如何描寫這一場景才干體現(xiàn)出山的生命?這就需要我們展開想象,用不同的辦法(高山猶如一種不停長高的巨人鉆入層層云靄中,撐開厚實的天空,撐出一種嶄新的世界)④為什么水會清澈見底?此處的“見底”僅僅見到了一條沉靜的河流嗎?朱熹的《觀書有感》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鄙街械幕钏畯暮味鴣?(學生描述瀑布奔流,白雪融化,山水聚集的景象)正由于永遠都有這些活水注入,因此溪流才能夠保持永遠年輕的生命,永遠清澈見底。⑤同樣,請大家思考一下,“五色交輝”的石壁色彩從何而來?作者用“交輝”這個詞強調(diào)了這些色彩的什么特點?(色彩斑斕,但無法分辨出某種顏色,由于它們交錯在一起了)⑥“青林翠竹”似乎沒有變化,可是我們想象一下,當四季變換時,周邊的景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學生描述山中四季變化的場景)⑦請大家想象一下,“亂鳴”與“競躍”呈現(xiàn)了一幅什么樣的場景?(活力四溢)夕陽燦爛的陽光照耀在躍起的魚兒身上,反射出絢麗的色彩,非常美麗。但作者強調(diào)的是魚原本潛游在人們看不見的水底,此刻的躍起讓我們看到山中旺盛的生命力不僅存在于我們眼前的景物、動物之中,還在哪里存在?(山川中的每一種角落)⑧作者筆下的動物出現(xiàn)在兩個特定的時間點中。“曉霧將歇”是什么時候?(上午的霧氣將要消散時)就是一天即將開始的時候,此刻山川仍被晨霧籠罩,原本應當是一片沉寂。此時“猿鳥亂鳴”,山林在喧囂中開始了新的一天。“夕日欲頹”是什么時候?(太陽將近落山時)就是一天即將結(jié)束的時候,黑暗即將來臨,一切似乎要重回沉寂中。但此時“沉鱗競躍”,似乎要把積蓄了一天的活力全部釋放出來。我們能夠想象,夜幕來臨后,山林與否會陷入一片沉寂之中?作者在上一句跨越了四季,這兩句則涵蓋了一天的景物,兩句均強調(diào)了旺盛蓬勃的生命力,這闡明山中的生命的特點是什么?(永不止息)2、總結(jié):山中的生命含有“生機勃勃、蓬勃旺盛、永不止息”的特點,而只有陶弘景才看到了這一點,這才是他筆下的“山川之美”的與眾不同之處。再讀課文寫景部分,注意節(jié)奏的變化和重音的突出,讀出這種蓬勃的生命力。3、學生從上述語句中任選一兩句,加上自己的想象,用幾句話描寫其所呈現(xiàn)的場景。(學生完畢后交流自己所寫的內(nèi)容)四、延伸閱讀,識奇人。1、詩人很驕傲,由于他發(fā)現(xiàn)了山川真正的美。而我們也同樣值得自豪,由于我們用自己的話復述了作者所描寫的場景,呈現(xiàn)出了作者蘊含于文中的生命力。“山川之美,古來共談”,但為什么作者認為只有自己和謝靈運才干真正感受到蘊含其中的生命力呢?補充背景1:我們就先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如果我們讀一讀史書,會發(fā)現(xiàn)陶弘景并非一種天生的隱士,他在年青時也曾為官,并且工作勤奮。即使在他歸隱之后,即使謝絕了梁武帝的邀請,但仍然主動參加了國家的大事決策,按《南史》的說法是“國家每有吉兇征討大事,無不前以咨詢,月中常有數(shù)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這一切與他體現(xiàn)出的超脫世外的情懷似乎很矛盾。他并沒有與外界脫離,但卻只樂意保持旁觀者的姿態(tài),而不肯參加進去。他為什么有如此矛盾的言行,核心就在文中他對人間的稱呼,“欲界”本身是佛教的用語,但在此處指什么?(欲望)補充背景2:陶弘景36歲時歸隱,就在這短短的36年中,南朝就換了兩個時代,七個皇帝,而這七皇帝中,有三人死于非命。而在他歸隱的之后,梁代齊,其間又換了5個皇帝,只有一人善終。而每一次政變,其因素只有一種,就是爭奪最高的權(quán)力,而這爭奪必須隨著著血腥的屠殺。陶弘景本為道家,但卻借用了佛教對人間的稱呼,稱之為“欲界”,也就表明了他對于身邊這個血腥的世界的態(tài)度。因此,作者不樂意參加政治,以此來表達對塵世的厭惡。2、什么樣的人才干真正擺脫“欲界”的束縛呢?謝靈運有詩曰:“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只要變化的腳步不停止,山水就永遠保持著活力。同樣,我們的生命如果能猶如山川的景物普通,永遠不停地運動著,心靈也同樣能夠保持純凈。謝靈運的《登池上樓》中有句:“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一種“變”字寫出了春天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合模機項目安全風險評價報告
- 無源液封水表行業(yè)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分析報告
- 大學護理畢業(yè)生自我鑒定5篇
- 關于幼師自我鑒定模板錦集9篇
- 私人借款協(xié)議書
- 綜合執(zhí)法網(wǎng)絡課程設計
- 測量專業(yè)實習報告范文七篇
- 艱苦的軍訓心得體會600字
- 旅游管理實習心得體會8篇
- 文員類實習報告模板集合六篇
- 2024-2025學年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三年級數(shù)學第一學期期末達標測試試題含解析
- 浙江省寧波市九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上期末聯(lián)考生物試題
- 乳腺中心建設方案
- 安環(huán)部2025年度工作計劃
- 2024年行政執(zhí)法人員執(zhí)法資格知識考試題庫(附含答案)
- 交通運輸安全風險管控制度
- 北京城市學院《食品質(zhì)量檢測技術(shù)》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 數(shù)學 含解析
- 1646 法律職業(yè)倫理
- 2024年安徽安慶宜秀區(qū)國企業(yè)招聘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不動產(chǎn)登記申請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