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學中的漁父形象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350c61c38a41cb3df0a8b7e508f3f20/3350c61c38a41cb3df0a8b7e508f3f201.gif)
![中西文學中的漁父形象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350c61c38a41cb3df0a8b7e508f3f20/3350c61c38a41cb3df0a8b7e508f3f202.gif)
![中西文學中的漁父形象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350c61c38a41cb3df0a8b7e508f3f20/3350c61c38a41cb3df0a8b7e508f3f203.gif)
![中西文學中的漁父形象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350c61c38a41cb3df0a8b7e508f3f20/3350c61c38a41cb3df0a8b7e508f3f204.gif)
![中西文學中的漁父形象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350c61c38a41cb3df0a8b7e508f3f20/3350c61c38a41cb3df0a8b7e508f3f20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西文學中的漁父形象
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傳統(tǒng)的工作方法是脫離主流社會之外的個人漁獵者形象的。這類形象,中國文學里多稱漁父,西方文學則稱fishermen,習慣譯為漁夫。這些漁父與漁夫,給我們帶來了明顯不同的生活體驗與審美感受,如果從各自單一的主體文化背景下對他們分別加以審視,當然也會不無收獲,但同時也可能會因為缺少異質文化的參照與相應的比較而導致認知上的某種片面;相反,如結合這兩類形象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對其進行對照認識,則或許能幫助我們跳出上述局限,更有意義的是,通過比較,我們還可能找到又一種把握中西文化不同特質的渠道與方法。一漁父的文學形象作為文學形象,中國的漁父首先存在于歷代的傳說故事中。姜太公釣魚,這大概是中國人最熟悉的典故之一,實際上,姜尚也應該是最早出現(xiàn)的漁父形象之一。《武王伐紂平話》記載著這樣的傳說:子牙棄卻朝歌,隱于溪,用無餌的直鉤垂釣于渭水,終遇圣君。從這個文學漁父身上,我們能夠嗅出他與生活中的漁父大不相同的“異味兒”?!赌鲜贰る[逸傳》提到的漁父則透出一種神秘感:“漁父者,不知其姓名,孫緬為潯陽太守,落日逍遙渚際,見一輕舟凌波顯隱,俄而漁父至?!薄端巍る[逸傳》中也有一位顯出玄機的漁父:“王宏之性好釣。上虞江有一處名三石頭,宏之常垂綸于此?;騿?‘漁師得魚賣否?’王曰:‘亦自不得,得亦不賣?!薄渡教盟量肌防镉幸粋€瀟灑而又清醒的漁父:“唐時楚江有漁者,換酒飲,醉輒自歌舞。江陵守崔鉉見而問之曰:‘君之漁,隱者之漁耶?漁者之漁耶?’漁者曰:‘昔姜子牙、嚴子陵皆以為隱者之漁也,殊不知釣其魚,釣其名耳。’”在先秦寓言和以先秦為背景的后世寓言中,也存在著一類漁父形象。如莊子寓言中,漁父形象特別引人注目?!锻馕铩菲叭喂烎~”的寓言,別出心裁地塑造了一個放長線、釣大魚的釣者形象,《田子方》中有一則“丈人垂釣”的故事,此人在渭水之濱似釣非釣,引起了文王的注意并被重用,從《秋水》篇的“莊子釣于濮水”一節(jié),我們還不妨將這位生性曠達、對自然有著特殊而深厚感情的寓言大師本人看作有漁父身份的文學形象。西漢劉向《說苑·理政》、《孔叢子·抗志》中都塑造了釣術了得的漁父形象來說明治國、做人的道理。寓言高手柳宗元的《柳河東集》有一則“漁者對智伯”的寓言,也是以春秋時為背景的,漁父以大鮪、大鯨“勇而未已,貪而不能止”最終擱淺于河灘,被小魚分而食之的事例告誡人們要審時度勢,不要利令智昏、貪得無厭。漁父在中國文學里的另一種存在形式是,在上述歷史傳說和寓言故事基礎上,作為抒情意象或典故運用于歷代詩詞文賦中。最早發(fā)揮這種功能的,當是《楚辭》中的《漁父》了,“(屈原)行于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在勸說屈原與世推移、隱退自全遭拒后,“漁父莞爾而笑,鼓而去?!贝撕?將漁夫作為某種意象或作為有特定含義的典故加以運用的詩文不絕如縷。如以漁父為意象表達特定情感的可隨手拈來:“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青天以水為銅鏡,白鷺前身是釣翁?!?楊萬里《過查灘詩》)運用漁父為典的詩文也俯拾皆是:“子牟戀魏闕,漁父愛滄江。”(陳子昂《群公集畢氏林亭》“呂釣渭水濱,說筑傅巖野?!?陸游《雜感十首》之一)“漁翁”、“漁父”甚至成了常見的詩題或詞牌,如柳宗元的《漁翁》詩,張志和的《漁父》(即漁歌子)詞等??梢?漁父在中國文學史上確實是一個有著深厚歷史文化根基的文學形象,他的頻繁出現(xiàn)表明,在完成某些特定的文學使命方面,人們寄予了他很高的期望。西方的漁夫形象較早地集中出現(xiàn)在了古典寓言中——這里主要指《伊索寓言》。不過與中國寓言中漁父的幽雅閑適或深刻莊嚴不同,西方寓言中的漁夫們給我們以樸素而務實的印象。如《漁夫》一則,漁夫吹著動聽的簫樂時,魚兒毫無動靜,而一網(wǎng)撒下去,卻捕到好多魚,漁夫因此說:“壞東西,我吹簫的時候,你們不肯跳舞,現(xiàn)在我不吹了,你們倒跳起來了?!币粋€漁夫起網(wǎng)時覺得很沉,起水后才發(fā)現(xiàn)盡是石頭,因而很懊喪,這時一老漁夫說:“朋友們,別難過。痛苦本是歡樂的姐妹。我們剛才高興過了,現(xiàn)在該苦惱苦惱了?!?《漁夫們》)一條被捕到的魚請求漁夫暫且放掉它,等長大后再捉它會更有利,漁夫說:“我放棄手中現(xiàn)有的利益,而去追求渺茫的希望,就成了大傻瓜了。”(《漁夫和魚》)值得說明的是,西方后世寓言中也不乏漁夫形象,不過與最早的《伊索寓言》相比,很多都是大同小異。如《拉封丹寓言詩》中的一則寓言《小魚與漁夫》,從情節(jié)、語言到教諭上對《漁夫與魚》的繼承性都是很明顯的。西方是一個基督教的世界,與之相關的宗教意義上的漁夫形象的存在,體現(xiàn)了西方文學的一大特色。漁夫首先是在《圣經(jīng)》中通過比喻而獲得宗教色彩和象征意義的?!缎录s·馬太福音》第4章說,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看見漁夫彼得和他兄弟安德烈向海里撒網(wǎng),就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使你們成為捉人的漁夫?!北说煤髞沓蔀橐d的十二使徒之一,被稱為圣彼得,“人類的漁夫”這一象征性概念就這樣從《福音書》中產(chǎn)生,特指把人們從沉淪中拯救出來的人,是救世主的門徒和使人信教者。由于基督教文化無所不在的持久影響,一些“原生態(tài)”的漁夫也難免打上宗教的烙印,獲得某種象征意味。如拜倫《堂璜》中的海盜蘭布羅,過去是個真正意義上的漁夫,在他作為海盜出場時,作者很自然地交代說:“(現(xiàn)在)他還是一名漁夫,不過是捉人的漁夫,和圣徒彼得一樣?!睋锫涌蜕痰慕蟠蟊I跟圣彼得當然完全不一樣,作者借用此語,意在調(diào)侃,卻也說明“漁夫”一詞給人以豐富的宗教聯(lián)想。從這一角度,如果我們把審視的目光稍微后移一些,就會發(fā)現(xiàn),近現(xiàn)代西方文學作品仍能很好地繼承這一傳統(tǒng),在不少漁夫身上我們都能體味出某種宗教含義。如十九世紀美國小說大師麥爾維爾的《白鯨》所描寫的捕鯨者埃哈伯,就讓人想起了《舊約》中心懷惡意、報仇心切的古以色列同名國王,海明威的《老人與?!芬矊懥艘粋€老漁夫的故事,在風格上就被認為“表現(xiàn)出《圣經(jīng)》一樣的莊嚴?!睗O夫形象同樣也出現(xiàn)在西方歷代詩文中,而且也不乏抒情意象特征。如歌德的名詩《漁夫》中,主人公是一個受到水中世界誘惑而投身其中的浪漫形象:“漁夫坐在岸旁,他靜靜地望著釣竿,涼意沁入心房。”這時,“一個濕漉漉的女郎從水波中出來,她對他唱,她對他說,(太陽和月亮)都愛浸入海里,(還有)海底的碧天晶瑩……”,于是,這個漁夫我們“再也看他不到”。席勒也寫過一首《漁歌》,它借漁童之口唱出,體現(xiàn)了漁夫生活的悠然情調(diào),沒有一絲為生活而焦頭爛額的狼狽氣。英國十七世紀的艾薩克·沃爾頓有一本名作《高明的垂釣者》,可看作一部漁夫生活的百科全書:一個名叫皮斯卡托的漁夫的垂釣藝術令朋友們佩服得五體投地,而書中還有不少詩篇是對漁夫生活的描寫與贊頌的,“聽著悅耳的潺潺聲,我快樂地把魚釣上。我坐在這里閑眺,看斑鳩追逐他的姑娘?!扁恍廊?樸素平和,世俗而不庸俗,這般眾生相與中國的漁父是情趣迥異的。材料表明,西方文學中的漁夫也是在厚重的歷史文化土壤里滋生出來的有著獨特內(nèi)涵的藝術形象。二漁父及其他漁父。他對于自己綜觀中國文學中的漁父形象,從動機上說,他們有的是未遇明主,空有才華,壯志難酬,只得暫時棲身江河湖溪,卻仍要眼觀四路,耳聽八方,一有風吹草動,便會直奔仕途而去,人言“身在江海,心在魏闕”者,是之謂也,傳說中的姜太公,寓言《田子方》中的“丈人”,大量詩文中實際上是文人型政治家自況的那些漁父,都屬這類。有的漁父則是“久在樊籠里,始得返自然”式的以出世作最大解脫的類型,如寓言中躲避世俗騷擾,全身遠禍而釣于濮水的“莊子”,“萬事無心一釣竿,三公不換此江山”(宋·戴復古《釣臺》)的漁父,以及“抖擻精神塵土夢,秋風吹上釣魚船”(宋·譚知柔《絕句》)中的漁父。還有的漁父則是洞察時世,超然物外,了無俗念,心系林泉一類,如屈原所遇漁父,傳說中與劉秀(光武帝)同學卻不愿與之同樂的嚴子陵,崔鉉所見之漁者,宋史所記之王宏之等,俗稱世外高人的應該就是他們了。這些漁父的一個共同特點是都遠離社會文明的中心,避開了世俗的繁華喧囂,顯示了為實現(xiàn)精神價值所作的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對物欲的有原則的蔑視。這讓我們想起了在中國歷史上(也反映在了文學上)有著很高地位和特殊身份的隱士,他們的特征正是以幽雅閑散的生活方式(當然包括漁獵在內(nèi)),逍遙于社會一隅,以維護自己的操守和人身的安全,或借此打發(fā)明主發(fā)出親切的召喚之前的那段過渡時光?!缎绿茣る[逸傳序》對此是這樣描述的:“古之隱者,大抵有三種:上焉者,身藏而德不晦,故自放草野,而名往從之,雖萬乘之貴,猶尋軌而委聘焉;其次,挈世其弗得伸,或持峭行不可屈于俗,其于爵祿也,泛然受,悠然辭,使人常有所慕企,怊然如不足,其可貴也;末焉者,資槁薄,樂山林,內(nèi)審其才,終不當世取舍,故逃丘園而不返,使人常高其風而不敢加訾焉?!弊髡叩膬A向很明顯,稱隱士而屬于這三種情形的,不管他最終是否得名、得利和得志,反正都是為實現(xiàn)其特定的精神價值而退隱的,就是真隱士,就值得推崇。這樣看來就很清楚了,中國文學中的漁父,就正是典型的隱士。中國文人在各類文學形式中對漁父形象青睞有加,是因為這樣的漁父恰到好處地體現(xiàn)了文人們(包括那部分“學而優(yōu)則仕”者)在復雜的社會現(xiàn)實面前因難以把握自身命運而欣賞乃至追求的歸隱之風,是一種精神價值取向上遇到知音后的自然共鳴。西方文學中的漁夫如果要論一下出身的話,比中國的漁父可就“貧賤”多了。從伊索寓言里的打魚者到海明威筆下的桑提亞哥,從圣彼得到海盜蘭布羅,似乎都是正宗的“貧下中漁”,沒有誰受過多少正規(guī)的教育,一般也不曾如中國文學中的漁父那樣顯示出淵博的學識、高雅的情調(diào)或深沉的思想。如果說他們有時也流露出若干浪漫的色彩,那也沒有“花底清歌春載酒,江邊明月夜投竿”(陸游句)的享樂式的成人味道,而是一種天然去雕飾的童真氣。耶穌基督能一改莊嚴神圣的面孔以“捉人的漁夫”來比喻從事嚴肅的傳教事業(yè)者,歌德筆下的漁夫會為水中的景象所迷惑,以打魚為生的人居然想到要試試用簫聲來誘捕魚類……直到桑提亞哥,連續(xù)八十幾天出海是為了捕魚,可面對目標——馬林魚,他既將其看作對手又看作朋友,既不得不以命相搏又無時不在充分地尊重它欣賞它,這些樸實、天真有時還帶點兒幽默的“漁夫”比過于成熟、老練的中國漁父更多了一些可愛。另外,漁夫們所從事的,不是消遣,也不是一種心照不宣的等待,而是真正意義上的生產(chǎn)勞動,因而在與自然與社會的斗爭中,他們獲得的不是某種花拳繡腿般的優(yōu)雅的技巧,而是沉甸甸的生活的閱歷,是包含著辯證法的生存的智慧。只有懂得“痛苦是歡樂的姐妹”,懂得“放棄手中現(xiàn)有的利益,而去追求渺茫的希望,就成了大傻瓜”的漁夫,才是現(xiàn)實中的而不是詩意中的漁夫,才會在沒有任何物質保障的生活中遇挫折而不消極,遭貧困而不遁世。至于西方的漁夫身上還經(jīng)常閃耀著的象征的光彩,也更多的是一種生存斗爭經(jīng)驗的抽象升華,進而達到宗教所特有的那種人類終極命運關懷的色彩,至于社會的乃至階級的責任感和時代的、集團的使命感等,這些漁夫身上是看不到的。如彼得的宗教意味就是如此,有時一個普通的漁夫形象、一個與漁夫有關的日常用語也會因此給我們以類似的啟示和聯(lián)想,如“漁父們”(Fishermen)成了喻意勿因挫折而苦惱的典故,“吹笛的漁人”(Thefishermenpiping)則比喻邀請不來,不請又來。還如桑提亞哥的八十七天拼搏,讓人們想起了耶穌最后八十七天的考驗與磨難;老人回港后“臉朝下躺在報紙上,手心朝上,兩只胳膊伸得挺直的”姿勢,讓人們想到了耶穌最后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情形;他的男子漢宣言,又與耶穌最終復活所昭示的一切信仰宗教的人們在蒙受巨大的災難后終將獲得精神上的再生的道理是多么地契合!這些都是出于普通意義的漁業(yè)生活又反觀于蕓蕓眾生的一般存在情狀的。所以,我們不妨說,西方文學中的漁夫首先是社會經(jīng)驗與生產(chǎn)規(guī)律的探索者與總結者,是人生藝術的集大成者;從形而上角度說,他們還是道德宗教信仰的追求者與體現(xiàn)者。他們所展示的生存的技藝性、生命的能動性,放射出的生活的哲理之光及精神的質樸與堅強,都讓我們不得不說,他們是人類生存之旅上也許并不瀟灑優(yōu)雅但絕對充實且自信的智者。三漁父的身份與藝術價值作為隱士的中國漁父和作為智者的西方漁夫很明顯有著不同的思想基礎和社會內(nèi)涵,在顯示其各自的意義尤其是文化意義上他們也扮演了貌合神離的角色。中國文學里的漁父既然實質上是作為隱士而出現(xiàn)的,他們自然也體現(xiàn)了一般隱士在精神層面上的價值追求,這種追求前已略提大致有三種情形:或離濁避亂,全身遠禍;或身在江海,心在魏闕;或超塵脫俗,心系林泉??偟恼f,它們體現(xiàn)了追求者正直高潔的人格操守、推己及人的社會責任及天人合一的自然——社會觀。全身遠禍型的漁父是最得文學史喝彩的。它是出于對官場的恐懼,也出于亂世之中對個人命運無法把握,以及“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情況下又不肯同流合污的無奈之舉。阮籍《詠懷》之三十二有這樣的詩句:“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漁父知世患,乘流泛輕舟”。就很典型地反映了虛無懼禍的思想和歸隱林泉的思想。而另一方面,如同該詩也表達了作者對司馬氏當權時期暴虐政治不滿而守正不阿的品格一樣,全身遠禍這種操守上的選擇是冷靜而理性的,它正是促使無數(shù)阮籍們在看透世事的前提下仍不與世推移,而甘于退隱的原因。實際上,這樣的漁父就是正直的文人士大夫們最準確的自況或精神寄托,正如陶淵明《桃花源記》附詩所說:“贏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避世”實在不過是賢者身處亂世的無奈卻總算是有效的方法罷了,相反,如果有人格與生命的雙重保障,恐怕莊子也不會跑到濮水邊施釣,而陶淵明也會因為沒有“折腰”之辱而繼續(xù)做他的彭澤縣令,畢竟“恭親未曾替,寒綏常糟糠”(《雜詩》第八)的“千古隱逸之宗”叫起來雖然響亮做起來卻是很苦的。于是,也就難怪有些漁父身份的隱士要“身在江海,心在魏闕”了。“身在江海,心在魏闕”的漁父其實可看作上一類漁父中的特殊群體。他們和所有抱此心態(tài)的隱士一樣,面臨著出與處的誘惑,遭遇著進退兩難的尷尬,他們雖然已然棲身江海,卻期待著總有世事清明、知音光臨的一天,屆時便能重作馮虎,大展才學,一遂心愿,而在此之前,則只能借一身漁父的行頭,做出與世人皆醉的樣子,作無奈的等待。“漁父”們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潤,以修齊治平為己任,以天下憂樂為己之憂樂,當頗為自負的才華無從施展、濟世救民的理想無法實現(xiàn)時,內(nèi)心的憤懣與失落是可以想象的。所以我們聽到了以獨醒而遭逐的屈原發(fā)出了“侏儒應共飽,漁父忌偏醒”的傷感呼喊,還聽到了韋莊化用《漁父》之意唱出的“世隨漁父醉,身效接輿狂”的憤激之音。應該嚴肅地肯定,這類漁父的雙重人格是自身高尚品格與社會渾濁現(xiàn)實的矛盾下形成的,也是以試圖堅守自己的崇高社會責任感為前提的,因而也是高貴的,這與盧藏等為了一己之前程而以隱居為名走終南捷徑,與弄臣東方朔之流所謂“避世于朝廷”的人格淪喪的詭辯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冻o》中的漁父,似乎從未入過世,但他仍是一個清醒的現(xiàn)實主義者,同時也是在自然中找到和諧的樂觀主義者。他能敏銳地體察屈原的窘境,剖析其痛苦落泊的社會原因和個人原因,他鼓而歌,悠哉游哉,堪稱天人合一、心系林泉型漁父的典型。這類漁父的產(chǎn)生有很深遠的哲學文化基礎。從欣賞自然、享受自然這個角度講,中國人是重視自然的,但又“從不把自然作為值得重視的有自己特征的對手”,而“沒有對立面,人當然也就沒有明確的主客體二分的意識。”天人之間主要是滲透、融合、協(xié)調(diào)的一面。比如人們一方面是對人事外自然萬物的忽略:“天道遠,人道邇?!?《左傳·昭公十八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論語·先進》)另一方面又將人比天,天即人事,人即天事,“天人合一”。從子思、孟子的“天道”與“人道”、“自然”與“人為”的合一,到董仲舒的“天人之際,合而為一”,再到張載、程顥、朱熹的大量有關論述,這種哲學思想形成了一條一脈相承的思跡,用自然現(xiàn)象解釋人事道理,或將人事外推以說明自然,“天人合一”成為中國哲學文化領域一種基本的文化意識和心理趨向。所以在這類漁父心目中,重要的是能獨處水濱,情景交融,以滿足自己澹泊高遠的意趣,其余皆不足道。如此,在“社會—自然”的話語結構中作為社會對立面的“自然”,跟“個體——社會”的矛盾體中同樣作為社會對立面的“個體”,便以心系林泉式的漁父形象,聚合成一個和諧的統(tǒng)一體,并由此呈現(xiàn)出物我兩忘、自在逍遙的哲學境界。與此相映成趣的是,西方文學中的漁夫形象體現(xiàn)出的則是樸素本真的人生態(tài)度、終極關懷式的宗教傾向和天人對立的社會—自然觀。首先,西方知識分子與漁夫之間并無必然聯(lián)系,他們的腳下延伸著廣闊的出路,經(jīng)商從政,文苑體壇……都可以實現(xiàn)其視為神圣的個人價值,漁夫不必承擔演繹深刻思想和完成社會使命的責任,也不必像中國的漁父那樣成為仕人們的身份包裝。實際上,既然條條大路通羅馬,那么本色的漁夫們,就只需要以自己樸素的形象、純粹的動機、實在而有效的勞動,表明自己是與自然斗爭的真正主角和英雄,從而實現(xiàn)自己的個人價值,這就夠了。漁夫通過棄簫而撒網(wǎng)的經(jīng)歷在不斷地總結經(jīng)驗教訓中明確了捕魚的最佳方法;痛苦與歡樂的辯證關系被飽經(jīng)風霜仍對生活不失信心的漁夫體會出來;面對現(xiàn)實的利益與空頭許諾的誘惑,漁夫告訴我們要立足現(xiàn)實……一本《伊索寓言》本就是勞動者生活、斗爭經(jīng)驗的總匯,而其中僅漁夫們的表現(xiàn)還足以表明這又是一部關于世人生存智慧的教諭之作,漁夫們堪稱人生教室里生存智慧課程的勝任愉快的導師。世俗的漁夫身上帶有宗教色彩與象征意義,這是西方漁夫形象的又一特征。中世紀以來,基督教的影響無所不在,如宗教的創(chuàng)世觀念就深入人心,西方文人受宗教文化的影響,置身大自然或涉筆萬事萬物時,會有意無意地聯(lián)想到冥冥之中有著萬能的上帝在俯視一切,主宰一切?!陡R魰芳热徽f基督曾將彼得比作捉人的漁夫,將其與眾人的關系比作漁夫與魚的關系,這就好比宗教還將上帝與人類的關系比作漁夫與魚的關系一樣,是為了顯示上帝的偉大與權威,人類的渺小與卑微,令人虔敬宗教,膜拜上帝,遵崇使徒。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說西方文學中的漁夫不盡是現(xiàn)實的反映與世俗的意義,那么例外的就是宗教與象征意味了。這是人類對自然又恐懼又依賴,加上宗教思想推波助瀾的結果?!澳贻p的時候,他乃是漁夫一名,現(xiàn)在,他還是一名漁夫,不過是捉人的漁夫,和圣徒彼得一樣。”《堂璜》中的比喻和引用可說是順手拈來;“他是個獨自在墨西哥灣流中乘小船打魚的一位老人……”《老人與?!凡胚@樣一開頭,“讀者立刻意識到將要讓他讀到某種象寓言一樣的東西”,老人的舉止果然也具有豐富的宗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教學設計方案作業(yè)
- XX公司天花吊頂施工合作合同
- 個人貸款合同范文及格式
- 個人保證擔保借款合同書正式版
- 臨街門面租賃合同標準版
- 中鐵物資商城物流配送合同新范本
- 個人住房抵押借款合同模板
- 產(chǎn)品生產(chǎn)裝配標準化合同
- 采購預付款合同范本
- 臨建勞務合同范本
- 廉潔應征承諾書
-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二單元《圓柱與圓錐》單元分析及全部教案+每課作業(yè)設計
- 卵巢黃體囊腫破裂教學查房
- 醫(yī)院定崗定編
- 計算機網(wǎng)絡畢業(yè)論文3000字
- 2023年大學物理化學實驗報告化學電池溫度系數(shù)的測定
- 腦出血的護理課件腦出血護理查房PPT
- 煤礦機電運輸安全培訓課件
- 扣繳個人所得稅報告表-(Excel版)
- Unit+4+History+and+Traditions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課件 高中英語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冊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 2023年全國自學考試00054管理學原理試題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