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修改技術與立法價值論法律的修改技術及其價值判斷以幾部民商法的修改為例_第1頁
法律修改技術與立法價值論法律的修改技術及其價值判斷以幾部民商法的修改為例_第2頁
法律修改技術與立法價值論法律的修改技術及其價值判斷以幾部民商法的修改為例_第3頁
法律修改技術與立法價值論法律的修改技術及其價值判斷以幾部民商法的修改為例_第4頁
法律修改技術與立法價值論法律的修改技術及其價值判斷以幾部民商法的修改為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法律修改技術與立法價值論法律的修改技術及其價值判斷以幾部民商法的修改為例

一、“一切從舊法”所產生的變動“羅馬法是對社會生活條件和沖突的一種非常典典性法律表現形式”(第454),“是資本主義之前的簡單生產法,即資本主義之前的生產法”,因此“所有其他法律都不能完全改變”(第454)。這是從羅馬法的內容實質及其價值影響上來說的,但羅馬法在羅馬人手里是不斷被修改的。從法律修改的技術上看,羅馬法的修改是一種補充性修改,即原有法律沒動,而多對其作補充性規(guī)定。(一)表之后又增兩表《十二表法》原為十表,分別為傳喚、審理、執(zhí)行、家長權、所有權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等。后根據需要對其進行補充修改。其修改技術可以有三,一是全部推倒重來,二是將欲補充內容增補加入到相應各表之中,三是在原十表之外另作規(guī)定。若采第一種方法,費時費力費材料,若采第二種方法,就要將新定條文分別增加到相應各表當中。這樣,相關各表條文內容也會被調整打亂。聰明的羅馬人未采前兩種方法,而是在十表之后另增兩表。其第十一表為前五表之補充,第十二表為后五表之補充。結果形成《十二表法》。羅馬人在原十表之后新增兩表,而不是把新增內容直接加入原十表當中,應當說主觀上有其經濟效益的科學性價值取向,客觀上在于其修法技術的方便與可行性上。羅馬法的條文內容是被鐫刻在銅牌(另說是泥牌或木牌)上的。如果在已經鐫刻好的條文中加入相應內容就會使條文內容混亂,影響其清晰和美觀,甚至是根本無法加入。(在我國,對刻好的石碑上的內容是很難修改的,如果所刻文字錯誤,欲對其修改或要對其補充,并還想保持美觀,那就只能是磨掉磨平重寫重刻。)如果將已經鐫刻好的牌子毀掉重新鐫刻,那將會造成物質和時間上的極大浪費。所以,省時省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對已經鐫刻好的十表不動,而在后面另加兩表。這樣物質、時間上沒有浪費,也不會因增加內容而造成原條文混亂,還可使人們知曉原來之法條狀況。顯然這種修改法律的方法是很可取的。但此次修改只是增加了新的內容,而沒有對原有內容進行刪除或者更改。只增加而不更改、刪除的修改方法,其適用的前提是原條文依然有效而無需更動。造成這一適用前提條件的原因則是原定法律科學明晰、正確表達反映了其賴以存在的社會生活關系要求和原有社會生活條件與后來社會生活條件的本質相同,且未發(fā)生沖突和不協調狀況。否則,則必須刪除、更修。(二)新的法典的新修改羅馬帝政后期,基于社會生活條件的變化、法律敕令的龐雜、學說觀點的互異紛紜,曾進行過法典編纂活動。至查士丁尼執(zhí)政,對歷代皇帝的敕令、元老院決議、裁判官告示及古典法學家著作進行了審定和編纂。共編纂成《法典》12卷、《學說匯纂》50卷和《法學階梯》4卷。這些成果完成后,查士丁尼以為自己所編纂的法典是完美無缺的,可以一勞永逸。但社會生活條件的變化使查士丁尼不得不對其既定法律進行新的補充和修改,其先后頒布敕令168條。查士丁尼死后,后人將這些新的敕令編在一起并稱為《新律》。顯然,《新律》主要是對《法典》的修訂,但查士丁尼對法典的修改仍然采取了先哲們的傳統方式,也沒有對已頒布法典進行條文上的直接修訂,而是在不動原法的情形下用新的敕令對法典之不足予以補充。這種對法律修改的價值取向、技術科學性及其原因效果與對《十二表法》的修改別無二致??梢娖淞⒎ㄅc修法技術高超絕倫,價值效果很值得推崇。二、法典的修改方法《法國民法典》是在拿破侖親自領導和參加下起草制定的。民法典除總則外,共設3卷,在卷內設編,編中設章,章中則根據情況分部分或不分部分、設節(jié)或不設節(jié),或節(jié)中再設分節(jié),然后設條、設款,共計2283條。該法典被稱為“典型的資產階級社會的法典”(P248),是“世界各地編纂法典時當作基礎來使用的法典”(P484)。因此它也是一部非常經典的法典。事實上,該法典自1804年頒布,歷經多次修訂,仍保持原貌。其結構體例未改、卷條未變,即仍為3卷2283條。拿破侖民法典之所以會有如此強久之生命力,除了其內容較好地反映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的要求外,除了當時立法者非凡的立法技巧與成就外,與后來者對其進行修改的技術也不無關系。該法典在被修改過程中,人們對該法典的態(tài)度,就像對待一座恢弘的古典建筑文物一樣,只是在個別的必須修補的范圍內進行小心謹慎的、精巧細致的修補工作,而未敢或不愿意對其整體進行翻修,所以它仍能保持其原有風貌。這不僅是一種修繕修改的技術問題,也是對待歷史的一種態(tài)度和尊重前人成果的問題,更有一個寬宏包容和效益節(jié)儉的價值判斷取向問題。以法典具體內容為對象,可見其修改方法有三種。一是修改條文本身。如1889年將第7條修訂為:民事權利的行使,不以按照憲法和選舉法所取得的政治資格為條件。將第8條的第1款修訂為:一切法國人均享有民事權利。第10條的第1款根據1972年7月5日第72—626號法律被修訂為:一切人均有義務向法庭提供協助,以闡明真相。二是刪除法律條文。其刪除的方式是,對不能繼續(xù)滿足現實需要而必須廢除的條文內容則予以直接刪除。如法典第8條第2款及以下各款,據1927年8月10日法律第13條被廢除,其結果是法典的第8條只剩下現在的第1款。第12條及第13條據1927年8月10日法律第13條被廢除;第16條據1975年7月9日第75—596號法律被廢除;第2章第1節(jié)保留其“因喪失法國人資格而喪失民事權利”標題,其內容第17條至第21條據1927年8月10日法律第13條被廢除;第2節(jié)保留其“因司法判罪而剝奪民事權利”標題,其內容第22條至第33條據1854年5月31日關于廢除民事死亡的法律被廢除。三是增加法律條文。增加法律條文時,修法者并沒使法典總條文增加,即總條文仍然為2283條。如第2編第6章在外國出生、取得或恢復法國國籍者的身份,為1978年7月12日第78—731號法律修訂,其第98條為本條文,但對需要增加的條文并未按序列為第99條、第100條等,也不是在第98條中增加款項,而是增加為第98-1條、第98-2條、第98-3條、第98-4條這樣四個條文,接下去仍然為第99條。在第3卷取得財產的各種方法的第6編買賣中,根據社會發(fā)展需要增加有關待建不動產的買賣的內容,修法者在該編第3章得為買賣標的之物(1598條—1601條)后,增加第3章(乙)待建不動產的買賣,增訂第1601-1條、第1601-2條、第1601-3條和第1601-4條,接下來還是第4章出賣人的義務,條文排序仍為第1602條。增加更多的,還有加編的情形。如第8編為租賃契約,從第1708條到第1831條;根據社會發(fā)展,于1971年7月16日第71—579號法律,增加第8編(乙)不動產推銷契約,條文排列為第1831-1條、第1831-2條、第1831-3條、第1831-4條、第1831-5條。接下去為第9編,條文排序仍為第1832條。第9編為合伙,條文從第1832條到第1873條,結果據1976年12月31日第76-1286號法律修訂增加第9編(乙),關于行使共有權利的契約,分“無用益權人時有關行使共有權利的契約”和“有用益權人時有關行使共有權利的契約”兩章,條文排列第1873-1條為該編頭條,第1章從第1873-2條到第1873-5條,第2章從第1873-16條到第1873-18條。接下去仍是1804年3月19日公布的第10編借貸的規(guī)定,條文仍為第1874條??梢钥闯?《法國民法典》本身是一部經典杰作,但后人對民法典的增刪修改更是獨具匠心。也正是因其絕倫的修訂技術,既使這部法典依然發(fā)揮著調整復雜社會關系的作用,也使這部法典的影響更顯深遠。在法制史和法文化領域,法國民法典就像在建筑領域的法國埃菲爾鐵塔一樣令人欽佩神往!我們可以設想,如果對《法國民法典》的每一次修改都要把法典重新編纂排列一番的話,那民法典還會顯示出其兩百多年厚重典雅的風采嗎?故立法重要,修法亦重要;立法有技巧,修法也有技巧;立法有價值判斷之選擇,修法更要講價值判斷之選擇。三、中國臺灣《票據法》的價值評估(一)法律的持續(xù)力和創(chuàng)造力臺灣票據法系指源于1929年所頒布的票據法。從法律與社會發(fā)展的適應性上看,世界各國的任何一部法律都不可能一勞永逸,無需修改。隨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修改法律是一種必然的正常事情,而沒有修改的法律則可能成為偶然的或非正常的事情(1)。但是法律又不能朝令夕改,而應當具有其相當的持續(xù)力和生命力,以發(fā)揮其正常的對社會關系進行調整的功用。如果法律朝令夕改、頻繁修纂則肯定也是非正常的。它表明該法律不具有其正常或者一般情況下應當具有的持續(xù)力和生命力,就會像是一個早逝的生命或者短命的生命體。所以在常態(tài)情況下,法律應當是既不被頻繁修改,也不可能不動。什么情況下該修,什么情況下不該修,所依據的標準或者準則應當是該法律是否還能適應該法律所面對的社會生活狀況。但該法律究竟應當如何修改,則是立法或者修法的技術性問題。這里所說臺灣票據法的修改,既涉及法律的社會適應性問題,又涉及法律修改的技術性問題。(二)空頭支票的廢除1929年票據法中,視簽發(fā)空頭支票為一種犯罪行為,對空頭支票出票人處罰采刑罰主義。1960年臺灣地區(qū)修訂票據法時開始增訂自由刑,明定對簽發(fā)空頭支票者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該支票面額以下之罰金,且以一票一罪加以處罰,以期遏阻空頭支票之發(fā)生。但其實施效果并不明顯。于是1973年對票據法再度修訂,將刑罰幅度提升為2年;并于1977年第三次修訂,將刑度升為3年。該票據法第142條仍然明定不適用刑法中關于連續(xù)犯規(guī)定,即仍采一票一罪、數罪并罰主義。臺灣票據法對簽發(fā)空頭支票者的處罰日趨加重,但實際未能遏阻空頭支票泛濫,而是空頭支票顯著增加,以致臺灣監(jiān)獄中的票據犯人滿為患,且引起其他一系列不良社會后果。鑒于此,1984年11月,“行政院”提出票據法部分條文修正案交“立法院”審議,重點是廢除空頭支票的刑罰規(guī)定?!傲⒎ㄔ骸彼痉ā⒇斦瘑T會于1984年12月至1986年5月曾舉行委員聯席會議5次,其中邀請學者專家列席會議1次。討論中主要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只有用重刑才能遏阻票據犯罪,故主張再度提高對空頭支票簽發(fā)者的量刑幅度;另一種意見認為,實踐已經證明靠提高處刑幅度來遏阻空頭支票的現象是不可能的,因此主張取消對空頭支票簽發(fā)者的刑事制裁。經過多次激烈討論,最后于1986年6月20日采取表決形式通過了票據法的部分條文修正案,于1986年6月29日公布,廢除對空頭支票的刑罰規(guī)定,決定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這次對票據法的修訂,不僅徹底廢除了對空頭支票出票人處以刑罰的規(guī)定,而且也沒有對之予以其他處理的規(guī)定。(三)關于空頭支票臺灣票據法對空頭支票簽發(fā)者從無自由刑到有自由刑、從1年有期徒刑到3年有期徒刑,又從3年有期徒刑、一票一罪數罪并罰到無刑以至不予處理的變化過程,首先說明對民商、經濟等方面的問題不可能通過單純的法律處罰解決,也不可能用加重處罰的措施解決。其次,它也說明前幾次的修訂是失敗的,是不符合社會關系規(guī)則要求的,該法律規(guī)定與社會關系的適應性是比較差的。這種狀況很值得深刻思考。臺灣票據法取消對空頭支票簽發(fā)者的刑罰制裁后,刑事犯罪率一下就降低了70%到80%,其他如犯罪前科問題和因犯罪而離婚、單親家庭等社會問題也隨之減少。此次導致修法的重要基礎性原因在于:對空頭支票簽發(fā)者一概給予刑罰制裁注重的是制止空頭支票的簽發(fā),而忽視了因記賬不及時等因素由于疏忽而簽發(fā)空頭支票的現象,沒有將疏忽型的空頭支票現象和欺詐型的空頭支票現象區(qū)別開來。而導致修法的社會效果評價體系則是認為空頭支票犯罪造成的社會危害性低于對空頭支票犯罪進行處罰所帶來的不良社會后果。這些都是社會效益價值取向和價值判斷標準發(fā)生變化的結果。(四)空頭支票發(fā)還制度由增加自由基層黨組織所享有的強制處罰,以減輕或免責而減其刑從法律修訂技術層面觀察,臺灣票據法的修改在法律修訂技術上是科學的和很值得稱道的。該《票據法》第141條規(guī)定:“發(fā)票人無存款余額又未經付款人允許墊借而簽發(fā)支票,經執(zhí)票人提示不獲支付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該支票面額以下罰金。發(fā)票人簽發(fā)支票時,故意將金額超過其存款數或超過付款人允許墊借之金額,經執(zhí)票人提示不獲支付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該不足金額以下之罰金。發(fā)票人于第一百三十條所定之期限內,故意提回其存款之全部或一部,或以其他不正當方法,使支票不獲支付者,準用前二項之規(guī)定?!钡?42條:“依前條規(guī)定處罰之案件,不適用刑法第五十六條之規(guī)定?!迸_灣票據法的第4章是對支票的規(guī)定,共20個條文,不分節(jié),從第125條到第144條。在廢除對空頭支票簽發(fā)者給予刑事處罰時,從修法技術上并沒有直接取消或刪除第141條和第142條,也沒有去掉該條后依順序往前排列,而是在該章的第144條之后增加第144條之一。該條規(guī)定:“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一百四十二條之施行期限至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屆滿。在施行期內之犯罪,仍依行為時法律追訴處罰,不適用刑法第二條之規(guī)定。但發(fā)票人于辯論終結前清償支票金額之一部或全部者,減輕或免除其刑?!边@樣,一下子就解決了對空頭支票簽發(fā)者予以刑事制裁的問題。此種修訂技術的價值取向和價值判斷在于:第一,簡單,省時省事。第二,原條文未動,仍便于記憶掌握。第三,解決了對在辯論終結前清償支票金額之一部或全部者予以減輕或免除其刑的問題。第四,可以使人清楚看到法律修改的路徑軌跡及修改前后的印痕。最后,承繼了羅馬法、法國民法典中的修法技巧。五、《票據法》第75條與第77條的關系審視對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的修改,則是另外一種情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舊中國票據法隨國民黨六法全書的廢除而廢除。經濟上隨上世紀50年代中后期完成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后,整個經濟逐步納入完全的行政計劃體制,商品經濟被限制甚至被消滅,作為為商品流通提供服務的工具———票據,即失去了存在的基礎。金融方面注重銀行的管理監(jiān)督,禁止企業(yè)間的商業(yè)信用關系。物資匱乏,交易有限,票據制度很不發(fā)達,甚至沒有存在必要。匯票、本票僅限于不發(fā)達的國際貿易中,國內無其適用。企事業(yè)單位使用支票時以轉賬為限,且個人不得使用,票據立法無從談起,也無必要。直至實行改革開放,商品經濟復蘇、發(fā)展,商業(yè)信用和票據制度才被重視。后經《銀行結算辦法》等規(guī)定,至1995年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3次會議,才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該《票據法》共111條,于1996年1月1日起施行?!镀睋ā奉C布后,中國人民銀行做出了《關于實施票據法有關問題的通知》,發(fā)布了《票據管理實施辦法》,制定了《支付結算辦法》(共6章260條),并規(guī)定了《正確填寫票據和結算憑證的基本規(guī)定》等附件。為了正確適用《票據法》,最高人民法院還通過了《關于審理票據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共76條。我國票據法的頒布對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重要作用。但票據法本身也存在著不少先天性缺陷。其中比較突出的問題表現為:體系保守、缺少創(chuàng)新;限制法人之間的信用關系和票據流通;票據種類受限,仍突出銀行特殊地位;內容觀念落后、票據依等次劃分,匯票被分為銀行匯票和商業(yè)匯票,本票上只允許銀行本票存在且給以重重限制。整體上與先前的《上海市票據暫行規(guī)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條例草案》相比,確有不少遺憾。因此票據法頒布后,受到理論界和實務界不少批評?,F在單對票據法修改條文的修改技術進行評析?!镀睋ā返?章是對本票的規(guī)定,從第73條到第80條,共8個條文。其中依第73條規(guī)定,“本法所稱本票,是指銀行本票”,又依原票據法第75條規(guī)定,“本票出票人的資格由中國人民銀行審定,具體管理辦法由中國人民銀行規(guī)定”。據此,《票據管理實施辦法》第7條規(guī)定:“銀行本票的出票人為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辦理銀行本票業(yè)務的銀行?!笨擅黠@看出,在我國,不僅只許有銀行本票,且并非所有的銀行都可以簽發(fā)本票。我國票據法對本票的規(guī)定是極為嚴格和相當保守的。但對票據法的修改則只體現于一個條文,即第75條。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拓展,政企逐步分開,也涉及了中國人民銀行的性質與地位問題。故2004年8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1次會議對《票據法》進行了修改,刪除了原票據法第75條,自修改決定公布之日起施行,并根據修改決定對原票據法條款順序進行調整重新公布。但是,這種修改方式就引出了如下不少矛盾,使票據法體系發(fā)生嚴重混亂。第一,修改后的《票據法》重新排列條文次序和位置。即從該法的第76條起,都要往前推一個條文次序,原來的第75條沒有了,第76條要改變?yōu)榈?5條,第77條改為第76條,第78條改為第77條,依次類推,原來的第111條要改為第110條,即原來的《票據法》為111條,而修改后的《票據法》成為110條。第二,《票據法》的第111條的內容并未改動,因此仍然是說“本法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即調整后重新公布的《票據法》第110條規(guī)定的票據法實施日期仍然是1996年1月1日。這就必然發(fā)生如下不合實際和不合邏輯的問題:一是根據原來票據法第75條做出的有關行為決定都將成為沒有法律依據的決定。二是根據原來票據法做出的判決所依據的第75條以后的法律條文,其順序和修改后票據法第75條以后的條文都會對不上號。三是會出現2004年8月28日和1996年1月1日兩個實際生效時間。在2004年8月28日前做出的判決或決定的依據肯定是原來的共有111個條文的票據法,而在2004年8月28日后做出的判決決定的依據肯定就是現在的共有110個法律條文的票據法,其依據肯定是兩個條文內容順序有所不同的票據法。第三,這種修改方式使人們不能直觀地正確認識票據法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修改后的票據法在法律條文中并未保留下修改的印跡,從法律條文本身看,其生效日期仍然為1996年1月1日,該法為110個法律條文,好像從來就沒有過“本票的出票人的資格由中國人民銀行審定,具體管理辦法由中國人民銀行規(guī)定”的內容似的。這在法律條文上就掩蓋了廢除該項內容的修改過程。第四,重新對《票據法》條文進行排列公布,會造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