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復習題_第1頁
文言文復習題_第2頁
文言文復習題_第3頁
文言文復習題_第4頁
文言文復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一、(2010年合肥質(zhì)檢)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題。封常清細瘦目颣,腳短而跛。高仙芝為夫蒙靈察都知兵馬使,常清為仙芝傔。會達奚部落皆叛,自黑山北向,西趨碎葉。使仙芝以騎二千邀截之。常清于幕中潛作捷書,仙芝所欲言,無不周悉。仙芝異之。軍回,仙芝見判官劉眺、獨孤峻等,遂問曰:“前者捷書,何人所作?副大使何得有此人?”仙芝曰:“即傔人封常清也,見在門外馬邊?!碧鞯纫鞠芍?,命常清進坐與語,如舊相識。后仙芝為安西節(jié)度使,奏常清為節(jié)度判官。仙芝每出征討,常令常清知留后事。常清有才學,果決。仙芝乳母子鄭德銓已為郎將,威望動三軍。德銓見常清出其門,素易之,走馬突常清而去。常清至使院,命左右密引至廳,經(jīng)數(shù)重門,皆隨后閉之。常清案后起謂之曰:“常清起自細微,預中丞傔,中丞再不納,郎將豈不知乎?今中丞過聽,以常清為留后使,郎將何得無禮,對中使相凌?因之,命勒回,即杖六十,面仆地曳出。仙芝妻及乳母,于門外號哭救之,不得。后仙芝見常清,遂無一言,常清亦不之謝。后充安西節(jié)度使。天寶十四載,朝于華清宮。玄宗問以兇逆之事,計將安出。常清乃大言以慰玄宗之意曰:“臣請?zhí)赳R棰渡河,計日取逆胡首,懸于闕下?!毙趹n而壯其言。至東都,旬朔,召募六萬。頻戰(zhàn)不利,遂與高仙芝退守潼關(guān)。(選自《太平廣記?卷第一百八十九》,有刪改)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會達奚部落皆叛會:恰逢B.仙芝異之異:認為……奇異C.對中使相凌凌:凌辱D.常清亦不之謝謝:感謝,道謝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常清為仙芝傔吾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義C.計日取逆胡首,懸于闕下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東D.遂與高仙芝退守潼關(guān)與嬴而不助五國也3.下列對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A.封常清其貌不揚,但很有才學,處事果斷,從一個侍從起家,最后成了可上朝議事的國家重臣。B.高仙芝得勝回來,判官劉眺等人向高仙芝作揖祝賀,并且對封常清所寫的文書表示出極大的欣賞。C.鄭德銓仗著自己是名門之后,經(jīng)常對封常清無禮,封常清將其秘密引入宅院內(nèi),打了六十板子,維護了自己的尊嚴。D.國難當頭,封常清挺身而出,請戰(zhàn)抗敵,并立下軍令狀,但屢遭挫敗,最后與高仙芝退守潼關(guān)。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德銓見常清出其門,素易之,走馬突常清而去。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常清起自細微,預中丞傔,中丞再不納,郎將豈不知乎?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0年青島檢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題。登泰山記薛福成必置身高明之城,然后心與目不蔽于邇,有以發(fā)吾胸中閎廓俊邁之趣。所居彌峻,所涵彌遠。昔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非謂人之目力能窮夫天下之大,蓋以天下瑰①之境莫逾泰山,至此而襟懷超曠,雖極天下之大,不足以攖②吾慮也。同治四年,福成參督師侯相曾公幕府事于徐州。其望則海內(nèi)之所宗仰也。明年移駐濟寧,以巡閱河防,紆道泰安,觀形勢,遂登泰山。余與李榕申甫皆從。四月既望,乘山轎,出郡北門三里入山。盤曲上登,將四十里,經(jīng)名跡尤著者十數(shù),皆縱覽徘徊始去。越南天門,折而東行,有碧霞宮、東岳廟。又北上為岱頂,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勢,桐城姚姬傳先生嘗記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當?shù)勒呔悴煌?。所歷未逮茲山百一,然其景之淑氣之靈,各擅勝概,意象迥殊,則狀之不可勝狀也,余故弗著。方余未至南天門時,級道陡聳,巍矗天半;仰睎巖隙,白云孤翱。歷階可升,不知所極。俯視則一線危磴,窈深莫測,目眩神駭,趑趄卻顧。屏息釋慮,鼓勇復前。俄登天門,道忽坦夷,異境頓辟,睹所未見,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趨岱頂,極目四眺。諸峰起伏環(huán)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東來,蜿蜒似帶。徂杰峙其上,高出群山,其巔仿佛可及山半,而郡城踞原野,殆如方罫。遙睇穹碧,渺若無外。俯視云煙,瞬息變滅。然后知不登泰山之巔,不知眾山之非高也。人之自立,何獨不然?出埃坷之表,掃拘墟之見,斯萬物不能為吾蔽。而物之殊形詭趣,莫遁于吾之所矚。蓋有形之高,不能常居,無形之高,不可斯須去也。是夕宿碧霞宮。四更后趨岱頂東之日觀峰,候日出。風雨驟至,寒甚,良久雨止。極東紅光一縷,橫亙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輪晃漾,若自地面涌出。體不甚圓,色正赤,可逼視。其上明霞五色,如數(shù)百匹錦。顧視女墻,日景甚微,忽又不見。侯相以陰雨竟夕,未觀日出,笑曰:“君等識之,天下事未閱歷者,不可以臆測;稍艱難者,不可以中阻也。”越三日,馳還濟寧,遂為之記。(有刪改)【注】①夐(xiònɡ):遠。②攖(yīnɡ):擾亂,干擾。③罫(ɡuǎi):方格。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紆道泰安,觀形勢形勢:地勢B.所歷未逮茲山百一逮:達到C.則狀之不可勝狀也狀:景色D.而物之殊形詭趣詭:奇異2.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都是作者登山感悟的一組是()①雖極天下之大,不足以攖吾慮也②其景之淑氣之靈,名擅勝概,意象迥殊③異境頓辟,睹所未見④不登泰山之巔,不知眾山之非高也⑤有形之高,不能常居,無形之高,不可斯須去也⑥俄而璀璨耀目,日輪晃漾,若自地面涌出A.①③④B.②⑤⑥C.②③⑥D(zhuǎn).①④⑤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筆下的泰山,雄奇壯麗,氣象萬千。山勢險峻,道路崎嶇,諸峰環(huán)抱,形態(tài)各異,如詩如畫的美景令人沉醉。B.作者認為,登高可以望遠,可以使人心胸寬廣,超越世俗。登上像泰山這樣的地方,站在塵俗之外看清萬物,可以使人不受蒙蔽。C.文章首先以抒發(fā)登高望遠的感慨開頭,然后記敘了作者登山的緣由,描繪了奇異美麗的山景,最后集中抒寫了作者登山的感悟。D.文章的描寫議論精當。形象生動的描寫使我們?nèi)缗R其境,深感泰山的博大與壯美;深刻精辟的議論又使文章意蘊深厚,給人以啟迪。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俄登天門,道忽坦夷,異境頓辟,睹所未見,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等識之,天下事未閱歷者,不可以臆測;稍艱難者,不可以中阻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2010年廣東模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題。超然臺記蘇軾凡物皆有可觀。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zhèn)愓咭?。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夫所謂求福而辭禍者,以??上捕溈杀病H酥麩o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美惡之辨戰(zhàn)乎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謂求禍而辭福。夫求禍而辭福,豈人之情也哉?物有以蓋之矣!彼游于物之內(nèi),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內(nèi)而觀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挾其高大以臨我,則我常眩亂反覆,如隙中之觀斗,又焉知勝負之所在?是以美惡橫生,而憂樂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錢塘移守膠西,釋舟楫之安而服車馬之勞,去雕墻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觀而適桑麻之野。始至之日,歲比不登,盜賊滿野,獄訟充斥;而齋廚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樂也。處之期年,面貌加豐,發(fā)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樂其風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園圃,潔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補破敗,為茍全之計。而園之北,因城以為臺者舊矣,稍葺而新之,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南望馬耳、常山,出沒隱見,若近若遠,庶幾有隱君子乎?而其東則盧山,秦人盧敖之所從遁也。西望穆陵,隱然如城郭,師尚父、齊桓公之遺烈,猶有存者。北俯濰水,慨然太息,思淮陰之功,而吊其不終。臺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雨雪之朝,風月之夕,余未嘗不在,客未嘗不從。擷園蔬,取池魚,釀秫酒,瀹脫粟而食之。曰:樂哉游乎!方是時,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曰“超然”。以見余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有改動)1.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釋舟楫之安而服車馬之勞服:遭受,忍受B.人固疑余之不樂也固:堅持C.師尚父、齊桓公之遺烈,猶有存者烈:功績D.思淮陰之功,而吊其不終吊:哀傷,哀吊2.下列句子分為四組,全都能體現(xiàn)作者“超然物外”的一組是()①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zhèn)愓咭并谖锓怯写笮∫玻云鋬?nèi)而觀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③始至之日,歲比不登④而其東則盧山,秦人盧敖之所從遁也⑤慨然太息,思淮陰之功,而吊其不終⑥雨雪之朝,風月之夕,余未嘗不在……曰:樂哉游乎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②⑥D(zhuǎn).②④⑥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認為,如不能超然物外,則樂少悲多;如能超然物外,即使在困苦的環(huán)境中,也有可樂的東西。B.這篇文章圍繞一個“樂”字,先敘事后議論,語言如行云流水,洋洋灑灑,收縱自如,得心應手,頗有大家風范。C.文章詳寫超然臺的美景,是為了說明作者能在既有的景況下獲得較大的快樂,突出了他的超然物外的思想。D.文章篇末點題,借弟弟子由的文章來給臺子取名,并表示自己“無所往而不樂”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面對困境的豁達胸懷。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美惡之辨戰(zhàn)乎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園之北,因城以為臺者舊矣,稍葺而新之。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見余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2010年江蘇鹽城模擬)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各題。書過善人事(清)薛福成嘉慶十九年,淮南州縣旱饑。含山濱江之鄉(xiāng),有銅城閘鎮(zhèn)者,歲比有秋,鄰縣饑民扶老襁幼就食者數(shù)千人。鄉(xiāng)人大驚,為闔戶罷市,自門隙之。眾無所得食,益洶洶。處士過實圃先生恐有變,亟出慰之曰:“諸君饑求食,當謀所以食爾,請與諸父老議之?!泵魅占镏泻蒙普?,富出財,貧輸力,自倡巨貲,綢繆經(jīng)紀,張席隙地以居之;老羸婦孺,計口賦食;傭其壯者于四鄉(xiāng)農(nóng)戶,俾自食其力;寒有襦,病有藥,歿有棺,孕且育者厚赒之;給以曠壤,課對蔬菜;儲水具,警火災。其冬,山鄉(xiāng)得雨。遺丁壯以所得傭值,歸而種麥,麥熟,乃各挈婦子歸,歡聲徹衢巷。呼曰:“善人,善人?!庇墒撬姆街琳撸灾羞^善人云。余同年友竹潭孝廉,先生孫也。光緒五年正月,竹潭手一冊,請余書其事;且述先生訓曰:“吾家僅萬金產(chǎn),以振饑耗其半。次年,歲大穰,糶谷倍蓗利,遂復其初。人何憚而不為善哉!”余謂此先生勉子孫為善之言耳。若豫存獲報之心,則計較得失,必不能破產(chǎn)以求仁;即勉之,而報非可必得,將遂不振人之急乎?彼其時但以活人為心耳,雖盡耗其產(chǎn)何慮!惟然,故仁術(shù)無不周,而澤之被人者弘;卒受天佑,其產(chǎn)可復,而其后必昌,報施之理然也。嗟夫!方饑氓索食洶洶,人以引避為智,相率閉拒,則彼計無復之,勢將剽奪,一鄉(xiāng)被其患,而過氏無獨全之理。先生挺然以一身肩其任弭變之智與恤難之仁兼至究亦無損于其家。故知存計較得失之心者,公與私兩失;去計較得失之心者,公與私兩得。通是義也,雖任天下事可也。過先生諱華,字曙初,號實圃。他行多可述者,非大義所存,故不著。1.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為闔戶罷市闔戶:全家B.亟出慰之曰亟:急速,趕快C.以振饑耗其半振:通“賑”,救濟D.一鄉(xiāng)被其患被:遭受,蒙受2.下列各組語句中,分別屬于過善人的善舉及善舉給人的啟示的一組是()A.次年,歲大穰,糶谷倍蓰利,遂復其初通是義也,雖任天下事可也B.呼曰:“善人,善人?!庇墒撬姆街琳撸灾羞^善人云C.人何憚而不為善哉若豫存獲報之心,則計較得失,必不能破產(chǎn)以求仁D.明日集里中好善者,富出財,貧輸力,自倡巨貲存計較得失之心者,公與私兩失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過善人在饑民因求食不得而更加喧擾不安的時候,主動出面安慰饑民,后又聯(lián)合其他喜歡做善事的人救濟饑民。B.淮南州縣饑民在過善人和其他愛做善事的人的幫助下,最終在過善人的家鄉(xiāng)自食其力,安居樂業(yè)。C.在因行善而損耗一半家產(chǎn)的第二年,過善人又遇上大豐收的好年成,因賣谷獲利,其家產(chǎn)又恢復如初。D.過善人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即使是做天下大事,如果事先去掉計較得失之心,那么于公于私都會有所得。4.(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諸君饑求食,當謀所以食爾,請與諸父老議之。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余謂此先生勉子孫為善之言耳。若豫存獲報之心,則計較得失,必不能破產(chǎn)以求仁。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斜線(/)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開。先生挺然以一身肩其任弭變之智與恤難之仁兼至究亦無損于其家文言斷句1.通文意理解內(nèi)容和斷句是密切相關(guān)的。碰到斷句篇章,不要急于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章,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nèi)容有個大體的了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2.抓標志明辨文言文的句讀,有幾個重要標志:(1)有此文言詞常常居于句首,如:發(fā)語詞,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表敬意的副詞“竊”“請”“謹”“敢”等,這些詞常用在一句話的開頭,有領(lǐng)起全句的作用,前面可斷句。(2)有些關(guān)聯(lián)詞常用在句首,如“茍”“縱”“是故”“于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這些詞的前面大多可以斷句。(3)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4)句末語氣詞,如“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這些詞的后面可斷句。(5)常用于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這些詞的前后都可斷句。3.察對話、引用文言文中人物對話、文句引用,常用“曰”、“云”、“言”等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時答寫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時,應根據(jù)上下文判斷出問者、答者,明辨句讀。4.懂常識古代文化常識,諸如年齡、稱謂、紀年紀日、官職等方面的知識,也有助于我們正確斷句。古文化常識內(nèi)容較多,涉及古人的衣、食、住、行、禮等各方面,高考一般考查課本里學過或涉及的文化常識,因此,我們在復習中要做有心人,將課本上出現(xiàn)的文化常識熟記于心,這樣才能從容應試。5.知語法文言文語序,除特殊句式外,基本上和現(xiàn)代文語序相同,即主語在前,謂語、賓語在后,修飾語一般在中心詞前。主語和賓語一般由名詞或代詞充當,謂語大多數(shù)是由動詞充當。因此,找出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名詞或代詞,就基本上可以斷出句讀了。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現(xiàn)時往往用全稱,以后再出現(xiàn)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戰(zhàn)》中,“初,魯肅聞劉表卒”,先用全稱,以下“肅徑迎之”、“肅宣權(quán)旨”就不再提姓了。6.明修辭古人寫文章,十分講究對仗工整,講究對應,好用對偶、排比、反復、對比、頂真等常用文言修辭格,這也為我們正確斷句提供了條件。(1)頂真是文言文中常見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賓語的詞,在后一句又做了主語。如下面運用了頂真的句子: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2)排比、對偶、對稱是文言文中最常見的修辭手法,句式整齊,駢散結(jié)合,是文言文語言上的一大特點。(3)反復,特別是間隔反復,在文言文中是相當常見的修辭手法。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反復多次。抓住這一特點,自然有助于斷句。7.依總分文言文中,也往往有總分、分總的形式,據(jù)此也可以進行斷句。如:于是予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ス骞址浅V^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予之所得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這段文字始句為總起句,故應斷句。接著緊承始句,發(fā)“嘆”,其中“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為總嘆。下文分“夷以近”、“險以遠”而至者“多”、“少”及其原因、結(jié)果,“有志者”“力不足”、“有志與力”而“無物”“相”者、“力足以至(而不至)”者、“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幾種情況進行討論,最后又用“此予之所得也”作結(jié)。辨明哪些是“總”、哪些是“分”,又“分”幾層,就可以大致斷句了。8.辨句式(1)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的“句式”,如感嘆句、駢偶句、問答句、對應句等,利用它們,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正確斷句,從而理解句意。(2)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別是文言文的固定結(jié)構(gòu)可以幫助我們斷句。比如:“……者,……也”這種典型的判斷句式;“不亦……乎”、“孰與……乎”、“其……乎”、“安……哉”、“何……為”等反問句式;“為……所……”、“受……于……”、“見……于……”等被動句式;“何……之有”、“唯……是……”等賓語前置句式。(3)文言固定句式,如:“如……何”、“況……乎”、“何(以)……為”、“無乃……乎”、“得無……乎”等。還有“無所”、“有以”、“無以”、“以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無”、“何以”、“于是”、“然則”這些復音虛詞,記住這些習慣上較為固定的詞組,不要把它們拆散,可以減少斷句失誤。文言固定句式的翻譯1.無以、無從,譯為“沒有用來……的辦法”。例如:家貧,無從致書以觀。2.有以,譯為“有用來……的辦法”。例如:袁人大憤,然未有以報也。3.有所,譯為“有……的(人、物、事)”。例如:故患有所不避也。4.無所,譯為“沒有……的(人、物、事)”。例如:幾無所逃死。5.如何、奈何、若何,譯為“怎么、怎么樣、怎么辦”。例如: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誤事?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6.如……何,譯為“對……怎么辦”。例如:如太行、王屋何?7.奈……何,譯為“把……怎么辦”。例如:三老不來還,奈之何?8.是故、是以,譯為“因此、所以”。例如:是故圣益圣,愚益愚。9.所以,譯為“用來……的”“……的原因”“……的方法”。例如: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此世所以不傳也。吾知所以拒子矣。10.不亦……乎,譯為“不是……嗎”。例如:以此為政,不亦惑乎?11.何……焉為,譯為“有什么……呢”。例如:夫子何命焉為?12.何……為,譯為“還要……干什么”。例如: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13.庸……乎,譯為“難道……嗎”。例如: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4.其……乎,譯為“難道……嗎”。例如: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15.得無……乎、得無……耶,譯為“恐怕……吧”或“莫非……吧”。例如:覽物之情,得無異乎?16.無乃……乎,譯為“恐怕……吧”。例如: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17.……之謂也、其……之謂也、其……之謂乎,譯為“說的就是……啊”或“大概說的就是……吧”。例如: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18.孰與、與……孰、譯為“跟……比較,哪一個……”。例如:吾孰與徐公美?吾與徐公孰美?19.孰若,譯為“哪里比得上”。例如: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20.然則,譯為“既然如此,那么”。例如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21.有……者,譯為“有個……人”。例如: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yè),久不售。一、1.解析:選D。謝:謝罪。2.解析:選B。B.兩者都為副詞,于是、就。A.擔任,做,動詞;替,介詞。C.在,介詞;到,介詞。D.和、同,連詞;親附,親近,動詞。3.解析:選A。B.“作揖”并不是祝賀,而是為了請求見封常清。C.鄭德銓為高仙芝乳母之子,而非名門之后。D.文中并無“立下軍令狀”的行為。4.答案:(1)鄭德銓看見封常清經(jīng)常出入高仙芝家,一向輕視他,有一次故意騎馬從封常清身旁沖撞過去。(2)我封常清出身卑賤,我想當中丞的侍從,中丞再三不接納,郎將你怎么會不知道呢?參考譯文:封常清身材瘦弱,眼睛有毛病,腿短而且有些瘸。高仙芝任夫蒙靈察部下都知兵馬使,封常清擔任高仙芝的侍從。這時正趕上達奚部落叛亂,從黑山以北,西到碎葉。朝廷派高仙芝率二千騎兵去截擊叛軍。封常清在軍幕中專心寫報捷書,高仙芝想說的,封常清在報捷書中全都寫出來了。高仙芝很驚異。軍隊回來后,高仙芝見到判官劉眺、獨孤峻等人,他們就問:“先前的報捷書,是誰寫的?副大使怎么有這樣的人才?”高仙芝說:“是我的侍從封常清,他現(xiàn)在在門外戰(zhàn)馬旁?!眲⑻鞯热斯笆中卸Y請求高仙芝,讓他命封常清進來坐,并與常清談話,互相談得很投機,好像舊相識似的。后來,高仙芝當了安西節(jié)度使,奏請封常清為節(jié)度使判官。高仙芝每次出去征討,經(jīng)常讓封常清留守主持管事。封常清有才學,辦事果斷。高仙芝的乳母之子鄭德銓已當了郎將,軍中威望很高。鄭德銓看見封常清經(jīng)常出入高仙芝家,一向輕視他,有一次故意騎馬從封常清身旁沖撞過去。封常清到了使院,命令手下人秘密把鄭德銓引進大廳,經(jīng)過好幾道門,每過一道門,就把門關(guān)上。封常清從桌子后站起來對鄭德銓說:“我封常清出身卑賤,我想當中丞的侍從,中丞再三不接納,郎將你怎么會不知道呢?現(xiàn)在中丞錯愛,任我為留后使,郎將你怎么能無禮,對我進行凌辱?于是,斥責了鄭德銓,并命令將鄭德銓綁起來拉出去,打了六十板子,鄭德銓面朝地上被拽了出去。高仙芝的妻子和乳母在門外號哭求情也不行。后來,高仙芝見到封常清,一句話也不問,封常清也不謝罪。后來,封常清擔任安西節(jié)度使。天寶十四年,在華清宮朝見皇帝。玄宗問起安祿山謀叛之事,問封常清有什么主意。封常清用大話來安慰玄宗:“我請求策馬渡河,不用幾天就可以取來叛賊的首級,掛在宮門上?!毙诒M管很憂心叛亂之事,但還是認為他說的話很有氣勢。封常清到了東都洛陽,在很短的時間里招募了六萬士兵。多次交戰(zhàn)都失敗了,就和高仙芝退守到潼關(guān)。二、1.解析:選C。狀:描繪。2.解析:選D。②③為觀景感受;⑥為景物描寫。3.解析:選C?!白詈蠹惺銓懥俗髡叩巧降母形颉钡恼f法不當。4.答案:(1)不久就登上了天門,道路忽然變得平坦了,一種不同的景象頓時展開,我見到了從未見過的景象,才慶幸自己先前沒有立即停下來。(2)你們各位記住(這個道理),沒有經(jīng)歷過的事情,不可以主觀猜測;稍稍艱難的事,不能夠中途停止啊。參考譯文:一定要置身在高而敞亮的地方,然后心和眼睛才不被近處的事物遮蔽,才可以抒發(fā)我胸中廣大高遠的志向。所站的地方越高,看到的地方越遠。以前,孔子登上泰山后,就認為天下變小了,不是指人的目力能窮盡廣闊的天下,而是因為天下群山中沒有超過泰山的,到了泰山就感覺到胸懷豪邁曠達,即使廣闊的天下,也不能夠擾亂自己的思緒。同治四年,我在徐州督師侯相曾國藩的幕府中做事。曾公的名望在全國被人們推崇。第二年,他到山東濟寧駐守,因為巡視河防,繞道泰安,觀察地勢,于是登上泰山。我和李榕等人都跟從。四月十六日,我們乘著山轎,從郡城的北門出去,走了三里,便進入了山中。沿著盤曲的山路登山,走了將近四十里地,經(jīng)過十來個十分著名的地方,都盡情觀賞,流連良久才離開。越過南天門,轉(zhuǎn)過來向東走,有碧霞宮、東岳廟。又向北攀登,就是泰山頂了,也就是天柱峰。泰山恢弘的氣勢,桐城的姚鼐先生曾經(jīng)記述過。今天登山所經(jīng)的道路都是姚鼐先生所走過的道路,那些偏僻的不在主道旁的景點沒有去。所去過的地方?jīng)]有達到這座山的百分之一,而泰山景色美麗、富有靈氣,各處有各處的美景,意象大不相同,但又無法描繪出來,我因此沒有寫出來。當我沒有到南天門時,看到石階路陡峭高聳,聳入半空中;抬頭望巖石的縫隙,白云悠閑地飄浮。越階可以向上,不知道通向何處。向下看,險峻的石階成為一線,幽深莫測,眼花目眩,心神驚駭,進退兩難,屏住氣息,拋棄雜念,又鼓起勇氣向前行進。不久就登上了天門,道路忽然變得平坦了,一種不同的景象頓時展開,我見到了從未見過的景象,才慶幸自己先前沒有立即停下來。等達到泰山山頂,極目四望。諸峰起伏環(huán)列四周,相互依靠,有的像拱,有的像蹲。汶水從東方流來,蜿蜒曲折好似一條帶子。徂徠山雄踞旁邊,高出群山,它的山峰仿佛能達到泰山的半腰,而郡城坐落在原野上,像棋盤一樣。遠遠地注視深遠青碧的天空,縹緲得好像沒有邊際。俯視云煙,瞬息變化。然后才知道不登上泰山的山頂就不知道眾山的確不高呀。人的自立,又何嘗不是這樣呢?走出塵世之表象,摒棄淺陋狹隘的見解,那萬物就不能成為蒙蔽我的事物了。而事物特殊的形態(tài),奇特的意趣,在我所注視的范圍內(nèi)沒有隱匿的。那些如泰山這類有形的高,往往不能長處,只有如精神境界這類無形的高才不會很快離自己而去。這天晚上我們住在碧霞宮。四更后到泰山頂峰東側(cè)的日觀峰,等候日出。風雨驟然而至,很冷,過了很長時間雨才停下來。極目東望,看到一縷紅光橫跨在濃云之下。不久,璀璨耀目,如輪的太陽由云端露出,搖曳不定,像從地面涌出來一樣。太陽的形狀并不很圓,顏色正紅,可以直接用眼睛觀看。在它的上面有明亮的五色彩霞,好像數(shù)百匹絲錦?;仡^看短墻上,日影隱約,一會兒又不見了。侯相曾國藩因整夜下雨,未能看日出,笑著(對大家)說:“你們各位記住(這個道理),沒有經(jīng)歷過的事情,不可以主觀猜測;稍稍艱難的事,不能夠中途停止啊?!边^了三天,騎著馬很快回到了濟寧,于是寫下了這篇文章。三、1.解析:選B。固:一定。2.解析:選C。③④皆是客觀表述,沒有表達作者“超然物外”的思想;⑤是作者對韓信的評價和態(tài)度。3.解析:選B。文章應是先議論后敘事。4.答案:(1)如果美好和丑惡的分辨在內(nèi)心斗爭,選取和舍棄的選擇在眼前交織,那么能使人快樂的東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2)在園子的北面,靠著城墻筑起的高臺已經(jīng)很舊了,稍加修整,使它煥然一新。(3)來說明我之所以到哪里都不會不快樂的原因,大概是因為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吧!參考譯文:任何事物都有可觀賞的地方。如有可觀賞的地方,那么都有可使人快樂的不一定得是怪異、新奇、雄偉、瑰麗的景觀。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饑。依此類推,我到哪兒會不快樂呢?那些追求福祿而躲避禍患的人,把福祿看成讓人高興的事情,把禍患看成讓人悲哀的事情。人的欲望是無窮的,而能滿足我們欲望的東西卻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惡的分辨在內(nèi)心斗爭,選取和舍棄的選擇在眼前交織,那么能使人快樂的東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這叫做求禍避福。追求災禍,不要幸福,難道是人之常情嗎?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們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馳騁在事物之外;事物本無大小之別,如果人從它的內(nèi)部來看待它,那么沒有一物不是高大的。那些倚仗高大的形象聳立在我們面前的,那么我常常會眼花繚亂、變化無常了,就像在縫隙中看人爭斗,又哪里能知道誰勝誰負呢?因此,美好和丑惡交相產(chǎn)生,憂愁和快樂一并出現(xiàn),這不令人非常悲哀嗎?我從錢塘調(diào)到膠西一帶任知州,放棄了乘船的舒適快樂,而承受坐車騎馬的勞累;離開了帶有彩繪墻壁的住宅,而棲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遠離湖光山色的美景,來到桑麻叢生的荒野。剛到之時,這里連年歉收,到處都有盜賊,案件也多得不得了;而廚房里空蕩無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饑,人們一定都懷疑我會不快樂??晌以谶@里住了一年后,面腴體豐,頭發(fā)白的地方也一天天變黑了。我喜歡這里淳樸的風俗,而且,這里的官吏百姓也習慣了我的拙樸。于是,在這里修整果園菜圃,打掃干凈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樹木,用來修補破敗的房屋,以便勉強度日。在園子的北面,靠著城墻筑起的高臺已經(jīng)很舊了,稍加整修,使它煥然一新,我不時地和大家一起登臺觀覽,在那兒盡情游玩。從臺上向南望去,馬耳、常山時隱時現(xiàn),有時似乎很近,有時又似乎很遠,或許有隱士住在那里吧?臺的東面就是盧山,是秦人盧敖隱遁的地方。向西望去是穆陵關(guān),隱隱約約像一道城墻,姜太公、齊桓公的英雄業(yè)績,尚有留存。向北俯視濰水,不禁慨嘆萬分,想起了淮陰侯韓信的赫赫戰(zhàn)功,又哀嘆他不得善終。這座城臺高大結(jié)實,幽深敞亮,夏涼冬暖。無論是雨落雪飛的早晨,還是風清月明的夜晚,我沒有不在那里的,朋友們也沒有不在這里跟隨著我的。我們采摘園子里的蔬菜,釣取池塘里的游魚,釀米酒,煮糙米來吃。(大家)贊嘆道:“多么快活的游玩??!”這個時候,我的弟弟子由恰好在濟南,聽說了這件事,寫了一篇賦,并且給這個高臺取名“超然”。來說明我到哪里都不會不快樂的原因,大概是因為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吧!四、1.解析:選A。闔戶:關(guān)門。2.答案:D3.解析:選B?!白罱K在過善人的家鄉(xiāng)自食其力,安居樂業(yè)”的說法有誤,文中說他們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4.答案:(1)①大家因饑餓前來討飯,(我們)應當商議解決你們吃飯(問題)的辦法,請允許我同諸位父老商議一下。②我認為這只是過老先生勉勵子孫做善事的言論罷了。如果事先就存有獲得回報的心理,那么就會計較利害得失,一定不會損耗自己的家產(chǎn)來求得仁義。(2)先生挺然以一身肩其任/弭變之智與恤難之仁兼至/究亦無損于其家參考譯文:嘉慶十九年,淮南州縣發(fā)生旱災饑荒。依山傍水的地方有個銅城閘鎮(zhèn),連年收成良好,鄰縣饑民扶老攜幼來乞討求食的有幾千人。鄉(xiāng)里百姓非常驚懼,全都關(guān)上門,停止營業(yè),從門縫里面窺視那些饑民。饑民們沒有辦法找到吃的東西,更加喧擾不安了。處士過實圃先生擔心有意外的變故,趕忙出來安慰他們說:“大家因饑餓前來討飯,(我們)應當商議用來解決你們吃飯(問題)的辦法,請允許我同諸位父老商議一下?!钡诙?,他把鄉(xiāng)里那些好行善事的人集中起來,(要求)有錢的拿出錢來,沒錢的出點兒力氣,自己率先捐出了大量財物,用心謀劃張羅,在空地上鋪上席子好讓他們住下來;對年老體弱的人及婦女兒童都按人數(shù)分發(fā)糧食;雇用那些年輕力壯的到四方的農(nóng)戶家里,督促他們自食其力;冷了有短襖穿,病了有藥提供,死了還有棺木,對懷孕將要生育的婦女就優(yōu)厚地周濟她們;提供給他們空曠的土地,督促他們自種蔬菜;并準備了一些裝水的器具,防備火災的發(fā)生。當年冬天,災民的家鄉(xiāng)下了雨。把受雇的丁壯勞力應得的報酬給了他們,讓他們回去播下麥種,麥子成熟后,就各自帶著自己的妻子兒女回去了,歡聲笑語響徹街巷。(他們)還喊著:“善人,善人?!睆倪@以后,各地到這里來的人,都知道有一個過善人。和我同年中舉的好友竹潭,孝順廉潔,是過善人的孫子。光緒五年正月,竹潭手里拿著一本書,請我寫下過善人的事跡;并且講述過善人的訓導說:“我們家僅有萬金家產(chǎn),因為救濟災民損耗了一半。第二年,獲得大豐收,出售谷物又獲得五倍的利潤,于是又恢復了最初的家產(chǎn)規(guī)模。人們?yōu)楹魏ε?損耗自己的利益)而不去做善事呢?”我認為這只是過老先生勉勵子孫做善事的言論罷了。如果事先就存有獲得回報的心理,那么就會計較利害得失,一定不會損耗自己的家產(chǎn)來求得仁義;即使勉強去做了善事,但回報并不是一定可以得到,那么就不去救濟別人的急難了嗎?他那時只是把救活饑民當成自己心里唯一的想法,即使耗盡他的家產(chǎn)又會顧慮什么呢!這樣,施行仁德沒有不周全的,享受到恩澤的人也就很多;最終受到上天的保佑,他的家產(chǎn)也可恢復,而他的后代也一定昌盛,回報那施行恩德的人的道理就是這樣的。啊!當那些饑民喧擾不安地索要食物之時,人們認為回避是明智之舉,一個接一個地關(guān)門拒絕,那么饑民沒有別的辦法,勢必搶奪,一鄉(xiāng)之人都將遭受這個禍患,過家也無獨自保全的道理了。過老先生積極主動地憑借一己之力肩負起這一重任,消除變故的智慧和體恤苦難之人的仁心同時具有,最終也沒有損害到自己的家業(yè)。由此可知,事先存有計較得失的心理的人,于公于私都會有所失;摒棄計較得失的心理的人,于公于私都會有所得。明白這個道理,即使是做天下大事也是可以的。過先生名華,字曙初,號實圃。還有很多可以記述的事跡,因為不是大義所存,所以沒有花筆墨去寫。首先,句子成分要能區(qū)分得清,這是最基本的1.賓語前置(動賓倒裝句)在一般情況下,動詞在前,賓語在后,這是漢語的語法規(guī)律。可是,有時候動詞和賓語也可以倒裝,讓賓語處在到動詞前面。在文言文當中,動賓倒裝句是很有規(guī)律的,大約有四種情況。①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例:A.莫我肯顧正常順序:莫肯顧我B.古之人不余欺也正常順序:古之人不欺余②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有兩種類型:(1)動賓結(jié)構(gòu)(疑問代詞作動詞的賓語要前置)例:A、豫州今欲何至?正常順序:豫州今欲至何?屬動賓結(jié)構(gòu),至,動詞;何,代詞。(以下情況類推)B、沛公安在?(動賓)(2)介賓結(jié)構(gòu)(疑問代詞作介詞的賓語要前置)。包括:代詞+介詞;賓語+介詞;方位名詞+介詞;“是以”結(jié)構(gòu)(固定結(jié)構(gòu))。C、國胡以相恤?(介賓:代+介)D、子何侍而往?(介賓:代+介)E、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十。(介賓:賓+介)F、一言以蔽之。(介賓:賓+介)G、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介賓:方位名詞+介詞)H、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固定結(jié)構(gòu))③用“之”“是”作提賓的標志前置例:A.何功之有哉?有何功(有什么功勞?)B.唯馬首是瞻。類似于“唯命是從”“唯才是舉”④不規(guī)則類(為了表達上的需要,把賓語前置了)例:A、英雄無覓孫仲謀處。B、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C、四十三年,望中猶記。再看下面幾個句子(也是屬于不規(guī)則的):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不合否定句中的情況)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ú粚儆谝蓡柧渲械那闆r)C.厚賞不行,重罰不用,而民自治。(不屬于否定句中的情況)2.定語后置(定中倒裝句)(定語是用來修飾中心詞的)在一般情況下,定語應該放在中心詞前面,如“彼童子之師”,“師”是中心詞,定語“彼童子”處在中心詞前面。但是,定語也可以處在中心詞后面,形成中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