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侯見工銅坊與周王朝的關系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105971ba4db274f25276334da022685/9105971ba4db274f25276334da0226851.gif)
![應侯見工銅坊與周王朝的關系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105971ba4db274f25276334da022685/9105971ba4db274f25276334da0226852.gif)
![應侯見工銅坊與周王朝的關系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105971ba4db274f25276334da022685/9105971ba4db274f25276334da0226853.gif)
![應侯見工銅坊與周王朝的關系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105971ba4db274f25276334da022685/9105971ba4db274f25276334da0226854.gif)
![應侯見工銅坊與周王朝的關系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105971ba4db274f25276334da022685/9105971ba4db274f25276334da0226855.gif)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應侯見工銅坊與周王朝的關系
最近,有一尊尊重侯勛的銅墓。這是由美國收藏家胡英和范吉榮收集的。較為特殊的是,該簋的蓋銘與器銘內(nèi)容不同,但其鑄造者可能是同一人,即應侯見工。這件銅簋蓋與簋身不僅形制、紋樣相類,銹色相似,而且相互之間扣合嚴密,儼然一體。我們推測,這件銅簋當是由分屬于2件銅簋的器蓋與器身錯配而成。現(xiàn)將這件器物略加敘述,試對其銘文進行考釋,敬請學者指正。一孫永寶用享銅祠應侯見工銅簋的簋蓋口部為圓形,蓋面中部向上隆起,上面中心有喇叭形握手,蓋口緣為一圓弧形豎折壁。蓋面飾兩周橫鱗紋,口緣外圍飾兩周凸弦紋。蓋內(nèi)壁鑄銘文9列82字(圖一),自右至左豎款排列,依次為:唯正月初吉丁亥,王若曰:“應侯見工,伐淮南尸(夷)毛(苗)!敢厥眾龜,敢加興(興)作戎,廣伐南國?!蓖趺鼞钫?征)伐淮南尸(夷)毛(苗),休克;踐伐南尸(夷)衰,孚(俘)戈。余弗敢且,余用作朕王姑單姬尊簋,姑氏用易(賜)眉壽永命,子子孫孫永寶用享。銅簋口部圓形,內(nèi)斂,鼓腹略下垂,腹兩側(cè)各設一龍首鋬形耳,耳下方各有一橫梯形垂珥,近平底,圈足邊緣等距設三個扁體支足,支足下端外折略呈蹄形??诰夛梼芍軝M鱗紋,腹部飾數(shù)周瓦垅紋,耳上部飾一長著凸目、桃形耳的龍首紋,耳身兩側(cè)各環(huán)列半周單行橫鱗紋,垂珥正背面飾側(cè)視龍首紋,圈足飾一周橫鱗紋并等距間隔以三組凸起的獸面紋,支足表面飾雙行簡易鱗紋。器內(nèi)底部鑄銘文3列14字(圖二),自右至左豎款排列,依次為:應侯乍(作)姬原母尊簋,其邁(萬)年永寶用。無獨有偶,在宋代學者著錄中有一件同樣銘文的應侯簋,并保留有一張線描示意圖與蓋、器兩篇銘文的摹本。其相關資料見于宋代《考古圖》3·17、《宣和博古圖》17·10、《歷代鐘鼎彝器款式法貼》122、《嘯堂集古錄》60等金石學文獻。它與此簋銘文、紋樣毫無二致,二者顯然應屬于同一次鑄造的多件成列的銅簋。至于該簋圈足下缺少三個支足,有學者認為是因故殘斷1,應當是正確的。簋蓋與器身所鑄銘文不同的現(xiàn)象,亦見于北京琉璃河燕國墓地西周早期墓M253∶14所出圉簋。其簋蓋銘文為“王賁于成周,王賜圉貝,用作寶尊彝”,器身銘文為“伯魚作寶尊彝”2。這種情況大多應是兩件銅簋在使用過程中因器蓋與器身相互錯配所致。與此相類的還有早年流傳于世的西周晚期秦國銅器不簋蓋,它在1980年山東滕縣一座墓葬中找到了自己的器身,但上面的簋蓋卻屬于其他銅簋3。需要指出的是,2000年上海博物館入藏1件應侯見工鼎,其銘文與此簋蓋銘文所載內(nèi)容大體相同,二者所記是同一件事情4。二對師闕銘的蝦荒蟹亂的銘銅簋蓋銘“應侯見工”,是應國的一代應侯,名叫見工,裘錫圭先生讀為視工5。除這件銅簋之外,就早年傳世與最近面世的應侯見工所鑄銅器進行統(tǒng)計,大致還有以下7件:上海博物館入藏的應侯見工鼎1件、北京保利博物館新近入藏的應侯見工簋2件與應侯見工鐘2件,陜西藍田縣出土的應侯見工鐘1件,日本書道博物館的應侯見工鐘1件。簋蓋銘“淮南夷”,與西周金文習見的“南淮夷”或“南夷”所指相同,應是“南夷”與“淮夷”的合稱,意指居住于淮河流域的諸多氏族。銅簋銘“毛”字應是文獻所載“三苗”之“苗”的本字,是指居住于南淮夷地區(qū)的三苗族的一支6。簋蓋銘文“衰”,原本應是用草編織的蓑衣,是《儀禮·喪服》的“斬衰”、“齊衰”的衰本字。衰字與“毛(苗)”字一樣,此處應指一氏族名6。簋蓋銘“敢厥眾龜”,其含義當同于師簋“敢搏厥眾叚(蝦)”7。可以看出,這句話是西周時期用于戰(zhàn)爭場合的一種習慣用語。敢,義為竟敢,膽敢,此用法見于胡鐘,其銘曰:“南國服子敢陷處我土?!弊钟覀?cè)從尃左側(cè)從口,因其語言背景與戰(zhàn)爭有關,故簋蓋銘之應讀為虢季子白盤銘“搏伐玁狁”之搏。龜字為簡寫體,僅具備背甲之形,其上部從一橫目,或因其前面的眾字有橫目形偏旁而衍生。它與師簋銘的叚(即蝦),同屬水族動物。古有成語“蝦荒蟹亂”,言蝦蟹成災,致使稻谷蕩盡,沒有收成。古人將其視之為兵荒馬亂的戰(zhàn)爭征兆。宋傅肱《蟹譜·兵證》記載:“吳俗有蝦荒蟹亂之語,蓋取其披堅執(zhí)銳,歲或暴至,則鄉(xiāng)人用以為兵證也。”大概因為蝦、蟹、龜均有盾牌一樣堅硬的外殼,而且蝦、蟹還兼有極似兵器的鉗類前爪,可能被比喻為士兵,所以古人用蝦、蟹、龜?shù)葎游餀M行亂跑的現(xiàn)象比喻兵荒馬亂即將到來的前兆。師簋銘作“搏厥眾叚(蝦)”,此簋蓋銘則為“搏厥眾龜”,二者均為使動句式,即驅(qū)使大批士兵前來搏斗,亦即參加戰(zhàn)爭。由于成語“蝦兵蟹將”比喻其戰(zhàn)斗力較差,因此這兩篇銘文以蝦、龜?shù)人鍎游锉扔髌滠婈?含有對敵方的蔑視之義。學者對于師簋銘文“敢搏厥眾叚(蝦)”之搏字,大多讀為薄,釋為迫、迫使、逼迫,而對于叚字則讀為閑暇之暇,繼而將整句解釋為“迫使民眾停止勞動”7。對照此銘,這種解釋顯然是不妥當?shù)摹sw銘“敢加興作戎”,意思是“竟敢大肆制作兵器建立軍隊”。敢,竟敢;加,有遞進、增加之義,用在聲勢上相當于大肆;興、作二字因詞義相近而常相連用,如《逸周書·嘗麥篇》云:“其在殷(應為啟)之五子,忘伯禹之命,假國無正,用胥興作亂,遂兇厥國?!比旨戎副?亦指軍隊,例如《國語·周語下》記載周武王與商紂王大擺戰(zhàn)場而“布戎于牧之野”。簋蓋銘“正伐”,讀為“征伐”。此外,銘文中還有一個與之詞義相近的詞語,唐蘭先生讀為“撲伐”8,近年劉釗先生改讀為“翦伐”9,林澐、李朝遠先生不以為然,仍從舊釋10。踐字主體作從雙手或單手持辛(鏟)之形,右旁從戈或從斤,而辛、戈、斤等都是刀具之類的武器或工具,其所示攻擊性不言而喻。由此可知,該字應為俗語鏟除之“鏟”的本字,在金文中往往與《尚書大傳》所記周公“踐奄”、《詩經(jīng)》所謂“文王翦商”之踐、翦二字相通。簋蓋銘“休克”,即順利取勝。其中休字訓美好,作狀語。在金文中,休字常用戰(zhàn)爭勝利之后的場合,例如師簋銘文記載征伐淮夷勝利之后,師“休既有功”??擞柟タ恕⑾麥?《昭公二十六年》所謂“昔武王克殷”即是其例。簋蓋銘“俘戈”,指繳獲了敵兵較多的武器——銅戈。簋蓋銘“余弗敢且”,位于銘文接近末尾處,是作器者對于前述人或事的一種態(tài)度。與之相同的辭例分別見于耳卣、師簋、墻盤,與之相關的辭例“弗敢喪”、“弗敢忘”等依次見于旂鼎、小臣鼎、豦簋蓋等器銘,如:耳卣:“寧史錫耳,耳休弗敢且,用作父乙寶尊彝?!睅燇?“折首執(zhí)訊……俘吉金。今余弗叚組,余用作朕后男儠尊簋。”墻盤:“墻夙夜不敢墜,其日蔑歷。墻弗敢,對揚天子丕顯休命,用作寶尊彝?!睌缍?“文考遺寶責(積),弗敢喪,旂用作父戊寶尊彝?!?《引得》5·2555)小臣鼎:“密伯于成周休小臣金,弗敢喪,揚。用作寶旅鼎。”(《引得》5·2678)豦簋蓋:“(公伯)賜厥弟豦井五囗,賜囗胄、干戈,豦弗敢忘公伯休,對揚伯休,用作祖考寶尊彝?!?《引得》8·4167)顯而易見,且、組、三字同義。對于耳卣銘文,陳夢家先生說:“‘弗敢且’猶易鼎之‘弗敢喪’,且假為殂亡之殂”11。其實在這里已經(jīng)說得很明白,但對于墻盤銘文之,多數(shù)學者依然置此說于不顧而讀為沮,訓為敗壞12。唯于豪亮先生從陳說,讀且為喪、忘,其理由是、喪二字聲系為精心旁紐,韻部為魚陽對轉(zhuǎn),又喪、忘皆從亡聲,故可轉(zhuǎn)讀為忘13。從上例可以看出,出現(xiàn)“弗敢且”或“弗敢喪”、“弗敢忘”的前提有三個:其一為受人所賜而記賞,其二是被王蔑歷而記事,其三是戰(zhàn)勝凱旋而銘功。應侯見工簋蓋與師簋銘文所記載均為征伐淮夷之事,其背景與內(nèi)容亦大體相同,顯然是為紀念其戰(zhàn)功而鑄器??梢钥闯?陳、于二先生所釋正確,尤其是于先生讀且為忘,更為明白。簋蓋銘“王姑單姬”之“王姑”,見于伯庶父簋銘文,其銘曰:“唯二月戊寅,伯庶父作王姑凡姜尊簋,其永寶用?!薄稜栄拧め層H》云:“父之考為王父,父之妣為王母?!醺钢⒚脼橥豕谩!庇纱丝芍?王父為祖父,王母為祖母,王姑為祖父的姐妹,如今稱為姑奶或姑婆。從簋蓋銘“姑氏用賜眉壽永命”的情況來看,鑄簋時應侯見工的姑奶尚在人世。應國為姬姓,應侯見工的姑奶嫁給單國國君,按慣例稱為單姬。簋身銘“姬原母”,可能是簋蓋銘應侯見工所稱之“王姑單姬”在娘家的姓與名字。因為簋蓋與簋身的作器者都是應國國君應侯,器物皆為贈送他人而鑄,被贈之人皆為姬姓女子,所以二者是同一個人可能性很大。綜上所述,簋蓋銘文大意是說,在某年正月初吉丁亥這一天,王這樣說:“應侯見工,伐淮南夷毛!(因為他們)竟敢武裝民眾,大肆興兵,大舉侵犯我南部地區(qū)。”王命應侯見工征伐淮南夷毛,結(jié)果取得完勝;翦伐南夷衰,俘獲大量銅戈。我不敢忘記這件事情,故用這些銅料制做銅簋,用來送給我的姑奶單姬,愿她用以祈求長壽,其子孫后代永遠珍愛地用它進行祭祀。簋身銘文大意是說,應侯為姬原母制作銅簋,希望她永遠珍愛地使用。據(jù)初步研究,應侯見工簋蓋銘文記載的是,屬于“淮南夷”的毛(苗)、衰等氏族侵犯周王朝南部邊境,并被周王朝打敗的事情。作為這次戰(zhàn)役的統(tǒng)帥,應侯見工為夸耀自己的戰(zhàn)功,以獻給他姑奶“王姑單姬”禮品的名義,將這次戰(zhàn)事的全過程銘刻于銅簋之上以示紀念。同時他還以祭祀其父親“皇考武侯”的名義,將這件事情銘刻于應侯見工銅鼎上面4。三應侯見工墓形制及出土位置從西周金文可以看出,周王朝的南方勁敵,除時叛時服的楚國之外,還有南淮夷,亦稱淮南夷、淮夷、南夷等14。自周昭王南征荊楚以來,西周王朝與南方的戰(zhàn)事十分頻繁。對于早年出土于陜西藍田縣的應侯見工鐘的年代,學者大多認為屬恭王或懿王時期15,近年王世民先生提出孝王、夷王說16。對于應侯見工鼎,李朝遠先生斷于厲王時期17。應侯見工鼎為深半球形腹,足部中段較細,下端為小蹄足,開西周晚期青銅鼎形制的先河,但鼎足的橫斷面呈封閉半圓形,顯然是繼承了西周中期的鼎足特征,與西周晚期習見的斷面呈凹弧形的鼎足有所區(qū)別,故其年代宜斷在西周中期之末的夷王、孝王時期。至于這件蓋、器錯配而成的銅簋,其形制、紋樣與孝王時期的元年師兌簋、三年師兌簋基本相同18,其年代亦應相近。總之,應侯見工所鑄銅器群,如編鐘、鼎、簋蓋、簋(北京保利博物館藏)的年代,彼此之間相差時間均不宜太長,故以斷屬孝王、夷王時期較為適當。這件銅簋與應侯見工鼎以及傳世的厲王時期的十月敔簋19,分別記載了應國前后相繼的兩代國君——見工、敔率領應國軍隊征伐南淮夷的戰(zhàn)爭。根據(jù)相關銅器的年代,應侯見工應是敔的父輩,兩人是西周中晚期之際先后相繼的兩代應侯,皆有率軍征伐淮南夷戰(zhàn)爭的經(jīng)歷。由于周夷王時期王權衰落,厲王時期政局動蕩,南淮夷得以乘虛而入,大舉進攻周王朝。而這可能正是應侯見工鼎、簋蓋以及敔簋銘文記載的歷史背景。西周金文記載表明,周王朝對于來犯之敵,往往采用就近派兵抵御的原則,譬如周王一般會將北伐之命授予居于北方的燕國,如大保簋銘;將東征之命授予居于東方的魯國,如明公簋銘。由于應國地處周王朝東都洛陽的南側(cè),每當南淮夷(或稱為淮南夷)向北進攻時,應國必然首當其沖,所以周王將南征之命授予居于南方的應國,也在情理之中20。這件應侯見工簋的發(fā)現(xiàn),更說明了這一點。由此可見,應國作為周王朝南方不可或缺的一個屏障,擔負著護衛(wèi)周王朝的艱巨任務。關于這件銅簋(含簋蓋)的出土地點,有兩種可能性值得考慮:其一,它并非出自應國墓地,因為銘文記載應侯見工計劃將這件銅簋贈送給他姑奶單姬,而她作為單國的貴族夫人死后必然被埋在單國墓地,因此這件銅簋原來可能隨葬在她自己的墓內(nèi);其二,出土于應國墓地,因為與這件銅簋同時面世的,還有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從海外購買的應侯見工編鐘、簋及應侯壺等21,推測它們可能是同一批盜自應國墓地的隨葬器物。大概應侯見工為其姑奶所做這件銅簋,由于某種原因沒能如愿贈送,從而被埋葬在他自己的墓內(nèi)。2000年前后面世的應侯見工銅器數(shù)量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透明塑膠杯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包裝油運輸合同范例
- 下班意外免責合同范例
- 買公司做合同范例
- 公司技術改造借款合同范例
- 供貨延期合同范例
- ppp停車 合同范例
- 辦公家具采購合同范例
- 與公司相關合同范本文檔
- 2025年度農(nóng)業(yè)種植灌溉設備租賃與維護服務合同
- 電梯維保競爭性磋商文件
- 不同課型的課堂教學基本范式
- 一年級語文《端午粽》說課課件
- 《鑄造用增碳劑》
- 損失物品清單
- 熱控專業(yè)工程質(zhì)量驗收及評定范圍劃分表
- 跨河管道桁架施工方案完整
- 源代碼審計報告模板
- 施工組織設計模板
- 含碘對比劑靜脈外滲護理管理實踐指南
-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材培訓課件【部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