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詞人蘇頌考釋_第1頁
宋代詞人蘇頌考釋_第2頁
宋代詞人蘇頌考釋_第3頁
宋代詞人蘇頌考釋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宋代詞人蘇頌考釋

明末清初,浙江蕭山人來到他的《喬湖喬書》(又稱《曾湖喬書》)中,為我們保存了宋代宰相、著名學者蘇松之母、蘇州總理的走廊支柱?!八螘x江魏國夫人陳氏,龍圖從易女,內翰蘇紳妻,丞相蘇頌之母。三公皆出為杭州守。夫人題郡舍柱云:‘吾少從父至此邦,次與夫偕來,今同吾兒,凡三到,盡閱江山之勝’?!?卷10)這條珍貴的史料有三奇:晉江魏國夫人陳氏的父親和兒子先后都任過杭州郡守,這在筆者所見的史料中是絕無僅有的,可謂一奇;她的三位親人都獲得了國史為之立傳的殊榮,可謂二奇;她兒子蘇頌是一位享譽中外,獨得七項世界第一的科學家,可謂三奇;那么,對這則史料進行考釋就很有意義。一、陳從易、王欽若及文武兼?zhèn)?、國策“晉江魏國夫人陳氏,龍圖從易女,”是說蘇頌的母親是龍圖閣直學士陳從易的女兒。陳從易,《宋史》本傳記載:“命使契丹,以年老,辭不行;又辭職請補郡,進龍圖閣直學士,知杭州。(P9979)可知他以龍圖閣直學士之職出知杭州。“魏國夫人”的封號,來自蘇紳的贈謚。蘇頌的墓志銘記載了封號的由來:“是生公考諱紳,以賢良方正起家,被遇仁宗,入翰林為學士,議論文采,震耀一時,有傳國史,贈太師、魏國公……公曾祖妣張氏,祖妣劉氏、翁氏,妣陳氏,封代、隨、徐、魏四國,皆太夫人”。(附錄二P1192)蘇頌在“追省平生因成感事述懷詩”中,記述了外公陳從易出知杭州的時間。他在“十齡獨侍行,千里赴朝覲”之下,有一段注文說:“天圣中,先公服楚國太夫人喪,外除自維揚赴調,適值外祖龍圖陳公出守余杭,以先妣魏國太夫人久別,欲邀同行。時予十歲,獨侍先公入都”。(P51)注文說“時予十歲”,蘇頌生于真宗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可知陳從易出知杭州應為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這同《乾道臨安志》卷三的記載相引證:“陳從易天圣八年五月癸亥,以左諫議大夫知制誥,為龍圖閣直學士知杭州……九年正月卒于官”。陳從易在杭州只任職一年零四個月,并病逝于官府。其時由于中樞政權混亂,又因他已是66歲的垂暮之年,所以沒有大的作為。陳從易字簡夫,泉州晉江人。由進士及第而任官,初為嵐州團練推官,后調彭州軍事推官。因作戰(zhàn)勇敢,視死如歸,而受到安撫使王欽若的褒獎,真宗召為秘書省著作佐郎、大理寺詳斷官。不久,擢太常博士、出知邵武軍,任地方行政長官。其后,又以刑部員外郎知虔州,遷湖南轉運使,升太常少卿知廣州,頗有政聲。陳從易是一位文武兼?zhèn)涞母刹拧K握孀谙略t編修當時最大的歷史百科全書《冊府元龜》,王欽若任主編,他參與修撰;真宗宴請近臣于崇和殿,召其赴宴,因賦詩稱旨,遷侍御史,直史館。他在文史方面,被史書稱道的是文風純樸,不尚雕華?!端问贰繁緜饔涊d:“景德后,文士以雕靡相尚,一時學者向之,而從易獨守不變。與楊大雅相厚善,皆好古篤行,時朝廷矯文章之弊,故并進二人,以風天下”。(P9979)他的品格,史書評論說:“為人激直少容,喜別白是非,多面折人,或尤其過,從易終不變”。(P9979)由于“激直少容,喜別白是非”,他得罪了宰相寇準,曾對他打擊報復。王欽若對他有知遇之恩,被貶居南京(今河南商丘),又是權奸丁謂的政敵,丁謂當時任宰相,權傾朝野,一般官吏都避而遠之。他出任湖南轉運使,特地請示丁謂,明言“以王公在宋(因宋太祖曾任宋州節(jié)度使,所以又稱南京為宋州),故就省之爾”。(P9979)寇準被貶道州,因寇準壓制過陳從易,丁謂告訴陳從易說:“廬陵之事,可以釋憾矣”。陳從易卻回答:“當以故相事之爾”。(P9979)史家稱贊說:“若從易拒釋憾之言,大雅辭襲衣之遺,卒使權奸愧歉,抑又可尚哉!”(P9981)蘇頌口述蘇象先手記的《魏公譚訓》卷五記載陳從易知虔州說:“陳龍閣世稱循吏,知虔州,遭歲荒,有劫禾者千余人,龍閣平反奏讞,悉從末減。歲大稔,流民歸業(yè)。公有詩曰:‘春來活得千人命,秋后還收數(shù)倍禾,莫道使君無善政,從教吹作竹枝歌?!酥萑嗣拦~”。(P1149)《魏公譚訓》記載陳從易知廣州說:“陳龍閣知廣州,贈祖父詩曰:‘婦翁清白傳兒女,莫把珠璣綴綺羅’。人謂公必不以珠玉為贈也。陳公既以任子恩奏其姪,仍贈以詩曰:‘門前桃李已成蔭,更有荊枝與竹林。比并勢豪雖不足,遭逢恩澤亦難任。江山在望皆吾土,晨夕供甘有俸金。十載相從應學得,怕人知事莫萌心’。人謂公之操行斷章見之”。(P1155)《魏公譚訓》卷一有一段宋神宗與蘇頌的對話,也談及陳從易知廣州的政績:“祖父知滄州,陛辭……因語及母留京師,未能偕行。上曰:‘卿母誰氏?’具以對。上曰:‘是仁宗天圣間侍從耶?’祖父曰:‘臣外祖天圣間以直昭文館知廣州。罷還,不市南物,輦俸余見緡過嶺。仁宗聞之,即日擢知制誥?!显?‘清節(jié)過于馬援矣。宜其有賢女也。’”(P1123)從上述三則引文可知,陳從易是一位勤政愛民,體恤百姓的父母官。他廉潔奉公,勤儉持家,并以此教育子侄與親友。二、蘇紳,杭州,時在京中任關于蘇紳任職杭州一事,我們考察了所能收集到的一切有關蘇紳的傳記資料。如《宋史》卷294、《宋史新編》卷91、《東都事略》卷64、《隆平集》卷14、《宋詩紀事》卷9、《宋學士年表》卷40、《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98卷、《古今紀要》卷18、《元憲集》卷23等;我們也考察了臺灣昌彼德、王德毅編撰,臺灣鼎文書局1980年出版的《宋人傳記資料索引》,日本東洋文庫出版的《宋人傳記索引》和朱士嘉的《宋元方志傳記索引》提供的資料等,均未見蘇紳任職杭州的記載?,F(xiàn)將蘇紳從考取進士,最初任宜州推官,到48歲病逝于家的歷年任職情況,排列如下:真宗天禧三年(1019),蘇紳中進士,初任宜州(今廣西宜山)軍事推官。此年蘇紳21歲。天禧四年(1020)至真宗乾興元年(1022),仍任宜州軍事推官。仁宗天圣元年(1023)至天圣三年(1025),改任安州(今湖北安陸)軍事推官。天圣四年(1026),改任復州(今湖北天門)軍事推官。同年,遷大理寺丞。天圣五年(1027),蘇紳服楚國太夫人喪,回揚州守孝。天圣六年(1028),仍在揚州服喪。天圣七年(1029),守孝期滿,由盛度推薦,入翰林院文館,在京(河南開封)待任。天圣八年(1030),在京待任。天圣九年(1031)至明道元年(1032),出知無錫。明道二年(1033),無錫知縣任滿三年,12月入都,遷太常博士。仁宗景祐元年(1034),舉賢良方正科,擢尚書員外郎、通判洪州(今江西南昌)。景祐二年(1035),仍通判洪州。景祐三年(1036)底任滿洪州通判。景祐四年(1037),調京進直史館,為開封府推官、三司鹽鐵判官。寶元元年(1038)寶元二年(1039),仍任前職??刀ㄔ?1040),擢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知制誥。八月為契丹國母生辰使,出使契丹。慶歷元年(1041),升任翰林學士。慶歷二年(1042),仍任翰林學士,與歐陽修同為考官。慶歷三年(1043),遷禮部郎中、御史中丞。七月改任龍圖閣學士,出知揚州。因父逝,奔喪復州,未赴任。慶歷四年(1044),服喪守孝寓金陵。慶歷五年(1045)12月,守孝期滿,返京后再任翰林學士,史館修撰,權判尚書省。慶歷六年(1046),以吏部郎中,改侍讀學士、集賢殿修撰、知河陽(今河南孟縣)。未行而病,為醫(yī)者所誤,病逝于京師,享年48歲。從以上之考證可知,蘇紳并沒任職杭州,《樵書》作者記載有誤。蘇紳確實偕夫人游過杭州,他的詩文可為證明。所以蘇頌母親的題詞并無訛誤。三、蘇詠的“一水三用”蘇頌出知杭州,在神宗熙寧九年(1076)。因當時吳越大饑,哀鴻遍地,嗷嗷待哺。朝廷急于選一位品德仁厚、精明清廉的人出知杭州。神宗皇帝說:“蘇頌仁厚,必能拊安吳人?!?P1194)蘇頌從秘書監(jiān)、知通進銀臺司,出知杭州。他在杭州任職兩年,其政績主要有三項:第一是救荒賑饑。他4月4日到任,立即將賑災的糧食送往災民家中。宋人稱贊說:“補敗救荒,恩意戶至”。正如蘇頌在杭州寫給神宗的謝表中所說:“臣敢不悉心竭力,求瘼恤實,以荒政之所宜,為職事之先急。農(nóng)桑衣食,勸家戶以趨時;期會簿書,率掾丞而奉法。少收州郡之課,上副圣神之懷。”(P569~570)使杭州平穩(wěn)地度過災荒,很快恢復了生產(chǎn)。第二是平反冤獄。蘇頌審察獄案時,有一百余人喊冤?!鞍гV曰:‘某以轉運司責逋市易緡錢,夜囚晝系,雖死無以償?!炘?‘吾釋汝,使汝營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償官,期以歲月而足,可乎?’皆謝不敢負,果如期而足”。(P10863)蘇頌的靈活處置,既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又解放了一大批在押的囚犯。可謂上符皇心,下恤民情的善政。第三是市政建設。古往今來,用水一直是城市居民的一件大事。宋代的杭州,仁宗稱贊它“地有湖山美,東南第一州”。(卷2)歐陽修亦盛贊杭州云:“邑屋華麗,蓋十余萬家,環(huán)以湖山,左右映帶,”“而閩商海賈,風帆浪泊,出入于江濤浩渺煙云杳靄之間,可謂盛矣?!?卷40)杭州當時,已是五六十萬人口的海港外貿(mào)城市,用水一直是急待解決的大問題。由于湖水苦澀不可飲,鑿井又很困難。蘇頌的幾位前任知州,都曾想引城郊鳳凰山的泉水入城,以供民用。但因高山深溪的阻隔,都沒有成功。蘇頌親自尋找水源,勘測地形,研究水管越過山嶺的科學原理,終于完成了他的前任們想做而沒有做成的事。因為蘇頌不僅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好市長,而且是一位成就卓越的科學家。蘇頌是筆者所知的中國歷史上在杭州首創(chuàng)自來水的工程學家。他寫了一首長詩,詳細地記載了工程的創(chuàng)制經(jīng)過,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的珍貴史料。蘇頌在《石縫泉詩》前有一段文字:“石縫泉清輕而甘滑,傳聞有年矣。前此數(shù)欲疏引入州治,久不克就。予至則命工人尋舊跡,相地架竹,旬月而水懸廳事,又析一支以給中堂,一支以入西閣,其下流則灑出外廡,往來取汲,人以為利。因抒長篇,以紀其功云?!备攀隽耸讋?chuàng)自來水的過程。“峨峨鳳凰山,有泉出其腋。初微才濫觴,漸大仍穿石?!庇涊d了水源是風凰山的泉溪。“牙城據(jù)岡巒,舊井皆滷瀉。先時屬經(jīng)營,未曾致點滴。”“湖山空在望,車馬難屢歷。阻聽潺湲聲,謾憐蒼翠色。”記述了前任引水的失敗和當前城市盼水的急切?!拔易驅儆?偶見為心惻。料工度山原,舉步過門戟?!薄凹舨弥袂Ц?接聯(lián)筧萬尺。派別起中阿,架空逾下稷。不及浹旬間,已到堂皇側。吐溜始涓涓,循除俄虢虢?!闭f明了他親自勘察指揮和水管的用料及引水的方法?!肮眉把鄬?股引各疏派。何期南澗流,近在使君宅。”首先使用自來水的是州衙和官紳之家?!耙恢С鰴M廊,通衢見勿冪。眾器競挹奭斗,萬口得盥滌?!睆V大百姓也都用上了自來水?!叭沼弥腱?歲儲供醴醳?!薄暗米燥w泉來,頓覺煩襟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