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防空洞復合載體夯擴樁設計與應用_第1頁
地下防空洞復合載體夯擴樁設計與應用_第2頁
地下防空洞復合載體夯擴樁設計與應用_第3頁
地下防空洞復合載體夯擴樁設計與應用_第4頁
地下防空洞復合載體夯擴樁設計與應用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下防空洞復合載體夯擴樁設計與應用

1商貿樓場區(qū)地下水位三峽購物中心位于6層,東西37.30米,南北29.04米。4層,東西32.60米,南北27.24米。場區(qū)下部防空洞在場區(qū)內縱橫交錯,相互貫通,面積占地基總面積的40%左右,對建筑物安全造成很大隱患。商貿樓場區(qū)位于黃河南岸Ⅲ級階地前緣,地層主要為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中更新統(tǒng)沖~洪積、風積成因類型的黃土狀粉土和黃土狀粉質粘土。地下水位埋深>70m。場區(qū)地層結構、物理力學指標及地基土承載力見表1。2區(qū)域工程的地理條件評價2.1濕陷系數(shù)依據(jù)《濕陷性黃土地區(qū)建筑規(guī)范》(GB50025-2002)與土分析結果報告,擬建場區(qū)濕陷性黃土濕陷系數(shù)最大值為0.097,總濕陷量最大值為634.4cm;自重濕陷系數(shù)最大值為0.056,計算自重濕陷量最大值為197.7mm;最大濕陷深度17.25m,濕陷層最大厚度15.50m。判定擬建場區(qū)黃土的濕陷類型為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濕陷性黃土地基的濕陷等級為Ⅲ級。各勘探點的濕陷性評價見表2。2.2防空洞及基礎荷載場區(qū)下部防空洞在場區(qū)內縱橫交錯,相互貫通。防空洞全部為磚被復,巷道墻厚24cm,頂厚18cm,窯洞墻厚24~37cm,洞底埋深約14m,洞寬1.0~3.0m,高1.8~2.5m,于1970年開工,1973年竣工。由于上部不明原因滲漏水及被復結構長期使用,磚及砂漿已被侵蝕,局部被復結構已破壞。防空洞的設計抗力已大大降低。防空洞位于第④層深棕黃色黃土狀粉土中。其上第②、③層黃土狀粉土、粉質粘土濕陷性較大,最大總濕陷量為63.44cm,計算自重濕陷量為19.77cm,為自重Ⅲ級(嚴重)濕陷性黃土。據(jù)調查,防空洞跨度為1.0~3.0m,高度為1.8~2.5m?,F(xiàn)按照“卸荷拱”理論確定壓力拱的高度h1。其計算公式為:h1=[(L0/2)+h0tg(45°?φ/2)]/fjh1=[(L0/2)+h0tg(45°-φ/2)]/fj式中:h1——壓力拱高,m;L0——毛洞跨度,m;h0——毛洞高度,m;fj——堅硬系數(shù),取0.6;φ——頂部土層的內摩擦角,(°),取飽和狀態(tài)值。求得h1最大為6m。洞頂?shù)綐冻信_土層厚度H為10~11m<2h1,因此不能形成卸荷拱,基底的垂直荷載將直接傳到防空洞的被復結構上。洞頂?shù)拇怪焙奢dg宜按下式計算:g=q+γH式中:q——作用在復土頂部的垂直荷載,kN/m2;H——洞頂土層厚度,m;γ——洞頂土層平均容重,kN/m3。磚砌直墻半圓拱容許垂直荷載為Pc=30kN/m2,經(jīng)驗算g=271kN/m2,即g>Pc。因此防空洞處在不穩(wěn)定狀態(tài),必須對防空洞進行加固處理。3防空洞加固處理由于場區(qū)下部防空洞密集分布,占地面積大,上部土層具有中~強烈濕陷性,通過分析評價,防空洞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必須進行加固回填處理。防空洞埋深約14m,采用傳統(tǒng)方法施工難度較大,工期長,加固效果難以保證,且施工屬地下作業(yè),存在不安全因素。通過勘察、設計、施工部門多次協(xié)商決定采用等能量、等變形夯擴擠密法對地下防空洞進行全部回填夯實,然后采用復合載體夯擴樁基礎方案。3.1填充料及加固量的確定擬建商貿樓采用夯擴擠密法處理防空洞時,應對商貿樓場區(qū)及其周邊一定范圍進行處理,擠密孔布置以等邊三角形為宜,孔距約1.5m。由于其下為防空洞,必須對防空洞進行全部夯實回填,擠密孔深度應至防空洞頂面。故處理厚度自基底設計標高起算約12m(自現(xiàn)地表下2.0m起算)。采用夯擴擠密法成孔,成孔擠密宜由外向里,間隔分批進行,擠密法成孔直徑40cm,夯擴直徑60cm。成孔后應立即夯填,填充料為含泥量≯10%、有機質含量≯3%的建筑垃圾、碎石、卵石、渣土等。夯擴體投料量以三擊貫入度控制。等能量、等變形夯擴擠密的施工應嚴格控制施工質量,回填后的防空洞作為人造持力層。根據(jù)防空洞的體積,確定回填加固料的方量。采用機械成孔時,預留松動層的厚度宜為0.5~0.7m。3.2復合載體樁身基礎基礎模型依據(jù)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可知,外放尺寸不能滿足等能量、等變形夯擴擠密法處理地基的要求,建議在整體處理的情況下對基礎部分采用復合載體夯擴樁基礎方案,樁端持力層建議選在人造持力層上,采用細長錘夯擊成孔,將護筒沉到設計標高后,細長錘擊出護筒底一定深度,分批向孔內投入填充料,用細長錘反復夯實、擠密,在樁端形成復合載體,最后灌注混凝土成樁。有效樁長不宜小于11.00m。3.2.1樁身斷面及樁側阻力特征值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Ra按下式估算:Ra=qpaAe+up∑qsiaLiRa=qpaAe+up∑qsiaLi式中:Ra——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up——樁身斷面周長,m;qsia——樁側第i層土的側阻力特征值,按飽和狀態(tài)下取值;Li——樁身穿越第i層土的厚度,m;qpa——復合載體下地基土經(jīng)深度修正后地基持力層承載力特征值,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02)確定;Ae——等效樁端計算面積,m2。根據(jù)上述公式及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提供的設計參數(shù)確定樁徑D=410mm,有效樁長L=10m,計算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Ra=1284.8kN。3.2.2樁身截面積的確定式中:Q——樁身強度設計值,kN;fc——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02)確定;Ap——樁身截面積,m2。經(jīng)驗算Q=1099.2kN>1000kN。單樁豎向承載力設計值按1000kN計算。4設計和質量控制4.1壓入樁管檢查(1)準備工作(測量放線,定樁位,試車等);(2)移動樁機就位,檢查就位是否偏差,放置樁管,檢查樁管垂直度;(3)放置細長錘,啟動電動錘沖擊引孔,壓入樁管至設計標高,檢查地面是否變形、沉陷等;(4)控制填料量及空打三擊貫入度要求,若不能滿足三擊貫入度要求,繼續(xù)填料,直到滿足為止;若能滿足三擊貫入度要求,上提樁管30~50cm,按設計要求填干硬性混凝土夯擊,檢查所打樁是否對鄰樁有影響,若有影響應跳打或調整設計參數(shù);(5)放置鋼筋籠,檢查其標高及保護層厚度;(6)灌注混凝土,檢查配合比及拌和質量;(7)慢慢拔出樁管,同時啟動電動錘搗混凝土,拔管速度0.6~0.8m/min;(8)測量樁頂標高、結束。4.2混凝土性能的控制(1)定樁位時,用鋼釬打入地面以下1m,用石灰填滿夯實,防止鄰樁施工時造成樁位偏移;(2)填料時保證設計要求的用量,最后三擊貫入度應小于10cm;(3)混凝土的拌和要均勻,攪拌時間≮4min,坍落度應稍大一些,一般為10~12cm,為了保證夯擴樁體與混凝土樁段的連接,第一盤混凝土的坍落度應在12~16cm,拔管速度0.6~0.8m/min,軟弱土層交界線拔管速度控制在0.3~0.6m/min;(4)混凝土的振搗:開始拔管時振搗,樁底與樁身要留振多于10s,當出地面2m時加混凝土至料口,中間停振,孔口留振,同時不斷加料至孔口,邊振邊拔使混凝土密實;(5)鋼筋籠的要求:為了保證鋼筋籠不放偏或振搗時不偏斜,制作鋼筋籠時可在鋼筋籠外側放置墊塊,另外,鋼筋籠放好后還應固定,防止上浮;(6)施工時若樁管進水,可用干硬混凝土填充,在錘擊力的沖擊下,干硬性混凝土吸收一定量的水分形成一層極密實的隔水層,并減少細長錘拔出時產(chǎn)生的吸力,有效地阻止地下水及軟泥的滲入。5對復合載體標準參數(shù)的滿足要求復合載體夯擴樁的加固原理是采用細長錘夯擊成孔,對周圍土體及樁端土體進行擠密,在樁端形成復合載體,加固后其承載力和壓縮模量可提高30%~50%。對采用等能量、等變形夯擴擠密法處理后的防空洞,采用圓錐動力觸探法進行抽檢,回填密實,滿足設計要求。對復合載體夯擴樁進行了樁身質量檢驗和豎向承載力檢驗,均滿足設計要求。經(jīng)過1年多的使用,沉降觀測,各項指標均正常,達到了預期效果。6復合載體筑建樁的優(yōu)點(1)通過本次工程實例,為以后類似地基處理提供了可靠的經(jīng)驗。(2)復合載體夯擴樁技術具有可靠性、適用性和施工簡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