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敦煌文獻所見《法醫(yī)東流傳》考述
在敦煌文學中,有許多題為《法傳東傳》的書。20世紀80年代,法國學者馬克馬尼發(fā)表了一篇關于這一系列書籍的專業(yè)書籍。30年來,隨著敦煌學與佛教研究的發(fā)展,梅弘理的觀點似乎有了反思、修補的必要。一卷,5頁《敦煌寶藏》與《法藏敦煌西域文獻》中有6個“佛法東流傳”卷子。從這批卷子來看,《佛法東流傳》的內容大致由三部分構成:佛陀生平文獻:此部分僅錄《周書異記》,記述周昭王二十四年、周穆王三十二年、周穆王五十二年天象變化與佛陀生滅之時間對應。佛教入華文獻:此部分包括《世傳記》、《漢法本內傳》引文?!妒纻饔洝酚浭龇鸾陶?、像法、末法的時間。《漢法本內傳》記述漢明帝永平年間佛教入華以及佛道爭斗事,包括明帝感夢求法品、問佛生滅品、與道士比較度脫品、明帝大臣稱揚品、廣通流布品等五品內容。佛教東傳弘法文獻:包括《玄通記》、《魏書》、《吳書》、《后涼書》引文以及未注明出處的北魏正光元年(520)道士姜斌與僧人曇謨最論議事。這6個卷子沒有一個是完整抄錄《佛法東流傳》的。P.3446v、P.3376抄錄佛陀生平文獻的全部和佛教入華文獻的部分。P.3446v共43行,首全尾殘,卷首題名“仏法東流傳”,題名下有兩行小字,字跡漶漫,可辨者大致為“明仏法”、“造寺□僧正法流通然□仏焉”,卷尾至《世傳記》。P.3376共83行,亦首全尾殘,卷首題名“法王本記東流傳錄”,題名下有兩行小字“明仏法興□,外道定其優(yōu),與從茲建寺度僧,□法流通,然識仏法□”,卷尾《漢法本內傳》第三品未抄完。P.2654v+P.2763v抄錄佛教入華文獻的大部分。P.2654v共50行,首尾俱殘,卷首約從《漢法本內傳》第三品第40字起,卷尾第三品仍未完。P.2763v共106行,首尾俱殘,抄錄《漢法本內傳》第三品部分與第四品全部。P.2654v尾行為“無宗,蕩寂空無,自然淡薄。二者報身,獨立無侶,朗然無”,P.2763v首行為“匹,光耀世界,自然隱現(xiàn)。三者應身,備諸形色,言行無端,任物千”,兩卷銜接處正好是《漢法本內傳》第三品語句。P.2763v與P.2654v字跡相似,內容又前后銜接,此兩卷當為同一卷子。P.2352v與P.2626(P.2862v)抄錄佛教入華文獻與佛教東傳弘法文獻。P.2352v共353行,首尾俱殘,卷首為《漢法本內傳》目錄,大致識讀為“□□□□□王本□”、“□師□滅品第三與道□□”,卷末抄至道士姜斌與僧人曇謨最論議事。P.2626與P.2862v兩卷綴接,兩卷可合為一卷,P.2862v成為空號。P.2626共229行,首尾俱殘。卷首約從《漢法本內傳》第一品之第90字始,卷尾至《魏書》引文。從敦煌卷子抄錄情況來看,《漢法本內傳》占據(jù)了《佛法東流傳》近2/3的篇幅,是《佛法東流傳》的核心內容。但是,敦煌文獻中4個題名“漢法本內傳”的卷子,并非抄自《佛法東流傳》。S.5916共3行,首尾俱全,卷首題名“漢法內傳”,題名下有小字“遠依《歷代法寶記》□格取此條”?!稓v代法寶記》一卷,成都保唐寺釋無住(714—774)弟子編撰,敦煌遺書中有完整寫本。與之對照可知,S.5916出自《歷代法寶記》,非出自《佛法東流傳》。P.3475、P.4032和P.3740這3個卷子,《敦煌寶藏》與《法藏敦煌西域文獻》均擬名“漢法本內傳”。其中,P.3475共62行,首尾俱殘,內容記述吳主孫權與尚書令都鄉(xiāng)侯闞澤論三教、魏明帝時舍利靈驗、北魏太祖崇敬佛法、北魏太武帝滅佛、北魏孝明帝時道士姜斌與僧人曇謨最論議等5事。P.4032由兩部分殘片構成,可分為P.4032A、P.4032B,A、B兩部分均首尾俱殘。P.4032A殘卷共10行,內容為姜斌與曇謨最辯論事,文字與P.3475銜接,P.3475末行為“記仏之言,出在中備。仁者善自披究,足得開曉。姜斌曰”,P.4032A首行為“孔子圣人,不言而知,何假卜乎?法師對曰:唯仏是眾圣”,銜接處正好陳述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間姜斌與曇謨最論議事。故而,P.3475與P.4032A可能為同一卷子。P.4032B共72行,1—26行下半行殘缺,60—72行上半行殘缺,始于《仙人請問眾圣難經(jīng)》引文,此后所引文獻依次為《仙公起居注》、《仙公請問上經(jīng)》、《上品大戒經(jīng)校量功德品》、《升玄內教經(jīng)》、《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經(jīng)》、《仙公請問上經(jīng)》、《法輪妙經(jīng)》、《周書異記》、《書》、《符子》、《牟子》、《內典天地經(jīng)》、《清凈法行經(jīng)》等,此下又有霍去病討匈奴得金人事、張騫出使大夏知佛法事、楚王劉英崇佛事、襄楷敘佛教事、《后漢書》載明帝求法事,卷尾為《后漢書·郊祀志》敘佛教的內容。P.3740共99行,首尾殘損明顯,1—3行下半行殘缺,第87行文字存右半面,88—99行上半行殘缺,卷首為《后漢書·郊祀志》敘佛教文字,與P.4032B卷尾銜接。P.4032B末兩行殘存之下半行文字為“歸于無為也。又以人死精神□□□□□□□□□□□□皆□□□□□□□□”,P.3740首行殘存之上半行為“修道,以練其精神,練而不己,以至”。兩卷銜接處,《破邪論》為“歸于無為也。又以人死精神不滅,隨后受形。所行善惡,后生皆有報應。所貴行善修道,以練其精神。練而不已,以至無生而得為佛也”,基本相合。故而,P.4032B與P.3740可能為同一卷子。對照現(xiàn)存法琳《破邪論》可以斷定,P.3475、P.4032、P.3740的內容抄自《破邪論》卷一,并非抄自《佛法東流傳》。因此,4個《漢法本內傳》卷子與《佛法東流傳》毫無關聯(lián)。梅弘理將4個《漢法本內傳》卷子并入古寫本《佛法東流傳》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二《刑法東流傳》和《角度說》均有其敘事能力,其又分以下三種《佛法東流傳》的內容,基本與智昇《續(xù)集古今佛道論衡》吻合。所謂基本吻合,是指《續(xù)集古今佛道論衡》直接從《漢法本內傳》開始,沒有《佛法東流傳》中的《周書異記》、《世傳記》。但現(xiàn)存《續(xù)集古今佛道論衡》中,“當此之時,佛生王宮。壬申之年,十九出家……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一部分文字敘述混亂。對照《佛法東流傳》可知,這段文字當由正文和注釋兩部分構成。正文是《漢法本內傳》第二品的內容,注釋有漢統(tǒng)法師、齊國大統(tǒng)法師等引言和《周書異記》、《帝王世記》、《世傳記》等引文?!斗鸱|流傳》之《周書異記》、《世傳記》,正出現(xiàn)在《續(xù)集古今佛道論衡》這部分注釋中。這樣來看,《佛法東流傳》與《續(xù)集古今佛道論衡》很可能有同一個文本淵源。梅弘理將這個淵源定為《續(xù)集古今佛道論衡》。他考證了諸卷子的抄寫時代,P.2626(P.2862v)約750年,P.2352v約757—764年,P.3446v、P.2654v、P.2763v約769—781年,并由此推斷出,敦煌寫本比宋刻本要早約4個世紀,是《續(xù)集古今佛道論衡》最早的文本,亦即《佛法東流傳》的作者就是唐玄宗朝僧人智昇。不過,這批卷子的抄寫時間學術界也有不同看法,如姜伯勤認為P.3376、P.2626(P.2862v)的寫年為武德七年(624)。兩種說法孰是孰非,目前尚無定論。如果依據(jù)姜伯勤之說,則《佛法東流傳》早于《續(xù)集古今佛道論衡》,其作者自然不會是釋智昇了?!斗鸱|流傳》與《續(xù)集古今佛道論衡》都以輯錄、轉引文獻為主,但其間也有輯錄者的敘事。這些敘事不但將割裂的文獻連綴起來,而且透露了輯錄者的部分信息。比如:有一段敘述佛陀涅槃后佛教東傳中土的文字,兩書于此有所差異。敦煌卷子P.3446v:案《世傳記》云:“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經(jīng)云:“息用名滅,非死滅也?!币淮?“大”為“本”之訛)無像法,有正、末二法。記從仏入涅槃計至漢明帝永平十年(67),凡一千廿年。從漢明帝永平十年至唐武德七年(624)甲申歲,五百五十八年,合得一千五百七十八年。計吳赤烏四年(241)康僧會將仏法至江東,至武德七年甲申歲得四百十二年?!独m(xù)集古今佛道論衡》:案《世傳記》云:“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苯?jīng)云:“息用名滅,非死滅也?!币槐緹o像法,有正、末二法。記從佛入涅槃計漢明帝永平十年,凡一千二十年。從漢明帝永平十年計至大業(yè)十年(614)甲戌歲,凡五百四十八年,合一千五百六十八年。從大業(yè)十年至貞觀十年(636)歲次丙申,二十二年,通前一千五百九十年。398《佛法東流傳》選了三個參照時間,漢明帝永平十年、吳赤烏四年、唐武德七年,用來敘述南方佛教、北方佛教各自的發(fā)展歷史;《續(xù)集古今佛道論衡》也選了三個參照時間,漢明帝永平十年、隋大業(yè)十年、唐貞觀十年,敘述中土佛教發(fā)展史。兩書上引文獻的差異足以說明,有關佛教在中土傳播歷史的敘述視野具有開放性,其參照時間之最近者可以隨編纂者、傳抄者生活時代而變化。故而,兩書參照之最近時間,應該與其成書時間密切相關。又,《佛法東流傳》中敘述佛教入華時參照的吳赤烏四年與其中所錄康僧會江東弘法時間正好吻合,故而《佛法東流傳》的敘述似乎更符合原貌,其成書時間似比《續(xù)集古今佛道論衡》早一些?!独m(xù)集古今佛道論衡》約成書于開元十八年(730),其書編纂歷來存在諸多困惑。如,《續(xù)集古今佛道論衡》絕大部分內容與唐高宗朝“道宣《集古今佛道論衡》重合”,有學者因此懷疑“以智昇撰《開元釋教錄》這樣博深的佛學名著的根底”“至于寫出這樣差的著作來”?智昇《開元釋教錄》記載兩卷《漢法本內傳》被“明勅禁斷,不許流行”,但他的《續(xù)集古今佛道論衡》中又何以詳細著錄此書?釋智昇為什么要在自己編纂的著作中選擇一個百年前的時間參照來敘述佛教歷史?等等?,F(xiàn)依據(jù)《續(xù)集古今佛道論衡》中敘述中土佛教歷史的參照時間,可以斷定,他應該成書于太宗貞觀年間,其作者自然不會是智昇。搜檢唐高祖、太宗時期佛教典籍,可以發(fā)現(xiàn),《佛法東流傳》、《續(xù)集古今佛道論衡》輯錄之文獻,都出現(xiàn)在《破邪論》卷一。這種文獻的相似,以至于陳士強斷言,《續(xù)集古今佛道論衡》的“絕大部分內容是從唐法琳《破邪論》上卷抄來的”。雖然如此,但《續(xù)集古今佛道論衡》與《破邪論》只有極少數(shù)敘事文字高度重合。那么,《佛法東流傳》與《續(xù)集古今佛道論衡》,會不會源自釋法琳的另一部著作?釋法琳(570—640)是活躍于唐高祖、太宗朝的著名僧人,道宣《續(xù)高僧傳》置其于“護法”類中。其著述30卷,包括“詩、賦、碑志、贊、頌、箴、誡、記、傳、啟、論,及《三教系譜》、《釋老宗源》等”。其中,《三教系譜》從名稱來看,體例可能更接近譜牒一類,與《佛法東流傳》之文獻輯錄體例不吻合。至于《釋老宗源》,從題名上來看當是關于佛教與道教淵源歷史的記述??紤]釋法琳的宗教態(tài)度及唐初二帝時期佛道爭衡異常激烈的宗教環(huán)境,《釋老宗源》自然要揚佛抑道,甚至要攻擊道教?!斗鸱|流傳》的內容,就是記述從佛陀在印度降誕、成道、涅槃到佛教入華,以及南方佛教和北方佛教的發(fā)展歷程。此中記述不就是立足于唐代探究佛教的宗源嗎?這樣來看,《佛法東流傳》很可能源自法琳《釋老宗源》。這一推測,與《佛法東流傳》的實情大致吻合?!斗鸱|流傳》的成書有三個特點。第一,編纂者佛教信仰堅定,對道教有強烈的排斥態(tài)度?!稘h法本內傳》中既有道士自憾而死,又有道士皈依佛教;姜斌與曇謨最論議失利后,在佛教的敘事中差點被北魏明帝所殺。第二,編纂者意欲向帝王和上層社會宣揚弘法理念。《周書異記》中的周昭王、周穆王和太史蘇由、扈多,《漢法本內傳》中的漢明帝和太傅張衍,康僧會江東傳法事中的孫權與都鄉(xiāng)侯闞澤,姜斌與曇謨最論議事中的北魏明帝和侍中劉騰、中書侍郎魏收、尚書祖瑩、太尉公蕭琮、太府李寔、衛(wèi)尉卿許百桃、吏部尚書邢巒、散騎常侍溫子升等群臣,他們或者講解佛法或者支持、崇敬佛教。第三,如前所論,編撰者當生活在高祖、太宗時期。從這三個特點來看,法琳與此吻合:他是唐高祖、太宗朝最為堅定的佛教徒,撰寫《破邪論》破斥傅奕攻擊佛教之說,撰寫《辯正論》回應道士李仲卿、劉進喜兩人貶量佛教之作,最終因道士秦世英的詆毀徙往益州,途中患疾而卒;為弘揚佛法,法琳常奔波于帝王權臣之間,與高祖、太宗辯論,與上層士人密切交往,虞世南為其《破邪論》作序,東宮學士陳士良為其《辯正論》作序。由以上幾點推斷,法琳極可能就是《佛法東流傳》的編纂者。若以上推測成立,就可以斷定《佛法東流傳》的編纂時間為武德七年。唐初數(shù)部佛教弘法文獻中,如《集古今佛道論衡》、《廣弘明集》、《法苑珠林》等,都會將梁武帝舍道事佛、北齊文宣帝禁絕道法兩件事與《漢法本內傳》、姜斌與曇謨最佛道論議二事放在一起敘述,以表述佛優(yōu)道劣的宗教評判。但《佛法東流傳》對佛優(yōu)道劣證據(jù)的搜集,還沒有關注梁武帝與北齊文宣帝。此兩件事被佛教徒關注,就現(xiàn)存文獻而言,始于法琳《辯正論》。因此,《佛法東流傳》的成書應該在《破邪論》和《辯正論》之間?!镀菩罢摗泛汀掇q正論》都是法琳著述,前者成書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后者成書于武德九年(62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教師培訓講座材料
- FIB-4與PLR預測肝部分切除術后肝功能衰竭的價值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材料銷售聘用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民間借貸債務催收代理合同3篇
- 多水下機器人編隊自適應行為控制方法研究
- 雙十一吃龍蝦活動策劃案
- 2025版航空航天產業(yè)投資轉借款合同范本3篇
- 機械行業(yè)采購工作總結
- 二零二五版智慧農業(yè)信息化平臺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屋買賣合同稅費計算手冊3篇
- 國家職業(yè)大典
- 2024版房產代持協(xié)議書樣本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qū)中考二診物理試題
- 2024年3月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數(shù)據(jù)庫技術筆試真題及答案
- 公眾號運營實戰(zhàn)手冊
- 科研倫理與學術規(guī)范(研究生)期末試題庫及答案
- 2024中考地理必考試卷含解析
- GB/T 43803-2024科研機構評估指南
- (高清版)DZT 0282-2015 水文地質調查規(guī)范(1:50000)
- 《紅樓夢》禮儀研究
- 熱帶雨林植被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